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让大家讨论,众臣也都开始议论,在场的人,都几乎持有股票,都几乎靠着股票赚过银子,对工厂的态度也微妙的很。
有反对的,毕竟士农工商,工商的地位最低,这是千年以来的传统了,可如今皇帝太强势,弄了个琉璃斋不说,更是开了不少场子,想反对的人想起自家的那些股票,自己经营的那些生意,一些想反对的人,又开不了口,皇帝可不是那么好忽悠,如果反对的时候皇帝忽然拿自己家的那些事说事,拿自己买的股票说事,那可就丢人了,有些人想反对,却张不开那张嘴,只能是沉默。
也有赞成的,就比如毕自严,如今是极力的支持皇帝办厂,他如今在大明朝里有偌大的名声,很大程度上,都是靠了那句话,一下子就弄到五百万两银子,超过了朝廷一年收入的总和,从而一跃名扬天下,所以,他是全力的支持办厂的,也十分“眼红”皇帝办的各个商号工场,都自觉的缴税,把毕自严羡慕得不行,成天“涎水直流”,可惜,除了皇帝控制下或者相关的商号、工场,没人愿意自愿缴税,他想学皇帝,那是不可能的。也一直在打皇帝的主意,想从皇帝那里分点汤水。
“启禀陛下,既然有如此之大的缺口,臣以为,不妨以工代赈,招募灾民修桥,补路,或是疏浚河道,如此,定可容纳百万人口做活计的需要。”韩爌找了个机会,说道,他如今也看出来了,皇帝给内阁各辅臣的分工,也越来越明显了,每人管一摊子,比如孙承宗专管军事,徐光启专管移民赈灾,很多相关的奏本,皇帝都直接交给他们处理,皇帝基本不插手,其实际权力,实际上是最大的,其余的,又没有像上面两位那样有清晰的分工,但各人之间,也还是有区别的,到他韩爌这里,只有一个人事,还算模模糊糊的在他手上,可这方面,皇帝看得比较严,管得比较多,他的实权和孙、徐二人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他的待遇,又比张瑞图好些,张瑞图那家伙,可就是个专管杂事的,手上,可基本没捞到什么,什么都管,可什么都管不了,韩爌前些日子听说了皇帝过问沟渠和街道的事,估摸着皇帝大概是要修路,修街道了,所以,他倒是想把这事抓到手上,如果工部营建这一块抓到手上了,过手的银钱什么的也不是个小数字,他手上的实权倒是大涨了。
“哦,卿家说得有道理。”杨改革点点头,算是认同了,但是,并没有发表什么评价。倒是有意让大家继续说。
在场的众臣,又各自说了一些,对于给更多的人找个活计,不外乎就是两种态度,一种就是以工代赈,以韩爌为代表,另外一方,就是兴办工场,以毕自严为主力。
杨改革听了半天,也觉得够了,手压了压,让众人安静。众臣见皇帝要说话了,都停下来,看着皇帝。
“朕听了诸位卿家的议论,也获益良多,工场和以工代赈,也各自有各自的好处,如今四轮马车正大规模的普及,很多官道,确实也需要修整,以工代赈的话,修路,补桥,疏浚河道确实可以便宜不少,不过,工场也有工场的好处,一旦灾民进了工场,不但不用耗费银钱去供养这个人,这个人反而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报酬,除了能养活自己,还能有结余,不仅可以养家,还可以活得更好,朕一向认为,老百姓除了能养活自己之外,还要能养活自己的家人,朕的子民,要过得越来越好,故此,朕的意思,是倾向于这些人都进工场的……”杨改革表明了自己的意思。
那就是以工代赈虽然可以获得很多免费的劳动力,可实际上,对于工业化没什么帮助,工业化除了要有工场,要有工人,更需要有一个很庞大的消费基数,这个消费的基数也要有相应的消费能力,如果只是一味的以工代赈,仅仅养活那些人了事,那些人明显的除了能勉强活命之外,不可能提供任何的消费能力,对商业,对工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促进作用,杨改革的意思,做事的都给工钱,用钱来推动商业,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达到良性的循环,当然,如果全部都以商业模式来办,修路,疏浚河道这些需要的银子,那不是一般的多。
培养工人阶层,培养消费工业品、商品的基数,也是目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众人都望着皇帝,皇帝的心思,果然是与众不同,别人都只想着怎么花钱少怎么来,可皇帝却是想着怎么花钱多怎么来,面对皇帝如此的态度,不少人是摸不着头脑,只能用陌生的目光看着皇帝发呆。
“……不过,明显工场也不可能完全吸纳这些人,这样吧,优先让这些人进工场,各地官府,应该对想务工的人给予方便,不可刁难,其余实在容纳不下的,就以工代赈,去修路,疏浚河道这些,也可适当的给些工钱,虽然是以工代赈,可朕也更想让朕的子民都有个好日子过。”杨改革定下基调。
“启禀陛下,可如此一来,以工代赈所需要的钱就要很多啊!”韩爌惊讶于皇帝的想法,提醒道,以工代赈还给钱,皇帝的钱可真的是多的没地方花了,皇帝赚名声,那可是从来不松手啊。
“呵呵呵,卿家说的对,所以,朕的意思,尽量的往工场里塞,工场对灾民,对工场本身,对朝廷都好,算是大家共赢,至于以工代赈的修路之类的,不管如何,也是要投入银钱进去的,只在于多少的问题,既然还是得投入银子进去,那不妨多投一点,也给朕的子民一个念想,让大家有干劲,有个拼搏的劲嘛!”杨改革笑呵呵的说道。
众臣搞不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只能说一声,皇帝是个仁慈得没边的人,这大灾年的,不仅要有吃的,还要有银子花,这大明朝到了崇祯朝,变的可不是一点两点啊!
给了工厂一个说法,为今年北方赈灾定下一个大基调,杨改革今天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转而又说起另外一件事。
“朕想知道,诸位卿家对大街上的各种牛马粪便如何看?朕听刘懋说,这天干物燥的时候,这满大街的牛马粪,可是会又到大家的嘴里的。”杨改革忽然问道。
皇帝这样一说,众臣那个尴尬,怎么好好的大殿里说这事,实在是煞风景。北京的天气,他们这些在北京常住的人,也领教过的,说吃牛马粪,可不是什么瞎说。
“回禀陛下,京师的气候历来如此,陛下的意思,莫非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施凤来回答道,也试着问道。
“朕的意思,诸位可有解决的办法?老是这般可不行,极容易得时疫,朕还听说,很多百姓会当街方便?这天干物燥、内涝之后,更容易引发时疫,最好也想个办法解决了,朕当皇帝,天下当有新气象,切不可这般得过且过……”杨改革又说另外一件事了,那就是卫生问题,这个问题看似不大,实际,和明朝灭亡有着极大的关系,崇祯十七年的大瘟疫,导致偌大一个北京城,居然抵抗一天都做不到,这其中,瘟疫的关系可是极大的。
众臣又一致看着皇帝,皇帝的想法,向来和一般人不一样。
“启禀陛下,想西城的牲口味,每年都有一段时日要飘到内城来的,要想解决这个事,只能禁止城内走牲口,不过,这显然是不行,每年那么多的东西都要靠牲口拖运,不走牲口怎么行?”一个官员憋着笑说道,西城的牲口味,就是指粪便味,说的就是西城是牲口聚集的中心,那里的牲口味,比别的地方格外的浓,每当吹起西风,这牲口味就会刮得满城都是。
“启禀陛下,臣以为,既然禁止不了,不妨教人勤加打扫,只要清扫及时,这个倒是可以解决的。”施凤来立刻提议说道,那就是请人打扫。
正说着,一个太监进来,虽然是急急忙忙的,却也是面带喜色,禀报道:“陛下,辽东急报!”
“哦,何事?”正在解决卫生问题的杨改革急忙问道,辽东的急报,不知道辽东现在发生了什么,看太监的面色,应该不是坏事。
“回陛下,辽东巡抚急报,称围困松山堡的东虏已经撤走一部分,虏酋黄台吉东进……”这个太监高兴的说道,这事,可真的是个大喜事,围困了快半年的松山堡,终于是有救了。
“好!”杨改革听了这个消息,立刻叫了声好,策略已经发生的效果了,战略上正在逐渐的向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发展。
众臣一听,纷纷祝贺,这个消息,可真的是个好消息,东虏既然已经撤走一部分,想必松山堡的压力大减,再无被攻破之虞,解救松山堡的行动,皇帝又赢了一程,今年和东虏的战事,明朝的赢面更加的大了。
第556章 白杆兵的初战(一)
辽东。
三岔河。
海岸线以北十里。
秦良玉一身的戎装,英姿飒爽的站在一个小山岗上面,拿着千里镜,仔细的观察着远方,一骑探马,飞速的朝着这边奔过来。
“报!”那探马飞身下马,高喊道。
“说!”秦良玉问道。
“回总指挥,鞑子离军阵,不过十里路了,依旧在穷追马大人……”探马大声说到。
“好!知道了,再探!”秦良玉果断的说道。然后,笑了,这个马石头也是一个打仗的高手,三千人,引着鞑子七八千人往三岔河跑,很快就把鞑子引到埋伏的地点了,那些被引来的鞑子,估计七窍都快生烟了,不然,也不会追的这样疯狂,居然丝毫不顾被埋伏的可能,要知道,三岔河周围,都已经被明军做了战场遮蔽。也或许是鞑子根本毫不在乎明军吧,秦良玉心中有些自嘲的想到。
总指挥是秦良玉的“官”,作为一个官阶不是最高的官员负责指挥战事,很是麻烦,零时加衔也不好加,毕竟都督,太子太保之类的衔已经相当高了,钦差只是孙承宗,但孙承宗又不管实际作战,实际作战,全权由秦良玉负责。所以,秦良玉这个实际指挥作战的人,杨改革倒是别出心裁的给了一个“总指挥”的名头,好让她指挥比他官阶头衔高的人作战,比如指挥满桂,比如,万一毛文龙也到了三岔河战场,也是要听秦良玉的。
秦良玉一脸的微笑。这次,她获得的支持和权力,可是空前的大,皇帝对她的信任,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从各处抽调了精锐协助她,秦良玉觉得,这次除了赢,就只能赢,不可能输。如今各项的进展都十分的如意,战场上,遮断了鞑子的视野不说,甚至遮断了鞑子的通讯,为上岸和钓鱼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
“鞑子来的好快啊!不过十里路了,转眼就到啊!看来,是被东江的那个小英雄挑逗得不轻,不然,也不会连探马都不派,就敢直接追过来。”一个官员笑着感叹道。
“是啊!总指挥,这次,鞑子可真的是托大了,咱们遮蔽了战场,他连咱们有多少人都没搞清楚,就一头撞进来,真的是自寻死路啊!”秦良玉的一个部将也笑着说道。说到战场遮蔽,这不是个新鲜词,具体是什么意思,说白一点,就是袁崇焕干的那套,把敌人所有能打掉的探马都打掉,敌人的探马施展不开,对方的主帅自然是两眼一抹黑,当然,战场遮蔽不用像袁崇焕做的那样变态,几千人马去砍人家几十骑。
战场遮蔽的直接后果就是,敌人的行动一目了然,而敌人,却是一片混乱的乱撞,就比如今天这七八千鞑子,估计是被马石头挑逗疯了,连探马都没派,都不知道这三岔河有多少人,就一头撞了进来,如果鞑子的头目知道这里已经上岸了几万人马,骑兵至少有他两三个多,估计他肯定得掂量掂量。这个战场遮蔽的效果,让在场的官员,将领都有一种胜券在握的感觉,因为双方的态势、实力对比,一目了然,实力悬殊。
“这都是托陛下的福,不然,这仗,那里有这般轻松?”秦良玉也是轻松的笑着。
众人又是一片微笑,大明朝的赢面更加的大了,如果能把这股鞑子解决了,那可是近年少有的大捷。
不过,也开始有人始劝起秦良玉来。
“总指挥,鞑子离前军不过十里,快马加鞭,不消片刻就到了,六千人马,能抗得住吗?要不要加派些人手?还来得及。”一个官员好心的提醒道,这次钓鱼很成功,从毛文龙那里借来的人马,只几下,就把鞑子的大队人马挑逗来了。鞑子不来都不成,四处散开的对付赏金猎人的小队人马,忽然就被马石头他们屠戮的差不多了,很是吃了一个闷亏,吃了这样大的亏,不出来才怪,这才有了今日之埋伏,秦良玉打算以六千人马来打七八千的鞑子,这个事,让很多对鞑子有恐惧心理的官员很是担心,担心抗不住,埋伏不成反蚀一把米,按照他们的意思,既然只来了这七八千人,何不大家一拥而上,一举把这些鞑子击杀呢?岂不是比六千人正面对抗鞑子好得多?
“是啊!总指挥,六千是不是太少了点?要不,咱们全线压上,一举把这股鞑子收拾了,总指挥可就立下不世功勋了。”一个部将也开始劝道,六千人,对付七八千鞑子可真的有些悬,要是大伙一拥而上,打胜仗更加的有把握。
“娘……”秦良玉的媳妇张凤仪也准备说些什么。在前面摆阵的是他的老公,马祥麟。万一这个火枪阵没有扛住,那马祥麟的危险可不是一般的大,故此也有些担心。
“无妨的!当年浑河可以扛住几万鞑子围攻,没道理到了今日,抗不住几千鞑子了,放心,一定没问题的,如今的白杆兵可不是当年的白杆兵了……”秦良玉极度有信心的说道,说浑河,就是说当年的事,当年浑河血战,可没今日这样好的装备,也没这样好的待遇,当年全凭着一杆白蜡杆子,还不是顶住了几万鞑子的轮番进攻,虽然最后失败了,可也是非常难得了。
如今兵强马壮,不可能还顶不住七八千人马的冲击,故此,秦良玉的信心是极大,秦良玉更看重的其实是要验证这只新白杆兵的战斗力,是要为白杆兵刷经验,要是大家一拥而上,肯定吓跑了鞑子,能和鞑子打的,估计也就是骑兵了,白杆兵别想刷到一毛的经验。
如果这六千白杆兵连七八千鞑子都抗不住,那她总共不过三万人人马,实际白杆兵不到两万,又能扛住多少鞑子?如果真的有问题,真的抗不住,也可以提前知晓,也可以避免全军覆没的结局,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故此,秦良玉是拒绝了大多数人的提议,按照先前布置的那般,用一小批新白杆兵验证一下,打些经验,为日后长久做准备。
众人一听秦良玉提起当年浑河的事,很多想再说些什么的人也不想说了,如果白杆兵还是以前那个白杆兵,有六千人,确实无惧七八千鞑子的冲击。
“总指挥说得不错,白杆兵的战力出众,没理由抗不住,只要马小将军能扛住鞑子的几轮冲击,待鞑子疲惫,下官冲上前去,不说全歼鞑子,也至少可以冲散鞑子,捡些人头是毫无问题的。”满桂出言赞成秦良玉的话。这次这个战事,真的是对明朝极为有利,对面鞑子连这三岔河有多少人都不知道,就一头撞进来,他们前面是布置了六千人马,可后面却还有接应的马队,更远一些的,还有更多的人马,即便是鞑子大军来了,也有一战之力。
众人见满桂打了包票,也就不说什么了,满桂如今是骑兵的总管,给秦良玉打下手,负责指挥秦良玉麾下的所有马队,本来,满桂还有些抵触的意思,有些不情愿,不管怎么说,给一个女人打下手,实在抹不开面子,不过,皇帝和孙阁老的重压,让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当然,满桂的不满意情绪,也仅仅是维持到孙承宗开“动员大会”,这次大会开过之后,满桂再也不埋怨和抵触这件事了,无他,他在秦良玉这里打下手,好歹还是个爷们,袁崇焕和毛文龙可就变成娘们了,如今这事,已经成了整个辽东的笑柄,满桂知道,现在那两个人,估计一直都得把脑袋塞在裤裆里过日,除非他们能在战场上表现得像个爷们,想到这里,满桂又憨憨的笑了笑。
正说着。
远处滚滚的烟尘,已经越来越近了。十里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不算什么。
“总指挥,来了。”一个部将提醒道。
“嗯,来了。”秦良玉到了此时,脸上的微笑已近变得严肃起来,新白杆兵终于要面对第一次血战了。
“报……”探马又赶来报信。
“说……”秦良玉道。
“回总指挥,鞑子大队离前军已经不足五里……”探马报告的事,其实,众人都看在眼里。
“好!再探……,来人,传令,让东江镇的小英雄按照原计划,绕过军阵,在后面休息,传令步兵方阵,待马队过后,立刻开炮,轰击鞑子,引鞑子来攻击。”秦良玉下令道。最远的红衣大炮可以打五六里以上,甚至更远,实际上,鞑子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了火炮射程,事实上,这场战斗,已经在鞑子进入火炮射程的时候开始了。
“小的领命!”一个传令校尉立刻翻身上马,去传令了。
……
这个步兵方阵,为的是测试步兵方阵的可行性,为的是刷经验,所以,选择的阵地,没有选择对步兵方阵有利的地形,比如小土坡,小山坡的背脊处,小河等有利地形,完完全全就是普通的平地。
马祥麟看着看着越来越近的骑兵,心中并不害怕,没有丝毫的惧意。
“开炮!”马祥麟也不管马队过后的灰尘,一待马石头的马队通过,就立刻开炮。
……
后金的追赶队伍里。
“轰!”
“轰!轰轰!!”
几声炮响。
阿敏正追得高兴,耳边就响起了大炮开火而独有的声音。
阿敏带着一些惊恐的目光听着这些声音,听这声音,好像是隔着好几里地就开炮了,这是红夷大炮啊!
由于前面几千明朝骑兵踏起了太多的灰尘,遮住了视线,后面根本就没法看清前面的情况,何况还隔着几里地,即便是有人站在那里,也不见得就看得清。直到大炮的轰鸣声,才让后金意识到,可能遭遇明朝援军了。
阿敏心念急闪,知道明朝敢在几里地之外开火,肯定早已瞄准好了,自己的人马太多,有好几千,根本就无法躲,只能硬等炮弹砸下来,至于砸中谁,那只能看运气了,阿敏脸上的汗珠子就下来了,不知道是紧张害怕,还是追得太热。
闪念之间,几声炮弹应声而下,砸在地上。
“啊!……”
“啊!……”
炮弹砸在马队当中,当场开出几条血槽来,不是炮弹的准头有多大,而是后金的人马实在太多了点,想不砸中都难,那些被一下砸死的,还没感觉到什么痛苦,就已经死了,而被打伤的,则痛苦的嚎叫起来。
几里地之外的明军阵地,已经稍稍的显露出身影。
看着地上的几个血槽,阿敏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多年的军事生涯,让他明白,自己可能是被人故意引到这里来的,前面有明朝的伏兵,冲还是退走?冲的话肯定还要挨炮弹,现在离明朝军阵还有几里地,开炮的都是红夷大炮,就伤了这样多人,要是再近些,佛郎机又会开火,到了那时,怕伤亡会更大。如果明朝还埋伏了大批的伏军该怎么办?到时候如果被缠住,得死多少人?阿敏虽然是一根筋,可打仗的经验却是很丰富,瞬间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脸上的汗,不住的往下流。
退走?说实话,阿敏更不甘心,追了那些明朝骑兵那样久,什么结果也没有,就因为明朝开了几炮就退走,这要是被传出去,他阿敏丢不起那个人,更何况,一遇到明朝大炮开火就退走,对士气的伤害不是一般的大,阿敏犹豫不决了。
“前面什么情况?”阿敏高声喝问一个从前面跑来报告消息的奴才。红夷大炮要很久才开一次火,这一点,阿敏是知道的,既然已经开过一次火了,那么下次开火,还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这个时候,是不用害怕的。
“回主子,前面有明朝的军阵。”一个奴才回答道。
“有多少人?多少大炮?”阿敏又继续问道。
“回主子,大约五六千人步卒,大炮则不知道,怕不少于二十门,刚才就有至少四门红夷大炮开炮,按说,大炮加起来应该有二十门上下……”这个奴才回答道。
“六千人?二十门?”阿敏吃惊的问道,首先吃惊的是居然只有六千人就敢拦他的马队,简直是不知死活,五六千步卒,他只要一个冲锋,就可以冲垮明朝的军阵了,实在是对明朝的大胆感到吃惊,到底是不知道大金的厉害还是自信过头了?更吃惊的是明朝居然还把红夷大炮拉倒野地里打,明朝也太富裕了吧。
“回主子,错不了。”这个奴才肯定的回答道。
正说话着,后金的一些额真,头领聚集到阿敏这里来。
“主子,怎么办?是冲还是避一下?”一个后金额真焦急的问道。
“主子,怎么办?”更多的额真,头领问道。
阿敏脸上的汗还在流,听着这样多的奴才问,阿敏明白,自己必须在第二炮下来之前决定是躲避还是进攻,如果还在这里犹豫,就得白挨一遍炮弹,白白损失人马。
看着阿敏脸上的汗珠子,几个额真也焦急起来,再不决定,又要白挨一遍炮弹了。
“主子,咱们冲吧,这才五六千步卒,咱们只要一个冲锋,就可以打垮明朝人了。”一个比较有信心的额真说道。
“主子,依奴才看,还是先躲避一下,看下情况再说,咱们都不知道明朝有多少伏兵,虽然前面只有五六千,可军阵后面三千骑兵呢,算下来,也有八九千了,也不知道明朝还有多少伏兵……”也有比较谨慎些的,这次出来追人实在是太匆忙了些,心里没什么底。
“主子……”额真部将们在那里争执,阿敏则是脸色阴晴不定的在那里犹豫。
“阿济哈,博尔朗,你们两个领着人马去冲一下试试,其他人,都给我散开,随时准备接应……”阿敏很快就下了命令,按照他的脾气,他早就一马当先,去冲明朝步卒军阵了,可如今事情确实有些蹊跷,即便是他一根筋,也感觉到和往日的不同了,起码他对那几千明朝骑兵就无能为力,还被人引进了埋伏圈,但是,明显的他不能示弱,更不能返身就跑,这对大金的士气和心理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可能造成日后见到明军的大炮,习惯性就躲避,撤退,那以后的仗可就难打了。彪悍的战力,不怕死的冲锋,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中培养起来的,都是拿敌人的鲜血喂养起来的,如果拿失败喂军队,这无疑是军队的毒药。阿敏无法接受躲避,放弃,只能去冲锋,由于红夷大炮的射程太远,他还不能退后找地方躲起来,不然,会和前面冲锋的脱节,无法顾忌到前面骑兵了,在阿敏看来,是好是坏,也就多挨一两炮,前去试探的两个人,很快就会试出明军的虚实,如果明军很容易冲溃,他立刻跟着冲上去收拾残局,如果明军是个硬茬,他立刻就后退,整军再战。
“喳!……”两个人立刻接受命令,准备去冲阵,这两个人,就是刚刚强烈要求冲阵的。
“都散开,别被大炮打着了,机灵点……”阿敏的命令,很快传达开,比较密集的队伍,开始出现变化,逐渐的散开,在这个毫无遮拦的平地里,也只能自求多福。
……
稍远处的山坡上,秦良玉正带着人观摩作战的经过。
“总指挥,鞑子果然上钩了。”一个部将喜气洋洋的说道,很明显的,刚刚停顿了一下的鞑子骑兵,分出一只来,开始冲阵了。
“不是说鞑子头目阿敏是一根筋吗?怎么这样小心?才两个甲喇,千把人。”另外一个部将开始不满意鞑子的小心翼翼了,在批评鞑子不够死脑筋。
“也好,千把人先试试水也好,免得一下子被冲破了。”另外一个人则觉得千把人冲阵,刚好可以给新兵一个适应的过程。
……
小土坡上的观摩和议论,并不影响步兵方阵里的明朝官军。
新白杆兵依据地形,摆的是空心方阵,有九个燧发枪方阵,四千五百人,燧发枪方阵之间,又有炮兵位,炮兵七百余人,有大炮近四十门,其余的是骑兵,在方阵的最后方,这个大军阵,虽然配比上不是很好,理应配给更多的骑兵,不过,由于属于实验性质的,所以,骑兵配置得比较少。
“放!”看着飞奔过来的骑兵,炮手果断的下令放炮,骑兵的速度很快,转眼间,前锋就进入了一里地的范围,这一炮打出去,刚好可以击中冲过来骑兵的中部,甚至后部,冲在最前面的,是不用管的,到了更近的距离,自然还有东西等着他。
“轰!”
“轰!轰!轰!”
大炮声接二连三的响起。瞬间在冲过来的骑兵队伍里,又开出一道道的血槽。冲击的势头,为止一窒,前部和后面有些脱节了。
……
马祥麟在阵中,看着这千把人来冲阵,嘴角泛起了微笑,和这一只眼配合在一起,显得格外的狰狞。
“四百步……”负责观察的炮手高声喊道,报着数字。其余的炮手则满面红光的等待着,这还算密集的骑兵冲锋队伍,简直就是他们炮兵的活靶子,这几乎每一炮都不会落空,这样打鞑子,实在是太容易了。
“三百五十步……”
“三百步……”负责观察的炮手再次喊道,骑兵的速度果然是快,转眼就跨过了百步的距离。
“各炮准备!”炮长见已经进了三百步的距离,马上就要开炮了,高声喊起来。
“二百五十步……”负责观察的炮手再次高声的喊起来,这次明显的,腔调里带着兴奋。
“预备——开炮!”一声令下。各个大炮一同开火,军阵面前,几道火光喷出,随之飞出的,就是无数的铁砂,这些铁砂,形成一个“铁砂慕”,以极快的速度撞向以极慢动作奔过来的骑兵,瞬间撞到了一块了,骑兵立刻人翻马仰。
随着大炮的轰鸣声,瞬间就将这个充满了生机的草地变成了炼狱,血腥的场面降临这个世界,浅浅的绿草,淹没了一些战马,也淹没了很多人。
……
这血腥的一幕,被小山坡上面“围观”的众人看见,随之众人就同时爆发出一声“好!”这一炮下去,就几乎将阵前的鞑子骑兵打空,起码掉下来几十骑,实在是厉害。
……
这血腥的一幕,也被阿敏看到了,心里是揪得疼,连明朝军阵的边都还没摸到,他就损失了上百骑,要是这样下去还得了?
……
战场上,战斗依旧在持续,冲击明朝军阵的后金骑兵,并没有因为前面扫下来几十骑就停下,依旧是疯狂的冲向明朝军阵。
明朝军阵里。
却传来有些兴奋的号令声。
“第三列……举枪……”负责号令的军官抽出自己的军刀,举了起来。
号令之下,第三列的士卒纷纷举起大内造,将枪口对准奔袭而来的鞑子骑兵。
负责指挥的小军官看着越冲越近的鞑子,丝毫没有恐惧,只是盯着鞑子的距离,刚刚二百五十步之上,大炮已经开火了,那么,接下来,接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