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知县如此说,旁边的历事生,那个叫知节的白了马知县一眼,感情史可法的命就是命,他宋知节的命就不是命?
“马大人,不如听本官一句话,这移民,是陛下交代下来的,万万得做好的,牵涉到百万百姓,关系到社稷,关系到国运,移民一事,万万不可停下来,此时,更是得想办法把那些灾民稳定下来,想来,有了出路,那些灾民,是不会跟着造反的……,本官有一个想法,如果做得好,可以迅速的解决灾民的事,如果此事马大人能够鼎力支持,本官一定上奏疏为马大人请功。”史可法虽然一根筋,但是不蠢,见这个马知县如此在意自己,也把主意打到了他的身上。
马知县听说史可法上奏疏给他请功,心头一热,想起自家家里那一打京中大佬的来信,心头就狂跳,如果史可法这个贵人能给他在那些大佬面前说上一说,比什么都强,他这县令,估摸着,也可以动一动,可以升到州里去了,可比守着这样一个破县城强多了,起码,州城比县城安全些,如今这个年月,安全比什么都重要,于是,马知县的心思也活络起来。
“嗯,……,这,史兄,可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些灾民?”马知县头脑发热的问到。
“是这样的……本官准备把那些灾民的妇孺全部接进城,那些灾民的妇孺进了城,自然也就不会造反了,他们可是有亲人在咱们手里不是?所以,得想办法把灾民的青壮和妇孺分开,得迅速的把妇孺运走,如此,灾民造反之事,就可以消弭在无形之间了,如果此事成了,陛下高兴,少不得要奖赏于大人的……”史可法虽然一根筋,但是正是他的一根筋,也使得他完成自己使命的心思最为迫切,整天到晚都在想这方面的事,所以,也琢磨出不少东西。
“这……史兄,似乎有道理,可是,如何把灾民里面的妇孺和青壮分开呢?妇孺进城这是好事,有了妇孺在手中,那些灾民要造反,都得考虑一下,本官赞成,可是,如此之多的妇孺,还有青壮,这得需要多少人手才能运过来啊?还有,这得多少吃食?本县的吃食可不多啊!人太多,本县根本就顾不过,本官可听说,这府谷上游的灾民,不在少数啊!”马知县虽然对移民的事不热心,但是,对怎么升官比较热心,分析了一下史可法说的,觉得有道理,灾民的妇孺进了城,灾民肯定不会造反了,有人质在手,还怕什么。唯一的问题还是老问题,没吃的,人多了,吃也把他府谷县吃垮了。
“这一点,马大人无需担心,本官自由妙计,马大人可知道羊皮筏子?”史可法虽然一根筋,但是,此时,为了移民,也开始忽悠起人来。
“羊皮筏子?这个本官自然知道,乃是这黄河上的舟船呢。”马知县说道。
“对,就是这羊皮筏子,可以载人顺着河流而下,从我们府谷县上游到府谷县城,不过半天就到了,所以,如果有足够的羊皮筏子,用来运送上游的灾民妇孺,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人运走,所以,也就吃几天的事,府谷县不至于这几天也坚持不下去了吧?等这些灾民去了下游,就自然不用担心府谷县有没有粮食了?是不是?本官已经写信告知移民钦差徐大人,徐大人会在沿途接应的,其实,如果顺利,从我们府谷县下黄河,也就需要几天时间,就可以过潼关,过了潼关,这粮食就转运轻松了,那就自然不缺吃食了,所以,本官才说,灾民不仅不能放弃不顾,反而得加快运走,也就是这几天的事……”史可法开始忽悠这个马知县。
“移民教材”里说的是用船运灾民走,但是史可法到了府谷才发现,这里行船实在是困难,而且逆河而上相当的困难,于是,费了不少心思研究这个问题,得知羊皮筏子可以当船用,于是,按照“移民方案”,用羊皮筏子作为转运灾民的工具,也做出了分批运人的决定,把灾民的妇孺和青壮分开,让灾民不敢造反。
马知县对于安置灾民不感兴趣,一团浆糊,不过听了史可法的说辞,也通透起来,也觉得说得有理,逆河而上相当困难,但是,沿河而下,却相当的轻松,关键的是要有足够的船,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羊皮筏子,他府谷县境内的灾民,只需要几天,就可以全部运送出境,出了府谷县,就是大功一件,想到这里,马知县心思活络起来,觉得,这个一根筋的贵人脑子有时候也不错,想事比他利索。
“不错,不错,史兄说的有道理,如此,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羊皮筏子,本县境内的上万灾民,也只需要几天时间就可以全部运送出境?”马知县对这个来兴趣了。
“不错,马大人,只要有足够的羊皮筏子,顺河而下,从我们府谷县,只要一天,就可以到兴县,甚至佳县,古人说坐船日行千里,就是这个理,再有几天,就出了陕西了,自然不用担心灾民造反是不是?送走了灾民,也可以不用为吃食而担心?是不是?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这也是陛下教导我等的……”史可法继续忽悠到。
“不错,不错,史兄说得有道理,那么,这得需要多少羊皮筏子呢?”马知县问道。
“马大人,自然是越多越好,如果有两千只羊皮做皮筏子,以一只羊皮一次运一个人算,一次就能运两千个,这一两万灾民,就算有一半妇孺,大约需要三四次就可以运完了,所有的移民,也就需要不到十次,就可以运完,马大人,羊皮筏子越多越好,时间越短越好,只有这样,才可以省吃的,不然灾民们吃也把府谷县吃空了,灾民们没了吃的,还不造反?”史可法说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数字。
“两千只?”马知县稍稍一算,就噎住了,两千只羊,这得多少银子啊?为了巴结这个贵人,花这样多的钱,到底值不值得?
“是的,马大人,最少两千只,如果有更多,最好,本官来之前,徐大人拨给了本官一些银两,奈何还是短了些,如果马大人能够想办法,凑齐这两千只羊的皮筏子,这功劳,本官愿意分一半给大人,到时候,本官再写一封奏报,向朝廷,想陛下请功……”史可法来府谷县这样久,想了诸多的办法,最终认定,这个就是最完美的办法,杀两千只羊,做成皮筏子,然后载着灾民以最快的速度顺河而下,争取在几天之内过潼关,只有这样,顺河转运灾民的事,才可以顺利完成,这是他得出的结论,羊不仅可以做成皮筏子,还可吃吃肉,可以解决一部分食物短缺的问题,他一根筋归一根筋,但是,办事,也正需要这一根筋到底的人,才可以如此执着。
马知县就计算开了,一方面,是贵人的举荐,提携,以及和贵人的良好关系,另外一方面,则可能是一大堆银子,甚至可能上万两,对了,还有,如果灾民全部被运走,造反的事,也就无从说起了,剩下的就是些土匪,山贼什么的,这些人没了灾民裹挟,成不了气候,没了造反的,自己这府谷县、身家性命又安全了许多。
第349章 好主意
马知县算计了许久。
对于如何安置灾民,他没太多的兴趣,但是,对自家的身家性命,十分的在意,对于升官,十分的有兴趣。算来算去,还是觉得帮自己的贵人一把,或许更划算。
“史兄,也就是说,两千只羊就可以了?然后,我府谷县的灾民,就可以几天之内转运出府谷县?”马知县算了半天,觉得自己没记错,然后问道。
“不,马大人,如果要一次就全部运走一万多的灾民,则至少需要一万多只羊做皮筏子,如此多的银子,实在是难以筹划,所以,本官的设想是集聚两千只以上的羊做皮筏子,然后每批运送个两千人,也就是说,十趟,就差不多了,按照我们府谷县到佳县的距离,大概一天就可以一个来回,也就是说,最快,十天能够把所有的灾民转运走……,当然,这两千个羊皮做的皮筏子,还得从上游接人,所以要把全部灾民转运到佳县去,实际上,可能需要十几天……”史可法虽然想忽悠马知县,可是,也是个诚实的人,把底细都说了出来。
马知县听说十几天就可以把移民全部运走,他心思开始活络起来,虽然这个时间比他预想的要长了些,但是,依旧也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十几天就可以彻底解决民变问题,这怎么说,也是个大功劳。
“史兄高见,高见,说实话,本官当官如此多年,还从未见过如此利落干脆处置灾民的,今日见了史兄的移民手段,算是开了眼界,开了眼界啊!史兄不愧是师出名门啊!史兄说的,为兄十分有兴趣,也愿意参与到其中,不知道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到史兄?”马知县也想通了,即便是两千只羊,其实,也要不了多少钱,就算二三两银子一只羊,也不过五千两银子呢,五千两银子到上官那里去打点,成不成还两说,如今投到这位贵人这里,如果这位贵人稍稍的在朝中大佬面前提起一下自己,就够自己受用无尽,远比去上官那里去打点要好得多,既然买卖已经盘算清白了,于是马知县下注了。
“惭愧,惭愧,此次移民,完全出自陛下之手,陛下圣明,远超我等甚多,此事,宪之可不敢居功,宪之也只是众多移民官当中的一员,……马大人高义,此次府谷移民问题最终解决,马大人居功至伟,宪之一定向朝廷,想陛下奏报……”史可法忙不迭的推辞,说自己不是这次移民的策划,只不过是好几百移民官当中的一员而已,说道皇帝的时候,还不忘用手向天上拱手,以示敬意。
马知县听史可法老是提起皇帝,听到皇帝二字,两手也高举,抱拳,算是敬意。
“陛下乃是圣天子,确实非凡人,远超我等也是情理当中的,……我等凡夫俗子,俗得很,俗得很,……呵呵……”马知县开始和史可法聊天打屁起来,这是增进了解和关系的好手段。
“……那是,那是……,此次移民,就有劳马大人了,那两千只羊……”史可法说来说去,离不开自己那两千只羊,那才是他移民的关键,要是在平常,他可不屑和这种人打交道。
“史兄放心,两千只羊,为兄会想办法的,如今灾情紧急,为兄立刻派人去捉两千只羊做皮筏子,我府谷县地处西北,虽然是个穷乡僻壤,但是,要说找两千只羊,也不是不可能,万一不行,为兄派人到河对岸的保德去买一些,反正,两千只羊。为兄出定了,史兄就放心就是……”马知县开始打包票,两千只羊确实不算什么。
史可法一听,就觉得不对劲,想了想,道:“马大人,本官的意思是借马大人两千只羊,银子待本官奏报了徐大人,相信徐大人一定会核销的,到时候,不会少马大人一分银子的。”史可法听着这个马知县似乎要捉羊,而不是他预想中的买羊,于是,立刻辩解,事先说清楚。
马知县尴尬的笑了笑,道:“不捉,不捉,都是买,明码标价的买,二三两银子一只羊,明码标价,明码标价……”马知县虽然准备“牺牲”五千两银子去巴结人,但是,话到嘴边,又说出了捉的事,在他看来,这种天灾,没吃的,朝廷需要大量的皮筏子救人,自然可以征收,这样还可以省他几千两银子。
史可法松了口气,这个节骨眼上,还强收老百姓的羊,要是别人知道是他在要羊,怕他在外面走,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那就有劳马大人了,这两千只羊皮做的筏子,越快越好,时间拖得越久,这灾民在府谷多呆一天,就得上万斤的嚼用,呵呵,马大人,宪之就拜托了……”史可法倒是正正规规的给马知县行了一个弯腰礼。马知县连忙辞让。
和马知县交代完毕,史可法又才焦急起来,刚才和马知县说这事,已经耽误他太多的时间。
“知节,鸿基,今日,在这里已经耽误太多的时间了,府谷上游的灾民怕都等不及了,鸿基,你赶快带着人,骑着快马,前去接洽,稳住灾民,对了,顺便带上几只羊肉干,分润给每一拨的灾民,让他们每人都能吃上一口羊肉,让他们相信,陛下没有忘记他们,陛下不会抛弃他们,让他们相信‘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还告诉他们,本官杀了很多羊,做羊皮筏子,专门来运他们去南方……,不过,你和他们交代的时候,一定得说,由于灾民数量众多,所以,不可能把所有人都用羊皮筏子运走,所以,妇孺优先,先安排妇孺用羊皮筏子飘到县城来,青壮先自己向下走,记得,一定要把他们的妇孺和青壮分开,必须让他们有所忌惮,否则,一旦有人煽动,民变就会不可收拾……”史可法此时,才露出焦躁的表情,和刚才判若两人,焦躁的吩咐李鸿基去上游接人,本来按照安排,天没亮,就得出城办事,如此,时间才赶得上,如今,耽误了大半个时辰,史可法生怕因为自己耽误的这点时间导致无可挽回的事发生。
“小的遵命,小的这就去上游接人,对了,大人,带几头羊肉干啊?存货可不多了……”李鸿基听了自家老爷的吩咐,立刻答应道,但是对带几只羊肉干拿不准,这羊肉干是老爷的心肝宝贝,每一个灾民,老爷都给预备了一口羊肉吃,从刚开始的二指宽的肉干,到如今,不到小手指粗细了,东西越来越少,灾民越来越多,不够分。
史可法倒是豪放了一回,道:“带三五只过去,今日,本官吃了一个大户,呵呵,两千只羊到手,还怕没羊肉吃?”史可法洋洋自得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就弄了两千只羊救急,史可法的自我感觉十分良好。
“好嘞,小的这就去了……”李鸿基兴高采烈的答应下来,就要去拿羊肉干了。
“等等,还记得跟灾民们说,这皮筏子稍后就到,让灾民们少安毋躁……”史可法又交代了一句。
“好嘞,小的知道了,大人,那小的就走了……”李鸿基越来越喜欢这份职业了,每天都可以拯救无数人,让他的自我感觉良好。
史可法送走了李鸿基这个快马传递消息的人,才转头对自己的助手宋知节道:“知节你带着人,按照事先定下的计策,用马车把羊皮筏子运到上游去,然后把人顺流而下带回来,顺便带些粮食上去,接济接济灾民们,记得,不可给一伙灾民给完粮食……”史可法又交代自己的助手。
用羊皮筏子运人,是史可法最近才想到的主意,以前,他还一根筋的按照移民“方案”,准备造船呢,结果发现,这地方根本没法造船,再说,船也不适合在这个地方航行,别的不说,要逆河而上,除了动用大批人力拉船之外,再没其他好办法,黄河又不似南方的河流,黄河湍急,要靠船上的人力把船撑到上游或者依靠风力,这……实在是难以想象……,和南方河流转运物资有天壤之别。这人力拉船是可以,他有的是灾民,有的是义工,奈何有人,却没吃的,聚聚越多的人在府谷,他的压力就越大,所以,造船转运灾民这件事,在这里,大抵是行不通,为此,史可法没少焦头烂额,最终,史可法还是找到了皮筏子,这种东西,可以当船用,十余张羊皮绑成一个皮筏子,可以载不少人,顺流而下,运人那是相当的轻松,即便是要出陕西,也要不了几天时间,送完了人,要把皮筏子弄回来也简单,收拢了皮筏子,装在马车上,就可以很快的运送到上游,从而周而复始的运人,如果仅仅是运送他府谷县这一地的灾民出境,有又信心,半个月之内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只有这种快速把灾民运走的办法,才能解决另外一个难题,那就是没吃的,如果有吃的,他史可法按部就班,也不至于会想方设法用皮筏子运人,直接造船,然后人力把船拉回来……
“大人放心,知节办事,向来是可靠的。”宋知节这个举人的实际年龄比史可法大得多,奈何考不中进士,也没办法,本来已经心灰意冷了,但是听说进了国子监,只要不出大问题,绝对可以捞一个官当当,还有包票,于是,他打听清楚“内幕”之后,毅然进了国子监,不为别的,就是了能当个官,能堂堂正正的当个官。
“知节快去快回,如今,这外面,也真的是有些不安全,这民变造反的首发地据说就是咱们府谷,我跟知节透个底,知节到了上游,就坐皮筏子回来,这样,安全些,马车就叫人带回来就是……”史可法的消息还算灵通,得益于陕西大力招募驿卒,按照司农司的要求,他们需要及时的把消息送到司农司徐光启那里汇总消息,所以,对于外面的消息,也是相当的灵通。
宋知节听了史可法的“小道”消息,脸瞬间就变绿了,这可真的是玩命啊!他还没当一天真正的官呢,如果被那些造反的捉去祭旗,岂不是……
“知节也不用太过担心,如今我们司农司的移民官,就是这陕西受灾的老百姓眼中的活菩萨,伤谁,灾民们也不会伤到我们移民官的……,我也会在城外等着知节,知节不回来,我也不回城……”史可法又安慰道。
宋知节的脸色这才好看些,道:“大人放心,知节知道了……”
“那就好,本官就不耽误你了,快去快回,多多保重……”史可法安排了自己的下手去接黄河上游的灾民,自己则准备到府谷县的灾民堆里去瞧瞧,这里,聚集了整个府谷县的灾民,都在等待着转运走,奈何“交通工具”实在太少,所以,逗留了不少人,史可法准备到这些人当中去,和这些人聊聊天,安慰安慰一下灾民的情绪,让灾民看到自己,看到希望。史可法用羊皮筏子运人的主意,也是从和这些人聊天当中得知的,所以,对于转运灾民有了好办法的史可法,喜欢上了和这些人聊天,指不定那天又有新收获呢。
远处就是滚滚的黄河水,史可法的心思,随着滚滚的黄河水,急速的向南而去,心里想的是他这个买羊做羊皮筏子的主意,能不能得到徐光启的支持。粮食,到底能不能及时的运到府谷来,一两万人等着粮食活命呢。
……
徐光启在西安司农司衙门,也是一宿没睡,一直在考虑今天民变的事,按照消息,民变就是今日发生,徐光启一直就在等民变的消息,好根据民变的消息作出相应的调整,皇帝在信中一再说起,不可以损失移民官。
“大人,大人,有府谷县送来的最新消息。”一个书办兴高采烈的举着一封信,向徐光启报喜。
“哦,真的是陕西府谷的?史可法的?怎么这样快?”徐光启如今最害怕的就是移民官们出事,这府谷又是民变的首发地,所以,更是担心,更要命的是起码有一批要造反的人还在观望,是移民,还是造反,还得看当地移民官的能力。
史可法的名字,徐光启也听过一些,毕竟,他的师傅左光斗实在是太有名了,但是,他对史可法的印象不太好,认为史可法太过于依靠长辈的安排了,自己本身缺乏能力。但是,史可法自己要求到陕西最北边的县去,他倒是很欣赏。本来昨天才发出去的消息,让史可法注意灾民的动向,注意灾民里面可能有人在观望,他移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移民的成败,也没打算今天就接到回信,但是,今天却意外的等来了史可法的消息,这多少有些出乎意料,想想,又在情理之中,各地的移民官,一般两三天就会给西安发一封信,说自己当地的情况,好让西安司农司衙门汇总,根据不同的情况调度物资,所以,这封信,应该是几天前发出来的。
徐光启又有些落寂了,这封信,应该不是回复昨天的事,昨天的消息,即便是快马加鞭,传到史可法那里去,也得好几天的时间。
徐光启撕开信,读了起来。
越读,这目光,也就越欣喜,越读,这眉头,也就越往上翘。
看完之后,整个人已经是喜出望外了。
“好主意,好主意啊!这个史可法,老夫倒是看错他了,这个主意一出,陕西移民,怕是再无压力了……”徐光启看完了信,由衷的感叹到。
随即又大声喊道:“玉绳,玉绳……,好消息,好消息啊……”史可法信心中提到的用皮筏子运人的事,徐光启心动了,觉得这是移民的利器,有了这种高效的运人工具,陕西的灾民转运,简单多了,起码,可以先把人运出陕西,运到河南去,到了河南,粮食转运就容易了。即便是百万人,他徐光启也不怕。
周延儒也陪着徐光启熬夜,听见徐光启喊自己,立刻惊醒,道:“什么事?什么事?”睡眼惺忪,脸上的压痕仍在,周延儒刚刚从睡梦中惊醒!
“呵呵,好消息啊,天大的好消息……”徐光启老脸笑开了花,举着信说到。
周延儒还没睡醒,一副迷糊的样子,问到:“徐师傅,可是那里抓获叛匪了?”周延儒只记得睡觉之前,最担心的就是什么民变、造反,所以,一爬起来,就是造反的消息。
“呵呵,玉绳,赶快去洗把脸,有天大的好事……,快去……”徐光启老脸笑开了花,催周延儒去洗脸,这个皮筏子运人的事,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有了他,陕西移民的事,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第350章 羊皮筏子
周延儒快速的洗了一把脸,虽然洗去了睡意,但是脸上的压痕依旧在,让人瞧着有些滑稽。
“徐师傅,是怎么样的好事?是陛下派兵来了还是送银来了?”周延儒如今最盼望的两件事,一件就是有更多的救兵,另外一件,就是更多的银子,只有这两样东西,周延儒才觉得心里踏实。
“呵呵,玉绳,不是这些东西,是天大的好消息,乃是府谷县的史可法送来的,他在信中言及,用羊皮做成羊皮筏子,如此,顺着黄河漂流,顺河而下,即便是府谷县,只要几天就可以出陕西……,送完了人再把羊皮筏子收拢,用马车,或者是骡马把羊皮筏子送到上游,可继续漂流,如此,转运灾民,远比造船实在,可迅速的把灾民转运出陕西……玉绳自己看吧。”徐光启一脸的笑意,按照史可法信中提到的说法,他一个府谷县的灾民,有得两三千只羊做皮筏子,他二十天之内,就可以把全部的灾民转运出去,这让一直在为转运灾民发愁的徐光启眼前一亮,视野豁然开朗。
“真的?”周延儒惊讶了一把,然后接过徐光启递过来的信,仔细的读了起来,也是越看越心惊!这个羊皮筏子运人的办法,确实比造船方便多了,也可行多了。周延儒看完了信,长舒了一口气。
“徐师傅,如果按照这封信里面所言,以牲畜的皮做成皮筏子,以皮筏子运人,这简直是异想天开啊!如果此事成了,史可法当记头功啊!可算是解决了移民的大问题了……”周延儒赞叹道,带着一些赞赏,一些羡慕,一点点嫉妒,一丝丝的欣赏,史可法也是东林党的人,左光斗的徒弟,和他属于“一个党”,还是他们东林党的后备,周延儒在这件事上,没有站到反对的一面,而是赞成。(皮筏子的历史相当的悠久,几千年的历史了。)
“不错,不错,玉绳说得没错,此法一出,转运灾民,再也不是难事,唯一的问题就是要有足够的牲口,光是一个府谷县,就需要两三千头牲口,史可法在信中说他需要新买两千只以上的羊,希望我们拨款五千两以上,一来解决转运工具之难题,二来也可以解决一部分吃食的问题……”徐光启虽然在说问题,但是脸上的笑意还在,相当的轻松。
“徐师傅,这银子可就要不少啊!一个县就是五千两,这陕西,八十余州县,即便除去一些州县无法行船,怕五十个州县还是有的,就按照五十个州县算,这可就是二十五万两银子啊!如果要转运得快,满打满算,可就得要四十万两银子,这可是一笔巨款……”周延儒稍稍的算了一笔账,就觉得吃不消,五十万两银子买牲口,这开销实在是太大了,朝廷肯定不会同意。
不过,周延儒也想到了一个人,花钱大手大脚的人,那就是皇帝,随即又说道:“徐师傅,要不,跟陛下说说,或许陛下会同意。”皇帝会弄钱,舍得花钱,这是朝野一致认同的,皇帝办事,从来不饿当差的,从来不少当差的银子。这不,徐光启出来赈灾,居然有高达一千万两银子的银子可供调用。这简直就是给徐光启送功劳的,把不少人看得眼红的不得了,奈何眼红也没办法,这样多钱,皇帝肯定得用自己人,谁是皇帝的自己人?那就是帝党了,这徐光启就是帝党数一数二的人物,不用他用谁?
徐光启想了下,道:“嗯,此事确实得尽快禀报给陛下,让陛下调拨银钱过来,嗯,这就给陛下写奏疏。”徐光启想了下,决定立刻施行。
“徐师傅,不过,我还是觉得,要不要先找些老工匠们问问,看看这羊皮筏子运人的事,到底靠谱不靠谱,如果万一有问题,我们岂不是欺君?”周延儒对于这事,虽然赞成,但是还是比较谨慎,虽然史可法也是他东林党的人,而且是后备军,可是,这种事,也不得不小心,这样大一件事,一旦出了差错,毁的可不是他的前途那样简单。
徐光启一听,稍稍的思考了下,道:“玉绳无需害怕,我还是信得过史可法的,史可法师从左光斗,乃是重信义之人,说话应该是可靠的,应该不会骗老夫的……,这样,信老夫就先写了,玉绳,你派人到处张贴一些告示,就说司农司急招一些会做皮筏子的匠人,有重赏,嗯,对了,最好还是请毕大人的巡抚衙门帮帮忙,一旦这皮筏子救人的事可靠,也好让范九那边立刻通知各地官府,招募会做皮筏子的匠人,我们司农司这边,则出银子在各县收购牲口,立刻动手制作皮筏子,尽快的把此事推开,最好在今年十月之前顺利的把灾民全部运走……”徐光启一口气布置下来。
“好的,徐师傅,那玉绳这就去办了,对了,徐师傅,史可法那边的银子要不要给呢?如何回复他?他还在信中说粮食不够用,希望能在下游接济上他送下去的灾民……”周延儒提醒道。
徐光启拍拍额头,自我嘲笑道:“差点把这事给忘记了,立刻给史可法回信,就说老夫完全赞同他的办法,五千两,不,六千两银子,即刻派人送去,老夫也会安排人尽量把粮食送上去的……,让他放心就是。”徐光启也大方起来,心情好,给的不是五千两,而是六千两,加了一千两银子,要在以前,徐光启没这样大手大脚,不过今日显然不同,有了这个好办法,自然得慷慨一回,算是对史可法提供这个主意的奖励。
徐光启相当的开心,按照史可法的办法,只需要十几天的时间,就可以把府谷县的大批灾民转运走,如果以全陕西来看,把所有灾民运走,运出陕西,运到河南去,两个月也应该够了,灾民到了河南,他就不怕了,河南行船,已经没有问题,消耗也不大,大批的粮食可以比较方便的从南方调过来,即便是灾民吃一年,他也供得起,皇帝给他准备了一千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