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弘瓒立刻答应下来,道:“遵命,陛下,臣立刻派人去查看。”方弘瓒倒是没有太大的惊讶,跟着皇帝多日,一些事情,他也知道一些,平静的答应下来,就去派人查看了。

吩咐完锦衣卫,杨改革又镇定的道:“呵呵,施首辅,吃蟹,吃蟹,这蟹也就今天吃比较有味道,过了今天,这蟹啊,它就不好吃了,不是吗?施首辅?呵呵……”说完,杨改革拿起一只蟹腿,沾了沾些佐酒,自顾自的吃了起来。

皇帝和首辅有说有笑的说事,大臣们就一直盯着看,皇帝的镇定,这让在场的大臣,勋贵,百官们,安定了不少,皇帝都没急,我们急个什么,皇帝都那样镇定,我们还慌个什么?难道皇帝就不爱惜自己的命?

场面迅速的得到控制,人群安定下来,皇帝周围的侍卫们,这才放松不少,不少放到刀把¨wén rén shū wū¨子上面的手,又放了回来。

不过远处的呐喊声,则是一浪接着一浪的打过来,群臣不少人,眼巴巴的看着南方,从这承天门,最多望到正阳门,可是这声音,明显就是正阳门以外的外城发出的,不少人,都以为是什么地方造反,忽然攻打到了京城,惊慌得不得了,眼巴巴的看着正阳门方向,希望能有人能报一下具体有什么消息,要是皇帝故作镇定,那自己可就得跟皇帝陪葬在这里了……。

“哇……嗡……”一浪接着一浪的惊呼声,越传越近。

杨改革吃了几只螃蟹,看了看远处的正阳门,似乎也在等待着什么。

“报……,天上飞人了,天上飞人了……”一骑快马飞奔而至,边跑边喊。

这骑快马一喊,人群更是惊讶,惊慌!不少人顾不得体统,站了起来,惊恐的望向正阳门,想亲眼目睹一下人是怎么在天上飞的。

“报……,启禀陛下,正阳门外,飞人了,……有人在天上飞……”这个骑士估计也是头一次看到人在天上飞的景象,所以说话说得词不达意。

群臣们惊恐的望着皇帝。不少人再也坚持不住,眼神惊慌起来,准备随时走人,自己的命还是重要些,可不能跟这皇帝陪葬,天上飞人这种事都可以发生,接下来发生什么,谁知道?

皇帝周围的侍卫们,又有不少人把手放在了刀柄上,准备有个什么动静,立刻抽刀维护秩序。

杨改革吸允了一下螃蟹腿里的肉汁,觉得吸干净了,于是,很惬意的仍掉螃蟹腿,又喝了一小口黄酒,用手巾擦了一下嘴和手,才两手虚按。

群臣们习惯性的安静下来,皇帝这两手一按,就表示皇帝要说话了,群臣又镇定不少,天塌下来了,皇帝比他们还坐得高些呢。

“这个,没事,大家坐下来欣赏就是,这也是今天朕让大家白天来过中秋节的原因,呵呵,朕确实找到了人在天上飞的办法,呵呵,诸位,稍待就可以看到真实的人是怎么在天上的了……,这种有史以来的奇观,诸位可都是见证人,不要错过哟……”杨改革微笑的解释道。

众人一听,皇帝弄的,怪不得皇帝那样轻松自在呢,再想想皇帝说的话,人在天上飞都给搞定了,那岂不是说,日后,大家都可以到天上飞一飞?可以过一下神仙的瘾?不少人惊慌的情绪没了,好奇的心思又来了,纷纷朝正阳门望去。

当真是望眼欲穿。

杨改革视力极好,远远的就看到好像有什么东西从正阳门那里升了起来。于是,立刻拿出望远镜,拉长了镜筒,开始观望起来。

群臣一见皇帝拿着望远镜看正阳门的“那个能飞人的东西。”纷纷有样学样,拿起自己案及上的望远镜,跟着看,原本以为这望远镜是用来赏月的,结果谁知道,居然用来看“飞人”的。

承天门,一水的望远镜,长的,短的,都朝正阳门望去,场面很是壮观。

那正阳门外,一个圆球一样的东西,正在缓缓升起,慢慢的超过正阳门,向这承天门飞来。

地上的人群,则是不住的聚集,不住的朝北京城的中间挤,不断发出“喔……,喔……,喔……”的惊奇声,整个北京城都被这万古难得一见的奇观给吸引过来了。

杨改革用望远镜观看了一会,微笑起来,这热气球上面,写的是“琉璃斋号”。

想经过了今天这事,琉璃斋的大名,是彻底的载入人类的史册了,想经过了今天,琉璃斋要说卖个区区千万两银子,应该再不是难事。

第361章 奇观(二)

那气球缓慢的飘向承天门。

群臣不用望远镜,也能看清楚了。

明显的,上面确实有人,所谓的有人能飞,就是这个样子?

那气球球越飞越近,快靠近承天门,还在长安街上的时候,就已近缓慢的下降了。

越看越清晰,群臣里,不少人以复杂的眼光看着热气球,然后再复杂的看看皇帝。周围则是人群热烈的惊叹声,整个北京城,都被这难得一见的奇怪所吸引。

那热气球上面,先是抛下来两幅对联,是应中秋节的景的,一位天仙装扮的美女,在上面开始撒花瓣,一副天女撒花的奇景,就上演了,周围有不些老百姓,更是跪下来磕头,不住的求神保佑,杨改革布置的“奇观”,达到了高潮。

那仙女散了一会花瓣,就从那热气球上面抛下一根绳子,下面的人赶紧接住,固定住,这热气球就算是给定在这里了。然后,那位盛装的“仙女”,在上面开始“翩翩起舞”,那位“仙女”一身红妆,长得也美,在一根绳子上面晃来晃去,不住的做着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可谓优美至极,可谓惊现之极,看得下面的人连连惊呼。

那“仙女”似乎忽然看见什么,然后痴呆了一下,然后“忘乎所以”的从绳子上面“掉下来”,众人也跟着发出一阵惊呼。好在那位红衣“仙女”在快跌倒地面的时候,又以腿勾住了绳子,然后一个漂亮的翻身,稳稳的落在地上,看的周围的人是大呼惊险!

那“仙女”的脸色急速的变了几下,看着不远处的皇帝,然后脸色又平静下来,然后有攀上绳索,开始更加精彩的表演,再没看皇帝这边。

杨改革自然知道这位红衣“仙女”是谁,至于安排她上热气球做这种表演,纯粹是临时起意,见红衣美女不朝自己这边望,杨改革也是微微叹了口气。

这场惊天动力的“奇观”,让整个京城的人都聚集在北京城的中轴上看稀奇,更是议论纷纷,互相诉说着这种万古难道一见的奇观。

天色已经渐渐黑了起来,周围点起了灯笼。

一些个大臣聚集在一起,正在激烈的争论着这件事。

“陛下怎么可以做出如此荒唐的事?让人在头顶飞?还是一个女人?施大人,孙大人,你们无论如何,也要劝劝陛下,这怎么行?陛下身为天子,乃是代天行事,如果什么人都可以上天,什么人都可以站的比陛下高,那要置陛下于何地?”一个老头子大臣越说越急,最后,声嘶力竭的吼了起来。

“对,施大人,孙大人,张大人,这绝对是僭越,这绝对不能轻饶了,人怎么可以上天?……”

“就是,这就是大不敬,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上天了,那日后让陛下何以君临天下?那个女人,必须烧死,那个怪物,也必须烧掉……”

“……陛下玩性未泯啊!……做的事不知天高地厚,乱了礼法,坏了规矩,更是僭越了……,大不敬,大不敬啊!……”

一群大臣,聚集在一起,愤怒的商量着,不过施凤来,孙承宗,张瑞图这几个内阁大臣,则是漠然的坐在那里,听着众臣的怒愤。

张瑞图实在受不了了,站起来,道:“诸位大人都别吵了,施大人,孙大人,不如,我等现在就去劝劝陛下吧?看陛下是如何说?”张瑞图受不了那些人的轰炸,还是准备跟皇帝沟通一下,看皇帝是个什么意思,这事,本来就是皇帝办的,看样子,大臣们对皇帝干这种事相当的有意见,他们这几个内阁辅臣也不好说什么,一边是皇帝,皇帝干这件事自然有皇帝的想法,大臣们激烈的反对肯定也是有道理的。

“好,孙大人,你看呢?要不,我们几个都去劝劝陛下?”施凤来也给今天的事闹懵了,从古至今就没有遇到过这种事,让他一直喜欢从书中寻找对策,寻找可借鉴事例的他茫然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想来想去,还是问皇帝去。

孙承宗点点头,道:“好,诸位大人,稍安毋躁,我等这就去见陛下。”孙承宗对于今天的事,也是有些知觉的,不过,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皇帝在研究一些新鲜玩意,甚至派了锦衣卫去。

很多忿忿不平的大臣这才安静下来。

杨改革早就看到了下面那些大臣聚集在一起,见自己的几个内阁来了,边吃水果边问道:“呵呵,诸位,这都是怎么了?好像都很焦急的样子?在议论什么呢?”杨改革先问道。

施凤来想了想,道:“启禀陛下,群臣议论陛下今日的这个飞人的东西,认为这个东西僭越了,认为这个东西是大不敬,对陛下君临天下治理国家有些影响,想请陛下烧了那个怪物……”施凤来不知道该说什么,又身为首辅,于是,把群臣的话“粘贴”了一次。

“哈哈哈……”杨改革哈哈大笑起来。那些官员早已在盯着皇帝这边看,见皇帝哈哈大笑,连忙低头转目。

“这天上本来就有鸟在飞,怎么从来没人觉得是僭越呢?朕君临天下和这人上天有什么关系?”杨改革笑着问到。

“陛下……,陛下乃是天子,代天治理天下,如果什么人都可以上天,那陛下……岂不是……”施凤来支支吾吾的说道。

“哦?呵呵,朕是天子吗?老天爷的儿子?呵呵,朕只知道朕姓朱,名由检,朕历代先皇,可都是以皇帝作为称号的,没有那位先皇用天子作为帝号,呵呵,这天子二字嘛,呵呵,也不必太在意,至于僭越和大不敬,这事,朕知道,也是朕安排的,朕觉得没什么……”杨改革笑着说道,心里却在骂,要是老子真的是“天子”,也不至于被那些猪每年拖欠几百万两银子的税,搞得现在那么憋屈,要是我是老天的儿子,肯定把那些猪一个个用雷劈了,免得碍手碍脚。

“陛下……这,这真的是僭越了……”施凤来焦急的哀求着,他自家知道自家的事,他这个首辅,完全就是皇帝的扩音器,要说和皇帝对着干,他是一点信心没有,他知道,他能当首辅,全在皇帝,要是皇帝要换人,他时时刻刻都得走路,跟皇帝叫板,他一点胆子也没有,只能是哀求了。

“陛下,姑且不论僭越的事,但是这件事,确实是对陛下是一种亵渎,陛下之所以……,乃是顺应上天……”张瑞图又接着劝解道。

杨改革不耐烦的摆摆手,道:“好了,诸位都是朕的辅臣,朕这就把真实的目的告诉你们吧,免得你们过于的操心。”杨改革一副不耐烦的模样。

几个辅臣连忙坐定,等待皇帝的说辞。

“大伴,把隔帘放下来,朕和几位辅臣有事要说。”杨改革先让王承恩把帘子放下来。

王承恩领命,把用来阻隔视线的珠帘子放开了。一下子,就把视线隔开。

“诸位可知道朕做这个东西是用来干什么的?”杨改革率先问到。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摇头。

“这个东西,诸位就没有看出来有什么用?……那个能上天的气球再加上这个望远镜,诸位可想到什么?”杨改革再次启发道。

众人纷纷看着皇帝案及前的望远镜,这东西,大家都很熟悉,刚刚还看过一次呢。

“……有句诗不知道几位听说过没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东西可以升到一两百丈之高去,然后以这个望远镜查看四周的情况,诸位以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杨改革带着一点点微笑,接着启发道。

孙承宗最先明白过来,道:“陛下的意思是?用这个东西观察战场?在如此之高的地方再加上千里镜,方圆几十里,都可以看得清清白白,陛下的意思是,要把这个东西用在战场上?”孙承宗和军事打交道的比较多,很快就明白皇帝要说什么,其实,孙承宗刚开始就有这个意思,不过,不敢说,现在皇帝自己说出来了,他正好,顺着棍子上。

其他几个辅臣惊讶的看着孙承宗,这东西还能有这个用?

“不错,孙师傅果然好眼力,和朕想得一样,朕之所以要做这个东西,其实,还和我朱家的一桩耻辱分不开,别人都说,前事之失,后事之师,朕读先皇的起居注,每每读到这一段,就觉得肝胆俱裂,我大明皇帝居然会给满意俘虏了,这是我朱家,是我大明的耻辱,这个耻辱,朕一定要洗刷,一定不会让这个耻辱重演,朕细细读当年的起居注,发现很多问题,朕就想,如果在大草原上,能有一种东西,能站得高,看得远,能把方圆几十里地的动静都看得清清楚楚,我朱家先帝,我大明皇帝也不至于被区区几万蛮夷给吓住,更不会给俘虏,朕每读到这一段,就在想,一定要防止日后再发生这种事,这种耻辱,朕是一定要洗刷的……,更何况,近年东虏的动静也不小,朕也在想办法克制草原上的骑兵……所以,也才有了千里镜,和这种热气球,朕要能站得更高,要能看得更远,方圆几十里的动静,休想蛮过朕……”杨改革说这段话的时候,咬牙启齿,一副深仇大恨的模样。

几位辅臣惊慌失措的看着皇帝,没料到,皇帝如此记仇,百十年前的旧事,居然记得如此清晰,声称要报仇。

“陛下,万万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啊!陛下乃是万钧之躯,如何能涉险地?陛下,万万不可御驾亲征啊!”施凤来快吓晕了,听皇帝的意思,要御驾亲征蒙古,一雪当年土木堡之变的耻辱,要是这样,那要是再来一个土木堡之变,那谁来当当年的于谦?吓的连忙劝皇帝。

“没事,也并非是要朕御驾亲征,日后,我朝反正是要和蒙古或者是东虏有一场大决战,事先做些防备,防止以前的旧事重现,也是很有必要的,不是吗?朕心中的恨,心中的耻辱,是一定要洗刷的,我泱泱天朝,堂堂大明朝的皇帝,这种被满意俘虏的事,朕是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的,诸位以为,朕没事了好玩?”杨改革还是一副恨恨的样子说道。

几个辅臣震惊的看着皇帝,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本来是找皇帝理论,本来是劝皇帝的,结果皇帝现在这一说,倒是变成他们无聊了,人家皇帝想的是军国大事,想的是一雪当年大明朝的耻辱,几个辅臣一副惭愧的模样。

“唉,不提也罢,不提也罢,陛下,实话实说,我等来,本是劝陛下烧毁那个有些僭越的东西的,如今听陛下这样一说,方才觉得惭愧,陛下所思,陛下所想,高过我等甚多,君辱臣死,我大明先皇受到的侮辱,我等做臣子的,也要有一死之心来洗刷此耻辱才行……”施凤来立刻变个腔调,帮着皇帝说话。

张瑞图听了皇帝的说辞,也觉得皇帝在理,当年的土木堡之变,大明朝的皇帝都给那群野蛮人俘虏了,这绝对是大明朝一个巨大的耻辱,也难怪皇帝一直念念不忘,声称要洗刷当年的耻辱。

“陛下,臣赞成施首辅的话,君辱臣死,当年的耻辱,前事之失,我大明朝绝不能忘了,如陛下所言,北方东虏坐大,怕如当年一般,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唉,不……,只能说,已经是失利多场了,断送了几十万官兵啊!损失了上百万人口……唉……如果早有此物就好了,……日后如果关外有了此等物件,用以观察方圆几十里的动静,东虏也好,蒙古人也好,休想瞒过我大明,打仗的时候,对方的虚实,尽在我眼底,陛下,此物,当真是宝物啊!”张瑞图也开口说话了,做到阁臣这个位子上,对这些年和东虏的战争,也是知根知底的,一想到大明朝死了几十万官兵,损失上百万人口,也是怀恨在心,唏嘘不已,要是当年有这种东西,可以看到方圆几十里的动静,也不至于损失这样惨重,辽东关外的地,几乎丢尽了。

“是啊!辽东的事,迫在眉睫,已经让我大明损失几十万官兵,如今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再加上当年我朱家先皇的耻辱,所以,朕才下决心,一定要弄出这种能左右草原上大规模决战的利器,这种能够观察到方圆几十里动静的东西,诸位可能觉得朕是在好玩,觉得这个东西僭越了,可是,朕要说,这个东西,如张辅臣所言,是宝贝……”杨改革一副苦笑的解释道。

几个辅臣都是跟着唏嘘,这件事,讨论到这里,已经没有必要再劝皇帝了,而是替皇帝想办法。

“陛下,臣这就去跟群臣说去,让他们知道陛下的苦心。”施凤来坐不住,立刻就要出去。

“唉……,此事,诸位,还要尽量的保密啊!朕将来,还指望着它给东虏一个措手不及呢。”杨改革又说到。

“陛下放心,我等知道该如何做。”施凤来立刻答应道,这种小事,他最会处理了。

几个辅臣出去了。大臣们立刻围拢,准备听听战果。

辅臣们一副无可奉告的模样,只是在几个高官的耳朵边窃窃私语了一回,这些个高官脸色变了几回,再也不提这个东西僭越事,而是神秘兮兮的什么也不说。

待到人群散了,一些低一些品级的官员,又连忙联系和自己比较熟一些的高官,看到底怎么回事,怎么一下子就不提这事了?那些个高官又在低一级官员的耳朵边上窃窃私语了一回,于是,低一级别的官员也不说话了,一副神秘的不提此事。于是,这个皇帝要求保密的东西,很快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中秋节的赏月,进入了高潮,不断放起的焰火,将天空照得通明。

孙承宗一直不语的坐在皇帝身边,陪着皇帝赏月,见“轰隆”的烟火声稍小,才忍不住道:“陛下,可否告知臣,陛下做这个东西的真实意图?虽然陛下的这个说辞很有理由,不过,臣始终觉得,陛下心中还隐藏着什么,施首辅他们说得没错,君权天授,陛下是君临天下,代天治天下,如果这个‘天’不再神秘,不再神圣,对陛下乃是一种伤害……”孙承宗和皇帝一个人谈话的时候,比较直接,直接说了这些话,这些话,如果是其他人,万万是不可能说的。

杨改革仰躺着,盯着月亮发呆,在正儿八经的赏月,听到孙承宗问自己,笑道:“无他,就是要长一长国人的见识罢了,开一开国人的视野罢了,有些禁忌和枷锁,必须要打破,否则,这个世界无法变迁……”杨改革一副坦然的说到。

“陛下,这是何意?”孙承宗听得模模糊糊,不明白。

“呵呵,这个天的问题,孙师傅如果有兴趣,可以从朕这里带一架天文望远镜回去,这种东西,是专门用来观测星空的,比普通的望远镜看得还要远,如果孙师傅用它赏月,会有很惊奇的发现……,呵呵,所以,朕对这个天,也就是这个态度了,朕的历局有专门观测天的人,孙师傅如果有兴趣,可以和他们打听一下……”杨改革从来就没把自己当什么“天子”,从来不相信自己是老天的儿子,对于一个历史上十七年后会死的“天子”来说,没什么值得留恋,没什么值得保留,反而是很多东西必须要打破。

第362章 动手(一)

今年的八月十五过得很“意外”。

孙承宗带着疑惑,带着皇帝给他的“天文望远镜”回家了,月亮依旧高高在天空上,孙承宗疑惑的架好“天文望远镜”,独自一人在院子里“赏月”。

当孙承宗架好了对准月亮的望远镜进行“赏月”……

孙承宗不相信的揉揉自己的眼睛,相当的惊恐。

传说中居住着仙女,居住着神仙,一直让无数诗人赞叹的朦胧的美丽的月亮,居然是一些“坑坑洼洼”,满布圆坑的“东西”。

孙承宗感觉到害怕,这天地之间,好像忽然多了很多“东西”,此前他一直是一个不相信鬼神的人,忽然“害怕”的感觉到,任何一个黑暗的角落里,都藏着一只“可怕”的怪物,正在轻蔑的盯着他,准备随时吞噬他,以往那种读书人特有的“正气”,瞬间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害怕。

孙承宗害怕的看着这个“恶魔”一般的“天文望远镜”,惊恐的害怕着四周一切黑暗的角落,好一响,才稍稍壮着胆子,再次透过那个小眼,再次观察月亮。

坑洼的表面,一个一个圆形的坑,巨大的凹凸不平,让孙承宗喘不过气来。这就是月亮的真实面目?可怕的丑陋?无数文人为之赞叹、欣赏,为之感慨,为之蹉跎的月亮,居然是如此丑陋的模样,这就是“天”的真实面目?孙承宗觉得自己喘不过气来,难怪皇帝一副那种模样,原来,皇帝早已知道这其中的原委。这就是皇帝不相信自己是“天子”的原因?

孙承宗满脸是汗,一个人坐在月光之下的椅子上,花廊里的隐约的光影,好似是无数个丑陋的恶鬼在跳舞。

崇祯元年八月下旬。

时间过得很快。

天气已经开始逐渐的转凉,早上起来,还有一点点的凉意。

杨改革很喜欢来太液池的岛上,这里有湖光山色,秋天的微风拂过,微波荡漾的太液池,装饰得很有古典风格的建筑,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赏心悦目。

杨改革躺在椅子上,正在惬意的享受着湖光山色。

一边是军情局的头子曹化淳正在报告事情。

“这么说,东虏开的那个刑白马大会,已经差不多有结果了?”杨改革头也没回的问到。

“回陛下,有迹象表明,他们确实准备有所动作,大概下月,肯定就会有一个大行动,估计是对付林丹汗的……”曹化淳在皇帝身边,小声的禀报道。

“呵呵,这件事,朕也觉得八成是真的,东虏为了笼络那些蒙古右翼的部族,肯定会打林丹汗的主意的,呵呵,不管是真打还是假打,都会打一场,表明自己的立场的,……”杨改革笑着说道。

“是,陛下,陛下目光如炬,料事如神,东虏的一举一动,都在陛下的意料之中。”曹化淳这不是拍马屁,这是说真的。

杨改革懒散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

“孙师傅,施首辅,你们都过来一下,朕有事要说……”杨改革远远的喊了一声。

远处的几个内阁、尚书们,这才回到皇帝身边,刚才,按照皇帝的要求,他们去吃烧烤了,自己动手弄烧烤……

施凤来很郁闷,自己动手弄这个烧烤,已经把肉烧糊了很多块了,闻着别人那烧得喷香的烤肉,他不由自主的就流口水,想扔下不烤了,奈何皇帝又看着,他又不好违了皇帝的意思。

这次烧烤,是皇帝特意举办的,说是邀请他们来欣赏湖光山色的,放松心身的,除了他们几个内阁,各部尚书,还有一些武将,比如满桂,赵率教他们……。施凤来看着满桂那烤得金黄的鸡翅,不由得吞了吞口水,再看看满桂大呼过瘾,吃得满脸通红,不断缩舌头的模样,施凤来又鄙视了一番,鄙视这个粗鄙的武夫没个好样子,再看看自己不是焦黑就是生的肉,又咽了咽口水。

听见皇帝的召唤,施凤来这才放下已经烧糊的肉,擦了擦手,来到皇帝这里,再看看吃得一副红彤彤,油光满面的满桂,施凤来不知道该说什么,粗人就是粗人,和这些粗人待一起,真的是掉价。再看看一直沉默的孙承宗,施凤来觉得还是和文人在一起比较文明一些,再看看吃相比较斯文的赵率教,又觉得还是军门世家比较有教养一些。

“呵呵呵……,满将军好胃口,吃得如此开心……”杨改革也看到了,满桂这家伙丝毫没有顾及的大吃特吃,还把自己精心准备的辣椒粉撒了不知多少,所以,吃得满脸通红,不住的缩舌头,让人看得侧目,一个鲁莽的武夫形象显露无遗。

满桂毫不在乎的道:“呵呵,还是陛下的这调料好,陛下,这叫什么调料?怎么如此辛辣?正和俺的胃口……”

“哈哈哈……,满桂,这是朕特意从南洋商人那里买的调料,叫做辣椒,今年刚种的,今年收获了不少,特点就是很辛辣,用来做烧烤吃,简直是天赐绝配,如果满将军喜欢,包几斤回去……大伴,快给满将军上一大杯的冰镇西瓜汁……”杨改革笑着说道,又吩咐王承恩给满桂来一杯冰镇果汁,吃烧烤,喝冰镇的啤酒,这是人生的一大享受,这明朝没有啤酒,用果汁也不错。

满桂见大内总管王承恩亲自给他端东西,连忙谢过,然后端着果汁就大饮特饮起来,一口气把一大杯的果汁喝了个干干净净,末了还用手抹抹嘴,看得周围的其他人目瞪口呆,这满桂的形象,简直粗鲁到不行。

施凤来看了,又是嫉妒,又是鄙夷,不过他本身就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可不敢跟人家学。

“陛下,臣也觉得这辣椒吃着特别爽口,也想向陛下讨要一些,不知道陛下可否割爱?”赵率教也吃了几块鸡翅,觉得好吃,于是,也讨要辣椒。

“呵呵呵,没问题,赵将军也带几斤回去……”杨改革笑着说到,今年的辣椒大丰收,杨改革种的几十亩辣子,都收获了,如今,都晒干了,正好用来做烧烤,在这湖光山色,绿树成荫的地方配着冰镇过的饮料开烧烤会,简直没有比这个再好的享受了。

赵率教也要了几斤,众臣乐呵呵的和气一团。

杨改革整理了一下表情,道:“诸位,根据军情局的最新情报,东虏和蒙古右翼一些部落开的那个刑白马大会,如今,也有结果了,虽然具体的动向还未明,不过,根据情报,也可以大致分析出他们想干什么了……”杨改革开场就介绍北方的情况。

“陛下,这是好事啊!能料敌于先,则从容应对,合理布置,则处于不败之地……”孙承宗接口道。

“不错,孙师傅说得不错,这次,怕是要有大动作了……”杨改革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和东虏野猪皮的较量,终于要开始了。

“……诸位跟朕来……”杨改革迈开步伐,朝着远处的一处沙盘走去,开烧烤会,顺带谈军事,杨改革的日子,过得也是很舒坦的。

沙盘边上,一直在争论着的一些侍从们,立刻停下争论,过来跟皇帝见礼。

“敬礼!”一声短有力的命令,侍从们立刻肃立的站好,行军礼。

“嗯,好!”杨改革点了点头,算是回礼。

“礼毕!”一声间断有力的命令,侍从们,又把手放了下来,行礼完毕。

“诸位大人,来来来,朕跟你们介绍几位新人,雷大用,吴四平,张大千这些大家都认识了,最近新来了几个新人,是从东江镇来的,大家都认识一下,毛承斗,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杨改革特意的把几位新人介绍给明帝国的管理核心,就是有意让这几个日后的“反王”看到通向权利的希望,有了希望,就会犹豫,要造反的时候,就会像到今天这个场景,已近触摸到权利核心了,再造反是不是值得?

内阁们对于这些“小家伙们”,有的微笑着点点头,有的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