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廷真的现在就开始赈灾?”
邱全岳的印象里,朝廷能在灾荒之后一两个月里拿点钱去赈灾,已经是相当的难得了,如今连粮食都还在地里没长出来了,这就去救灾?那万一这地里的庄家长出来了呢?那这岂不是个笑话?还一千万两银子?不知道从哪里抠出来呢。
“邱师叔,青峰说的绝对可靠,据说,陛下派了帝师,大学士徐光启徐阁老任钦差,两位副差,一位是工部尚书,河道总督张九德,还有一位乃当年的状元郎,礼部侍郎周延儒,这三位,可都是了不得的人物呢。”张青峰信誓旦旦的道。
“不可能,那个什么移民的事,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百万移民?移民又移到哪里去?江南怎么可能有那样多的地,容纳百万移民?这根本就不可能……”邱全岳不相信皇帝会如此的大方,远超他对皇帝的印象。
“邱师叔,这是绝对是真的,青峰听说,陛下要把陕西、河南等地的灾民,都迁移到南方的洞庭湖去呢,去哪里围湖造田,嘿嘿,从北方苦寒之地,一下子迁到江南鱼米之乡,这回,那些陕西人、河南人有福了……”张青峰觉得很羡慕那些人,这回,这些人真的是享福了,从陕西那个苦哈哈的地方搬到鱼米之乡去,这得了多大的便宜啊!
“不可能,不可能啊!百万人,爬山涉水数千里,一两年之内都没有收成,吃什么?怎么运过去?这一路,得死多少人?这不太可能……”邱全岳是不相信皇帝会干这种好事。怀疑,是他第一印象。
“嘿嘿……邱师傅,是真的,这事绝对可靠,不是您想象的那样走过去,据说,船从南方运粮食过去,回来,就带着灾民回去,顺道转运到洞庭湖去,一举多得,听说,朝廷这次赈灾和以往不一样,这次赈灾,为了节约粮食,都只在沿河建立赈济点,要想活命,要想吃饭,不知道路在那方不要紧,只要沿着河往下走,就一定能找到赈济点,哼哼,陛下真乃天纵之才啊!天才啊!这样一来,不怕百姓们不迁移啊!更是节约了粮食无数啊!想出这个主意的人,当真是大才啊!”张青峰也被自己从街上听到的消息震撼了,到现在,还在沉浸在这种超级给力的震撼中,大街上,比他还起劲的大有人在,有的人,讲得嘴边的泡沫子一大堆了。
“不可能,不可能啊!……绝不可能啊!……”邱全岳是完全不相信这件事,也不理解这其中的原因,但是,张青峰现在说得如此信誓旦旦,说的东西,如此翔实,邱全岳没有什么东西来反驳。
马通则比较聪明,早在张青峰头一次大喊之中,就已经明过神来,心中暗自就琢磨到了什么,听到自己的师弟和张青峰的对话,更是明白了什么,见自己的师弟一副不相信的模样,开口道:“师弟,你还不明白吗?”
邱全岳正糊涂呢,朝廷怎么就来了这样一出大戏,这朝廷和皇帝是喝多了,还是抽筋了,听见自己的师兄开解自己,不解的问道:“师兄,这到底是为何啊!师弟我觉得实在是蹊跷,这其中,透着邪乎。”
“呔……修道之人,什么邪乎不邪乎的,你还不明白吗?陛下梦中神人之事,你可听说过?”马通刚刚在张青峰喊地一声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想明白了问题的关键,现在,又来开解自己的师弟。
“……神人……,噢……我明白了,明白了,师兄是说,陛下梦中的那个神人,是真的有?真的?……”邱全岳被自己的师兄马通一点醒,立刻明白这事情的来龙去脉,包括今天掌教师兄张显庸为什么找他们来,说的什么寻大道,神色之间,立刻激动起来。
“呵呵……师弟明白就好,如今才五月中,按理说,是不可能赈灾的,既然现在陛下和朝廷如此大张旗鼓的用千万两银子去赈灾,更是派出了内阁大学士去坐镇,这说明什么?说明了陛下梦中神人所言之事,是真的,陕西那边,天灾真的来临了,想必朝廷也接到各地关于天灾来临种种迹象的奏疏了,所以,才会提前一个多月赈灾,这圣旨传到南方准备粮食,再北运至陕西、河南各地,刚好一个月,这时间,扣得刚刚好,只能说,陛下天资聪慧,有高人指点,或者说,有神人指点,师弟可明白了?”马通笑吟吟的解释着。
“呵呵,吾不如师兄也,还是师兄灵通。嘿嘿……”邱全岳明白,朝廷能如此毅然的提前赈灾,而且规模如此之大,旷古烁今,那只能说明,他们得到了确确的消息,如此,更是间接的证明了皇帝梦中的那个神人确实存在,否则,没有确确的消息,朝廷绝对不会如此大动干戈,耗费千万两白银去赈灾的,必定是梦中的神人有所指点,皇帝和朝廷按照神人的指点去办事,一定是这样,一定是这样啊!想到这里,邱全岳的心就激动起来……
戒台的其他几人,都比邱全岳聪明,只是稍稍的想了一下,就明白了,听了马通开解邱全岳的话,心中更是明了,个个眼中精光闪烁,神情兴奋的无法言表,赈灾这件事的反常证明一件事是真的,那就是神人确实存在,否则,即便皇帝想发动如此超级规模的赈灾,朝臣们也绝不会同意的,那只能是,大臣们也相信了神人的存在。
既然神人存在,那么,嘿嘿,陛下又要通过我们道教来传授天理大道,那是什么概念?那岂不是说,寻道有望?修道有望?这怎么能不让大家激动。
张显庸更是神气得不得了,一副得到高人的模样,他的徒弟,这次,给他办了一件好事,几句话,就彻底的镇住了这几个全真教的首领,这种事,以前还从来没有过,以前,大家都是看在他是朝廷钦封的一品正一真人的身份上,不得不将就着他,哪里像现在这样,眼睛里,冒出来的是“纯洁”的崇敬的目光,这种目光,张显庸还只在自家的徒子徒孙身上看到过。
……
张显庸不说话,骄傲的坐在戒台之上。
全真教的几人尴尬,有求于人,不知道如何开口,马通想了想,觉得这不是事,这件事,全真教得抓住机会,比别人矮就矮吧,只能能有机会求道,再矮一点也没关系,于是,对着邱全岳使劲的打眼色。
邱全岳也是两眼冒光的看着张显庸,期望张显庸能赐教,能说点“道”什么的,这样,他就受用无穷了。可是,掌教师兄张显庸一副“神胎”一般的端坐在那里,根本就没有开口的意思,心中焦急得很。忽然发现自己师兄马通给自己使劲的打眼色,忽然明白过来。这件事,恐怕还得自己开口才行。
“掌教师兄,刚才多有得罪,还请师兄多多包涵,既然师兄乃是替陛下传道,那就多说一点吧,让我等也感受一下。”邱全岳也不是傻瓜,知道该低头的时候得低头。这件事,他这位掌教师兄张显庸显然不是压他一头两头,光是一个总领天下道教事就高出他们不少,而这个神人传道的事,更是让他们成了孙子辈,不过,孙子辈就孙子辈吧,还有什么比大道更重要呢?
“是啊!师兄,就不要为难我等了,我等求道之心,甚切啊!”其他几个人见有人带头认错,立刻跟进。
张显庸很满足,自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享受过这些人从心底里的崇敬。骄傲了一回,知道皇帝的事还得办,于是,清了清嗓子,道:“既然诸位师弟如此说,那我这个掌教也就说说从陛下哪里领悟来的‘道’吧。”
“有请掌教讲经。”全真教几个人立刻高呼。
“唔……,说到对‘道’的理解,自从上次别了陛下,贫道就日思夜想,终日琢磨,今日,终于有悟透了一些,算是琢磨出了一些东西,说出来,和众师弟探讨探讨。”张显庸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表情,说到这个“道”,张显庸真的是琢磨出来不少的东西,觉得自己很有收获。
“还请掌教赐教。”全真教几个人又说到。
这次张显庸没有显摆了,直接就说道:“刚才邱师弟用陛下给的那个放大镜,也能点燃纸张,这个问题,诸位可考虑过?”
“还请掌教赐教。”几个人又一口同声的说到,这回,神情肃穆得很,这个就是正儿八经的传道了,可不是什么攀比,显摆。
“大道无情而至公,众生平等不钟情……”张显庸悠悠的念出了一句。
“……对‘道’来说,道就一直存在,始终存在,不会对任何人有任何特殊的钟情,所以,也不会对任何人有任何鄙视,在‘道’面前,众生平等啊!所以,我能用放大镜点燃纸,邱师弟也行,任何一个人拿着这个放大镜,都可以点燃纸,这就是贫道要说的‘大道无情而至公,众生平等不钟情’……”张显庸解释着。
“掌教,这又作何解呢?”
“这个还不明白?既然大道无情至公,众生平等,你我想依靠修炼达到长生不老,你觉得可能吗?老天会为了你一个人格外开恩?你觉得大道会对你格外的偏爱?那么,你试试看,你能不能不用这个放大镜,点燃纸?”张显庸说到这里,眼神严厉得很,并且不断的把目光投向还晒在太阳底下的那几张纸。
全真教几人都闷不作声,开什么玩笑,不做手脚,能凭空把纸点燃,你以为你真的是神仙吗?
“怎么,都不能?”张显庸环顾了一圈,问道。
“……”没人答话,都摇头,要是有这本事,也不在这里听你论道了。
“……,虽然大道无情,却正是大道的无情而至情至公,而人人可得‘道’,公平得很……”张显庸说着说着,闭上了眼睛。
“掌教,这句何解?”
“虽然大道无情,关闭了我等修仙成道的捷径,但是,正是大道的无情而至公,而变得有情,我等也和众生一样,能掌握‘道’的法则,能知晓通玄之奥妙,这个就是说,你我可得‘道’,人人可得‘道’,你我之‘道’,和众生芸芸之‘道’,是同一个‘道’……”张显庸闭着眼睛,神情肃穆的解说到。
……
戒台,安静得很,众人都在心中琢磨这句话。
马通在众人里,算是一个对“道”有着比较深理解的热,思索了片刻,就有了自己的理解,问到:“掌教的意思是说,‘道’的存在,始终存在,始终如一,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并不因为人不同,而‘道’变得不同?你我如今所探寻之‘道’,即是为自己寻‘道’,也是为芸芸众生寻‘道’?我等一旦明白‘道’之奥妙和法门,天下芸芸众生皆都明白了‘道’?不知道贫道理解的可对?”
“……马师弟果然是个通透的人,一点就明,确实是这样的,从这个放大镜来说,陛下有‘道’,把放大镜给了贫道,贫道也能掌控这个‘道’,大家都能运用这个‘道’,故此说,‘道’之存在,一直存在,始终存在,一旦获知‘道’之奥秘或者法门,我们能掌握和运用,天下芸芸众生,都能用,所以说,我们所探寻的‘道’,我们所追寻的‘道’,其实,不仅仅是为自己一个人求‘道’,而是天下人共同的‘道’……”张显庸尽力的解释着。
谭延松一直没有开口,听张显庸说了半天,好似也明白了什么,黯然的道:“那就是说,我等修仙绝对是不可能成功的了?大道无情,又怎么可能给我等开个后门呢?修仙之路,本身就是错误的,本身就是一条死路?”
这个问题,是道教的核心问题,如果不能修仙有成,那道教的目标呢?骗点钱财,迷惑下世人,混吃等死?
这个问题,点中了众人心中的那个死穴。大家刚刚还神情激奋,现在,则变得死寂一般,沮丧得很,毕生追求的信仰倒塌,精神中的那根顶梁柱,算是垮了。
“呔……”张显庸大喝一声,把众人唤醒,这种经历,他一个人经历了很久,直到刚刚才摆脱这种困境,自然是有经验,看见这一圈人一个个都沮丧着脸,就知道问题在哪里。
“怎么,见修仙无望,都准备不当道士了?”张显庸责备道。
众人无话可活。
“修‘道’,修的是众生的‘道’,我等也是众生中的一员,等日后众生能够运用各种‘道’之法门,成就各种神通,完成各种不可思议之事,想那个时候,我等也属于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自然也可以拥有这些神通,这个岂不是比修仙永远无望要来得强?”张显庸经过了那种痛苦,决定开解和安慰自己的师弟们。
谭延松苦着脸道:“掌教,那这个,得等到什么时候去啊?岂不是终生无望了?”
“呔……愚蠢……”张显庸正要责骂。
邱全岳的脑子想得问题不是那样复杂,倒是首先醒悟过来,笑着打断道:“掌教师兄,这个问题,我来答。”
张显庸看着笑嘻嘻的邱全岳,这家伙懂了?这家伙可是一个愣头青,二百五的角色,他会懂了?
“你?你能答?”张显庸很显然,不相信邱全岳。
“嘿嘿,这个问题,掌教师兄,还是我来答吧,答得不好,师兄再教训就是。”邱全岳笑呵呵的说道。
“……那你就说上一说吧。”张显庸准备看看这家伙明白了什么。
“嘿嘿,多谢掌教,……这个问题,其实,如今不是就有一个天大的机会吗?陛下哪里,不是就有一位神人吗?谭师兄为何还担心无望?成就仙道,不就是长生不死,有一些神奇的能力吗?如今,各位也不是刚刚体验了一把,无需用火,就能点燃纸张的神通?这个还不神奇?还不算神通?……嘿嘿,贫道以为,我们只要紧跟陛下,陛下必定会有无数的玄妙法门流出给我等,通过我等之手,把众多的大道法门公布于众,嘿嘿,掌教师兄说的没错,芸芸大众的‘道’,就是我等的‘道’,到时候,我怕即便是飞天遁地,移山倒海,上天摘星辰,下海捉鳖龙也是可以的啊!……”邱全岳的脑子简单得多,想问题,也没有那样复杂,一心想的只是皇帝的那位神人,所以,对这个问题,反而更加的看得开。
咦?……
咦??……
众人带着一点惊讶的目光看着这个平时脑袋不怎么灵光的邱师弟,什么时候,邱师弟的脑子,也这样好使了,居然说出这样深奥的话来。
“邱师弟好灵性,贫道迷茫了。多亏师弟点醒。”谭延松这可是头一次跟自己这个师弟说这种话。
“不谢,不谢!……”邱全岳很不好意思,这个待遇,实在是难得。
“好,既然诸位明白了,那贫道也就说说贫道的打算,贫道打算,以本真人的名义,召集天下道教各派,共聚京城,开道教总法会,共商道教之未来,共走寻道之路,全力协助皇帝陛下振兴我大明,借陛下浩荡皇恩,升我道教之名,让我道教名扬天下,天下人铭记我道教……”
第234章 东西方有差异
太阳高照。
又是新的一天,灿烂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耀在房间里,杨改革发现,最近自己的衣服,穿得越来越少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
昨天,一个旧的时代过去了,今天,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杨改革以前那种小打小闹,企图改变历史的动作,渺小而可笑;如今,头一次有了一个有力的动作,能真正的撬动历史。
从穿越过来,到如今当了这样久的皇帝,杨改革头一次觉得心情如此轻松,这压在头顶上的那股子阴霾,终于消散了许多,自己,也终于看到了改变历史的可能性,也终于,对改变历史这个重担,有了一点点信心。
尽管事情如以前一样的繁杂,但是,杨改革却觉得,心情轻松得很。
文华殿。
“陛下,这份奏疏,是正一真人,张显庸上的,他想邀请天下道教各派齐聚京师,在京师举行天下道教总法会,彰显陛下之功德,为天下百姓祈福……”王承恩把一本比较重要的奏疏挑出来,重点给皇帝报告。
猛然看上去,好似是这家伙准备给皇帝歌功颂德,给皇帝拍马屁,其实,这里面的事,也就皇帝和张显庸自己知道。
“他?搞总法会,……嗯,准了。”杨改革处理奏疏很快,这个事,立刻就定了下来。
一边的秉笔太监,立刻根据皇帝的意思,在这本奏疏上写些什么,然后拿去用印,这个事,就算是了结了,效率非常的高。
“陛下,这份奏疏,是吏部拟的,关于任命移民官的,上面详列了陛下本次恩科当中的二百多位进士,有曹勋,方拱干,万户侯,……应喜臣……”王承恩又挑了一本比较重要的给皇帝先说,按照奏疏上的名次,一路念下去。
杨改革听了一会,觉得这个太复杂了,两百多位,自己也未必记住几个,道:“头三名可都去了?”
“……陛下,陛下是说一甲状元,榜眼,探花?”王承恩很意外,这三个人也要去吗?这朝廷历来可都是要善待第一甲的,特别是状元,难道陛下打算把这些人也派去赈灾?
“嗯,确实,这几个人都没在名单里面吗?”杨改革想了想,问道。
“回禀陛下,这个没有,……向来,朝廷都会区别对待第一甲,特别是状元,一般都不会外放……”王承恩决定还是提醒一下皇帝。
“……不,今次不一样了,这移民赈灾,是我朝第一要务,关系到天下安宁,既然是朕的恩科出来的状元,更应该替朕肩负起移民之重任,派下去,派下去……”杨改革打算把这些人都派下去,这当官的,不接触基层,时间长了,他就脱离了人民群众了,当起官来,身子就飘在云端,出的主意,做的事,尽是一些“高端”的主意,这个在日后,形成了风气,那就是“清谈”,这个是病,得治,得让他们多和老百姓接触,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形是什么样,当官,做事,出主意能靠谱一点,杨改革对日后东林党的作为有着巨大的心理阴影。
“……这,……是,陛下……”王承恩还是依了皇帝的意思。皇帝的这个说法,还是说得过去的,如今崇祯朝的第一要务,莫过于移民赈灾了,派状元下去担任移民官,这个,恰恰说明了皇帝看重这些人,对头,对头,王承恩觉得皇帝说得没错。
……
处理了比较重要的事,那些不太重要的奏疏,则是跟以前一样,由小太监念的,杨改革对这件事有点印象的,有把握的,就直接下命令,说自己的意见,一边的秉笔太监就会立刻按照皇帝的意思写上什么,然后送去用印,这件事,算是完成了。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或者是没有一点印象的,或者是没什么把握的,统统PASS,丢给内阁去处理。
就是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内阁和各部的官员,对皇帝的印象大改,对皇帝的印象十分的好,觉得皇帝的放权行为,给了他们十分大的空间,给了他们十分大的信任,所以,很多事上,也不太和皇帝计较。
一天的奏疏,很快就处理完毕了。
杨改革伸了个懒腰,今天的精神好,处理事情,也就快。三下五除二,一大叠的东西,就处理完毕了。
“陛下,……内官监的求见,说是为陛下准备好了福船,战舰的船样,陛下可要召见?还有,那个佛郎机人传教士安多制作的船样,也做好了,也等陛下的召见呢,陛下是否也要见呢?”王承恩说道。
“船样?战舰?……召见吧。”杨改革最近一直都在忙着赈灾,银子的事,倒是把这件事给丢到脑后去了,若不是王承恩提醒,杨改革怕是要忘记自己跟郑怀忠交代的事,一个月左右就会把战舰型号什么定下来,好让他建造战舰呢。
内官监的太监们,如今是卯足了劲,知道皇帝喜欢新鲜玩意,个个都准备成为郑怀忠第二,成为郑和第三,将来光宗耀祖,自己这个太监的大名流传百世,也不虚做一回太监。
秦耀祖是个太监,准确一点,是内官监的太监,更准确一点,是内官监的“一把手”,自从郑怀忠去了南京做造船提督,内官监里就没有掌印太监了,他只是代理,这位子,始终是没提上去,还是一个内官监的总理太监头衔。
秦耀祖这些天,没日没夜的都在监督工匠们制造船样,反复的核实船的大小,模样,反复的修改,为的就是能在皇帝面前有一个好的表现,为的就是那船样,做得能更漂亮一些,秦耀祖也知道给皇帝做船的,不是自己一个人,据说还有夷人在给皇帝做船,觉得压力很大……,为了能早日坐上掌印太监的位子,绞尽了脑汁,或许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郑和第二,不,郑和第三,郑怀忠第二。毕竟,历史上能留名的太监也不多。更何况是美名。
……
“奴婢内官监总理太监秦耀祖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秦耀祖一脸真诚的给皇帝叩头。尽管他如今是内官监的一把手,见次皇帝,也不容易。
杨改革“噗”一口茶喷得老远,总理太监,你这不是……,得,这名字,真的是不能用,俺可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对这名字敏感。
“大伴,日后,这就不要叫总理太监了,朕记得副手不是叫少监吗?”杨改革决定改一下,这名次,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来说,有点过敏。
“回禀陛下,以前是少监,不过,后来就改成其他的了,这总理太监就是其中之一,这都有些年头了,陛下可是要改回原来的那样?”王承恩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如此的激动,对这个总理太监这样的不待见。
“改,改,改成少监,好听一点。”杨改革立刻说到。
“奴婢遵旨,这就告知有司,立刻更换。”王承恩答应道,虽然不清楚为什么,不过当皇帝的,总是有一些如此那样的忌讳……
“奴婢内官监少监秦耀祖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秦耀祖也是个有眼色的,见皇帝说要把总理太监改成少监,立刻就改用新官职了,要知道,这内官监里没掌印太监,却有几个和他差不多地位的人,这下在皇帝面前坐实了少监这位子,算是进一步的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起来吧,听说你的船样做好了?”杨改革问道,以前是准备让郑怀忠负责的,郑怀忠去了南京提督造船了,这个任务,又落到这个秦耀祖的头上。
“谢陛下,奴婢确实是造好了船样,还请陛下过目。”秦耀祖小心的答应道。
“嗯,那就送上来看看吧。”
“遵命。”
……
一溜的小太监捧这数个船样进来了。
一一的摆放在文华殿里。
秦耀祖看到自己这些天的杰作,兴奋的道:“陛下,这些,都是我大明朝的各种船,从大到宝船,福船,小到沙船,苍山船一应俱全……”秦耀祖和这造船的事,本来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不过,这几天,倒是把这些船全部的认齐了,能说出这些船的出处,特点,能说出船有多大,能装多少人,算得上是半个专家。
“等等,等等,你一个一个的介绍。”杨改革很想知道详细的数据,如此来决定自己到底要造什么船,造多少,各种船之间的配比是多少。
“遵命,陛下……”秦耀祖十分开心,这次果然没压错宝,这次,在皇帝面前,露脸了。
“……陛下,这艘最大的,就是我朝的宝船,据说,宝船长数十丈,阔也有十数丈,能载千人,炮百门,实乃我朝最大的战舰了……,不过,由于文案缺失,这个,只是奴婢根据老人们的回忆造的,能不能造出来,奴婢也不敢夸海口……”秦耀祖得了郑怀忠的交代和吩咐,知道对皇帝,第一就是不要撒谎,有什么说什么,所以,也是实话实说。
呃……宝船?这东西在后世也没搞明白,各种版本的数据相差巨大,现在,杨改革即使能在网上搜索,不过,也找不到什么真实可靠的权威资料。如今,这宝船,只能依靠明朝的工匠们自己了,看来,自己这个穿越者,有时候也会吃瘪啊!
“这个宝船,先暂且不提,先说说这有数的东西吧。”杨改革决定,把这个不能确定的宝船先放在一边,先看看这能确定各种数据的船再说。
“是,陛下,……陛下,这一艘,就是大福船……”秦耀祖先答应,然后走到另外一个船模型边上,开始讲解。
“……,这种大福船船底为尖圆底,首尾为方,首部渐窄,尾部渐宽,两头上翘,首尾高昂……,有三桅,主桅高四丈,船长二十丈,仓五层,船面设楼高如城,可容纳三百人,配红夷大炮八门,千斤佛郎机四十门,……”秦耀祖说起这船,也是顺溜得很,俨然就是一个造船的专家,倒是把杨改革这个皇帝,这个小白给唬住了,那里知道,这家伙,不久前,比杨改革还小白些,都还从来没见过什么是海船。
“陛下,这艘是根据我朝现有战舰做的船样,绝对和真实的战舰一模一样……”
杨改革对这种中古的战船十分的感兴趣,下了龙椅,径直走到船模型边上,仔细的观看,不得不说,这艘船,造得十分的逼真,造得十分的宏伟,即便是以现代人,在电视上看惯了动不动十万吨的航母,见到这种木质的古代战舰,也叹为观止。
不过,杨改革也就是看看,对这船的数据,用途,实战效果那知道的近乎为零。
正说着,王承恩又道:“陛下,那个佛郎机的传教士,叫做安多的,到了,也带来了他的船样,陛下是否要见?”
两个人不知道是约好了,还是碰巧,两个造船的都来了,那就都见吧,正好可以比一比谁更厉害。
“见。”
不多时,一个西洋人,就捧着自己的船进来了,一进来,就恭恭敬敬的给皇帝磕头。
“伟大的皇帝陛下,您的仆人安多给您请安。”
“呵呵,起来吧,安多,听说你的那个什么‘海上君王号’也做好船样了?介绍介绍吧。”杨改革对这个老外如此恭敬的给自己磕头,觉得很舒服。
“多谢皇帝陛下。”安多也瞧见了,这大殿里,不光是他一个人的船,这位皇帝陛下,还请了别人给自己造船,这个对安多的压力,一下子变得巨大,安多觉得自己,应该打败自己的对手,让皇帝陛下资助自己建造自己的梦想,海上君王号。
于是,秦耀祖立刻成了安多眼里的敌人。
“皇帝陛下,在下制作的这个船样,是根据英吉利王国可能建造最大,最厉害的战舰来做的,这样的战舰,绝对能够称霸海洋,您看他雄伟的身姿,无数的火炮,正是强壮和力量的象征……”安多一说到自己做的战舰模型,就激动得很,为了打败对手,开始往死里夸自己的战舰。
“说说船的数据吧。”杨改革没精力听别人吹牛,只想着那种船厉害一点,自己就多造那种船。
“是的,皇帝陛下,这艘‘海上君王号’,龙骨长十一丈七尺有余,总长十五丈三寸有余,深接近七丈,吃水有两丈,有四层甲板,总重有三百万斤以上……”说到数据,安多倒是张嘴就来,说到三百万斤的时候,相当的自信,为了打败自己的对手,安多故意报了一个用斤做单位的数量,三百多万斤,猛然一听,这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秦耀祖十分恨这个夷人。可是,自家报的东西,怎么就没有这个夷人这样漂亮呢?别人说三百万斤,自己难道给皇帝用寸来报长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