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启禀陛下,臣愿意率水营沿三岔河突袭,拖住鞑子,让鞑子回救……”毛文龙见袁崇焕得了皇帝叫好,也不含糊,表示愿意参与进攻。
“嗯……”杨改革点点头,没说话,依旧在看沙盘深思。
“启禀陛下,臣愿率水营突袭……”袁崇焕立刻说道,好不容易琢磨出了这些东西,给自己找了一个翻身的地方,要是再让你毛文龙抢走了,自己还活不活啊?
杨改革这才楞了一下,这袁崇焕和毛文龙的竞争,什么时候这样激烈了?
第455章 锦衣卫可以用么?
杨改革先前没太在意毛文龙和袁崇焕之间的“竞争”,一心的在考虑这些对策符合不符合自己的全盘策略,晋商叛国的事,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旦此事爆发,紧接着就是将盐商挖倒,这肯定会在朝堂上激起很大的反弹,朝政肯定会陷入混乱并持续一段时间,在这紧要的关头,杨改革可不想自己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军威给东虏迎头一棒打得干干净净,紧要关头,这一点点的军威,可是要起大作用的。
自己在国内和大臣们争斗到激烈的时候,按照黄台吉对关内的了解,不可能置之不理,不管如何,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在的情况来分析,比如气候,明年和东虏都会是一场大战,如果黄台吉得知自己和大臣们斗生斗死,必定会来掺一脚,必定不会让自己好过,必定会借机打击自己的威望,给自己制造麻烦。
如今按照袁崇焕出的这个主意,倒是不怕黄台吉围城了,自己只要事先做好防备,加强防守,让黄台吉不能一开春就给自己来个“开门红”,那么,待自己熬过最难熬的那一段日子,自己就不再怕黄台吉了,任他围城,自己只要开辟第二战场,则明年的战事,可以基本奠定局面了。
想到这里,杨改革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如果再加上刘兴祚兄弟给自己暗中通信,明年的战事,可以说,已经有了一大半的胜算了,杨改革脸上,露出了微笑,看看孙承宗,孙承宗也是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看样子,也是和自己一样,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了。
“二位,不用争了,明年铁定会有一场大战的,二位害怕没仗打?呵呵,还朕怕你们到时候畏缩不前呢……”杨改革笑着说道,想明白了,人也轻松下来了,全盘的棋该如何走,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底。
“陛下,何以见得?明年就一定会有大战呢?如果有大战,那最好,臣恳请陛下恩准,一定让臣上战场啊!”赵率教最郁闷,今年这样好的“年景”,他居然没仗打,整天蹲在喜峰口给满桂把风,整个人郁闷坏了,一门心思的想寻个机会去打仗,听说皇帝信誓旦旦的说有仗打,立刻问个底细,外加请战。
“这还不简单?这几年,朕早就说过,不光是我大明北方干旱,这关外也是一样的,东虏那边的日子,怕是更不好过,今年东虏就给我大明耽误了半年,明年又是一个干旱年,这东虏的日子,怕是没法过了,必定会出来抢东西的,咱大明把他四面围住,他不和咱们大明打,和谁打?”杨改革笑道。
皇帝这样一说,赵率教心里的疑惑全部给解开了,看样子,还真的如皇帝所言,明年会是一个大战之年,今年皇帝就准确的预测了陕西的天灾,那皇帝预测的这几年关外干旱的事,怕也多半也会应验,也就是说,东虏一定不会缩头的,一定会出来打仗的。那他也就不缺仗打了。
“……陛下,可一定得准臣上战场啊!”赵率教哀求道。
杨改革纳闷了,这都是咋回事啊!才几个月,这赵率教就变得这般“幽怨”了?
“放心,朕是不会忘记了希龙的。”杨改革不得不安慰道,这感觉可真怪。
“谢陛下隆恩。”赵率教立刻开怀谢恩。
“关于明年战事,朕就先布置下这几点,第一:立刻加强前沿城池的防御,尽量的补充的弹药和粮草,能补充多少补充多少,最少也要补充能坚持半年的,前沿的一些围子,立刻撤回来,提防东虏开春就突袭;第二:东江镇开春之后,不管东虏会不会有所动作,也要将精锐撒出去,继续执行今年的纠缠之策;第三:组织在三岔河入海口开辟第二战场,以迫使东虏撤围,至于谁去么,到时候再说,现在还早了些……;这第四:满桂和赵率教明年依旧,招降皇协军,绞杀那些有二心的蒙古部落,彻底把家门口清理干净……”杨改革想了想,就说了这四点,至于开辟第二战场的人选,杨改革倒是希望将秦良玉的白杆兵派上去,如今白杆兵已经在熟悉火器作战了,凭借着白杆兵以前良好的训练,凭借自己洒水一般的拿银子砸实弹训练,相信很快就能掌握火器,待有得几个月时间,这些长枪兵熟悉了火器作战,有了厉害的武器,杨改革相信,一定会给东虏一个惊喜。
“陛下,臣愿意死守三岔河口……”袁崇焕很想争取这个三岔河第二战场的领导权,这主意可以他想出来的,他可指望着这一仗翻身呢。
“陛下,臣愿意以舰队从三岔河口突袭东虏……”毛文龙如今是吃到了战舰突袭东虏的甜头了,有了经验,这事,他也要争一争。
杨改革看着这二位的“竞争”,笑道:“你们二位的心情,朕能理解,不过,你们似乎可把一个人给忘记了。”
“敢问陛下,此人是谁?”袁崇焕连忙问道。
“你们这几人当中,都有分派的任务,却唯独有一人没分到,你们都有仗打,总也得给别人留点吧……”杨改革面对这一定要争个高低的二人,没办法,只好将秦良玉抬出来做挡箭牌,这太热情,有时候也是麻烦事。
几个人这才注意,今日一同来的,还有一位女将,今日可一直没吭声,原来,皇帝有意要秦良玉去开辟这个第二战场。
秦良玉今日话不多,一直娴雅的站在一旁,听着皇帝和几个将帅在那里谈战事,见大家谈得头头是道,不时的点头表示支持,见皇帝说到自己,众人都看着自己,才有些不好意思,道:“陛下高看,臣必定竭尽全力完成陛下的交代。”秦良玉也是一心想着报仇呢,如今白杆兵装配了火器,队伍也扩充了不少,如今,她越发有信心跟东虏打一打了,见有机会上战场,她自然不会放过。
袁崇焕和毛文龙都是一阵无语,几次张口都没说出话来,皇帝开口将机会给了秦良玉,这可是一个女人,这和女人争,可不好意思开口,何况,面对这样一位娴雅,仪态大方的女将,更开不了那个口。
杨改革看着这神奇的一幕,打了几个哈哈,就算把这事搪塞过去了,说实话,杨改革真正放心能在野战中抵挡住东虏进攻的,还真的就指望白杆兵了,至于毛文龙,杨改革给他的定义就是游击,袁崇焕么,可以牵制,可以打顺风仗,满桂和赵率教,倒是可以给白杆兵做侧翼,所以,一有这个开辟第二战场的事,杨改革第一个就想到了秦良玉的白杆兵,这三岔河入海口,要说建城,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最多就是修筑一些工事,比如壕沟,拒马,土墙什么的,杨改革觉得,白杆兵再训练几个月,倒是可以背水靠着战舰,借助工事的帮助,和东虏一战。
“明年战事,总体来说,依旧执行纠缠二字,不和东虏决战,避免和东虏野战,不住的消耗东虏,朕还是今年的那些话,不在乎城池,不在乎杀敌,不在乎失地,不在乎阵斩,不在乎撤退等等,只要将东虏牢牢的粘住,不让他回去生产,这仗,就是朕赢了,诸位可明白?”谈完了战略态势,杨改革又开始发表自己的战略观点以及许下承诺,让这些将领放开手脚打仗,以免给那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束缚住。
“臣领旨!”众人皆是“喜气洋洋”的应声答道,世界上,可真的没有比这位皇帝更低的要求了,什么都不要求,只要你和敌人周旋,不让敌人空闲就够了,这种仗实在太爽了,如果这种仗还打输了,只能说明自己没用。
“朕还补充一点,明年的战事可能更加的凶险,一开春,东虏可能就会有猛烈的动作,诸位可要做好准备,提高警惕,万万不可懈怠……,朕可是依你们为长城……”杨改革道。
“臣领旨!”众人又答应道。
“另外,还得防备奸细,预防堡垒从内部被攻破……”杨改革随口又说了句。
几个人听得一愣,防备奸细?或许皇帝是怕有人在城内举火内应吧,和东虏打仗,倒是也有过先例的,几个将领陷入了沉思,唯独秦良玉看皇帝的眼神不一样,这防备奸细,莫非,皇帝要动手了?想到自己的家仇血恨,秦良玉不由得握紧了手。
又谈了一阵,今天的主要目的也算是差不多了。众人这才散了开。
“大帅留下,朕还有些事……”杨改革又道。
毛文龙应了声,躬身站在乃等皇帝问话。
“毛帅可知,朕为何留下毛帅?”杨改革道。
“回陛下,臣不知……”毛文龙道。
“唉……,这事……,朕知道这次毛帅的功劳颇大,给予的封赏确实少了些,但朕希望毛帅能明白朕的苦衷,不要嫌弃,他日平定东虏时,必定是封侯日,朕希望大帅再接再厉,不要气馁……,些许委屈,朕知道,毛帅是不会放在心上的……”杨改革觉得有必要就封赏的事安抚一下毛文龙,将太子太保变成太子太傅,这确实有点搪塞人。
“……回陛下,臣毫无怨言,臣……,一定听陛下的。”毛文龙对于这次镇江堡大捷的功劳,确实有些不服气,不过,也知道,自己这官帽子已经到了顶点了,再往上封,已经封不了了,要给他一个“帝师”的名号,他知道,朝廷肯定不会给,那可是给死人的,日后他死了,或许会得一个,现在活着,他还不想要那个,至于封爵,这点功劳,有些勉强,再加上,朝中看他不顺眼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所以,这次的封赏是这个样子,也在他预料之中,虽然有些不服气,但是也毫无办法,见皇帝好言安慰,心里的怨气,已经消得差不多了,得如此信任自己的明君,值得效命,按照如此的态势发展下去,他毛文龙要封侯,也未必没可能。
“这就好,朕也没什么好东西给毛帅,这里有几样东西,希望毛帅不要嫌弃……,大伴,赏……”杨改革说了几句客气话,就开始封赏了。
“陛下有旨,赏……太子太傅……毛文龙……,御制千里镜一个,御制手铳一把,御制剑一把,银币二千枚,锦缎百匹……”王承恩立刻唱道。
早已跪接圣旨毛文龙立刻谢恩。
……
众人都走了,杨改革才松了口气,明年的战事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了,大体出不了这个框架,有了底子,这就好办了。和孙承宗互相看了一样,孙承宗也是松了口气的模样。
“陛下,如今,有了这些策略,再加上刘兴祚那里,倒是再不怕东虏明年开春之后的突袭了……”孙承宗一语双关的说道。这里面的含义,除了东虏突袭,更是指国内的动荡,不能处理好来自东虏的威胁,这内部,就不敢轻举妄动。
“嗯,如此,朕已万事俱备了,这事,也要尽快的启动,迟了,总是会出意外的,……”杨改革也一语双关的说道,这件事,基本上,已经全部准备好了。
“……那,孙师傅,往锦宁前沿调拨物资的事,就劳烦孙师傅了,另外,撤走前沿的围子,也麻烦孙师傅了……”杨改革又说道。
“陛下放心,此事,臣已经在准备了,就等陛下下令。必定可以在过年之间补给到位……”孙承宗应声答应道,补充的手榴弹,佛郎机,粮草,这些,孙承宗早已做了计划,只待皇帝一声令下,就启程开拔。
……
翌日。
杨改革正严肃的坐在暖阁里,仔细的看着自己的这些“文件”。这就是即将要抓捕的晋商名单了。
“陛下,他们都到了……”王承恩知道今日是个什么日子,整个人也相当的严肃。
“嗯,好,将这房子周围清理干净,别让人靠近,这就召见他们吧,大伴你也一起……”杨改革严肃的道,这场较量,终于面对面的开始了。
“遵命!”王承恩答应了一声,就出去了。
外面传来一阵吆喝声,很快就安静了下来,杨改革背着手,抬头望着房顶,身体站得笔直。
“臣方弘瓒叩见陛下。”方弘瓒小心翼翼的行礼。
“奴婢曹化淳叩见陛下!”曹化淳有是小心翼翼的行礼,今日的气氛,可格外的不一样,乾清宫外面伺候的太监宫女可一个没了,这暖阁里,皇帝又是如此肃穆,一副肃杀的气氛。
杨改革转过头来,并没有叫他们起身,道:“锦衣卫是干什么的?”
方弘瓒最怕见皇帝,虽然他在外面是个人见人怕的锦衣卫头子,但,他也最怕皇帝,是出自内心深处的怕,是出于他权利来源的惧怕。
“回陛下,锦衣卫是陛下的亲军,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以陛下旨意为意志。”方弘瓒立刻答道。
“方弘瓒,朕可以相信你么?”杨改革肃穆的道。
“陛下,请相信臣,臣无论于何时,何地,何事,都值得陛下相信。”方弘瓒不知道该如何应答,看来,真的出了大事了,从来没见皇帝如此严厉的对待锦衣卫,就连以前查魏案的时候,也没这般严厉啊。
“曹化淳,你呢?朕可以相信你吗?”杨改革又问道。
“回陛下,奴婢生是陛下的人,死是陛下的鬼,陛下让奴婢杀谁,奴婢就杀水,奴婢永远做陛下手里的一把刀子……”曹化淳也看出来了,今天这个架势,怕是不一般,也一改往日较为温和的口气,而以血淋淋的言辞表达自己对皇帝的忠心。
“好!这个天下,朕能相信的人不多了,希望你们二位是朕相信的人之一……,起来吧。”杨改革道。
两个人这才起身,带着一丝畏惧,看着皇帝。
“这里有几份东西,你们两个先拿去看看……”杨改革道。
两个人接过王承恩递过来的案牍,翻看起来。刚一看标题,就知道这是多大的一件事。“山西晋商谋逆卖国名单”。
两个人越看越心惊!这份名单上,详细记录了卖国者的名字,家族,以及他们干的什么事。
“陛下,臣死罪,如此大的事,臣事先没有一丝消息,是臣失职,请陛下责罚……”方弘瓒之看了个开头,大冬天的,额头就冒汗起来,跪下来磕头请罪,这样大的事,他居然没有提前报告,皇帝如此严肃,肯定是有了可靠的消息,才会如此,方弘瓒以为,皇帝这是要找自己的麻烦。
“陛下,奴婢有罪,未能侦缉到此事,奴婢罪该万死……”曹化淳也立刻跪下,这样大的事,他没有一点消息报上来,这明显的就是失职,这里面的罪名,可是晋商通虏啊!他军情局的主要作用,就是侦缉北方的消息。
“这个消息,不怪你们疏忽,朕也是偶然得知,其来源,不是你们能想象的,你们不要管,朕也不会责怪你们,朕只想知道,如今,锦衣卫可以用么?”杨改革严厉的说道。
“回陛下,锦衣卫就是陛下的鹰犬,谁敢对陛下不利,臣就上去把他咬个粉碎,陛下请下令,臣这就去把这些人抓起来,必定要让他们知道谋逆的后果……”方弘瓒立刻一副恶狠狠的模样答道,到了这样关键的时刻,方弘瓒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丝毫没有犹豫,对自己的定位相当的清楚。
“陛下,这些人着实可恨,都该死,奴婢抓住他们,必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曹化淳杀气四溢的说道。
第456章 磨刀霍霍向晋商
“好!朕今日确实要大开杀戒……,有些人,该死;有些人,该杀;有些人,该挫骨扬灰;有些人,已经不知道祖宗是谁了,朕不杀他们,他们就不会当自己的汉人……”杨改革一脸的杀气,一脸的恨意,这种杀气和恨意,一直抑郁在心中,某些恨意,甚至来自崇祯十七个年头的每一段历史,这些穿越历史时空的恨意,层层叠叠的聚集在杨改革身上。
方弘瓒听着皇帝冷冰冰杀气四溢的话语,伏在地上,惶恐得很,鼓起巨大的勇气抬头偷看了皇帝一眼,立刻被皇帝那漫身的杀意、恨意震惊!一直都很温和的皇帝,这杀意,这恨意,也是在太浓了吧,浓郁到让人窒息的地步,又赶紧把脑地底下去,只有跪在地上,他才觉得舒畅一些。
“这次让你们杀人,你们知道怎么杀吗?”杨改革冷冰冰的问道。
“回陛下,按照陛下的名单,立刻将这些人拘捕,严刑拷问,问出谁是同党,谁是骨干,谁参与了,只要是相关的人等,一个也不放过,将这群谋逆的贼子一网打尽……”方弘瓒立刻说道,这基本就是他们锦衣卫的办案流程了,问出一个同党,然后严刑拷打,问出另外一个同党,直到将整个关系网连根拔起,这种办案方式简单但是却最有效,没人能在镇抚司的严刑下熬多久。
“回陛下,奴婢一切听陛下的,陛下让奴婢杀谁,奴婢就杀谁,谁该死,谁要死,奴婢听陛下的……”曹化淳则比方弘瓒干脆得多,反正认定了一个道理,皇帝的话最大,皇帝让怎么干,他就怎么干,至于有没有罪,这个不是他考虑的问题。
“不错,朕正是需要这样的人。”杨改革毫无感情的应了句。
方弘瓒惊慌起来,自己说话后皇帝可没反应,曹化淳说话了,皇帝就夸他,莫非,自己不够狠?又悄悄抬头看了看皇帝,皇帝已近“温和”了许多,但是以前那种“温意”却找不到。
“此次山西晋商谋逆案,不是一个小案子,这里面的水深得很,朕这次确实是要大开杀戒,但是,怎么抓,怎么杀,怎么办案,却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你们可想过,山西晋商能给东虏通消息,运送物资、粮草、军械,是一个小小商人能办到的吗?没有边将边官通融做内应,他们能将大笔的粮草物资运到东虏哪里去?东虏崛起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谁知道这些做内应的边将、官员有没有迁升?或许,如今正是我朝内某个大臣也说不准呢……”杨改革依旧是冷冰冰的说道。
方弘瓒和曹化淳听了皇帝的话,更是惊出一身冷汗,听皇帝的意思,这次这个晋商通虏案,莫非,还会和朝堂上的大臣联系上?也就是说,这是一场惊天谋逆案,事涉东虏,晋商,边将,朝堂大臣?这可真的是一个大“买卖”啊!怪不得皇帝会如此震怒,这次不知道要有多少人人头落地,这次,恐怕比上次魏案杀得还多,上次魏案,皇帝主要还是收几个钱“了事”,人还是很温和,很好说话的,那里像这次,皇帝周身的杀意和恨意,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喘息的地步了,不知道要杀多少人头,才能平息皇帝的震怒。
“回陛下,臣明白该如何做,任他当了多大的官,胆敢谋逆,在臣眼里,不过是一死人……”方弘瓒立刻恶狠狠的说道,方弘瓒从皇帝的话里已经知道这次办案的基本内容了,杀晋商,挖朝堂内的某个大官,姑且不说有没有证据指向朝堂上的某个大臣,如果皇帝说和某个大臣有关,那他就会办得“有关”,当然,如果真的有关,那更好,也省得他“办得有关”。能当锦衣卫的头子,也不是傻瓜,皇帝说了这样多,如果还不能从话里听出点什么,不能领会皇帝的意思,这锦衣卫的头子也轮不到他做。
“回陛下,奴婢明白陛下的苦衷,一定会将晋商谋逆通虏卖国之事坐实的,做成铁案,即便是要三司会审,奴婢也必定让朝中大臣无话可说……”曹化淳则想得更通彻一些,对皇帝的了解也更深一些,皇帝不是那种无的放矢的人,也不喜欢无中生有,既然皇帝如此信誓旦旦的说边将和朝臣和这件事有牵连,曹化淳倒是真的相信有这事,既然有这事,那就好办,不愁找不出证据,有了过硬的证据,曹化淳自信,大臣们也不敢对皇帝说什么。
“好,你们能明白这其中的厉害就好,此事,朕有些要求,你们记下,行动必须快、准、狠,不要任何拖泥带水,抓捕的不光光是这几个人,包括他们的家族,亲属,店铺的掌柜,伙计,运送东西的车队,马队,向导,这些,都可能参与了通虏的,不得放过一个人,抓捕之后,立刻审讯,问出往关外运送了多少物资,走的那个关口,通的谁的路子,得谁庇护,又分别是和接触的,和谁有关,……每日至少送两趟消息到京城,有新证据、重大消息,立刻送到京城里来,这些,都会是日后的证据,都必须一一记录,否则,日后没证据,朝臣们鼓噪起来,你们也会有麻烦……,另外,朕要提醒你们,这次办案,会抄家,会涉及贼赃、大批的银子财货,锦衣卫里有些手短的人,可能借机在里面伸黑手,朕知道这很难禁止,朕也不会不通人情,这次的事做好了,朕会专门抽出一部分,作为锦衣卫的奖赏,但是,办案的时候,绝不可伸手,这一点,绝不可逾越,据朕的可靠消息,晋商除了将物资运东虏那里去之外,还将东虏抢夺我大明的金银财货通过他们转运到内地变现,支付他们购物的粮草,物资,这些财货,可都是他们通虏的证据,找到之后,切实登记保管好,朕日后还有用,要是有人敢向里伸手,就是坏朕的事,敢坏朕的事,不妨剁掉几只,……”杨改革口气严厉的说道。
听着皇帝严厉的口气,方弘瓒和曹化淳两个人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听见皇帝说完了,才小心翼翼的应声答道,看着皇帝细致的谋划,这事,也不是刚出的。
“曹化淳,这次,你个亲自走一趟,坐镇山西,无论涉及到谁,立刻收监,该问的问,该打的打,迅速深挖,务必迅速将深藏在我朝内部的‘内鬼’挖出,无论涉及到谁,决不姑息,涉及地方文武官员的,可以先隔离,控制起来,不让他和外界通消息,急速报朕,待朕来处理……”杨改革又道。
“奴婢领旨!”曹化淳立刻答应道,心中有些欢喜,这样大的事,皇帝交给他做,说明皇帝信任他,这事做成了,可是大功一件,他在皇帝心目中的份量,自然不言而喻。
曹化淳想了想,道:“启禀陛下,奴婢军情局人少,如此大的事,光是军情局或许人手不够,或许还得加派人手。”
“放心,这点朕知道,你此去可调用一些锦衣卫的人助你办案,你的人主要还是办案,挖出我朝的内应、内鬼,和你一同去的还有新军,新军今天就会开拔,朕会以陕西换防的名义,调一批新军过去,这个案子你先办,等抓了一些人,有了重大的证据,以此事涉嫌当地卫所为名,一边向朕禀报,一边就向路过的新军求助,他们一定会帮忙的,他们负责协助,助你封锁道路,封锁消息,看管嫌犯,看管涉案的贼赃,震摄地方,如果有人敢反抗,就地格杀,朕会赐你尚方宝剑,便宜行事,到时候你去联络新军,就拿朕的尚方宝剑去,他们就明白了,不过,此事涉及机密,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将尚方宝剑拿出来……”杨改革道,光靠军情局锦衣卫去办这事,杨改革可不放心,这次晋商案,怎么也能抄到不少银子,光是靠一个锦衣卫,杨改革怀疑,没有多少银子能到自己的手,这可是一大笔损失,再者,杨改革先前的设想,用军情局对外,锦衣卫对内,将特务的权利分散,以便于自己控制,这次的事涉及到了关外东虏,所以,杨改革决定让军情局出手,当然,如今军情局还是挂靠在锦衣卫下面,在外人看来,都是锦衣卫。
“臣领旨!”曹化淳松了口气,这个任务,比原本想象的轻松些,皇帝既然都动用新军了,说明,这里面的情况,皇帝已经摸了个八九不离十,否则,也不至于上手就动用新军,自己去,也就是将深藏在水里,原本就有的东西挖出来而已,倒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活,曹化淳相信,凭借着他的“办案”手段,要将那些原本就“存在”的东西挖出来,根本费不了什么劲,他不相信谁能抗得住镇抚司的酷刑,原本担心的还要“办出个证据”,现在看来,都未必需要自己搞这手。
“朕在这里,再次告诫一下,此事,一定要保密,不该问的不要问,不该说的不要说,有乱问,乱说,到处打听消息的,都可以作为逆贼同党对待,这条,也适用锦衣卫内部……”杨改革又提起保密的事,将紧箍咒套在了锦衣卫头上。
“臣(奴婢)领旨!”方弘瓒和曹化淳立刻答应道。
“启禀陛下,那臣……”方弘瓒见曹化淳分到了坐镇山西的活,自己却还没着落,不由的急起来,这紧要关头,不能给皇帝出力,那皇帝要自己干嘛?
“你有更重要的事,此事牵连极广,京师,全国各地,可能都会不断的牵连上此事,你坐镇京师,密切注意各地的情况,一旦发现和晋商案有牵连的,立刻行动,到时候,有得你忙。”杨改革道。
“臣遵旨!”方弘瓒的心怦怦怦的跳起来,看来,皇帝的这次动作相当的大,牵涉全国,这次的水,不知道多深啊!不过看皇帝一丝不苟的布置,似乎是胜券在握,方弘瓒的心狂跳起来。
“大伴负责监视京师的情况,朝中如有人异动的,立刻来禀报朕。”杨改革又道。
“奴婢领旨!”王承恩也肃穆的答应道。
“其他的,朕就不多说了,你们二人回去,立刻调集人手,开始行动,注意,不要透露关于此事的任何消息,到了地头再说,此事,务必给朕办好了,这就去办吧。”杨改革严肃的道。
“臣领旨!”几人应声答应道。
……
终于送走了第一批,杨改革一直紧绷的心,终于是稍稍平复了一些,此事,已经启动,就没有余地了,那自己就只有全力以赴了。
“大伴,召孙师傅,孔有德,耿仲明几个人来见朕。”杨改革立刻又见第二批人马,这事已经启动,就不得不下狠手。
“奴婢这就去。”王承恩应了一声,立刻出去了。
杨改革坐在暖阁里发呆,再次仔细的回忆自己有什么地方有漏洞。
不多时,孙承宗,孔有德耿仲明就到了暖阁。
依旧,杨改革让王承恩把伺候的小太监调走。
孙承宗见跟着自己的是孔有德,耿仲明,见这气氛,也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进了暖阁,行过礼了。孙承宗率先问道:“陛下,此事动手了?”
“不错,朕已经行动了,朕已经吩咐曹化淳去山西了。”杨改革已经平静了许多,如今已经动手,再激动,再犹豫,再彷徨已经没用,剩下的,就是打起精神和那群该死的人斗。
“……陛下终于动手了啊!”孙承宗叹息了口气道,皇帝为这一天,可是筹划了许久,有些人,确实该死,有些人,也必须死,这件事上,孙承宗是无条件支持皇帝的,当年,他也掌管过关外辽东,对辽东的人和事有感情,那些人就是祸害,如果没那些人,东虏也未必那样猖狂,辽东的人,也未必会死那样多。
皇帝和孙承宗都陷入了沉默,孔有德和耿仲明则是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