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记“光速拳”算是给杨改革拦下来了。
这位言官退了下去,这一招,刘吉善算是躲过了,皇帝给他档了。接下来,就轮到刘吉善出场发招了。
……
果然,刘吉善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近日发现一种新式笔,可以很好的写出小字来,这样,缩几张纸为一张,也就顺理成章了,节约用纸,也就可行了,还请陛下过目。”刘吉善掏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竹管硬笔。就是昨日给崇祯皇帝杨改革看的那种笔尖有缝的笔。
刘吉善的话一说完,下面的众大臣再也忍不住,“嗡嗡”的交头接耳,议论起来。“新式笔”?写小字?那岂不是说,要放弃现在用的毛笔?那样,岂不是挖文人的“根”?
其实,众大臣也不反对把几张纸上的字合拢到一张纸上面,这样确实能节约用纸,节约开支,但是,要放弃毛笔,用什么新式笔写字,那可真的是给这些大臣们门面上一拳啊!受不了。
这还了得?这是挖我们的根,挖我们的祖坟啊!不用毛笔了那我们还用什么写字?众大臣都盯着刘吉善献给皇帝的那根笔,准备看看是个什么玩意,也准备准备言辞和吐沫,好喷死这刘吉善,这个杀千刀的挖坟者,数祖忘典的家伙。
这支笔,是用竹子做的,上端是笔管,下端尖尖,笔尖纤细,看上去很圆滑,中间有缝。这正是古代的“钢笔”。
杨改革心中大赞,这“圣斗士”刘吉善果然没让自己失望,招式还真的威猛,还是群攻,应该是什么拳?“庐山百龙霸”?
第73章 “圣斗士”大乱斗
杨改革心中暗喜,这刘吉善果然是发了一大招:庐山百龙霸。
这招式,可是天秤座黄金圣斗士童虎的顶级奥义,是圣斗士中威力最强的物理攻击,相当于升龙霸一百倍的威力。
这群攻的攻击力,相当相当的给力。
杨改革假装看了一会,又用笔写了几个字。然后道:“嗯,不错,刘爱卿这笔果然不错,好笔,朕写了几个字,开始几个到不觉得好写,后来就越来越容易了呢,果然不错,这样,大伴,拿去给众爱卿瞧瞧去。”
王承恩把那竹管“钢笔”拿下去,给那些大臣们看。
众大臣听见皇帝也称赞这笔好写,也都纷纷好奇,准备看看到底是怎么个好写法。真的如皇上所说?
几个臣子各自拿了一支笔,写了起来,果然,刚开始的时候用力不均,写得比较难看,后面,稍稍掌握力道,写的也有模有样了。
其他大臣看了,也跟着用“钢笔”试写,看看这笔到底好在那里,不然一会都没法去喷那个刘吉善。
一干大臣你看我,我看你,都在议论和试写这新式笔。刘吉善则一个人傲然的站在一边,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看样子,他对自己的招式:庐山百龙霸,非常有信心。
群臣看了半天,写了半天,也议论了半天。
杨改革见讨论的差不多了,就开口道:“诸位爱卿,如何了?”
皇帝一开口,群臣就自动排班站队,恢复好了队形。
一位大臣出列,奏到:“启禀皇上,老臣以为,此笔果然如皇上所说,可以写小字,而且笔尖细小,圆滑,能自动流墨,写的字也工整清晰,当真是一款巧夺天工的笔,老臣以为,改用此笔写字,可行。”
杨改革心中大喜,看来,这“圣斗士”刘吉善的这记“庐山百龙霸”的威力相当不错,已经有一个大臣中招,被这一招的威力“征服”了,开始给刘吉善说话了。
……
“……老臣反对,臣觉得,此物乃奇淫技巧,皇上万万不可改用此笔写字,这必将导致天下读书人留恋奇淫技巧,不思进取,影响天下读书人的情绪……”
这位大臣说了一大通,杨改革莫名其妙,这东西还能影响人的情绪?不知道这人是什么做的。当真是老糊涂了。
当即又人站出来,道:“……XXX,你当真是老糊涂了,此物有益,能节约写字用墨,能节约用纸,正该给天下读书人用,想天下多少寒窗苦读的贫家弟子,买不起墨,买不起纸练字……陛下,老臣以为,此物实乃上天赐予天下穷苦读书人的宝物,陛下当推广,让天下文人感受到陛下的恩德……”
这人估计是从贫家子弟中爬上来的,所以,对贫家子弟的状况比较了解。
杨改革看了心中暗笑,这群大臣,还自己和自己人战斗起来,莫非,刘吉善的这记“庐山百龙霸”还带有混乱效果?圣斗士大混战?
……
“XXX,你才是个老不死的……你……”两位老朝臣就这样对骂起来。两个人吹胡子瞪眼,一副干一架的架势。旁边的大臣更是窃窃私语,接头接耳,驻足围观,一时间,朝堂上变成了菜市场。打架的,围观的都有了。
……
“肃静……”太监一声长长的叫喊,朝堂上才安静下来。
“接着议。”杨改革怎么可能让这一场好戏就这样停下来。
……
“启禀陛下,臣觉得,陛下提倡节俭,节约是好事,合几张纸为一张纸写字,也是正理,只是,臣觉得,改用这种竹笔,似乎有欠妥当,似乎不成体统……”
……
另外一大臣也出来接帮:“启禀陛下,臣也认为如此,节约可以,但是,用这种竹笔写字,实在有失我等臣子,天下读书人的体面,让天下人耻笑我等……”
其他大臣也纷纷接言,对这种观点表示支持。
“……是啊!陛下,使用毛笔写字,是天下文人的固有传统,为何无端的抛弃,用那可笑的竹管写字?实在有失颜面……”
……
“……是啊!陛下,臣也赞同节俭节约,但反对用竹管笔……”
……
“……是啊!陛下,把老祖宗的传家宝都丢光了……要不得啊!……”
下面的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的,绝大部分都是赞同节约用纸,认为缩纸,写小字可以,但是放弃毛笔,改用竹笔,是不可能的。
杨改革心中晒道:切!又不是我和你们战斗,你们怎么老把口水对着我喷,你们的对手该是刘吉善才是。这里是“圣斗士”大混战,我可不是“圣斗士”,别找错了目标。
“刘爱卿,你可有何话要说?”杨改革很聪明的把众大臣的火力转移倾泻到刘吉善身上去了。
……
“圣斗士”刘吉善不慌不忙的站出来,身上的“气场”相当强大,看得出,小宇宙已近接近饱和了,看样子,是准备用大招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诸位大人说话有误。古语说:‘不论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即谓之笔’,可见,笔,自古以来,就从来没有规定只能用毛笔书写的,既然染墨成字,就是笔,为何能用毛笔,就用不得这竹管笔?”刘吉善看样子也是博览群书书的,说起话来也是头头是道,引古证今。
刘吉善这话一出,下面那群大臣中很多都没话说了,刘吉善没说错,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古之笔,不论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即谓之笔。既然都是笔,毛笔写得字就用毛笔,竹笔写得字,为何就用不的?也就没有了什么有效的反对理由了。至于什么文人的传统,祖宗的传家宝这类言辞,纯粹是吃饱了撑的。我们讨论的是道理,不是耍泼撒疯。
而道理,从来都要在“古书”“圣贤书”中寻找。
一位大臣出来,道:“启禀陛下,臣敢问刘大人,这句话的出处。”
好,来了一个考据党。杨改革巴不得越战越激烈越好。
“启禀陛下,此话的出处在西晋崔豹《古今注》。”刘吉善的战斗力果然不错,稍稍爆发一下小宇宙,战斗力就大涨。
这次出击,该是什么?一下此让很多大臣哑口无言了。难道是“天舞宝轮”?带有结界,剥夺别人说话的能力?很多大臣被这招征服,开始不作声了。杨改革在心里嘀咕着。
……
一群大臣虽然还是反对,但是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似乎中“圣斗士”刘吉善的“天舞宝轮”,被封闭了五感。没了说话能力。
半响,一位大臣走出来,奏到:“启禀陛下,臣以为,此物乃竹子做成,易损坏,写字多了,笔尖磨平,又要重新更换,十分的不方便,消耗更大,其实不能节约多少开销,且,笔尖易划破纸张,会浪费更多的纸,实在没什么用……”
这位大臣的战斗力还可以,居然可以从刘吉善的“天舞宝轮”中挣脱出来,看得出,也是一位顶级的“黄金圣斗士”了。
也还了刘吉善一击,这一击的威力,尚可,但是攻击身处“天舞宝轮”结界中的刘吉善,就没有什么威力了。
刘吉善回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此笔制作简单,就算损坏,贫寒之家的学子,也可以自行削制一支,丝毫不费力。何来浪费……至于笔尖划破纸,臣以为,爱惜纸与书的人,自然会认真削笔,不会让笔划坏纸张的……”
刘吉善果然够劲,几句话,就让这位顶级的黄金圣斗士的攻击没有丝毫的效果。看来,这刘吉善的“天舞宝轮”威力果然够劲,就算是顶级黄金圣斗士的致命一击,对他来说,也不过是骚痒痒。
杨改革心里排算道:你这样一个黄金圣斗士的攻击不给力啊!根据《圣斗士》里写的,要攻破“天舞宝轮”的结界,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使用禁招“AE”。
……
中了刘吉善“天舞宝轮”的众大臣们,沉默了,接着,做了一个危险的动作,一同跪倒在地。
杨改革大惊!这是什么意思?准备放大招?这个姿势,是那招?难道你们准备使用圣斗士的终极奥义:AE。
这可是连神也嫉妒和惧怕的招式啊!
果然,“圣斗士”们是准备发“AE”了。一个个都跪在地上,口呼:“……臣等反对。”其他的什么也不说。说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纯粹的反对。
杨改革一看,心中大惊,一溜的大臣跪倒在地,排成一串,一个接一个,状似使用圣斗士终极奥义“AE”的前奏啊!这可如何是好,细细一数,居然有几十位“圣斗士”一同使用“AE”,这一招放出来,连地球都要被你们轰掉啊!杨改革大惊!为了地球的安全,世界的和平,连忙阻止这群“圣斗士”同时使用终极奥义“AE”。
“此事就算暂且揭过,不提了。众爱卿起来吧。”杨改革也惧怕如此之多的“圣斗士”一同使用圣斗士的终极奥义“AE”,连忙阻止了“圣斗士”刘吉善继续释放“天舞宝轮”。这次战斗,算是“AE”打败了“天舞宝轮”。
但是,战斗没有结束,众大臣作弊,使用了禁止使用的“AE”攻击“天舞宝轮”选手……
第74章 出宫
杨改革被众大臣的大招给“吓着”了,“AE”啊!,这可是连神也畏惧的招数。还只摆出了一个姿势,就有如此的威能,要是真的完全释放出来,那可还得了?
杨改革吓得连昨夜百度了半天,准备今天戏虐这些NPC的重要节目也不敢用了,草草的说了几句,立刻散朝,转身就跑。当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落荒而逃。
刘吉善的“天舞宝轮”被“AE”打败了,顺带着波及到了杨改革这个皇帝,杨改革居然都施展自己的招数,立刻结束早朝,结束这“圣斗士”大混战。为了地球的安全,世界的和平,不能让这样多人同时使用的“AE”完全爆发出来。
出了太和门的大殿,杨改革心中才平静下来。思索着,今日早朝的得失,刘吉善的战斗力够强劲,群攻招数频发,就单体攻击和防御力来说,已经到了极限,单个“圣斗士”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但是遭遇了不要脸的“AE”打法,也落得一个战败的结果,顺带波及到自己,当然如果自己不支持刘吉善,对自己没一点影响,但是杨改革必须支持刘吉善,否则,刘吉善被“AE”轰杀了,自己就没人和群臣战斗了。
当然,战斗还没有结束,刘吉善虽然战败,但是虽败犹荣,败在神也惧怕招式下,也不算什么丢人的事。完全可以收拾收拾再来。
嗯……下回,要和那些大臣签一个《禁止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AE”的公约》。不然老是用这种耍痞,作弊的方法,战斗就没有什么看头了。
思索着,找皇后玩一会去,然后睡一会,下午去孙师傅那里,培养枪杆子……
那群大臣,见皇帝走了,这早朝也就散了,还跪在地上就没什么意思了。三三俩俩的出了太和门大殿。
有的还顺带拿了一支笔回家。准备看看,研究一下这个笔到底能不能用。
今日在早朝上,虽然同大家一同使用了禁招“AE”,但很多人也都是被胁迫的,自己的那一伙跪了几个,自己不跪,日后如何相处?所以,也就被胁迫的使用“AE”。但是,事情明显没完。这笔,到底能不能用,会不会推广,还没个定数。看来,得回去研究研究这竹管笔了。很多时候,不能义气用事,事情,还要靠道理,靠效果才有用,光是凭着一张嘴说,是没有什么用的,皇帝也不是傻子,惹火了他,发配到外地去,得不偿失啊!
很多人存了心思,偷偷的拿了一支笔回家研究去了,有的则是思索着,又细细看了那笔一回,记下那笔的特征,估摸着,偷偷顺带一只不好意思,准备回家了找下人做一只,看看到底效果如何。
这刘吉善的话也没说错,从古至今,就没有哪位圣人说过只能用毛笔的,蘸墨成字就是笔,毛笔写得字,那竹管笔照样能写字,为什么就用不的?想当年,孔圣人还用竹子当纸写字呢,也没见现在谁还在竹子上写字。可见,这东西,从来就不是注定该用毛笔写字,何况,那竹笔写的字,字迹细小,也算工整,当真能节约用纸,何况改用小字书写,基本已成定局,那竹管笔,也就不见得上不得台面了。这该站在那边,帮那边说话,还得悠着点啊!
刘吉善一个人还是信心爆棚的站在一边,看着一些同事拿笔回去,琢磨的琢磨,嘴角不免带起一丝微笑。
下了朝,杨改革忙自己的去了。
整个京城却有点不寻常,木匠不够用啊!全京城的木匠都开动起来,制作这竹管笔,笔身是竹管,笔尖纤细,带有耳舌,圆滑得很,最奇特的是笔尖中间有缝,供墨水流出,可以持续写字。
这竹管笔的产量,一下子从几支,暴增到几百支,几千支。虽然这还没定性用不用竹管笔,但是对于竹管笔的关注,已经让它名声大涨。
为啥要制作这笔?原因还不是很简单,要在朝堂上争个胜负,你不把这东西研究透,如何战胜对手?研究透,如何不制作几支看看效果到底如何?到时候该站在那边,帮那边说话,心中才有数不是。
这个被关注的效果,是准备推广竹管笔(钢笔)的杨改革没想到的。
这件事,也就成了京城里的怪谈,京城里的人都议论纷纷,讨论着皇帝的奇怪的想法。看来,这朱家的子孙,个个都是独立特行的人物啊!
……
太阳依然升起,一天又过去了。
崇祯元年的三月初四。
杨改革上午完善了一下上次百度回来的利器,下午就准备出宫,去看看玻璃弄得如何了,想起那小娘子的滑嫩小手,杨改革就觉得这小手一直在朝自己招手。
照样,一身巾服大帽。带着王承恩这个管家就出宫了。当然,跟班,保镖什么的肯定少不了的。
本来是直奔琉璃厂去的。
路上杨改革瞧着街坊热闹,一不小心,转入一街巷,偏离了去琉璃厂那固定的线路。这让负责保卫的人急出一身的冷汗。
这街巷里很是热闹。酒楼,布店,药铺,都有,卖包子,看相的,说书,杂耍摆摊的也有。人来人往,热闹得很。
由于临近恩科,又是士子们聚聚的地方,所以,一些和杨改革差不多打扮的人也比较多,头戴大帽,身穿巾服,只是颜色不一,有偏蓝,有偏绿,有偏棕色,唯独没有黄色。
杨改革也是兴奋,有幸来这明朝古香古色的街道逛一番,也不枉来这明朝一番。到这里里看看,在这里摸摸,还买了几个包子准备吃一吃,看明朝的后世的有什么区别,骇得王承恩连忙抢过,亲自试吃一番,虽然包子没毒,但是也不准备给皇帝吃,眼巴巴的,可怜的看着皇帝,好似再说皇帝不要在外面吃东西,由于吃的太急,噎着了,脖子一伸一伸的。杨改革看着王承恩这样一幅模样,只好笑笑,表示不吃了。
一个大大的“茶”字,被一根竹竿挑起来,飘荡在空中,远近都看得到。杨改革觉得有意思,准备去看看。又见很多和自己穿差不多的士子都往哪个茶楼的赶,杨改革也来了兴趣了。一定要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王承恩也是大急。连忙招呼后面的“保安”,叫他到前面去开道。当然,肯定不能坏了皇帝的兴致。
上了二楼。
“保安们”不知道用什么手段,居然准备好了一处好地方。
临街,有窗户,在大厅的一角,用屏风隔开了的“包厢”。既可以听见外面士子们的高声谈论,又可以阻隔视线,这些“保安”,是下来些心思的,至于用的什么手段,杨改革也就没那个心思追究了。
一些士子对于这样霸道的行为虽然表示有意见,但是一看别人管家,奴仆,家丁样样齐全,而且似乎很有势力的样子,也就装作没看到。这京城里,别的不多,就是官多,你惹不起的人,数学不好的人还算不过来呢。
杨改革坐定下来,王承恩站在一边,两个跟班站在稍远一点,靠“门”了,再外面一点,就是“保安”的位置了。
第75章 茶楼
“各位仁兄,请安静,请安静,且听我叶自根一言,今日咱们齐聚雅阁楼,所论之事,就是昨日早朝上的一桩奇事。”
这位说话的书生声音很洪亮,杨改革透过屏风的细缝看过去,约莫三十来岁,和自己一样,巾服大帽。从衣料上看,普通一般,浆洗很多次了,不似大富人家,在这里聚集一些读书人的,一般都是全国各地来的考生,等待今年的恩科,都是有功名的,一般都是举人,所以,那种寒酸的穷秀才模样的人,倒没有看到,中了举人,就是官了,家里再不富裕也不至于穷酸。但是常年的习惯,不是一时半会能改变的。
此人不过三十来岁的样子,这个年纪,在众多的读书人当中,当真不算年纪大,想想,中举就可以做官,可以做个八九品没问题,甚至是知县,那就是七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三十来岁做到这个官,相当的年轻了。古语说:三十老名经,五十少进士可不是白叫的。
另外一人附和道:“正是,听别人说,昨日朝上发生了一件奇事,本来,我等学子临近考试,应该在家中温习功课,不该在外流连,荒废了功课,奈何,这件事,实在和我们读书人的关系颇大,所以,不得不召集大家来论一论……”
另外一个人接腔道:“……,XX兄,快说什么事吧,不要老是这样吊我等胃口……”
下面一阵热闹,都叫着快点把这个消息公布出来,关心朝堂上的动静,也算是提前接触政治了,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因为现在这些人,已经可以做官了。
其中一人接口道:“自根兄,可是说这‘竹管笔’?”这位的消息挺灵通的。
那个自称叶自根的人道:“这位仁兄,果然是消息灵通,确实不错,正是这‘竹管笔’,这可是件大事,有可能改变我朝天下读书人的书写工具和习惯,故此,顾不得打搅各位在家中学习了。也要把各位请来议上一议了……”
众人一听是什么“竹管笔”,都热闹的议论起来,想看看什么叫“竹管笔”,号称改变天下读书人的书写工具和习惯,这牛B,吹的不是一般大。
“大家且安静安静,我这里有一些自行制作的‘竹管笔’,是根据朝堂之上大人所见自行削制的,各位请看一看……”这位自称叶自根的人把一些“竹管笔”分发给众学子。
……
杨改革在包厢里听得津津有味。这个比听那些大臣和太监们的说话可有意思多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桌子上,已经摆满了一桌子的菜。
看着这些菜,烹制的还算精良,杨改革准备夹点试下味道。王承恩见皇帝想夹菜,立刻在一旁代劳,率先夹了一些在一个碗了,然后递给一边的跟班,这个跟班就吃了起来。确认没有问题,王承恩又才夹一些到崇祯的碗里。
杨改革对王承恩的安全意识,表示一百二十个佩服。连外出,都要带一个试吃的人,这个,实在是太“气派”了。杨改革也不准备说王承恩什么,自己是皇帝,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问题,还是有这样一个人把关比较好。
夹了几口,觉得味道比宫里面的好得多。
……
边吃,边听外面的议论。
只听见外面高声议论道。
……
“自根兄,此物当真是神奇,能自行流墨,持续写字,写的字却是细小,字迹也清晰,自根兄,那里找来的好东西,这可是比用毛笔练字节约多了啊!想这笔再早出一些时间,当年我练字也不会如此费力了,唉……。此物实乃贫困之家学子的天赐宝物啊!”这个人可能也是贫寒之家考出来的,所以,对这种笔深有感触。想当年,恐怕为了练字,也没少费力,费心思,家里,肯定也是为了练字伤透了脑筋吧。
“……果然不错,XX兄所言极是,此物写字清晰,能持续写字,费墨极少,费纸也极少,真是好物件……”来了一个支持的人。
……
“……,自根兄,请恕我直言,我瞧此物乃竹子削制而成,似乎用不了几天就会磨秃哦,再者,这笔尖如此纤细,一不小心就会折断……”说完,这位仁兄有点不好意思的提起了自己手中的“笔”,这支笔的笔尖已经被折断了,纸上面,前面几个字还算工整,后面就有一坨墨水在上面。
众人发出一声叹息,叹息着支笔的命运。
“徐一范,你这是故意的!”一名学子对这位折断笔的不太感冒,大声的呵斥起来。
“万户侯,你敢说我是故意的,我……”然后两人就骂街起来。当然,文人骂街,威力远不如泼妇。顶多也就是斗嘴的阶段,远不如朝堂上那些大人喷口水厉害。
那位自称是叶自根的人站出来,道:“两位仁兄还是别吵了,先来论一论,这事有没有谱吧。万一,朝廷真的改用小字书写,这竹笔,也就是首选的书写工具啊!对我等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啊!……”
听得这位这样一说,大家也觉得有道理,如果朝廷改用小字了,那么,用竹管笔写字,也就有可能了,事先准备对策,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落人之后。
一位士子问道:“不知是何人想到的这主意?制出的此笔。”
其他士子也比较感兴趣。
那个被呵斥的徐一范道:“嘿嘿!这事,不说也罢,实乃臭不可闻……”
其他士子更加的想知道其中的八卦。问得更加勤快。
徐一范被众人围拱,奉承,也很得意,也就细细解释器这竹管笔的来历了。当下就把朝堂上刘吉善从一开始顶撞皇上,然后被言官记录,然后跪午门,然后忽然就出了这竹管笔,革天下文人命的东西,一一道来,当真是个消息灵通的人士,对事情的起因经过,基本算是没说错。
众人一听完徐一范的介绍,当下就骂刘吉善不是个东西,从开始的恶意顶撞皇上,到后来的阿谀奉承,当真是一个奸臣的做作,不是一个好人。嚷嚷着皇帝应该罢免了他。
杨改革在“包厢”里面听得津津有味。这些人,什么观点都有,什么话也敢说,比那些成天围在自己身边的太监和大臣们可有趣多了。对于要求自己罢免了刘吉善的话,杨改革笑而不语,自己毫不容易找了一个和大臣们对战的人,怎么可能自废武功。
对于这款笔,有的则是喜欢,有的则是不屑。
有的支持刘吉善,认为他给天下贫寒士子带来了便利,有的则骂他不是人臣,是个奸佞,当诛。
一时,这间茶楼上面沸沸扬扬,气氛相当的热烈。
第76章 奇女子
杨改革觉得气氛相当的好。
接下来,就没什么意思了,大多都是猜考题的。既然来的都是考生,这东西,自然会被提出来,也就不稀奇了。
杨改革听着无味,也就没有继续呆下去的意思了。走人。
下楼时,本来还有人准备出言挽留,想跟杨改革结识一番,但是一看杨改革这作派,管家,跟班,家丁一大群,就没有开口了。这个人跟他们不是一路人啊!
杨改革本来是打算和他们交流交流的,但是一听到他们谈四书五经,谈考题,杨改革就头晕了。对这些东西,杨改革是一窍不通,和他们一谈,不是露馅了吗?凭白遭别人白眼,也就没意思。所以,也就走人了。
……
琉璃厂。
琉璃斋。
杨改革拿着一束在宫后苑(御花园)剪的几支花,准备当作礼物送给孙丽娘。
“丽娘,我来看你了……,丽娘……”杨改革叫了几声,也没人答应。正奇怪,难道不在家?
忽然又看到孙丽娘一个人坐在客厅的一角。脸上带着一股子的怨恨味道,杨改革老远就感觉到了。
孙丽娘正委屈的坐在客厅的一角,两眼带着幽怨,盯着杨改革。对杨改革的到来,没有什么好脸色。
杨改革诧异,这是咋了?自己好像没有得罪她啊。好大的脾气。
“丽娘,这是怎么了?”杨改革问道。
……
孙丽娘也不答话,就用幽怨的眼光看着杨改革。其中还带着不满和愤怒。
“……丽娘,你这是?”杨改革莫名其妙。自己没有得罪她啊!
……
还没问出由头来,孙丽娘又哭起来了。
杨改革纳闷了,这都是怎么回事啊!又哭起来。正准备过去安慰安慰孙丽娘,忽然有听到孙丽娘道:“公子还是放过小女子吧……”说着,哭得更厉害。
“丽娘,这是为何?”杨改革心道,我还没把你怎么样吧,连小手也没摸几下呢。
“……小女子不愿做闺妇,更不愿意做笼中之鸟,任人圈养观赏……”孙丽娘说的可是眉头紧锁,咬牙切齿啊!
“……这……”杨改革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这个东西,新时代的女性?要求女性解放?要求自由?这个,怎么看着都不像明朝的女子啊!
杨改革顺口弱弱的问了句:“那丽娘想干什么。”
“……小女子之志,志在货殖四方,让五湖四海的物产互通有无,看天下财货聚散……丽娘的志愿在此,而不是养儿育女,终老深闺……”孙丽娘可是说得气势磅礴,抬头挺胸。虽然眼泪也被甩的到处飞。
杨改革可是被这明朝的人“雷”过无数次了,显然,今天,又碰到一个“雷”女了。货殖四方,那就是要做生意,互通有无,这就是做物流之类的,口气不是一般大,四方,五湖四海,这大概是明朝人最大的地理概念了,如果她知道有月球和火星,大概能说去那美克星去卖东西。这个可够新潮的,最雷人的这还是个女人说的,更不可意思的是这还将是自己的女人。
杨改革觉得这明朝,疯狂的不是自己一个啊!
看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