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唐-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845章 败讯
广明元年,六月。
代北塞外,白水泺湖畔。
惨烈的战斗刚结束不久,无数尸体密布在茫茫的草原之上。僵硬的躯干彼此纠缠,断落的手臂仍然紧握着刀枪。尚干冷透的鲜血浸润了干燥的土地,将一片野草染上一层血红。
在湖边不远的一处高岗上,千余剽悍的骑兵拥着一面紫色大纛,大纛下的契丹于越耶律释鲁眺望着沙场,心中的激昂简直难以用言语表述。
耶律释鲁是契丹上上任夷离堇耶律匀德实之子,现任夷离堇耶律蒲古只的堂兄,家族是契丹七耶律中的世里家族,世代契丹贵族。数年前,世里家族与汗王一系的遥辇氏家族矛盾激烈,他父亲被汗王女婿刺杀,最后世里家族终于禾汗王一族内讧。在这场斗争中,世代承袭汗王之位的遥辇家族与世代掌握契丹兵权袭任夷离堇的世里家族越打越大,最终契丹二十部分裂成两大阵营。七耶律中,世里一族对抗其余六耶律,但最终却取得了全胜,汗王一系被击败,世里系完全掌控了契丹的大权。
世里系胜利之后,虽然表面上仍然扶立了遥辇氏家族之人为契丹可汗,可实际上,这个可汗已经没有半分影响力。世里家族开始全面掌控契丹,蒲古只任夷离堇之后,不久前蒲古只突然染病,难以理事,便拜堂兄耶律释鲁为于越。
于越,本是突厥回鹘语。意为智者,形容尊敬的、贤明的意思。这个新设立的官职,位于契丹夷离堇以下,百官之上。是契丹夷离堇不能理事之时的代理首辅,无具体职掌。本意就是‘大之极矣,所以没品。’
实际上,如今契丹的首领既不是可汗,也不是病重中的夷离堇,当然也不会是释鲁这个表面上的百官之长,于越。实际上。契丹如今真正掌权的,是曾经九任夷离堇之位的蒲古只之父,释鲁之叔耶律贴剌。不过耶律贴剌年事已高,耶律释鲁这个于越,也就是为防万一的副元首。
契丹不论是汗位还是夷离堇之位,都只是在族中世袭。而非父子间直接承袭,是族中世袭,然后选任制,三年任期满后,族中公选。多数情况之下,都是在几个有威望的支系中轮流接替。耶律家族也是如此,匀德实是从他兄弟耶律贴刺手中接夷离堇之位。他被刺杀后,又由耶律贴剌的儿子接任,现在蒲古只病重,贴刺暂摄事务,但匀德实之子耶律释鲁已经开始就任于越,总领军国事,为接任夷离堇之位做准备了。
这次契丹与秦藩展开大决战,动员了全族之兵,几乎是全民皆兵,一共征召了四十万控弦之士。另外还联盟了漠北室韦,霫族、奚族、鞑靼、黑水、回鹘等诸多部落,同时在几个战场上与秦军开战。
耶律匀德实的另一个儿子耶律岩木此时就任新设的北院大王,率领着十万契丹骑兵与十万室韦和黑水兵马攻入渤海,与秦藩、渤海联军对峙。此外。耶律贴剌的另一个儿子耶律偶思新任南院大王,正率领着二十万契丹骑兵在潢水、土河流域的草原上,到处寻找着深入草原的二十万秦军决战。九任契丹夷离堇,契丹此时的太上皇耶律贴剌则领着八万契丹战士,坐镇契丹汗帐。
契丹于越耶律释鲁与他的弟弟耶律撒剌的和蒲古只的弟弟罨古只,则率两万契丹战士,联络了阴山内外的霫、奚、鞑靼、突厥、回鹘等诸多部落,凑起了一支大军南下。
准备开辟第三战场,支援塞外战场。
近年来,李克用两次代北反唐,李璟则异军突起,突入辽东,转战河北。一时间,关外辽东,长城内外,燕山、阴山塞外草原,板荡飘摇,腥风血雨,中原之外的北方之地,一片混乱,完全失去了秩序。
沙陀、高句丽、靺鞨、回鹘、鞑靼、铁勒、吐谷浑、党项等各部,要么被李璟击败灭族,要么依附于朝廷,或者被迫臣服于李璟。李璟对于胡人们的态度向来强硬,若臣服于李璟,最后部落必然被拆散迁移至秦藩各地,普通的部落百姓还还好些,可对于那些部落头人贵族们来说,这就等于剥夺了他们高高在上的权利。北疆各族对此都十分惶恐,怨恨不已,这次李克用派使者前往契丹,请他们南下。
契丹各部首领们都对此赞同,契丹的使者奔赴各部,游说各族出兵南下,北疆各族首领纷纷来投,转眼间就已经聚众数万。不久之后,契丹授耶律释鲁为于越,授耶律撒剌的为挞马狨沙里,授耶律罨古只为先锋,统领两万契丹骑兵,加上四万契丹辅兵,以及十四万各部落战士,辅兵,几乎倾草原而出,二十万之众浩浩荡荡南下。
耶律释鲁这次南下,一开始分为两部,一只是各部族老弱八万人马南下,其实这只是耶律释鲁的烟雾弹,真正的南下大军多达二十万,就算除掉那些老弱妇人,他的战兵也达到了四万人,辅兵还有八万。
耶律释鲁挥兵南下,故以让各部族老弱在前,散乱无形,一越过阴山之后就开始分散四处劫掠。他自己率领着十二万人马,却聚拢隐藏在长城之外的草原大湖白水泺边设伏等待。
镇守在大同云州边境青坡道牛皮关上的李嗣源所部,出战迎敌,结果各部落的老弱一触即溃,李嗣源麾下兵马一路追杀。部落溃败而逃,李嗣源军一路追击至塞外,结果在白水泺边陷入了耶律释鲁的天罗地网,四万部落铁骑冲杀,八万辅兵拦截,李嗣源所部不过一日就土崩瓦解。
此刻,在耶律释鲁的身边,汇集了以契丹族为主。包括鞑靼、奚、霫、高句丽、回鹘、突厥、铁勒等各族的精锐战士四万,辅兵八万,强兵猛将云集麾下,只需要乘胜南下,足可一鼓而下大同。直接威胁秦藩的中心燕京。
此时的秦军,只怕还以为他们这次真的只是各部族贪财才响应李克用之邀南下劫掠的,绝不会想到,这次他们精锐南下,要打李璟一个措手不及。且看个个能骑烈马,开强弓的北疆勇士。那些软弱的汉人哪里能抵挡的住?
李璟此时精锐尽在东北,代北之地,谁能敌的过他这支草原铁骑?
此刻如众星拱月般随从在耶律释鲁身侧的,都是契丹一族中的首领贵族。
左边首位的高大男子是耶律释鲁的从兄弟,耶律匀德实之子,耶律撒刺的。现任契丹挞马狨沙里,乃是世里家族新建的侍卫亲军的扈卫官,相当于神策军的主将。只听撒剌的朗声道:“我们的先祖曾和唐人不屈战斗,从未被征服。如今这些唐人又想要吞并我们,像对待高句丽人一样对待我们的族人,把我们的草原占领,把我们的子民如牛羊一样的驱赶到中原去为他们种地交税!尊贵的契丹贵族们为何要受制于卑贱的唐人?勇敢的战士为何要为懦夫作牛作马?如今我们用锋利的弯刀惩罚这些唐人。砍下他们的脑袋向太阳神献祭,天神必将赐福给我们!”
“天神庇佑!”耶律撒剌的后面一个稚嫩的声音跟着大声应和道。这人斜披着武士袍,头发随意飘散着,身高不过五尺左右,却是耶律撒剌的之子耶律阿保机,此时他才刚满十岁,却已经长的虎头虎脑,远超同龄的孩子强壮,不但能骑烈马,而且还能拉开一石的弓。能射落天上的大雁。这次南下,他死缠烂打一定要跟着来,耶律撒剌的本来不许,结果耶律释鲁十分喜欢这个侄子,最后便允他同来。不但如此。耶律释鲁还把阿保保编入了撒剌的的挞马扈卫队的扈卫。一路南下,阿保机表现十分出色,丝毫没有因为长途行军艰苦而露出半点难色。军中诸人,都喜欢这个最心的扈卫,称其为小沙里,意为小郎君。
阿保机不过十岁,可说话却跟大人一般:“于越,我们愿追随你的马蹄印,杀到唐人国王的燕京城里去,我们用刀剑掠夺他们的财宝,享用他们的女人,把他们的农田辟作牧场,把他们的男人充作奴隶!”
此话一出,引出众将一阵哄然大笑。
耶律释鲁仰天大笑:“说的好,大丈夫处世,就要做那翱翔天际的雄鹰,怎么能做那草原上的羔羊呢?十年前,李璟不也只是一介自耕自读的书生,如今却也贵为国王。想我们契丹,论起来个个勇猛,又怎么能甘心被唐人压制数百年呢?如今我们契丹控弦带甲之士四十万,都是远强过唐人的勇士。是时候了,让我们击败那些唐人,一统北方,成就比先祖们更辉煌的功业,在汉人富饶的土地上建立起我们契丹自己强盛王朝!”
说罢,耶律释鲁在众将的狂热欢呼声中轻抖缰绳,纵马前行,众将纷纷跟上。
在他们的身后,数万名凶悍的北方胡人汇成一道浩浩荡荡的洪流,奔驰向前,不可阻挡。
阴山,一座山脉隔绝华夷,历来都是汉胡天然界线。虽然中原王朝强盛之时,也曾威镇塞外,但阴山以北之地,向来难以真正的受中原王朝控制。更多的时候,中原王朝将连续控制线收缩到阴山更南面的大同一线,修筑长城守边,长城外、阴山内,更多的是做为军事缓冲地带。汉家强盛,则这一地带由汉人控制,中原纷乱,则这一地区多为胡人控制。
多年以来,这一线地区,一直都是由沙陀人代李唐朝廷管理诸胡族。多年余威,沙陀人在这一地区,威信甚至远超朝廷。
张自勉挥军入代北,引兵入朔州,以李嗣源守云州北面,在云州只留下一万秦军和一万辅兵驻守。
云州,大同,这里已经是刚刚设立的秦藩山西省的省城。大同是整个河东最大的盆地区,四面崇山峻岭环绕,连结河北,出入塞外,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汉初之时,高祖刘邦与匈奴大战,结果轻敌追击,却被匈奴大军围困于这里的白登山。近数十年来,这块边塞之地,却也是几经变幻主人。早年,李国昌因功封云州,后来李克用任云中守捉守,并在此起兵反唐。第一次反唐失败后,这块地盘最后由原来同属于沙陀三部落的萨葛米海万接管,可没过多久,李克用再反唐,米海万等出兵雁门,却又反被李嗣源反攻大败,大同因此落入李嗣源之手。
不管是朝廷还是李国昌、李克用、李嗣源三代和米海万,他们占据大同之后,莫不对大同屡加修缮,到如今大同城高三丈余,宽可容四马并行,箭楼角楼马面墙台林立,堪称边塞雄城。
这一日,探马乘着暮色飞骑而至,带来了李嗣源三万沙陀军长城外大败的坏消息。
驻守云州的秦军大将白马银枪高思继闻讯之后大吃一惊,连忙向南面朔州的征西元帅张自勉急报,又派人急入河北向正王驾正在军都关的秦王李璟禀报。同时,高思继点燃烽火,备战迎敌!
正在军都关的李璟闻讯后大吃一惊,连忙急招在军都关的班子商议对策。
军都关行营内,燕京中枢的各部衙主要官员们此时几乎都在这里。李璟原先移驾军都关,本是做以防万一的准备。却没有想到,还真的会到这一个地步。
李璟端坐在主位,将近三十的年纪,举手投足间带着优雅从容的气度,越发的显得成熟大气。不过,此时李璟的精神状态并不是很好,明亮的烛火下,李璟眉头紧皱,目光中充满担忧。
他伸手轻轻按压着太阳穴,有些苦恼的叹着气。真是最担心什么,他就会来什么。李嗣源的三万沙陀战士和五万辅兵,在长城外大败,这个消息委实太过震憾了。随着李嗣源败讯传回,一个更加严峻的局面摆在眼前,南下的胡人不是乌合之众的八万人,而是有备而来以契丹精锐为主的各族联军二十万众。李嗣源大败,代北的北面门户已经洞开,云州之地不过一万秦军战兵加一万辅兵,他们如何抵挡二十万胡人南下?万一云州挡不住南下的二十万胡人,那么此时正在朔州的张自勉的那三万人马,将有可能被包了饺子!
第846章 孤注一掷
“公孙,你先通报军情。”李璟打起精神。
相貌妖娆的公孙兰今天脸上没有半点笑容,躬身沉重禀报道:“殿下,诸位,据云州的飞鹰传书急报,数万胡人于本月初六围攻李嗣源所部镇守牛皮关,双方大战,李嗣源大败胡人,斩首五千余众,胡人大败,李嗣源趁势追击,一路追击至塞外白水泺,六月十一,其部在白水泺遭到埋伏在此的数万契丹军伏击,沙陀军大败,李嗣源出塞的三万沙陀军加上三万辅兵几乎全军覆没,阵亡至少超过三万人,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现在契丹于越耶律释鲁正率十几万胡人向南移动,直指青坡道牛皮关。其麾下大将耶律撒剌的率偏师出白道,绕道振武进攻云州西北部,已经攻克静边军城和武周城。胡人兵锋甚锐,难以抵挡。”
这番话一出,行营议事厅中诸人立即骚动起来。
崔芸卿问:“先前监察厅不是探明南下的胡人只有八万,而且战兵不过一万,余皆老弱,只是想趁火打劫吗?怎么李嗣源六万人马,却一下子几乎尽没?胡人究竟有多少人马南下?”
公孙兰低头,沉声道:“对于此事,我先代表监察厅向秦王请罪,此次情报有误,失职之罪不可免。是我们监察厅低估了契丹人的实力和决心,事先没有探出,契丹此次处心积虑,有备而来。他们先前做了许多隐秘工作,因此导致未能查明南下胡人兵力以及动向。我在此,正式向秦王引咎辞职,听候秦王发落处置。”
李璟看了一眼公孙兰。心中也有些生气。一直以来,监察厅各局职责分明,各有任务,表现的让李璟很是满意。可是这次,监察厅却犯下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他们竟然连契丹十来万人马的动向都没有发觉,致使这些不但李嗣源兵败,而且也使得张自勉的军团陷入危险境地。更加让李璟生气的是,参谋院与政事堂正是依据监察厅的情报,才最终做出了冒险出兵代北的决策。
现在,南下而来的是二十万胡人。而非八万乌合之众,这个巨大的误差,让秦军整个决策出现了致命的危险。现在,李璟亲手把五万人马送进了敌人的陷阱之中,并且使得燕京与河北前所未有的空虚。整个热河、河北、北平、山西四行省,全部驻军只有五万人了。
一旦这支二十万人的胡人兵团突破了代北一线。那么新设立的山西行省就有可能沦陷,就连燕山北面的热河行省也有可能丢失。万一河北的成德镇和魏博镇也趁机出兵,连整个河北的局势都会因此动荡。中枢河北之地危急,必然也会因此涉及到东北的大战局。
牵一发而动全身,监察厅这次犯下的错误,将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不过这个时候,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而是如何做出补救,改变眼下糟糕局面的时候。他勉强维持着镇定,道:“监察厅严重失职,罪在不赦。不过眼下并非追究责任之时,暂且先记下你们的责任,许你们戴罪立功。公孙,你还是把现在掌握到的情报再说一说,希望这次你的情报没有错。”
“是!”公孙兰起身,转身走到厅中沙盘前。
“事发之后,监察厅全力发动。各局通力合作。现在已经打探出一些情报,现在汇总禀报给秦王与诸位。据我们最近打探的消息,这次南下的胡人,并非八万,而是二十万。以契丹新拜总领军国事务的于越耶律释鲁为南征元帅。以耶律撒剌的为副帅,以耶律罨古只为先锋,联合汇集了阴山内外的霫、奚、鞑靼、突厥、回鹘等诸多部落一共二十万人马。其中契丹精锐骑兵两万,辅兵四万,另外各族战士两万,辅兵四万,外加随同南下的各族奴隶和老弱协从还有八万。”
听到这支二十万的南下胡军,其中居然有轻骑四万,辅兵八万骑,在场的诸人更是再次变色。就算不算那八万的协从军,光是这四万战兵,八万辅兵部队,就足以让人惊心了。难怪李嗣源这样的人物,也会一战而败。
不过李璟还是有些疑惑,李嗣源非一般的将领,怎么可能会如此轻易的追敌中伏,几乎几军尽没呢?
“李嗣源被人背叛了!”公孙兰给了李璟答案。李嗣源从朔州退入云州后,手下的兵马聚集起来还有三万,另外他还有一支辅军部队,临时又加征了一批青壮入军,最后他镇守青坡道时,手下就还有三万战兵,五万辅兵。李嗣源上次在雁门被部下哗变围攻后,对手下这支兵马进行了整顿,诸多有嫌疑的军官都被调离,严加监视。甚至对各部重新整编,派出自己的横部都心腹军官们前往各部任监军,监视各营军官。
他这一系列的措施,效果开始不错,纠出了不少忠于李克用的将领。
不过,最后的事实证明,李克用在军中的影响力要远超李嗣源的想象。许多中上层的军官被李嗣源监视,可还有大量的中低层的军官一直效忠李克用。他们得到了李克用的授意,隐而不发,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李嗣源与胡人交战的时候,当胡人前来攻关时,李嗣源迎战,大败胡人。然后其部下开始出现大量士兵不从军令收兵,而是猛追穷打的现象。李嗣源被迫率兵跟随追击,结果越追越远,部队却一直回不收回。直到部队被一路带进了契丹人的伏击圈,几乎尽没。
李璟此时才算是终于明白为什么李克用如此淡定的还呆在河中了,他的这一招确实很厉害。李嗣源也许带兵打仗很厉害,但他与李克用比起来,缺少的却是在沙陀军中的威望。李克用可以一呼百应,可李嗣源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加上李克用和契丹人勾结,他们隐藏了一支真正的大军。让李璟和李嗣源都错估了战场形势,结果导致了这场大败。
若是李嗣源知道胡人有二十万,哪怕那些忠于李克用的军官们阵前再怎么蛊惑士兵们追击,李嗣源也是绝不会轻易的离开牛皮关的。
“李嗣源现在在哪?”李璟揉着太阳穴问。
“李嗣源兵败白水泺之后,就不知所踪。据我们的推测,李嗣源现在手上应当还有一万左右人马,这些应当是都忠于他的部下。不过他们没能返回牛皮关,耶律释鲁早已经在返回的路上设伏,李嗣源要么就是已经被伏全军阵亡,要么就是已经转向逃往它处。不过据我推测。以李嗣源的本事,不太可能这么快就被歼灭了,因此,很有可能,李嗣源此时正在长城之外,阴山以南的这个范围中躲避着胡人的追击。”
敬翔等人也都认同公孙兰的这个推测。李嗣源应当不会这么轻易的就败亡了。但是,李嗣源短时间也是回不来了,现在胡人已经越过了长城,进入了云州城的外围。
“云州外围有牛皮关、云中守捉、白登山三处屏障,另外在西面还有静边军和武周城,在东面有清塞军和天成军。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云州西面的静边军城和武周城。都已经被耶律撒剌的率一支兵马攻破,而东面的静边军和天成军,也估计难保。耶律释鲁的战略布局很清晰,那就是兵分三路,中军直攻云州,左右两路兵马攻占云州外围四城,最后三面包围云州,攻破它。然后把朔州的张自勉兵团包围吃掉,拿下朔州之后,汇集雁门的沙陀军。反攻蔚州,再一路北上打到山前四州,最后的目标依然是军都关和燕京。”
盖寓捏着胡子突然道:“契丹人这是围魏救赵啊,他们在东北大战之际,抽调出这样一支大军南下。绝不可能是为了跑来帮助李克用清理门户。他们也绝不会在这样的大决战前期,跑来中原打草谷。契丹人这是打算围魏救赵,逼迫我们从契丹草原,或者渤海战场抽调兵马回援河北。”
“东北战场至关重要,眼下大战在即,已经拉开冯战序幕,我们绝不能从东北抽调兵马回来。”敬翔道。
李璟也是点头,虽然说秦军在东北战场投入了四个军团共三十五万人马,可相对于北方戎狄联军来说,并没有多少优势,双方在几千里的战线上,聚集百万大军的战役,绝不可能还有兵力供抽调南下。北方的战场,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时调回军队,很有可能就会引起其它部队吃紧,甚至全线崩溃这样的灾难后果。
契丹人正是希望李璟调兵回援,那样他们在东北这个大战场上就能多一份优势。
李璟不能这样做!
“从山东抽调兵马北上如何?”李良提议,“从江淮抽调兵马入山东,从山东抽调兵马入河北,然后从河北抽调兵马入代北增援作战。”
“不行,这得调动多少兵马?况且,江淮和山东既要防淮南高骈,又得防河南黄巢军,还得防河北魏博、成德镇。本身兵马就已经到了一个相当低的水平,如何还能再抽调。”李振反对,涉及好几个省区的军事调动,这个动作太大。这个时候,北方大战,南方越发要稳。若是调动一起,引的高骈、黄巢、河北藩镇也开始异动,那才是大麻烦。
“胡虏势大,我军眼下无法抽调出更多兵马与之争夺代北。依某愚见,不若且先让张自勉将军乘贼子还未包围之前,先行退入蔚州,集中兵马,拒城而守,跟胡虏打防御战。关键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退至军都关。总之,关键的还是保住东北战局,只要东北战局能够取得最后胜利,到时再挥兵夺回代北山前即可。不与贼争一时之长短,着眼于远处!”
李振的这个提议充满了保守,但也稳重。战线拉的太长,让秦军这根弦崩的过于紧张,风险就会增加许多。
秦藩还是有许多敌人的,沙陀、成德、魏博、黄巢、高骈……
若是不留半分余力的全线作战,那么就有可能引得这些敌人也趁机来攻,那个时候,可就将真的失控了。无论何时。留有几分余力,才是最正确的。
北方的军队不能调回来,南方的军队也不适合调回来,河北又无兵可派,似乎秦军除了放弃代北。趁早撤兵回来,没有其它选择的余地了。
只是就此撤回张自勉的军队,那就意味着秦军这次的出兵全面失败了。不但浪费了诸多钱粮,而且还将白白损失一个李嗣源,连大同镇也再次失去了。
李璟心中不甘,而且他很清楚。眼下局势,只怕他真的就此抛弃李嗣源,撤回张自勉,胡人也不会善罢干休,他们会趁胜进军,攻打蔚州。攻打武州、新州、儒州、妫州,一直打到军都关,甚至燕京。
“敬参谋使,河北现在还有多少兵马?”李璟抬头问道。
敬翔一惊,不过还是认真回道:“除掉张自勉的军团出征五万人马,如今整个热河、北平、河北、山西四行省,全部战兵加一起五万人。”
五万人马。看似不少,但却镇守着从山海关一直到黄河的千里之地。这几万人马,守卫四省。
“河北的团结兵还有多少,乡兵还有多少?”李璟继续问。
“兵部册录记载,秦藩如今总共拥有二十万团结兵,十五万乡兵,四省团结营共有八万乡夫土团,拥有七万乡兵。不过眼下,出征的六大军团,四十万人马中。其中团结兵和乡兵就占有一半二十万人,这二十万人中,从河北等四省调出的就占一半。眼下四省在乡的团结兵和乡兵还有五万!”
五万战兵,五万乡兵,李璟就算把他们全带走。也才十万人,加上张自勉的五万人,也才十五万人,甚至还不如胡人的数量多。况且,李璟不可能把这些兵都带走。
莫州三关和河间的兵肯定不能调,他们得防范成德、魏博。山海关和军都关、卢龙塞这三关的兵也不能调,这是燕京的三座大门,不容有失。若要出兵,还能从哪里调兵?
李璟想了想,燕京守备部队和他的侍卫亲军可以调,另外,讲武堂和军校生可以调,童军学校的高年级学员可以调,另外还可以从水师调一批陆战队过来。嗯,对了,还有一支兵马可调。
“盖参谋使,上次五胡来降,整编五胡兵马的事情如何了,现在整编了多少兵马出来?”
“回秦王,五胡来投共达百万之众,其中各族部落兵马二十万众,经先核后,已经挑选出十万人,计划准备扩充入各个原有部队中。现在些胡兵还在受训当中。”
听到有二十万部族兵,李璟脸上不由一动。虽然五部落新败遭受重创,所谓二十万兵,实际上是包括大量老弱在内。入秦后,已经剔除了其中老弱,选出十万青壮。其中四万最精锐者为骑兵,六万普通者为步兵,在接受一年的秦军新式训练后,分散补充到现有各个军中。
这支部队到现在接受秦军新式训练还不到半年,但这确实是一支不小的军事力量。原本,他们是将半年后依次补充到东北和河北、江淮的部队中去的。现在,李璟不由的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从燕京守备部队和本王的近卫部队还有各讲武堂、军校的学员,以及童军校中十四岁以上学员全都召集起来,你算一下,能不通凑齐五万人?”
敬翔低头认真的算了一遍,“回秦王,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字,若是燕京城只留一万人守备,并把所有十四岁以上军校学员都集结起来,再抽调团结兵和乡兵各一万,加起来准确的数字应当是五万人左右。”
秦军拥有大量的各级军校,实行的是职业军人制度,战兵、团结兵、乡兵三级,另外还有学兵,战时动员能力极强。
“很好,现在你们就把这五万人集结起来,立即与五胡的十万受训兵马整编,将他们改编成三十个整编军,骑兵编十二个军六万人,步兵编十八个军九万人,限你三天之内完成整编,三天之后,本王将亲率这十五万人马出关。既然契丹咄咄逼人,那咱们就跟他一战到底。这一次,老子不但要把这二十万胡人打回老家,还要把代北全都收入囊中。”李璟沉声喝道,一脸果决。
崔芸卿惊道:“殿下还请三思,如此孤注一掷,太过行险。况且此战重用十万胡兵,只怕胡人未必能完全信任,且大军临战前整编,只怕难以有默契。如此一支大军,虽有十五万之众,可与乌合之众无异,实在太过冒险了。”
李璟朗声道:“非本王一意犯险,而是眼下我们已经别无选择,退无可退,那就战个痛快。老师无需多言,本王心意已决,三日之后,率军亲征!”
第847章 重围
夜幕降临,天地陷入黑暗,来自长城内的东南风徐徐吹过,挟带着夏日地面上白日太阳留下的余热吹过雁门军节度使李嗣源的铠甲铁叶上,发出一阵阵细密而尖锐的轻响。虽然太阳已经落山许久,可李嗣源依然如同一只在蒸笼中的大虾一样的裹在闭气的铁甲中。他忍不住扯了扯身上的铁甲,伸手擦了两把脖间的汗水。
一天一夜的激烈攻防,使得寨墙出现多处破损,砂土坍塌下来形成一个个豁口。雁门军从傍晚开始就赶制木栅栏堵住豁口,然后在木栅之后填土夯实,又在上面钉入长木桩,再把斜斜前指的木桩头削出尖刺。
每个人都知道,寨墙坚固一分,他们生存的希望就多了一分。因此,对于这项工作没有人懈怠,一个个疲惫不堪,却都拼命加固。
而胡人自然不肯让他们轻松的加固寨子,不断的派出精锐的小股部队骚扰破坏雁门军的努力,甚至一度试图通过这些豁口突入寨内。
双方就这么你来我往纠缠不休的缠斗到了夜半时分。
就在刚才,李嗣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