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15章 当皇帝是很爽的职业
杨改革得知老外们开始制作银币了,使用银币了,才觉得,自己该向老外学习了,这大明朝本来是先进的,可惜,没玩下去,又从纸币退回到原始的银子了,这个,得追赶一下世界的先进水准。
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安安静静的吃饭,没人作声,在讲究食不语的古代,吃饭的时候,都很安静的,不像二十一世纪的国人,干什么事,都得在饭桌上解决,完全抛弃了食不语的传统。
君臣几个安安静静的吃过饭,又开始接着忙碌,还有正事要做。
杨改革漱口,擦嘴,然后跟王承恩道:“大伴,这银币取回来了吗?”杨改革很关心这个。
“回陛下,回来了,回来了,刚到的。”王承恩连忙答道。
“来了就好,立刻呈上来。”杨改革迫不及待的想看到明朝的银币是什么样子的。
小太监呈上来的银币有几十枚。
杨改革翻看了一下,这……就是明朝老外们用的银币?只能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烂”,粗燥烂制,远不如日后的袁大头那样漂亮,制作得那样精美。
“徐师傅,这就是洋人们用的银币?”杨改革心目中那种精美的“袁大头”银币形象被这种粗制的银币搞淹没了,如果现在的银币就是这个水准……
“回禀陛下,是的……这……”徐光启回答到,徐光启准备找个机会向皇帝解释,说明一下自己的“奇谋”,这个可是能缓解朝廷财政压力的好办法啊!可惜,话还没说出口,皇帝又把话接了过去了。
“没有更精美一点的?漂亮一点的?这银币怎么做的?”杨改革彻底的失望了,如果现在使用的银币还是这种烂样子?那自己的打算,怕是要泡汤了,杨改革很清楚,这铸造银币里面的猫腻有多大,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大,但是,前提是,银币必须制作得很精美,比如做成袁大头那样,即使成色不如纯银,但是也基本能让人接受。制作得精美,说技术含量,说火耗,人工,别人也才想得通,如果银币制作得都是老外们银币这种烂样,这铸造出来的银币,想从里面赚钱,怕“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轻易的让自己赚到钱啊!杨改革失望了。
“回禀陛下,这已经算比较好的了,……银币是铸造的,和铸造铜币差不多,只不过这上面的记号和图案,据说,是用锤子砸出来的,洋人可能制作钱范的水平不足,所以,才显得这银币制作得相当的粗糙……”徐光启准备找个机会向皇帝说明一下自己的想法,奈何皇帝根本就不让他有发话的时间,再次打断了他的发言。
“砸出来的?中间那个记号?”杨改革心烦意乱,没有听清徐光启后半段说的话,只听清了前面一段,也看见了,银币中间,是一个字母“M”,不过却不念出来,问徐光启。
徐光启很郁闷,又一次被皇帝打算,自己的话又没说出来,看了看盘子里的银币,道:“回禀陛下,这确实是砸出来的,这银币的一面,有一个记号,形似两座连在一起的小山,在西洋的叫法里,称作‘M’。”徐光启看了一下银币,就解释道,顺便发了个音。
“M?”杨改革跟着徐光启念了一下。
“是的,陛下,M。这个,就是洋人用的银币了,这银币,陛下别看他制作得不如我朝的铜币精美,可是,这里面,确是有大学问的……”徐光启解释道。
“这个,是啊!远不如我朝的铜币精美啊!更别说字迹什么的了,这也能叫银币?也能用?”老外银币美好的形象在杨改革的心目中倒塌了,原来这个时候的老外,用的货币,就是这个鸟样吗?自己还打算从老外那里引进造币机器的,看样子,是搞不成了,如果学老外用锤子在银币上砸一个记号,这个,怕老百姓是不会答应啊!自己能砸,老百姓就不会砸吗?自己想从银币里赚钱,怕这银币的制造水准,起码也得和袁大头差不多啊!这袁大头可是成功的典范,自己得向他看齐,否则,事没办成,可就亏大了,杨改革不住的惋惜。
“回禀陛下,这个确实能用,这可是银子啊!”徐光启又解释,银子还不能用?那我大明朝用剪刀剪开银子的做法,那该叫什么?徐光启很郁闷,怎么就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开口跟皇帝解释呢?
“朕知道他是银子做的,可是……唉……朕想说,它的做工实在不咋样啊!”杨改革郁闷了,这个银币实在不能说有多好,只能说,它确实是银子做的,当然,比中国那种小额交易还要用剪刀剪碎的情况要好。
“……得……徐师傅,你还是说说,这里面有什么赚头吧……”杨改革纠结于这银币的精美程度,造不出精美的银币,要想赚钱,很难!唉……只要造出来的能过得去,过得去……,自己就可以从中赚钱……,杨改革想着,自己什么时候有空了,搜一下造币的机器是怎么弄的,捣鼓一个水利的压币机,捣鼓一下练钢的高炉,出点特种钢,也许,这造币的机器,也就能被自己提前N百年造出来呢,那个时候,自己就可以用精美的银币代替银锭,从中赚一笔了。
徐光启本来是信心满满的办这件事的,不知道为啥,皇帝一看到这些银币,就没劲了,不住的叹息,不住的打断自己的话头,连听自己讲解这银币里的赚头的事,也不怎么积极了。
“启禀陛下,这银币,要说它的赚头,就得从铸造铜币说起,陛下可知,朝廷铸造铜币,是能从中获利的?”徐光启想了想,决定还是从赚钱这个由头说起,估计只有这样,皇帝才有兴趣。
“哦?徐师傅说说,怎么个赚头?”杨改革也没少看小说,知道这个所谓的赚头,大概就是指铸造钱币的时候,铜钱里含铜的比例和规定的不一样,从而省铜的做法。同样一枚钱,币值和成本不一样,所以,就有了赚头一说,估计这银币是一样的。知道归知道,但是却不能表现自己有多英明,这皇帝整天都呆在皇宫里,那里会知道这些事,自己不能太过于“妖异”了,还是等徐光启慢慢道来。
徐光启纳闷了,皇帝好像还是不怎么感兴趣啊!难道皇帝对赚钱也没兴趣了?
“回禀陛下,朝廷铸造铜币,一般来说,是铜六铅四,或是铜七铅三不等,……比如说,朝廷规定是按照铜七铅三的比例铸造铜钱,实际则是按照铜六铅四的水准造的,那么,实际的,每一枚铜钱则可节省一成的铜,如此,我朝每年铸造十九万贯的铜钱,按照千钱重八斤八两算,……每年可省十万斤铜,如果陛下铸造银币,那么,按照每枚银币节约一成银来算,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啊!也是相当可观的……”
“徐师傅是说,我朝每年铸造十九万贯的铜钱?徐师傅是说,让朕用铸造铜币的办法铸造银币?……”杨改革对这个数字十分的感兴趣,十九万贯,再乘以一千,我靠,那岂不是说,每年铸造一两亿的铜钱?这个数字,相当的NB了。即使有些铜钱的面额较大,那也可以肯定一件事,明朝的年铸币能力,轻轻松松过亿没问题……,这个数字再结合铸造银币……这一下子,打开了杨改革心中的那个结,原来,银币,他可以不是机器直接压出来的,他可以制作得和铜币一样精美的!
“回陛下,这只是臣做的一个比方,实际,则有多又少,不一定每次每年都是按照十九万贯铸造的,这个,得根据情况来看,十九万贯,这个,是太祖年间的铸钱数,至于铸造银币,确实……”徐光启解释着,很懊恼,又一次被皇帝打断了……
“真的这样多?”杨改革很惊讶!心结彻底的打开了。没想到,明朝的铸币能力,如此的强,要这样,自己和朝廷好好商量一下,利用一两年的时间,彻底的把大明朝的银锭变成银币进行流通,这一个银币节约一成的银子,这得是多少钱啊?这怕是没有比抢钱更加快的了。杨改革的心跳急速攀升,激动啊!这就是抢钱的感觉么?当皇帝,原来是很爽的啊!
“回禀陛下,确实如此的多,千真万确啊!”徐光启回答道,徐光启觉得奇怪,这皇帝怎么对赚钱不感兴趣了,却对这个感兴趣呢?想对皇帝开口说自己的“计策”,可惜,皇帝一直打岔,他都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跟皇帝解释完这铸造银币是如何如何的赚钱,挺懊恼的。
杨改革这个时候也明白徐光启的意思了,有点眉飞色舞了,这徐光启的意思,是让自己学习老外铸造银币,然后每个银币贪污一成银子,这……按照大明朝的铸造能力,完全可以铸造得很精美,一年可以铸造过亿枚的钱币,这种恐怖的能力,……那岂不是说,如果铸造一亿枚银币,自己就可以从中落下一千万个银币?这……?杨改革这回是有点疯了,心脏早已不争气的狂跳起来……
“呵呵,呵呵,……哈哈哈……朕知道了,知道了啊!徐师傅的意思是说,让朕学习洋人,铸造银币,让后禁止银锭,散碎银子流通,只准银币流通?如此,我整个大明朝上下,必定需要数以亿计的银币,如此,以我朝每年的铸币能力来看,一两年,就可以铸造一两亿的银币出来,如果每个银币节约一成,那么,岂不是说,一两年里,朕就可以节约出一两千万个银币?朕没算错吧?徐师傅是这个意思吧?”杨改革稍稍的算了一下这个数字,就被自己震惊了!这……这得是多大的一笔钱啊?
啊!
啊!!
……
除了徐光启,孙承宗和毕自严两个人,吃惊的望着皇帝,再吃惊的看着徐光启,这,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这得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啊!这个办法,得是什么样的一个办法啊!
徐光启还在郁闷自己心中的计策,一直没有办法跟皇帝很好的、完全的沟通呢,现在皇帝自己想通了,徐光启点点头,欣慰的道:“回禀陛下,确实如此,只要陛下按照铸造铜币的办法来铸造银币,想来,这问题不大,再规定,朝廷的赋税什么的,都必须使用银币,禁止直接使用银锭,散碎银子,如此一来,大明朝上下,必定需要数以亿计的银币,陛下再在每一个银币里,留下一成作为火耗,这就是一大笔银子啊!”徐光启终于把自己心中的话说了出来。
“啊!哈哈哈……好,好,好!这个办法好,这个办法妙啊!如此,不费吹灰之力,一两年之内,就可以筹集到一两千万个银币啊!这,徐师傅简直就是财神降世啊!”杨改革想通了,不住的称赞徐光启。
杨改革知道这铸造铜钱,他有猫腻的,如果朝廷规定的是铜七铅三,那么,实际铸造的时候,能有铜六铅四就不错了,这一成,明显就是额外的收入的,这就是铸造铜钱赚钱的奥秘。
杨改革之前之所以对这铸造银币不太感冒,忧虑重重,那是因为,杨改革记得,这银币好像是压制出来的,就是说,是机器造出来的,杨改革看过了老外们的银币之后,感觉以现在的机械水平,怕是制造不出像样的银币,造不出日后那种精美的银币,如果朝廷铸造的银币和老外们的一样,是这样粗糙烂制,即便是下圣旨,要求大明朝都用银币来作为支付的货币,怕老百姓也不一定会用朝廷铸造的银币啊!因为随便弄个东西制作出来的银币,他就和朝廷的一样,那为什么又要用朝廷的银币呢?这里面的钱,又何必让朝廷赚去呢?
杨改革一直担心这种情况,银币的制造工艺不过关,不能有效的阻止老百姓使用外国,甚至是自造的银币,要这样,自己即使下达这使用银币的圣旨,怕自己也赚不到多少钱啊!这也是杨改革纠结的地方,这个完全就是给二十一世纪的思想给害了,二十一世纪,什么都是老外们的先进,到了明朝,这思维的惯性,一时间还停不下来,却那里知道,这明朝的时候,老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制造精美的银币,而这个,对明朝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能铸造铜币的明朝,对于制造银币,是没有一点压力的,而明朝的年铸造能力,稍稍弄一下,就可以轻松的过亿,这,不得不说,明朝很NB,这几下一结合起来,就成了一个可以顺利圈整个大明朝所有人银子的利器。
古代铜币的精美程度,杨改革还是见识过的,要说铸个字啊什么的,一点压力没有,要说搞个图案什么的,更是轻而易举。这铸造钱币的能力,加上改用银币的思维,再加上皇帝给的政策,朝廷强力的推行,这个,就是合理、合法的抢劫整个大明朝啊!
杨改革心潮澎湃,这做皇帝的,来钱也太容易了吧,随便捣鼓一两个政策,就可以抢劫整个大明朝的人,这是在没有比当皇帝更给力的职业了。
这个平台里,很安静!
徐光启见自己的办法被皇帝接纳了,皇帝搞懂了自己的意思,十分的欣慰,微笑的看着皇帝,今天自己才彻底的证明了自己,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才对得起一见皇帝就叫的那声“师傅”。
孙承宗在内政方面,还是比不上贯通中西的徐光启,听皇帝的解释,才明白,这个徐子先,出的这个主意,价值可能数百万,而且是一两年内能筹集到的,这个,深深的震撼了孙承宗,让孙承宗对徐光启的印象,大大的改善,这和他平起平坐的“帝师”,果然有两把刷子啊!孙承宗这回,是彻底把徐光启摆在和自己同一个高度了。真正的认同了徐光启这个“师傅”的称号。
毕自严则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尽管对这银钱方面比较在行,但是说到贯通中西,说道有创造性、启发性、前瞻性,则远远不如徐光启了,看到徐光启给皇帝出的这个主意,只能深深的对徐光启表示佩服,这个,除了佩服,只能是佩服……上千万个银币啊!!
杨改革则陷入了美好的幻想中,有了这一两千万个银币的钱,自己还怕什么野猪皮,李自成之流?自己可以训练多少新军,造多少大战舰?这太平洋岂不是自己家的内湖?
第216章 历史的滚滚车轮依旧
平台里,喜气洋洋的,徐光启出的这个铸造银币的办法,让君臣都看到了巨大的利益,这件事,确实是值得做。
“徐师傅果然厉害啊!如此,可从中获利无数啊!好计策,好计策啊!”杨改革由衷的称赞其徐光启来。按照徐光启的办法,用铸造铜币的办法铸造银币,每个银币节省一成银,然后昭告天下,禁止银锭,散碎银子流通,如此一来,整个大明朝所需要的银币,得数以亿计,这其中的利润,大到足以让人涎水直流。
“臣也是尽本分而已,当不得陛下赞誉……”徐光启虽然嘴上谦虚,但是,心里实在是高兴得很,自己的办法被采纳了,这个,才能显现出自己的价值啊!
“对了,徐师傅,此策确实好,那朕该如何做呢?还有,我朝如今的铸币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朕如果铸造银币,该需要注意哪些?”杨改革准备铸造银币,开始向徐光启讨教其这具体如何的操作起来。
“回禀陛下,……我朝如今铸币,……”徐光启说道铸币的情况,就皱这眉头,苦着脸,连下文也没有了,斟酌了半天,也不知道该如何跟皇帝开口介绍这铸币的情况。
“如何?”杨改革一心的要发行银币,要铸造银币,自然就得把这铸币的情况搞清楚,如果连这个都搞不清,那还谈什么铸币?
“回禀陛下,这……实在是……唉,陛下,我大明朝如今铸币情况,实在是混乱不堪,混乱不堪啊!……”徐光启犹豫了半天,还是说了实话,这就一个词形容,“混乱”。
“混乱?这个是如何的混乱法?不至于到老百姓自己都能铸币的程度了吧?”杨改革开玩笑的问到。很好奇,这个能混乱到什么地步去?难道还能混乱到大把的老百姓都能私自铸币去?要这样,那真的就是混乱了。一国国家连基本的铸币权都不能保证,那这个国家,算是走到头了。想想二十一世纪,如果大家能自己印大红票子,那得是个什么情形啊?
徐光启说起这件事,就唉声叹气,这个,实在不好开口啊!不光是徐光启这样,连孙承宗也是皱这眉头,看神情,这大明朝如今的铸币,不乐观。
“……回禀陛下,情况和这个差不多,差不多……”徐光启没敢把最坏的情况说出来。
“什么!!差不多?朕没听错吧?”杨改革这回,是比赚一千万两银币还要震惊了!猛然从椅子上站起来,失声的问道。这得混乱,腐烂到什么程度了,才会让徐光启说出这样的话了,看样子,情况怕是要比自己以为的那个什么老百姓能自己私自铸币还要严重。大家自己印大红票子去流通,杨改革这个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人,不寒而栗。
“……回禀陛下,我朝如今的铸币情况,唉……,确实如此啊!唉……,无法言表啊!唉……”徐光启这回也是低着头,唉声叹气的说话了。
杨改革又跌坐在龙椅上,这……,该用什么来形容呢?这大概就是末世吧……,连私人铸造钱币都变成普遍情况了,这朱家皇室或者说朝廷对大明朝的掌控能力,已经降低到危险的程度了,这……莫非自己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明末那种地狱般的境况,不断的冲击着杨改革的大脑,煤山上的那根绳子,好像在渐渐的收拢,杨改革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有点窒息……
杨改革是对明末的现状又震惊!又害怕!这明末的糟糕情况,远比自己想象的糟糕,自己原本以为,自己开开金手指,赚点钱,训练点新军,有准备的对付几件有历史代表意义的大事件,大概就能对付过明朝最难的时候,能比历史上的崇祯过得好,现在看来,自己想得太简单了点,自己对明末的糟糕情况,想得太过于美好了点,历史,依旧是按照他自己滚滚的车轮,向前进,自己这只蝴蝶所作的种种努力,仅仅是个表象,在这个表象下面,则是汹涌的暗流,随时都会把自己掀翻在地……
几个皇帝的心腹看皇帝这幅失魂落魄的样子,也是暗暗着急,徐光启责备自己不该把这大明朝铸币方面的实际情况告诉皇帝,可是,这既然出了让皇帝铸造银币这个主意,能不让皇帝知道这里面的实情吗?不知道实情,这怎么铸币?如何获利?不获利,那皇改发银币干嘛?
孙承宗感觉这件事上,自己插不上嘴;毕自严一想到这大明朝混乱的铸币情况,也不敢多嘴。
“……唉……徐师傅就说说,这铸币到底混乱到混乱到什么情况了吧,都说出来,朕能接受,能接受……”杨改革仿佛老了一截,这明末的破败,腐烂,从这铸币透露出来的情况来看,远超自己的想象,自己把这改写历史,扭转历史进程,想得太简单了点,自己努力的煽动改变世界的翅膀,可惜,历史的车轮依旧轰隆隆的碾过,螳臂当车,大抵就是说得自己这种情况。
徐光启很是懊恼,明明是个好主意,可是现在却变成这样,但是,还是咬牙,把这实情说了出来,脓包不挤,能好吗?
“回禀陛下,非是臣胡说,只是实情确实如此,臣不说出来,就是欺君,不说出来,怕这铸造银币一事,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臣斗胆了……”
“……铸币一事,得从我朝神宗万历皇帝说起,万历年间,为了抗倭援朝,朝廷开始大规模的铸钱,铸币的炉子,从原来的一百座,猛增到四百五十座,铸币的能力大涨,但是这铸币的炉子一多,这铜就不够用,所以,很多炉子,没开多久,就没原料了,就废弃了,但是这铸币的工匠得吃饭,所以,朝廷,各地的官府废弃的炉子,又被工匠们私自开启,私自铸钱……,如此一来,这私铸之风开始盛行,这铜钱也就有好有坏,无法监管了,……后来,到了天启年间,朝廷又设立了户部宝泉局,专事铸币,这私铸之风渐渐好转了,可是,这关外战事吃紧,户部无银,又开始烂制铜钱,充作军费,这就导致了铜钱的铸造日渐混乱,无法监管了,这铜钱的质量,实在是没有保证,这私铸烂制之风,也就无法遏制了……,到如今,是混乱无比,……陛下如今登基改元,倒是到了可以发行新钱的时候了,倒是一个绝好的时机,可以收归铸币权,一举扭转……”徐光启一口气把这铸币的混乱情况的历史说了出来,也跟皇帝说,这新皇登基改年号,这铸造改元之后的钱币,是新皇帝的一大权利,这个,可以拿来整改当前的混乱铸币情况,虽然混乱是混乱,但是,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不混乱,你还不该改发银币呢。
杨改革听了徐光启的介绍,对这明末的社会现状,也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这都是没有钱闹的,如果有钱,绝对不会让代表一个国家政权的铸币权搞到如此混乱的地步去,看来,自己这个按揭帝,怕是要当得更加艰苦了,原本以为,弄几个钱,养点新军什么的,就可以对付明末的情况,现在看来,明朝已经病入膏肓了,自己的那点打算和准备,怕是远远不够啊!
“……徐师傅是说,让朕借助朕新登基,改元的时机,将这铸币的情况,好好的管一管?把这铸币权收笼,为这铸造银币做准备?”杨改革心里黯淡了好一阵子,才从徐光启的话里,找出一点头绪。
“回禀陛下,陛下所言极是,陛下如今新近登基改元,按例,是要铸造新钱的,以显示陛下的功德,如此,正是一个难得好时机,陛下可将分散到各地,各省的铸钱局撤销,将铸币权收归陛下之手,如此一来,可解决各省各自铸币,铜币形制不一,粗燥烂制的情况;二来,收拢了铸币权,陛下可为发行银币做准备……”徐光启娓娓道来。
杨改革是真的被这明末的混乱情况搞得神情黯淡了,想这明朝,当年可是全民使用纸币的,达到这种先进文明的状态了的,到后来,搞到重新使用原始的银子作为货币,再后来,甚至连基本的货币发行权,都不能很好的保证,这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他不倒台才是怪事。自己要逆天,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这和玩游戏打“英雄模式”没区别。
按理说,以明朝占当时世界GDP70%以上来说,不是没钱,可是,这国家,这朝廷,他就是如此的穷,穷到连铸币权都要糟蹋的地步,不得不说,统治阶层脑残得厉害……
不过,现在经过徐光启的一番解说,把这坏事变成好事,杨改革才算是脸上有了一丝血气,精气神才回来。自己这新皇登基,看来,很值钱,不光是能大赦,还能重新洗牌铸币权。
“徐师傅,那朕该如何做呢?”杨改革现在是心中一片乱麻,被这明末的实际情况搞乱了方寸,脑袋已经不能想问题了。
“回禀陛下,这个,得从长计议,首先,得撤销各省的铸币局,取消各省铸币的权利,收归户部,或者是陛下自己,如此,这是第一步,撤销了铸币局,还要严防各地私铸钱币的情况发生,一旦发生,就要严查,绝不姑息,这样才能保证朝廷或者陛下发行银币的权威;第二,就是说服朝臣们发行银币,陛下新近登基,发行新钱是天经地义的,所以,说服朝臣们不是问题,只是,推出这银币,要朝臣信服,配合,全力推行下去,怕陛下这改银币一事,所获利润,怕得分润给朝廷一些,否则,怕是不能很好的执行……”徐光启说话很连贯,策略也是条理清晰,头脑不像皇帝那样混乱,看得出,这件事,徐光启没有少操心,没有少思考过。
经过徐光启的一番分析,杨改革对于这铸币一事,才算是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原来,这铸币牵涉的关系这样复杂。
杨改革的脑子模糊得很,转头又问孙承宗:“孙师傅,徐师傅的话,依你看?”杨改革头脑混乱得很,只能多问几个人看看了。
“启禀陛下,子先说得在理,主意也是不错的,步骤什么的都没错,陛下只要按照子先的办法去做,估计改银币一事,是行得通的,不过,臣就说一点,这收回了各地的铸币权,不少地方依靠这铸币获利的,比如边关,边军,这个,陛下可能得额外的补充一部分银钱过去,否则,这边军怕是过不下去了……”孙承宗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军事上,对于这铸币权涉及到的军队的利益,说话了。
“嗯,孙师傅说得也有理,这边关,这两年,怕是不会平静,有大战事发生,确实得给各边关加些饷银。”杨改革赞成了孙承宗的意见,这野猪皮入关,严防蒙古人,这都必须要加大军费的投入,这边军,是万万不能短了银子的。
“多谢陛下隆恩,除此之外,臣就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孙承宗见皇帝答应给边关加银子,也就不再多说了,这件事,更多的,是内政,这个,得归徐光启负责。
杨改革又把目光对准毕自严,这家伙,从徐光启说这铸币的情况开始,就把脑袋低得很低。
“毕爱卿,对于收回铸币权,整顿铸币,发行银币,这个,你如何看?说说你的看法。”杨改革还是决定征求一下这位自己人的意见。杨改革现在头脑混乱得很,自己思维的能力大打折扣,只能更多的征求别人的意见。
毕自严觉得今天的日子可真长,不但成了皇帝的“心腹”,接触到了皇帝的核心事物,更是陪皇帝吃过饭,这个,让毕自严觉得很有成就感,这和皇帝一起吃饭,多少人都还没得这个荣耀呢,自己却得了,这就是皇帝接纳自己成为心腹的信号啊!不过,皇帝要干的事,确实是棘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虽然看上去能赚很多钱,可惜,都不是那样好赚的。
毕自严考虑再三,知道自己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在皇帝的印象里,怕是要和“无用”站一堆了,那自己以后也就别混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徐少保说得在理,这收回铸币权,撤销各省的铸币局,这个,应该不是难事,毕竟如今这铜币铸造的烂,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加上陛下新近登基,确实按理要重新制钱的,这个,确实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臣觉得,这改发银币一事,好是好,怕也得和徐少保说得那样,得分润一些利润给朝廷,如此,推行这银币一事,才能事半功倍,才会顺利……,臣只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这铸币权收回来之后,可以在全国选两到三个地方铸币,比如南京和北京,或者加上一个四川,如此,即便于监管,也可以使得这银币不至于因为路途遥远,发行,周转不便……”毕自严大体上是支持徐光启的说法的,只是在这个大提议之下,增加了一个小小的建议,这个建议,很“符合”现在毕自严现在的身份。
“嗯,毕爱卿说得还是有道理的。”杨改革肯定了毕自严的说法,集中管理,但是又要兼顾发行周转,如果全部都在北京铸造,那南方必定会造成周转不便的困扰,这个毕自严,看来,肚子里,多少,有点小聪明。
杨改革经过自己几个心腹的共同努力,才算把这如何发行银币的事,搞清楚。不是杨改革有多愚蠢,而是,明末糟糕的局面,把杨改革打击得够呛,脑袋一时不灵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