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不吝啬的批评自己,和孙承宗说话,没有什么顾忌,有什么说什么。

“陛下,这……,陛下是说,乌斯藏?……还请陛下详解……”孙承宗有一些小惊讶,连忙仔细询问。(乌斯藏指西藏)

“是的,朕说的西方,是指乌斯藏,至于说西方的谋略含糊不清,指的是北方战略相对明确,有明确的目的、步骤和应对的办法,……孙师傅也知道,我朝的战略是把东虏从东往西赶,可往西赶,也是有个尽头的,也就是到甘肃,青海这一带罢了,这甘肃,青海一带,却又是乌斯藏的东方,所以说,实际,这北方的战略,实际上还西方的战略是牵扯到一起的……”杨改革解释道。

“陛下所言甚是……”孙承宗抚摸着自己的胡子,显然进入了深思。

“朕在想,怎么在扫清北方的同时,也把西方一并解决了……”杨改革说道。

“陛下,乌斯藏那个地方,实在是太贫瘠,太遥远,只怕养不起多少兵啊!陛下要收回那个地方不难,但要说实际控制,只怕不是易事,臣以为,乌斯藏的事还是要谨慎得好,臣以为,以我朝在北方的威势,乌斯藏的诸喇嘛,应该明白事理的,不会和我朝为敌的……”孙承宗说道,乌斯藏地区的事孙承宗并不是没有想过,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威慑,但不可实际占领,实际占领实在是没什么意义。那个地方实在太贫瘠,太遥远了。

“是啊!这一点,朕也知道,打下乌斯藏地区不难,只要咬咬牙,还是能做到的,但要实际控制乌斯藏地区,这无疑是比登天还难的事,确实有些不切实际,不过,朕也觉得,不是没有办法……”杨改革道。以前关于北方战略,关于对待乌斯藏地区势力的问题,杨改革也不是没和孙承宗商量过,得出的结论就是孙承宗说的那样。

“敢问陛下,有何办法?”孙承宗追问道,听皇帝谈到乌斯藏,还把乌斯藏地区控制下来,孙承宗的心,是有些发毛的,那地方,可是连太祖也没办法去打的,还是靠的威势,才让那里的势力降伏,要真得去打,实在不可想象,孙承宗也给皇帝捏了一把汗。

“这也就是朕刚才说的,活佛的事……”杨改革说道。

“……活佛?……陛下的意思是?”孙承宗不解。

“朕的意思是乘北方横扫诸势力的威势,朕乘机以活佛的姿态进入乌斯藏地区,不说把乌斯藏地区彻底的控制在朕的手里,至少也要做到强有力的控制……”杨改革说到。

“这……!!!”孙承宗一脸的震惊!皇帝这是要干嘛?

不仅孙承宗震惊,连王承恩也是一脸的震惊!皇帝这话,超出了他的思维承受极限。

看着两个人一脸震惊,杨改革知道,自己说的话又多么的惊人,这也是杨改革不愿意把这事说出来的原因,不过到如今,是不得不说出来。

“……启禀陛下,臣实在不解,还请陛下明示。”孙承宗皱着眉头,连忙追问,震惊归震惊,可还是得把话问清楚才行。

“朕想过了,乌斯藏这地方,虽可战胜,但不可直接控制,这肯定是行不通的,但乌斯藏那地方也不是没人控制,实际还是有人控制的,朕觉得,不妨学习和借鉴如今控制乌斯藏的办法,也就是说,控制乌斯藏虽难,但总还有办法。”杨改革说道。

“学习借鉴乌斯藏的办法控制乌斯藏?”孙承宗更是震惊!同时也觉得有道理,乌斯藏那地方虽然贫瘠和遥远,可也还是有所属的,要说控制,确实还是有人控制着的,并不是无主的荒芜之地,这样一想,孙承宗的心,又稍稍缓和下来了,觉得皇帝说得也不是没道理。

“是的!如今乌斯藏是怎么控制乌斯藏那地方的,朕觉得,就该怎么控制乌斯藏,只需在如今控制乌斯藏的基础上刻印上我大明的烙印即可,如此,可达到控制乌斯藏的目的,朕觉得,虽然不能说实际控制,可也远比如今这种朝贡的体系强……”杨改革补充道。

孙承宗刚开始还难以理解皇帝的意思,但听皇帝这么一说,也觉得有几分道理了,学习和借鉴如今乌斯藏的控制办法,在这个办法上加上大明的因素,这说起来,确实有了几分可行性。那乌斯藏再贫瘠,再遥远,但土生土长起来的控制方法,总还是能适应那地方的。

“……回禀陛下,陛下说的,也确实有几分道理,虽然乌斯藏遥远而贫瘠,我大明难以实际长久控制,但如果说在如今乌斯藏控制乌斯藏地区的基础上刻上我大明的烙印,也确实值得一试,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办……,臣虽然觉得有几分可能,但臣还是要提醒陛下,乌斯藏实在是太遥远和贫瘠,陛下要对那里东心思,还是要三思才行……”孙承宗说道。

“是啊!这个,朕觉得,确实值得一试,那乌斯藏也被我朝称为卫藏,一直也有我朝的封诰的传统,到如今,虽然来朝贡的次数少了,但总还有这么一份情分和说法,也还有这么一份来历,说起来,也不是朕胡乱瞎编……”杨改革说道。

“这……,陛下说得也有道理,那乌斯藏,历来也是受我朝封诰的,陛下打算如何做呢?”孙承宗听到这里,又觉得有些道理了,虽然皇帝的话够生猛,要做什么佛佛,可想想,以前大明不是没少给那边的喇嘛封东西,什么法王,什么什么师的可不少,算起来,明朝要掺乎那个地方的事,也是名正言顺的。孙承宗倒是想听听,皇帝具体的打算是什么。

“朕的打算……,那乌斯藏地方,还是得实行如今的办法来控制,还得适应这乌斯藏才行,直接由我大明来控制显然是不行的,朕总结了一下乌斯藏这地方的统治办法,也只有政教合一才能适应那地方,由我朝封诰大喇嘛,再由喇嘛,僧人,宗教控制那个地方,基本的办法也就是这个……”杨改革说道。

“……我大明能做的,就是借助那里的政教合一,间接的实现对那里的统治,我朝控制大喇嘛、僧人、宗教,再籍由大喇嘛、僧人、宗教统治那地方,如此,就不必耗费太多的力量在乌斯藏那地方,可以用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利益……”杨改革继续解释道。

“政教合一……,控制大喇嘛、僧人、宗教?”孙承宗顺着皇帝的心思考试思索起来,这个轨迹,说起来,也不是皇帝异想天开,前元也似乎就是利用这种手段,说起来,也是通过控制乌斯藏那地方的上层来达到统治的目的的,大明也跟着前元学,但控制力比前元低了不少,一开始明朝对那边还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可越往后,明朝对那边的影响力也就越弱,最后流于形式,到如今,甚至有喇嘛参与到北方草原上的征战,对明朝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孙承宗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得解决……

“……还请陛下详解,政教合一又该如何?又该如何有效的控制大喇嘛、僧人、宗教,如只是简单的封诰,只怕是没用的,我朝如实力强盛,那些我朝封诰过的法师,法王还会听从我朝的,但如果我朝势弱,则必定会反噬我朝……”孙承宗问道。从刚才的震惊,孙承宗很快转变为理解和支持了。

“嗯,孙师傅说得不错,必须得防备他们这一手,朕的设想是扶植两家以上比较大的宗教派别,以他们的头目作为政教合一的头目,各管一方,即防止一家独大,也可以形成制约,这几家既是宗教头目,也是政务上的头目,朕控制他们,再由他们控制乌斯藏……,至于控制他们的办法,比如需要朕的册封才可以出任头目,比如每隔一段日子,就需要到我朝来觐见我大明皇帝,比如册封之时也需要觐见我大明皇帝,获得我大明皇帝的承认,还有比如从法理上规定乌斯藏属于我大明,限定他们和我大明的关系,给他们设立从署,制定管理权限,划定他们的各自管理的疆域,统一各地名称,规定使用我大明的文字,语言,使用我大明的纪年,通邮,通路,通商等等……”杨改革想了想,说道。

孙承宗听着,默不作声。

“……再比如还有经济上的控制,比如给予那几家头目以一些贸易上的特权,允许他们如同皇协军一般控制一定程度的贸易份额……”杨改革说了一大堆。

孙承宗默不作声。

“……实际,这些,最终还是需要有强有力的军事做后盾,我朝还是要有时刻能进藏平叛的能力才能压服乌斯藏,虽不要求军队时时刻刻呆在乌斯藏,可也要保持能随时进藏,进藏了能打的能力……”杨改革继续说道。

孙承宗更是无语,皇帝说得这些虽然很好,可这其中的艰难也可想而知,皇帝的想法是好的,可一想到那地方的贫瘠和遥远,孙承宗刚刚有的几分支持,又消散得差不多了。

“……如今喇嘛教在草原上兴风作浪,正好乘着这次机会,把他们打服,打服了之后,再坐下来谈如何统治乌斯藏的问题,想到了那个时候,朕的要求都应该会得到满足的……”杨改革说道。

“陛下,打服喇嘛,不是难事,此事还是难在长久控制上啊!虽然政教合一貌似不错,可臣也不得不说,日后只怕我大明为了乌斯藏这个地方,付出得会更多,此事,陛下要慎重……”孙承宗沉思了半响,说道。

杨改革沉默了,自己或许确实想得太过理想了,虽然政教合一貌似是历史的趋势,但是,这中间就没有一点风浪?

“……虽然目前控制乌斯藏难了些,可朕却是必须要拿下这些地方啊!”杨改革坚定的说道。

“哦,陛下为何有此说?”孙承宗不解了,本想进一步劝说皇帝的,听皇帝如此说,又问道。

“孙师傅可听过饮水思源这句话?”杨改革说道。

“回陛下,听过。”孙承宗不解的回答道。

“那孙师傅可知道,这长江的源头在哪里?”杨改革又问道。

“这……,陛下的意思是,这长江的源头在乌斯藏?”孙承宗立马大惊!这个说法真的很新鲜。

“是的,朕和徐霞客谈过,据他说,这长江的源头,估摸是在乌斯藏的,只是没有实地的探查,听徐霞客说,也错不了了……”杨改革说道。

“这……”孙承宗不知道该如何说了。

“……除了长江,黄河的源头只怕也在乌斯藏……”杨改革又说道。杨改革见连孙承宗貌似都不太支持自己,只能把这个拿出来说事了,政教合一虽然被清朝运用得不错,可在明朝,这就是“渣”的代名词,想得到认同,太难。

“啊!……”孙承宗有些目瞪口呆了。

“……据说,乌斯藏那里,除了是这两条河的源头,还有其他的大河,也是发源于那里……,这乌斯藏虽然贫瘠和遥远,却和我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都说饮水思源,可如果把我华夏大地的母亲河的源头都丢了,这长江和黄河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了……,所以说,乌斯藏那地方,虽然贫瘠和遥远,而且控制不易,还得贴进去许多本钱,可朕还是得拿下那些那地方,还得能控制住,不为别的,就为了养育我华夏大地母亲河的源头……”杨改革说道。

第666章 启动战争

“陛下,臣还是那句话,乌斯藏那地方要长久控制下来,实在是太难,我朝为那么偏远的地方付出庞大的精力,实在是得不偿失,即便那里是水之源头,臣还是觉得,不值得。”孙承宗沉默了许久,如此回答道。

杨改革轻轻的叹了口气,这个问题,果然是支持的人少。

又沉默了半响。

“陛下!……陛下对治下的百姓是实行内外有别的,臣观陛下,对乌斯藏此地颇为关切,那到底是视此地为内,还是外呢?如是视乌斯藏为内,该当如何?如果是把乌斯藏视为外,又该当如何?鞭长莫及,有力未逮,陛下有些操之过急啊!”孙承宗有些不客气的批评皇帝,换其他人,未必有胆量批评有着如此高威望的皇帝。

“……”杨改革是沉默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孙承宗的话,内外有别,实际是表现在户口上的,说的就是户口的问题,如果把户口的问题套在乌斯藏那地方上,可真的是一件麻烦事,想想给西藏那地方的农奴套上一个大明朝的户口,那实在是一件滑稽的事,想到这里,杨改革苦笑。

“……陛下,如是内,那户籍又该如何处理?如是外,不给户籍,又如何使此地归心?如一视同仁,陛下觉得,我朝要耗费多大的精力才能治理此地?……”孙承宗依旧是毫不客气的批评着杨改革。

“呃……,内外有别,这……”杨改革听了孙承宗说的,自己倒是有些迷茫了,或许自己以一个二十一世纪人的眼光看待西藏问题,确实有些急躁,或者说,把太多的个人情感投入到这件事上去了,使得自己判断事物的眼光出现了偏差,插入了不该有的,超出这个时空能力的太多的奢求。

又是一阵沉默,孙承宗批评了一阵杨改革,也不再继续说了,他知道,要给皇帝时间思考。

“……孙师傅说得是,或许此事,朕确实有些急躁了……”杨改革得孙承宗提醒,倒是干脆的承认自己太急躁,收复“国土”,想法确实很好,可实则,杨改革的要求,超出了这个时代的能力太多,这个时代的能力,支持不起杨改革如此“宏伟”的蓝图。

“陛下也是对此地过于关切了……”孙承宗说道,其实,孙承宗心里也纳闷,皇帝一项都很聪明、很理智的,怎么会在这件事是如此执着和犯混?想的办法,虽然看上去不错,可实际,却是漏洞百出,甚至是想当然的一厢情愿,为了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付出如此之多的精力,实在是弄错了方向了,大明的眼光和精力,应刚更可能多的看向大海,关注此地,这实在是让孙承宗想不通。当然,如果孙承宗知道杨改革的底细,就不会奇怪杨改革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想法了。杨改革那是在用二十一世纪的思维考虑问题,而孙承宗显然是在用地地道道的大明朝的思维考虑问题,谁的思想更加贴切实际,谁在空想,自然一目了然了。

“吁……”杨改革叹了口气,自己确实是对西藏过于关切了。重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维,这脑子总算是好了一些。

“……亏得孙师傅提醒,不然,朕可要犯大错了……”杨改革努力的把自己二十一世纪的思想模式调整到如今的大明朝来,这不调整还好,一调整,自己都觉得脸红,实在是太想当然了,以为借鉴了清朝的历史,就能做二十一世纪中国能做的事,实际,西藏那地方,历史上也只有到了二十世纪后期,才有开发的能力,现如今,以大明朝的能力去设计开发西藏如何如何,这实在是好笑,亏得自己还一直提醒自己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可不知不觉,这内心就陷入了某些狂热。杨改革直叫惭愧,也暗暗的生出警醒,自己或许是没了压力,这人也懒散起来了,做事,有些发飘了,这样可不行,杨改革内心,捏了一把汗,这可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陛下,臣以为,虽然此事有些操之过急,不过,陛下说的控制乌斯藏的办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关键只在于,内外有别……”对于这个问题上,孙承宗这个明朝土著,倒是一直以符合这个时代能力的思维在考虑问题,倒是比杨改革看得清些,见皇帝有些丧气,甚至萎靡,也觉得如此打击皇帝或许不好,想了想,从中拾取了一些他觉得有用的东西出来。

“哦,孙师傅不妨仔细说说……”杨改革的脑子混乱得很,自己这些日子一个人瞎忙活,确实是白忙活了,或许早该把这件事跟孙承宗商量,姜还是老的辣。

“……陛下,此事说起来也简单,只要陛下依旧把苏西藏那地方当作‘外’就行了,控制,也仅限于几个高层,其他的,可不管那么多,只要能控制上层几个人物,想这乌斯藏也脱离不了我大明,陛下的目的也就可以实现了,如此精力就少得多,那江河之源头,也就还掌握在我大明手里,谁可夺去?像什么同文,通邮,通路,通商,这些,可都不管,管这些,可就是把乌斯藏当成‘内’了,这精力就耗费得多了……,所以说,陛下只需在我大明现有的朝贡、封诰基础上加强一下控制就行了,如此,才算是以最小的力量做最大的事……”孙承宗说道,孙承宗在杨改革话的基础上捡了一些,觉得还行,也就说给了皇帝。

“嗯,还是孙师傅老成谋国……,孙师傅继续说。”杨改革说道,得孙承宗提醒,杨改革觉得那个已经极度类似于开发西藏的战略,有些可笑了,更可笑的是自己一再提醒自己不要犯在这个年代搞开发大西藏的错误,可实际还是在不知不觉中犯了。也不能怪杨改革,二十一世纪过来的人,对西藏这地方肯定是敏感的。

“……陛下此次在北方战局上,必定会把喇嘛教打服的,打服了那些喇嘛,只怕不用陛下操心,那些喇嘛就会自己过来,求得陛下的原谅和宽恕,陛下要加强乌斯藏那地方的控制,实际不是难事,更无须耗费太多的精力,陛下只需把握住几个上层人物即可,也不用如对待自己子民那般对待那里的民众,岂不省事?”孙承宗继续说道,他按照他的思维方式把这件事重新诠释了一下。

“嗯,孙师傅说得有道理,确实该如此办,那就按照孙师傅说的办,此事,朕也就不再为他伤神了……”杨改革倒是痛快的放下心中的包袱,“复国”的包袱,对于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来说,还是相当重的。

“……朕原本还想和草原上的那些喇嘛接洽一下活佛的事,如今看来,是没必要了……”杨改革放下心中的包袱,倒是觉得全身轻松不少。

“陛下,此事根本不用陛下操心,只要陛下在北方战局上大展神威,陛下要做活佛也好,要做菩萨也好,不过是手到擒来罢了,还得看陛下愿意不愿意……,臣一直觉得,陛下做我大明皇帝比做活佛强多了,蛮夷之地的活佛,实在也不值几文钱,到时候,陛下不知道要给多少喇嘛僧批法师、活佛的批文呢,陛下又何必自己去做活佛?岂不是自降身份?……”孙承宗倒是少有的鄙视起喇嘛教来。

“呵呵呵……,孙师傅说得有道理,哈哈哈……”杨改革倒是给孙承宗的话给逗笑了,也警醒自己,历史可以借鉴,但完全重复历史也是不靠谱的,一味的迁就历史,也是不行的。

杨改革和孙承宗一阵详谈,说通了内心的心事,心情无比开朗,笑呵呵的又和孙承宗聊了起来。

……

平台。

杨改革阔步走进平台,平台里立刻安静下来,众人纷纷行礼。

杨改革挥挥手,算是回礼。

行礼过后,几个皇帝的心腹连忙过来,再次行礼问安。其中有秦良玉,满桂,当然还有新队友洪承畴和卢象升。

杨改革又挥挥手,让几个人准备再次行礼的人停止行礼。

“秦老夫人,忠明,倒是辛苦你们了……”杨改革和孙承宗谈过之后,心情格外开朗。

“回禀陛下,臣不辛苦。”秦良玉,满桂赶紧回答道。他们是知道自己在北方战局中的位置的,也知道皇帝给他们找的这几个人是他们的新队友,培训他们,和他们过招,完全是在为北方战局做准备,想到自己可以参加如此宏伟的战事,都只觉得自己没有白活,内心时刻都在激荡之中,恨不得立刻就开始这场万里之战,横扫大漠,封狼居胥也不过如此。

“呵呵呵,二位练得如何?”杨改革又兴致勃勃的问洪承畴和卢象升二人。

“回禀陛下,能得秦都督,满都督指点,实在是获益匪浅。”两人又连忙说道,能和实战派切磋,能得实战派的指点,对他们的启发,是很大的,对他们是很有益的,他们自然很是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为,所以,都格外的珍惜这次机会,拼命的吸收养分,好让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能参与这场大战,注定是要青史留名的。两个人也知道,秦良玉和满桂将是自己的队友,他们这些人将团结起来一起配合着执行皇帝的策略。所以,也十分的重视和两人的关系。

“呵呵呵,好了,虚话就不多说了,朕说几句吧……”杨改革笑着说道,心中疑惑尽去,心胸已然开朗。

“臣等请陛下吩咐。”几人又说道。

“如今这天气也逐渐的冷了起来,朕这里,也不适合再留你们了,你们也该去你们该去的地方了……”杨改革说道,准备把这两人派出去了。

洪承畴和卢象升听了,都抬头用期待的眼神看着皇帝,这就要出去了?

“如今已是十月,你们去上任还需要一段时日,到了任上,还需要一段时日熟悉部属,熟悉地理环境,适应战场,明年开春就要开战了,所以说,时日已经不多了……”杨改革说道。

秦良玉,满桂,洪承畴,卢象升都充满着期待看着皇帝,这终于是要出战了吗?

“朕考虑了一下,洪卿家,你官品较高,还是去辽东做巡抚比较合适……,卢卿家,你官品较低,去大同做巡抚比较合适……,其实,你们两位在朕心目中,去哪里都是适合的,如此安排你们,并非你们能力上的差别,这个事,说实话,朕也着实头疼了许久,呵呵呵,现在就以官品定去处,也免得旁人说闲话……”杨改革率先就把两个人去的地方给定了下来,还是按照最先的办法,按照两个人的官品安排两个人的去处。

“臣领旨谢恩!”洪承畴连忙谢恩,心中充满了期待,也有些失落,去辽东和去大同,也都有各自的好处,有各自的造化,但两处只能去一处,如今能去辽东,既是幸运的,但也错过了另外一处的机会。

“臣领旨谢恩!”卢象升昂扬的说道。

孙承宗见皇帝最终定下两人的去处,也松了口气,这样的安排也不失是一个好安排。

“……现在定下了你们两位卿家去的地方,那接下来,朕再说说此战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杨改革又说道,说实在,关于战略方面的东西,秦良玉他们天天推演,可以说已经烂熟于胸,根本不需要杨改革再讲解了,杨改革也不打算废话,只打算把一些要注意的地方说说就让他们开工。

几人又认真的听着皇帝的讲解。

“……此战,乃是万里大决战,从朝鲜之东频海到甘肃,宁夏,是上万里的战线,朕第一点要强调的,就是各处的指挥人员,必须要有大局观,必须要懂得团结,不懂这个的,也就没必要去参与这次作战,个人必须服从整体,局部必须服从全局,这一点,诸位身为整个战役的执行者,务必谨记……”杨改革开始给这几个人做最后的交代。

“臣谨记,臣尊旨!”秦良玉,满桂,洪承畴,卢象升连忙答应道。

“第二点,朕要强调的,此次万里决战,战场上,战场周围,除了自己人,就是敌人,没人可以旁观者,也没有除这两种人之外的第三人,非此即彼,这一点,请几位卿家务必记牢,此为处事之原则……”杨改革继续交代着。

秦良玉等几个人都疑惑了,皇帝的这个说法,貌似是有所指,但皇帝又没说清。

“启禀陛下,臣敢问,此事是指的?”秦良玉拱拱手行礼,然后问道,这个问题,她必须要问清,战场上才好执行,否则,这上万里战场,她到哪里找皇帝问去?

“此原则诸位卿家只管执行便是,到时候,自然明白朕说的是什么……”杨改革笑着说道,这实际就是说的草原上的那些喇嘛,杨改革现在对那些喇嘛,就是一个态度,让他们跪下唱征服,自然不会手下留情,杨改革原本还想接洽接洽什么的,听了孙承宗的话,杨改革觉得孙承宗说得对,把他们打服了,他们自己会帖上来,什么都不用自己做,自己的一切目标都可以达成,根本没必要跟他们讲道理,讲道理,那都是打服了之后的事。

秦良玉,满桂,洪承畴,卢象升几个人面面相窥,皇帝这是在打什么哑谜啊!到了战场上就知晓了?万一没知晓,坏了皇帝的事咋办?几个人心里不免又有些打鼓。

“对了,孙师傅,明年决战,粮草,器械什么的,如今已经可以开始准备了,孙师傅那里准备得如何了?”杨改革问道,明年万里决战,所动用的物资,人员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必须要储备足够的物资、粮食才行,实际必须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准备这些物资。

“回禀陛下,臣已经在着手准备了,已于选定了数处补给点,只待陛下一声令下,随时可以开始集结、补充物资,另外相配套的船只,马车等,也有了着落,必定不会误明年决战的……”孙承宗从容的说道。

“好,那就从今天起,开始补充和集结物资吧。”杨改革果断下令。

“臣遵旨!”孙承宗严肃的答应道。

随着这句话落下,其他几个人的心,开始加速的跳起来,战争开始了。

和这几个人交代过了,杨改革觉得,也没什么要交代的了,关于战事的各种推演,他们做的比自己还要多,对于局势的了解,不比自己差,这方面,实在没什么要说的。

“洪,卢二位卿家,你们在朕这里的学业,也就到今天为止吧,此番上任,关系到我大明社稷,关系到我华夏的命运,朕希望你们二位能承担起这个重任,不要让朕失望,也不要让你们自己失望……”杨改革给这两个即将上任的队友做最后的鼓励。

“臣领旨!”

“臣领旨!”

两个人答应道。

“你们二人已经结业了,大伴……”杨改革先是对洪,卢二人说的,接着有对王承恩说道。

王承恩会意,很快就有小太监端来了几个托盘,上面以黄色的锦缎覆盖着。

揭开锦缎,是剑和枪。

“此物,朕赐予你们,希望你们能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杨改革说道,端重的将剑和枪赐到他们手上。

“臣领旨谢恩!”

“臣领旨谢恩!”

洪承畴,卢象升二人神情凝重的接过这剑和枪,及其肃穆的叩首。

第667章 民生

战争已经启动,杨改革倒是比以前稍微沉静一些,那些患得患失的想法没了,人也轻松些,抛弃了一些无聊的想法,人也愉快了些。

不过,这日子依旧是乏味的,洪承储和卢象升二人的任命,几乎没有什么阻拦就通过了,没有了战斗的日子,杨改革又觉得,日子实在是没什么意思,倒是渴望能有那么几件让自己值得战斗的事。

洪承畴任辽东巡抚,卢象升任大同巡抚。袁崇焕从辽东巡抚的任上升兵部尚书,算是对他打了大胜仗的奖励,这个本来早就预定下的事,拖到如今,终于是兑现了。

孙承宗卸了兵部尚书的差事,依旧当大学士,其实孙承宗当不当兵部尚书都一样,在军事方面,上下都知道,这才是军事方面的第一人。

孙承宗卸了兵部尚书的职务,杨改革也轻松了不少,杨改革一直就害怕出现孙承宗再次被人挤兑下去的事发生,很多时候,都不希望孙承宗插手除军事以外的事,算是对孙承宗的保护。历史上孙承宗可是数次被挤兑下台。

杨改革的日子过得有些平凡,无聊,但有一人的日子,可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