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唐-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座钟这东西,本来就是专门面向富豪们的。皇室、王室、巨商、贵族们,有好东西还怕没人买?等赚的差不多了,又可以推出多种版本,甚至推出普通版本,到时普通的卖个百来贯,相信大部份的大户商人和官员们,都能买的起。
座钟的价钱降下来,那时李璟说不定已经把怀表、手表技术研究出来了,又可以再赚一轮。
新的技术,新的产品,赚头一笔钱的人,永远都是暴利。
第675章 大齐开国皇帝
京师,长安。
李儇一早起来,骑马击剑半个时辰,在王美人的服侍下沐浴后,便早早来到御书房处理政事。
伶人石野猪因伶俐会说话,且十分聪明,并不一味的只是奉承于皇帝,因此李儇如今很是看重他,每日都让他陪在身边。刚一进御书房,石野猪已经把今天的报纸都摆放整齐放在御案之上。除了京师发行的各份当日的报纸外,甚至连洛阳和登州、扬州、太原等地的报纸也有,不过虽然皇帝派在各地的专人收集快马送来,但这些外地的报纸一般都是数日前的旧闻了。但就算如此,皇帝也专门下过旨意,要求一期不漏的收集天下各镇的报纸送来。
皇帝坐下,石野猪马上第一时间送上一杯热腾腾的参茶,并把摆在最上面的一份皇家新闻报递到他的手中。
自李璟数年前在登州改革了造纸术和印刷术,随后开办报纸以来,报纸这种新奇的物事,就迅速的在大唐各地蔓延开来。一开始只是在几个府开办,到现在,大唐三百多个州虽然不说全有办报纸,但起码五十多个藩镇却是镇镇皆办报纸。
大唐的士人百姓们,也早已经习惯了订报买报听报,走到大街小巷,都能听到读报的声音。
朝廷中央一开始没有在意这报纸,等后来发生了秦报泄密事件之后,也有人提议举行报禁。毕竟,报纸出现后,百姓对于天下时事也热情起来。人人都能议论下国政,甚至不少人在报纸上说些大逆不道的事情,并且往往泄露朝廷的机密。不过报禁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月,最后就还是解禁了。
最大的原因当然是皇帝虽下令报禁,可是各藩镇遵从的并不多。许多藩镇中。办报的都是藩镇的节帅,或者是统兵的军头,乃至世家大族等办的。办报不但利润不少,而且还掌握着喉舌,能控制舆论,谁愿意放弃这样一个扩大自己影响的极好通报。如此一来。最后京师禁报了,可天下其它地方的报纸依然如故,这报禁最后也只得夭折。
不过朝廷也想出了几个补救的办法,既然不能禁,就试着参与、控制进来。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长安的皇家新闻、洛阳的东京日报。太原的北方要闻,成都的蜀报,凤翔的京西时报,大唐五都都开办了由朝廷直接开创的大报。
由于属于朝廷开办的报纸,因此也是最具权威性的报纸,朝廷的许多新的政令等,都第一时间刊登其上。也正因如此。这五份报纸都很红火,特别是皇家新闻报,更是后来居上,如今已经成为了关中地区第一大报,每日光长安就销售达五万份以上,而且在关中以及山南、河东、河南、三川等地销量也极高,皇家新闻报每期销量都能达到十万大关。
每份报纸的纯利润高达一文,十万份就是一千贯钱,而皇家新闻报同样打广告,且广告费更高。现在皇家新闻报几乎每期能给报纸的老板李儇带来五千贯的收益。一年就是将近两百万贯,几乎等于河东解县的一个盐池的收益。虽然皇家新闻报能与这么高的销量,其实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因为这是皇帝办的报纸,带有强大的皇家背景,而且各州县与学校、军队等全部订阅。加上商人们也被半强订等原因,但这份报纸成为大唐西部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也是事实。
喝了口暖暖的参茶,李儇摊开皇家新闻报,头版就是沙陀族李克用五万代北骑兵已经到达大同,进至蔚州的消息。上面还有皇家要闻的外探记者在代北的采访,写了他在代北亲见沙陀大军的鼎盛阵容和骠悍战意。李克用也在采访之中,诚恳的为当初的年少轻狂犯下的错误向皇帝认错请罪,然后感谢了皇帝对他的赦免,给予了沙陀族一个赎罪的机会。他表示,这一次沙陀族绝不辜负君恩,沙陀战士们将用手中的刀枪,用战马的铁蹄,将河北的叛军一一践踏成泥!
看到这个消息,李儇脸上微微露出笑容,这个李克用总算是态度不错。
五万代北胡骑,这黑鸦儿果然彪悍,当初被朝廷打的几乎全族覆灭,短短几年时间,就又聚起了这样的一支力量。只要他真的对自己忠心了,他倒也不介意原谅他当初犯下的罪责。
想到这里,李儇扭头看了一眼旁边的那座大钟,高达三尺的黄金钟,镶金嵌玉,光是座钟顶上那座马踏飞燕的玉雕就价值万贯了,还有那用宝石雕刻成的十二个数字。
这座钟是李克用刚刚派人送来的,据说是登州新出产的计时宝物,每隔四分之一时辰响一次,称为半小时,一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端的是神奇无比,虽然当当当的让人一时无法适应,可这种自鸣钟,依然让天子不胜喜悦。
据说这钟名贵无比,登州拍卖了十座,全是奢华无比,每座都拍出了百万贯的高价。李克用派人拍下了一座,然后立即护来长安,进贡给了自己。
收到李克用的朝贡,李儇确实十分高兴。不过心里又有些失落,这钟是登州产的,很明显肯定又是李璟的产业。以往李璟弄出了玻璃、香水等物,总会第一时间进贡给自己。可这回,李璟却根本没有派人送来,甚至自河北叛乱一起,李璟已经彻底中断了对他的进献了,甚至连去年说好的一年四百万的两税加盐茶税也停掉上供了。
想及此,李儇的脸色又黑了起来。
对李璟,真是爱之切,现在恨越深。
如太宗所说过的一样,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到如今国家需要用他李璟的时候,李璟却是如此表现,实在让李儇伤透了心。可偏偏眼下局势,他还不能对李璟说半句斥责之语。
“李克用虽然先前背叛朝廷,可毕竟如今一心忠于王事。反倒这个李璟,当初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博的朕的重用,屡次加官晋爵,可如今一朝势在手,却是开始拥兵自重,真是让朕失望至极。人心难测,人心难测啊!”李儇丢下手中的报纸,长叹一声。
好半天,李儇才平复了急促的呼吸,又拾起另一份报纸观看。
这一份,却是大名报。
看到这个报头,李儇有些怔了一下,将目光转向石野猪。
大名报是河北叛军魏博镇办的报纸,而大名这个名字,是当初田悦自称魏王后,把魏州僭改为大名府。李儇平时所看的报纸中,并没有叛军的大名报。不过石野猪办事十分伶俐,从不出错,不可能因为疏乎才把叛军的报纸拿来,肯定有什么原因。
李儇低头看去,头版头条一串加粗的黑字映入眼中,顿时让李儇眼前一黑,差点把手中的报纸撕碎。
大名报上的头条,极具冲击力。
因为这上面的这条新闻,乃是登载着韩简、王景崇、刘岳、李全忠四个叛贼的联合声明。
在报上,四个河北反王宣布他们即日起尊李璟为大齐开国皇帝,河北四镇将士宣誓从此效忠李璟。自今日起,河北四镇都为大齐所有。
摇身一变,大唐的河北四镇,就成了大齐的河北四镇,四反王成了大齐的开国四王,依然担任河北四镇节度使之职。
李儇将报纸一把扔到了地上,腾的站起,眼中喷火。
愤怒之下,甚至把那心爱的玉麒麟镇纸给砸在了庭柱之上,摔的粉碎。
足足小半个时辰之后,当一侧的自鸣钟铛铛的响起,连续敲打了七下,表示着早上七点钟的到来,进入辰时。
李儇在钟声中清醒过来,坐回御座,转头对着脸色都有些吓的苍白的石野猪道:“把那报纸捡来!”
接过报纸,李儇重新的看了起来。
在大名报头版中,韩简还在后面宣示,他们已经请最好的绣工制作了天子六冕,并进献给了大齐开国皇帝陛下。而且文中韩简还说,四镇向大齐皇帝进言,将以辽东城改为辽阳城,立国大齐国都。后面还有一大堆的话语,都是些关于‘大齐’帝国的话语等等。
虽然这报纸只是一面之辞,并没有消息表示李璟真的接受了四反王的劝进,叛唐立国。
可这依然让李儇心中愤怒万分,愤怒渐息之后,随之而来的则是恐惧。
河北四反王突然要尊李璟为皇,虽然这可能只是一个离间计,可万一李璟心动了呢?
若是李璟真有不臣之心,以李璟的地盘和兵马,加上四反王的兵马,那已经是东北半璧江山不保,如果再算上刚刚杀入河南的草贼,大唐的半壁江山都要不保了。
“立即宣政事堂诸相国还有枢密院、宣徽院,还有左右神策中尉延英殿议事!”李儇一张脸惨白无比,声音都带着些颤抖道。
“把六部堂官也都请进宫来!”李儇最后又加了一句。
低头目光又落在那份大名报上,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如一把把刀箭,刺的他遍体遍体鳞伤!
第676章 东北道大行台
大名报虽然是魏博镇办的报纸,但也影响力不小。新一期的大名报上的头版头条,迅速自黄河、渭河传入关中。当天子李儇看到这份报纸时,京师长安已经有不少的人知道了这个消息。
随后,这个消息如同风一遍的迅速在长安城中传播着,那些被商人和驿员送入长安的不多的大名报,迅速珍贵无比,无数人传阅。
皇帝派人前去召诸大臣入禁中议事之时,十有八、九的大臣们都已经知道了这条轰动京师的消息。
每个进宫的大臣都忧心忡忡,每个人都知道这条消息的震憾性。
若是李璟真的叛唐自立,又得到四镇支持,那可就真正是河北东北甚至河南都将不保了。
“陛下,这是河北叛军的离间之计,李璟忠于大唐,绝不会背叛陛下和大唐!”宰相于琮第一个出列发言。于家和李璟关系密切,于琄是李璟的老师,于琄的嫡女在李璟府中住了几年,跟着李璟不明不白。不论自己怎么看,在别人的眼中,于李两家关切极为密切,若是李璟出事,于家肯定受到震荡。当年于家因为朝中争斗,便举族受到牵连,于琮哪怕就算是驸马和宰相,家中三个兄弟也都是一镇节帅,可万一朝廷认为李璟要叛乱,只怕于家站的越高,摔的越重。
宣徽北院使、右监门卫大将军张泰也上前道:“陛下,老奴也以为此乃河北叛贼之离间计,意在离间朝廷和安东郡王之间,使朝廷和郡王相互猜忌。陛下切不可轻信叛贼。以免伤了忠臣将士们的心。”
事实上,眼下别说李璟没有叛,就算李璟叛乱了,只要没称帝,朝廷都得想办法安抚而不是镇压。一个黄巢和河北四镇。朝廷就已经手忙脚乱了,哪还能承受起李璟造反的灾难性后果。
“安东郡王先前出兵下邳,迫使黄巢撤出泗州临淮,随后又出兵北逼幽州、南临黄河,迫使河北叛军不得不分兵防范。臣以为,正是李帅先前出兵威胁叛军。才使得他们出此离间计。要对付叛军之离间计,朝廷当重重嘉奖李郡王,免郡王担忧猜忌,如此一来,叛军之离间计不攻自破,天下百姓也能安心。”户部尚书、同平章事李蔚也跟着开口道。这位宰相从自己负责的财政方面上算。也认定朝廷这个时候根本无力承担李璟叛乱的后果。
“对李璟宜奖赏安抚!”这是延英殿中一众臣子一致的认同。
哪怕如卢携、田令孜等人也明白,这个时候绝不能把李璟惹火了。虽然他们痛恨李璟,但也知道,眼下李璟不管加入哪一方,都将给眼前的局势带来颠覆性的结果。为此,朝廷必须不惜代价的安抚住李璟,最起码。得先让朝廷解决了黄巢和河北四反王。到了那时,再来和李璟秋后算帐不迟。
“杨枢密使,关于此事枢密院可有掌控到详细情况?”李儇目光如电射向杨复恭。
被皇帝如此锐利的目光盯着,杨复恭也感觉一阵压迫感传来,忙出列恭敬回道:“回陛下,职方司密探刚传回消息,河北四反王确实派了莫州刺史刘仁恭刚出使辽东城见过李璟。他们给李璟送去了天子六冕,想要拥李璟为帝。”
听到四镇果有拥李璟之事,连李儇在内众臣都不由的面色一沉。先前大家还都认为这事情只是离间计,可现在看来。这也许不只是离间计这么简单的。
“不过,李璟拒绝了四镇提议,并赶走了刘仁恭。”
李儇紧张的心为之一松。
“但是,随后东北的商人与占领义武军的李全忠做了一笔交易。李全忠把易定二州原义武军及家眷还有众多反对于他的近五万口全部卖给了东北的商人,然后换取了一大批包括铁甲、皮甲、长矛、横刀在内的军械物资。”
一阵吸气声音响起。这条消息让殿中近半大臣脸色又变。
不管这笔生意表面是谁和谁做的,但所有人都明白,本质上这就是李璟在与叛军交易,而且还是人口与军械的交易。这其中的意味,就复杂了。叛军刚刚要尊李璟为皇,李璟这边把叛军使者赶走,可随后却又与叛军做起了这军械人口生意。这可是在战时,这种生意,那就是通敌,等同于叛乱!
可眼下,大家虽然明白李璟所为等同于叛乱,可只要李璟没有叛乱,朝廷却是不敢揭开此事的。
李璟已经势大了,上次朝廷先封李璟元帅,李璟都不肯表态出兵。后来一直加封到了十二镇节度都使,才调动了一部份兵马。可到现在,李璟也还没有真正的进攻叛军,这种行为,态度暧昧,十分的危险。
朝廷当然希望李璟能出兵河北,可李璟却摆明了不想出兵与叛军交战,这使得朝廷十分无奈。
眼下的李璟,除了淄青镇和登莱镇五州之地在河南东部,其余的十六州之地,全都在河北的东北,不说现在有河北做乱和黄巢流窜,就算是河北没有反,朝廷对他也是鞭长莫及。
“臣提议建东北道行台,授李璟为东北道行台令,再加赐李璟齐王,令他出兵河北。”豆卢瑑咬了咬牙,出列沉声道。
听到豆卢瑑的这个提议,殿中所有人都是震惊万分。
行台属于州以上道一级的官职,早在北魏之时,就已经普遍设置行台省,之后的东魏、西魏、北周、北齐都沿用,在隋唐之时,也一度设立。唐初也设立过行台省,不过天下平定后就已经废除。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行台制度存在数百年,性质也有不同,但大致为四种类。
即做为临时中央政府的行台,做为尚书省分支机构的行台。处于过渡形态下的行台,还有就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的行台。
北魏北齐之时,行台已经成为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北魏前期的行台便是皇帝亲征之时,所设立的临时性中央政府行台,在这种情况下。原京师之地还设立一个留台。
而十六国时期,在地方建立行台,这种行台已经是尚书省分支机构。
而在北魏六镇起义之前,朝廷常常抽调一部份官员组成行台,到处地巡查或处理军政事务,这些称为使者行台、出嫁行台或者统军监军行台。因为北魏后期战乱不止。尚书省无力承担行台,行台的官员多是由中央其它各部官员担任。由于战事持久,这些行台渐成长期机构,节制地方军事,甚至战事停止后,由于地方不稳。行台也不会马上撤消,而是成常驻地方机构,在一些军事重镇,行台区已经开始形成。
到了北魏末期,已经形成了七个固定的行台区,而且行台官员已经从中央调任变成了地方官任行台,从中央派出机构。变成了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台的官员升迁亦在行台内部升任,而不必转道他台。
唐初,全国分设六道,建立了六个行台省,其中最大的行台省为陕东道大行台省,由李世民担任大行台尚书令。不过唐初的行台,只维持了十年,最后便全部撤消。
唐初的六道行台为中央尚书省派出地方机构,总管军事兼领民政,位高权重。
襄州道行台。就曾一度领有交、广、安、黄等二百五十七州。
六镇行台,以李世民等皇子为尚书令,但显州道和东南道二道,却是以淮安土豪杨士林与和州贼帅杜伏威任尚书令。
唐初的行台官员品级,与中央尚书省的设官相当。品级相同甚至只低一阶。
如中央尚书省尚书令正二品,大行台尚书令也为正二品,行台尚书令为从二品。
其它如左右仆射、左右丞、都事、主事,六部尚书、六部侍郎也都同样设置。
由于行台权柄太重,因此最后只维持了十年,待唐朝中央基本掌握局势后,便一一撤消了六道行台。
整个大唐,正式的尚书令只有李世民一人担任过,但行台尚书令,却还有数人担任过此职。李世民、李元吉、杜伏威、杨士林都先后任行台尚书令之职。
唐初的六道行台,比起唐玄宗的十道节度使权利要大的多。而唐玄宗时的十镇节度使,比如今的节度使也是权利大上许多。
朝廷上次封了李璟节度都使,统领一个节度区,辖制十二镇,换来了李璟终于调动了几万兵马。
现在,局势更加危险,河北四镇都尊李璟为皇帝了,这个时候,豆卢瑑想来,也只有给李璟更大点的权利才能诱使他出兵。行台的权利巨大,但若是比起大齐皇帝来,明显还是差一些的。
而这个时候,朝廷承担不起李璟叛乱的后果,想来想去,也唯有给李璟升官,给他行台尚书令和齐王的官职。虽然这样的做法,只会让李璟以后更加难以控制,尾大不掉。
但就会是饮鸩止渴,也绝对要比马上渴死的好。先稳住李璟,解决掉河北叛乱,然后再来徐徐图李璟。
田令孜听到豆卢瑑的提议,眼睛一翻,差点准备跳出来怒骂他一顿。可转念一想,眼下他还是低调一些,因为除此外,他也想不出更好的计策。真的李璟反了,大唐要是没了,他这个太监难道还能再投靠李璟不成。
不少官员也和田令孜一样,感觉这个封赏太高了,哪怕是为了安抚李璟,可这也给的太高了。
卢携出言反对,豆卢瑑据理力争,先前已经给李璟加到了节度都使了,除了给行台,齐王,难道其它的官职李璟还会在意?与眼前的局势比起来,虽然行台和齐王的官职爵位很高,可他们不也是没有办法么。再说了,眼下李璟控制的二十一州地盘,朝廷给不给行台,实际上李璟还不是如行台一样的完全控制着?
豆卢瑑指出,眼下河北形势已经十分的危险了,若是李璟真的被反贼说动,那对朝廷的危害太大了。朝廷应当趁着李璟还在观望之际,拿出能让李璟安心的条件来。
李儇听着满殿大臣的议论,心中气血翻腾,恨不得甩袖而走。可他也明白,虽然这些话让他听的愤怒,可他也没有其它的更好办法。豆卢说的没错,朝廷现在承担不起李璟马上叛乱的后果。
最起码,朝廷得做出更强的准备。
至少,朝廷得拖到解决掉河北四镇,或者说重创河北四镇之后。
节度使、元帅、节度都使,一路给李璟高升,到了现在,节度都使都已经满足不了李璟了。今天给了行台,那以后李璟就真正的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东北道二十一州就彻底的掌控在李璟的手中了。可是他还有别的选择吗?就算他想与李璟开战,可起码不是现在。
想了许久,李儇目光再一次扫过殿中。
众臣都等待着皇帝的决定,自皇帝一心亲政以来,众臣也渐习惯皇帝参与这些军政大事中来。
“传朕旨意,加安东郡王、河北、东北道元帅、淄青等十二镇节度都使李璟东北道行台尚书令!”李儇冷冷的说道。
众臣等了一会,没有听到预料中的加封齐王的旨意,都有些奇怪的抬起头向皇帝望去。都到了这个时候了,难道还要吝啬一个王爵?
李儇确实不肯加封这个王爵,李唐虽然给异姓功臣封王,但封一字王的却是极少的极少。一字王,可是位比亲王,这次加李璟亲王,那下次又要拿什么来加封李璟?
既然皇帝心中已经不喜李璟,他心里便下意思的想的多了起来。
众臣没有想到皇帝这个时候居然还会有这样的打算,都愣愣的跪坐在那里。
看着诸臣的反应,李儇心中一阵怒火闪过,胸口起伏几次,最后强忍着怒火补充道:“给李璟加封东北道大行台,大行台官员由李璟自行考核任免。令李璟接到旨意后,立即出兵攻打幽州!”
最后,李儇宁愿给李璟大行台,也不愿意给李璟一字王爵位。
殿中众臣见此,想了想,便也沉默接受,没有人再出声!
第677章 小朝廷初具气象
眼看着年关将近,帅府又开始筹备起年节的节赏。今年灭掉了高句丽,攻取了整个辽河的中下游和鸭绿江的下游两岸,再加上辽西走廊和燕山的蓟檀二州。
乾符五年,李璟的地盘一下子扩充三倍以上。
虽然中原之地战乱四起,可东北道的地盘上却是极为丰收与喜悦的一年。去年不但军事上取得极大的胜利,同样也是粮食的大丰收的一年。而得益于东北大开发计划,各种基础建设的上马,登州的手工制造业和商贸也是极为红火,各州的矿产等,也一样火爆。
打了这么多胜仗,且如今又是多事之秋。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璟早已经和李让等人计划好了,要拿出一大笔赏钱来,给将士们发一笔厚赏。同时,为了让那些迁移去淄青登莱的高句丽人,和迁到东北的中原汉人能过个更丰富的新年,李璟也准备特别拔出一笔钱来购买各种年货下发给他们,这也算是一种补贴。
对于李璟的这个提议,李让与其它人都是赞同的。这次的节赏以发实物为主,这又是一大笔政府订单,那些商铺工坊老板们赚一笔的同时,最后帅府也一样能得到一笔税钱。
新年渐近,年味渐浓,到处都是拿着攒下的过年钱上街采购年货的人们。温饱之余,大家也都有了些余钱,这新年自然就得丰富一些。给家中的婆娘扯几尺花布做身新衣裳,给孩子们买几斤棉花,一人做一件暖暖的棉袍。还要买门神镇年兽。买新桃符,另外现在还流行过年在门前贴对联,在门上贴福字,这些自然也是不能少的,别人家既然都有了。自己家也不缺这两钱,当然也得有。
此外,还得买点糖块、瓜子、山楂、榛子这些,梨子、桔子这些也买些装盘。还得买些茶叶待客,大过年的,酒自然也是不能少的。另外还得那些大白菜、包菜等新鲜蔬菜。如今手里有些余钱了,这年自然得过丰富些,鸡鸭都要买,鱼也得多买些,还得买二三十斤猪肉,再买点羊肉、牛肉。
到处都是满脸带着满足自豪微笑的男女。身边或带着孩子,或带着媳妇,一派喜悦。
而此时,李璟却坐在原来高句丽的金殿中,与诸将一起议事。
先前大名报突然发文,公开四镇要拥李璟为帝的文章,确实让李璟有些震惊。这件事情。很快也传到辽东各镇,引起将士们和底下百姓工人商人们的议论纷纷。
对于这件事情,大家相互争论,形成了三种意见。一部份人认为李唐乃是正朔,不希望看到李璟成为叛臣。这部份人代表了眼下大多数人的观念,那就是他们已经习惯了藩镇一面强大自立,一面却又继续尊李唐为正朔的这种情况。大家都习惯这些年来的现状,愿意看到镇国军强大自立,但又不希望藩镇彻底的反唐,而是愿意看到藩镇和朝廷如春秋是周王室与诸侯般的关系。
说到底。这种想法固然与当前唐安史之乱后百年来的现状有关。毕竟,藩镇强大自立,只要不反唐,大家相安无事,百姓日子也过的安稳。可一旦反唐。朝廷被迫与之讨伐,战乱一起,结果必然是百姓遭殃,这都是有前车之鉴的,不管最后谁胜谁负,战争中最吃亏的都是百姓。如今东北道各镇下的日子过的这么好,谁愿意这种日子突然发去。因此,大家更安于现状,而不想承担改变带来的战乱。
另有一部份人则是支持元帅干脆反唐,毕竟大家把李璟管辖镇国军之后地盘上的变化。大家家中粮食满缸,有摭风蔽雨的屋子,有避寒的衣服。每个人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孩子能够读书,甚至读的好还有奖学金。读不好,也可以送去军校。这种日子是以前不敢想象的,每个人都知道这种生活的难得,没有人愿意再回到过去。因此听到报上说,河北四镇愿意奉李帅为皇帝,一起推翻唐朝时,众人都十分兴奋与支持。在大家看来,有河北四镇支持,再有郡王领镇国大军,取李唐而代之,并非没有可能。如果李璟成了天下的皇帝,那大家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也再不用提心吊胆的,总担心一觉醒来后,发现如今的美好生活只是一个梦。
当然还有不少的一部份人,则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见。不管报上和大家怎么说,他们都只是看着听着接受着。
知道外面的讨论后,李璟派出了不少人前去收集大家的意见,最后得出的调查结果。
在现阶段,大约有六成左右的百姓,其实是愿意支持李璟成为一个割据藩镇,但却又反对李璟反唐。而又有大约三成左右的百姓,则支持李璟此时反唐,认为由李璟取代唐朝,能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还剩下一成左右的人,则对这种问题,没有自己的想法,随大流而已。
这个调查结果,让李璟也明白了眼下大多数百姓的观念想法。就连镇国军治下这些受益于他的百姓,都有半数以上不支持反唐,那其它唐朝领地上的百姓,肯定还会有更多。
李璟本无意此时反唐,看到这个也越加坚定了自己的计划。
那期大名报之后没有多久,朝廷便又派来了使者,正式授李璟东北道大行台尚书令,正二品。并诏令李璟,东北道大行台的属下官员,一律由李璟自行选拔任用。
接到这个诏书着实既在李璟意料之外,又有些意料之中。
这明显就是因为河北四镇那拥戴所带来的后果了,朝廷反应很快,加封很大方。
居然是东北道大行台,这大行台尚书令与朝廷中央的尚书令相同品级,虽然比中央尚书令比起来。含金量似乎低一些。但实际上,以李璟如今实际割据东北的情形,朝廷给这个职位,那就是彻底的让李璟完全的真正割据东北了。
以后李璟就能真正的建立一个小朝廷,全权管理东北。成为名符其实的东北王。
不过李璟也清楚的明白,朝廷越是如此迫不及待的加官,越是如此大方的加封,越说明了朝廷对他深深的忌惮。
朝廷每给李璟加一次官,代表的不是朝廷对李璟的依赖与期待,而是对李璟的忌惮。这样下去。要么李璟彻底的反王,要么最后朝廷腾出手来清算李璟,他们之间再无可能回到过去了。
不过,不论是朝廷,还是李璟,都明白。他们之间永远不可能回到过去了。
轻轻敲打了一下桌子,李璟高声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