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兵部尚书刘延元的事还未消散,余温尚在。后脚国丈田弘遇就开始大规模的酿酒了,这件事,成了继刘延元事件之后的又一大热点。

原本因为粮食紧张而高涨的酒价,瞬间跌了几个跟头,田弘遇的番薯酒几乎以倾销的姿态横扫整个北方,几乎占尽了绝大部分市场,尽管是以极低的酒价倾销,可田弘遇依旧是赚钱赚到爆,原因倒是简单,大规模的种植和大规模的酿造,以及成系统的经营,这种一条龙式的经营模式,极大的降低的成本,又避开了粮食这种价格居高不下的酿造物酿酒,所以,一下子就横扫了整个北方的酒市场,也因为酒价降得厉害,喝酒的人也更多,这销量,也跟着起来了。一下子,整个北京城的都只能干瞪眼的看着田弘遇赚钱赚到手抽筋。

顺带的,聚集在北京城的人也对皇帝会赚钱的神话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别人都不敢做的,皇帝一做就做成了大买卖,别人不敢尝试的,皇帝一出手就是上百万两银子。

原本因为没有亲历皇帝赚钱的人因为亲眼见过,再也不怀疑皇帝赚钱的能力了,只恨自己晚来了,也只恨自己不早跟着皇帝赚钱。这满天的银子到处飞,可自己却总是抓不住。

这件事,借着刘延元去海外的余热,立刻形成一股强劲的风,投资海外,特别是辽东,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原因也简单,既然海外的事上面的人打破了脑袋去争,这皇帝又赚钱赚到爆,听说还不准一般人到辽东去买地,这肯定有猫腻,辽东种地,肯定会赚钱赚到爆啊!不然,皇帝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说法?不然,皇帝怎么叫田弘遇到辽东种地去?

……

看着这车水马龙的人流,日渐繁华的北京城。

曹于汴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又输给皇帝了,所有的事就好像是安排好了的,一件接一件,没完没了,他还没想好上一件事怎么对付,下一件事,又发生了,他依旧是没什么准备,好似这一切都在皇帝的安排之中,可他又不相信这是皇帝的安排,皇帝就能算得那么准,掐着时间戏弄他?

“老同年,这次咱们又输了……”曹于汴约了韩爌来喝茶,满脸、满身的苦涩已经能闻得到了。

“……还输得干净……”韩爌加了一句,他就知道会有这种结果,虽然不知道具体会怎么样,但他相信,事情基本不会超出他的预期,事情也确实没超出他的预期。

“原本以为弹劾掉刘延元,陛下会……,没料到,唉……”曹于汴苦涩的很,皇帝不仅没有因为弹劾掉刘延元有什么损失,倒是利用这件事间接的宣传了海外的事,宣传了那个什么到海外买地的事,如今,一大群人打破了脑袋要跟着皇帝到辽东种地去,只差哭着喊着求皇帝了,皇帝现在可以挑三拣四了……,他们努力了许久,拉拢了的一些势力,瞬间就给皇帝消弭得干干净净,大家都是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路子,相信的是实打实的银子,而不是他们这种无聊的这个和那个,只要能赚银子,跟着皇帝干也没什么,即便是要缴税也没关系,只要比原来赚得更多,缴税也不算什么,如今天下还有谁比皇帝更会赚银子?

“看来,是无法阻止陛下卖辽东的地了……”韩爌说了句,传言皇帝要卖辽东的地的事,现在看来,已经成了大势所趋,原本不过是田弘遇酒后的戏言,现在看来,皇帝左手那刘延元宣传海外的好处,右手拿田弘遇宣传种地的好处,两下一结合,这辽东的地还不是得顺着皇帝的意思,要论卖,而不是无偿的分发……

“唉……”曹于汴更是苦涩,和皇帝斗,他永远不知道皇帝准备了多少后手,也不知道皇帝下一手会怎么办,似乎永远没有难道皇帝的事,弹劾了刘延元那么大的事,皇帝转眼间就把他变成了对自己有利的事,连刘延元那个被去职的废物,皇帝也不放过,废物利用成为有用的工具。曹于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和皇帝斗了,他现在对自己还有一点信心的手段就是拿脑袋撞墙了。经过了皇帝这左右两手,他们好不容易劝说成功的一些不缴税派,立马去投靠皇帝了,跟着皇帝能赚银子,跟着他们,则一次又一次的被打脸。

“陛下志向远大,不是你我所能揣摩的啊!”韩爌脸上也带着一丝苦涩说道,心里其实还是对皇帝很欣赏的,韩爌内心,向来就喜欢让自己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来看事,做事,对于皇帝卖辽东的地这件事,韩爌倒是觉得,这是件不错的事,辽东那么多的地,即便很便宜的卖,也可以卖上千万两银子,这可是很大一笔钱。能买得起的地的人总不缺吃食,总是有钱人,这些人掏钱来获得土地,也好过从那些吃不饱食的人嘴里掏食。

“老同年可有什么想法?”曹于汴问道。

“什么什么想法?”韩爌问道。

“就是对这事有什么想法?辽东卖地的事……”曹于汴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尽管这茶已经很浓了,可曹于汴感觉不到一丝苦意,觉得如同和白开水一般。

“辽东卖地的事?这事还能如何阻止陛下?那金州如今在毛文龙的控制下,即便是我那学生袁崇焕也不见得能轻易的插手那个地方,这要如何阻止?如今东虏又恢复了些元气,如不经陛下同意就到那边自己去种地,只怕东虏会天天骚扰啊!如何赚得到钱?”韩爌也苦笑道。

“唉……,陛下这是明着告诉世人会暗中使手段啊!……”曹于汴苦苦的说道。

“这……,可知道又如何,又能怎么说?辽东确实未收复,东虏四处抢东西不是很正常么?陛下这是阳谋,即便知道也让人无法抗拒……”韩爌说了句。

“唉……,不说了,听说国丈田弘遇那厮种番薯酿酒,做出了偌大的事业,如今整个北京城到处都是他的酒,今日心中烦闷,不如喝喝他的酒解闷,老同年看如何……”曹于汴心中烦闷,如今皇帝是钱也赚到了,名声也赚到了,更是把更多的世家大族也拉拢过去了,他们这边的势力倒是越发的薄了,原本准备和积蓄些力量和皇帝决战的,现在看来,恐怕是不行了,皇帝三下两下就把他们聚集起来的势力给扯得粉碎。

“哦?老同年倒是好心情,来福,来福……”韩爌高声喊道。

“老爷,您有何吩咐?”站在门外守着的韩府老管家立刻进来,躬身答应道。

“听说那番薯酒如今闹出了若大的名头,今日倒是要尝尝那番薯酒到底有什么好,快去把掌柜的叫来,老爷有话要问……”韩爌立刻吩咐自己的管家。

“是,老爷,小的这就去叫。”老管家立刻躬身答应,然后去叫掌柜。

不一会,掌柜就上楼来了。

“给二位老爷行礼了,不知道二位老爷唤小人有何事?”这个掌柜的也知道在这里喝茶的是什么人,毕恭毕敬的说话,倒也不扭捏,有几分自信。

“那番薯酒的事,你可知道?”韩爌问道。

“回老爷的话,小的知道一些,不知道老爷要问那些方面的?”那掌柜的问道。

“那你知道那酒为何那么多人喝么?果真那么好喝?”韩爌问道,他知道曹于汴问番薯酒的事就是要打听皇帝的虚实。

“回老爷的话,说实话,那番薯酒就得一个便宜实在,要说有多好喝,那倒是未必,和一些老酒坊的酒比起来,未必好喝。”掌柜的如何的回答者。

“怎么个便宜法?又怎么个实在法?”韩爌问道。

“回老爷的话,那番薯酒,分几个档次,二十文一斤的,四十文一斤的,一百文一斤的,寻常人都是喝二十文一斤的,讲究一些的,就喝四十文一斤的。不瞒老爷说,如今这年月里,米价那么高,能喝到四十文的酒都是相当不容易的,那都得兑水的,一半酒一半水才能卖,不然准吃亏,所以说那番薯酒便宜……”掌柜的详细的介绍着。

第618章 喝出一个胜利

韩爌和曹于汴在茶楼喝茶,郁闷不过,准备喝点番薯酒,感受一下番薯酒的虚实,倒是把茶楼的掌柜叫来问话。

二十文一斤酒,韩爌即便是不怎么和买卖东西打交道,可也知道二十文一斤酒代表了什么,如今北方粮荒,粮价一直居高不下,酒价更是高得离谱,二十文一斤的酒,只能说,便宜到不能再便宜,这里面还得抛开卖酒的酒家的利润,运输的费用,酿造的费用,租地种地管理的费用等等,然后才是田弘遇的利润,田弘遇卖二十文,只能说,他的成本更低。

“那实在又是从何说起呢?”韩爌见曹于汴苦涩着个脸在那里一言不发,又催促掌柜的解释什么叫实在。

“回老爷的话,实在……,这个实在么,是这样的……,若是别家的酒,四十文那都是掺水的,但那番薯酒,二十文那是正正规规卖出来的酒,店家按照那个酒价卖,还有得赚,但店家往往又往这个酒里掺水,二十文的酒,即便对半掺水,依旧可以当酒卖,很多客人只要便宜,喝着有酒味就行,并不讲究许多,所以,那二十文的酒,在很多地方,又往往给店家掺了水,甚至有卖十一二文一斤的,所以说他实在……”那个掌柜的也并不隐瞒,倒是把事情的内幕捣腾个干干净净。

曹于汴只觉得嘴巴没味的厉害,刚刚喝进去的浓茶,真的是没有一点茶叶味了,对于田弘遇,不,皇帝的手段,真的是不知道该如何说起,二十文的酒,居然还可以对半掺,然后卖十一二文一斤,也就是说,即便是一般赶脚,做苦力的人也能花两三个钱喝一盅,怪不得皇帝做的买卖有这么大的声势,一下子就席卷整个北方,这种价格,实在和大白菜没两样。

“二十文的酒还能对半掺?这还有一点酒味吗?喝的人也不讲究?”韩爌追问道。

“回老爷的话,那二十文的番薯酒,酒劲本身就极大,即便是对半掺,也还烈得很,也并不是只有一点酒味,要那样,也就没什么人买了,这也是店家们都喜欢卖的原因,酒烈,价低,货实在……”那掌柜又解释道。

曹于汴听了掌柜的话,心里只能是更加的苦涩,难怪这酒一出世就是铺天盖地,横扫整个北方,闹得人尽皆知,如皇帝斗,他们的手段果然还是太单一了。

“嗯,好,不错,来福,看赏……”韩爌见该问的问的差不多了,立刻挥挥手,打发人走,他得和曹于汴说事了。

“谢老爷!”这个掌柜的见老爷发赏了,立刻道谢,也识趣的走了。

说话间,那番薯酒已经送到了韩爌和曹于汴的桌上,这里本该不卖酒,倒是从别人买来的。

“来来来,老同年,喝一杯试试,看看这酒到底是个什么滋味,怎么就卖出如此大的声势了……”韩爌拿起桌子上的一个酒坛子,给曹于汴倒了一杯,也给自己倒了一杯,按照店家的说法,他们这一坛是二十文的酒,韩爌倒是要看看,这二十文的酒是怎么个烈法,对半掺水了还能当酒卖。

曹于汴心里苦得很,稍稍的和韩爌邀了一下酒,就一口抿了下去。

“嘶……,呀……!”曹于汴一口酒抿下去,立刻感觉到了这酒的火辣。

“……倒是算得上烧刀子了,酒够烈……”韩爌也尝了一口,立刻对这酒作出了评价,虽然他只是小小的品了一口,可嘴里也是火辣辣的。

曹于汴一喝下酒,心里就搞明白了个七七八八,这样烈的酒卖二十文,当真是便宜到不能再便宜,在如今这粮价如此之高的北方,就是个怪胎,要说对半掺水了还能当酒卖,绝对不是虚话,这样低的价格,赶脚贩夫苦力都喝得起,想不卖出如此之大的声势都难……,这么大的声势卖酒,也就是告诉大家,皇帝会赚钱,有门路,大家跟着皇帝做买卖才是正数,这是皇帝拿事实抽他们的脸啊!可比他们磨嘴皮子强一百倍。

曹于汴心里苦得很,只喝了几小杯,人就不省人事,倒在桌子上酣睡起来。韩爌看得直摇头,和皇帝斗,没点本事,真的很难啊!拿他们以前的那些手段对付皇帝,基本就没有什么效果,除了在皇帝手里一再的惨败,还能干什么?要想和皇帝一样,用正当的手段闹出偌大的声势……,要有这个本事,就不是不缴税派了,有这种本事的,都被皇帝捣腾成帝党了。

“来福,来福!……曹老爷喝醉了,你赶紧派人把曹老爷送回曹府去,路上注意别颠着曹老爷,知道吗?”韩爌又喊道,这酒是喝不下去了,曹于汴心里有事,苦得很,一心求醉。他倒是没必要陪着醉,都这把年纪了,还是别这么折腾自己。自己也算是半个帝党呢。

……

北京城依旧热闹,朝廷里似乎依旧是平静得很。

缴税派和不缴税派之间的一场大争斗,明着来,明着去,以皇帝这边的缴税派大胜特胜而告终,不缴税派丝毫没有反抗的余力。

从中元节就开始的水陆道场大法会,依旧在举行,丝毫没有因为中元节的结束而结束,也没有受两派之间的争斗而停止,倒是越发的热闹起来,天下高僧大德,有道之士无不以能在京城里宣扬自己为荣,今日这个登坛说法,明日那个开坛讲经,京城里,实在是热闹得紧。

原本缴税派之争,多是文人、官宦,有一定地位和财富的人在关注,事情也基本只和他们有关,京城里的平民老百姓都是把这事当成谈资,当成八卦来看,倒是没有想过什么参与的事,因为他们参与不了,也无法参与,不过,自从这番薯酒事件之后,在普通市民之中,也开始兴起一种给自己分个派别的事来,以前他们是无法参与这些事,只能仰望着天上的神仙们打架,顶多就是议论一下谁谁谁有赢了,谁谁谁又输了,骂一下世道不公,可如今却不一样了,好歹这番薯酒主要还是他们喝去了,虽然他们未必有多大的能量和资格说事,可等到他们用他们那微不足道的一二文钱为皇帝喝出一个“胜利”来之后,终于有很多人觉得,其实,也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帝党的“派”了,咱们也是支持皇帝的,虽然没多少钱,也不能翻起多大的浪,可咱们就是一文钱,两文钱的,给皇帝喝出一个胜利来,喝出了一个偌大的声势来,咱们就是要喝给那些官老爷看看,咱们也是不能小觑的。

不管是京城之中,还是京城之外,皇帝在普通民众、底层百姓中的声望,那是高到离谱,不管从以前的百万移民,还是不亏欠边军的军饷,还是后来的各种工场招工做事,都不曾亏待人这些普通人,这些普通人自然在心里感激,只可惜,皇帝离他们太远,他们即便有心帮皇帝,也无能为力,朝堂上的事,不是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可以左右的。

皇帝和那些不缴税派的争斗,他们这些小老百姓也不是不知道,每天的八卦不就是说得这些么?可知道又如何?能有什么用?能怎么帮得上皇帝?有心而无力……

不过,这番薯酒事件,可以说,触发了平民老百姓心中的那根弦。其实老百姓心里都是有一杆秤的,谁好谁坏,大家都分得清,以前那是没办法帮皇帝,只能看戏,可如今也可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支持皇帝,平民老百姓心中的弦动了,既然喝酒能支持皇帝,那就喝酒……,要通过喝酒为皇帝助威,为皇帝喝出一个胜利。

京城内外,给自己分“派”的事,成了普通老百姓之中最热门,最为时髦的事,缴税派和不缴税派再也不是高官显贵,那些老爷大老爷们的事,咱们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分“派”,别的不说,咱们能喝,喝下去的酒能淹死你们这帮和皇帝对着干的坏人。

……

张大不过是个在家乡活不下去,逃荒出来的人,在家里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只能带着媳妇孩子远走他乡,原本以为是死路一条的他,可如今,却也过得有模有样,孩子媳妇都还好,都没有饿肚子,也有衣穿,虽然做工苦了些,可张大觉得如今的生活过得很好,有奔头,充满着希望。

张大一直觉得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日子完全要感谢皇帝,要不是皇帝搞移民,不断的救济他们这些逃荒的人,他们一家,只怕早在路上饿死了,要不是皇帝,他也不可能找得到养得起一家的活计,也不可能让自己媳妇和孩子稍稍的过得象样一点,对于眼前的一切,媳妇孩子热炕头,他觉得很满足,这一切,都得感谢一个恩人,那就是皇帝。每每听到有人说皇帝的怪话,他都觉得心中愤怒无比,可他不过是个做苦力的,即便心里愤怒,也没办法。

张大如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有着淳朴的善恶观念,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张大原本觉得,自己可能是一辈子都无法报答皇帝的恩,皇帝不是他想见就能见的,皇帝也不是他想帮就能帮的,这份活命的恩,只能来世报了。

和张大有这种思想的人,不是一个两个,基本上,靠移民活到今天的人都有这种淳朴的思想,靠着在各个工场里做工活下来的人也有这种淳朴的思想。

这些淳朴的思想原本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得以实现,只能在默默中消失。

不过,这番薯酒事件却成了一个引爆这种思想的引爆器,既然喝酒能报恩,那就喝酒。

张大自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每日做工下来,都要到一个小酒馆那里喝上一盅酒,算是默默的报答皇帝,而且指明了只喝番薯酒。

和他一起做工的人,也多半是这样做的,每日下工,不急着回家,而是先到小酒馆那里要一盅酒喝一下,钱也不多,也就一二文钱,喝了之后,才各自回家。

张大回到家里,虽然这房子矮了些,破旧了些,可也是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能有吃有喝,有地方落脚,就比什么都强,这家虽然破,可张大却觉得格外的暖和。

“爹!……爹回来了……”

一个小身影跑了过来,张大一把抱起自己的儿子,亲昵的唤自己儿子的乳名,其乐融融。

“怎么,又喝酒了?……”张大的媳妇走过来,闻到了张大身上的酒味,追问道。

“嗯,喝了,不多,就两文钱的,……”张大是个不善言谈的人,见自己媳妇怪自己,立刻把实情说出来。

“……真的不多,才两文钱,咱们得报恩……”张大解释道。

“……”张大的媳妇没有作声,这报恩的事,她也知道是怎么回事,街坊里早有传闻,她也是个淳朴的人,并没有太多作怪的心思,受了别人的大恩,那就得报,不过怎么报,她也不知道,他们的恩人是皇帝,连见面都是极难的,别说报恩了。最近传出了喝酒就是报恩的事,她才觉得,这或许确实就是在报恩,丈夫虽然每日都要喝了酒才回家,可她却也不想反对,她知道,丈夫原本是不喝酒的,之所以喝酒,那是给皇帝喝的。

“……进来吧,饭菜早就熟了,就等你了……”张大的媳妇倒是没有埋怨丈夫喝酒,平淡的说道。

“嗯……”张大嗯了一声,算是应了下来。

“……吃饭咯,吃饭咯,吃番薯咯……”张大的儿子倒是欢天喜地的叫嚷起来,番薯食品实在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

吃饭的饭桌上,饭菜都很简单,两个简单的素菜,掺杂了大半杂粮的饭,还有几块蒸番薯。

张大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今日饭菜的不一般,这菜里的油星,似乎比往日多了些。张大不善言谈,只会拿眼睛看自己媳妇,似乎在问今天这饭菜怎么比往日好了不少。

“快吃吧,今日去买油才知道,油又降了五文钱,所以,今日就多放了些油……”张大媳妇见自己丈夫发现了“秘密”,立刻高兴的解释,似乎是做了一件极为得意的事。

“油价怎么会降的?如今这大荒年的,很多人可是连饭都吃不上的?”张大不解的问,今年北方大面积遭灾,不知道多少人要逃荒,这油价还能降下来,着实是怪事了。

“这有什么不可能的,听那卖油的伙计说,如今点灯都用那个石油灯油了,用油的少了,这油卖不动,自然要降点价……,这可多亏了皇上,要不是皇上,哪能有这么便宜的事?今日去买东西,听说那灯油又降了三分,同样的钱,却多买了不少,呆会宝儿念书的时候,倒是可以多点一会灯……”张大的媳妇立刻骄傲的宣布着自己很会持家,话里也同样感激着皇帝。

“嗯,那是,那是,如今幸亏摊上一位好皇上,能有吃的不说,还能读上书,这不知道是哪辈子修出来的福分,咱们可不能忘本,咱们得当‘帝党’,得当‘缴税派’,明日要多喝一文钱的酒……”张大立刻高兴的宣布,自己是“帝党”“缴税派”,并且要以实际行动支持皇帝,显示自己“帝党”的身份。

“……瞧你那样,皇上还能少了你那一文钱?……”张大的媳妇被自家丈夫的憨厚逗笑了。

“嘿嘿,可别小瞧了这一文钱,咱就是要拿一文钱气死那帮和皇上做对的人,皇上明明就是好皇上,可他们还一个劲的和皇帝对着干,肯定不是好人,……咱们肯定得帮皇上……”张大说到这个事,立刻变得口角伶俐起来。

“好了,好了,快吃饭吧,我知道你要当那个‘帝党’‘缴税派’,可也不用这么大声说吧,说出去也不怕别人笑话,帝党是那么好当的?人家帝党那个不是做大事的,那像你?”张大媳妇笑着说道。

“那有什么不可能的,咱们虽然人穷,也不是什么大官,可咱们人多啊!咱们每人每天喝他个一二文,这积攒下来,可就不得了,咱们虽然帮不上什么大忙,可却可以给皇上摇旗呐喊,咱们就是要天天喝,喝到皇上收拾了那帮子人为止……”张大有些激动的说道,他倒是没想太多,虽然力量微薄,可他也是尽力了,他相信,那些人肯定会被皇帝收拾的,要没皇帝,他家早就饿死在路边了。

“好了,好了,快吃饭吧……,等将来咱们的宝儿长大了,再给皇上当帝党那还差不多,你这个帝党,八成就是个毛脚帝党……呵呵呵……”张大的媳妇说道这里,倒是笑了起来,转头看着自己儿子,自己儿子正在埋头吃饭,满嘴的东西,正嚼得有味,张大的媳妇倒是满足得很。

“那倒是的,咱这一辈子是别想有多大的出息了,也就看咱们宝儿的了,希望将来读书有成,能光宗耀祖……”张大扒了一口饭,倒是有些得意的说道,他更是感叹遇到了好时候,如今遇上读书不要钱的好事,也是只有遇到如今这位天子才能有这种好事。

“宝儿听话,加油吃饭,加油读书,将来好给皇帝报恩当帝党,知道吗?”张大的媳妇又摸着自己儿子的头,淳淳教导着。

“娘,宝儿知道了,咱们家是帝党缴税派吗?”这个正在大口大口扒饭吃的小孩子一边嚼饭,一边问道,稚嫩的小脸上,很是认真。

“呵呵,咱们家啊!多亏了皇上,才能吃上饭,才能穿上衣,宝儿才有书读,自然得报皇上的恩,不过,你爹那个‘帝党’,顶多是个毛脚‘帝党’,那算得上什么‘帝党’,真正的‘帝党’,都是做大事的,比如活菩萨徐阁老,孙阁老,那才能帮得上皇上的忙,宝儿将来好好读书,争取也当个活菩萨徐阁老那般的‘帝党’,知道吗?”张大的媳妇立刻教导自己的儿子,立场坚定的站在皇帝这边。

张大见媳妇说他是个毛脚帝党,也只能憨憨的笑笑,他知道自己能帮得上皇帝地方实在不多,喝个酒帮皇帝,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了。

“知道了,娘,宝儿一定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报效陛下,那宝儿以后就是帝党了……”小孩子倒是认真的说道。

张大媳妇又和蔼的摸摸儿子的头,微笑着,在这昏暗的灯光下,一家人其乐融融,充满着希望。

……

孔胤植带着一些不安的心思进了京城,路上看到的,听到的,让他犹如隔世一般,极难想象,京城什么变得如此繁华了?路上看到的路人,虽然多有菜色,可都有一双充满着希望的眼睛,大多拖家带口的人都是往京城方向赶。

一直在传言皇帝有多么多么了不起,孔胤植也没太在意,也没有什么直观的感觉,通过这次长途跋涉,倒是切实的有了一些感觉。

还没进京,又传出了皇帝和那些人之间的大斗法,最后以皇帝的帝党缴税派大获全胜而告终,让孔胤植感觉到了一些害怕,开始后悔起来,不该掺乎皇帝和那些人之间的这趟子事,不过,到了此时,孔胤植也知道,他已经下场了,就不能抽身,不然,两边都不待见。如今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孔家和儒家在这个大时代里,该何去何从,如果一味的逃避,也不是办法。

看着眼前的皇宫,孔胤植也没觉得有多么辉煌,甚至算不上有多精致,顶多就是高大,有气势一些。

……

太液池边上,杨改革倒是在处理事情,如今天太热,杨改革把办公的地方搬到这里来了。

“宋卿家快起来吧。”杨改革微笑着说道。番薯大战的结果出来了,以自己这边压倒性的胜利而告终,一大批在观望的世家大族终于是看清了形式,开始转投到自己这边。

尽管进帝党缴税派可能对自身有一定的损失,可见过了皇帝斗那些人的手段,见过了皇帝赚钱的手段,有些人也看出来了,“那些人”都是些花架子,耍嘴皮子还行,要真刀真枪的做事,一个个都是银样的蜡枪头,不中用,还说什么要聚集起一批人彻底的拨正皇帝走错的路,实际看了皇帝收拾他们的手段,很多人就知道“那些人”没戏,还不如趁早投靠皇帝的强,这好肉越分越少,到了最后,就只能捡骨头吃了。

如今,杨改革也稍稍的轻松下来,倒是开始安排以后的事,大明百科全书的事,杨改革觉得,倒是可以先安排了,也才有了见宋应星的事,不然这教材和教育的内容,始终让杨改革放心不下,普及教育,已经开始做开了,一些个地方已经在试点了,要是这教育教材,教育方向出了问题,杨改革觉得,自己以后会吃大亏,所以,倒是先忙活起这事来。这编书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弄好的,可能是数年的工程,能早一天就尽量早一天,和那帮人斗法的事,已经算不上什么“大事”,一切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

“谢陛下隆恩!”宋应星赶紧磕头谢恩。内心激动不已,这可真的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啊!他一个小小的举人,被皇帝看重不说,看样子更是会被皇帝重用,这际遇,可真的犹如梦一般。

“卿家是奉新人?”杨改革开始拉家常了,准备重点培养这个历史名人。

“回陛下,臣正是奉新人,神祖万历十五年生人,万历四十三年中举,之后一直庸庸碌碌……”宋应星开始交代起自己的来历。

“哦,听说曾祖是宋景?宋庄靖?那可是我朝的名臣啊!没料到,卿家还是名臣之后,难怪学识如此渊博……”杨改革笑着夸奖道,这些在官府都是有现成资料的,一个人祖上是谁谁谁,往往大家都打听得很清楚,杨改革继续拉家常。

“回陛下,微臣惭愧,才学不及曾祖一分,到如今仍然是碌碌无为,如今已经已近天命之年,实在是无颜愧对先祖……”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