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黄台吉之嗯了声,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低头深思,范文程说的这些,他都知道,大军呆在镇江堡过冬,这个设想,黄台吉不是没想过,先前黄台吉还有点动心,现在,已经不往这边想了。

“大汗,如今从喀喇沁草原上传来的消息,明朝派出了满桂在喀喇沁大肆的打杀那些和我大金有联系的部落,已经围攻了不少部落,不少原本打算投靠我大金的部落,不是被满桂绞杀,就是投靠明朝了,成了皇协军……”说到这里,范文程停了下,看看黄台吉,见黄台吉依旧在听,于是才接着说道。

“据说,明朝的皇协军是由满桂负责弹压、监督皇协军作战,自己本身并不参战,只在皇协军打不下的情况下,才出手,一旦出手,就是必胜……,据说皇协军,也是和我大金牛录一般,平时放牧,战时三抽一,轮流打仗,所斩获,也由满桂负责分拨,明朝抽取五成,剩下的归皇协军分……”关于皇协军的情报,已经很明朗,所以,范文程说起皇协军的时候,格外的小心,生怕触怒黄台吉,这个皇协军就是和他后金八旗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黄台吉对这事,早已知晓,但是,却毫无办法,喀喇沁草原上的事,他无能为力,否则当初也不会匆匆忙忙的到镇江堡来,喀喇沁离大金,实在太远了,离这里,实在太远了。毛文龙,袁崇焕,林丹汗三面堵死了他,他也鞭长莫及,顾不得那样多。如今看来,却是明朝皇帝的布局了,这种摆开阵势布局,光明正大谋略的布局,黄台吉先前是一只棋子,只能跟着明朝皇帝的手转,现在明白了,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不解决毛文龙,就无法西进,老巢始终处在毛文龙的威胁之下,要解决毛文龙,毛文龙就在镇江堡……,这又回到了原点。

“……再,大汗,如今镇江堡有如此之多的大炮,再去攻城,文程觉得,胜算实在是不多,大炮都能增援上百门,那手榴弹就不用说了,必定是很大一批,这种用人命再去消耗手榴弹的事,如今大雪封山之后,怕连朝鲜人也不好抓了,如今朝鲜人听说我大金到处抓人,很多都已经南逃了,已经很难抓到人了,更何况大雪封山之后,行走将更难……,没有足够的人命去填,这镇江堡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攻下啊……”范文程将情况继续说到。

汗帐里很安静,黄台吉只是低头不语,如今的镇江堡,已经满身是刺,已经无从下手。

“……,再大汗,大雪封山之后,连挖壕沟也变得困难起来,种种情况,都与我大金不利啊!文程的意思是能撤走,还是尽快的撤走……,呆在这里,徒劳无用……”范文程想来想去,也没想到有什么地方是对大金有利的。唯一有利的就是如今江水消退了,能停靠镇江堡的战船,已经纷纷退走,镇江堡又孤零零的了,还有,下雪之后,江面变成通途,倒是方便围城,不过,一想到镇江堡上那上百门大炮,这种优势,不要也罢。

“攻城,非是我大金所长啊!……撤走……,本汗也想撤走啊!……”黄台吉抬起头,喃喃的说了句。

“……听说,毛文龙撒出去的那十几路人马,如今,还在和我大金缠斗?我们去了,他们就跑了,待我们稍退,他们又回来,不和我大金正面交手,却是一味的骚扰、纠缠我大金,不让我大金有丝毫的休息,明皇这一手,是看准了我大金的命脉啊!所谓不战而屈人兵,所谓不胜而胜,大概就是如此吧,明朝皇帝布得一手好局啊!这次,我大金输在明朝皇帝手里,算是输得不冤枉……”黄台吉经历了镇江堡之战,再结合之前的种种,又经过几天的思考,终于明白明朝皇帝的打算,看出了明朝皇帝的布局来,不过,看出来是看出来了,但是也没有任何办法破局,毛文龙依旧在镇江堡,有办法攻下来吗?没有?那十几路人马,就跟大金玩躲猫猫,打了这样久了,也没见那十几路人马损失多少,实在不行,别人又退回到海上去了,面对海,大金就只能看着吃瘪,解决不了毛文龙,根本无法西进,无法西进,别说什么喀喇沁了,连多走几步,黄台吉都要担心自己老家被抄,一听到毛文龙在搞事,他就得屁颠颠的跑回来对付毛文龙。

“宪台,你看看,如果我大金放弃镇江堡,不再和毛文龙纠缠,得退到哪里比较好?”黄台吉有些悲凉的说道,这次,他输在明朝皇帝手里,输得不冤,明朝皇帝的布局能力,高出他甚多,从整个事情来看,他就是明朝皇帝手里的一枚棋子,跟着明朝皇帝的手转,这种做棋子,连跟布局的人下棋的机会都没有,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向来自负的黄台吉被这种真相打击的不浅,整个人消极了不少。

范文臣还是心惊!真的要退走?这得退多远?虽然他一直劝黄台吉撤退,但是,他也知道,撤退绝不是一个好事,一旦撤走了,那么,他们的防线就不知道要退到哪里去。如果要以盛京为中心,维持一个适当的防御圈,不知道要放弃多少地方。

在沙盘上稍稍的看了下,范文程心里就已经有底了。低着头,道:“回大汗,如果我大军从镇江堡撤走,则在东面,再也无法压制毛文龙,毛文龙有海舟之便,可以从任意一处骚扰我大金,所以,这金洲,复州,盖州,到凤凰城,到宽甸这样一大块地方,我大金怕都无法再立足了,怕都要归毛文龙了……”

“不要紧,这些地方,对我大金来说,本就是块飞地,送给毛文龙也好……”黄台吉对于范文程划出去的这样一大块地方,倒是没怎么在意。

“大汗的意思是?”范文程问道,丢了这样大一块地方,还值得高兴么?

“呵呵,宪斗有所不知,这块地方,本就是飞地,如果还给明朝更好,明朝不是最在意土地么?最在意收复失土么?如今本汗送了这样一大块地方给明朝,明朝应该感谢本汗才对……呵呵呵……”黄台吉说道这里,已经笑了起来。

“大汗的意思?莫非,大汗的意思是,把这些地都送给明朝,以中原朝廷一贯对土地的重视,必定会视这些土地为复土,必定会派人管理,重新开发,要不了几年,这又是我大金的一处粮仓,只是这几年先借给明朝用罢了?”范文程已经明白黄台吉的意思了,按照明朝的习惯,收复的失地,那是大功一件,要不了多久,就会派官员前来治理,招抚流民什么的,要不了几年,这些地方又会肥得流油,到时候,大金什么也不用做,只要来抢就成了。

“呵呵呵,正是……,本汗料定,明朝那小皇帝,肯定会被这复土几百里的功绩给迷惑住,呵呵,这些地,就暂且让给他几年罢,等过几年,这里到处是庄家了,本汗自会来取……”黄台吉倒是很乐观,黄台吉相信自己对明朝很了解。

“大汗高见!大汗厉害啊!”范文程立刻称赞道。

“嗯,就如此吧,文程拟个方略,看如何撤走,画一个线,看撤到哪里比较合适,该放弃的就放弃吧……”黄台吉故作轻松的说道,其实,心里相当的沮丧,一直以来的自信,在这次镇江堡之战中,被击的粉碎,一向自诩、自负,却在这次大战之中,只能作为一个棋子,连上桌子和别人下棋的机会都没有,这种打击相当的大,这次大战的后果就是后金放弃金洲、复州、盖州大部,一直到凤凰城,一直到宽甸这样一块广大的地方,都将无法再支撑了,都得放弃,否则,和毛文龙对峙,光是支持的粮草,他大金都支撑不起了。

“喳……,文程遵命!”范文程说道。

“另外,乘着如今江水降下去了,留一半人马继续围困镇江堡,其他各部轮流到朝鲜那边打草谷,谁抓到的,拿到的,就归谁,抓回来就不再赶到镇江堡去了,都赶回家吧,等大伙都打满了,咱们就回盛京去……”黄台吉面色有些沉寂的说道。

范文臣听得心中砰砰直跳,看着黄台吉面善,其实心里,也是这般阴毒啊!和朝鲜反正是撕破了脸皮,临走了还要抢一把朝鲜,在明朝这里没讨好,在毛文龙镇江堡这里没讨好,却要在朝鲜人哪里补回来。

“喳!”

“喳!”

“喳!”旁边几个黄台吉的心腹,听得眉飞色舞,立刻跪下里答应,在这里啃镇江堡这块硬骨头,已经磕掉了一嘴的牙,如今,好歹也可以在朝鲜哪里吃几块肉了。

沉寂多日的后金大营,这回,终于是传出一阵欢笑了。

……

一大早,杨改革就起了个早,昨日轻松的通过了传首九边的事,自己的行动,又向前了一步,这无疑是值得高兴的。所以,今天,杨改革一大早就起来了,准备早早的去办公,心情好,人就有动力。

“大伴,今日可有什么重要的事?”杨改革精神,心情极爽,问王承恩。

王承恩疑惑了半天,才道:“回陛下,今日似乎没有什么大事,不过,有一件事,不知道陛下……”

“哦,什么事?”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陛下可记得传首九边的事?”王承恩道。

“知道啊!可有不妥?”杨改革问道,以为王承恩发现了什么不妥的地方。

“陛下,今日有人上奏疏,为熊廷弼申冤求情。”王承恩道,其实,这种事根本算不了什么事,如果不是这件事和皇帝昨日那个传首九边能挂上一些勾,王承恩未必会跟皇帝说这事,在没什么大事的情况下,说说这事,就看皇帝的心情了,边说,边给杨改革找奏疏。

“哦,为熊廷弼申冤?”杨改革凝眉思索起来,熊廷弼的事,杨改革知道一些,传首九边就是说的他的脑袋,虽然战败他有责任,但是被传首九边,这确实有些过了,何况,战败的直接责任人王化贞都没这待遇,明显的,对他的惩罚,过了些,明显的,对他的处罚,掺杂了很多其他因素。

杨改革没有心思过多的想这件事的内幕,想了想,自己这立军威,多少还是搭上他这颗脑袋的便宜,要是没有他这个脑袋传授九边在前,自己想给边军立威,还找不到这样合适的借口,算起来,熊廷弼这颗脑袋还是帮了自己的忙的。

稍稍的翻看了一下奏疏,里面说的东西,杨改革没太大的心思去研究,凭自己的直觉,不说别的,传首九边确实是过了,这颗脑袋帮了自己的忙,这就够了,其他的,自己未必要深究。

想明白的杨改革道:“嗯,朕知道了,熊廷弼的事,确实有些冤屈,熊廷弼的那颗脑袋,也就让他儿子收回去,好好安葬吧,其他的事,就不要提了,这件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对了,大伴,你另外悄悄的给熊廷弼的儿子送五百两银子去,好好的安慰一下,让他儿子振作起来,俗话说,哪里跌倒的,就从哪里爬起来,为他父亲熊廷弼申冤,莫过于以实际的功绩来证实,这比什么都强,他父亲是在战事失败上跌倒的,朕希望他,希望他家能从这方面爬起来……”

杨改革想了想,就如此吩咐了,前面那是凭直觉觉得熊廷弼这种处罚有些过了,后面,纯粹是感谢熊廷弼那颗脑袋,没有那颗脑袋传首九边在前,自己也无法效仿于后。

做人,要学会感恩。

第432章 大臣与小将

这几日,整个明朝都沉浸在胜利的狂欢中。

杨改革也不例外,整个人精神了不少,处理朝政的劲头也足了,每天都是按时的上班,勤勤恳恳的处理政事。

今日,杨改革更是精神十足。

徐光启那里传来好消息,陕西的番薯即将收获,估计收获颇丰,按照原先的估计,十万石不成问题,徐光启特意说明这个情况,除了说明情况之外,就是询问、催促之后怎么办。

杨改革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高兴得跳起来,这番薯果然是个逆天的好东西,在这种灾荒的年景里,居然可以逆势丰收,这无疑说明,番薯是对抗干旱的法宝,无疑说明,明末的干旱灾荒问题,遇到了克星,事实证明,番薯值得大面积推广,值得强行推广。这无疑,对自己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事,是件相当值得高兴的事,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强行推广、种植番薯了。

“这几日,当真是双喜临门啊!”杨改革美滋滋的说道。这几天,不光是镇江堡大捷的消息传来,更是传来了这种更让人高兴的消息,杨改革都乐得找不到北了。

“陛下洪福,天佑我大明啊!”王承恩笑着奉承道,这是发自内心的笑,看着皇帝前些日子的煎熬,自然明白皇帝这几日是如何的开心。

“哈哈哈……”杨改革哈哈大笑起来。

步辇的队伍直奔文华殿。

如每日一样,先高呼万岁,然后才开始议事。

“今日有一件天大的喜事,诸位猜猜,是什么。”杨改革一开场,就说这件事。

“陛下,可是说满桂,满都督那边的喜讯?”一个大臣立刻猜到,如今北边的战事,喜讯接连不断的传来,除了镇江堡方向,满桂那里也接连上了不少奏疏报喜。

杨改革摇摇头。

“陛下,莫不是那股票……”一个大臣猛的问道,问了半截,后半截就不敢说了,当然,大家都明白这意思,股票不就是说琉璃斋的股票么?这件事,皇帝赚银子已经赚到不行,看得众臣眼红,当然,除了嫉妒之外,很多大臣都跟着赚了不少银子,一听皇帝说天大的喜事,一下子就联想起这件事来了,以为琉璃斋的股票又大涨了。

杨改革又摇摇头,琉璃斋股票的事,虽然确实是值得高兴,确实是很重要,但是,那都过去多久了?这些大臣的脑袋里,想的东西,怎么跟自己不一样呢?

“陛下,莫不是东虏那边的事?又有了重大变故?”一个大臣猜到,如今说得上天大的喜事的,就是镇江堡了,不过,那都是几天前的事了,没必要今天还说那事啊!除非东虏那边出了重大变故。

杨改革又摇摇头,这群大臣虽然说的都是喜事,但是,却没人猜中。杨改革叹息,看来,这朝中大臣脑袋里的东西,跟自己不一样,看问题,想问题的方式,和自己有差别。

众臣都望着皇帝,不知道皇帝说的是那件事,如今要说喜事,蛮多的,除了镇江堡大捷,满桂那里的战果也蛮丰硕,今日围个部落,明日收编一个,也都可以算得上喜事一件;皇帝卖那个什么琉璃斋的股票,已经赚到不行,这让大臣们眼珠子红得很,对于皇帝来说,也是喜的不能再喜的喜事,不过,那都是“很久”的事了,今日皇帝这般高兴,莫非皇帝又赚大钱了?……这些都是喜事,不过要说天大的喜事,莫过于镇江堡大捷了,不过,镇江堡大捷不是前两天就说过了吗?难道又出了什么大事?或者说东虏伏地投降了,要求内附?彻底解决了东虏这个问题?众人不住的揣测着,倒是期待皇帝爆点猛料。

杨改革倒是想让众臣跟自己一同高兴,不过,自己说了半天,却没人接下话茬,看着大臣们疑惑的表情,似乎不知道自己高兴什么,似乎不知道自己说的天大的喜事是什么,杨改革有些失望了。

“徐师傅上奏疏上说,陕西今年赶种下去的番薯,丰收在即,完成十万石的既定目标,不成问题,有些州县,还能超额完成……”杨改革将自己认为是天大的喜事说了出来。

“陛下可是说徐子先番薯丰收在望之事?”施凤来问道。

“正是,没料到,在这种干旱的季节里,这番薯这东西,居然可以逆势丰收,无惧干旱,这当真是老天爷赐给我大明的救星啊!”杨改革刚开始的兴致勃勃,到现在已经没剩下多少了,自己认为天大的事,在这些大臣眼里,不算什么。

“那还得多亏了陛下圣明,目光如炬,能发现这种天赐宝贝……”一群大臣见皇帝是为这事如此高兴,也不吝啬的将马屁奉上,说实话,这事虽然是喜事,值得高兴,但是却比不上镇江堡大捷,更无法跟皇帝卖股票赚的银子相提并论,当然,不可否认,这也是个喜讯。

“嗯,先前就有过定论,按照番薯的产量定优劣,优秀的嘉奖,升官,不能完成任务的,该训斥的训斥,该去职的去职……”杨改革有些无味的说道,如此的喜悦,却无法同享,无疑是件郁闷的事。

众大臣这才想起来,先前确实有过这个定论,种番薯抗旱抗灾,还是老早以前商量赈灾的时候,徐光启提出的办法之一,后来陕西的情况紧急,干旱、民变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所以,才有这个种番薯,对抗干旱,以番薯产量定优劣的事。种番薯种的多的,考核可以给优,可以优先升官,前几名,是一定升官,办事不力,番薯产量低的,甚至可能丢官,这是一种刺激粮食增产的应急办法,当时确实轰动一时,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事也就慢慢淡下去了,何况,这京师之内,这皇城脚下,发生的大事实在是太多了,吸引眼球的事实在太多,这个事,过去几个月之后,人们渐渐的给淡忘了,今日皇帝提起来,众人才想起来,当日还嘲笑什么“当官不如种番薯”,现在又得提上日程。

“启禀陛下,臣以为,既然当日已有定论,那如今收获在即,自然应当按照当日议定的办……”一个大臣出来说道,这个事,如果放在以前,那绝对是一件轰动的不行的事,必定会被众人持续观望,看看谁的番薯种的好而升官,不过,如今吸引人眼球的事太多,让人费脑子想的事太多,这种事,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淡出了众人的视线。

“嗯,那如此,就让吏部、都察院派员,与司农司一起前往陕西各州县,验证各个州县的番薯产量吧,注意严防有人从中弄虚做假……”杨改革有些无味的说道。

大臣没人说什么,应了下来,毕竟这事,早已商定好了的。

杨改革很无味,本想借着这次番薯丰收,把全国推广番薯的事跟大臣们说一下,争取大臣们的支持,用行政力量强行的将番薯在极短的时间里推向全国,增产食物,以对抗天灾,不过,给今日这事一闹,杨改革就没那个心思说了,或许,在这群大臣眼中,种番薯这事,根本不算什么,就是一好笑的玩意。

杨改革叹息了一口气,看来,这事暂时不用说了,反正番薯丰收在即,已经有了一定的推广经验,种子、技术什么的也都足够了,如今不说扩大、推广的事也没什么,如今要过冬了,要种番薯,要推广,也要到明年去了,到了明年,自己的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变,要不要如此郑重其事的跟朝臣们商量,还未知呢,或许到了明年,自己一道圣旨下去,全国就立刻掀起种番薯的狂潮呢,可远比自己在这里费口舌强得多。

又处理了几件小事,这小朝会,也就散了。

杨改革高高兴兴的来的,扫兴败兴而归,心里直喊晦气。

不过,不高兴归不高兴,事还得办。

“大伴,给徐师傅去信,就说番薯的事朕知道了,让徐师傅总结好种番薯、推广番薯的经验,以备用,更要储备足够多的种子,以备来年全国推广……”杨改革不想跟朝臣们商量,但是,不代表事就不做了,以其跟那些人废话,还不如自己悄悄的把事做了的好,那些人看不上番薯,番薯也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却跟自己有相当大的关系。

“遵命,陛下……”王承恩在一旁,答应道。

走了一阵,杨改革还是挺郁闷的。

“陛下,东江镇的小英雄们到了,陛下可要召见?”王承恩见皇帝闷闷不乐,又凑上来说道。

“哦,是吗?他们到了吗?好快啊!”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是的,他们已经到了。”王承恩微笑着说道。

“好!立刻召见,嗯,再把郭桓召来,朕有事找他,……”杨改革立刻来精神了,东江镇的小英雄,说的就是在这次镇江堡之战当中,涌现出来的一批表现出色,有战功的典型和代表。笼络枪杆子,自然不能松手,抓一批有前途的青年军官,杨改革老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比如吴三桂,尚可喜这些人,都是杨改革照顾的对象,这次镇江堡之战,也出了一批有“前途”的青年军官,杨改革也准备笼络住,于是,随便安了名义,就把这些有战功的青年军官召进了京。

平台。

马石头,二毛两个人,还是头一次进京,头一次进皇宫,看着巍峨高大的皇宫,心中是忐忑不安,得皇帝召见,更是让他们激动不已。

“微臣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平台里,是几个小将们的叩头声,还参杂了一个太监的声音,这个太监,就是郭桓,如今,他是大剧院的掌印太监了。

“好了,都起来吧!”杨改革很高兴的看着这几个小将,年纪都不大,身体壮实,皮肤黝黑,脸上的稚气已退,看着,是从战场里走出来的,这些,可都是自己未来的将军啊!

“微臣谢陛下隆恩。”小将们这才都起来。

“谁叫马石头?”杨改革问道。

马石头很惊讶,皇帝叫的是自己的小名,这一叫,倒是让忐忑不已的马石头觉得皇帝很亲切,很快镇定下来了,立刻答道:“回陛下,微臣在。”

杨改革看了,很满意,是一个敢打敢冲的小勇将,身上有股子不服输,不怕事的冲劲。

“听说,你以二十骑就敢冲东虏牛录,还打死了一个牛录额真?在近百东虏的追赶中,从容而去,迫使东虏不敢追?”杨改革好奇的问道,这个小将,可不是发明那个“猥琐流”的家伙么?这种战术,如今,倒是给东江镇发扬光大了,野猪皮一来,立刻就跑,野猪皮敢追,就这样对付,弄得野猪皮穷于应付,想走又走不开,追又追不上,在这次镇江堡之战中,发挥了不少的作用,粘住了东虏不少人马。

“回陛下,正是微臣,微臣觉得,鞑子根本就不用怕,也无需怕,鞑子挨了枪子,照样得死,中了手榴弹,照样得开花……”这个小将,一股子不怕事的劲头。

杨改革看得高兴,这个家伙虽然比自己还小,但是发挥出来的能量,确实相当的大,凭着他的敢打敢冲,凭着他的战术,倒是硬生生的将明朝官军的士气提升不少,让明朝官军对东虏的胆子大了不少。

“好!好一员小将,朕就喜欢你这样的人才!今年多大了?”杨改革问道,其实,这些人的资料,过往,早有资料,杨改革也看过,但是,纸上的东西归纸上的,亲口问出来的,却又不同,拉近关系就是这么不经意的几句话之间。

“回陛下,微臣今年十七岁了。”马石头颇为自信的说道。

“好!后生可畏!……呵呵,这次,镇江堡大捷,你立下了大功,要朕赏点什么?”杨改革问道。

“陛下赏赐,是微臣的荣耀,不敢索求!”马石头连忙谦虚的道,当然,心里是迫切的希望皇帝能封个一官半职。

“呵呵,有功必赏,朕就赏你个锦衣卫百户吧。”杨改革毫不吝啬的说道。锦衣卫的官,无需跟任何人商量,是皇帝的自留地,要批发,要零售,全看皇帝的意思。

“微臣谢陛下隆恩,必誓死报效陛下!”马石头兴奋的跪下来磕头,他这小小的年纪,还不到十八岁,就得了锦衣卫百户的官职,当真是前途无量,这个官职的份量,可能比他大伯那个千总的官职还有份量,当然,他大伯如今做到参将了。

“呵呵呵,好好干,不要让朕失望,暂且别回去了,到新军里,训练一段时间,涨涨见识,学习一下,日后,必定前途无量,朕看好你们。”杨改革高兴的说道。

“微臣领旨!”马石头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下来。

二毛为人则比较楞,不似马石头那般锋芒必露和机警,安静的站在那里,皇帝没问,绝不挪动一下,也绝不开口说一句话。

“你就是二毛?”杨改革依旧喊的是这些人的小名,绰号,以增进感情。

皇帝的这句“二毛”倒是真的让二毛感动不已,想想皇帝可是高高在上的,神一般的人,现在亲切的叫自己二毛,二毛觉得很温暖。

“微臣在。”二毛也学着马石头一般回答着。

“听说,你的运气相当的好?也是一个不怕死的人?有一手绝活,手榴弹扔得奇准,是吗?听说,当夜,你在镇江堡力挽狂澜,以至于整条手臂都肿了?”杨改革看过关于这些人的战报,对这些人都有些了解,对于这样一个有些木纳的老实人,很看好。

“回陛下,微臣不怕死,微臣也不怕鞑子,微臣当时一心想的就是杀鞑子,就管不了那样多了,微臣的手榴弹确实扔得很准。”二毛跟马石头不一样的是,二毛明显的“老实”得多,人显得有些木纳,说到当夜战事的时候,二毛显得更加木纳。

杨改革看着这个有些木纳的人,心里来了主意,高喝一声:“立正!”

平台里的人,闻声,立刻立正站好,动作几乎是一致的,听到声音,就立刻做出反应,平台里,发出“啪”的一声响。

二毛听到一声“立正”的命令,条件反射的就立刻两腿绷直,脚跟靠拢,抬头挺胸,手紧紧的贴在大腿外侧,一个标准的立正姿势。

杨改革看在眼里,已经明白很多东西,东江镇的人,也受过一些新军的训练,是能听懂自己的命令的,而从自己突然下口令的反应,可以看出一些东西。

自己平台里的人,听到这口令,立刻“啪”的一声站好,行动一致,听到命令就执行,很好。

这几个小将当中,能跟得上自己平台里的动作的,就只有这个二毛了,听到命令,毫无怀疑,立刻就执行,无疑,是一个好士兵,是一个听从命令的好士兵。

马石头稍稍的慢了半拍,听到命令,似乎还的惊愕了一下,这才立正,其他几个,也差不多,都是听到命令之后,想了一下,或者是怀疑了一下,或者是惊愕的发现别人都立正了,才跟着立正,也算不错。

当然,他们不是最后执行自己命令的人,郭桓这个太监根本就不懂什么叫立正,听见皇帝忽然喊了声,这个平台里的人立刻就定住了,很是吃惊!看见别人都“立正”站好,也偷偷的把分开的两只脚拉拢到一起,见皇帝在看自己,很不好意思,边偷偷的把脚收拢,边尴尬的对着皇帝笑了笑。

通过对自己忽然下令的反应,杨改革已经看出来一些东西。

“稍息!”杨改革又忽然下令道。

这回,整个平台里的人,几乎都是同时执行“稍息”的命令,当然,除了一脸尴尬的郭桓慢了半拍。

“好!不错,你们的表现,朕很满意,听到朕的命令,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就是朕的好士兵!”杨改革表扬道。

平台里的人开始继续各自忙各自的。召见的这几个小将,也都松了口气。

第433章 路宽了许多

接见完东江镇的小英雄,平台里,就剩郭恒一个人了。

郭恒很不自在的站在平台里,刚刚的失误,让他很不安,那个什么稍息,立正什么的,他不懂。

“郭桓!”杨改革接见完东江镇的“先进代表”,才开始处理郭桓的事。

“奴婢在。”郭桓马上道。

“嗯,朕召见东江镇的小英雄们,你也都看见了。”杨改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