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个人都是不解的看着皇帝,这个重工业基地是什么?名字着实怪异。
“……有一个问题,朕百思不得其解。”杨改革喝了口茶,开始接着说。
“请陛下明示。”孙承宗道,这个重工业基地的事,孙承宗是知道一些的,不过皇帝说的那些理由,确实有些牵强,对于这个问题,孙承宗相当的谨慎,见皇帝问,也就直接接过话头了,这事,和军事有很大的关系,过问这个,是因该的,因为看样子,皇帝的重工业基地的负责人选就是孙元化,而孙元化又是铸炮的,也就是说,这个重工业基地是和铸炮,和军事联系在一起的。
“就如刚刚毕卿家说的那般,为何我朝每年钢铁产量过亿,为何我朝辽东连连战败,这过亿的钢铁为何连百分之一都没有转化成兵器呢?朕想,如果有百分之一转成兵器,则我朝就该轻松的有千门以上的大炮,如果以这千门大炮防守,东虏岂能轻易攻城掠地?如这些钢铁能变成枪炮,则又能装备多少士卒?”杨改革润了润喉咙,然后带着一丝沉痛的说道。
“……这……”皇帝的这个说法倒是让在场的几个人为之一窒,这个问题如何回答呢?这里面牵涉的问题可多了,不是一个铁的问题那么简单。
“每年一千门炮,不过只占了我朝钢铁产量的百分之一,如今东虏在辽东崛起多少年了?这样每年算下来,得有多少门大炮?少说得有万门以上吧……”杨改革依旧是略带沉痛的说道。
“……这……”几个人的脑袋更是好像被锤了一锤子,眼冒金星,着实难受,觉得皇帝说的这个东西,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可这牵涉实在太多了,根源实在太多了,却又一下子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回答。
“……陛下,这些都是民间所炼之铁,与工部和兵仗局所铸枪炮,兵甲用铁乃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毕自严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随便捡一个争辩道。
“卿家的意思是说,钢铁和国家存亡之间没有关系么?”杨改革略带沉痛的说道。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臣的意思是说,民间不允许铸炮,所以,这……”毕自严刚给自己的说辞找了个借口,又觉得这个借口不是那么好,那是什么来着,毕自严好像想起什么,又一时间说不出来。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都没了,谁又来保护老百姓?就比如我朝死敌,东虏,一旦入关,那又该如何?天下万万百姓都给东虏做奴隶?到了生死关头,宁愿用天量的钢铁谋利,却不能以百分之一用来铸炮抵御外辱?诸位就没觉得,这里面有问题?”杨改革悲哀而有严肃的问道。
“这……”几个人的脑袋给皇帝问的发晕,答案其实应该有的,可偏偏一时间想不起来。
“朕一直想,我大明地大物博,疆域万里,人口万万,为何偏偏奈何不得一个人口不过几万人的小部落……”杨改革继续发问,说多了果然口干,又喝了口水。
“……从东虏坐大到如今,少说也有十个年头了,我朝才急急忙忙的开始引进外国的大炮,才开始想起来要铸炮了,铸炮的技术,还得跟夷人学,这里面的问题,诸位可就没有想过?”杨改革继续发问。
“……”几个皇帝的心腹,被皇帝的问题问的眼冒金星,本来觉得有很多理由可以说道,可是每一个理由说出来,又都觉得有些牵强,说是理由,不过是借口罢了,这话一直堵在喉咙里说不出来,瘪得难受,皇帝问到这里,刚才还有些借口的,如今更是不知道该如何说,朝廷荒废的东西,也不是一样两样。
“朕记得,我朝可是号称天朝上国来着,如今,却是沦落到摆平一个小部落都吃力的地步,对抗这个小部落,所依仗的,居然是夷人的火器,这些问题,诸位就不觉得可笑么?”杨改革又问道。
“……”几个人依旧是话堵在喉咙里,这话,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听皇帝说了,这话说出来,可真的伤人,伤自尊,堂堂的天朝到底怎么了?怎么这里打不过别人,那里没别人好?
“诸位可知道,大炮是谁第一个造出来的?”杨改革又问道。
“陛下可是说火炮么?”孙承宗问道。
“嗯,不错,火炮。”杨改革道。
“回陛下,如果臣没记错,该当是前宋之时,就有记载用火炮作战了,不过当时火炮威力远不如如今。”孙承宗回答道。
“不错,火药于我华夏宋朝之时发明,随之也就有了火炮,到如今又多少年了?”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少说也有七百年了。”孙承宗回答道。
“不错,七百年了,七百年前,在遥远的西方是个什么状态,他们可知道什么叫火药,什么叫大炮?可如今呢?却是我大明这个天朝购买他们的大炮,他们的大炮更加厉害,诸位不觉得,几百年了,别人一直在进步,可我朝,却在停滞么?如果再这般发展下去,夷人的大炮火枪愈加厉害,我朝的火器继续停滞,将来又会是个什么情况?”杨改革继续问道。
“回陛下,受制于人……”孙承宗回答道。
“错,不仅是受制于人,将来当亡国奴的日子都有,诸位难道没觉得,一个小小的东虏就让我朝元气大伤,耗尽精力,日后那些夷人有了更厉害的火器,我朝又当如何?”杨改革道。
“陛下,这个不会,我朝当奋起直追,绝不会比夷人的火器差的,我大明焉会怕一小伙夷人……”孙元化听皇帝说的话,血性上来了,实在是难受,忍不住辩驳道。
“按照我朝的情形,地大物博和抵御外辱有关系么?我朝不是年产亿斤铁么?东虏都崛起十年以上了,又有几斤铁变成了火器?变成了大炮?变成了兵器去抵御外辱?”杨改革更是觉得不爽,这个问题不说还好,越说心里越不平,越有气,那股气,堵在心里难受,明明有强大的力量,可偏偏没法使出来,让人干着急。
“陛下,国事艰难是事实,可如今我大明有陛下,这些都不过是跳梁小丑,必将被碾为粉末,陛下,切不可妄自菲薄啊!”毕自严也忍不住辩驳起来,不是辩驳,而是劝导。这个问题实在是堵人得很,他纵使有一千个理由,也说不出口,每一个理由,都是一个借口。就比如,其实那些冶铁的是交了税的,你能说地大物博和抵御外辱没关系?可这有多大关系?越说,只能越堵得慌,导致大明变成如今这个样子的,可不是一下子就能说得清的。
“卿家也是个明白人,又说起胡话来了,卿家的思维,还停留在那个自己给自己编织的梦里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卿家也该理解吧,如今夷人远涉几万里,耗时一年来到我大明传教,可我大明呢?又有几个人去过夷人那里?对他们又知道多少?又如何把他们碾为粉末?老祖宗的话,都被我们当成耳边风了,这样下去,唉……我朝底细被夷人全然知晓,而我对夷人,全然不知……唉……”杨改革哀叹道。
“陛下……”毕自严被皇帝一批评,心里堵的更厉害了,皇帝这样的自我贬低,让他着实伤心得厉害,皇帝这话伤了他的自尊。
“陛下,臣以为,夷人离我大明几万里之遥,即便是他们能来我朝,也不能说明什么,难道他们还敢来打我大明么?这不足为患,倒是要防止他们把我朝的底细给摸去了是真,待臣造出更厉害的大炮,他们则不足为虑。”孙元化赶忙劝说自我贬低的皇帝。
“卿家也说胡话,《天下堪舆全图》卿家也看过吧,怎么说出这样自负的话来?天下有多大?我大明占了多少,焉知没有一个和我大明一样大的王朝把我朝的底细摸去了来找我朝的麻烦?”杨改革否定孙元化。
“陛下,这,我大明乃是……,那些夷人焉能……”孙元化刚说了几句话,剩下的话就堵住了,说不出来,这话不说也罢,他自己本身也是跟着徐光启学夷人那些学问的,岂能不知夷人的长处,此时是给皇帝问的头脑发热,血气上涌,有些激动才如此,话一出口,就知道自己不该说。
“你们不觉得,一个能制造千里镜,一个比我朝更加准确预算天象,一个比我朝火器更厉害,一个能远涉重洋几万里的国度,能是一个简单的蛮夷可以概括的吗?两位不妨算算,这些东西都牵涉到了那些东西,我朝又比他们强多少?”杨改革反问道,杨改革越说口越干。
“……”毕自严和孙元化倒是给问的哑口无言,按照皇帝说的,这大明就是一个看上去很强大,实则是个迂腐不堪,臃肿肥大的巨人罢了,所谓的强大,不过是一层皮罢了。
“几乎所有人都一直告诉朕,我大明是地大物博,地域宽广,物产丰富,百姓富足,其他人,不过是蛮夷,不过是未开化的野人,不值得正眼看一下,可联想近十年的情况来看,则未必,在我大明身边,一群未开化的野人打得我朝连连战败,失地千里,折损百姓无数;在远方,另外一群人给我大明带来了更厉害的大炮,火器,带来的千里镜,带来了四轮马车,更厉害的数不胜数,而我朝,看似强大无比,实则虚弱无比,被东虏打得连连战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说税赋,银钱方面的事,光是从不到百分之一的钢铁产量转化成军事力量来看,就足以说明问题,假如我朝当年和东虏一接战,就迅速的把天下钢铁产量转化成军事力量,变成兵器,变成火枪,大炮,铠甲,不说多,有个百分之一,就足以造出千门以上的大炮,如果能转化一成,则至少可以铸造万门以上的大炮,这些源源不断的火器,兵器,铠甲武装源源不断的士卒,莫非东虏还能猖狂?”杨改革问道。
几个人被问的哑口无言,地大物博确实不假,地域宽广更是不假,物产丰富更是绝对的,只可惜,边关是经常发不出粮饷,官军更是一触即溃,火器倒是有些,但厉害的比如红夷大炮,火铳,则都要从夷人那引进,这个问题,虽然大家都知道,可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里面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可不光光是武器的问题。
“……陛下所言不假,我朝看似强大,但实际将国力转化成战力,往往百中无一,如此算下来,我朝战力,着实少得可怜,唉,陛下,此事也不是一下就能说清的啊!钢铁转化成兵器,装配士卒固然很重要,可相应的粮饷,补给,训练又牵涉到更多,这赋税又是……”孙承宗一脸无可奈何的道。
孙承宗还好,脸色还能保持平静,可毕自严却是伤了自尊了,孙元化更是堵得慌。
“孙师傅说得不错,我朝将国力转化成战力,往往百不足一,举国之力对付一个小部落,往往力不从心,如果能迅速把国力转化成战力,还有什么东虏是摆不平的?这个问题,困扰了朕许久,朕想来想去,觉得,也只有把一批事关朝廷命脉的东西牢牢的掌握在手上才行,到了战时,可迅速的转化成兵器,火器,大炮,急速的扩充我朝的实力,避免再出现类似东虏的情况……故此,也才有今日这个重工业基地之说。”杨改革道。
“陛下的意思?”毕自严给皇帝搞糊涂了,问道。
“朕的意思是,打造一个重工业基地,让这个重工业基地的钢铁产量要占到天下产量的数成以上,平时如民间一般铸铁贩卖,自行买卖养活自己,到了战时,则可将民用的产能转化成军用,急速扩充军备,如朕的重工业基地的钢铁产量占天下钢铁产量的一成,那么,战时,朕要扩充军备,一声令下,就有一千万斤钢铁变成武器,而不是如今打仗了才想起来要引进先进的武器,打仗了才想起来铸炮,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我朝的国力……”杨改革解释道。
“……臣明白。”孙承宗道,皇帝的心思,他确实明白。
“……臣明白了。”毕自严也跟着说道,毕自严终于想起什么来了,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臣也明白了。”孙元化看了看前面的二人,最后说道。
“好,诸位都是朕的心腹,能明白就好,此举,可能有些人说朕穷兵黩武,就让他们说去吧,我大明面临的难关,有些人是不想看见,不想知道,更不想解决的办法,这些问题,就只能留给朕,留给诸位了。”杨改革道。
“臣等明白。”几个人答道。
“重工业基地的事,如今已经有了个开头,孙卿家在天津铸炮,就是这个重工业的核心,朕打算,把他迁移到丰润附近,这个地方铁矿,煤矿都有,靠着天津,靠着海,交通和资源都是极为丰富的,倒是一个好地方……”杨改革道。
“陛下,丰润?这不就是当年的遵化冶铁所么?”孙元化忽然想明白了,忽然问道。
“遵化冶铁所?”杨改革没太听明白。
“回陛下,是的,这地方,以前就有的官办的冶铁所,曾经也是每年为朝廷冶铁几十万斤,百万斤的场所,不过,如今,已经荒废了,唉,陛下之言,确实有道理啊!这朝廷手里,必须要掌握着足够的冶铁场,不然,真的到了战时,只能抓瞎,……陛下说得在理,其实我朝先前一直就是这样办的,想来也是怕万一打起仗来,朝廷手上没有足够的钢铁吧,唉,可惜,如今都荒废了啊!臣以为,着实得该把此事重视起来,如今我朝外敌当前,朝廷手中不可无铁……”孙元化说道。
“……”杨改革郁闷了,这不早说,早说以前有官办的冶铁所,还是在这个地方,自己直接照办就是了,那里费这样多的口舌?嘴巴都讲干了,喝了几罐茶,还浪费无数表情,明朝也不全是饭桶啊!不,应该说,后来的都是饭桶,杨改革郁闷的想到。
第526章 遵化工器局
杨改革挺郁闷的,更是尴尬,灌了一肚子的水,浪费了无数的口水,嘴巴也讲干了,到头来,别人告诉自己,以前就有官办的冶铁所,还就在自己说的那地方,和自己想的那什么工业基地完全就是如出一辙,只不过以前的那些“工业基地”都被玩荒废了,而自己要干的就是重新启动这个明朝早已有的“重工业基地”,根本就没有必要说这样多,还起了个新名字,直接告诉自己的帝党们,皇帝准备重启遵化冶铁所就行了,当真是浪费了无数的表情。
杨改革听了孙元化介绍了一气遵化冶铁所的状况,就快吐白沫了,都怪自己太小白,对明朝的历史不懂,不然,也不用绕这样大的弯子了,不过,杨改革又很快就为自己辩护,这能怪自己么?自己又不是历史学家,对明朝的方方面面都了解,不知道不是很正常么?就算是历史学家也不敢说就能把明朝的方方面面都了解得透彻,杨改革又在心里给自己辩护了一番……
“这个官办冶铁所,其实也就是朕说的那个重工业基地,不过,朕的这个重工业基地却又和这个冶铁所不一样,重工业基地不仅仅是为朝廷冶炼些钢铁,更重要的是要在我朝钢铁的生产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如此,平时才可以养得起自己,到了战时,也才可以立刻转化成战力,否则,光是重启一个冶铁所,依旧是靠朝廷,靠朕那样无休止的投银子进去,怕也是重启不了几年的,又要走回到老路上去,是不是?”杨改革有些郁闷的道。
“是,陛下。”几个人应声答道。当年遵化冶铁所为是什么关闭,不就是机构庞杂,太耗费银子了么?无休止的投银子进去,显然开不料多久。
“……再说,光是重启一个冶铁所有什么用,引进新式大炮,铸炮出越来越厉害的大炮,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光启动冶铁所,这些研发新式大炮的费用谁出?十年八年的朕还可以出,更长久的呢?又怎么办?所以说,光是启动冶铁所是不行的,这才有了朕说的重工业基地,炼钢除了做买卖养活自己之外,更是要把研发新式大炮的银子赚出来,我朝要不断的研究更厉害的大炮,如今红夷大炮能打五六里,那就研究能打七八里的,如今一门炮要三千斤钢铁,那就研究更厉害的钢铁,争取把大炮的重量降到一千斤……,这些可都是要银子的……”
“……再说,除了铸炮,其他地方也有需要钢铁,也涉及到国计民生,比如四轮马车的减震,这可是个好东西,一般的铁可做不了,是不是,孙卿家……”杨改革又开始一个人长篇大论起来,推动工业化,不肯能让皇帝一个人去干,也不可能下几条命令了事,起码得得到自己帝党的支持才行,这个是不得不说清楚的东西。
“回陛下,是的,如今四轮马车的减震,也就臣那里能做出来,其他人都没那个配方……”说道这里,孙元化笑了起来。
“……所以说,这个重工业基地,就不同在这里,是一个集开采,冶炼,销售,研发等等为一体的,占我朝钢铁产量数成,能左右和引领我朝钢铁业的这么一个东西,朕的话,诸位可都明白么?”杨改革怕别人不明白,又问起来。
“回禀陛下,臣明白。”几个人都回答道,如今三个人可都明白皇帝想干什么了,不就是重开冶铁所么?不就是把冶铁所开得大一些,强一些么?这又什么不好理解的?以前就是这样干的,本来,如今也就该这样干,只不过这些年荒废了罢了。
“……”杨改革觉得自己可能真的是说多了,或者自己太低估明朝人的理解能力了,或者说,大家根本没听懂……
“……孙卿家,这个重工业基地的重任,可就交给你了。”杨改革也不管是不是真的听懂了,直接说道。
“陛下放心,臣明白该如何做。”孙元化爽快的答应道,该怎么做?说白一点,不就是重启官办冶铁所么?这有什么难的?至于把这个管办冶铁所办得不一样一点,也没什么问题,他如今不就是在做这些么?如果把他现在做的这些加入到以前官办冶铁所里面,不就是皇帝说的那个什么重工业基地了?至于冶铁所的官职太小,没关系,他现在算是钦命的铸炮钦差,有这个头衔,那个什么冶铁所官小也就无所谓了。
“敢问陛下,这个冶铁所,不,重工业基地,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办,还是按照现在的方式办?”孙元化又问道。
杨改革自己都被搞得有些稀里糊涂了,听见孙元化问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办,还是按照现在的办,当下就问:“什么以前的办,还是现在的办?”
“回禀陛下,以前冶铁所,乃是征召的军匠,军夫,民匠,民夫,是各地的徭役,本身不费多少银钱,如果按照现在的方式办,则要的银钱更多,因为陛下说过,要容纳更多的灾民,故此,如今臣那里,都是比照琉璃斋给工钱的,没有动用徭役……”孙元化解释道。
“呃……,这个啊!当然是用现在的方式,那个什么征用民夫,徭役就算了吧,做这个事,朕本就是打算和赈灾连在一起的,本就是想容纳更多的灾民,算是赈灾的一部分……”杨改革连忙解释,自己把这样重要的事都给忘记了,确实是不该,看来,重工业基地的事,确实有些仓促了,不过,既然已经动手了,那就要干到底,不能退缩,反正已经开张了。
“臣明白。”孙元化立刻答应道。
杨改革自己把自己搞晕了,有些乱七八糟的,又想想自己是不是忘记了什么事……
“还有件事,朕要先说下,这次办这个重工业基地的方式,可能会和以往不一样,孙卿家,你要做好准备……”自己把自己搞晕了的杨改革又想起来,还有事没交代。
“请陛下明示。”孙元化道。
“这个重工业基地,由孙卿家统管并主持钢铁的研究,主持军械的制造等,并负责灾民,工匠的安排事宜等等,但是,重工业基地下面,则会有很多大商号实际参与运转,挖煤的挖煤,炼焦的炼焦,冶铁的冶铁,制造的制造,运输的运输……”杨改革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了,自己已经把自己搞晕了。
“陛下的意思,莫非是说,商办官督?陛下的意思,莫非是像琉璃斋那般?”毕自严忍不住出声问道。
“呃,是有点这个意思,朕打算组建几个商号,然后在股票交易所把这个股票上市交易,筹集开发重工业基地的资金,然后借助这些资金,做大做强重工业基地,模式,确实和琉璃斋有些像,但不完全一样……”杨改革的脑袋更加的晕乎乎了,自己居然把这事给忘记了。
“这,陛下……”毕自严听说是要通过股票集资去办这个事,心里琢磨起来,股票这个东西,可是个新鲜玩意,如果说以前,毕自严未必有兴趣对这个多看一眼,也不会太在意,可现在,却不同了,琉璃斋通过股票这东西,已经让琉璃斋的价值高达几千万两,这种恐怖的规模,让毕自严这个“经济专家”十分有兴趣,为什么一个商号一年里,就可以从几千两起家,到几十万两,再到几百万两,再到几千万两,股票这个玩意,在里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是以往,那个商号能值这样多银子?皇帝弄的股票这个玩意,或者说模式,或许真的是一条不同以往的路。
“……陛下,臣觉得,可以一试,不过,臣觉得,陛下手里最好要掌握一半以上的股票,如此,才可以有效的掌握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工业’……”毕自严琢磨了一下,也并不反对皇帝搞股票去开发那什么“重工业基地”,也不介意皇帝重复琉璃斋的那个模式,说实话,他很喜欢琉璃斋的那个模式,好控制,商家听话不说,缴税因为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更不用担心他偷税漏税,这不,本该做完了买卖再交的盐课,如今他不过一句话,就弄到了五百万两,成就了他铮臣的名声,所以,他对这个模式还是很有好感的,尽管皇帝这次弄的有些“出格”,可他也并不打算说什么,如果都掌握在皇帝手里,也该当如琉璃斋那般好说话、好收税,这就足够了。
“……朕知道了。”杨改革一阵苦笑,有人劝自己要掌握足够多的股份,这真的是……
“启禀陛下,臣有一话,不知该讲不该讲。”孙承宗见皇帝的话说完了,又开口说到,这事,他觉得有必要说一下。
“孙师傅只管说。”杨改革正色的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以商家入股的办法去办冶铁所,这并无不妥,但陛下行事,当讲究名正言顺,如果以陛下的那个‘重工业基地’之名去办事,则名不正,言不顺,臣建议陛下改一个名字。”孙承宗建议道。
“改个名字?”杨改革嘀咕道,说实话,这次这个重工业基地的事,自己确实有些仓促,毛躁,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对明朝的“重工业”方面,没有太详细的了解,以至于如今了解了明朝的“重工业”之后,有些格格不入。
“……那依孙师傅看,这个该改成什么呢?”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名字,一般当依地、依事而叫,既然陛下是在丰润开冶铁所,自然该叫丰润冶铁所为好,或者丰润矿务局也行,不过,介于此事是在以前遵化冶铁所的基础上改的,并且加上了铸炮,制器这些,不如,在遵化冶铁所的基础上稍作升级,改做‘遵化工器局’也行,如此,他人一看,就明白陛下是要干什么,也明白此物前身和来历,无需再解释什么,陛下以为呢?”孙承宗说道。
“‘丰润冶铁所’……‘丰润矿务局’……‘遵化工器局’?”杨改革自己念了几遍,不得不承认,起名字确实很重要,有个人给给拾遗补缺,确实很重要,自己那个“重工业基地”二十一世纪的人听了或许会懂,可明朝有几个人能听懂?免不得要疑惑,要反对。
“大善,就按孙师傅说的,叫‘遵化工器局’吧,孙卿家,你就去这‘遵化工器局’任……。”杨改革没做多想,就选定了一个觉得不错的名字,接受了孙承宗的意见,回头又对孙元化说,本想说任局长,可又觉得这“局”太过于太监化。
“大使,陛下!”孙承宗又提醒道。
“大使?孙师傅,这个官职未免太低了吧,好似未入流啊!”对明朝官职有些了解的杨改革问道,这不是不入流或者九品官才会给个大使的称号么?
“陛下!这个遵化工器局要开发和建设陛下所想的那个重工业基地,必定要当在地方有一定的管辖权,故此,应当以上海为例,兼着地方上的官职,如此,才好操作!”孙承宗知道皇帝说的什么,没有解释为什么叫大使,而是解释了另外一个原因,大使是实职,却也是兼职,如此,这个官职的大小,也就无足轻重了。
“这,确实有道理,还是孙师傅厉害啊!哈哈,当兼着地方上的官职,对对对,朕怎么把这个忘记了,铸炮钦差兼丰润县令,兼遵化工器局大使,这个倒是不错……”杨改革得孙承宗提醒,那昏昏的脑子总算清醒些了,自己把这重要的一茬给忘记了,这个重工业基地和上海那个经济中心是一样的。一个是经济中心,一个是重工业基地,如果要建设起来,没有地方上的实权,怎么搞?显然无法操作,还是孙承宗提醒得好,这些重点开发的地方,确实得掌握在自己手里,杨改革汗颜,这样重要的事自己居然都会搞忘记掉,脑子确实昏得厉害。
孙承宗本想还说几句,不过想想,又没说了。那个铸炮钦差可不是什么正经的官职,只是一个零时的头衔,没有品级,其实,最好还是给孙元化在兵部安插一个官职是最好的,这样有利于孙元化“进步”,可一想到孙元化带着兵部的官职去地方,还不如带着“钦差”的头衔去地方有利,做事的时候,更少些顾忌和麻烦,想想,平衡了一下,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弟子,也是皇帝要培养的人,进步慢一点也没关系,从地方上做起,未免不是件好事,虽然进步慢一点,可胜在基础扎实。
杨改革兴高采烈的说道,为了这个重工业基地的事,自己把自己搞晕了,如今,孙承宗倒是提醒了自己,让自己清醒了不少。名称,构架、负责人以及工作范围都基本搞定,杨改革又拿出那张画了圈的地图,道:“几位看看,这是朕圈定的重工业基地,日后当在这里建设,孙师傅看看朕画对了没有!是不是丰润县,看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孙承宗接过皇帝给的地图,仔细的看起来,一个红圈把一块地方圈住了,仔细的辨认了一下,在京师的东面。
孙承宗看了一会,又递给毕自严,毕自严看了一会,又给了孙元化。
待都看完了,孙承宗道:“启禀陛下,陛下圈住的这块地,更准确的说,大部分属于开平中屯卫的屯地,丰润县离这里,少说也有三四十里地啊!”如果是南方的县或者地方,孙承宗未必有多清楚,可京畿附近的县,卫所,孙承宗那是门清,很快就指出了问题,皇帝这一下,可把卫所的地给圈进去了。
“哦,没事,孙师傅刚才不是说过,没有在地方兼职,这个事就不好办吗?朕要方便行事,自然要兼职地方上的官职,自然只能是县令这类地方官,卫所乃是世袭,朕自然不会叫人去兼职卫所的官职的,况且卫所也不负责地方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