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的事,可谓极多,看了城墙,对这和野猪皮的大战,心中有了一个数,看热气球,对这日后军事上的运用,有了一些了解,看了国子监举监的情况,算得上是火爆,这国子监的问题,自己也及时的处理了,没有酿成大祸。一切算起来,还算不错。

杨改革掀开窗帘,对着王承恩说道:“大伴,派人到琉璃斋那里去一趟,给丽娘捎句话,让她立刻开始收羊毛的工作,收得越多越好!朕有大用,不等南边的工匠了,先收吧,羊毛,棉花什么的都行。”杨改革总结今天的得失,这军装,作训服,直接关系到士兵们的训练时间,训练时间,则关系到士兵的战斗力,士兵的战斗力,则直接的关系到战争的成败,自己如不改变这士兵们作训服的问题,是没有士兵会认真训练的,因为认真训练,他就会没衣服穿,所以,自己得想办法,给士兵们搞一套衣服穿一下,这样,什么加强训练才可以谈,否则,一切都是不可能。

“遵命,陛下,奴婢这就去办。”王承恩就在马车外面,听见皇帝的吩咐,立刻找人去传话了。

马车依旧叮叮当,叮叮当的往前走。

……

五月初九。

又是早朝的日子。

杨改革一大早就起了个早。早早的来上朝。

太和门大殿里,大臣们已经等候多时了。

皇帝到来,一切照旧开始。

首先,是大臣们唱歌,然后是正式的议事。

杨改革今天的心里,装了不少的事。用目光扫了一眼下面的大臣,似乎要从这群人当中,寻找谁是自己队伍中的“猪友”,找出那个在暗中放箭,暗中害人的家伙。不过扫了一圈,大臣们都望着自己,一副君子坦荡荡的模样,杨改革实在看不出谁是这个害人精!想进内阁想疯了,想升官想疯了,不择手段。

又把目光对准孙承宗,孙承宗依旧是一副沉默的样子,在朝堂上,孙承宗基本不说话。

又把目光对准徐光启,这徐光启的身体,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终于恢复得不错了,可以上朝了。今天,是徐光启大病之后,第一次上朝。

又把目光对准了刘吉善这家伙,自己的这位“圣斗士”,依旧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似乎什么事都成竹在胸。

又把目光对准户部侍郎毕自严,这家伙,可是在国子监举监的事上,推波助澜了一把的啊!对李若涟在国子监放高利贷的事,可是装作没看见的。

“今日,先商量一件大事吧!”杨改革整了整嗓子,率先开口了。

群臣见皇帝开口,都四处张望,互相寻求着自己人的眼色和信号。

杨改革停顿了一下,又再次说道:“历法,关系到我大明正统,关系到天下百姓的农事生产,关系到时节的准确性,如今,这正在使用的历法,也是漏洞百出,经常出错,而且预报天时也及其的不准确,危害到了国家社稷,不可不重视,朕打算重修历法,朕想听听诸位卿家的意见……”

重修修订历法,组建历局,这个,在杨改革忽悠张显庸的时候,就和徐光启,孙承宗商定了的,这历法的修订工作是个重要的事,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科学院暂时挂靠在历局的名下,因为这历法会牵涉到大量的数学计算,所以,目前以数学作为应用研究的科学院挂靠的历局之下,算是名正言顺,等日后出了成果,则可以把这个科学院的牌子正式的挂起来。

这皇帝自己想办事,切忌的就是不能直接说自己想如何如何,这得找托,把事情说出来。然后让托们替自己说话,这样,显得朝堂之上,所有的朝臣都得到了参与,皇帝很民主,朝事之所以这样办,是因为这样办的理由足够,皇帝听取了正确的意见,名正言顺,下面的人办起来,也才没有理由抵触。这是杨改革当了这样久的皇帝,得出的结论,总结出来的经验。

不过,今天这组建历局的事,杨改革自己提出来了,这件事,关系到大明朝统治的合法性问题,关系到自己朱家的江山,皇帝亲自提出来,就很正常,那个皇帝会不关心自己家的江山?也显得这个问题比较严重,皇帝对这件事的重视。

皇帝的话一出口,下面的人就议论开来,整个大殿,就变得嗡嗡嗡起来。

杨改革也不急。这件事,就要让朝臣们心甘情愿的,自己不能用强,现在,自己的威信还不够,自己的腰杆子还不够硬,要办事什么事,还得走一下“民主”的程序,不能独断专行。≮更多好书请访问:。。≯

见朝臣们议论了一番,杨改革才道:“好了,诸位卿家,这也议论半天了,谁有什么话,就说吧。”

“启禀陛下,臣有话要说。”一位大臣,首先就站出来了。

杨改革看了一下,这个家伙,站在最前面,正是自己的内阁首辅施凤来。这个家伙,可是被“有心人”看成是一个可以踢开的拦路石啊!被人看成是在自己这次换阁臣中会被踢开的家伙啊!

“哦!呵呵,施爱卿,有什么话只管说。”杨改革很好奇的看着自己的内阁首辅,这家伙,上次国子监的事之后,杨改革查过这家伙的资料,这家伙,也是和魏案有牵连的,本该早早下台,不过,在这个时空,由于杨改革的出现,这魏案出现了变数,由于可以交钱赎罪,加上杨改革有意识的减缓东林党掌握朝政的时间,有意识的不让东林党一家独大,所以,还有很多和魏案有牵涉的人依旧在朝堂之上,比如这位首辅,就是站在最风口浪尖上的人。

这次皇帝定下魏案,虽然有赎罪银,加上皇帝有意识的“不作为”,这内阁首辅得以继续干到现在,但是,基本已经被架空了,从现在朝廷的走向来看,正在大批量的起复原来被魏党打压过的大臣,所以,这个施凤来首辅,在有些人眼里,也是被看成了可以轻松踢开的拦路石的。也才有了国子监那事,冒用他的名义的事。

“启禀陛下,臣以为,这历法,历来各朝各代,都是极为重视的,诚如陛下所言,关系到我大明的正统,农事的准确,关系到生产的丰收,在如今这个天灾即将来临的时候,更加显得重要,奈何如今这历法,不准确,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所以,臣以为,有必要即刻修订历法,如此,可不误农时,不误农事,可让收成,更加的丰裕,这对抗起天灾起来,也更加得力,臣完全赞成陛下的意思,修订历法,刻不容缓。”施凤来一开口,就完全站在皇帝的一边。

杨改革好奇的看着这位首辅,这家伙,现在完全是站在自己这边啊!完全替自己说话啊!以前,这家伙可是不怎么说话的啊!

施凤来奉承完皇帝,就退了回来。施凤来也知道自己和魏案有很深的牵连,也有自知之明,按照目前朝堂上的态势,自己下台,只是时间问题,虽然自己极想离开这个位置,奈何皇帝却不让自己走,也不知道皇帝是如何想的,自己和魏忠贤的关系可不浅,按道理说,皇帝一上任,清理魏党,很快就会让自己滚蛋的,却不知道为什么,皇帝一直让自己当这个首辅当到现在。这是施凤来百思不得其解的。本来以为,自己干不了几天,所以,在朝堂上,不怎么发言,也不怎么管事,这样,也不得罪人,为的就是让自己有个体面的退休。不过这次,施凤来打算改变了,因为即便是自己不想招惹谁,但是别人也视自己为眼中钉,肉中刺,自己坐的这个位置,实在是被太多的人惦记,而皇帝,又不让自己滚蛋,更是让自己如同坐在火上烤,这次,国子监的事,施凤来是多多少少闻到一点异样,觉察到什么,于是,一改常态,毅然站在皇帝这边了。

“嗯,施首辅说得不错,那位卿家还有什么意见?”杨改革又问道。

朝堂上,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一位大臣出来奏到:“启禀陛下,臣以为,重修历法,固然是件好事,只是不知道,陛下准备让谁来负责?如果是钦天监,臣以为,这恐怕不能完成重修历法的重任。”

这朝堂上,反对重修历法的人基本没有,因为现在的历法不准确,那是众所周知的。重修历法和他们没有一毛钱的厉害关系,这个,只能是说,事关皇帝,皇家,朱家的家事,皇帝自己觉得重要罢了,其实,和朝廷么有什么关系。

“哦,呵呵,这位卿家如何知道钦天监不能重修历法呢?”杨改革有兴趣的问道。这家伙,看着,好像是个托啊!不用钦天监,那用谁?扯来扯去,岂不是只能用徐光启?

“回禀陛下,这钦天监计算天时,预报天时极为不准确,如何担得起重修历法的重任?如果让他们修,岂不是和没修一样,修来修去,都不准确,何必费事呢?”

“哦?呵呵,这位卿家,那你是如何知道这钦天监计算天时不准确的呢?”杨改革觉得有意思,这家伙铁定是个托了,也就配合这个托来表演,准备看看他怎么说。

“回禀陛下,这钦天监据说,在万历三十八年的时候,曾经和西洋人比预报天时的准确性,结果输了,所以,臣以为,这钦天监怕是不能完成陛下所托。”这个大臣把事实摆了出来。

“哦?还有这事?钦天监什么时候和西洋人比过预报天时?”杨改革对这个来兴趣了,这东西,好像是某个穿越者惯用的伎俩啊!装神棍啊!不知道是那个穿越者干的好事,把朝廷的钦天监陛下下去了,达到出名的目的。

“回禀陛下,确有此事,那是在万历三十八年的时候,据说,钦天监确实是失误了,没有西洋人预报得准确。”这个大臣说道。

这双簧显然不是一个人表演,有人出来接着表演道:“启禀陛下,万历三十八年的时候,和钦天监比试预报天时的不是西洋人,而是徐子先,徐大人。”这个人又补充道。

呵呵,还是徐光启?杨改革觉得这个,更加的有意思了,难道这个,就是徐光启人马唱的双簧?自己的徐师傅,还是很有神棍的本事啊!让杨改革觉得,这徐光启的人生,也是多姿多彩!比许多穿越者,混得也不差。

“哦!呵呵,徐师傅,这件事可是真的?”杨改革又借着这个由头,把话题转到徐光启身上了,现在,就该徐光启发挥了。

徐光启道:“回禀陛下,确有此事,不过,这不算正式的比试,只是各自进行运算,臣得出的结论更加接近罢了,算不的赢。”

“哦?呵呵,有意思,徐师傅果然厉害!这计算的功夫,当真厉害啊!可有什么秘诀?”杨改革吹捧徐光启。问徐光启有什么秘诀,其实这还用问吗?用西洋的阿拉伯数字计算方便得多,中国传统的计算方法多注重实用,而不注重理论,所以,一旦涉及到这种超级的运算,涉及到数据庞大的运算,往往干不过西洋算法。杨改革这样说,也只是做个托罢了。

“回禀陛下,也没有什么秘诀,只是用了西洋算法计算而已,臣才侥幸预报得更准。”徐光启很谦虚。

“哦?是这样吗?就是说,西洋的算法,比我朝传统的算法更加的准确?”

“回禀陛下,确实如此。”徐光启又回答道。

“那既然是这样,那就用西洋算法计算历法吧,诸位卿家,可有意见?”杨改革又问道。

朝堂上的大臣,一个个都快呕吐了,这样明显的两方唱双簧,当真把我们都当白痴啊!谁不知道皇帝和徐光启的关系,用得着这样互相吹捧,询问吗?您就直接让徐光启负责修订历法得了,没人和您争,皇帝,这徐光启去修订历法去了,更好,这朝堂上,还少了个竞争的对手。

有人看不下去,当下就有人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完全赞成陛下所言,既然这历法事关社稷,事关农事,天下的收成,天下人吃饭的问题,该当用能计算更加准确的西洋算法,臣以为,徐子先许大人精通西洋算法,可以主持此事……”一个大臣实在看不下去皇帝和徐光启两个人演双簧,干脆出来赞成此事,只求这事快点过去。别再来恶心大家。

其他的朝臣也被恶心得不行,这双簧,唱得也太明显了,这历局,又没人和皇帝争,又不是什么权利厉害部门,去了一个徐子先,更好。于是,纷纷同意皇帝的话。

“……臣赞成……”

“……臣赞臣,徐大人精通数数,德高望重,完全可以胜任……”

……

杨改革嘘了口气,本以为有点难的,没想到,如此的容易就成了,大臣们都恨不得立刻让徐光启去干修订历法这件事。

朝臣们都不是傻子,看到出,这皇帝对于谁去修订历法,已经有了意属,之所以在朝堂上讨论此事,不过是做作样子罢了,再说,这历局,不是什么要害部门,只能说清贵,现在皇帝准备换内阁的事,朝堂之上,都清楚,所以都憋着劲,向内阁奔呢,那里还有心思和徐光启争什么历局的事。

“那徐师傅,你可有什么话要说?”这件事,轻而易举的就通过了。但是,这双簧还得唱下去,和历局是历局,这科技院的事,还没着落呢,不把科技院的事搞出来,这历局就算是白搞了。

“回禀陛下,臣虽然精通西洋算法,但是,奈何一个人,实在力薄,不可能完成重订历法的重任,所以,臣想请陛下,建立一个历局,专门从事修订历法的工作,再则,这用西洋之法计算天文、历法,还得对西洋算法,涉及到的器械做些研究,培养一些对西洋算法熟悉的人,以协助臣计算历法,还得用到许多我朝没有过的东西,事物,比如观测天文的工具,这个,陛下,恐怕还得在历局之下,成立一个研究院,专门从事这培养西洋算法的人才,专门研究计算历法的工具,器械来,如此,计算天文历法,才可做到万无一失,更加精准啊!”徐光启七饶八饶,就把这科技院给饶出来了,这下子,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搞科研了。

紧要关头,杨改革的心也是紧张得很,生怕朝臣们从中作梗,打破自己的愿望。见朝臣们没有作声,似乎是默认了这件事。杨改革那里知道,朝臣们对君臣这样演双簧,看得都快吐了,只想着尽快把这件事搞完,好进入下一个环节。

“那既然如此,那就都依徐师傅的吧,由徐师傅负责组建历局,主持修订历法,务必精准,能准确预报天时,不误农事,至于使用西洋算法,组建研究院的事,这个,也确实有必要,朕也不可能让徐师傅一个人去修订历法啊!必定需要一群帮手,那就这样定了,在历局的下面,组建一个研究院,专门研究这西洋算法,研究那个什么工具,物件,器械什么的,培养人才,……”杨改革一口气把这件事定了下来。

科技院,算是成了。

第209章 有准备从容应对

科技院的事,在杨改革和徐光启两方的双簧中,成了,杨改革松了一口气,这件事,现在看不出什么,但是将来,必定会从这科技院里,爆发出强劲的动力,带动大明朝的前进。杨改革怀着得意的心情,看着群臣,这次,只是自己的一个小胜利,却是明朝的一个大胜利。

“这历局就讨论到这里吧,下面,那位卿家,还有事要奏?”杨改革办成了科技园,得意得很,说话的声音也愉快起来。

“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一位大臣站出来,高声的“吼”道。

声音可真大啊!杨改革掏掏耳朵,道:“有什么事?卿家只管说。”

“启禀陛下,臣弹劾太子少保徐子先,弹劾御史刘吉善,弹劾锦衣卫百户李若涟,弹劾国子监监丞……”这个大臣的声音洪亮,把整个大殿震得嗡嗡作响。

杨改革的心瞬间紧张起来,来了,来了啊!这样快就来了。这在国子监放高利贷的事还是被有心人当成枪了啊!看来,有人想进内阁想疯了啊!

杨改革想到自己的布置,又暗地得意,幸亏自己事先有了准备,幸亏自己和李若涟他们串联好了说辞,否则,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那个“有心人”给自己来这样一下,自己铁定受不了,自己的这一票人马,算是被一举摧毁了,自己这几个月苦心经营起来的网络,怕是要在劫难逃啊!

“这位卿家,你弹劾他们何事?”杨改革走神了,没听清这家伙刚才说什么。

下面的群臣,则被这人的弹劾内容惊得说不出话来。听见皇帝再问一次弹劾的是什么内容,也以为皇帝是相当的震惊!以至于不敢相信这件事是真的,也被这件事的强悍给镇住了。

刚刚那个弹劾的大臣有点得意,见皇帝一副吓坏了,居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的表情,问两次,带着一点得意的说道:“回禀陛下,臣弹劾他们在国子监大堂上放高利贷,此事,有辱朝廷体面,有辱国子监尊严,有辱天下士子的尊严,败坏了朝廷的纲纪,法度,还请陛下严惩。”

“这位卿家,你现在居何职位?几品?”杨改革很想看看,这个家伙是不是可能会在这次的调整中入阁,如果有可能,那么,设计陷害自己的人,则有可能是他,不过,估计那个人不会这样傻,自己站到前台来。

“回禀陛下,臣现在添居左佥都御史一职,职列正四品……”这个家伙也有点奇怪,皇帝好好的问自己的官职干嘛?难道是皇帝非常重视这件事,准备升自己的官?想到这里,这个左佥都御史又暗暗得意起来,说话的声音,也大了不少。

左佥都御史?这个是什么官?正四品?貌似也不低了,要入阁,貌似,也是有可能的啊!难道这家伙就是那个设计陷害人的家伙?看着这家伙一脸的“正气”,不像啊!耍阴谋的人,不都是阴险狡诈的吗?那里有他这样“光明磊落”的?

“……哦,你是说,有人在国子监放高利贷?而且是徐师傅,刘吉善,李若涟这几个人合伙的?是吗?”杨改革念一个人的名字,就觉心中的怒火大一点,这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挖掘出来的自己人,要是给你这样一杆子都打翻了,自己这个皇帝就成了光杆司令了。

“回禀陛下,正是!”这个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毫不客气的说道,十分的义正言辞。

“这件事?呵呵,朕知道,朕不光是知道,而且还是朕吩咐这样做的……”杨改革也不打算和这个想背地里打枪的人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直接就来最直接的。

“噗……”

“叱……”

“啊!……”

“咦……”

朝堂之上,不少人被皇帝的这句话给呛了!本来,这在国子监大堂里放高利贷就够离谱的了,现在皇帝居然还亲口承认,这是就是皇帝让这样干的。这……实在是离谱了!这皇帝也实在是太顽皮了,刚刚还是一件可能涉及到贪污,腐败,渎职,败坏纲纪等等,相当严肃的事,被皇帝这一句话,给搅成玩笑了,开玩笑,就算是在国子监大堂上放高利贷哪有如何,就算是在这金銮殿里放高利贷,你也管不着,因为别人是皇帝。皇帝做事比这更离谱的还有呢,这根本就不算什么,王法,他从来都不管皇帝干什么。

刚刚那个弹劾人的左佥都御史脸很快黑得像块黑炭,这一下,把自己搞得是彻底的被动了,本来是一件义正言辞,严惩败坏纲纪的事,现在,居然变成了皇帝自己的玩闹,自己还弹劾根毛啊!弹劾不下来当官的,那弹劾什么?你弹劾皇帝有根毛用,再弹劾,皇帝也不会少根毛,照样当皇帝,皇帝口出成宪,这法都是从皇帝的嘴里出来的,你要用法管皇帝,不是白搭吗?

不少大臣被皇帝逗得只差在地上打滚的笑了,这个皇帝实在太可爱了点。

不少大臣笑过了,也鄙视过了,觉得该教育皇帝了,皇帝不该这样贪玩,也不该这样胡闹,虽然这天下是你朱家的,但是也好歹注意一下形象嘛,虽然我们都知道你缺钱用,但是也不至于要到国子监的大堂上去放高利贷吧,这朝廷,这皇家的脸面,还是要的。

“启禀陛下,臣觉得陛下不该如此胡闹,国子监乃是为朝廷培养人才的地方,不可让如此肮脏,下贱之事登堂入室,如此,实在是不雅观,也是在是有失朝廷的体面,有失皇家的威仪……”这个老臣开始苦口婆心的教导皇帝了。

见有人带头,也有不少觉得够资格教育皇帝的人,出来教育皇帝。显得自己是多么的英明,自己是多么的纯洁。

杨改革对这些说辞都很鄙视,我靠,就算我是放高利贷那又如何,明目张胆的又如何,谁叫我是皇帝呢?你们中间,家里不少怕也是干这一行吧。

“嗯嗯……诸位卿家,先让朕说几句话。”杨改革准备和群臣好好的讨论讨论,这在国子监的大堂上放高利贷是事实,但是,却不能认,还得给他安个好名声。

群臣见皇帝开口,也都不说话,准备看看皇帝有什么说辞。

“诸位卿家,难道你们真的以为,朕会这样无知有幼稚?没事跑到国子监放高利贷?这是谁说的?亏他说得出口?可有证据?”杨改革的声音越说越大,这吵架的时候,声音大,他有时候也代表了道理大。

群臣都不作声,静静的看着皇帝。看着皇帝如何发飙。

“那个左佥都御史,你可有证据证明朕在国子监是放高利贷吗?”杨改革把事情全部揽到自己的头上,这就使自己,使自己这一方的人,先立于不败之地了,就算是干坏事,也由皇帝兜着,皇帝即使坏事了,杀人放火了,难道你还推翻皇帝不成?难道你还能让皇帝坐牢,监禁不成?所以,即便这件事是真的,即使该严惩,但是皇帝一肩担下来,这件事,也就用不着讨论了,因为不管如何讨论,这结果总不会是你希望弹劾的那样。

这个左佥都御史黑着脸,这次,本以为有七八成把握的事,现在居然变成这样,变成自己和皇帝打擂台,这TM的公平吗?即便是自己这次赢了,怕皇帝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印象,怕过不了几天,寻个由头,自己就得到那个蛮夷之地去当官了。

“回禀陛下,国子监里举监的举人,有不少都是借了高利贷的,都可以作证。”这个左佥都御史也不敢太叫嚣了,这气焰一下子就被皇帝压下来了。

“国子监举监的举人?借高利贷?可有借据之类的吗?”

“回禀陛下,没有借据……”这位左佥都御史脸更加黑了,想拿脑袋撞墙了,那个借高利贷会给你写个收条什么的啊!借据、收条全部都在放高利贷的人手里,也就是说,在锦衣卫百户李若涟那里,谁有胆子动锦衣卫的东西?从来都是锦衣卫动大臣。

“没有借据什么的,这怎么能说明是借了高利贷呢?空口无凭的。你凭什么说别人借了高利贷啊?”按照杨改革的意思,这借高利贷,就得在借据、收条的顶头上面写上“借高利贷”,这样才算,否则,其他的都不算,只能算是利息有差别,这利息有差别就好解释了,这不同的借贷方式利息肯定不一样啊!

“回禀陛下,臣有国子监借过高利贷的举人作证,保证确又此事。”这个左佥都御史虽然被皇帝逼得很急,但是也不出错,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该做些什么。

“……唉……,这位卿家,其实,你说的那个什么借高利贷的事,朕老早就知道了,也不是什么借高利贷,不过是普通的借贷罢了,朕也是本着举人们无钱入监,不方便,所以,为了方便举人们举监,才把这借贷的办理地点,设在国子监的,这就近,从快的办理举监的手续,方便举人们尽快入监,提高效率,有什么不可……”杨改革现在占着主动,怎么说怎么有理。当然,如果是在不知道自己的高利贷放到国子监大堂上去的话,情况又不同了。肯定会手忙脚乱。

“……可是……陛下……”这位左佥都御史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本来很有把握的一次弹劾,变成和皇帝打对台戏,这实在是没什么好处,气焰什么的早就没了,只想体面点下台算了。

“……事情是这样的,这国子监举监,许多举人由于家太远,一时间也筹集不到足够的银两入监,这样肯定会耽误入监的,……后来这国子监以借条入监,这样,虽然是方便的举人们,好是好,可惜,朕的户部又不肯,这国子监举监,说句实话,大家也都明白,为的就是充实一下国库,如果都打借条,这户部依旧一分钱银子没有,而灾荒将至,户部又等不起,所以,户部又告到朕这里,说不能这样,朕想来想去,决定,这件事,还得朕做个和事佬,既解举人们尽快举监的无银之苦,又不能让户部收白条子,让国库空虚,所以,也才有了让李若涟去给他们借贷的事,这件事,朕还专门让李若涟成立了一个钱庄,按照钱庄的规矩,借钱给举人,朕也是相信举人们的信誉,可是一没要抵押品,二来借贷时间也是极长的,……朕收到的反馈就是这个事,办得很好,举人们都尽快的入监了,户部也全部足额的收到的所有举监的费用,这对大家都是有利的事,怎么又变成放高利贷了呢?这位卿家,你肯定是误信了一些举人的话了,想不少举人,本来以为可以用借条入监的,现在变成得需要借钱入监,这平白的花了不少银子,心里肯定有怨气,所以,这也难怪,但是,这借钱庄的钱,他就得按照钱庄的规矩不是?借钱不用抵押品,借款的时间还很长,这利息稍微高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嘛……,诸位卿家,你们说是不是?朕可是两头做好人,却没料到,被有些人怀恨在心,这好人,也难做啊!”杨改革一副我很受伤的表情。

下面的大臣听了皇帝的说辞,个个忍俊不禁!只差笑得在地上打滚,这皇帝,还有点歪才,这放高利贷都有如此堂皇的理由,把自己说成是高尚的化身,说成是替两头着想,这也算是皇帝厉害了。

左佥都御史的脸更加的黑,觉得这朝臣暗地里肯定是在笑话自己。自己原本自己使劲一脚,本以为会踢倒一位大人物,风光无限,成就自己好御史的名声,却没料到,这一脚,踢到皇帝身上去了,自己在这金銮殿里和皇帝对着干,皇帝还觉得自己委屈,自己才委屈呢,还没地方说理去。

“……可是,陛下,就算是陛下为了举人们,为了国库着想,可是……也不能当堂在国子监放贷不是?这……似乎有失体统啊!”这个左佥都御史为了挽回点颜面,不得不纠结一些东西,反正皇帝都得罪了,这道理自己还得占住了,不然,变成自己无理取闹了,那自己可就真的是悲剧了,找个台阶下算了。

“呵呵……当堂借贷,这个,也是朕想出的新鲜主意,正在这国子监试点呢……”杨改革又说道。

“……这个……历来,交割银子,都是用的实物,这样,几十斤,几百斤的背着,相当的不方便,朕觉得,这该用一个比较简便和安全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以国子监为例,这一千两银子,那就是好几十斤,背来背去的,举人们不方便不说,这户部收拢的银子,还得大车小车的运到户部去,朕就觉得,如果大家都使用银票,使用票据,这不简单多了吗?所以,也才在国子监那里试点,试着把大额的银钱交易,改用票据交易,如此,轻便安全,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