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甜园福地-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掌柜的热茶送上来,红衣丫鬟上下检查了一下杯身的干净程度,才递向了自家夫人。

“且慢——”,一直隐在角落里的阿圆,终于忍不住出了声。

前世里,美容院经常要护理痛经的女士,拔罐、针灸、艾灸、按摩、足疗、盆腔修护等方式都会有效果,最见不得的,就是给痛经的女人喝茶,须知,经期女性面临着大量的血液流失,与此同时,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铁,也随着血液一起流失掉了。因此,要提倡女性在此时多补充些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如黑木耳、猪肝等,以免造成缺铁性贫血。但是,如果月经期间饮茶,这些努力就会前功尽弃。因为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会与食物中的铁分子结合,形成大量沉淀物,防碍肠道黏膜对铁分子的吸收。

阿圆冷不丁的出声,很是惊吓了小丫鬟一跳,端着的热茶差点儿就洒掉,柳眉一瞪:“你是谁?想做什么?”

那位年轻的小夫人,也把紧闭的双眼睁开了。

阿圆微笑,索性更走近了主仆三人一些,声音轻而低:“照我说的做,夫人的疼痛会减轻——”。

两个丫鬟看向阿圆的眼神,明显就是看骗子的来路。

那小妇人却很感兴趣,眼睛里的晦涩淡去,隐隐的有了光彩,嘴唇微张,吐气如兰:“你学过行医?”

阿圆摇头,双手叉腰,两个大拇指按压在自己肚脐左右两边各5厘米处,也就是带脉穴的位置,对妇人道:“你可以试试我这个方法,不能除根儿,但是可以立杆见影地减轻疼痛。”

绣铺里的客人渐渐散去,又都是女人家,妇人的双手很自然的跟着阿圆一起找对位置,开始按压。

“你两个可以记一下另外四个位置,回去后帮着你家夫人按揉一下。”阿圆看向两个丫鬟,就在自己身上演示起来。

“喏,这叫太冲穴。位置在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这里,叫做三阴交穴。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还有,最关键的地方,叫**穴,它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处左右,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一点。记住了,按摩时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有酸胀感为度。”

这样大大方方直接未经人同意,就要传授本领的人,可真是不多。

两个小丫鬟来不及多考虑,就一板一眼的跟着学起来,在自己身上找对位置,也按来按去的。

年轻的“卢夫人”,或许是已经感受到了按压的效用,随之也很感兴趣的跟着阿圆寻找穴位。

“夫人,您觉得管事儿不?”绿衣丫鬟学会了辨认穴位,看向恢复了精神的主子。

“嗯,好像——疼的轻了——”,卢夫人再按按肚皮,脸上带了笑容。

第四十三章 交友

感谢starmyj的打赏,感谢根本解决的打赏,感谢g的投票,感谢各位亲的留言指点,寂寞很努力的保持了每日三千字,从此,要告别两千字的松闲时光了——

阿圆也松了口气,站直了身子,又嘱咐了一句:“平时多捻揉这几个穴位,时间长一点儿,最好,再结合一下艾灸——”。

她的话停滞了,不知道这个时期,流行艾灸了没有?

果然,主仆三人都皱着眉头,根本没听明白的样子。

“嗯——以后,要注意一日三餐,饮食疗法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尤其是疼痛期来潮前的三到五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宜吃得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阿圆讲的头头是道,就连绣铺的女掌柜,也在一旁听的入了神。

绿衣丫鬟很仔细,掰着手指头记了一遍,很是疑惑的追问道:“光说不能吃的了,还有啥是需要吃的吗?我好给夫人安排。”

“此期间,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再注重保暖,保持精神愉悦,生活规律些,适度进行运动锻炼,这疼痛就会越来越轻。”

阿圆终于把细节说完整,对那个美丽的小妇人启齿微笑:“您的心态就很好,不赖在床上,适当走动走动,大有好处。”

卢夫人此刻忘记了疼痛似的,也是笑靥如花,尽管,两只手还牢牢的按在了肚皮上。

“我夫家姓卢,就住在镇子的主街上,妹妹以后闲暇了,可以去找我。”

“妹妹?”阿圆有些发呆,急赤白脸的争辩:“你这么年轻,肯定我是姐姐!”

这个傻的,她还当自己是三十岁的大龄剩女呢!

没办法,自己现在这具身子到底是多大年龄,她还根本不知道呢!

阿圆这样认真,那嫩嫩的卢夫人更开心了,女子嘛,轻易不能告诉别人自己的年龄生辰,于是好脾气的应道:“好好,你是姐姐——”。

阿圆这下满意了,也豪爽的回答:“我夫家姓白,我名字就叫阿圆,我们家在——”。

英明神武的阿圆再次卡壳,“蹬蹬蹬”走到绣铺门口,掀了门帘急问:“承光,咱们家,是在什么村来着?”

屋子里,女掌柜的笑声响亮极了,两个丫鬟也捂着嘴巴偷乐,刚刚还讲的头头是道,却原来,迷糊的连自己家在哪个村子都不知道。

“迷糊阵!”,白老大的高嗓门传进了屋子,大家笑得更欢了。

“怪不得小娘子这般迷糊,却原来就住在迷糊阵!”女掌柜热络的挽了阿圆的一只手臂,打趣道。

这个白承光,本来还老实得很,现在怎么开起玩笑来了?

阿圆再次探头到帘子外,瞪起杏核眼:“我问的是——咱住的村子叫啥名?”

白老大挠着后脑勺,一脸的无辜:“我就是说的咱村的名儿啊!迷糊阵——”。

“哼!”阿圆收回去脑袋,颇尴尬的对屋里的人解释:“我男人——他有时候说话——没个准头儿——”。

卢夫人已经顾不得再按肚子,一只手指着愤愤不平的阿圆笑道:“原来你真的不知道自己住在哪里,迷糊阵,就是一个村名,我刚听说时,也不相信呢!”

阿圆眨巴眼睛,也就是说,自己居住的那个村子,还真的叫这个鬼名字?

女掌柜拽了阿圆往柜台走:“小娘子真讨人喜欢,说说,今儿个想买什么,我便宜了给你!”

聊了半晌,倒是把正事儿给忘记了呢!

阿圆指点着几种丝线:“每样颜色都给我一把儿,再配几根针——”。

“阿圆姐姐再挑些别的喜欢的东西,账算我的。”卢夫人这会儿笑得开心,肚子也不觉得疼了,越看阿圆就越觉得喜欢。

“不用不用,我带着钱呢!”阿圆急忙摆手,掏出一把铜钱来,掌柜的果然少收了零头。

“那个——以后再见!”阿圆道别,看着美丽优雅的卢夫人,还挺不舍得。

等到伴着白老大走出了二十几步路,卢夫人的红衣丫鬟追了上来:“阿圆——白氏——夫人”!

这些称呼都不合适,小丫鬟在后面扯住了阿圆的胳膊。

“这是我们夫人送给——您的,千万得收下,她让您以后真的去找她聊天呢!”

红衣丫鬟硬塞给阿圆的,是一枚银红色的拜帖,和一包各色丝线、一打绣布、一套大小不一的绣箍儿、一把绣剪,很完整的一套绣娘装备。

“您去我们府上时,给门房这张帖子看看,就能给您通报给夫人了。”

这确实是真的要阿圆去登府拜访的,不是虚招子假客气。

那这礼物,就收下好了,以后相处的时间还长呢,总能还回去这人情。

阿圆就此结下了异世里第一个“闺蜜好友”。

“承光,咱那村子,真的叫迷糊阵?”阿圆还在纠结这个名字的问题。

“你竟然不知道?”白老大咧着大嘴笑了,提一提背上的重物,边走边解释:“你别小看咱们村子,老辈子人传下来的,说咱那儿是孙膑智斗庞涓的古战场呢。你还没进过村子,里面的不少老房子还保留着原样,全村的道路都是斜的曲的,由东西并列的两大块分成前后两街,中间折—个大弯,整个是牛梭子形。房屋是随街道走向而建的,斜度不一样,定向也不一样,一条街的两旁都称堂屋,就是北屋,却正好差了一个大角,就跟迷宫一般。外来人进了咱村,立马迷糊,老辈人就说:‘进了迷魂阵,状元也难认;东西南北中,到处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转到黑’。”

想不到,自家那村子还有这种说法,阿圆大感兴趣:“那岂不是说,咱村里没人敢来偷东西?”

进个普通的小贼,就算得了手,恐怕都要跑不出去吧?

白老大挠挠后脑勺:“还真是哩,外来的货郎都不肯进村卖货,怕转迷糊了,嘿嘿——”。

只可惜自己的家倒是搬出村子了,离得那么远,单门独户,自然也瞧不出什么阵法的奥妙。

阿圆眨巴眨巴眼睛,心里无限憧憬起村子里的迷宫布局来。

不过,貌似前世里也有迷糊阵的传说,就在山东聊城一带,跟三国时的诸葛亮还能扯上关系,与这个世界的“迷糊阵”,是一码事吗?

“承光,我们现在哪个省份——嗯——县城?”

自己媳妇连这个都不知道,白老大的豹眼都要笑眯了:“朱阳县啊,还分啥省份?咱县里可好,平平整整的田地,不像祁阳县,净是山疙瘩,虽然跟咱们挨得近,比咱县里可是穷多了!”

朱阳县?祁阳县?阿圆脑子里一团浆糊,她不是重生到一个真实的王朝了吗?怎么越看越不像了呢?

“那——京城在哪儿?仁宗皇帝——姓啥?”

“京城?就在祁阳县北边啊,原来叫燕都,皇帝自然是姓宋的,要不,能叫宋国?”

阿圆眼睛瞪的不比白老大的豹眼小,努力的分辨道:“承光你好好想想,京城是汴梁对不对?皇帝是国号为宋,其实姓赵——”。

白老大伸了手去摸阿圆的额头,不热啊!怎么就迷糊起来了?

“咱开国的皇帝可不得了,二十几岁就带兵打仗,开疆扩土西到沙漠,北到冰川,南到天涯海角,东到大海,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姓宋,就是姓宋——”。

白老大这般骄傲的手舞足蹈比划着,由不得阿圆不相信。

自己,到底也还是被丢到一个架空的时代来了,勉强熟悉的,也只不过就是片甲鳞毛。

或者,历史就从宋朝的开国皇帝开始了转变,书上写过的宋朝国疆可算不上辽阔,难不成,那个姓宋的皇帝,就是穿越的先贤?

那为什么却没有发明出玻璃、电器等等先进的东西?妇人的高髻还在沿袭唐朝的模式,贫瘠的乡村也还照样贫瘠着?

“太祖皇帝最喜欢开疆扩土,每每御驾亲征,打的周围的小国都不敢骚扰,还是从仁宗开始,不那么爱打仗了。”白老大叹息,那语气,说不清是艳羡打仗呢,还是忧虑。

人都有专攻,就像阿圆,读书成绩一般般,大学都没考上,在美容院里却混的如鱼得水,美容、艾灸、拔罐、按摩足疗等等一系列服务技能一学就会,还做得不亦乐乎,丝毫不觉得侍候别人有多丢份儿。

那个穿越的前辈,一定是爱极了军事战略,才义无反顾的征伐了一世,对于别的生存用品,反倒是忽略了吧?

阿圆愣神儿的功夫,白老大谈拢了一辆牛车,就是迷糊阵村子里的同乡,五文钱,带阿圆一个人,并货物。

“我这样的身板,蜷在车里坐着,反倒憋屈,媳妇儿你别怕,我脚程快,准能跟你一块儿到家。”

其实,还是舍不得多花五文钱吧?

同样会过日子,舍不得在镇子上吃饭的庄稼人,陆续也都赶了回来,除了还有事情没办利索的,谁也不肯多花费不是?

牛车移动起来,阿圆很庆幸,没有见到白家奶奶那尊大佛,和说话尖酸的那几个妇人,可能她们是另外雇的旁的牛车。

'bookid==《重生之山青水秀》''bookid==《田园秀色》'

第四十四章 澡豆

感谢萨洒的打赏,感谢阿雅的更新票,亲,你常来督促一下,寂寞很开心呢!

白老大去了肩上的大物件,脚步“腾腾腾”的率先走到牛车头里去了,阿圆伴着几个同车的老少妇人,缓缓驶出镇外。

总觉得,有那么一种很不舒服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阿圆轻轻挪动下身子,同车的妇人们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在三两个抵着头聊天,并无异常。

出镇子的一个三岔路口处,是目光的由来。

一个瘦高的年轻人,穿着与白老大之流很不相同,阿圆刚刚适应了白家男子的“短褐”打扮,既短又粗的布衣,体窄袖小,很适合干活劳作,猛一看见这人身上的广袖宽襟的白布长袍,还觉得碍眼。

碍眼的年轻人发髻上还包了一种叫做“东坡巾”的装饰,让人一望就知,这是个读书人,兴许,读的还很不错。

这样的男子,跟自己自然不会有什么交集,阿圆甚至没抬了眼皮仔细去端详男子的面孔,就迅速垂下头去。

前世里,跛着腿行走了三十年,练习的最坚韧的就是面对各种目光,那修为,比“金钟罩”可不逊色,任你盯着看睨着看瞪着看嘲笑看鄙视看愤怒看,姐都能镇静自若,鸟都不鸟你!

阿圆的安静,倒也换来了清静,同车的妇人大都位于同路的几个村子,陆陆续续的下了车,没有一个跟阿圆搭讪的。

白老大就在一个交叉路口等着媳妇儿,黑脸膛上挂着笑容,挽了两圈的裤腿上,尘土盖的看不出颜色。

就是这么一副尊荣,却带给阿圆一种回家的温暖,似乎,这温暖并不关风度,也不关富有与否,就是归来时,看见一个亲人,踏实的感觉。

告别了牛车主人,夫妻二人背起了所有的财物,相跟着走回自己的村子。

出来时只是在村子的主路上通过,没觉得迷糊阵有什么称奇的,这一返程,经过了白老大的解释,阿圆登时头晕目眩起来。

还真是处处是斜的街道,大路斜,分岔路也斜,偏偏房子看起来很周正,差了足有九十度角,竟然都是坐北朝南的模样。

东南西北的方向,登时就混乱了,找不到北的阿圆,只能相跟着白老大亦步亦趋。

终于走出了村子,看到了李婶子家的院落,又瞧见自己家房屋孤零零的矗立在荒野里,阿圆精神大振。

第一次,这般深刻的体会到“家”的感觉。

“阿文他们会不会早回来了?我们在镇子上竟没见到,还有老二,说是去的李家村做东西,李家村远吗?”阿圆疲乏全消,恨不能脚下生风,奔到院门口。

不过,铁将军还安稳的把着门呢,明显他俩是回家的第一拨。

白老大宠溺的应答着阿圆的询问,耐心的指点了一下周围的村庄名字,包括,齐氏阿圆的故里。

“隔着一个村子,就是你娘家三十里屯,走上个把时辰就能到。”

阿圆又长了见识,知道了自己这具身子的由来,当然,她是一点儿回娘家看看的心思都没有。

夫妻二人进了家门,肚子里早就空空如也了,没说的,先做饭。

早起发的面团,此刻已经开好,白老大挽起袖子,三下五除二,就把馒头揉完,阿圆利落的烧好了水,馒头拾进篦子,两个人转而去对付那一大堆羊肉。

留出明日要用的肉块儿,其余的必须腌渍起来才能保证不坏掉,阿圆兴致高涨,唠唠叨叨的跟白老大讲述“拉面”要怎么调味儿。

灶房里一片温馨,馒头的香味儿,溢满口鼻。

夫妻二人抱着大白馒头唠嗑,羊骨头汤开始冒泡,“咕嘟咕嘟”,鲜香的味道权当是佳肴搭配。

没有炒菜的一餐饭,因为这味道、这气氛,也无限甘甜。

白老二走近家门时,阴冷的表情忽然就温馨起来,他推开半掩的院门,把怀里抱的两个铁皮炉子蹲在地上,大呼小叫:“嫂子,大哥,我回来了——”。

然后,身上犹带着肉香味儿的新嫂子就从灶房跑了出来,一脸的笑容,能化开所有的阴霾一样:“二弟回来了?辛苦了!快,承光接过来东西,叫二弟洗手吃饭,骨头汤差不多好了,嫂子给你盛一碗喝!”

白老大随后钻出灶房,笑呵呵的迎向白家老二:“这就是你嫂子说的炉子?你去吃饭,我试试好用不好用。”

就跟添置了新玩具似的,白老二立刻投入到柴禾堆里,在两种炉膛里,分别塞柴点燃,阿圆端了新买的那只双耳铁锅,装上水,坐在炉膛上。

第一个烧开水的,是那只揣了内胆的铁皮炉子,没费多少柴禾,就倒出了一大木盆的热水。

“成功!看下一个的!”

坐了铁锅的炉子,沿袭的是阿圆前世的蜂窝煤炉子模型,差别只在于这是烧木柴而已。

“有点压火——”,白老大看着铁锅把火苗堵住,皱了眉头,然后,捡了三块小石头,垫在炉膛周围,果然,火苗冲上来,旺旺的烧灼着锅底。

这就叫无师自通吧?阿圆脸上抹了黑灰,笑嘻嘻的伸了大拇指:“老公你真棒!”

“老公——公——”,白老大没听清楚,但是其中的夸赞是明确的,于是,咧开嘴“嘿嘿”的傻笑两声。

他这个性子,比阿圆还要马大哈,遇到不太明白的话,只要你不主动解释,他就不多问。

“承光,”阿圆改正了称呼,拽了拽男人的衣服,压低了声音:“这些热水是头一道,还有点铁锈味儿呢,不如,给我端到屋里去,洗一洗——”。

跑了这一个早晨,全身都觉得黏糊,也别放凉了刚开的水不是?

白老大自然答应,弯腰弓背,木盆就轻轻松松的被送进了正屋。

“媳妇儿,明儿个,新浴桶就能取回来了,你先将就一些。”

阿圆脸上红润了,斜睨了男人一眼:“快出去吧,帮我拴上门。”

“还有,这个——你买丝线的时候,我给你买了一把——”,白老大的大巴掌里,躺着七八颗浑圆的黄蛋蛋。

阿圆抓了一颗,伸到鼻子下面一嗅:“还有香味——豆腥味,好吃的——糖豆?”

一丝甜蜜从脚心窜起,瞧瞧咱找的这男人,还知道给媳妇儿买零嘴吃!

“媳妇儿,不能吃!”白老大抓住了阿圆送到口边的小手。

“这是——澡豆!”

阿圆的脸色那叫一个精彩,红的白的流汗的,转眼间就全了。

“谁——不知道啊!我逗你玩呢!”新媳妇恼羞成怒,双手齐用,把男人推出了门外,“哐啷——”,在里面落了门闩。

丢人哦!丢大发喽!阿圆握紧了那几颗“澡豆”,左看右看,刚才,怎么就没想起来呢?

“澡豆”,在古代可以说是全能化妆品,洗手、洗脸、洗头、沐浴、洗衣服,总而言之,一切污渍、油脂,“澡豆”全搞定!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写道:“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意思是说,下至贩夫走卒,上至皇亲国戚,“澡豆”是居家必备。

其实,正像阿圆嗅到的味道一样,“澡豆”的配料都是食材,如果真的吃到肚子里,还有“溶解脂肪”的功效,就像用肥皂去污,又干净、又彻底。

这可是纯天然的化妆品,用了,可不担心起痘毁容啥的。

说实话,“澡豆”洗头洗澡,真的比草木灰强多了。这就是阿圆迅速完成一个战斗澡之后最大的感悟。

门一打开,不知道刚才是哪里惹到了媳妇的白老大,屁颠屁颠的跑过来倒水,照旧“嘿嘿”傻笑,瞧着媳妇洗的溜光水滑的脸蛋,心花怒放。

阿圆在头上包了新布巾,利利索索的去灶房做肉酱,白老大按照原来所教的方法,练习拉面的和法儿。

迷糊阵村子里这家杂货铺子的大酱酿的不错,跟剁的细碎的羊肉沫儿油炸在一起,那香味儿,别提有多诱人。

“嫂子,我们回来啦!”阿文和采莲的叫声远远的传进院子,似乎这几天,每个弟妹回家,都会这样叫上一回。

“今儿晚上,咱家就先尝尝这拉面的滋味儿吧!”阿圆急急忙忙的嘱咐白老大一句,赶紧再往院门处迎接大呼小叫的弟弟妹妹们。

白老大嘴角上勾,响亮的“嗯”了一声,手里伸拉提拽,把面团转换成想要的模样。

听着阿圆和阿文他们进院子,有问有答的动静,会让人觉得,日子很舒心,很有奔头。

“中午吃饭了没有?饿不饿?”

“不饿!中午三哥请我们喝的云吞,点心铺子的掌柜,还送了我们两个小点心,说是叫三哥明儿个给他送二十串糖葫芦试卖呢!”小阿文回答的特别有条理,从衣服兜里,还抓出了一块“澡豆”般大小的食品:“喏,我给嫂子留的,可好吃可甜哩!”

采莲也精心的留了一颗“澡豆点心”,是给白老大的。

夫妻二人都有些感动,推让了半晌,才小心的送到嘴里去。

其实,点心外皮上,有那么一点点汗味儿,可是,阿圆眯着眼睛赞叹:“真是好吃,谢谢你两个,你三个啊!”

白老大只是傻笑,把面团在案板上摔得“啪啪”作响。

没有人发现,灶房外,还有一个被隔离出去的大男孩儿,手里抓着一个木盒子,呆愣了半晌。

'bookid==《重生之山青水秀》''bookid==《田园秀色》'

第四十五章 准备

感谢妖孽无罪的打赏,感谢各位亲人陪伴《甜园福地》走过一个多月的历程,明日上架啦!寂寞希望可以继续在您的陪伴下一路前行,请支持正版订阅!

李铁匠的手艺真不错,一把小巧的指甲剪,打磨的精美实用,比之阿圆从前见到过的各式剪刀,更显得可贵。

毕竟,每一个小零件,都是纯手工打磨出来的。

白老二把木盒子递给阿圆察看后,自己闷着头不说话,灶房里的气氛,整个的显得压抑了。

小阿文虽然好奇的张望,到底也没凑上来瞧个仔细,对于白老二,他心中余悸未消。

阿圆在自己手指头上试了一下,开了刃的指甲剪足够锋利,只可惜本尊的手指甲个个光秃的不行,甚至还参差不齐的留着毛茬儿,就像是,被什么东西啃过似的。

这个“齐氏阿圆”,还挺自残的吧?阿圆猜测着,一个小姑娘百无聊赖的自己啃着自己的手指甲沉思的样子,或许,她对于未来,充满了恐慌与厌恨,才会一直闹到新婚之夜——

“嫂子,这样装一盒,行吗?”阿圆沉默的时间太长了,白老二忍不住心中忐忑,他的每一步尝试,都希望得到这个嫂子的认可。

木盒里,是一套针锥子、顶针、绣花缝衣做鞋的大小针、一把小剪刀、一枚指甲剪,混在一起,显得杂乱而无章法。

阿圆回神,略一沉吟,才道:“挺好的,剩下的装饰,交给我——和采莲!”

小姑娘瞪大了细长的眼睛,指指自己的鼻子:“还有我?做什么?”

“能做的多着呢!”阿圆把木盒递到采莲手里:“想一想,怎么装饰一下盒子,让它更漂亮——”。

刚买回来的丝绸布头,完全可以排上用场,姑嫂二人兴致勃勃的去堂屋设计,女人嘛,总抵制不了美丽的诱惑。

白老二讪讪的洗了手,加入了制作拉面的队伍,白老三让了让身子,给这个不合群的二哥,留出了空隙。

白老大臂力最大,负责把面团抻开成原始的粗面条,老二老三接过来,尝试着把它们拉得更细,还不可以在中间断开。

“这样用劲儿——”,白老大耐心的把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传授给弟弟们,第一次尝试嘛,允许失败,盖件儿上就码放了一行行粗细不均的拉面条儿。

哥儿仨的气氛渐渐热烈,最后,一致同意把那些残次品回收,重新揉在一起再拉一回。

“看看我这回的面条,多细!多匀溜儿!”白老二又开始显摆了,很异常的,喜欢跟他抬杠的老三,竟然跟着点头称是。

寂寞的小阿文,蹲在灶房外面的墙角里,有一下没一下的砸着“嘎石”,心里颇有点子郁闷。

他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个二哥了。

堂屋里,阿圆跟采莲也是兴高采烈的,她两个给木盒子包了一层紫色的丝缎,内里,缝制出几个筒状的小格子,可以把针锥子等用品逐一插入,等到把所有的线头布角都掩饰进了内里,一个美轮美奂的百宝盒,就完工了。

“嫂子,这些布真漂亮——”,小采莲感慨的把彩色的丝缎按在脸颊上,爱美的小姑娘,见到这些东西就舍不得移开眼睛。

“就是,我琢磨着,咱们可以用这些布做假花头饰,玫瑰花牡丹花野菊花——都可以缝制出来,各种颜色、各种花型的,肯定会受到欢迎。”阿圆像对待一个成人一样,对小采莲娓娓道来。

想象一下,用花布做成惟妙惟肖的花朵,不受季节的限制,簪在发髻额角,那情景,可不是美妙?

“嫂子,你教我做吧!”小采莲已经急不可耐,眼睛里闪烁着亮丽的星星。

天光已经暗淡下来,白老大的大嗓门开始吆喝了:“来吃拉面喽——”!

小阿文终于派上用场,装好了“嘎石灯”一一点燃,一家人围坐一堂,每人一海碗白生生的拉面,兑了高汤,泼了肉酱,野菜丁儿点缀着,那叫一个香!

用来练兵的拉面,非常实惠,不够的话,还可以再煮,只要每个人能赞一句“好吃”,三个大男人就笑的合不拢嘴。

说实话,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的拉面条儿,有些太筋斗了,善于细嚼慢咽的阿圆,足足吃了半个时辰,才勉强对付了半碗多拉面,剩下的,实在是吃不下了。

“宁可撑死人,不叫占着盆!”白老大难得振振有词的宣讲了一番,端起碗来,“呼噜呼噜”的喝了个干净。

“这——是喝的自己的剩面条儿?”阿圆越来越接近白老大的铜铃豹眼了,一时间都没来得及说出反对的话。

“明儿,咱就去摆摊儿!”吃饱喝足的白老大大手一抹嘴巴,痛快的决定。

他深深的以为,自己做面条的本事,已经到家了,因为,今晚上的拉面,是他有生以来吃过的最硬实最可口的晚餐了,甚至于,他幻想着以后,是不是可以每日都吃拉面,就这味道,吃一辈子都不带嫌烦的!

大当家的决定了,小的们跟着起哄:“都去,明儿咱一家人都上,肯定很快就挣够钱买地了!”

“就是——得借辆地拉车吧?这么多东西,没地儿放啊!”白老三先想到了实际问题,两个炉子、柴禾棍、案板、面盆、筷子碗、佐料肉酱啥的,可是很占地方的。

白老二犹犹豫豫的出主意:“要不,咱去借大伯家的地拉车先用用?”

安静,很久——

白老大的声音就跟从地底下捞出来的一样沉重:“大伯倒是没啥,就怕——大伯娘不肯——奶奶也——”。

“我去借试试,奶奶可能不会——”,白老二的语气也很凝滞,又隐隐的带了些希冀,莫非,他在那个奶奶眼里,还能算得上是个香饽饽?

阿圆的眼珠子叽里咕噜的乱转,把在座的白家人全部看了一个遍,“嘎石灯”果真比油灯明亮,看了这么一圈儿,阿圆愣是得出了一个结论,白家五个大小,那四个的模样都有些相似之处,尤其是老二,与那个阴测测的白老太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