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恭喜陛下……”毕自严不得不跟上说这么一句。

“恭喜的事暂且不提,朕今日把你们召来,实则是要说,明年辽东就会有大战,大战不是问题,朕要说的是大战之后的事,一旦我朝赢了东虏,则辽东立刻会有大批的无主之地,这些地,朕都是要拿来卖掉的……”杨改革说道。

“……!”毕自严惊讶得很,皇帝说的不是辽东大战,而是说得大战之后土地的事,这思维,这观点,这眼界,确实和普通人大不一样。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小顺子立刻再把恭喜和贺喜送上,这么多的地,如果都学如今卖掉,这银钱的收入自然不用说了。

“嗯,这个恭喜暂且不提,还是先把事情办好,今日朕召你们来,就是说两件事,第一,这关外的地,是必须全部卖掉的,这一点,可能在朕打下东虏之后,会有些人出来要求白给,这个需要提前预防;再就是这户籍的事,一定要落实,没有户籍的,不可让他买地,这关外所有的地的买主,都必须有明确的户籍,必须明确的核实和载明买地的多少,缴税的多少……”杨改革说道。

“……至于为什么,实则也简单,一旦东虏被扫清,只怕会有不少人会偷偷摸摸的到辽东去,自己寻块地,自己占了去耕种,以为这样就是自己的了,如果是这样,那朕耗费巨资打下辽东的开销咋办?要是都有样学样,这辽东的地还怎么卖?所以说,必须对户籍的事格外的重视,必须把户籍和辽东的地捆绑起来,有户籍才卖地,地必须跟户籍绑定,必须载明有多少地,收多少税,没有户籍的,不受朕的保护,不然,谁来缴税?没人缴税,朕拿什么养兵?拿什么维护安宁?……”杨改革继续说道,解释了一番户籍的重要性。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臣领旨。”毕自严听了皇帝的解释,倒是听明白了,立刻答应道,原来,决战确实是要打了,皇帝是在做决战之后的预防呢。

“回禀陛下,奴婢遵旨。”小顺子也答应道,这很好理解,如今辽东的地卖得蛮火,要是没了东虏的威胁,大家都偷偷摸摸的去辽东种地,那这地还怎么卖?皇帝的生意不是要泡汤了?

“另外,小顺子,关于辽东买地的事,可将范围放宽一些,小民若想买,也不妨让他买,如果忙不过来,可把衙门扩充一下,但规矩必须做足。”杨改革又说道。杨改革自从见过了张唯贤他们的规避风险的能力,觉得还是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以前杨改革倒是考虑的用大商团的模式开发辽东,以便于收税,现在看来,扩张的事,不能全指望他们,还是要“照顾”到更多人比较靠谱,还是依靠更多的人比较靠谱,虽然更加麻烦。再就是这户籍政策,也该落实了,这正是一个好机会,原本杨改革还有很多落实户籍的手段的,不过,户籍的事实在是太重大,倒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全盘推开,也只能渐进的落实,如今,能开个头就不错了。

“奴婢遵旨!”小顺子立刻答应道。

第657章 第二阶段

杨改革的精力,逐渐的方到了北方的战事上,培训两个队友,成了杨改革市场关注的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两个人的进步都非常的快,不得不说,这两个人能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姓名,是必定有过人之处的,能在明末这个大激流之下掀起波浪,也必定是有能力的。杨改革也不得不感叹,这两个人的接收能力相当的强。

杨改革又看了两个人的推演过程。今天的推演,依旧是各自扮演一方进行对抗。卢象升扮演的是大明一方,洪承畴则扮演的是后金。

尽管洪承畴的进步相当的明显,可和卢象升推演的时候,依旧是相当的吃力,依旧是卢象升赢得多,几日这场推演,卢象升扮演的是各方面都占优势的明朝,所以,也就赢了。

推演完毕,两个人回到中间,等待皇帝的点评。两个人也异常珍惜眼前的机会,能得皇帝亲自培养,这份殊荣,可真的是难得的很,外面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两个人对皇帝远是格外的感激。

“今日两位卿家推演得不错,朕看了,都有进步。”杨改革表扬道。

“谢陛下夸赞,臣愧不敢当……”洪承畴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道。

“谢陛下夸赞,臣愧不敢当……”卢象升则是谦虚了,他凭借从小习武,从小熟知兵书,对军事感兴趣,在这方面,倒是比洪承畴有较多的优势,倒是经常赢洪承畴。

“朕让你们推演,都只是将局势限制在辽东一地,也仅仅是以攻下东虏的老巢为胜败条件,朕想了想,这样或许不太合理……”杨改革说道,辽东的林丹汗已经抗不住了,辽东的棋局必须尽快的布置到位,这两位队友的培训时间,也不多了,如今,该是加快进度的时候了。

“……前几日林丹汗来寻求我朝的帮助,你们两位卿家可知道?”杨改革问道。两个队友培训到现在,杨改革还是比较满意的,不光是在推演能力上,两个人的涨劲十分的明显,在新兵训练上,两个人也让杨改革相当的满意,这两个“年轻人”果然有过人之处,都能吃苦,特别是卢象升,简直可以和特种部队的训练水准看齐。介于这一阶段的培训满意,杨改革准别开始下一阶段的培训,下一阶段的培训,就是让他们逐渐的知晓全盘的局势,在全盘的局势上让他们不断的推演,不断的熟悉情况。到最后,就是杨改革布置自己的全盘计划,让这两个队友去执行了。杨改革身为皇帝,分身乏术,不可能亲自上阵,连京城都很难出,自然得找人执行自己的意图,靠得住的人是杨改革必须要考虑的。

“回禀陛下,臣听说过。”

“回禀陛下,略有所闻。”

两个人答应道,朝廷一次性给了林丹汗几十万两的支援,这也算是不小的事了。

“嗯,知道就好,给林丹汗支援,两位可知道,代表了什么吗?”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我朝支援林丹汗,说明林丹汗支撑不住了……”洪承畴先说道。卢象升也跟着说道,意思也差不多。

“嗯,是的,林丹汗如今越来越不堪了,围堵东虏,已经相当的吃力,也就是说,两位卿家推演时常发生的那种情况,恐怕会变成真的。”杨改革说道。

洪承畴和卢象升对望了一眼,皇帝说的那种情况,他们也能猜到,他们做推演,常常发生那种东虏老巢被打下,但东虏实力并没有太大损失的情况,他们第一次进行推演就是这种结果,听了皇帝的话,再想想自己做的推演,对这种通过推演来预测战事结果的办法,又有了新看法,如果不是自己亲身体验,绝不会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旁观着自己预测的事逐渐成真,这种感受,实在是奇妙,深刻,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陛下,东虏可是要西进了?”洪承畴有些激动的问道。

“……陛下,东虏西进,对我朝相当的不利啊!”卢象升加了一句。

“嗯,两位卿家说得不错,东虏西进,对我朝当然不利,那两位卿家接下来,就说说我朝该怎么办?”杨改革笑着说道。培训已近进入到第二阶段了。

两个人的呼吸开始紧张起来,这个命题,可有点大了。一时间,也不敢随意的开口。

杨改革笑了笑,自己拿起指挥棍,开始给这两个队友指点。

“如不出意外,如两位卿家推演的那般,如我朝全力逼进东虏老巢,东虏未必会和我朝死磕,如果那边也有能人的话,必定会把目光看向西方,毕竟林丹汗那边更加的弱,他打不过我大明,打林丹汗却是一把好手,如今看来,事情也基本没有偏离朕的预测,东虏西进,几乎已成必然……”杨改革笑着说道,指挥棍不断的在沙盘上指指点点,将大明,后金和林丹汗之间的关系说得清清楚楚。

“……”两个人对看了一眼,心里生出了不小的震惊!看样子,皇帝早已对这些情况有所掌握,很多事都在皇帝的预料之中。

“……东虏西进,则林丹汗必定会西逃,这一连锁反应的后果,两位卿家知道是什么吗?”杨改革依旧笑着问道。

两个人又对望了一眼,这个命题,他们以前也只是浅尝即止,不敢过多的问,侍卫们也不会告诉他们辽东以外的情况,如今被猛然问起这全盘的考虑,立刻心跳加速。

“回禀陛下,……林丹汗西逃,东虏西进,则我朝需要加强边墙的防守,提防东虏叩关,我辽东大军,也应该挥师西进,及时的跟进东虏,不能让东虏逃脱,必定要置东虏于死地才行,不然,东虏一定是死灰复燃,则我朝危矣……”洪承畴急速的开动脑筋,组织了一些话语来。

杨改革点点头,觉得洪承畴说得还不错,能有这份见识,也算是难得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林丹汗西逃,东虏西进,我朝除了挥师跟进之外,还必须提防东虏和蒙古右翼诸部汇合……”卢象升又在洪承畴的基础上把蒙古右翼说了出来。

杨改革依旧点点头,两人的素质还是过硬的。

“……不错,两位卿家说得有道理,朕说的这个连锁反应,也就是这些,一旦东虏西进,则如今的僵局就打破了,这关外这么大一块地盘上的事,就必须全盘去考虑了……”杨改革一边在沙盘上划了一个大大的圈,一边说道,这个圈的实际地域,只怕有万里之遥。

两个人震惊的看着皇帝画的圈,震惊的看着皇帝,这个圈,可真的是大,从朝鲜之东的滨海到宁夏,甚至甘肃,这可是万里之遥啊!难道皇帝要的意思是要在这么大地方上同时又所动作?两人即便是有所心里准备,更是人中楚翘,可碰到了如此敢想的皇帝,除了震惊,就只能震惊!

“……我大明……”杨改革又边说边画圈。

“……这边是朝鲜,……这里是毛文龙的东江镇,这里是锦宁……,这里是山海关,……宣大,陕西三边……”杨改革的指挥棍,依次在这些地盘上掠过。

洪承储和卢象升的眼睛,跟着皇帝的棍子,从整个大明的北方掠过。

“……这里是东虏……,这里和东虏对峙的是林丹汗……,这里是蒙古右翼诸部落,……张家口以东,如今大部分都已经是我朝收编的皇协军,张家口以西,则是实力比较完备的蒙古右翼诸部,比如土默特诸部,比如沃儿都司诸部……”杨改革的指挥棍,依旧在这些上面掠过。

洪承畴和卢象升的眼睛,又跟着皇帝的指挥棍掠过。

“……东虏西进,林丹汗西逃,蒙古右翼诸部只怕不会安生,只怕迟早会有一战……”杨改革的指挥棍点在山西大同处,严肃的说道。

“……如不削弱蒙古右翼诸部,带东虏和蒙古右翼联合起来,则我朝就麻烦了,所以,进军东虏老巢的同时,应该把蒙古右翼解决掉……”杨改革恶狠狠的说道。

“……”两个人有些麻木了,带着畏惧看着皇帝,皇帝的这个设想,实在是太庞大了,不光是辽东要打仗,连蒙古那边也要打仗,这一打起来,那可就是万里黄沙的大决战啊!所涉及的面实在是太广了。

“……陛下是要一战定乾坤啊!”洪承畴一向认为自己很冷静了,可听了皇帝的话,是听得浑身冒汗,实在是无法冷静,这个局面,实在是太庞大了。

“不是朕要一战定乾坤,而是形式所逼,如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又怎么治得好病呢?自然该从全身去考虑病症,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既然关外诸多势力都牵连在一起,自然是要一起考虑的,……这件事上,卿家切不可偷懒……”杨改革说道,见两个队友被自己说得冷汗直冒,知道自己说得有点过于惊人了,于是,把话语调了一下。

“臣领旨,谢陛下教训!”洪承畴听了皇帝的话,身形猛然一震,望向皇帝的眼神,是深深的佩服,皇帝的话及时的点醒了他。

“朕的设想,是以皇协军对付蒙古右翼诸部,我大军则主要对付东虏,先拔了东虏老巢,再追击东虏进草原……”杨改革既然开始给自己的两个队友第二阶段的培训,自然也就把该他们知道的东西都告诉他们,好让他们尽快的熟悉情况,进入角色。

“……朕先前一直说深入内陆作战,还是我朝短板,打东虏老巢的时机还没有成熟,也就是这个意思……”杨改革又笑着说道。

两个人揣摩着皇帝的话,更是震惊!按照皇帝这话去理解……

“……回禀陛下,陛下的意思是说,深入内陆,不仅仅是深入辽东东虏老巢这几百里,而是深入草原大漠?……”洪承畴惊呆了。朝廷对于不去打东虏老巢,比较统一的观点就是大明依靠海船比较有优势,没了海船的优势,和东虏打比较吃力,所谓的深入内陆会吃亏,在几乎所有人眼里,内陆都是指从海边到东虏老巢这一段距离,而实际皇帝指的是清扫了东虏老巢之后跟随东虏进入草原大漠,这才是皇帝所指的内陆,这才是皇帝说的进入内陆会吃亏,时机不成熟的意思。洪承畴自诩冷静,可知晓得越多,就越无法冷静下来,这浑身的血,都躁动起来。

卢象升也差不多,没想到,这里面的事,还如此的深,白皙的脸庞是一阵红似一阵。

“不错,卿家的眼界,确实比常人要高,倒是能一举明悟朕的意思……”杨改革笑着说道,说起眼光,洪承畴确实胜卢象升一些。

“……深入内陆会吃亏,这是朕说的,不过朕实际指的是深入大漠草原会吃亏,实际东虏老巢离海岸不过三百余里,这点距离,朕还没放在眼里,骑兵一个突击就可以到达,步卒依靠马车,两三天到达也没什么问题,东虏想在这点距离上阻拦朕,除非和朕决战……,和朕决战,朕正求之不得,之所以朕说深入内陆会吃亏,就是考虑到东虏会西窜,如果等到东虏西窜了再去考虑追击的问题,就迟了,自然是要事先考虑好,事先做好准备才行……”杨改革笑着给两个队友解释道。

洪承畴和卢象升两个人目瞪口呆的看着皇帝,这个秘密可真的不小,皇帝骗了大多数人,不,不应该说骗,而应该说皇帝厉害,不动则以,一动,就必定是铺天盖地,不留任何后手。

“……和两位卿家说这么多,也是朕让两位卿家进京的原因……”杨改革又笑着说道,培训进入了第二阶段,该是让两个人知道来龙去脉了。两个人的表现,还让杨改革满意,这第二阶段的诸多事情,自然就无需再瞒他们了。

洪承畴最先明白皇帝话里的意思,皇帝和他们说这么多,说到了万里之战,又说这是他们进京的原因,那按照皇帝的意思,他们将参与这场万里作战?洪承畴如同被雷劈过一般,怔怔的看着皇帝,原来他不过是猜皇帝要安排辽东巡抚,所以从他和卢象升之间选一个,现在看来,根本不是,他们两个都是皇帝选中的人,想到这么多天近乎残酷的“折磨”,洪承畴猛然醒悟。

卢象升也如同被雷劈过一般,怔怔的看着皇帝,他和洪承畴两个人,是皇帝选中了去完成这件事的人……

第658章 给孔胤植上发条

洪承畴和卢象升一脸震惊的看着皇帝。

皇帝今日所说的这些话,足以堪称绝密,上万里的战场啊!而他们,将是这次行动的执行者之一,内心激动得无以复加,整个人都轻微的颤抖起来。

“臣誓死报效陛下……”洪承畴内心之激动,实在是再也无法“平静”,颤声着跪下来表示自己内心的诚服。人生之际遇,真的要从此改变了,能参与如此之大的谋略,这世上,又有几人能有这样好的运气?又有几人有这样的机会?

“臣誓死报效陛下……”卢象升那白皙的脸庞,已经红透了,也跟着跪下叩首。其内心之激动,已经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

“两位卿家都快起来吧。”杨改革比较满意两个人的表现,让两个人起来。

“谢陛下隆恩。”

“谢陛下隆恩。”

两个人又谢恩,这才起来,尽管起来了,可这身形,却依旧是止不住的轻轻颤抖,这内心实在是没法平静下来,皇帝在茫茫人海中选中了他们,是天意?还是命中注定?还是皇帝独具慧眼?不管如何,面对皇帝的知遇之恩,这一辈子只怕都报答不了了。

“今日把这些事和两位卿家说,就是想让两位卿家知道朕的谋划,两位卿家,是朕选出来去执行这个方略的人之一,这万里战线,数股敌人,自然不可能由一人直接去指挥,必须有数处、数人懂朕心意,懂朕意图,能很好的互相配合、协调的人去执行和完成朕的战略,所以,才会有两位卿家进京一事……,两位卿家可懂朕的心意?”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陛下是要臣精诚协作?”洪承畴说道,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万里战线上,一人指挥一段,但又要总体上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和支援,在整体的作战时,必须保持一致。

“回禀陛下,臣也明白了,精诚配合乃是此次大战成功的基石。”卢象升也不是蠢人,也跟着说道,这次大战,局面实在是太庞大了,庞大到让人激动到颤抖。

“嗯,很好,两位卿家能明白,也不枉朕从茫茫人海里把你们找来,朕先前就说过,能看重你们,并不是你们领兵有多么厉害,实际还是看重你们能脚踏实地的做事实,并不耍花枪,玩虚的,这才是朕看重你们的重点,此战关系到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关系到我大明的国运,赢,则是我大明之幸;败,则是我大明之梦魇,所以,此战,这希望两位卿家能精诚团结,为我大明赢一个未来……”杨改革鼓励道。

“臣遵旨!……”

“臣遵旨……”

洪承畴见皇帝如此说,已经没有什么其他的话要说了,除了激动的领旨之外,就说不出其他的话,卢象升也是差不多的情形,皇帝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除了努力的报效皇帝,其他的也都是虚的。

“好!两位卿家快请起。”杨改革又叫两个人起来,看着这次谈话的效果还不错,简拔起来的这两个“队友”,历史名人,还是比较有看头的。

“谢陛下!”两个人再次谢恩。

“今日既然说到了这些,那朕就在多说几句,领兵打仗,不仅仅是这样在沙盘上做些推演,也不是什么运筹帷幄这么简单,朕希望你们出去领兵,能吃苦,不怕吃苦,大战如不出意外,只怕明年就会开打,所以,给你们时日,已经不多了,朕希望你们能尽快的掌兵,能尽快的和部队磨合,熟悉部队的作战方式,熟知部队的作战能力……”杨改革又说道。

“臣领旨!”洪承畴答应道,既然皇帝如此说,那他照做就事。

“臣领旨。”卢象升则更是激动,他自信这一点,很符合他的胃口,和底层人打交道,向来是他的特长,他倒是自信,要说掌兵,知兵,懂兵,他可以不费多少时日。

说了一大气,杨改革这才稍稍的停歇一下,说了这么一大气的内容,杨改革又盘算着,接下来该说什么。

“给二位卿家的时日已经不多了,朕希望两位卿家能尽快的胜任新职位,所以,相关的训练和培训,或许会更加的严格,两位要有心里准备……”杨改革又说道,既然到了第二阶段的培训,除了战略、推演上的训练有变动,这新兵训练的内容也会变。

“臣明白。”两人又答应道,面对皇帝说的更加严格的训练,他们倒是更加的渴望,天下能得皇帝看重,亲自培养的人,有几人?这可是一份天大的殊荣,即便是再苦再累,也不会有半分怨言,天下不知多少人求着皇帝“折磨”而不得呢。

“从今日起,两位卿家推演的内容,就不在局限于辽东一地了,会有更多的角色让两位卿家扮演,除了让两位卿家熟悉本职的东西,还会让两位卿家熟悉相关,相连职务的东西,也会让两位卿家对总体战略有一个熟悉和认知,总之,这一切为的是让两位卿家能站在整个战场的高度去看问题,能紧密的配合、协作,此次作战,容不得半点失误,必须紧密协作,精诚合作才行。”杨改革又说道,到了此时,对两个人的培训,其实已经超出了他们职务本身的需要,一个是辽东巡抚,一个是大同巡抚,实际,他们并不是北方战事的总指挥,不过,杨改革为了让诸条战线能互相配合,倒是把这些内容也加了进去,就是要让他们有一个全局意识,有一个总体的意识。

“臣领旨!”两个人又答应道。他们两个的官职,一个是从三品的参政,一个是正四品的知府,皇帝即便是再间拔,那也不可能把这万里大战的总指挥权交给他们,他们自然是这其中的一环,这一点,他们倒是很能理解,两个人都看了看一旁一直默不作声的孙承宗,心想,大概也只有孙承宗能全局指挥这场万里大战了。不愧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啊!两个人又羡慕起来。

“好!今日的训练也就到此结束,今日下午,就给两位卿家放半天的假,两位卿家可好好休息一下,可到处走走,今日过后,就会是严酷的训练了,希望两位卿家能挺住,……好了,朕也就不多说了,两位卿家去吧。”杨改革笑着说道。

“臣领旨!”两个人又松了口气,进京这么多日子,他们除了来的那几天稍稍轻松一下,其他的时日,都是睁开眼就训练,闭上眼就睡觉,难得有休息的日子,能休息个半天,也算是难得了。

正准备谢恩了就回去。又听见皇帝说。

“对了,两位卿家,今日之事,乃是绝密,两位卿家切不可把今日之事透露出去半分,一旦泄密,后果不堪设想,两位卿家明白吗?”杨改革又叮嘱道。

“回禀陛下,臣明白,臣领旨。”两个人又答应道,这一点,倒是不用多说,万里大战,关系如此之庞大的事,自然不会乱说,他们还没那么傻,好不容易得皇帝看重,从天下茫茫的官员中脱颖而出,如果把事情搞砸了,那可真的就成了别人的笑柄了。

杨改革挥挥手,让两个人退下,洪承畴,卢象升又谢恩,这才出平台。

待两个人出去,杨改革才笑着对孙承宗道。

“孙师傅如今又如何看这两个人?”杨改革又笑着问道。

“回禀陛下,此二人都是可造之才,他日必定是我大明朝的栋梁。”孙承宗没多想,就给出了答案,今日,皇帝要施恩给这两个人,他自然是一句话没说。

“呵呵呵,那孙师傅看,此二人,谁该去当辽东巡抚?谁又该去当大同巡抚?”杨改革又笑着问道,这个问题,孙承宗已经反复过几次了,杨改革过一段时间,就又问一次孙承宗,孙承宗对两人如何安排,也是犹豫不决的。

“回禀陛下,此刻,臣倒是觉得,或许卢知府更适合……”孙承宗犹豫了。

见孙承宗又犹豫了,杨改革又笑了笑,把两人安置在那里,杨改革一直头疼,现在,头疼倒是“转让”给孙承宗了。

“……陛下,或许更适合辽东……,不过,这大同那边似乎也蛮适合他……”孙承宗看样子,犹豫得厉害。

“呵呵呵……”杨改革笑了一阵。

“……卢知府此人赤诚,能吃苦,能受累,很适合和普通人打交道,也就是说,如果放到大同,能很快的获得官军士卒的认同,很快就可以和官军士卒们磨合,带兵的人能以身作则,对战力也是有不小的帮助,何况卢知府又有武勇,要降伏那些骄兵悍将更为容易……”孙承宗见皇帝笑他,不以为意,还是把自己心里想的说了出来。

“……但洪参政也不差,人胜在冷静,眼光也较常人更胜一筹,在大局方面,倒是更强一些,如放在大同,也必定能很快独当一面,大同局势复杂,相比辽东而言,更需要这么一个能主持大局的人,辽东那边,到时候会大军云集,战将众多,必定会有主持战事的人,或许还轮不到辽东巡抚来主持战事……”孙承宗又说了一番,原本他对这两人任职问题的认知,还是比较清晰的,但现在,越发的犹豫了。

“呵呵呵……,孙师傅说得有道理,不过,从三品的去大同,正四品的去辽东,只怕又是个麻烦……”杨改革又笑着说道,这头疼转让给孙承宗了,杨改革自己倒是轻松了很多,见孙承宗说了很多理由,立刻拿其他理由来挤兑孙承宗。

“呃……,陛下说得有道理,实在是难以取舍……”孙承宗一脸的郁闷。

……

杨改革为洪承畴和卢象升两个人安排的培训,到了第二阶段,除了新兵训练里的列队,行进,体能训练,还加火枪射击,拉弓射箭,持枪刺杀,刀法,骑马这两个人倒是都不用教,都会,至于学到多少,杨改革也不指望他们能学精通,但是,也要让他们能上手,不是一个连枪都不会开,刀都不敢拿的软蛋,很多东西都是压缩了又压缩,往往只是点到为止。全靠两个人自己去领悟,也多亏这两个人不是常人,都是心智、见识极高之辈,都知道努力的学,杨改革倒是不用担心他们不用心。

……

又一日。

杨改革正在批改奏本,批改作业,努力的处理国事,身为帝王,身为一个负责任,想有大作为的帝王,和奏本相伴,也就是常态了,这日子,实在不如普通帝王们过得舒坦。

“陛下,衍圣公求见。”王承恩禀报道。

“哦,衍圣公啊!他可说了有什么事?”杨改革停下笔问道。

“回陛下,他没说,奴婢也没问。”王承恩说道。

“哦,见。”杨改革说道,继续批改奏本、作业。杨改革觉得,只怕这家伙又是来汇报思想来了。如今他自己下场了,也就身不由己,必须搏杀一番才能有所作为。

不多时,衍圣公孔胤植就到了。

“臣孔胤植参见陛下。”孔胤植依旧是工工整整的行礼,一丝不苟。

“免礼。”杨改革说道。

“谢陛下。”孔胤植道。

“卿家来见朕,可是有事?可是遇到什么难题了?”杨改革问道,看孔胤植的样子,杨改革也能猜到他大概是为了什么,上次忽悠他,很多话只说了半截,他回头更加迷糊,自然还会来的。

“回禀陛下,臣愚钝,还请陛下指点迷津。”孔胤植小心的说道,上次在皇帝这里讨要了一些“说法”之后,他回去参研了许久,本以为得出了很多结论,可以解释很多问题了,可他越参详,他的疑问就越大。

“哦,卿家说说,到底是什么问题。”杨改革笑着问道。

“回禀陛下,上次陛下赐教之后,臣回去仔细参详,得出了些结论,可臣却更是糊涂了。”衍圣公孔胤植说道。

“哦,更糊涂?那里更糊涂了?”杨改革就知道孔胤植会更加糊涂,问道,上次的话不过是说了半截,那能弄懂什么?

“回禀陛下,还是关于天下人读书的事,陛下说到供养力的问题,臣仔细想过了,觉得,只怕天下人都读书不太现实,只怕供养不起这么多人读书……”孔胤植小心的说到,说完了,还小心的看了看皇帝。

“这么说来,是圣人错了,圣人的愿望是永远都无法实现了。”杨改革瞟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