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位可还有问题?”杨改革问道。

众臣互相看了一下,这该问的都问过了,该说的也都说过了吧。

“启禀陛下,臣有一个问题,不知该不该问。”毕自严又站出来,问道。

“哦,毕卿家有何事,只管问。”杨改革说道。

“启禀陛下,驿递马车救济灾民固然仁道,可这户籍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如地方上有灾民活不下去,想进城务工或经商,该如何办理?算民户,还是算商户,还是算匠户?此事和移民不尽相同,另外,这驿递马车和公共马车的车夫该是民户,还是军户?”毕自严问道。

这个问题一出,倒是让人有些意外,这个问题可涉及到更多的问题了,比如户籍,比如税赋。群臣开始议论起来。

“嗯,这样吧,一切以百姓的性命为大,一切以救济受灾的百姓为重,既然地方上养不起那样多人,就自然不能把人约束在地方上,让百姓们饿死,这是及其残忍的,如果有百姓活不下去,愿意进城务工,经商,地方上当放行,户籍的问题,依旧看灾民的意愿,愿意保留原籍的,依旧保留,如果愿意入商、匠籍的,也不阻拦,赋税问题,也就暂且不提了,如今,一切当是以救灾为重,这些问题,就暂且搁置起来吧,待日后再说……”杨改革不待群臣讨论,就定下调子。

群臣原本皇帝还会问一问大家的,没想到这样就圣裁了,有些意外。

“……至于车夫的事,虽然驿递归兵部管……,还是分开来看吧,驿递马车还是沿袭以前的规矩,以前驿卒是什么籍就是什么籍,至于公共马车,则不必了,车夫多是民户为多,强行把别人专成军户,怕别人也不愿意,也就此搁置起来吧,车夫先前是什么籍,如今依旧是什么籍,如今事情紧急,还有几个月就是逃难潮,如今还在这个事上牵扯不清,着实本末倒置了,朕说过,一切当以灾民的性命为重……”杨改革很快的就定下调子。

这也是杨改革一直久拖不决的原因所在,除了收集更多的资料和经验需要时间,还有就是这户籍的问题,一直是个难题,如今明朝的户籍有管理得很严格,基本政策就是限制老百姓流动,以尽量把老百姓限制在当地为第一要务,伴随户籍的是税,赋,徭役这些东西,要在平时,要想老百姓大规模流动,进入城市务工和经商,那是很难的,也只有在大规模的天灾之下,才有可能,但是,即便是有天灾,老百姓能大规模的流动了,但是,牵扯在老百姓射伤的户籍问题,依旧是个大难题,依旧是老百姓身上的枷锁,要想获得大批的劳动力,要想工业化,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解决。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牵扯实在是大,可能需要更改明朝的基本国策,不是一下子能改得了,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的,如今的杨改革还没有一个很好,很成熟和可靠的办法,也只能暂且搁置起来,不理不问,待日后看情况再说,先把人弄到工厂里再说,等工厂的利润超过了土地,有了一批资本家,这事或许就会好办得多,如今,杨改革着实不想自己一个人和整个明朝的惯性抗衡,太累了。

“臣遵旨!”毕自严跟着就答道,其他大臣还没回过味来,这事,就这样定下了,有些大臣撇撇嘴,本想说什么,可想想,又没说了,这户籍问题,可当真不好说,一说,牵扯必定极大,问题越说越多,皇帝暂且搁置这些问题,先全力救济灾民,倒也是个不得已的办法。

“那就这样办吧,驿递马车要最先布置下去,公共马车,也要及时跟进,朕今日就给马车场下订单,一切当尽量在七月之前布置到位,刘懋,这件事,朕就交给你了,你以钦差的名义去办这件事,以方便行事……”杨改革说道。

“臣领旨!”刘懋迫不及待的回答道,这下,他的心可算是放到肚子里去了,这个有点类似移民赈灾的差事,终于名正言顺的落到了他的头上,还是个钦差。

“这件事,还和赈济有些关系,可能需要和司农司进行一下接洽,如果出现大批灾民需要移民的事,当事先联系好司农司,让他们给予安排……”杨改革说道。

“臣明白……”刘懋答应道。

“另外,此事也绝非你一个人能办的,涉及数省,可能需要很多人手,朕许你在各部调集一些人手,另外,也可以从国子监调一批历事生给你做帮手,以免你无暇分身……”杨改革又宣布道。

这话一出,群臣们脖子都高了一截,这个刘懋,如今一下子算是登堂入室了,日后要弄个侍郎,弄个尚书做做,可真不是什么难事,今日捡了这样一个大便宜,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各部调集人手,国子监调用历事生,这待遇,可直接向徐光启看齐了,不少人又是暗暗妒忌,不过,大家也都知道,这事反对也没用,皇帝本来就打算用刘懋,现在想夺这个差事,皇帝能答应?再说人家刘懋也是进士出身,更是身兼给事中,一直就在管这一摊子,皇帝任命他为钦差,也没什么不可以,算是很正常的任命,更因为那个马车始发中心的事,不少人和刘懋是达成了某些协议,倒是没人出来反对。

“臣领旨谢恩!”刘懋到此时,才有些激动,皇帝果然没让他失望,给他的权柄也是相当的重的,跟着皇帝干,果然是有前途的,皇帝果然是个有信誉的。

第538章 烧水泥

散了早朝,杨改革又在琢磨一件事。

根据刘懋交上来的作业,里面谈到了道路的问题,修路成了杨改革面前的一道难题,道路分城内和城外,城外暂且不说,光是这城内的道路问题,就杨改革犯难了,更是引发另外一个大问题,马车多了,这马粪,牛粪的问题,是必须考虑的,如果任由马粪牛粪到处撒,在这北京这样干的气候条件下,风一吹就干,北京人们都得吃这些粪土,由此引发的疾病问题,更是头疼,所以,如果要修路,就必定要考虑相应的排水,排污,道路清洁问题,只解决马车带来的牛马粪肯定是不行的,必定还要涉及到城里生活排污问题,要对这个进行改造,就必定要大修各种沟渠下水道,要挖相当多的沟渠,更是涉及到了街道两边的房舍,店铺的问题,这就引发出了一个更大的工程,城市管理和改造问题,明朝的拆迁和房地产……

这一系列的问题交错在一起,杨改革是头晕得很,原本是一个简单的事,但是如今,却变成了一个超级复杂的大工程。

“大伴,这京城里负责管理道路和沟渠的是那个衙门?”杨改革头晕得不得了,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系统工程,觉得这甚至比谋划打仗更加的吃力,深思了许久之后,杨改革即便是头疼,却也不的不开始深入的了解这方面的东西,不管如何,这一切必须要得到解决,路是一定要修的,故此,杨改革开始询问明朝的街道和下水道归谁管。

“回禀陛下,可是问街道和沟渠归谁管?”王承恩有些诧异的问道。

“不错,朕打算修路,必定牵涉到这些问题。”杨改革哀叹道,尽管对明朝的道路和沟渠不是很了解,可光凭着这些有限的了解,也知道这必定是庞杂无比,麻烦不断。

“……回陛下,能管京城道路,沟渠的有工部,有五城兵马司,有锦衣卫,有巡城御史,有时候内官也有参与……”王承恩老实的回答道。

“喔,这样多衙门都管这个事?”杨改革吃惊,又有些不吃惊的反问道,不吃惊是这事麻烦早有预料,吃惊的事管这个事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还和自己原先的估计有出入,原本杨改革以为,顺天府能管北京城的街道和沟渠,实际上顺天府管不了这个。

“回陛下,是的,工部主管,五城兵马司负责实际疏通,锦衣卫,巡城御史都有监管,监督之责,如是治理沟渠,有时候还会派遣文武官员或是中官。”王承恩肯定的回答道。

“这样啊!召集这些衙门的主官来见朕。”杨改革头疼的说道。

“遵命!”王承恩道。

王承恩出去传旨了。

杨改革却坐在暖阁里发呆,这推广马车随之而来的就是道路,随着道路而来的就是沟渠,排污系统,这里又包含了防疫和卫生,紧接着就是道路的改造,城市的管理,这个简单的事越往下就越复杂,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马车问题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最好的注解了。

……

“陛下,人都到齐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杨改革才听到王承恩的一声呼喊。

“噢,这样快就到了?叫他们都进来吧。”杨改革陷入沉思之中,丝毫没觉得时间的流逝。

“遵命,陛下!”王承恩有些诧异的答应道,这还快?都去了大半个时辰了,还快?难道皇帝对这大半个时辰还有丝毫的感觉?

……

“臣工部尚书李长庚参见陛下!”

“臣锦衣卫指挥使同知于日升参见陛下!”

“……”

来的几个人,纷纷行礼,杨改革也一一免礼,工部尚书李长庚杨改革最熟,算是经常见面的,锦衣卫的于日升,杨改革也有印象,毕竟常见面,那几个五城兵马司的指挥,杨改革就没什么印象了,巡城御史,杨改革也同样没什么印象。

“今日召诸位前来,诸位可知道为了何事?”杨改革问道。

来的一干人等除了工部尚书和锦衣卫指挥使同知比较镇定之外,巡城御史和五城兵马司的人,个个紧张得很。

“回禀陛下,莫非是为了京城的道路和沟渠之事?”工部尚书的官最大,领衔回答道,皇帝召见这样多的人,只从这些人的官职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这些人都负责同一件事,那就是管理京城的道路,沟渠。

“不错,李工部说得不错,朕前些日子命刘懋运作马车,刘懋上奏说道道路的问题,说这马车一多,这马粪是个问题,要大兴马车,这马粪就必须得解决,否则,风吹土扬,这京城的老百姓可就没好日子过了,马粪多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常有大疫,故此,今日把诸位找来,就是想了解一下这个情况,诸位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说说吧……”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如今京城里的马车,牛车,骡车一直就众多,这京师的气候又干燥,道路上的这些牛马粪,着实是个大害,风吹土扬吃灰土的事,也是常有的……”工部尚书李长庚回答道。

“唔,这样啊!……”杨改革听过了,点了点头,又看向下一个。

“回禀陛下,此话确实不假,京城向来就是晴则尘土飞扬,雨则泥泞难行,不光是马粪,道路因为多是泥路,遇到下雨天,更是难遇行走,泥巴是可以溅到腰间的……”锦衣卫指挥使同知于日升见皇帝把目光看向自己,也说了一些道路的问题。

杨改革照样点点头,又看向下一个。

“回禀陛下,除了有牛马骡等牲口的粪便,更是有城中百姓的污秽之物,城中不少百姓,常常将粪便污秽之物随意倾倒,更有当街方便者,这风尘一起……”剩下的人也开始给皇帝讲北京城吃灰的事。

“……陛下,不光是道路上牲口的粪便麻烦,这沟渠里,也是污秽之物杂陈,沟渠时常被污秽之物堵塞,一待下雨,则沟满,污水满溢到街道上来……”

“……陛下,沟渠堵塞,除了污秽横流,有时候还会发生内涝,会引起房屋坍塌……”

大小官员,开始一个个的跟皇帝介绍北京城的道路和沟渠问题,见皇帝问的真切,还提到刘懋,说什么马粪的事,故此,大家也都认为皇帝是知道北京城道路和沟渠的诸多问题的,也是不怕什么马粪的,也就说得真切,什么马粪,牛尿,人便什么的也都出来了,什么沟渠塞了粪水满溢到街道上,什么风衣吹干,这些又飞起来,人人有份,说得会声会影,形容得那个真切。

……

说了一响,杨改革差点吐出来,平时自己在深宫内,环境还可以,什么事都有人服侍,倒是不觉得有多少问题,即便是刘懋提到的马粪问题,杨改革虽然觉得脏,却也没往心里去,毕竟要推行马车,就必定会有马粪问题,可今天,这些管理京城道路和沟渠的衙门官员告诉自己的实际情况,却真的是出乎杨改革的预料,看惯了,用惯了,听惯了华贵物件和用词的杨改革,给这些“污秽”不堪的词语和形容弄到要吐了。

杨改革恶心了一阵,才舒服一些,幸亏还没到吃中饭的时间,幸亏早饭消化的差不多了,否则,铁定得呕出来。

众臣见皇帝一副要呕吐的模样,纷纷自咎,没事跟皇帝说这些干嘛?可皇帝又那样问,谁知道……

漱口了数次,杨改革才觉得这若有若无的味道没了。

“朕只听闻一下,就有如此反应,就如此不堪,想那些整日居住在这些地方的百姓,朕又情以何堪啊!”杨改革感叹道,那是不得不感叹,这北京城的卫生之差,出乎自己的预料。

“臣敢问陛下,陛下可是想整修道路,沟渠?”工部尚书李长庚连忙问道。

“卿家觉得,不整修可以吗?”杨改革反问道。

“回禀陛下,如今这沟渠,也确实有些年头没有修了,按算,也确实到了该修的时候了,此前,我朝也是每隔几年就要大修一次的。”工部尚书李长庚道。

“噢,是这样啊!那如今北京城大修一次能管多少时日?上次又是什么时候修的?”杨改革心里依旧是有些恶心。

“回陛下,大概三五年,如果修得彻底些,或许能管个七八年,小十年的,最近一次大修沟渠,乃是先帝元年时,当时耗费了颇多人力物力疏浚沟渠,到如今,也有八个年头了,算下来,确实要大修了……”工部尚书李长庚说道。

“修得彻底也就能管七八年?这是如何修的?呃……,如今这京城内的沟渠情况如何?有多长?能管多少地方?沟渠又是如何修的?道路又是如何修的?”杨改革干脆一起问。

“回陛下,……陛下是说先帝当年修沟渠的情况么?臣依稀记得,当时动用了不少民夫和工匠的,怕不下十余万人,具体的臣记不清了,还需详查才可获知……”工部尚书李长庚道。

“那如今北京城的沟渠有多长,又是怎么修的?要修多高,多宽?能管多大的地方?”杨改革又问道。

“回陛下,这……如今内城有大沟三万余丈,各巷小沟十万丈,至于修么……”李长庚开始尽量把自己能记得的东西说出来,皇帝问的这些东西,实在是太专业了,很多数字他都记不住。

“也就是说,如今沟渠,主要还是内城比较完备,外城则很少,基本没有?”杨改革听了一气,听出些名堂问道。

“回陛下,估摸就是这样了,营建沟渠,耗费实在太多了,而沟渠又多以暗渠为主,修渠,则必定要修暗渠,如果是修暗渠,则大沟要修六尺六寸高,五尺四寸宽,全部以砖石构架,上面还要铺麻石,才可以保证长久……”工部尚书李长庚说道。

“确实挺复杂的。”杨改革听了就知道,修下水道,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投资必定十分巨大。

“那道路情况呢?又是如何的?”杨改革又问道。

“回陛下,如今京师的道路,也多是泥路为多,只有很少一部分道路铺了砖石,故此,才有下雨天泥泞不堪的情况。”工部尚书李长庚又说道。

“噢,这样啊!那如果都给道路铺上麻石,又该要多少麻石?如果是砖呢?”杨改革听了一阵,悲观不已。要彻底解决京城道路和下水道的问题,看样子,真的不是一点两点钱就能搞定的。

“啊!都铺上麻石?陛下,恕臣无法想象,如果都铺上麻石,这京师得要多少麻石,这得征发多少徭役,这得多少银钱才可以办到……”工部尚书李长庚惊讶的说道。

“噢,朕知道了,既然如今到了要大修沟渠的时候,那就开始准备修沟渠吧,不过,修之前,倒是要好好的谋划一下,最好能把外城也修一下,朕刚才听闻几位卿家说这些情况,就觉得受不了,何况住在哪里的百姓?……”杨改革看着惊讶的工部尚书,也管不了那样多了,即便是事情麻烦,可也得动手了,事情总是开头难。

“臣领旨!……臣敢问陛下,是外城也要谋划吗?也要修大小沟渠吗?如城内修了,那城外,九门河渠修不修呢?”工部尚书答应道,又追问道。

“是的,内外城都要大修,尽量的解决诸位卿家说的这些问题,比如什么沟渠堵塞,污水又满溢出来的事,对了,还有道路,也要考虑进去,还牲口的粪便,也要考虑进去,尽量的让道路保持干净和清洁,另外,还有那个城中百姓随意倾倒粪便的问题,如厕难的问题,也要一并解决,这些不解决,我京师百姓,如住在一个粪坑之中一般,时疫必定常有,最好能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杨改革顾不得恶心,将这些东西,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工部尚书李长庚看着皇帝,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工程也太浩大了吧,皇帝的心是好的,可这得花多少银子?即便皇帝现在有钱,可要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臣敢问陛下,这些都要考虑进去吗?这是在是太繁浩了,耗费实在太多了,陛下,依臣看,不如先疏浚一下沟渠比较好……”工部尚书好心的提议道,他不是帝党,对皇帝也没有唯命是从的习惯。

“这个不用管,你先把这些规划好,把朕说的尽量容纳进去,尽量的想一切可行的办法去做好这件事就是,至于什么时候开工,到时候再说吧……”杨改革虽然被这工程的复杂程度所惊倒,但是知道,这件事,自己是必须要做的,不管多难,自己都得迎难而上。

“臣领旨!”工部尚书李长庚只能答应道,尽管这个事如果启动,让他做,他过手的银子会非常多,可他仍然不看好皇帝的这个举动,几乎没有办法完成这样的工程。

其他人也是目瞪口呆的看着皇帝,难以想象,皇帝会是这样想的,这个工程,实在是太繁浩了。

送走了这批城市管理者,杨改革头疼不已,一边抹额头,一边翻出史可法的作业,史可法在作业里,也就在构建新上海而谋划,其中也涉及到不少道路和沟渠的问题,里面提到不少数据,杨改革先前虽然看过,不过那时候没什么感觉,再说,上海还比较小,暂时工程量还不大,甚至不需要拆迁,可这北京,问题显然复杂多了,那些道路和沟渠的各种数据,杨改革现在才终于有了些感觉。

翻了一气史可法的作业,又翻了一气刘懋的作业,杨改革倒吸一口凉气,这些城市建造,改造工程,所需要的各种建材,只能用海量来形容。

砖,石灰,麻石,木材,陶管,这些建筑材料……

杨改革思索了一阵不得要领,转而拿起笔,在给孙元化的作业上批改道:“朕如今思量着修路的问题,朕看三合土修筑的道路,晴天尚可,雨天必定泥泞,碾压长久之后必定变形,朕觉得,这石灰修三合土的路,太软了,不够硬,还怕水,用来修路,不甚理想,如果三合土造出来的路能和麻石相媲美,那就比较完美了,坚硬且不怕水,朕也知道这几乎不可能,不过,凡事没有绝对,既然能从石头里烧出石灰这种东西,卿家不妨试着从其他石头里烧出一种媲美麻石的材料,以代替石灰,至于怎么烧,朕想,不外乎就是把天下的石头都试一遍,朕就不信没有这种东西,一种石头烧不出来,那就用两种,三种配合着烧,总之要烧出来,无他,穷举而已,朕等着卿家的好消息……”

第539章 马兰花

陕西。

“石油工业”的基地。

这里一片繁忙,因为有皇帝银子的支持,所以,这里的事业倒是很红火,如皇帝预期的那般,收拢了不少饥民,算是为平抑陕西的天灾出了不少力。

虽然这石油工业基地很红火,不过,最近一段日子,这石油工业基地的“掌门人”却过得不怎么开心。

李延翼最近就一直耷聋着脑袋,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他提出的用炼猪油的办法提炼石油,这是没一点问题的,炼出来的东西用来当灯油绰绰有余,可问题在于他这规模始终上不去,原因是销路不行,没销路这规模太大,烧皇帝的银子,即便是皇帝敞开了让他烧,可他这心里却是堵得慌,花的银子实在太多了,这银子多得够把他埋起来。而销路打不开的原因不是他的提炼石油的成本太高,而是运不出去,这陕西是个穷得响叮当的地方,用得起油的地方着实少得可怜,而要运出陕西去,这就一下子把成本抬上去了,他这规模越大,他这石油工业基地就积压越多的石油,故此,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熬。

“当家的,如何,和宋大人他们谈得如何了?”李延翼的媳妇马兰花见自己老公垂头丧气的回到家,立刻问道。

“唉,还能怎么样,陕西这地方不是一般的穷,虽然宋大人他说愿意修路,可却没银子,你叫我怎么办?只能咱们自己修了……”李延翼垂头丧气的回答道。

李延翼的媳妇马兰花虽然是个女流,可是,在这个石油工业基地,却是个能当家作主的,很多事都是马兰花拍板的,就比如,让李延翼和当地官府谈修路的事,就是马兰花叫李延翼去的,李延翼本身是个厨子,除了厨子这一行,对其他的,远不如马兰花那般有见识和主意。

要不是马兰花是个女子,也不会让李延翼出马,凭着他手上皇帝御赐的马鞭和皇后御赐的搓衣板,在陕西这块地方,那是谁都要让她三分的,故此,地方官也都是很好说话的,可惜,好说话归好说话,但是却没银子,修不了路,这石油就不好运出去,石油运不出去,这产量就一直提不上去,油都堆在家里长霉了。

“当家的,咱们得想个办法啊!这修路的事,看来,光是和宋大人谈怕也没用,这陕西本来就穷,咱们的油想要运出陕西去,还得自己想办法才行……”马兰花很自信的说道。马兰花如今可不是早先给李延翼强娶当媳妇那般无奈了,如今,却是个极为强势的人,在这石油工业基地和延安府这块地方上,那可算是个有名的“嚣张”“跋扈”的妇人了,出入和男子一般,几乎没什么回避的意思,马兰花本不是这样的人,算是小家碧玉,可是,如今她却像是换了个人似的。

不为别的,她只知道,人要知恩图报,皇帝和他有大恩,她就得回报,皇帝让他老公来陕西炼油,要尽可能的容纳更多的人做工,要给更多的人一口饭吃,那他们家就得尽一切可能完成皇帝交代的事,可惜,李延翼毕竟是个厨子,在很多事上有先天的不足,比如运作石油基地的种种事,又比如想办法找销路,李延翼就明显的差了很多,好在马兰花也是小户人家,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女子,手上更是有御赐的马鞭和搓衣板,故此,她这个身份,比李延翼更加吃香,和各色人等打交代,别人可以不给李延翼面子,却不得不给马兰花面子,不然,她这马鞭一扬出来,大家都要跪一地高呼万岁,谁的面子都不好看,经历过了几回马兰花当场拿鞭子教训自家老公之后,延安府这块地方上,算是达成了共识,为了自己好过些,为了自己的脸面,还是别和这个“恶女”计较,该让这她的就让着她,马兰花也就逐渐的发挥出她的潜能和本色,开始替李延翼张罗各种事,这石油基地,才有了如今这般模样,否则,凭李延翼一个厨子,是万万不可能把这样大一个石油基地弄得井井有条的,光是那些穷到渣的,来打秋风的各色官僚,就得把李延翼吃到骨头渣都不剩。

“老婆,你说怎么办吧,都听你的。”李延翼耷聋着脑袋,垂头丧气的说道,如今,他倒是把精力都投到如何提炼石油上去了,其他的事,则是他媳妇怎么指挥他,他就怎么动,今日他媳妇派他出马和当地官府谈修路的事,他就去了,可惜,还是没结果,路修不好的后果他是知道的,故此,一直就耷聋着脑袋。

“当家的放心,办法肯定是有的,陛下不是送了一些专门装油的四轮马车来么?走,去看看……”马兰花如今变得相当的干练了,为了扩大石油基地,她没少想办法,为了销路,她没少想办法,为了修路,她更是没少想办法。和陕西当地人打交道多了,也变得豪放和粗犷很多。

说完,马兰花就风风火火的出去了,李延翼也只能跟在后面。

石油工业基地负责送油的地方有一个大场地,里面有很多马车,最为耀眼的莫过于众人都围着的四轮马车,四轮马车不是稀罕玩意,稀罕就稀罕在这个上面有几个大木桶,是用来专门装油的,这样一下子就把以前马车运油的量提高了数倍,故此,一个人等都围着这几辆四轮马车看稀奇,这地里炼出的油当灯油是大家都知道的,油运不出去的问题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如今这四轮马车却是有大用了,故此,不少人都来看热闹。

“见过老爷,见过掌柜……”众人见到石油基地的“老板”来了,纷纷行礼,叫李延翼为老爷,叫马兰花,则叫掌柜,因为马兰花特别羡慕琉璃斋的大掌柜孙丽娘,故此,也让别人叫自己掌柜。

“老李,如何,这种方式运送油没问题吧?漏不漏?”马兰花倒是豪爽得很,丝毫不避讳的问道。

“回掌柜的话,这个真的没问题,小的拉着这四轮马车跑了几天,这马车上的木桶依旧完好,没有要漏油的意思,小的这才急急忙忙的赶回来给掌柜的回话呢,这回,咱们的油是不怕运不出去了……”这个被称为老李的人眉飞色舞的说道,这个四轮马车以及四轮马车上用木桶装油的办法,是从京城大老远送来的,送来之后,掌柜的就让他立刻试着装油看看漏不漏,万幸,经过了他几天的测试,一点问题没有,这种车和装油的方式,比以前多多了。

“不错,拉几圈转转。”马兰花又吩咐道,这个石油基地,就是在她的号令下建立起来的,故此,她发号施令,那是一点问题没有。

“好勒,掌柜的。”那个老李,立刻扬鞭策马,马车拉着装石油的大木桶,就开始在这个马车场里跑起来。

转了几圈,马兰花比较满意,这马车不愧是皇帝专门送来的,车的载重量大不说,这种减震的方式和装油的方式,简直就是特意为他家量身订造的,让一直为怎么把油运出去而为难的马兰花如看到了春天一般,这一直焦虑的心,终于是放了下来,皇帝远在几千里之外的京师,却没有忘记他们家,这让马兰花更是坐立不安,对如何更好的完成皇帝交道的事,更加的有紧迫感,开始想各种办法解决各种难题。

“当家的,这运油的家什总算是有了,可惜,这种马车不好弄啊!如今京城里的消息,陛下要准备大举赈灾了,马车场可能要先行制造邮政马车,先行满足赈灾,咱们这炼油场要想弄到这种马车,怕还得想点办法啊!”看过了运油马车的运作情况,马兰花把自家老公拉到一边说道。

“那是,那是……”李延翼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