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4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测绘地图,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判定自己的位置,这件事,朕以为,和地图同样重要,想大家也都知道,在茫茫的大海之上,没有参照物,很难判定自己所处的位置,航线稍稍偏离一点,可能会有灭顶之灾,若是能准确的判定自己所在的位置,想必对这大海再无什么惧意,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件事的重要性,想必不用说诸位也能明白……”杨改革说道。
众人惊异的看着皇帝,这确实不用说,很明显,皇帝这是要为日后海上的扩张做准备了,如今这件事,很可能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数十年之后才会出成果,到那时,却刚好是大明下南洋,下西洋的关键时候,到了那时候,一切又是水到渠成……
“敢问陛下,这要如何实现呢?这几乎就是无法实现啊!若是陆地上,有山川河流做参照,有当地的百姓可以问询,可这茫茫大海之上,除了海水还是海水,又怎么来判定呢?”李天经问道,这个课题,却还是头一次出现,李天经整个人都是懵的。
“这件事,朕也想过一段日子了,也有些不成熟的想法,诸位跟朕来吧……”杨改革看了看天色,笑着说道。所谓的经纬定位法,实际也不是多么高深的东西,基本的原理实际很早就有了。
……
杨改革领着众人,来到一处开阔地带。
这里的没有了树荫的遮蔽,火辣辣的太阳立刻晒在人身上。开阔地四周都用水泥铺了地面,显得很干净和平整。开阔地中间,竖立了一根棍子,阳光照晒在棍子上,棍子的影子拖在地上。
“诸位卿家看这个东西,可曾识得?”杨改革笑着问道。
“回禀陛下,识得,这是用来测定时节的东西,钦天监里也有……”李天经立刻说道。这种依靠太阳的影子来测定时节的东西,不是多么高深的东西,李天经一眼就认出来了。
“对,关于天文,历法方面的东西,朕也看过一些,若是朕没说错,若是午时这跟棍子最短的影子和这根棍子是一样长的,则这根棍子的顶点和这根棍子的影子的顶点之间形成一个直角等边三角形,可对?”
“回禀陛下,是的……”李天经立刻说道。
“若是以这里为一个基点,在同样的时辰内,在以南两百里再立一根同样长短的棍子,诸位说,那根棍子的影子会不会和这一根棍子的影子一样长?”杨改革问道。
稍稍的沉默了一下。
“……两百里太短,若是两千里呢?这棍子的影子会怎么样?”杨改革见一时间没人搭话,又问道。
“……回禀陛下,在同样的时辰里,这两根棍子的影子,必定不会一样长……”李天经立刻回答道。
“那这同样的时辰内,只不过是南北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这影子也随之发生变化,那这棍子之间的距离和这影子之间的差距,是不是有某种必然的联系?有着某种比例?”杨改革问道。杨改革也没打算彻底的把怎么弄经纬度给弄得明明白白,只打算给一个方向,其余的就交给这些人自己去研究了。按照杨改革所知道的,这种科学里基础的基础的东西,往往需要研究人员年复一年艰辛的劳动才会有所结果,这种事需要耐得住寂寞,抗得了苦,并不适合现在的杨改革做,杨改革也很有自知之明,并不打算“抢占”发明经纬度的这个发明。还是留给为之操劳的人吧。
“……回禀陛下,应该是有某种联系的,同样的时辰,南北在一条线上,则两根棍子的影子和棍子之间的距离,一定是成一定的比例,陛下的意思是,知道了这种比例,就可以推断出其他地方到这根棍子的距离?也就是说,地图可以做到很精确?”李天经确实对天文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很快就明白了过来。
“……是的,朕是这么理解的……”杨改革说道。说完,又走到另外一个地方。
这里,摆着一个地球仪,还是比较大的那种。上面,按照《坤舆万国全图》标准得很清晰,已经大致有了世界地图的模样,虽然还不是很精确。
地球仪在太阳的照晒下,显得有些妖异。杨改革拨动了一下地球仪,地球仪立刻沿着轴转动起来,发出一阵响声。
“……诸位再看,现在这太阳照晒在这个地球仪上,就好比太阳照晒在这个世界上一般,永远只能照晒到一面,是不是?”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是的……”李天经又带头回答道,眉头皱得老高。
“刚才,朕说的是南北距离的测定,同样的,现在在同一个时刻里,比如现在,这个地球仪上的几根棍子的影子,必定也是不一样的,长短不一样,方位也不一样,对不对?”杨改革一边说,一边将这个硕大的地球仪转动。这个硕大的地球仪上,镶嵌着几根凸出的小棍子,这几根小棍子,所在的位置并不是很均匀。杨改革将中间的一根小棍子转到直面太阳的位置。这根小棍子的影子和棍子本身重叠,丝毫看不到影子,而周围其他凸出的小棍子,则有着长短不一,方向不一的影子。
“……诸位再看,若是在现这个同一的时辰里,同样的棍子,因为位置不一样,棍子的影子长短也不一样,方位也不一样,是不是?”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是的……”半响,李天经才回答道。
“……那再看若是朕转动这个地球仪,这所有的影子,是不是也随之发生变化?”杨改革又问道。
“回禀陛下,是的……”又是李天经回答道的。
“……所以,朕觉得,随着时辰的变化,这棍子的影子之间的变化是固定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应该可以说明一个东西,那就是在相同的时辰里,可以通过棍子影子的长度,方位来判定自己的位置……”杨改革下了一个断定。
“陛下的意思是……”以李天经为首的众人都不解得很。皇帝这是要干什么啊?
“……这么说吧,可能有利于诸位理解,诸位看,这个就是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杨改革拨动地球仪,说道。
众人都不作声,这个玩意,现在大明官场上的人几乎人手一个,不摆一个放在自家办公的地方,那绝对是落伍的表现,跟不上形势的表现,所以,倒是没人对这个表示惊讶。
“……诸位看,这太阳是不是永远存在?年复一年的照晒着这个球?”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是的……”李天经回答道,这个问题,貌似不用过多的考虑,事实摆在哪里,若是没了太阳,大地将一片漆黑。
“……诸位再看,这个球,是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转动?每年是不是都有固定的三百六十五天?可有什么变化?”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这一年四季,确实年复一年,从远古以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虽然每年天气都不一样,可这四时的节气,却从不曾变过……”李天经坚定的回答道,作为对天文,历法造诣很深的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很多东西的亘古不变正是历法产生的重要条件,若是太阳每年都转的不一样,地球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历法也就根本无从谈起。
“……很好,那既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太阳和地球都在重复的转着,那这地球上的影子,……比如说这根棍子的影子的长短和方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又分八刻,若是把这每一分,每一刻,每一个时辰,每一天,每个月的变化都记录下来,……诸位猜,到了明年,这些影子会不会和今年的重合?”杨改革问道。
“……这……”包括李天经在内的诸位,都疑惑起来。
杨改革见众人都疑惑,用手大力的拨动地球仪,地球仪立刻转动起来,杨改革笑着指着这地球仪。随着这地球仪的转动,那上面的小棍子的影子,不断的变长,变短,再变长,就犹如日复一日的时光一般。
“……回禀陛下……,应该,似乎……,不会发生变化……,即便是有,也应该是我等难以察觉的,若是有,则说明天地日月在变……”李天经艰难的说道。
“……回禀陛下,应该不会变化……”比较坚定的是孙元化。
“……我的陛下,应该不会变化……”汤若望也答应道。
经过一番思考,众人一致的答案都是不会变化,这里的人,对数学,天文,历法都有一定的了解,太阳没变,地球也没变,这棍子也没变,这影子自然会日复一日的重复去年的影子,不会有什么变化,若是有变化,则说明太阳发生了变化,地球的转动发生了变化,若是这般,这绝对是对历法的一大打击,历法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
“……说得好,不光是这根棍子的影子年付一年的重复着不变,在这个地球上,任何一处的影子,也应该都是年复一年的重复着,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这太阳没变,地球也没变,影子自然也不会变……”杨改革问道。
“……既然影子不变,那自然可以根据影子来推断时辰,若是时辰一定,再通过和这根棍子影子之间的变化比例,应该可以得出距离的远近和方位,是不是?”杨改革问道。
众人沉默起来了。
“……陛下的意思是要穷举这一年四季的影子变化,通过对比一年四季影子变化来推断时辰,而如果时辰一定,通过比例,再算出这个比子之间的距离和方位?……陛下,这似乎是可以,不过,记录下一年四季,每时每刻影子的长度,似乎太繁琐了些……”孙元化似乎想明白了什么,说道。孙元化倒是对皇帝的心思有特别的理解,那就是穷举,把一年四季每时每刻的影子变化记录下来,貌似很傻,很难理解,可对于习惯了穷举的孙元化,却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当然,即便是孙元化,还是觉得太繁琐了点。
“……嗯,说得是,记录一年每时每刻影子的变化,确实繁琐,可以简化一下,比如记录下每个节气的变化,然后通过一定的比例进行换算,相信应该可以简化不少……”杨改革说道。
“……陛下言之有理……”孙元化道。
“……陛下,这似乎需要测定出好些个影子的作为参照物啊!而且,还需要把参照影子之间的距离方位算好,然后算出固定的比例,这似乎难以自圆其说,似乎还差什么东西……”李天经说道,虽然皇帝说了很多东西,貌似说得很对,可他总觉得还有什么不足,皇帝的说法无法自圆其说。
“……不错,这个问题,朕考虑了一下,这还是得从这个球上下功夫……”杨改革说道。说完,杨改革将那地球仪停下来,扳动了某个开关,将地球仪拆开一块来,顿时这个地球仪就如同被切开了一块的西瓜,露出了里面的瓤。
“……朕看徐师傅的《几何原本》,忽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那就是把这个球取掉八分之一块,就像朕现在这样,从地心到地表,这就出现了一个南北方向为九十度的直角,这东西方向,似乎也是一个九十度的直角,诸位看是不是?”杨改革笑着说道,确实,去掉的这一块,若是不算那个圆球面,则是一个直角三角体。
而剩下的那个球体,则出现了一个空洞,从地心到地表,上下是九十度,左右似乎也是九十度。
“……诸位看,若是以这根线为基点,从这里到这里,是不是刚好是一个九十度的角?”杨改革问道。杨改革去掉的是八分之一块,剩下的球体剖面,很直观的看到上下为九十度,左右为九十度的角度标注。
说道几何,说道角度,这些人都读过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都知道九十度的角是什么意思,倒是都懂了。
“……诸位再看,若是以这个线为基点,这里到这个里,是不是也是一个九十度?”杨改革又问道。
“……回禀陛下,似乎是的……”倒是孙元化最先理解过来,不愧是徐光启的学生,也不愧是亲自参与翻译过《几何原本》的人,很快就反应过来,神情立刻不一样。
“……呵呵呵,初阳可是看出什么来了?”杨改革见孙元化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立刻追问道。
“……陛下,臣明白了,明白了啊!这么一来,在这个半球面上,任意的一点,都将会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和规定的横竖这两条线之间,必定有两个独一无二的夹角啊!陛下,若是臣没猜错,再通过计算每一个夹角度数之间的实际距离,知道了这个点的两个度数,则可以推断出这个点的方位的距离,如此一来,这制出来的图,简直就是完美的啊!特别是茫茫大海上,就再也不是无迹可寻……,陛下,这简直就是绝了……”孙元化最先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对于几何很熟悉的他,对于角度,圆,点,这些东西,实在是熟得不能再熟,一经提醒,就立刻明白,划定横竖两条规定的线,任意一点都将会和这两条线产生一定的角度,而这两个角度的数值,却是独一无二的。比如说直角是九十度,也就是说,把这个半球分成平等的四片,其角度一定是九十度,只要搞清楚了其中一度的实际距离,那么,就可以根据比例,换算出两度,三度,四度的实际距离,如此一来,就只要搞清楚这个球体上任意一点的两个夹角度数,就可以算出他的位置,给这个球蒙上地图,套用在这个地球仪上,则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这个地球仪的什么方位上,根据地图,可以轻松的判断出自己的位置。而要搞清自己所处的度数,也很简单,在同一时刻内,这地球上所有的物体,影子是不会改变的,是有固定比例的,通过影子和度数之间的比例换算,可以得到相应的度数。
第810章 思维的共通
看着好像明白过来的孙元化,杨改革笑而不语。自己和这些人的思维逻辑方式,不愧是有传承的,在今天这件事上,很好的表现了出来。
杨改革想着的是徐光启,想的是《几何原本》,想的是直角,度数,线,这些东西,想的是翻译、学习、掌握其中知识的人,……是自己,也是眼前的这些明朝人,眼睛却是透过重重的时光看到了后世,看到了未来。
有什么是不朽的?经得起时光消磨的?也只有亘古不变的真理,也只有这些伴随宇宙而生的道理。
孙元化明显的是最先醒悟过来的人。
其他几个人则醒悟的要慢得多,原本模糊,云遮雾罩,无法理解这些东西。却见孙元化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也不再怀疑其真实性,而是仔细的强迫自己接受这种观点,开始急速的强迫自己接受这其中的道理。
这似乎是一瞬间的事,也似乎过去了很久……
若是还有其他人在这里,一定可以看到这奇异的一幕,这里的几个人,眼中的光芒正在急速的闪烁着。
……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更多的人醒悟过来,醒悟过来的人,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见其他人还在皱眉苦思,也不出声打搅,而是静静的等待。醒悟过来的人,则是互相稍稍的笑了笑,表示自己已经明白其中的道理,有着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默契。
……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杨改革轻轻的拨动了一下地球仪,地球仪一阵“哗啦啦”的响动,转了起来。这声音打破了平静,还没有醒悟过来的人,也停了下来。
“朕看诸位,也似乎有所得啊!”杨改革笑着说道。
“回禀陛下,确实有所得,看来,老师说的,似乎是真的……”孙元化首先就感慨的说道。
“……陛下,这周天当分三百六十度,一昼夜当分九十六刻……”李天经带着难以名状的激动神情道,很明显,他也懂了。
“……我的陛下,一天当有二十四个小时……”汤若望也是幸喜若狂的接过话茬说到,很明显,作为这个时代的顶尖人物,作为把西方天文,数学引入中国的人,他自然也是懂了。
“……一小时当有六十份,一度也当有六十份……,其中的一份下再当有六十份……”宋应星也似乎是明白过来了,笑呵呵的接过话茬道。
杨改革自然也是听出了这些话里所蕴含的意思,也明白大家说的是什么东西,听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立刻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
皇帝这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哈哈大笑,立刻引得其他人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一瞬间,共同的思维逻辑产生了共鸣,思维产生了共通,共享。
“……哈哈哈……”
“……哈哈哈……”
这处水泥地面铺就的开阔地上,发出了一阵洪亮的,爽朗的,狂喜的,豪气冲天的笑声。
……
一阵洪亮,爽朗的,喜悦的,发自内心的笑声过后,一种难以言语的欣喜弥漫在众人之中。
“……陛下,可是要检验和证实老师所说的?……”孙元化作为徐光启的学生,却是首先说话了。
“是的,不错,朕也是徐师傅的学生呢,徐师傅的书,朕也是认真读过,学习过的,徐师傅提出的这种概念,却是需要一个帝国的人力物力来支撑才能完成,却刚好师傅有朕这么一个学生,自然的,该朕当仍不让……”杨改革感慨的说道。杨改革却是发自内心的言语,确实是将徐光启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当成了自己的师傅,不管是从二十一世纪学到的知识,还是在这个时代,徐光启和自己都是有传承关系的,杨改革也是确实认真的学过徐光启所引入和带来的知识,不管是二十一实际的宅男杨改革,还是这个时代的皇帝杨改革,徐光启都当得起杨改革叫一声老师。
这种难以言语的欣喜依旧弥漫在这处空旷的开阔地上。
“……陛下,可为徐阁老引进的这套计算方位,确立远近的办法立一个名目……”李天经也是欣喜的说道,这种思想共融,理念共通的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一切都不用太多的语言,一个词,一句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经纬度……”杨改革不假思索的说道。
“……横的为维度,竖的为经度……”孙元化立刻接过话茬,难以言语的思维上的共通,孙元化并不担心别人听不懂。
“……哈哈哈……”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一切尽在不言中。
“……白日里当依靠太阳来定位……”李天经又以欣喜的话语说道。
“……噢,晚上当以星图为指引……”汤若望连忙追着说上一句。这种思维上的共通,也跨越了国界,跨越了种族,他也融入了其中,作为介绍和引入这些东西的人,思维上的溶合共通对于他来说,并不是很难。
“……哈哈哈……”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但,也还有一个问题……”杨改革收起笑容,带着一些严肃说道。
“……时钟……”孙元化立刻接过话茬。徐光启引入的关于经纬度的概念,他自然清楚得很,对于这套概念还差那些东西,他自然也明白得很,见皇帝说起问题,他立刻就明白皇帝指得是什么。依旧是一切尽在不言中,要通过经纬度来确定位置,需要很准确的时钟,为了这个,他的老师还专门学习过时钟的制造,皇帝一说起问题,他就明白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陛下不是有时钟场么?据说现在做出来的时钟已经很小很准了……”李天经带着一些疑惑,不假思索的就把这些话说了出来。
“……哈哈哈……”杨改革自己先带头笑了起来。思维逻辑方式的相同,确实能引起思维的共通,这种难以言语,难以形容的奇怪的感觉,是杨改革当皇帝以来,很少能有的,杨改革是格外的享受这种状态。
几个已经明白了的人互相看了看,那一丝丝的疑惑不见了,转而是跟着皇帝哈哈大笑起来,一切尽在不言中。
汤若望也瞬间明白过来,但是却笑不起来。一丝丝难以名状的感觉渗进了心里。相关的理论有了,相关的设备器械也有了,相关的人也有了,还有了一个懂其中道理的皇帝的支持,实现这套理论已经不是什么难事,那么,接下来的日子,这个东方大地上的大明朝,将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他来东方大明传教又是为了什么?以明朝没有的知识打动当权者作为传教的敲门砖,是不是错了?……一个强大,富饶,疆域无比辽阔,犹如天国一般的大明出现在自家家乡的景象出现在了汤若望的脑海里……
徐霞客却因为身份,刚到京城等等的因素,拘束得很,也因为在天文,算学等方面的知识有限,并没有太明白其中的道理,见皇帝和大家又说有笑,气氛十分的融洽,实在是羡慕得很。难道他也能像这般融入么?
孙元化也感慨起来,他当初对于自己的老师徐光启能得皇帝的高看,一进京就把自己的老师徐光启称作师傅,成了和孙承宗并列的真正“帝师”,孙元化还不太明白其中的缘由。
还以为皇帝只是出于权斗的需要,才扶植起他老师这一派,其目的是出于平衡朝局来考虑,可到现在,孙元化敢肯定的说,他错了,皇帝称他的老师徐光启为师傅,真正的缘由在这里,皇帝老早就读过他老师的书,对他老师书里的知识已经理解通透,并且逐渐的实践,并且早早的就有各种布局来实现自己老师的理念,这才是皇帝一来就把他的老师徐光启称为师傅的原因,是自己老师的学识真正的折服了皇帝。
孙元化也再次为皇帝的布局深远感到可怕,前几年皇帝是什么处境?皇帝居然还有心思考虑今日之局面?那时候貌似是无意之举,貌似不过是为了赚几个银子花花,可如今,到了要开启经纬定位的时候,才会明白这其中的缘由。如今,一切不过是按部就班,顺其自然……
……
思维方式的相同,逻辑方式的相通,让杨改革省了不少的精力,做这件事,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
“……这件事却需要历局出面组织和协调,其中的道理,朕就不多说了,徐师傅的书里早有提及,剩下的就是简化和推广,这件事,既然出自徐师傅那里,自然由徐师傅掌总,不过,徐师傅也是分身乏术,就由长德你实际负责,尽快的把经纬定位法建立起来,我大明海外航行急需得很……,所需要的器械,人力,物力,钱财,朕鼎力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车给给,要船给船,凡是确立这套系统所需要的物件,朕绝不吝啬……”杨改革说道。
“臣领旨!”李天经感慨的接旨道,到现在,他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皇帝一见面就称徐光启为师傅了,想到能参与这一套难以想象的宏伟工程,能实现这种前所未有的壮举,李天经的心不禁狂跳起来,给自己住的这个地球测绘全貌,给全球航行的船只指明方向啊……,实在太宏大了……
杨改革看着一旁很拘束的徐霞客,又道:“……对了,差点把霞客给忘记了,诸位,刚才说得可都是理论方面的,却于实际考察和测绘方面是个短板,这一套经纬定位的方法要建立起来,少不得要到野外去勘测,这可是一个艰苦的活计……,这也是朕把霞客急着召回京的原因,理论从来都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检验真伪……,诸位,朕希望在实地勘察方面,多向霞客学习……”杨改革又笑着对徐霞客说道,虽然是第一次见,却真的没把徐霞客当外人。
“臣等领旨……”众人连忙答应道,众人见过了皇帝待徐霞客的态度,自然明白皇帝说话的份量。
“……陛下言重了,臣不过一小小的举人,何德何能,敢在陛下和众位大人面前献丑……”徐霞客却是连忙的说道。
“……呵呵呵,不要自谦了,朕的眼光,向来很准的,朕刚才也说过了,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出真理,如今精于理论的人有了,精于实践的人也有了,这套理论的建立,朕相信,才能水到渠成,朕希望你们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尽快把这套理论建立起来,当然,霞客长于实践,但对于理论方面,却是个短板,朕希望霞客能学好这种的道理,把其中的道理理解通透……”杨改革笑着勉励道。
“……学生明白……”徐霞客见皇帝如此说,也只好答应下来。
“对了,长德,霞客就在历局里挂一个职位,专门负责野外勘测这一块,你们都是朕看重的人,朕希望你们之间合作愉快……”杨改革又对李天经说道。
“臣领旨!”李天经答应道,本想说点什么的他,见过了皇帝为这件事布局的手段,见过皇帝处理这件事的态度,见过了皇帝待徐霞客的态度,其余的话,李天经也不想多说了。
第811章 废儒
“阁老,陛下这是在废儒啊!……阁老,我等当想办法阻止陛下,否则,他日圣学没落,后果不堪设想……”
“……是啊!阁老,此次陛下大兴西夷之法,这是有意在压制我儒家,阁老,还是得早日想办法的好,否则,他日这朝堂,尽是些蛮……,唉……”这个人说了半截,没有再说下去。
这话一出,立刻得到一些赞同。同样也得到了不少鄙视,皇帝要办的事,你说阻止就阻止?若是这么简单,也就不会出现如今只局面了,如今皇帝之强势,已经到了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地步了,皇帝耗费了那么大力气办的事,你说反对就反对?你说不行就不行?你说停就停?不少人带着鄙夷嘲笑着。
韩爌没有出声,只是在听而已,和很多鄙夷的人想的一般,以如今皇帝的强势,阻止皇帝谋划很久的事,这可能吗?
稍稍的沉默了一阵。
“……非也,徐阁老也是我儒家门徒,也是进士出身,乃是堂堂正正的华夏子孙,虽然是借鉴了西法,可这根子总还是我儒家的,办的事也是为了我大明百姓,算不得废儒,顶多就是集百家之长罢了……”另外也有人反驳者。
听闻这个话,点头的也有不少。
“……正是,诸位可别忘记了,张真人如今的风头,可是有盖过我儒家的势头了,若是我儒家还不出点成绩,还不出点东西,只怕是给道家给比下去了……”另外一个人也出声道。
这话一出,一片沉默,如今的儒家算是前有狼,后又虎。外面有夷人逼迫,内部有道家争风。
韩爌依旧是默不作声,任这几个人争吵。所争吵的原因,无外乎这次皇帝突然要做一个什么经纬度,要勘定天下地理,将动用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西洋派”风光,儒家似乎又黯淡几分。
皇帝推崇徐光启这个“西洋派”……,很多人觉得,皇帝这是在废儒兴夷。不少人觉得机会来了,准备借着这个由头一起找皇帝的茬,要给皇帝一些好看,要重新找回先前自信和风采,要找回以前一切文官们说了算的时光。
韩爌一直在听着,也不想和这些人争辩什么,也不想多说什么。有些事,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也不是随便想想那么简单,甚至说,这些说辞,都是“陈腔滥调”,并没有什么新意或者说没有什么用,并不值得他争什么,也不值得他说什么。
先不说他韩爌本身就是“帝党”,和皇帝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就凭他知道的皇帝的许多内幕,他也不会轻易的参与那些人说的什么让皇帝好看的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