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唐-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行商人不由的点点头,也生出了要搬家的念头。
因为是周末,郭涛的两位义兄今天也要回来,按照惯例,每到周六的晚上,就是郭涛寄养的郭家一家人雷打不动的吃团圆饭的时候。因此,这一天的晚饭也是格外的丰盛。
放学后,郭涛赶到家中,跟提前回到家中的养母王氏一起拿着钱和户口本和身份牌,先去钱庄拿钱换了钞票。
郭涛将扛在肩头上的大搭链放在柜台上,将里面的六十四斤十贯钱交给钱庄柜上的营业员,换取钞票。
“你好,十贯钱全部换取钞票吗?”营业员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妇,长的很是耐看,微笑着在柜台后问道。
王氏笑道:“换四千块钱,三千块换一百的,另外换一千零的。其余的六贯钱存到这个存折里!”王氏微笑里充满了自豪。
营业员笑着按要求办理,将六贯存入存折后,又取了三十张一百块的红色钞票,又把剩下的一千块,换成了零钞。
“大娘真幸福,孩子都这么大了,这是在给他存娶媳妇钱吧。”
王氏笑了笑,“这是寄养在我家的孩子郭涛,在登州军校是个中队长呢。不过结婚还早,现在才十二岁呢。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可不如他出息,老大现在二十五了,还是个光棍,在捧日军,前几天来信,说刚提了个伍长,升了军士,是个下士。比起这孩子差远了,老二今年也二十了,更没出息,还在团结军里呢。”嘴上这样说着,可是心里,王氏却是十分得意自豪的。
老大可成了镇国军的下士伍长了呢,超过了下等兵,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和上等兵了,已经成了伍长了。听那小子说他们队官挺看重他的,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还说这周末要来家里见一见。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真是双喜临门啊。这不,急急把这月一家的薪水拿来,以往都是只留一千钱的,这次可是留了四千钱,就是一会要去买些好米好面好肉,好好准备招待老大的上司。
营业员少妇呵呵笑了笑:“我家也有个寄养的孩子,十岁的女娃,心灵手巧的,上次已经考进了医学校,听说得了小院长小医仙的看重,要直接收做学生呢。我看那孩子和你家这孩子倒有些合适,有机会让他们也见一见,再过几年,学校一毕业,就可以直接办喜事了。”
王氏连声说好,最近镇国军新出了规定,鼓励早婚。还新成立了一个什么婚姻所,有专门的官媒和官员管理着所有人的户籍记录,男子一到二十,女子一到十五,就到了正式的成婚年龄。成婚之前,得到婚姻所登记,然后六礼过后,才算是正式成婚。不过男子十六女子十三,也是可以结婚的,但是再早就不允许了。不过如果男子过了二十五,女子过了二十,还没成婚,婚姻所就会有官媒安排对象,并且到结婚前,得交纳晚婚罚金,每年一千钱。
要是到了男三十、女二十五还未婚配,便要在一年之内强行配婚。就是寡妇鳏夫,丧偶五年后也得开始婚配,如果五年后未婚配者,要交每年千钱罚金。
老大今年刚好二十五,过了今年可就要交罚金,而且官媒还会直接插手。王氏和老郭这些天一直担忧这事,现在好了,老大得上司队头看重,要把女儿许配,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郭涛听她们如此议论自己的婚姻大事,不由的觉得有些脸红。虽然在军校,他是个带一百人的中队长,平时也很有几分威望。但现在,他却只是个害羞的少年。
“阿娘,我们还得去买粮呢。”郭涛只好提醒道。
“看我这一说话就忘记时间的毛病,妹子咱们下次有空再聊啊。”
“大姐你先忙去吧。”
走出钱庄,郭涛都不由的轻抹了一把汗水。
拿着换好的钱,两人直奔粮管所,这也是新的官衙,专门管粮食的。最近登州的各种物价都大降价,特别是粮价,一斤粟才十文钱,麦十二一斤,大米十五一斤。其它的也都是大降价,一匹绢价一千,布五百文。绢价上涨了些,布价却跌了许多。
物价大跌,甚至跌回了二十年前,但大家的工钱却没有跌,登州的最低薪水还是一千五百文一月。就算最低的薪水,工作一月也能换一百五十斤粟了。
不过随着新物价出台后,也多了许多新规定。比如这买粮食,就不能随意的买了,必须得到粮管所来先拿钱换取粮票。
粮管所规定,按黄孩、小男、中男、成丁、老年五个等级制定了粮食标准,分别是三岁以下黄孩月标准给粮一斗五升、三岁以上十岁以下称小男,月给粮三斗,十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称中男,月给粮六斗。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称成丁,月给粮九斗。五十岁以上老年,月给粮五斗。
按这个标准,镇国军下在册百姓,只要凭户口本身份牌,便能以平价购买粮票,然后在任意登州境内粮店购得粮食。
不过,镇国军的粮价是实行阶梯价,标准内是按平价,但如果超过标准量,超标三分之一,加价一成,超标三分之二,加价两层,如果是超过定量一倍,那就是加价三成。再往上,就得按双倍粮价。每往上超一倍,就加价一倍。当达到三倍标准时,就是三倍价钱,且规定,最高不得超过三层。超过,再多的钱也不给粮票。
而那些饭店、酒楼的购买粮食不用粮票,但也有份额,且比普通百姓的粮价要高出许多。在饭店用餐,不需要粮票,但会很贵。
特别是对于酒和茶,都是专卖,并加收重税。不过盐的价却是降了许多,一斤盐,只要两文钱。
而且郭涛听说,镇国军镜内所有的粮食,都不得出境。一经查处,就是重罪,得送往辽南劳改。而其它商人从外地购买的粮食要从登州过境,也得征收重税。
总之,登州辽南现在粮食很便宜,但也只是相对的。粮食都有定量,虽然这个量都有富余,但却不能够倒卖粮食,倒卖超过一石,就要入罪。吃不完,可以把粮票退回,甚至粮管所还会补偿一点利息。
有了这些详细的规定,和镇国军仓库中的那些丰富的存粮后,粮价才能顺利的降下来,并且一直维持下去,并且带动其它各种物价开始大量下跌,恢复到了宣宗朝时的水平,甚至还要低些。
如今的镇国军境内,粮票是最值钱的也最稳定的,然后是铜钱,还有帛、钞票,另外还有金银币。
一千文钱等于一金币也等于一匹绢,等于一百斤粟米粮票。一金币也等于五个银币,一银币二百文钱。一匹绢也等于两匹布。
钞票也有十文、二十文、五十文、百文、一千文五个面额。
有粮食和金子加铜钱做为保障,现在的物价很稳定,出门也不用再扛着大量的绢,也不用带着累人的铜钱。金银币和钞票的信用极好,大家都放心的使用着这些钱币。登州的百姓都相信,李大帅肯把五贯一石买来的粮食,以一贯二的价格卖亏大本出售给百姓,这样的仁慈的大帅,百姓还有什么能不相信他的。
郭涛跟着王氏先去米行买了一袋大白米,王氏甚至特意买了眼下最贵的红占城,据说这米是从极南的占城国运来的,眼下登州和辽南也有种,但产量极少,因此极贵。占城米有红占城、早占城、晚占城三种,但红占城的最贵,一斤甚至要三十文钱,占城米属于非粮票供应品种。
另外苏常二州贡米香梗米,扬州贡米黄稑米和乌节米,王氏也都各买了一小袋。又去买了一袋小麦,然后送去风车磨坊磨粉。
再之后,又去菜市,买了上等的羊肉、还有一只大猪后腿,甚至还抢到了两斤牛肉。又买了几尾鲜鱼,加上萝卜、菘菜、菠菜、芹菜、海带带。最后还去杂货店,买了一条腊肉和两条咸鱼,以及几个罐头。
看的郭涛是咋舌不已,心里直呼养母是完全不记得她平时常说的节俭持家之道,这是要不过了啊。不过提着这些东西虽肉,少年心里却也是充满着激动,明天将有一顿丰盛的大餐了,这样的机会,可是难得呢。
走了几步,王氏跺了下脚,最后还是转头又返回去,走过杂货店,来到了街角的茶、酒、盐、味精、香水专卖店。
“给我来两瓶杨梅酒,再来一瓶白酒,再来一块香皂一块肥皂,再买支雪花膏!”王氏咬咬牙,最后还是报出了要买的东西。
郭涛一声惊呼,“阿娘,这些可都是奢侈品,全加了重税的。一瓶酒,都可以买一只羊了。”
王氏心疼道:“娘哪会不知道这些啊,可这次对你大哥来说可是大日子。明天他上司过来见面,我们得好好招待,没有酒怎么行。这香皂和肥皂听说很不错,用过之后不但能洗的干净,而且还浑身带着香味,就跟喷了香水一样。明天不论如何,一定得准备的妥妥的,今晚你也得拿香皂好好洗一遍,再用这牙膏刷几遍牙,明天再擦这雪花膏,到时,全家准备好了,才不会给让人轻看了你大哥。”
为了儿子,平时最多几天吃一次鱼肉的王氏,这次一狠心,直接下了血本了。
第575章 帝国的清晨
清晨,当东方天际露出第一抹微亮的鱼肚白时,整座城池还沉浸一片朦胧的霜雾之中。
城南军营里的鼓声混和着军士们的出操声已经响起来,紧接着,城东钟鼓楼上的晨钟敲响,而城西龙王庙里的钟声和着道士们的念诵声一起响了起来,紧接着城南的龙山寺里的钟声还有僧人们早课的诵经声也几乎是同时响起。
伴随着不断响起的钟声,整座城池一下子就苏醒了过来,在钟鼓声中,驻扎于城中的军队还有团结兵、治安队、宪兵队、城管队等都开始在街道上列队跑过。紧接着,各个童军学校的学生们也整齐的喊着号子,在教官的带领下跑过。然后,登州城各校的学生们,也穿着各自的校服,一队接一队的跑过。最后,连各个女校的女生们也一起跑过。
军人和学生们整齐的一二一的号声配合那整齐的步伐声,用镇国军特有的朝气和锐气将整个城市从沉睡中唤醒。
当金色的朝阳从海上跃起,万道金光映上城中的屋顶时,新登州城只来的及刚筑了一丈高土墙,但却有着九座雄伟城门楼的九门已经大开,城门下,赶早出城上工,还有住在城外,赶早前来城中商铺上工,以及前来送货的人进进出出络绎不绝,形成了早高峰。
他们骑着驴,赶着马车骡车,推着煤车,拉着新鲜蔬菜,拥挤着入城。
城里主要的干道两旁,早点铺主人们卖力的吆喝着,骡马的答答蹄声和车轮辗过石板路的吱吱呀声里,还有兼职的报童们大声的声报声。
“卖报啦,卖报啦!九州报今日头版头条,王仙芝攻破汝州城,生擒当朝宰相之弟汝州刺史王镣!快来瞧一瞧啊!”
“镇国周刊头期发行,本周要闻,镇国军农科院最新培育薯药收获惊人,亩产两千五百斤,特大喜讯。农科院官员表示,明年将开始大规模推广新薯药种植!”
“卖报卖报!契丹巴剌可汗遇刺身亡,疑是迭剌部新任夷离堇耶律蒲古之所为,契丹选任巴剌可汗之子耶律痕德为契丹第九任可汗。痕德可汗上任伊始,即言要查明真凶,为父报仇,直指迭剌部。遥辇部与迭剌部关系紧张,内乱随时爆发!”
当阳光将镇国军帅府前的天狼渡上一层金色时,一向慢新登州城半个节拍的老登州城也已经彻底恢复了朝气活力。饼食店里做饼食的师傅们把一笼笼新蒸好的馒头、包子端了出来,热气腾腾香味扑面而来,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笼了。师傅额头虽然挂着汗水,可脸上却全是笑容,生意已经做了一个多时辰,还是这么的火热。以往赶早市的人虽然多,可舍得吃早点的却少,但是如今,登州老少都差不多已经习惯了吃早点的习惯。
特别是那些忙着进工坊里做工的人,许多人家里男女都忙着上早工,因此渐习惯了在早点铺直接买点包子馒头吃。
“登州大馒头,肉馅包子,灌汤包子,豆浆油条,茶叶蛋喽!!”
“胡油麻饼,冷陶、羊肉汤咧!”
随着一声声的吆喝声,许多年老的妇人们便提着篮子拿着筐,却离家近的菜场采购。很快的,城里的数条街道上都是登州附近的农民们赶早推着各类蔬菜前来,在城管队专门划好的地点上摆摊卖菜。
虽然登州有专门的大集市场,不过那些都是大店铺。为了照顾这些城郊的菜农,登州城里在城中多处设立了摆摊点,在一早一晚两个时段,只要交一点钱就可以得到一个固定的摊位。这些设在各个坊门口的摊位,即给菜农们一个有序的摊位,也给了城中百姓很多方便,而且整个治安市容也得到保障。
东市和西市两个大市场这时也已经开门,而位于各个坊区内的各种便利店铺也都纷纷开门营业。
各行各市,都迎来了新的一天。
登州一直以来都是北方一个商贸繁华的城市,各种商品之全甚至能与长安洛阳相比。不过如今,登州的商人们甚至自豪的保证,登州的商品一定比长安的更全。据报纸上讲过,如今整个登州光各个行市,就有二十五个大分类行市,如纺织行、米行等,在这二十五个大行市下,细分的还有三百多个。
如米行,登州就有米行、白米行、粳米行、大米行四大行,下面甚至还有米行、麦行、粟行、菽行、乔麦行、薏苡行、稞行等小行。
纺织品行,分的更细,小彩行、绢行、布绢行、丝绵彩帛行、大彩行、丝绸彩帛行、丝绢彩帛行、丝绵帛绢行、彩绢行、布行、新绢行、大绢行、小绢行。
另外还有幞头行、屠行、杂行、五熟行、角行、生铁行、肉行、炭行等,马行、牛行、驴行等等。
除此处,还有许多是镇国军专有特产,几乎都是属于专营。
登州市场不但聚集中原各种商品,甚至就连海外蕃国的商品也是齐备。如今大唐沿海,南方以广州商贸最繁华,而在东南则以扬州最富,北方唯以登州最繁华,再往北,则还有都里镇。
登州甚至已经成为了整个北方最大的商品集贸市场,据最新的统计,登州现在的流动人口中商人占了大多数,镇国军内的二十六县,主要是登州和辽南沿海几个港口,各地商人多达三十万人之众,而其中光是各国的蕃商就达到近二十万人,其中甚至有多达十万左右,是大食、拂林等国的远洋商人,其中大部份是从海上经印度洋到广州,然后再沿海到达登州。剩下的有一部份,则是沿着丝绸之路,从西域到达长安,然后一路到达登州。
如果说,长安百万之民,到处都是前来中土淘金的胡人,大唐的百姓早已经习惯。可现在,登州的胡人甚至比长安更多,胡商、胡姬,甚至还有大量的胡人前来读书。不过镇国军有规定,胡人在镇国军内,必须得是长住满三年,且申请取得登州户口后,才能娶唐人为妻和纳唐人为妾。而要想在登州读书,必须拥有登州户口七年以上,才能读书。且在登州读书后,不得再离开大唐。汉唐人娶胡女则不在此列。
如今的登州,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胡人。裹着头的大食人,深目高鼻、金发碧眼的拂林人,全身如黑灰的昆仑奴。
粟特商人,大食海商,胡姬、新罗婢、昆仑奴、回鹘马仆、高句丽护士……
李璟今天穿了一件后世普通的不得了的棉袄,棉布衣里面夹填着棉花,穿着不太起眼,甚至不如皮草暖和。但这套衣服却极为珍贵,甚至比起貂皮的还贵重许多。
棉花早在数百年前就已经传入中原,但多只是种在皇家的花园里当做是观赏之物。大规模种植根本没有,唯有西域才有许多棉花种植。不过西域人称棉布为白叠布,这种布在中原卖的极贵,甚至价比丝绸。以至于,在中原,那是极富贵的象征,甚至有唐朝宰相在临死之前,梦到自己穿上了白叠布做成的衣服。许多诗人,也将这白叠布写入了诗中。
登州的商业范围如此广阔,又有骁骑司的帮助,李璟也便让他们收集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其中棉花、占城稻等几样东西就在李璟交待的重点收集之中。不过事情也不算太麻烦,利用商贸之便,镇国军拿到了许多种子,甚至今年已经收获了第一批棉花和占城稻。
用收获的棉花,李璟让工匠制出了新的专用去棉籽和纺棉纱的织机,最后纺出棉布,做成了棉布,里面填上棉花。一开始,李惠儿几个还觉得棉布没有丝绸舒服,可见到李璟让人做出的第一套棉袄既美观大方,同时更加暖和之时,立即便让李璟给她们一人做了一套。
穿着这套棉袄,头上戴了顶棉帽子,脚上蹬着一双大棉鞋,再戴双棉手套,虽然寒冬腊月,可李璟却丝毫感觉不到冷。
棉花是个好东西啊,得选育出更好的种子,在辽南的那些不太适合种粮的新开垦地上种棉。以后要开发辽东,辽东的寒冷气温是个大麻烦,若是有了棉衣,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双手套在袖中,李璟就如同是那无数前来登州寻找商机的外地商人中的一个。站在街头,哈了几口的白气,李璟左右打量着登州的街道。与新登州城比起来,这旧城处处显得有些狭小,不如新登州的大气。虽然新登州城只有一道土墙,可城中的布局却要比这个大气许多。
不过与刚来登州时比,眼前的旧登州城也让李璟很是满意了。与两年前比起来,蓬莱城还是那个蓬莱城,可是以往街道上随处可见的马粪驴粪不见了,街边的垃圾堆也没有了,甚至就连那些臭水沟,也都挖了暗渠。街道的行道树槐树已经长的很高,绿油油的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两旁槐树下,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间公共厕所。
街道上一个穿着褐色衣袍的四十余岁的跛脚半百老人正拿着扫帚扫着街上的落叶,那佝偻的摸不着后背衣服上还有两个大字“环卫”。看着这个环卫工人,李璟暗中猜测着他的身份,也许他以前是一名老兵,也许只是个在战乱中受到伤害的逃难前来的百姓,但不管如何。他被官府安排,用从商铺摊贩处收来的街道卫生费,雇请这些有些残疾但还能工作,又不适合工坊里工作的人来打扫街道。
虽然这工作并不体面,可一个月也能挣上两贯钱,能买两百斤粟,生活不用担忧。
与两年前相比,眼下的登州确实是变了一个样了,由内而外,完全的变了一个样子。抬头看了看又已经躲入云层中的半个太阳,李璟皱了皱眉头,约好了在这里见面,不会是忘记了时间,又或者迷了路吧。
“嗨!”一道清脆的声音在李璟身后响起,李璟转头望去,却见居然是之前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小医仙林月如。今天她换了身装束,不再是一身红火,却是穿着大白袍,一个高高挽起的发髻,上面除了插了一支银簪和一把象牙小梳子外,便再无其它饰物,她就站在李璟的身后。
“又见面了,上次我们在马车上见过!”她轻笑着对李璟说道。
李璟微愣了下,上次虽然见过,可他们却并没有说过话。被不相熟的女子搭讪打招呼,李璟还是头一次。
“嗨!”微愣了下后,李璟也笑着对她打招呼。再细看她的样子,那驻颜有术的脸色,似乎带着几分疲惫,眼睛有些血丝,还有一点乌黑的眼袋。“不会是昨夜忙着治病救人,到现在才下班吧?”
林月如有些惊讶,不过随即低头看了下身上的大白袍,笑了笑,“嗯,昨晚有个急诊病人,一直忙到现在,出来时衣服忘记换了。”
“悬壶济世、妙手仁心,让在下佩服。相识即是有缘,正好我也要去早餐,不如我请你吃个早点吧。”李璟微笑着道。
“不必麻烦了,只是刚才看你对着那位老人愣愣出神,见是上次见过的才打声招呼。”
李璟笑着道:“我知道你是大名鼎鼎的小医仙,新来登州。我是登州人,算是半个地主了,登州有不少好吃的早餐,好吃却不贵,经济又实惠,离这也不远。我今天带你去吃一次,以后你可以自己去。”
“怎么,觉得我是个坏人?我可是大好人。”李璟见她盯着自己。
林月如微微一笑:“坏人可不会自称是坏人!好吧,我也和你开个玩笑。不过一会你得付钱!”
李璟没有想到,小医仙居然还有如此的一面,不由的笑着上前带路。
第576章 亩产三千斤
林月如算不上什么倾城绝色,但却有一股难得的气质。
这种气质不是说大家闺秀小姐的那种可爱,也非豪门贵妇的那种端庄,只是一种极为自信的气质。这种自信不是对自己的家世高贵的自信,也不是对自己的美貌外表的自信,而是一种后世职业女性身上能常见到的自信。
坐在她的面前,一起喝着豆浆吃着油条,李璟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后世,跟着导师那才年过三十,就已经白手起家,一手打造起一家数亿资产上市公司的高科技公司的总裁女儿。自己与她几次一起吃饭之时,她带给自己的感受就和现在的林月如是一样的。
林月如待人说话的态度,如果按这个时代的眼光来说,不免有些轻浮。和只见了一次面的男人,搭讪说话,然后还一起来吃饭。不过李璟相信,林月如绝不是一个轻浮的女人。这应当是与她从事的职业有关,医生本来就是能打破常规的,更何况她还是一个名医,平时行医见人说话多了,也便习惯了与男人平等对话了。
两人一边吃着早餐,一边随意的聊着天。林月如还算是一个擅长聊天的人,而李璟知道林月如的身份,因此主动的说些关于医院、医药方面的东西,更让林月如惊喜连连。因为李璟虽然没有高超的医术,但对于医术甚至医院的见解,不经意间总能冒出一些让她惊喜的话语。
“对了,李公子也学过医?”
“学过一点点皮毛吧,不是有句话说不为良相,便为名医嘛。”
“公子既然不再学医,那就是打算做一个良相了?”
“高处不胜寒!还是只老老实实在地方上做点事情罢了。”李璟笑着道。
林月如点后眼中更为惊讶,看李璟的样子只不过二十出头,只要他不是和自己一样驻颜有术,那就只是一个小伙子而已,怎么说出的话却好似一个充满睿智的中年人。
想到此,她不由仔细的又打量了李璟几眼。这一打量,却让她惊讶出声。
李璟身上的衣物,她先前并没有细看,原以为只是普通的布料,可现在细看之下,却发现根本不是普通的衣料,而竟然是白叠布。特别是看他衣服鼓鼓嚢嚢的,里面似乎还填充了羽绒。
白叠布,这可是比丝绸还贵重之物,穿一身丝绸衣服不算稀奇,有钱人都可以。甚至现在连普通百姓的这些禁制,也没什么人遵守了。可白叠布不光是有钱就能穿的,主要还是因为这白叠布太稀少了,根本是有价无市。而看他,不但衣服是白叠布的,连帽子、手套、鞋子都全是白叠布的。
这一下,林月如不由的惊讶,对面之人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富了,至少是一个巨富或者说是个大贵之人。再想起他先前对医术医院的了解,一个外人,对登州医院这样的新型医馆的运作,甚至比她这个院长都还要熟透。
她看向李璟的目光已经不由多了几分好奇和探究。
“公子既然知道了我的身份,却不介绍自己身份,未免有些不公平啊。”林月如满脸含笑道。
李璟知道,她定是已经猜测到了自己的身份了,就算不中,也不远矣。
自己的身份,说出来也并没有什么关系。
李璟笑笑,“先生心中既然都猜到了,我说与不说,又有何关系。”
听到李璟如此回答,更证实了林月如心中的猜测,当下面露尊敬之色。
李璟看的出来,林月如对自己的尊敬,是发自内心。这也许是因为自己对医疗的一些变革,使的她对自己的敬重。起码,建立医药行会,把所有的医馆药店整合起来,设立指导监督机构,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促进。特别是李璟建立的综合大医院,改变了世代以来的医馆的惯例,甚至分立科室,设立门诊、住院、教习、药铺一体的医院,对医术传授、救治病人都是一种帮助。特别是收女子学医,让她更加是对李璟十分佩服……
两人又聊了许多,多是一些关于医院以及病人就医的事情。
这一顿饭,李璟也算是收获良多。生老病死,这是涉及到每一个人的事情。李璟现在忙着发展镇国军,刚解决了吃饭的问题,穿衣的问题,现在治病的问题,也同样是个大问题。
这个时候,生病就是个大问题,甚至生病就意味着死亡。虽然生育的多,可夭折的更多。如果能把夭折的机率减小一成,一年都能增加无数新生人口。不过这是个长久的问题,不是建一两家医院,多培训几个医生就能立马改变的。
吃过早餐后,李璟起身送林月如离开。
走之前,林月如笑着对李璟道:“豆浆油条茶叶蛋,还有那灌汤包都确实不错,谢谢推荐哦。”
“登州好吃的还有更多呢,有机会还可以一起去挨个偿偿。”
“那就一言为定,我还以更多的问题要问你呢。”林月如大方的回道,最后挥挥手远去。
林月如远去后,李让突然从一旁冒了出来,吓了李璟一跳。
“这天气可真是一天比一天冷了,大帅,你看我今天在这里挨了一早上冻,回头你怎么得也给我一套棉衣吧。”李让缩着脖子,双手不断的摩擦着手掌,嘴唇带着哆嗦道。
李璟不为所动,指了眼一角的四轮马车厢。
“刚才马车厢里烤着炭火舒服吧!”
李让立即嘿嘿笑道,“没有,我一直站在这里替师父放风,以防其它人看到师父与佳人有约,万一传到哪位师娘口中,只怕师父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好你个七郎,居然还敢威胁我。好吧,一套棉衣封口怎么样?”
“一套哪够,至少十套!”李让得意洋洋道。
“你穿的了吗?回头你拿两套,多的没有,要命一条。”
师徒两个开了一会玩笑,总算说到正题。
“前几天农科院那边上报,说是薯药亩产二十石,芋头也能亩产二十石,具体情况怎么样的?”李璟问道。虽然说登州眼下不缺粮,可从长远上来说,登州本地自产的粮食是完全不够自给的,必须源源不断的依靠外地购进粮食。因此,对于李璟来说,任何一种可以让人吃饱肚皮的东西,都是值得关注的。
“我们上马车谈吧。”李让把李璟请上自己的豪华四轮马车,马车车厢内空间很足,两人坐在里面可以一边喝着热茶,还能一边半躺着谈话。
“薯药原本是药用,但也有不少人做菜甚至做粮,农科院的人研究许久,再选育种子后,如果选择沙土栽培,细心照顾,这薯药产量甚至能达到三千斤,不过如果是普遍种植的话,应当能达到一千五到两千斤一亩。”
“能做主食吗?”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长肌肉,久服聪耳明目标上品;另有医书说山药助五脏,强筋骨,长治安神,主泄精健忘。也有医书以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