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钦天监监正李天经的谢恩,送皇帝陛下的呼声,才打断了这些人的梦,一个个才忙不迭的跪下来送皇帝离开。

杨改革上了马车躺下,才觉得舒服,这半天,一直都是站着的,实在是累了,腰腿都有点痛了。这马车的减震装置虽然不咋样,但是好歹垫了不少垫子,还没到坐拖拉机的地步。

杨改革掀开马车的窗帘,对着在外面跟随的王承恩道:“大伴,今天的事,你记一下,那个守城的张百户,朕觉着不错,你让人关注一下,调查一下他的背景,然后让他到孙师傅的新军训练营里去报到,训练几个月,出来,升下官,给个千户,或者副千户什么的官,继续守城,说不准,日后用得着……”杨改革对那个张未易的感觉不错,觉得日后自己的守城攻略,也许用得上他,准备培养一下。

第203章 街头偶遇

“奴婢明白,奴婢记下了。”王承恩努力的回忆皇帝说的话,这马路上,皇帝的声音不是很大,这路上又嘈杂,又是车子滚动的声音,又是马蹄声的。

“还有,记得给李祖白送五千两银子过去,供他使用,当然,记得派一个会计太监过去,给他在京城附近,找一个人烟稀少,地方宽敞的地方,供他做气球实验用,另外,派一名百户过去给他帮忙,作为保镖,顺便做做劳力什么的,知道了吗?”杨改革又定下李祖白的事。

“奴婢明白,奴婢记下了。”王承恩再次说道。

“嗯,还有,去找个地方歇息一下,吃点东西,让侍卫们都休息一下,然后去国子监。”杨改革最后的这句话,可是让王承恩如获甘霖,这一个上午站着累不说,这肚子早就咕咕叫了。这皇帝还是心疼大家,能体谅大家的辛苦啊!

杨改革自己的肚子也饿得不行,这才在那群钦天监的官员那里,没说什么话就走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就饿得慌。这才赶紧闪人,去找吃的。

“奴婢遵命,这就去办。”王承恩立刻招来一个保镖,然后说了几句,这个保镖听明白了,立刻夹马肚子,飞快的朝前面跑去。

这观星台在内城的东南,这国子监在内城的北面,穿越了整个内城,才能到国子监。

本来很累,很有睡意的杨改革被这拖拉机一般的马车弄得怎么也睡不着,再者,这个北京城的街景,杨改革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时不时的掀开帘子看看外面,不过,这内城是达官显贵居住的地方,又怕别人发现自己,只能把这帘子半掩半开,看得极不过瘾,觉得,这带玻璃的窗户的马车,得开发出来了,否则,这半开半掩的看,极为不爽。

不一会,车队就来到一个酒楼前面,“保镖”们已经先进去了。

王承恩来到皇帝的马车面前,轻声的道:“启禀公子,地方到了,是不是休息?”

“哦?吃饭吧,都累了。”杨改革看了一下牌子,叫什么六聚阁,有二层楼,保镖已经把守住门口,杨改革下了马车,很快的进了酒楼。

二楼上,早已被清空了,看得出,这清理得很勉强,这桌子上的饭菜都没来得及清理干净,自己来的太快了点。杨改革也不在意。

王承恩把皇帝领进了一个用屏风隔断的包间,准备用餐了。

杨改革觉得今天可真累,一个上午,就没休息过,现在在这木板凳上坐着,才觉得舒服,才觉得安稳。

“你们都休息一下吧,今天确实累了。”杨改革自己觉得累,也就觉得自己的保镖累,以己度人,也不打算让别人太受累。叫了跟在自己身边的保镖们休息。

“多谢公子厚待,小的们不累,这个根本不算什么,小的们站着就行了。”一个领头的保镖吃不起皇帝这种大恩,这做保镖的,就得有做保镖的觉悟和规矩,如果这点苦都吃不了,干脆,就别干这一行,抢着做的人一大堆呢。

“呵呵,没事,你们轮流休息,不耽误事就是了,本公子相信,这天子脚下,皇城根,想必是个善地的。”杨改革善心大发作。

“这……”这名侍卫头领实在吃不准该咋办,这个,从来就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犹豫了一下,见皇帝一副善良,真心的模样对着自己微笑,于是道:“小的们多谢公子厚待。”

其实,这就是杨改革小白了,这皇帝的侍卫,保镖,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方式,并不会因为站了几个小时就没有精力了,这轮班、循环休息这都是有套路的,并不是杨改革看着的那样一直都没休息,虽然小白是小白了一点,但是拉近身边人的关系,也是有莫大的好处的,说不准那天,这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能救自己一命。

……

“公子,要吃些什么?”王承恩问道。

“嗯,这在外面,不比家里,就随便来一些吧,速度尽量的快就是。本公子还得赶去国子监呢。”杨改革对这明朝的菜也不咋了解,也没吃过几回,说不上什么,只能随便。

“小的明白了。”

这个时间,正是吃中饭的时候,不过,偌大的一个二楼,没有一个外人,早就被保镖们清理干净了。

饭菜很快就端了上来,杨改革拿起筷子准备吃饭,不过,却被王承恩阻止。

王承恩用一副恳求的模样望着杨改革,杨改革莫名其妙,忽然想起来,这吃饭,少了一道工序,那就是试吃。

杨改革放下筷子。

王承恩见皇帝放下筷子,于是,拿起筷子,在每个碗里随便的夹一些菜,然后递给后面两个试吃的跟班。等几乎所有的菜都试吃过了一遍,确信没有毒,才让皇帝进餐。

杨改革觉得当皇帝也挺悲剧的,这上桌的菜,本来是热腾腾的挺可口的,看着食欲大动,不过,还得先让别人试吃,等别人试吃过后,确认没毒,这菜,也就只有五分热了,等自己吃的时候,也就三四分热了,这倒霉催的!皇帝的日子,没法过啊!这是谁让一次性上这样多菜的啊!以后,再也不要一桌子菜了,每次点个三菜一汤的工作餐得了,最好点一个菜,这样节省时间,最好是点个蛋炒饭……,这试吃的时候也快,那里像现在,看着别人吃,看饱了。

倒霉催的杨改革食欲大减,随便的夹了一些菜吃,吃得是一点味道也没有。王承恩虽然看着皇帝挺不高兴的,不过,也没办法,这规矩还少不得,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皇帝,他万一不起啊!身系天下安危于一身啊!

正吃得索然无味,杨改革听到一阵喧闹声。一群人熙熙攘攘,吵闹的很,好像还有敲锣的。这不是那家人娶亲吧?从没见过明朝人娶亲的杨改革对这个感兴趣了,准备站在窗户边看看这群亲的队伍,到底是咋样的。

杨改革往街面上看下去,前面一个人鸣锣开道,后面有几个人跟着,这几个人都搬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的什么‘慈善’,‘善举’,‘五文钱换一百两’……

那个鸣锣的人一边走,一边敲锣,还一边喊,待走得近了,杨改革才陆续的听清楚他喊了些什么:“喜报,喜报,彩票喜报,……城东吴举人喜获纹银一百两……,以小博大,五文钱也能博出一百两,即是做了善事,赈了灾,更是发了善心,将来必有好报……喜报,喜报,彩票喜报……”

“叱……”杨改革忍不住,笑出了声。这不就是自己以前捣鼓的那个彩票吗?现在怎么开始卖了?想一想,想起来了,前一段日子,自己太忙,觉得这事他赚钱有限,没放在心上,让那个什么李来福自己去搞,官派监督,太监管账来着的,没想到,现在也搞得这样热闹。

那个高声报喜的人,身上穿戴整齐,披着红布,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后面的人,也都是一副喜气的打扮。这一路上,跟着的人倒是不少,喧闹得很,不少人都跟在后面看热闹,街边,聚集了不少人看热闹,围着指指点点。

“管家,看到了吗?下面那个报喜的家伙,就是卖彩票的,没想到,这彩票,搞得挺热闹的啊!”杨改革说道。

“那是,那是。”王承恩不住的说这个彩票的好,这个事,就是皇帝自己弄得,王承恩也不知道该说啥。

“叫个人上来问问,看这彩票的情况如何。”杨改革觉得这彩票搞得挺热闹的,准备看看搞得如何。

不多时,保镖们就抓了一个人上来,杨改革一看,是那个报喜的人。虽然是被人拎上来的,不过,却也不恼怒,依旧笑嘻嘻的道:“小的给贵人作揖了,祝贵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福如东海。”

杨改革对这个人的适应能力表示佩服,道:“不用了,我问你,这彩票卖得如何?你可了解?”杨改革直接问核心问题。

“哎哟,回贵人,这个彩票,可火爆得不得了啊!那家伙,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那买彩票的地方,地上,都扔了厚厚一地的废纸……”这个报喜的人,形容起买彩票的盛况,也算得上是眉飞色舞了。

杨改革看了他的表演,很想笑。

“卖彩票在那里卖的啊?”杨改革又问道。

“回贵人,在外城,琉璃厂那边呢。那个地方宽敞,人可多了……人挤人的……可热闹了……”这个家伙,一说话就是眉笑颜开的,虽然话多,但是不让人觉得厌烦。

“琉璃厂那边?嗯,那里确实挺宽敞的。”杨改革的思绪,又到了某个人的身上去了。

“……这个贵人啊!那个人啊!真的是多,光是卖彩票的摊子,就占了有好几条街呢。还有衙门的人负责巡哨呢,据说,这是皇上为了赈济灾民而特地想出来的筹钱的办法,据说,这除了发奖的钱,剩下的,都会拿去赈灾,皇上一文钱都不要,……这可真是一个好皇上啊!难得啊!遇上好皇上了啊……”说道这里,这个报喜人的话忽然断了,因为他发现他越说,周围人的眼神越来越犀利,仿佛用刀子割他一般。

卖彩票那点钱,杨改革确实没怎么放在眼里,这彩票,多是作为一剂穷人的镇痛剂打下去的,这个,有利于稳定,给穷人们一个盼头,一个希望罢了。卖彩票解决不了来钱的问题。现在看来,这个彩票,卖得还可以,搞得挺热闹,至于能搞到多少钱赈灾,这个杨改革就不指望了,杨改革指望的是给穷人一个盼头。

“你手上可有彩票卖?我想买几张试试手气。”杨改革准备看看这彩票是什么模样。

“……哎哟……回贵人,这个小的可真的没有,这彩票,据说,皇上有规定,只能在规定的地方贩卖,也只能在规定的地方撕开封签,也只能在规定的地方兑奖,出了官府划定的那几条街,这彩票,就算是作废了……”这个报喜人发现,自己只要一说皇上两个字,这周围的人就拿能刮人的刀子眼看自己,又不敢说话了。

杨改革一愣,居然还有这样的措施。恐怕是防伪或者印刷技术什么的不过关,不敢托大,才有这种规定。

杨改革打听到了自己想知道的,挥挥手。保镖们很利索的又把他拧了出去。杨改革已经没有心思吃饭了。

“管家,走,去国子监。”对彩票,杨改革不打算过多的关注,反正这条路子已经奠定了,剩下的,就看这彩票自己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了。这个作用,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

马车再次启程,往国子监而去。

明朝的北京国子监,占地极大,馆舍也极多。待杨改革下车,这已经是国子监的门口。杨改革记得,刚才好像看到城楼了。

“管家,那边好像是个城门楼子啊!是个什么门啊?”有箭楼的地方一般都有门,杨改革想知道,这里是什么门。

“回公子,那边确实有个城门,叫做安定门。”王承恩答道,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这北京的事,还是门清得很。

“安定门?可有什么来历?”对于靠近北方城墙的门,杨改革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玄武门了,好像这里也是北京城墙的北方,看这个方位,似乎和玄武门的位置差不多。

王承恩的脸色变得极不自然了,弱弱的道:“这个,陛下,还是不要问了,这个不雅观。”

“这个有什么雅观不雅观的啊?有什么不能说的吗?”王承恩越不说,杨改革越来兴趣。

见皇帝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样子,王承恩也打算直说了,就是有点难以启齿:“回公子,小的说了您可别不高兴,这里,说白一点,就是个粪门,专门运粪的,这北京城的粪,大多,得从这里运出去的……”

“呕……”杨改革刚吃的饭,差点呕出来,我靠,真TMD恶心,专门修一座城门运粪,谁这样缺德。看来,有功夫了,得把这下水道整整。

问到恶心的事了,杨改革也不再追问了,准备到国子监里看看。

第204章 高利贷也搭车收费

国子监。

大门上是一块“集贤门”的牌子。

这里,进进出出的人,很多!不时的看到一些人进进出出,有很多马车停靠在这国子监的外面,把这路面占去一半,一副繁忙的景象,根本看不出这里是一个教育的最高机构。还有兵丁在门前站岗,巡逻,还有人维持秩序。

杨改革坐在马车里,看着这国子监的大门,观察了一下,这里貌似应该是国子监,而不是菜市场,或者是某个高官或者某个大型的酒楼所在地。

“管家,这里好热闹啊!确信这里是国子监?”杨改革觉得自己也有可能走错地方了。

“回公子,这里确实是国子监了,不会错的。”王承恩答道。

杨改革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发现这进出的人,很多人和自己差不多,一个读书人,后面跟着管家,或者是跟着有家丁,跟班,和自己的“配置”区别不大,甚至有些人穿得比自己还要富贵些。

这些都是来入监的家伙?杨改革暗自嘀咕着。要是举监的生意这样好,那可真的是发财了啊!

“大伴,去问一问,看看这些人都是干什么的,是不是举监的?”杨改革看到这样多的银子在移动,觉得心里痒痒。

“小的遵命,公子。”

一会,王承恩回来了,答道:“回公子,小的问清了,这些,确实都是来这里举监的。”

“好,好,不错,不错!……”杨改革得了准信,心里美滋滋的。自己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用银子换官位,这一招,在封建社会,果然永远都是有吸引力的。

“对了,这些人都是从哪里来的啊?”杨改革觉得奇怪,怎么这样多人。

“回公子,小的问了好几家,地方都不同,有的是京畿附近的,有湖广的,山西的,云南的……”王承恩把自己问到的情况给皇帝说了一下。

“云南的?管家,你没听错?”杨改革觉得这有点离谱了,自己这个吏官的政策才出来多久啊!就有人能从云南蹦到这里来?就算是打电话过去,也没这样快吧。

“回公子,这个决计错不了的,确实是云南的,不过,不是云南那边过来的,是今年没考上的,准备下次再考,这去云南的路实在太远了点,这一来一回要的时间太长了点,所以,很多赶考的举子,都是在城里住下,等下一个会考之年,如此,既可以免除长途跋涉之辛苦,也可以安心读书,这越是偏远的地方,这住在京城里专心读书的举人就越多……”王承恩耐心的解释着。

原来是这样,杨改革明白了,这就是专业的考霸。

“好了,我们下去看看。”杨改革看了这国子监门口的热闹场景,心中安定了不少,这举监,捐输,算是开门红啊!能搜刮到不少钱,有钱,才好办事。

杨改革跳下马车,跟着人群,混入了国子监,这国子监外巡视的官兵,并没有阻拦杨改革,因为这种一个读书人,一个管家,后面还跟着跟班,家丁的实在太普遍了。

杨改革轻松的就入了国子监,随着人流,几转之后,就到了一栋房子前。

这栋房子,应该就是报名的地方了,杨改革再次打量一下,发现,和自己“配置”差不多的人实在太多了点,基本上都有一个管家或者仆役什么的,不少人还有跟班,有的人,甚至是抬着大箱子来的,这让杨改革有点诧异,难道这就是公然的送礼?

“管家,你说,他们抬这个大箱子干嘛啊?”杨改革问道,难道这还在大庭广众之下送礼?这也太搞了吧。

“公子,这里面,是银子,是缴纳例监的银子。”王承恩小声的说道,这里的人,实在太多了点。

“抬的银子?那为什么不用银票?”杨改革问道。文人小说下载

“公子,这银票他得收取费用,如果家中里这里不远,又何必让别人赚一笔呢?”王承恩解释道。

“哦,这样啊!明白了,那抬箱子的就是附近的,没抬箱子的就用银票咯。”杨改革自以为是的说道。

“……也不尽是这样,公子,你看,这里面还是有些人穿着不怎么光鲜的,估计是没银子,也没银票的……”王承恩对于自己主子的话,有点汗颜。

“没银子,也没银票?那怎么入监?”杨改革纳闷了,这举监,吏官,捐输,他说白了点,就是一个卖官的名目,不过是七转八拐的转了很多弯,实质的内容就是卖官。没银子还想买官?

“……公子,慢慢看,你就会明白了……,看,刚才进入的那个就是没银子的……”王承恩对于自己主子的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于是,只能用事实教育皇帝。

杨改革赶紧道:“那个?那个?”

“公子,就是那个啊!”王承恩的手朝刚刚步入房子的人指去。

“哪个?那个?”杨改革看到了,那个人只有一个背影,从后面,看不出有多大的年纪,只能够能够判断出,大概有四十岁了吧,穿得一般般,身上仅仅有一个布背包。

那个人走了进去,开始和那个坐在桌案后面办公的人对话,说些什么,听不太清楚,杨改革张大了耳朵,还往前靠了不少,才断断续续的听到一些。

“……在下福州,……入监。”估计是那个背影的声音,因为面对自己的那个和善的办公人员没有说话。

坐在桌案上办公的那个家伙,也就是三十岁的样子,很和善,很和蔼。说得话很轻柔,更是让杨改革听不清。

“可有……”

这个和善的家伙说的话,杨改革只听到了“可有”两个字,不过估计是问这个有没有举人的执照之类的“文凭”。

果然,那个“背影”从背后的包袱里,取出一个包,然后从里面取出几张纸一样的东西递给那个办公的人。

那个办公的人端详了一会那张纸,唱道:“福建……举人,……入监……”虽然是唱的,不过,声音依然很小,杨改革依然只听了个大概。

那个办公的人唱完,旁边就有书吏刷刷刷的开动,记录着什么。

那个办公的人唱完了,似乎又在问那个“背影”,“……银子……”杨改革对银子最敏感,模模糊糊的猜出是说的银子。

那个背影摇了摇头,说什么就没听到了,估计是没有之类的,否则也不会摇头了。

杨改革也觉得稀奇,准备看看这个看似和善的家伙准备如何的发飙,这举监就是一个花银子买官的地方,这没钱,还想买官,那是不可能的。

那个在桌案前办公的家伙也不发火,反而客气的跟这个问起银子摇头的家伙嘀咕着什么,然后,那个背影点点头,然后,旁边一个书吏什么的人就把这个人引导到后面去了。具体的说些什么,杨改革一个字也没听到。

这个人进去之后,那个坐堂的人也不喊下一个,径直的等待着,过了好一会,那个走到里面的人才出来,这回是正面了,杨改革看了一下,这个人,大概四十多岁的样子,也可能是很显老,反正瞧着不年轻。胡子倒是很短,不是很长,脸庞消瘦。

那个人又转身坐到那个办公的人对面,和那个人继续说着什么,谈了一会之后,那个办公的人才唱到:“福建举人……入监……”反正听不清,唱完之后,当即用放置在一旁的大印,朝某张纸上面盖了一下,然后递给那个背影。那个背影,鞠了一下躬,可能是道谢,然后就退了出来,看得出,这个家伙,也是满脸的惆怅。

杨改革对王承恩道:“管家,把他请过来问一下。”

王承恩会意,立刻跑到那个人的身边,说了几句,那个人满脸疑惑的走到杨改革面前,道:“这位公子,可是在叫在下?”

杨改革才发现,刚才一直在看的这个背影,显老得厉害,也可能是营养不良,脸又黄又廋,见他和自己说话,道:“是的,在下不清楚这举监的门道,看老兄经历过,所以,想问问其中的关窍。”

那个人听完,勉强笑了几下,打量了一下杨改革身上上下,道:“这关窍,也没什么,在下观公子的打扮,也是个富贵人家,并不需要像马某这样落魄,落得个要向放印子钱的人借钱的地步,不说也罢,不说也罢……”这个“背影”自称马某,说话显得落寂得很。

“唉唉唉……别啊!什么叫印子钱?可解释一下?”杨改革惊奇,难道这放高利贷的已经和搞举监的同路了?这没钱的就立刻到里面去借印子钱?借到了立刻举监?杨改革大惊!这是什么搞法?杨改革一直以为,这放高利贷,他总的偷偷摸摸的,不可能光明正大的搞的,那里像现在这里,居然是这报名流程的一部分,杨改革彻底被这明朝人的彪悍给震惊了!

那个自称马某的“背影”唏嘘了几下,还是停下准备抬腿的脚步,道:“公子,公子可是想问在下刚才在里面做过什么?”

“正是!”杨改革觉得这家伙很懂自己的意思。

“这个简单,在下在里面,就问放印子钱的人借了一千三百两银子,然后给了在下一张银票,在下就拿这张银票出来举监了,就是如此简单!呵呵……”这个自称马某的“背影”也是苦苦的解释着。说完,还很苦的自嘲了一下自己。

“就这样简单?不过这举监,不是一千两银子吗?”杨改革对这种事实在是惊讶!放印子钱,就是放高利贷,不是都不被法律所允许,都偷偷摸摸的吗?这明朝,怎么就这样光明正大呢?也对这举监的银子很怀疑,当时讨论的不是一千两吗?怎么现在变成了一千三百两了?贪污?还是?

“这位公子,举监确实是一千两,也是给的在下一千两的银票,不过,多出的三百两,算是在下的利息,呵呵,这印子钱,果然是厉害啊!”这家伙,苦笑着解释道。

“那既然这印子钱如此厉害,那你为什么还要借呢?”杨改革问道。

“呵呵,公子,这个,也不瞒您,在下今年年纪也不小了,已经四十岁了,今年又没考中,十几年了,唉……不说这个,不说这个,在下准备三年后考最后一次,如果再不中,那在下也只能到乡下养老算了,这不听说陛下开了天恩,可以举监,可以弄个吏官做做,在下觉得,这是一次机会,就算是三年后再考没有中,那按照举监的规矩,差不多也该到了历事的阶段了,到那时候,说不准是条出路,可以混个一官半职什么的,如此,也不枉人生来这世上走一遭啊!”这个人苦笑着解释着。

官迷,官迷啊!杨改革给这个人下了个定义,原来这个举监,还似乎是个备胎,科举就是他们的正胎,万一科举不中,就用这举监做备胎,这想得也蛮周到的啊!杨改革也不得不对这种人的智商感到佩服,反正无论如何也要做官。

不过,心里却更骂,我靠,考了十几年,都没考中,都四十岁了,还考,就算是你考中了,也是快年过半百了吧,把一生的时间花在这考试上值得吗?不会早点找个媳妇,买几亩地,过过舒心的日子?这种考霸,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白痴。

杨改革那里知道,这古代社会,做官对人们的吸引力是如何的大,这做官和当老百姓的差别有多大,想当年,朱元璋剥皮剥得手都软了,可是,天下缺过官吗?不缺?为什么?

“噢!原来是这样,那兄台,那银子什么时候还?有什么规矩吗?”杨改革还是最关心那个银子的事。这高利贷居然和举监的人混到一起了。

“呵呵……那个?有一年时间,在下可以让家中送些钱来,唉……贵虽贵,却没办法啊!”那个自称马某的“背影”又是一声长叹,虽然说长吁短的,不过这人迷惘的眼神中,也透着一点点的欣喜,也透着一股子隐隐的希望。这做官可期,怎么能不暗暗欣喜?

杨改革觉得,这李若涟他们也是厉害,这高利贷的砍肉功夫,当真是刀刀见肉啊!当真是不轻啊!这一刀砍到举人这些统治阶级的身上,也同样的疼啊!

“唉……不容易啊!不容易!”杨改革发出感叹,好似是在同情这个自称马某的“背影”,其实,心底早已经乐开了花了,这钱收得容易,好赚,一年三百两,一个月二十几两,这每个月的利息,在二分以上啊!看来这个李若涟办事,还是很有办法啊!为自己那一百二十万两银子的高利贷母钱有地方放,杨改革心里踏实了。不过,这王承恩的脸色,就不怎么好了。

“那在下就告辞了,不耽误兄台了。”这个马某也很爽快的告辞了。

“告辞,告辞!”杨改革连忙回礼。

那个自称马某的“背影”走了,杨改革继续把目光对准房间里正在举监的人。

这回,不是“贫民”了,看那个人的穿着,应该是很富裕的。

那个办公很友善的家伙对着那个富贵人说着什么,杨改革又站在靠近门的地方“偷听”。只听到一句“……银子……。”

然后那个富贵的人忙不迭的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办公的那个人。

那个办公很和善的家伙很和善的说着什么。杨改革听清了一句,那就是“……里面缴纳……”。

杨改革醒悟,感情这所有的银子,都得在里面缴纳啊!不是当堂缴纳银子啊!杨改革还以为只有借钱的家伙才进去了,没想到这家伙有钱还被叫进去。

同样没过多久,那个很富贵的家伙从里面走出来,一副我很受伤的模样,不过,却没说什么,又坐到那个和善办公的人前面,继续报名。

很快,这个人的报名结束了,脸上带着沮丧,同时也带着欣喜的出来了,杨改革有点搞不明白,这家伙是怎么了,明明看见那家伙点头,还从怀里掏银票的,怎么这样沮丧?难道没搞成?也不是啊!杨改革可是看到那个和善办公的家伙盖印的,要是没报名,怎么可能会盖印?

杨改革对那个和善办公的家伙后面那个房间感兴趣了,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这样怪异。不过,杨改革觉得还是先问问这家伙情况,看看他在里面到底遇到了什么事。

“管家,去把那个人请来,我要问问情况。”杨改革发觉,这个国子监越来越有意思了。

“小的遵命。”王承恩答应道,然后去请那个人。

那个人面对杨改革的邀请,很意外的看了看杨改革这边,发现这管家和公子的穿着打扮都不俗,觉得可以交往,于是,没有犹豫,也就过来了。

“不知兄台贵姓?在下宋一铭,不知道唤在下有何事?”这个自称宋一铭的富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