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燃烧的海洋-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眼前的情况已经告诉所有人,美国打破了规矩,也没有遵守交战原则,因而队也就不再需要顾这顾那了。

    战争已经迸,剩下的就是谁能坚持到最后。

    通报完情况后,牧浩洋下达了第一份总参谋长命令,要求空军全面加强戒备,在接下来的十二个小时内完成动员工作,陆军则要紧盯北面的俄罗斯,做好遭到突然袭击的准备,陆战队的任务则是尽快加强本土外围防线,向扶桑、琉球群岛、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斯里兰卡、印度南部地区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基地增派兵力,加强反登陆部署。

    会议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杜小蕾乘坐的专机也已到达都国际机场。

    第十三章希望尚存

    第十三章希望尚存T!~!

    ..

第十四章 宣战

    第十四章宣战

    从军事上讲,美军的突然袭击取得了了不起的胜利,以至能够说几乎为美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可是从政治上讲,美军在不宣而战的情况下动突然袭击,已经犯下了一个严峻错误。

    二十一日下午,美国国会召开了紧急会议。

    商讨的议题不是向中国宣战,而是总统卢卡斯擅自下达作战命令,能否已经违反了宪法修正案。

    要知道,交战权不在总统手里,而是在国会手里。

    按照美国的法律,美国总统只能间接调动陆战队执行防卫性质的军事行动,任何涉及到与他国交战、或者向他国起进攻的军事行动,都需要由国会授权,总统只能在获得国会授权之后才能下达命令。

    越国会下达进攻性军事命令,等于违背宪法。

    在美国,违宪是非常重的罪名,就算总统有司法赦免权,也足以因而引咎辞职。

    问题是,法律是有弹性的。

    在讨论中,国会议员明显分成了两派,而争论的焦点就是:主动攻击中国海军基地能否属于进攻性质的军事行动。

    如果结论能否定的,就算总统的做法依然涉嫌违法,性质也轻了许多。

    辩论不断持续到当天晚上,两派议员仍然没有能够达成共识。

    晚上八点三十分,卢卡斯来到国会,做情势说明。

    现实上,在这个时候,卢卡斯已经违宪了,因为在当天中午,他就通过康拉德向中国总理递交了宣战。

    只是,在处理手段上,卢卡斯耍了点花招,即没有公开向中国宣战。

    有趣的是,杜小蕾也没有立即公布消息。

    也就是说,当时外界并不知道美国总统已经向中国宣战。

    卢卡斯先斩后奏的行为,已经把美国国会逼到了角落里,美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向中国宣战、要么承认犯下战争罪行。现实上,只有一个选择,因为就算那些反对战争的议员也不可能选择后者。

    更重要的是,在美国国会中,和平主义者只是少数。

    在卢卡斯做了情势演讲后,众议院议长就起了“战争表决”。

    十一点不到,众议院以三百七十四票支持,通过了“战争表决”,并且决定赋予卢卡斯战时特权。

    仅仅半个小时之后,参议院也在喝彩声中,以七十八票支持通过了“战争表决”。

    由此可见,当时在美国国内,战争派占绝对多数,支持以战争方式处理中美纷争的绝对不是少数人。如果考虑到美国国会议员与西方集团、特别是财团的关系,能够肯定财团才是战争的最大支持者。

    明显,卢卡斯是有恃无恐,早就知道国会不会给他制造麻烦。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会需要的就是一位敢于采取实际行动,而不是把时间花费在辩论上的总统。

    在顺利摆平了国会之后,卢卡斯还需要处理一个问题。

    等他回到白宫的时候,战争已经迸了十多个小时,而美国却没有正式向中国宣战,即美国在实质上已经是不宣而战了,也就是说美国已经违反了国际法,需要面对国际社会的指责与非议。

    当时,卢卡斯先做的是跟英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与以色列等主要盟国脑通电话#39;》,对情势做出细致说明,注释美国的立场,以及为什么要突然袭击中国。

    这么做,就是为了争取盟国的支持。

    问题是,并非所有盟国都与美国穿一条裤裆。

    在视频电话#39;》会议上,澳大利亚总理先提出,除非美国能够为澳大利亚提供实质性的安全保障,不然澳大利亚不会向中国宣战,而所谓的“实质性安全保障”,主要指美国必须向澳大利亚派遣足够多的军事力量,并且在西南太平洋方向上动进攻,把澳大利亚的本土防线向外延长数百公里,确保澳大利亚不会遭到中国的战略打击,愈加得阻止中国在西南太平洋上起进攻。

    随后,以色列总理也表达了担心。按照以色列总理的说法,在没有足够的把握下,以色列不会参战,而让以色列参战,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即美国出兵协助以色列击败周边的阿拉伯国家。

    现实上,连加拿大与墨西哥都表示了担心。

    当时,较为积极的只有英国,而且也不是无条件支持美国,即美国必须在英阿福克兰群岛问题上表明立场。

    针对盟国的要求,卢卡斯都做出了明确回答。

    只是,在具体军事措施上,卢卡斯建议先成立盟军司令部,统一调动与部署盟国的军事力量。

    可惜的是,这个提议遭到了大部分盟国的拒绝。

    澳大利亚与以色列都要求美国先采取行动,即提供间接军事支援,才会考虑加入盟军司令部,而巴西更间接表示不会加入盟军司令部,也不会参与军事行动,只保证正常的贸易往来不受影响。

    当时,巴西的理由很间接:美国先动了战争,而不是中国打的第一枪。

    虽然在这个时候,新加坡总理没有表明立场,但是也表达了担心,或者说是对美国在不知会的情况下动战争表示了反感。

    从立场上看,新加坡恐怕是最靠不住的。

    原因很简单,在大战时期,中国肯定不会在乎与美国的关系,也就会先对新加坡起攻击,而美国在短期内不可能为新加坡提供军事援助,也就不可能确保新加坡的安全。即便美国提供了军事援助,以新加坡的基本情况,也不可能顶住队的地面进攻,而且倒霉的肯定是新加坡。

    看得出来,盟国的立场对美国非常不利。

    换个角度看,就能觉盟国的立场大多与当前局势有关,即美国已经取得的军事胜利并不具备决定性,战局肯定会有反复,而任何国家都得考虑一个问题,即美国能否像保证的那样战胜中国。

    所幸的是,卢卡斯也早就有所准备。

    在盟国脑提出质疑的时候,卢卡斯提到了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即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迸,最终只有一方能够取得胜利。中国取胜的话,不管是澳大利亚、还是以色列,都不可能获得实质性的好处,反而会因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在战后沦落为二流、以至是三流国家。只有协助美国打赢这场战争,其利益与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才能得到保证,因而任何质疑美国的行为都起不到协助作用,只会对自身利益形成要挟。没有来自盟国的支援,美国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

    明显,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对美国的盟国来说,与美国同盟的基础就是共同利益,因而在美国已经与中国交战的情况下,只能无条件的支持美国。

    最终,几个盟国脑表示,美国向中国正式宣战之后,将在二十四小时内采取行动。

    这下,问题变得简单了。

    卢卡斯要做的,只是向中国正式宣战。

    只是,在进行电视讲话之前,卢卡斯还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与俄罗斯总统进行单独通话。

    如果说,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这些盟国的主要价值是增强美国的战争实力,那么俄罗斯的价值就体现在军事层面上,即协助美国牵制庞大的中国陆军,让中国不得不在战争初期把重点放在大陆方向上。

    问题是,说服俄罗斯总统的难度更大。

    与其他盟国不同,在美俄同盟协议中,俄罗斯不承担义务,特别是在美国主动挑起战争的时候,俄罗斯没有义务向美国的敌对国宣战,只有在美国遭到攻击的情况下,俄罗斯才有义务参战。

    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局势非常不明朗。

    虽然中国海军遭受重创,但是在欧亚大陆上,海军根本派不上用场,中国陆军依然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而且中国空军没有遭受丧失。即便美国能在太平洋上取胜,也不见得能在大陆上协助俄罗斯。

    在这个时候向中国宣战,俄罗斯等于自寻死路。

    除此之外,美俄同盟关系并没公布,因而俄罗斯在政治与外交上还有回旋余地,没有必要立即与中国摊牌。说得间接一点,就算美国战败了,中国也不会立即拿俄罗斯开刀,因而在战后的世界新秩序里,俄罗斯仍然能够保住其二流强国的地位,处境不会比美国战胜中国差多少。

    正是如此,俄罗斯总统的立场非常明确,俄罗斯不会参战,但是也不会支持中国,将保持中立地位。只是俄罗斯总统同时表示,俄罗斯会维护与美国的优良关系,确保俄美贸易不受影响。如果美国肯给予适当的协助,俄罗斯还会在中立政策上偏袒美国,比如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这个答复,早在卢卡斯的预料之中。

    虽然对于俄罗斯的立场,卢卡斯非常不满,但是他仍然得让俄罗斯总统相信,美国才是俄罗斯的盟友。结果就是,在俄罗斯总统拒绝参战之后,卢卡斯依然做出了许诺,即在俄罗斯遭到攻击之后,美国会兑现同盟协议,为俄罗斯提供间接军事援助,并且在太平洋方向上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谈好这些,卢卡斯才在白宫表了电视讲话。

    美国东部时间二十二日凌晨一点,即中国北京时间二十二日十四点,美国总统卢卡斯正式向中国宣战。

    第十四章宣战

    第十四章宣战T!~!

    ..

第十五章 受害者

    美国总统卢卡斯向中国宣战的时候,黄瀚林已经来到战略指挥中心,正通过视频电话召开高层会议。

    当时,中国高层已经通过杜小蕾获知美国已经递交了宣战。

    按照杜小蕾的安排,中国驻美外交人员将在美国东部时间二十二日凌晨四点之前全部撤离,在中国做出回应,即向美国宣战之后,将按照国际法,驱逐美国驻华外交人员,与美国断绝外交关系。

    在是否向美国宣战的问题上,高层领导没有意义。

    只是,在何时宣战、以及以何种方式宣战的问题上,黄瀚林的态度比较模糊,因此高层会议从二十二日凌晨四点一直持续到了下午两点,中途休息了两个小时。等到美国总统表宣战声明后,黄瀚林才做出决定。

    到此,其他人也明白了黄瀚林的意图。

    很显然,黄瀚林并不打算先正式向美国宣战,而是要等到美国先宣战,再以受害者的身份向美国宣战。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争取到更多的中立国家。

    只是在牧浩洋看来,黄瀚林这么做有点多此一举,因为美国已经以不宣而战的方式偷袭了中国海军,两国已经在实质上处于战争状态,即便中国先公开宣战,也只是在遭到突然袭击后做出的合理回应。

    当然,等待几个小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下午四点,黄瀚林赶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向美国宣战,并且要求在一个月之内召开全体会议,以便让国家立即进入战争状态,赋予国家元战时特权,全力应对美国的军事挑战。

    战争已成事实,常务委员会根本没有讨论,直接以全票通过了黄瀚林的提案。

    按照二零四五年生效的新法案,战争权属于全国代表大会,只有全体会议才有权授予元战时特权。在紧急情况下,常务委员会可以授予元有限的战时特权,并且召开紧急全体会议。

    也就是说,黄瀚林在当时获得的只是有限的战时特权,包括在军队内部进行动员,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整,下达作战命令等等。更广泛的动员,比如全民性质的战争动员、战时配给制度、强制兵役与强制劳动措施等,都得由全体会议审议。也就是要到一个月之后,黄瀚林才能获得这些特权。

    当然,对于一场世界大战来说,一个月根本算不了什么。

    下午六点,黄瀚林回到元府,通过电视讲话,正式向美国宣战。

    与卢卡斯不同,黄瀚林没有在宣战前跟盟国脑协商。原因很简单,中国与所有盟国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即中国承担的义务要重得多,而盟国是否参战,并不以中国是否遭到攻击为准,而是以盟国遭到攻击为准。说得直接一点,就算中国遭到攻击,盟国也没有义务跟随中国参战。

    当然,黄瀚林没有忘记通过外交照会的方式通知盟国脑。

    黄瀚林的这个态度,实际上比卢卡斯直接向盟国脑施压高明得多,因为此举让所有人都认为,中国是受害者,而中国不会因为自身的利益拉盟国下水,更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对打赢这场战争有足够大的信心。

    在这个时候,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要知道,中国海军刚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几乎丧失了大洋作战能力,军事处境非常不利。如果中国领导人表现得不够自信、哪怕对战争前景有丝毫担忧,都会对盟友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只有高度自信,才能让盟友相信,中国肯定能打赢这场战争。

    当这种自信挥作用,也就能让更多的盟国自自觉的加入这场战争,增强中国的战争实力。

    事实上,此举很快就收到了效果。

    两个小时后,朝鲜与巴基斯坦先表明立场,将无条件的支持中国,并且在随后四个小时内先后向美国宣战。

    一天之内,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与马来西亚都相继表明立场,并且向美国宣战。

    当时,在中国的主要盟国中,只有菲律宾、泰国与印度尼西亚有点犹豫。

    在主要友好国家中,印度的立场最为摇摆不定,而埃及、叙利亚、委内瑞拉等国都以通过外交途径,向中国表明了立场,即全力支持中国抵抗侵略的军事行动,并且会在适当的时候向中国的敌人宣战。

    也许,这场战争根本没有是非之分。

    从本质上讲,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两个级国家集团因利益分配生的直接冲突,因此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可是在战争初期,中国的受害者形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中国获得了更多国家的同情与支持。

    在向美国宣战之后,黄瀚林就返回了战略指挥中心。

    虽然军队已经进入战争状态,加强了防御部署,但是北京仍然不够安全,随时有可能遭到美军轰炸。

    出于安全考虑,黄瀚林将一直呆在战略指挥中心。

    当然,他只是名义上的最高军事领袖,而实际指挥权在总参谋部手里。因为牧浩洋依然是总参谋长,所以他才是最高军事指挥官。

    黄瀚林去全体代表大会时,牧浩洋收到了开战后第二份与西印度洋舰队有关的消息。

    消息是从瓜达尔港、即西印度洋舰队司令部来的,章玉廷派了一架运输机回去,报告西印度洋舰队依然在阿拉伯海活动,只是向南扩大了搜索范围,出动舰载预警机监视迪戈加西亚。

    在这份报告中,章玉廷提到,美军很有可能先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

    事实上,这也正是牧浩洋在战前做出的推测,即美军在动突然袭击后,将先在印度洋上难。

    受此影响,牧浩洋没有让章玉廷撤退。

    可以说,稳住印度洋是中国海军的第一个重要任务。

    在西太平洋方向上,得益于外围防御圈,本土安全没有受到严重威胁。就算美军拥有数量庞大的战略轰炸机群,美军舰队也即将抵达西太平洋,也不大可能轻易撕开中国空军的防空网。

    如此一来,真正需要舰队的不是西太平洋,而是印度洋。

    当时,牧浩洋甚至打算让四支“泰山”级航母战斗群开赴印度洋,先干掉已经到达澳大利亚的三支美军航母战斗群,再返回西太平洋,寻找美军舰队决战,争取在美军完成战略集结之前扭转战局。

    只是,牧浩洋随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原因很简单,美军的部署情况很不明了,而且谁也不知道美军舰队在哪,轻易调动舰队只会提高遭到打击的风险。

    不管怎么说,中国海军再也不能损失舰队了。

    当然,做为总参谋长,牧浩洋不但要考虑作战,还得考虑军队重建,特别是如何尽快提高海军的作战能力。

    按照他的要求,周渝生重新整理了海军的造舰项目。

    战争时期,造舰规划肯定与和平时期不一样。考虑到现实因素,即中国海军损失了六成主力战舰,急需补充主力战舰,所以得对造舰项目进行重新规划,按照军事需求来划分建造级别。

    所幸的是,牧浩洋是这方面的老手。

    别忘了,他有着数十年的海军装备建设经验,还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非常清楚应该重点建造哪些战舰。

    吃晚饭前,周渝生把整理好的资料送了过来。

    只是,还没等周渝生离开,李明阳就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老周,正好你也在。”李明阳显得有点焦急,这有点反常,因为在以往,即便是天塌下来了,他也是一副不急不慢的样子。

    “生什么事了?”

    “刚收到消息,”李明阳还没坐下就掏出了香烟,“到达澳大利亚的不是太平洋舰队的航母战斗群,而是大西洋舰队的航母战斗群。此外,大西洋舰队的另外三支航母战斗群没有按时返回诺福克海军基地。”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神色也紧张了起来。

    “如果我没猜错,这三支航母战斗群已经进入了印度洋。”李明阳点上香烟,似乎知道牧浩洋忍不住了,把烟盒丢到了牧浩洋面前。“除此之外,进驻珀斯的美军舰队已经在两天前离港,至今没有返回。”

    “你的意思是,印度洋上有六支美军航母战斗群?”周渝生一下瞪大了眼睛。

    李明阳点了点头,又抽了几口烟。

    牧浩洋迟疑了一下,从烟盒里抽出了一根香烟。李明阳没有迟疑,把打火机递过去,帮牧浩洋点上了香烟。

    抽了好几口,牧浩洋才说道:“事实上,在此之前我们就判断美军将先在印度洋上难,以歼灭我们的印度洋舰队、夺取制海权为主要目的。如果印度洋上有六支美军航母战斗群,那么我们肯定低估了美军的意图。”

    “低估?”

    牧浩洋点了点头,把还剩下大半截的香烟丢进了烟灰缸。“有没有收到与以色列有关的情报?”

    李明阳一愣,说道:“你是说,以色列会借机进攻阿拉伯国家?”

    “这只是我的猜测,或者说如果我是美国总统,先得拉拢以色列,借以色列控制中东地区,切断我们与欧洲的海上联系,让欧洲呆在战场之外。”牧浩洋稍微停顿了一会,又说道,“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在战略上掌握主动权,消除潜在威胁。从军事上讲,这也是打击我们,控制环印度洋地区的必要举措。”

    李明阳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牧浩洋的意思。T!~!

    ..

第十六章 中东战争

    牧浩洋要强调的,不是以色列的重要性,而是可以通过以色列的立场来判断美军舰队的作战意图。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以色列参战,美国必须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支援以色列,二是阻止中国支援阿拉伯国家。前者,可以通过派兵参战的方式实现,而后者则需要牢牢掌握印度洋的制海权。也就是说,如果以色列参战,美国海军就会在印度洋上大打出手,主动寻找中国舰队决战。

    事实上,这也间接证明了一点,即以色列很有可能立即参战。

    原因很简单,如果李明阳提供的情报没有错,美军向印度洋派遣了六支航母战斗群,而且全部来自大西洋舰队,那么美国海军就有足够的把握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而且不会因此动摇在太平洋上的主导地位。只要美军夺取了印度洋的制海权,切断了中国通往中东地区的航线,以色列就会动手。

    没过多久,牧浩洋的猜测就变成了现实。

    北京时间二十二日夜间十点,即以色列时间下午五点半左右,以色列总理正式向埃及与叙利亚宣战。

    半个小时之后,以色列国防军越过了埃以边境线,攻入西奈半岛。

    在历史上,有人将这场战争称为“第六次中东战争”,只是,作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一般称之为“中东战争”。

    消息送来的时候,牧浩洋正在向黄瀚林汇报海军情况。

    “已经确认了,以军跨过边境线,埃及国防军正在撤退,很有可能一口气退到苏伊士运河西岸。”

    “埃及国防军如此不堪一击?”

    牧浩洋笑了笑,算是做了回答。

    黄瀚林显得有点惊讶,因为在他看来,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扬眉吐气的埃及国防军,不应该如此脆弱。要知道,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如果不是美国扬言参战,中国也不想在中东地区与美国交战,埃及国防军很有可能攻占大半个以色列,帮助巴勒斯坦复国,甚至有可能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掉。

    这才过了十五年,情形就完全掉转了过来。

    至于其中的原因,牧浩洋知道,却不好说出来。

    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纳杰夫一跃成为阿拉伯民族的最高精神领袖,在阿盟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埃及国防军的表现也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埃及因此成为了阿拉伯世界里最强大的国家。

    这些光辉,遮盖住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埃及仍然是一个较为落后的国家。

    虽然在阿拉伯世界、在中东地区,埃及是经济、军事、外交等实力都位居前列,但是在本质上,埃及仍然是一个高度依赖外界,特别是对华贸易的展中国家,甚至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

    与基础实力相比,埃及的国防力量明显过头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有两只足够大的拳头,却没有强壮的身体。

    在一场十多天的战争中,埃及军队还能正常挥,可是在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中,问题就暴露无遗了。

    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埃及的国防实力并没有实质性增长,基本上在吃老本。

    别的不说,在二零三七年之后,埃及只从中国采购了第二批二十四架J…30I,没有按照原订计划用J…30I替换三分之一的现役战斗机,连J…22M的改进工作也一拖再拖,陆军换装计划更是连续三次推迟,到二零五零年的时候才启动24式主战坦克的改装计划,并且计划在二零五五年引进地面战平台。

    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埃及的经济实力,二是中埃关系。

    经济实力上,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纳杰夫不再把以色列看成巨大威胁,开始按照他的设想提高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比如与叙利亚联合,拉拢约旦等国共同帮助巴勒斯坦复国,此外还为其他较为贫穷的阿拉伯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结果就是,埃及把大量的资源花在了对外援助上,而没有集中力量巩固自身实力,更没有在国防建设上投入大笔资金,导致国防力量增长缓慢。

    当然,后者起到的影响更加重要。

    从本质上讲,中国并不希望出现一个泛阿拉伯联盟,更不希望阿拉伯世界统一在一个政府之下。说得简单一些,中国的中东政策与美国的中东政策没有实质上的区别,都是利用中东国家间的矛盾来控制中东地区,只是着手点与美国不同,即美国支持以色列、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

    在这个大背景下,纳杰夫的政策自然与中国的利益背道而驰了。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不再为埃及提供无偿军事援助,也降低了军事援助级别,即便没有禁止向埃及输出先进武器装备,也采取了基本贸易原则,即埃及必须以市场价格从中国购买军火。

    显然,以埃及的实力,根本买不起先进武器装备。

    要知道,J…30I的市场价格为每架二十七亿元,算上人员培训费用的话,过了三十亿元人民币。二零五零年,埃及的国防预算为五千七百亿埃及磅,约和四千四百亿元,仅能采购一百多架J…30I。

    从某种意义上讲,埃及国防力量增长缓慢,受中国的影响最大。

    比如,在第五次中东战争前,中国出售给埃及的J…30I的单价仅为十八亿元,比中国空军的采购价格还低了百分之十五,而且其中百分之四十的货款是通过易货贸易,即埃及用资源支付的。

    按照中国的中东政策,埃及的国防力量必须受到限制,只需要与以色列维持相对的战略均衡就行了。

    可以说,这也是过去十多年间,中国在对埃政策上最突出的一点。

    牧浩洋没有说出来,不表示黄瀚林不清楚。事实上,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在此之前还是国务院总理,黄瀚林不可能不清楚埃及的情况。

    至于埃及军队有多少战斗力,牧浩洋是比较清楚的,因为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他访问过埃及三次,与埃及军方高层将领有过密切接触,还到埃及军队视察过情况。最近的一次访问是在二零四九年,当时他还与埃及总参谋长谈过,而且正是这次访问,促成埃及在次年确定了24式主战坦克的改进计划。

    不可否认,埃及军队依然有足够强大的战斗力,只是比起以色列,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要知道,在过去十五年间,以色列的基本政策就是增强国防力量,而且得到了美国的全力援助。

    比如,以色列空军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就用F…44替换了所有战斗机,而且优先对F…44进行改进。如果不是美国不答应,以色列空军在二零四四年就将采购轰炸机,获得远程打击能力。

    陆军方面,以色列国防军的动作更大,在二零四零年之前就用M27A1替换掉了所有的主战坦克,从二零四四年开始把M27A1升级到A3的标准,在二零四五年推出第七代“梅卡瓦”主战坦克,并且在二零四八年单独启动了地面战系统的研制工作,两年后并入美国陆军的“未来地面作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