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帝的心腹,跟着皇帝办差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对皇帝的计划也是知道很多的,见皇帝否认,立刻回过神来,皇帝这绝不是要缩减精锐的兵力,而是要做别的……,毕自严吃惊的看着皇帝,大明朝难道真的要从此刻起,进入一个开疆拓土的时代?这种“突如其来”的事情,让早有心理准备的毕自严不太适应。

“呵呵呵……不错,如今黄台吉实力大损,林丹汗貌似也拿不定主意,还在观望,朕以为,该是到了我大明大显身手,开疆拓土的时代了……”杨改革笑着说道。

开疆拓土,这个名词,虽然在场的人不陌生,也有听过皇帝提起过这方面的事,可这事真的要发生了,众人才觉得,这个词,是多么的陌生。在场的几个人,神情无不是怪怪的。

场面一下子就陷入了沉默,开疆拓土!这个名词,多久没出现在大明朝了?大明朝自从攀上顶峰之后,就只有不断退缩的,以前大明能够深入大漠,后来退守边墙,交趾那地方,以前也曾一度纳入明朝的管辖,可后来也丢掉了,到这些年,又几乎将整个辽东丢掉。明朝这些年以来,都是不断的收缩,开疆拓土根本和明朝无缘。如今猛然提起开疆拓土的事,众人一时接受不了。

杨改革倒是笑吟吟的看着众人,没有立刻催众人说些什么。

好半响,这个沉默才被打破。

“……陛下,臣这不是在做梦么……,开疆拓土,臣这把年纪了,还能看到我朝开疆拓土的一天,老臣,……老臣真的是……”韩爌感慨道,几乎要落泪了。韩爌也是古来稀的年纪了,活得够久,几乎活了三分之一个明朝,对明朝的状况最是清楚,他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这七老八十了,还能看到大明朝开疆拓土,焕发生机的这一天。这心里的滋味,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说,可谓百味杂陈。

若是以前皇帝告诉他,要开疆拓土,他必定坚决反对,必定骂皇帝不识时务,不知好歹,异想天开,可和如今的皇帝相处久了,韩爌知道,皇帝这绝不是说得好玩的,也绝不是无知和异想天开,必定有着一波接一波的手段,让那些开疆扩土出来的土地牢牢的掌控在手上,并且不断的创造财富。熟悉皇帝的韩爌知道,如今的开疆拓土和以前开疆拓土完全是两码事,以前开疆拓土得到的土地那是蛮荒之地,开疆拓土的性质是糜费,而如今,即便是再贫瘠的土地,皇帝也能给他榨出油来,如今的开疆拓土,完全就是赚钱的买卖。

在场的几个人也多少醒悟过来,皇帝说这个事,可不是什么节省兵费,而是如今的战略态势到达了一个转折点了,从此,大明即将迈入开疆拓土的时代。

在场的人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件事,实在是无法想象历史会如何评价这一刻。

“……陛下……,果真是要开疆拓土了吗?”毕自严长叹一口气,以一种复杂的眼光看着皇帝,这件事,尽管毕自严有着心里准备,皇帝也一再向他描绘开疆拓土的美好,可毕自严心里,仍然是有着不小的疑惑,内心更是复杂。

杨改革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人,郑重的道:“不错,击败了东虏,将东虏赶入草原,夺下东虏老巢,我大明就必定进入一个新时代,一个开疆拓土的时代,不是我大明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去的问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大明没有选择的余地,除了知难而进,替身而上之外,别无他途……”。

开疆拓土时代的来临,确实有些突如其来,杨改革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回想起自己刚到明朝来时那会的懵懵不知;回想起自己为了挽救自己的命运而焦头烂额;回想起为了挽救明朝的命运想尽千方百计,更是犹如在梦里。这前一刻,自己还在为了生存而努力,可这后一刻,自己却走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开疆拓土的时代面前。而自己,即将开启这个时代。这命运,确实是很奇妙,让人唏嘘不已,感叹命运无常。

杨改革心里也是不住的感慨,再次为命运的奇妙而感慨。此次和黄台吉大战,实际都是以精锐对精锐,仗打得很简洁,杨改革并没有让边军和皇协军掺乎,一来是怕他们承受不住战争的压力,给黄台吉送菜;也是为了节省军费开销,虽然这些人不用给军饷,可战争的消耗也是不少的;也是在为这一天等待时机。

以前是精锐打仗,进攻的距离,也不远,顶多不过三百里,所以,仅仅用精锐就可以了,反而精简和节省了粮草运输之类的麻烦,都是精锐,则敌人不敢轻易的下手,打仗的胜率就高得多。

可如今要深入大漠,也就是说,随着战事的推进,这交战的范围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宽广,打下来的地盘,也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占领和控制,这种情况下,还完全依靠精锐,就不太靠谱,精锐的力量被无限制的分散,这精锐也就精不起来了,所以,日后打仗,必定会有更多的辅助兵力介入,也就是如今的边军和皇协军介入才行。

他们或许战力不行,抗不住太强的战争压力,但防守和控制地盘,还是没问题的,在精锐的弹压下打仗,也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辅助兵力介入战争,实际就是一个向外扩张的动作,因为边军也好,皇协军也好,他们不可能无偿免费的为谁而战,他们都是要靠财富来喂养的。而显然,杨改革光是承担精锐的费用就已经相当吃力了,自然不可能再承担这些辅兵的费用,要是这样,不用打仗,杨改革自己就被这些人吃趴下了。杨改革不可能自己掏钱喂养这些人,但这些人又必须有财富来喂养,那就只有不断的掠夺更多的财富,更多的土地了,所以说,打败了黄台吉,辽东的战事一旦有辅兵介入,实际,历史已经走到了另外一条路。一条不断扩张,不断掠夺的道路。

“……打败了东虏,收复了辽东,实际,并未算完,还有更多的事要做,辽东以北,还有更多的土地,还有更多的部落,这些,都是需要清剿的,这些土地,都是需要占领的,……还是那句话,如今辽东的土地会越来越富庶,若是这么广大土地我大明置之不理,要不了多少年,就必定会重新养一个接一个的东虏出来,一个东虏就把我大明搞得灰头灰脸,损失了百万人口,银钱无数,岂有再让东虏壮大的道理?所以说,这些地方绝不可像以前那般放任,必须牢牢的掌控在我大明手里……”杨改革的眼睛里,闪烁着惊人的光芒,杨改革等这一天,也等了很久了。

“……除了辽东,这广袤的大漠,也是需要清剿的,说实话,我朝每年耗费如此之多的军费去防备蒙古人,还不如将这些土地收入囊中,将战线延伸到千里之外……”杨改革不断的诉说着。

“……这些土地,在诸位眼里,可能是荒芜蛮荒之地,不值得争取,可在朕眼里,却是富得流油的地方,朕有办法,也有能力从这些土地上赚到数不尽的财富……”

“……这些土地,也亦如辽东一般,若是我大明不占领,只是深入一下大漠又退回来的,必定会重新养出另外一个东虏的,以其被动挨打,担心亡国亡种,还不如将这些土地都收入囊中,牢牢的掌控着……”杨改革说道,话语里,有着不容置疑的气势。王霸之气四溢。

杨改革知道,此时,自己已经将大明带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分叉口。如今的辽东,实际不过是后世的辽宁省,按照后世的中国地图,起码也有东三省,也就是说,仅仅是中国,就至少还有吉林,黑龙江这两个省的地盘有待“开疆拓土”,有待开发,这么广袤和肥沃的土地,随着各种新式作物和保暖御寒方法的推广和运用,东北的地必定是富得流油,不占领,实在是没天理,杨改革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也没有任何理由不这么做。

而边军和皇协军介入辽东的战争,则是这一切的开始,边军和皇协军是没有军饷的,有也不过是象征性的,更多的是要靠战争的缴获,更多的是要靠赏赐,无疑,这些广袤的土地可以供杨改革挥霍很久。

除开东三省不说,还有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这个地方,在日后,也必将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这个地方,杨改革是不可能放弃的。

全部动用精锐去打下和占领这些地方,并不现实,杨改革如今支撑六万精锐作战,已经快吐血了,这六万精锐的作战半径,不过两百里。所以说,要想全部靠精锐占领整个东北和草原,也只能动用这种近乎免费的辅助兵力,把他们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让战争和土地为自己给他们支付报酬。

以战养战,将“耕战”进行到底,大明朝到了一个开疆拓土的岔路口。

第720章 任务

杨改革以不容置疑的气势诉说着明朝的未来。

听众们则是听得如梦如幻,这件事,实在是来得有些意外了。

诉说过后,又是沉默,听众们需要时间来消化。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沉默终于被打破。

“陛下,……”韩爌沉默了许久,终于说道。皇帝的很多事,他都是知道的,虽然他不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不是真正的核心,可对很多事,也是知晓的,即便是不清楚,也大概能推测出几分,皇帝如今要走的路,是以前从未有过的道路,他也不知道到底该说些什么,或者该做些什么,内心是异常的复杂。既有着开疆拓土的成就和欣喜;也有着对开疆拓土之后的忧虑和惶恐。

杨改革看向了韩爌。

韩爌见皇帝看向了自己,才接着说道:“……陛下,……臣知陛下圣明,眼光不是我等所能企及的,所做之事,必定是深有远谋……”韩爌的内心异常复杂,这个关键的时刻,他到底是给皇帝唱反调?还是支持皇帝?这几句话,说得格外的艰难。

“……既然陛下要如此做,想必必定有陛下的考量,……臣,……臣自知无法阻拦陛下,……或许也不该阻拦陛下……”韩爌平时绝对不是这个样子,宦海几十年的历练,绝不会说出这么结巴的话来。其结巴的程度,足见内心的矛盾。

杨改革看着自己眼前这个老人,从这个老人的眼神里,杨改革看到了很多东西,有喜悦,有困惑,有无可奈何,有焦虑,有害怕,有担忧,也有希翼,各种各样的思绪集中的一起,想必这位老人的内心也是焦灼的。

韩爌的话说到此时,更加的艰难,几乎就是咬着字在说话。

“……臣,臣只想听一听陛下的心里话,陛下一定要这么做么?为什么?陛下这么做,有多大的把握?……我大明,又会走向何方?陛下又打算把大明带向何处?……”韩爌也不知道自己阻拦皇帝是对还是错,他也不知道任皇帝这样做的后果,他也希望开疆拓土,也希望历史给他以及他这个时代一个很高的评价,也害怕皇帝把大明引向深渊。内心激励的冲突过后,还是最终下了决心。这件事,他阻拦不了皇帝,他根本没那个能力,以他现在和皇帝的关系,也容不得他置身世外,那么,他能做的,就是支持皇帝了,在这之前,他还想再问皇帝一次,皇帝到底要把大明带到那里去,这一点,是韩爌最为恐惧和不安的。

气氛一下子就僵硬起来。做臣子的以质问的口气质问皇帝,这个情形,有些反常了。

杨改革也沉默了许久,尽量的组织着话语回答韩爌。

半响。

“……朕一定要这么做,至于为什么,朕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大明并不是独立在这个世界之外的,也是要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竞争的,为了活下去,为了生存,为了进步,就必须这么做……”

“……卿家问朕有多到的把握,又会把我大明带向何处……”

“……朕给的答案是,五五之数,至于说朕想把我大明带向何处,其实,朕先前的考量,仅仅是不让我大明滑入深渊,坠入地狱罢了,并不是什么开疆拓土,国富民强,天朝上国,功勋远迈汉唐,盛世辉煌之类的……”杨改革简单的做了回答。

杨改革先前的考虑,却是不是什么开疆拓土,并不是什么为了天朝上国,仅仅只是为了自己不吊死在煤山,仅仅是不让明朝灭亡,仅此而已。

几个听众疑惑不解,甚至很意外的看着皇帝,很难想象,向来深谋远虑的皇帝,先前所谋的不过是这个。

“……诸位可能觉得奇怪,朕的目的怎么会如此简单……”杨改革笑着解释道,说到这个问题,杨改革自己也是充满了苦涩,也是一把辛酸泪。

“……如今我朝看似风光无限,看似无可比拟,国富民强,百姓安康,盛世辉煌,功勋远胜汉唐这些似乎指日可待,根本不在话下,实际,我朝一直就在地狱深渊的门口徘徊,并没有离地狱深渊有多远,一个不留神,就会跌入地狱……我朝所遇之困境,比如延绵的天灾、外寇;比如土地兼并,而人口膨胀到一定的程度,地养不了更多的人等等,……如果诸位把朕做的这些事看成是朕引领着我大明不断逃离地狱的吞噬而做的,那么,诸位就好理解了朕为什么这样做了,话可以说得很美好,可现实总是很残酷和血淋淋的……,总之一句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到了此刻,我大明已经没有了退路,若是还回到以前的老路,那只能是死路一条,除了社稷崩溃,华夏沉沦,没有第二条路,所以,不管前路如何,朕都希望诸位能支持朕,为我大明开出一条路来……”杨改革道。

大道理其实早已经是说过,杨改革也不想重复说大道理了,到了此时此刻,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两个字,支持或者不支持而已。

杨改革倒是充满着信心。相信这些人一定能支持自己,自己布局了这么久,若是连这个都做不到,其他什么都是妄谈。

场面又沉默下来。

不是什么光鲜的天朝上国,也不是什么远迈汉唐的功绩,也不是什么国富民强,也不是盛世辉煌,而是在不断逃离地狱的吞噬。

这个说辞,残酷而血淋淋,撕裂着人心。听众们的眼神,更加复杂起来。

良久。

“启禀陛下,臣明白了,陛下只管吩咐臣该如何做,臣一定按照陛下的吩咐,努力的把事情做好……”韩爌终于是彻底的想明白了,彻底的放下所有的思想包袱,准备一条路走到黑,上了皇帝的船,还想脚踏两条船,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其他几人,也跟着表态,表示自己支持这件事。

杨改革笑了。

“好,既然诸位卿家都愿意帮朕,都愿意支持朕,那朕就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诸位卿家各自又该干些什么……”杨改革见说通了众人,就开始布置任务起来。这些事,和其他的国家大事一样,想归向,规划归规划,真正的要施行,要真正的达到目的,还必须得有去执行的人,还必须得有支持的人,若是没人支持,若是没人去执行,即便是谋划得再好,也不过是一纸空文罢了。

而皇帝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人,并不是超人,一天也不会有25个小时,动员和说通一批人协助支持自己做事,是唯一的选择,这也是一个皇帝必修的课程。

“……先说说军事上的布置吧……,袁卿家,这个就由你来说吧……”杨改革道。说了半天,也累了,杨改革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袁崇焕。孙承宗出任九边督师,杨改革身边已经没有什么人可以商量军事了,袁崇焕身为兵部尚书,很多事,倒是都搭在了袁崇焕身上。袁崇焕或许有着种种不如意,可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很值得杨改革看重,那就是敢想敢干,这一点,已经比绝得大多数大臣强了,而杨改革的计划,又是那么的让人“大开眼界”,所以,让袁崇焕参与和知晓,也就正常了。一个楞子遇到比他还敢异想天开的皇帝,当真是遇到知己了。

“臣领旨!”袁崇焕兴奋的道,眼睛里,充满着光芒。来到大沙盘前面,开始讲解。

“……诸位大人请看,如今我朝已经打下了辽东,驱赶着东虏进入草原,该是放边军和皇协军进入战场的时候了,……”

“……以陛下的布置,少量精锐弹压着边军和皇协军进入辽东战场,不断的向北,向东,可以迅速的扩大战果,将更多的土地纳入我大明的管辖,如今东虏老巢以北,以东,还有着庞大的土地,这些都是需要去占领的,东虏西逃了,占领这些地方,并么有太大的压力,此时正是时候……”袁崇焕手上的棍子,不断的在沙盘上盘旋,将庞大的地盘划入圈中,不断的解说着。

“……诚如诸位看到的,如今的辽东,以海岸线为基点,实际不过是向北开发了五百里,我朝百姓,先前也多在离海五百里范围之内活动,而辽东土地的潜力,远远不止这点,按照陛下的估计,至少可以向北开发三千里……这里,也就是这里,是黑龙江,也是一条相当长的河流,有河流处,必定有肥沃的土地,就必定适合耕种,就必定适合我大明子民定居……”

袁崇焕的声音逐渐的激昂起来。

“……先前这里属于我朝的奴尔干都司管辖,日后,这里就设置流官,属于我朝直接管辖了,不再以分封,赏赐之类的名目管辖,否则只会再次造就出一个东虏来……”袁崇焕仔细的说道。

“……此地有三千里之遥远,差不多是三个省的地域,足以够我大明移民很多年了,可以很好解决我朝土地兼并,人口膨胀的问题……”袁崇焕继续慷慨的说道。

“……再往北,虽然土地不是很富庶了,但矿产,林木等等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虽然此时用不上,但陛下交代了,也必须给儿孙霸着,绝不可给外人了……”

“……打仗的方式,还是那样,一少量新军精锐弹压,控制边军和皇协军去打仗,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朕插句话……”杨改革说道。

袁崇焕停下,看着皇帝。众人也都看着皇帝。

“打下的地盘,除了一部分作为边军和皇协军的赏赐之外,其他的都归朕,朕拿来卖掉,以补充军费,这个实际涉及到了边军的变革,诸位想必也知道,我朝边军数十万,战力底下,又糜费颇多,刚好乘着这次扩张,来推动边军的变革,如今边军该改编的改编,该缩减的缩减……”杨改革说道。边军的变革,也一直是杨改革关注的。不过单独的搞边军变革,是无法成功的,也无法做到。你要缩减人员也好,还是减少编制也好,不管是裁汰也好,还是其他名目也好,没有适合的安置,没有适合的出路,别人谁愿意改变?也只有搭这种大变革的班车,才能顺势推动。

“边军变革?陛下,敢问这是要如何变?”韩爌不免又紧张起来。

“边军变革,不外乎裁汰,改编,重新定位职能,做好边军的安置……”杨改革简单的说道。

“陛下又打算如何做呢?”韩爌紧追着问道。

“……重新定位和划分边军的职能,按照职业野战军,守备军,后备役这三级来重新确定边军的人数和职能,或裁汰,或改编,裁汰下来的人员安置则借着此扩张,将边军分散到更加广阔的土地上去,即解决了边军生活困苦,毫无战斗力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新开拓土地镇守的问题……,辽人守辽土,辽土养辽人,这次边军加入战场,必定会有很多功劳,必定会打下很土土地,朕必定会赏赐出去很多土地,边军为了自己的土地,也是要出力的……”杨改革简单的介绍道。

韩爌抿了抿嘴,这个问题,超出了刚才说的事,属于另外一件事了,他需要搞清楚了再决定该怎么做。职业野战军,守备军,后备役,这个划分,这个老早就有,如今大明在关外大胜东虏的精锐官军,就是这样划分的,官军的职责划分得很细致,待遇好的自然要求高,怕死的自然待遇低,也算是各司其职了,以这种划分的表现来看,皇帝是必然要推行这种划分的。边军很可能大部分都是要被编成守备军的,更多的要编成乡军后备役,打仗的,必定还是要靠野战军,而野战军,实际就是新军,而新军皇帝是必定要捏在手里的。边军的变革,实际已经无可阻挡了,借着这次扩张将原本臃肿和困苦的边军好好的安置下,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陛下,臣明白了……”韩爌说道。

“嗯,袁卿家接着说……”杨改革道。

“是,臣领旨!”袁崇焕接着道。

“……此次边军和皇协军加入战场,除了以上说的,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袁崇焕继续说道,说到这里,又看了看皇帝。

袁崇焕见皇帝没有阻止他的意思,他又说道。

“……皇协军和边军,此次还将负责挑起和林丹汗的矛盾……,若是东虏能把林丹汗驱赶出草原或者消灭,这是最好的,我朝紧随其后消灭东虏,……当然,这有些一厢情愿,以如今的情形来看,林丹汗是有意和东虏结盟的,若他们结盟最好,我朝可以名正言顺的去打他,若是不结盟,则依靠边军和皇协军挑起和林丹汗的矛盾……”袁崇焕又说道。

这也算是个不小的内幕,众人听得有些怪异。却也没什么人表示异议,这都是皇帝自己操控的,到时候,绝对不是现在说得那么直白,必定是林丹汗对不起明朝在先,明朝被迫反击。

“……陛下,臣要说的,都说完了……”袁崇焕道。

“嗯……”杨改革点点头,军事上的事,差不多也就是这么多了,剩下来的,则是其他方面的事,这个倒是不需要袁崇焕来解说了。

“袁兵部说了军事上的事,朕就说说其他方面的……”杨改革道。

“……此次户部在这次扩张之之中,要出大力,土地的交易,户籍的问题,税入问题,这都是重中之重,必须协调好,争取占领一地,开发一地,稳住一地……在最短的时间内牢牢的把这些土地掌握在手中,如今大批的灾民不断的向京师涌来,而辽东又需要大批人员去耕种,刚刚好……”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臣明白……”毕自严出来说道。

“此次扩张,户部可能会很忙,可能会需要很多人手,毕卿家可多找些人手,朕再多批几个官职,以免忙不过来。”杨改革又道,随着户部职权、功能的增多,银钱税入的增长,部门必定要扩大,杨改革也给予了一定的方便。

“臣谢陛下隆恩!”毕自严谢道。

“……再,朕说说投入和农作物的事……”杨改革又道。

“……辽东那个地方宽广,土地刚刚入手,要尽快的占领并且有产出,必定事前要做些投入的,这个投入,朕来做,朕的设想是以抗旱救灾,推广抗旱救灾作物的名义,在种子,农具等方面给予补助,朕先前也说过此类的话,不过,如今事到临头了,朕觉得,仅仅是农具方面的扶植,还不够,其他方面,朕也打算一并扶植,争取让辽东尽快的出效益……,除了农具和种子,包括在道路,交通,教育,借贷,安全,御寒,产出交易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杨改革道。

先前,杨改革倒是说过给予农具补贴的话,不过,到了现在,杨改革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全面扶植比较好,如此,才可以尽快的让辽东产出效益,不然,若是等辽东慢慢的自主开发,还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去,杨改革的想法,今年大投入,明年就有大丰收。如今乘着自己有钱,当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彻底的吞并这些土地,杨改革倒是要看看,一个甩开膀子搞扩张的大明,有谁能抵挡!

第721章 辽东大开发

全面扶植?

在场的几个人互相望了望,心里都寻思,看来,皇帝又要出大手笔了。

“敢问陛下,何谓全面扶植?”韩爌仔细的问道。

“朕刚才已经说过了,在种子,农具,交通,运输,借贷,教育,安全,御寒,产出交易等等各方面全方面的扶植……”杨改革道。

“敢问陛下,能否再详解。”韩爌仔细的问道,看皇帝的说辞,貌似这次的阵仗很大。

“……嗯,先说说种子吧,凡是买了地,要经营的,购买种子需要多少钱,朕补贴二成,凭着购买的土地的地契来领补贴……”杨改革倒是开始详细的给众人讲解起来。

皇帝一出口就是补贴,果然是这手,几个人都不意外,如今的凭票据领补贴,着实是一招狠招。没有票据,就领不到补贴,没补贴,客人买东西就要多花钱,没那个客户不想着东西便宜,何况一下就便宜二成,所以,客人必定是要票据的,而要票据,就只能登记注册,就只能交税……,这是一个无解的环节……

韩爌一听又是补贴这一招,心里直叹气,这一招实在无解,想贪皇帝的银子,没门。韩爌也不知道皇帝就怎么想到了这样一招,实在是一招杀招,如今不知多少有规模的商家,都不得不到税监去登记注册,如实的上报自己的经营状况,皇帝从来不逼别人缴税,可如今,不缴税还能在这大明混下去吗?以前补贴的范围也还小,不缴税还能支撑,还能硬挺着,可看皇帝如此的做法,这是要铺天盖地的补贴啊!这一招,虽然是看似皇帝在漫天撒钱,可实际,皇帝这也是在漫天的撒网,将大大小小的鱼统统捞进网里呢。如今这么大规模的补贴下去,几乎涉及到了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一方面确实是皇帝漫天撒钱做好人,另外一方面,却也是皇帝将那些不登记,不缴税的人往死里逼,这样搞得几年,这大明朝开不出票的商家可就活不下去了,也就是说,不明不白之间,就没人敢不缴税了。如今皇帝漫天的搞补贴,要想生意能做下去,能不给别人开票?要开票能不到税监去登记?登记了能不缴税?

韩爌一想到此,也只能埋头苦笑,皇帝做事,果然是一波接一波,层层叠叠,根本不给别人任何可乘之机,现在是皇帝发傻,漫天撒钱装好人,可到了将来,谁又敢笑皇帝傻?如今撒得这点钱和日后年年都有的税入比起来,那算个什么?

想到此,韩爌更是苦笑,皇帝这么做的目的,他即便是看明白了也无可奈何,难道他还能阻止皇帝“劝农”吗?难道还能阻止皇帝“赈济”吗?如今这天灾,倒好像不是天灾,而是在为皇帝敲边鼓,在为皇帝做事助威。几百年难得一见的天灾居然变成了助力,韩爌不知该如何评价这位皇帝,覆雨翻云已经不能形容这位皇帝了,有如天助难道就是说得这个吗?

“……农具方面,也是一般,朕先前就说过要补贴的话,不过,朕在这个基础上,再给予更加优惠的优惠……”杨改革说道。

“……敢问陛下,还有何优惠?”毕自严问道。

“……朕打算在辽东推行骡马化大机械耕种……”杨改革想了半天,才想出这么一个词,这个词,或许不太准确,但杨改革一时间,也只能想到这个词了。

“骡马化大机械耕种?”几个人都不解的问道。

“简单点,就是耕种骡马化,或者牛马化……”杨改革想了想,这个解释,有点难度,杨改革一时间也找不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