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这样的,朕准备把军票的信誉做一做,提高一下军票的信誉,需要你们二位配合,你们可有把握?”杨改革问道。
第338章 意外得知的秘密
“小顺子,朕上个月让你做的千万个银币,你做得如何了?”杨改革问到。
“回陛下,奴婢该死,没有及时完成陛下交代的事,请陛下责罚,奴婢只做了四五百万枚,……奴婢误了陛下的事,该死……,该死……”小顺子听见皇帝问他上个月的事,立刻跪下来,自己打自己的脸,一千万枚银币,数字实在是太大了,他尽力的赶工,依旧才有四五百万枚,离一千万枚,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一千万的银币,没有及时造好。
杨改革听了,先是一阵烦躁,随即又自己计算了一番,一个银币就是七钱二分,五百万个银币一共重二十二万斤,如果用来表演,效果也应该是差不多了。
“算了,四五百万枚也不容易,朕也不怪罪你什么,不过,小顺子,下次可得注意,人要学会动脑子,要学会改进方法,这个月能铸五百万枚,下个月,就要争取铸造一千万枚,人要学会进步,不光是要在地位方面追求进步,在做事的方面,依旧要学会进步,明白吗?”杨改革相当不爽的教训道。
小顺子尽管在北京城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红得发紫,但是,被皇帝教训一番,冷汗淋漓,皇帝是在说他地位进步了,可是做事的速度没有涨劲,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皇帝对自己有意见。
“谢陛下隆恩,奴婢一定洗心革面,努力的改进,争取进步……”小顺子这些天没见到皇帝,心有点飘了,现在被皇帝教训一通,心从天上掉到地上,变得“踏实”起来。
“好了,不说这个了,说说朕的打算把,……那些银币,如今,都在宝源局里吗?”杨改革问到。
小顺子刚吃进肚子里的西瓜,随着刚刚一阵汗,又出来了。听见皇帝问自己,连忙回答道:“回陛下,都在,都在,全部都在,除了四五百万枚银币,尚且有不少的银子,都在宝源局里,奴婢决没有妄动一分。”小顺子被皇帝教训了一顿,人还是年少了点,心中害怕,见皇帝问起自己银币的事,以为皇帝怕自己贪污,连忙解释。
“哦?还有银子?多少?都是李若涟那里的吗?”杨改革好奇的问到,宝源局铸币,杨改革交代的是把银行里的银子全部换成银币,那里有六百万两银子,加上自己的内帑,才有可能铸造千万银币,听小顺子的口气,似乎这银子,有点问题,杨改革好奇的问了句。
“回陛下,奴婢说的银子,不是说李大人那里的,是说给别人代铸的银子,有人出银子,让奴婢代铸,多给奴婢一分的火耗,奴婢那里,如今存了许多的银子,奴婢那里大概有二百万两银子的现银……”小顺子还是太年轻了点,初次获得如此大的权力,手中掌管如此之多的钱财,难免脚下发虚,难免有点飘忽,如今被皇帝教训了一顿,心中害怕,连忙把事情如倒罐子一般的全部倒出来。
杨改革惊讶了!没看出,铸币这一行,还有如此之大的利润,别的不说,光是宝源局的那二百万两的“流动资金”就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啊!
杨改革做梦也没想到,还会有这种事!别人求着宝源局去铸币,当初,杨改革为了赚点钱,还在为每年怎么铸造上亿个银币伤脑筋呢,如今,别人就敢把几百万两银子送到宝源局,让宝源局铸成银币……这都是怎么回事啊?杨改革是莫名其妙……,明朝的事,让杨改革有些摸不着头脑了,是什么人那样好心,送银子给自己花?
“小顺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赶快说清楚。”杨改革如今也是稀里糊涂了,怎么还有人敢送几百万两银子给自己,让自己赚钱花?明朝的官僚,商人,还没有这样大方的吧?要不然,明朝也不会灭亡了啊!
“回陛下,这件事,也是这个月才有的事,上个月,奴婢接了陛下的旨意,开始全力铸造银币,所以,就停了给外面兑换银币的事,而是专门给陛下聚银币,结果,到了这个月上旬的时候,就有人找到奴婢,让奴婢给他们换铸银币,他们出银子,按成色换成银币,只要奴婢铸造就是,奴婢算了一下,按照他们出的价钱,奴婢可以多赚他们一分的火耗,所以,奴婢也就答应了下来,偷偷的给他们换了几十万枚银币,本来,奴婢想几十万枚银币不算什么,奴婢可以多为陛下赚那一分的火耗,但是,没料到,他们得了银币之后,没过几天,又找到奴婢,要换更多的银币,奴婢财迷了心窍,就想着为陛下赚那一分银子的火耗,所以,又答应了他们,偷偷的给他们换了百多万枚银币,这次,收了他们二百多万两的银子,答应他们,在下月初给他们铸成银币……,陛下,奴婢该死,该死,奴婢不该贪心那一分银子的火耗而误了陛下的事,更不该偷偷的给他们换那一两百万枚的银币……陛下,奴婢该死,该死啊,呜呜呜……”小顺子哭丧着脸,把事情统统抖落出来了。
杨改革听得迷糊了,什么人,对银币这样着迷?拿着几百万两银子去换成银币?这事,透着蹊跷。也对这个小家伙打折扣自己的命令而恼火。
“等等,你先别哭,仔细的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有人舍得拿这样多的银子铸成银币?要知道,朕在这里面,可是要赚钱的,铸造的越多,朕就赚得越多,到底是什么人,铸造这样多的银币干嘛?巴巴的送银子给朕?朕可不信……”杨改革真的是迷糊了,铸造一个银币,自己可以得两三分的利润,也就是百分之三,一百万两,也就是三万两银子,如果那些人还多给自己一分银子,也就是说,自己可以得百分之四,一百万两银子,得四万两,二百万两银子,可以得八万两银子,比原来的六万两,可多出了二万两银子来,别小看这一分利润,如果铸造一亿枚银币,这一分利润,可就是一百万枚银币呢。
“回陛下,奴婢先也是摸不着头脑,觉得既然有人给奴婢送银子,不,给陛下送银子,接下来就是,所以,也没太在意,就直接给那人换了,那人也是大方,不问奴婢会不会漂没了他的银子,似乎不担心奴婢会使诈,直接邀奴婢看过银子成色,定了换多少银币之后就走了,只言过几天就来取银币云云……,后来,他们又拿了大几十万两银子,让奴婢换成银币,奴婢忍耐不住,又给他们换了,后来,他们拿了二百多万两银子,还叫奴婢换成银币,奴婢这才觉得,事情大发了,奴婢才觉得里面蹊跷,才找了个借口拖住,说无论如何,也要到下个月去了,他们似乎不甚高兴,但是依旧把银子留在了奴婢那里,只言尽快铸成银币……”
小顺子哭丧着脸,给皇帝说明情况,说明自己在里面,绝对没有贪污。
“那你就没有发觉有什么蹊跷的地方?”杨改革就纳闷了,这明朝人,搞什么鬼?这样神神秘秘的。
“回陛下,奴婢后来也是起了疑心,开始打探他们的事,不过,他们口风紧,奴婢也没有套出什么可靠的话来,本想禀报了陛下,可是,因为奴婢害怕陛下怪罪,所以,又不敢禀报,只想着,等查清了这些人的底细,再跟陛下禀报的……”小顺子哭得稀里哗啦的,一个劲的解释,一个生涩的小孩子的脾性,显露无遗。
杨改革也烦恼,那可是几百万两银子的交易啊!这家伙,居然还敢隐瞒,这是一个恼火的事,想了想,道:“那你可摸请了他们的底细?知道他们是什么来路?”杨改革不满的问到。
“呜呜呜,回陛下,奴婢也是这两天才摸清了他们的一些底细和来路,他们给奴婢的银币成色,普遍的都不高,后来,奴婢顺着这些银子,大概估摸出,他们是干什么的了……”小顺子解释道。
“他们是干什么的?”杨改革追问。
“……回陛下,他们可能是专门在外地收拢成色不好的银子,然后兑换成银币的商人,他们在奴婢这里以这些成色不好的银子兑成银币,因为银币做工精细,质量极好,而且可以吹响,所以,成了比纯银还值当的货,除了南北两京,就没有铸币的地方,所以,其他地方想要使银币,就得通过他们,……奴婢猜他们在外地,收拢这些散碎银子的时候,怕是按照一成五到一成八的火耗换银币的,到了奴婢这里,他们似乎知道奴婢在火耗里面的利润只有两三分,所以,给了奴婢四分的利润,比原来的利润高一分,总共是七钱三分银子换一个银币……,他们从中则可以赚到一成一到一成四的利润……,本来,在以前,他们是不需要给奴婢加这一分利润的,但是奴婢接了陛下的圣旨,专心给陛下聚银币,所以,停了给外面兑换银币,所以,他们似乎很着急,特意加了一分利润给奴婢,让奴婢给他们铸银币……,奴婢财迷了心窍……”
“等等,你是说,如今,有专门在外地收集散碎银子兑换银币的商人?他们在外地以银币收散碎银子的时候,加收一成五到一成八的火耗,然后在你这里给你加一分火耗兑换成银币?他们在这其中赚了一成多的利润,是吗?”杨改革没有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这里面还有如此之大的利润呢?
“回陛下,是的,他们这些人,在奴婢这里,用七钱三分银子换一个银币,然后到了外地,就加一成五到一成八的火耗换银子,其中有一成多的利润,这些,都是奴婢推测出来的……,实际上,或许没有这样高,或许比这个还高……,因为陛下的银币做工极好,而且可以吹响,又是可以用来缴纳赋税的,所以,奴婢想,可能很多人想以银币缴纳赋税,如此,就无需缴纳火耗银,一般州县的火耗就有二三成,高的四五成的也有,如果用陛下的银币,则可能只有一成八的火耗,明显便宜得多,……所以,奴婢估摸着,他们大概是做这种生意的商人……,如果不是陛下突然要大规模的造银币,奴婢也不会知晓其中的奥秘,奴婢停了给外面兑换银币,他们无处拿到银币,所以,也才有了加一分火耗的事……”
杨改革更加纳闷,更加糊涂了。这都是些什么事啊!怎么会这样,专门倒卖自己银币的商人?
“怎么,还得经手这些商人?百姓不能自己兑换银币吗?”杨改革不解的问到。
“……回陛下,天下只有南北两京可以铸币,所以,其他地方想使银币,就必须到两京去换,这路途遥远,而且路上不安全,所以,也才有他们这些商人,一次换几十万枚,一起运至某地,如此,可以请镖局的人护送,才不怕路上出问题……,奴婢是这样猜的……”小顺子哭丧着脸解释道。
杨改革听了小顺子的猜测,不知道该说什么。想了一阵,才道:“他们就刚刚好给你加一分的火耗?也就是说,他们知道这银币的底细?”
小顺子虽然没哭了,但是,还是眼泪巴巴的,道:“回陛下,是的,奴婢估摸着,他们在京师肯定是有人的,不是藩王就是勋贵们,要不就是朝中大臣,否则,不会对奴婢造银币的事,知道得清清楚楚,奴婢和他们谈的时候,被他们说得死死的,他们说,他们知道银币的一切,总之不自己做,一来是怕麻烦;二来,他们自己造,消耗比奴婢这里的要高些,还不如在奴婢这里造,一来不怕麻烦,二来落得个轻松,三来大家都有钱赚,奴婢听他们的口气,好似对铸币一事的来龙去脉,甚至银币的配方都清清楚楚,所以,奴婢猜他们朝中有人……”
小顺子这几句话,让杨改革震惊!小顺子说的那些人朝中有人,绝对是不会错的,银币的配方,杨改革跟朝中的大臣们说过,跟勋贵们也说过,他们知道银币的配方,也知道自己在铸币当中能赚多少钱,所以,才会有跟小顺子加一分银子铸币的事。杨改革不是气愤这些人倒卖银币赚的银子比自己多,而是震惊,朝中的大臣参与此事。本该协助自己管理国家,为自己出谋划策的大臣,居然会钻自己的空子,利用对自己银币知根知底的消息来赚钱,这让人十分怀疑这些人治国的能力,治国的态度,治国的真心度,治国的可靠度。
杨改革面对这种事,也是丝毫没有办法。想了半响,杨改革只能灰溜溜的问到:“那小顺子,以银币缴纳赋税,地方官府收了银币,就真的不再收火耗了?如果收了银币,再收火耗,这换银币的一成多火耗,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小顺子已经不再哭泣了,见皇帝问起,小声的道:“陛下,地方上,很多人都是有能耐的,既然陛下说可以用银币缴纳赋税,他们就可以用银币缴纳赋税,而不会再缴高达二三成的火耗了,这一进一出之间,就可以省不少的钱了,即便是州县,也拿他们没办法,收火耗,只能收那些平民老百姓的,何况,那一成多的火耗,也是奴婢猜的,或许,他们只出几分的火耗……”
杨改革无语了,这种事,既是好事,又是坏事,思索了一阵,没有一个头绪,只能放一放,先处理自己的“正事”要紧。
“算了,这事,暂且就不提了,他们愿意给你加一分的火耗,也行,你就给他们铸造就是,等这阵忙过了,你就加大铸造量,凡是有人要换银币的,你一律来者不拒,争取每年造个一两亿银币出来,如此,你就立大功了,不过,这次,你做事没做对,这样大的事,你可没先禀报,朕叫你造一千万银币,你才造了一半,这个,得惩罚,呆会事情忙完了,自己到乾清宫外面撑一个时辰。”杨改革决定惩罚小顺子。
“奴婢谢陛下的惩罚,奴婢呆会就到外面撑着去……”小顺子见皇帝对他惩罚了,也不哭了,反而笑起来,皇帝惩罚了他,说明对他还是看重的,否则,就不是这样的惩罚了,而是去了职,扔到一个无人问津的地方终老。
李若涟一直静悄悄的看着皇帝和顺公公之间的谈话,低着脑袋,一句话也不说,看到人前风光无限的顺公公在皇帝面前痛哭流涕的表示悔改,李若涟的触动也颇多,他和顺公公之所以能成功,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根源,都在皇帝这里,替皇帝看好钱,就是他们要做的,坏了皇帝的事,对皇帝有什么隐瞒,皇帝一句话,他们目前的这些,就会烟消云散。
“算了,这事暂且就不提了,先说说朕的打算吧。”杨改革无奈的说道,自己铸造一亿银币,才赚三百万个银币,别人做转手生意的,却可以赚一千万个银币,杨改革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第339章 硝烟
“明天,小顺子,你把宝源局的那五百万枚银币,统统装车,全部运往银行。”杨改革烦躁无比,抛却了刚才的烦恼事,开始做自己的事。
“遵命,陛下。”小顺子立刻答应道。皇帝已经饶过了他,这是一件好事。
“朕算了下,五百万枚,大概有二十二万多斤,大概得装一百多车,运的时候,记得一次性运到,路上运的时候,找人,把运银子的车队,撞翻几辆,把里面的银币撞出来,洒落了一地,让别人瞧瞧……”杨改革说到。
小顺子和李若涟惊讶的看着皇帝,好好的干嘛把银子撞出来?古人说财不露白,皇帝这是要?
“陛下,这……”小顺子摸不着头脑了。
“想问为什么,呵呵,朕说了,要把军票的声誉,好好的做一做,奈何百姓只认银子,不太认朕的军票,朕没有办法,只能让大家开开眼,看看朕的家底,让大家相信,拿了军票,是可以兑换到足额的银子的……”杨改革被逼无奈,只能出次下策,演一出“车祸”,把车上的银子撞出来,让大家看看自己的家底,让大家对自己的军票有信心,再者,这陕西的军事行动,已经展开,战时开销,战后奖励,抚恤等等,都得筹集银子,所以,杨改革面对已经即将开场的陕西战场,开始筹集银子了。
“啊!”两个人目瞪口呆的看着皇帝,皇帝实在是太……不按常理出牌了。
“别只顾着啊,想想,怎么把朕这一出戏演好吧,明日,除了安排人撞运银币的车队,还得安排‘群众’,混在人群里,把这次运了多少银币,是干什么的,每车有多少银币,都有意无意的说出来,让百姓们知道朕的家底,让百姓们相信,朕的军票,是有银子做保证的,明白吗?”杨改革说着自己的计划。
“啊!”两个人嘴巴里可以塞进去一个鸡蛋了。皇帝叫他们干这种事……,实在是出乎他们的意料,这到底是谁给皇帝教的这一手啊!
“你们两个人,到底听明白了没有啊?”杨改革如今“党羽”也有一些了,这种事,已经不用自己出面了,叫人安排就是。杨改革没有办法,越是如今缺钱用的时候,越要把自己打扮得不缺钱,门面这个东西,是万万少不得。
“陛下,这……,就是要让百姓们看一场‘意外’,然后通过这场‘意外’知道陛下有银子,不缺银子,军票可以随时兑换成银币,对吗?”小顺子十分意外,皇帝居然叫他们这样干。不得不重述一下自己听见的,生怕自己听错了。
“是的,军票的事,一直是朕头疼的,朕刚才已经说了,军票的信誉,要做上去,别让老百姓老是前脚拿到军票,后脚就换成银币,这样,朕可就没有一点腾挪的空间了,所以,你们这次的任务,就是让百姓们相信,这批银子,是朕给军票做的保证银,送到银行里,随时供百姓们兑换军票的,朕的军票是有银币做担保的,是有信誉的……”杨改革又再次吩咐到。
小顺子和李若涟算是明白皇帝的意思了,军票的事,他们都知道,李若涟更是直接参与军票的兑换工作,自然知道其中的底细。听见皇帝如此安排是为了军票,也就相信了,虽然这事荒唐了些,但是,也说得过去,因为如今确实是老百姓前脚拿到军票,后脚换成银币,绝不过夜,生怕过一夜自己的银子打水漂了。
“奴婢明白了,陛下放心,奴婢一定派人演好这出戏,保证让老百姓相信陛下的军票是有杠杠的。”小顺子想也不想就答应下来了,这种事,其实很简单,一百多车的银币,一车上面装了两千斤,也不用耍心计,直接找人撞他几辆,白花花的银币就会散落一街,到时候,派人稍微的添油加醋说一下,皇帝的心愿,自然就会达成。
“臣遵命,一定把这件事给陛下办妥,让百姓们对军票信心倍增。”李若涟也不多想,立刻答应。
“好,怎么安排,朕就不管,反正,朕的要求,务必使这次运银子的事,尽人皆知,装银子的车子,务必沉重,不要老轻的去凑数,撞的车,撞他个几辆,把车子上的银币都洒落出来,让白花花的银币让老百姓都看见,混迹在人群中的人,要及时的解释,反正,务必,要把这次撞银币的事,撞得轰轰烈烈……”杨改革如此说道。
“陛下放心,奴婢(臣)一定给陛下办到。”小顺子和李若涟毫不含糊的答应下来,这事可真的是容易得很。
“好,那你们就去去商量一下吧,看这件事,具体如何操作,把细节都商量一下,明天,朕就要看到结果,并且会在邸报上进行大肆的宣传,助你们扩大影响……”杨改革有说到。
杨改革安排这次“撞车表演”,不仅仅是给老百姓们表演,让老百姓们看看自己的家底,让老百姓们相信自己的军票很有信誉,更重要的是,杨改革准备表演给那些勋贵,百官们看,杨改革准备卖股票,如今,股票已经冻结,处于发酵期,自己要卖不卖的举动,会让那些白痴生疑,如今,更是当街打翻了好几车的银币,这种无意中显露出来的“消息”,无意中的露白,会让那些白痴相信自己不缺钱,相信自己的股票可能不会再卖了,相信自己舍不得卖琉璃斋的股票,造成一种琉璃斋卖一千万两也不划算的假象……,股票涨价的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
陕西,澄城西北,一支一千多人的军队,已经把一个叫做矮寨的土围子围了起来。
这个叫做矮寨的土围子,就是杀白水知县王斗耀,王二的老巢,也是抢了一个地主土围子,改建的,王二带着几百人,凭着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和官军也是捉了无数次的迷藏,本来,官军大举来围剿,他是不该躲在这个土围子里的,不过,如今的形势和前几次官军的围剿,大不相同。
这次围剿之前,外面就传出了圣天子移民的消息,只要沿着河往下走,总能找到天子的救济点,找到了救济点,就可以活命,天子就会派船把你运到南方去,到哪里围湖造田,重新开始生活,不少跟着王二造反的农民,乘着夜色离开了,找皇帝的救济点去了,不知道路不要紧,沿着河往下走就是的。跟着王二跑的人不过也就是想能有口饭吃,如今,不光有饭吃,还有地可以分,自然不会再跟着王二干这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买卖。
所以,尽管王二几次戏耍了官军,官军的围剿都泡汤了,但是,他的人马,行动能力反而越来越弱了,如今,还跟着他走的,青壮不过二百多人,老少一起,也就七八百人。
“大当家的,你倒是想个办法啊!官军已近到寨子外面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啊?是跑是留,大当家的快拿个主意吧。……这次,听说是皇上的新军,是天下少有的精锐,和以前那些饭桶可不一样,这次,他们好像带了不少的大炮,这次,怕是没有上几次那样幸运了……”说话的人叫种光道,是和王二一起杀官造反的人,在这个寨子里,是二当家。他所称呼的大当家的,就是王二。
王二颓废的坐在首领的椅子上,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威风。最近,感觉到事情越来越不顺了,原先,跟着他杀官造反的人,都有好几百,后来,逐渐的增多,曾一度有一两千人,可是红火一时,成了附近几个县出了名的山大王,不过,自从皇上那个什么的移民一出,他就感觉到,日子越来越难熬,人,每天都在减少,都是奔着皇帝移民而去的,根据去看过的人回来说,确实有这事,沿着河走,一般在河的交汇点,就有人守着,只要愿意跟着他们走,他们就给吃的,还会用运粮的船,把人运到洞庭湖去,听说在那边围湖造田,造好了还给二十个银币的安家费,什么叫银币,就是那种神奇的能吹响的东西,这种神奇东西,王二曾经一个人拿着银币,吹了一宿,就是为了听银币那种独有的“嗡嗡”声,这种声音实在是太特别的,王二一直想找出,这声音到底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大当家的,我们跑吧,我们不是那群官军的对手,我隔着老远就看了,他们不是一般的官军,走路,连步子都是迈得是一致的,天下哪里有这种官军?还带了不少的大炮,我们这个土围子,怕是经不起他们几炮,我看,他们如今正在架炮,怕要不了多久,就要打大炮了,到时候,想跑也跑不了了……”三当家的焦急的说道。
“大当家的,你倒是说句话啊!”种光道焦急的催问道。
王二颓废的坐在首领椅上,目光有些呆滞,道:“跑?往哪里跑?南面,西面都是河,官军在河对岸派人守着,只要我们一露面,他们就知道了,何况连船也没有,东面就是那些官军,北面是洛川,不过,我们拖家带口的,跑得过官军吗?老三不是说,他们有好几百马军吗?我们能跑得过马?”
“那大当家的,我们总不能就这样等死吧,要不,和以前一样,躲进山里去,凭着我们对山里的熟悉,那些官军,莫非还敢跟着我们进山不成?”种光道焦急的说道。
“算了,老二,如果进了山,我们的粮食还能吃多久?怕是一个月都吃不下去吧……,唉……,如今地里,是找不到一颗粮食的,也就大户里,还有一些余粮,进了山,我们吃什么?大家都是拖家带口的,我王二总不能看着大家都跟着我饿死吧,我王二杀官造反不就是为了给大家找口吃的吗?把大家带进死地,我王二不是那种人……”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底该怎么办?”种光道大喊起来,当初,他们杀官造反,抢大户,和官军捉迷藏,是何等的快意,不过,自从皇帝的那个移民出来之后,日子明显难过起来,人每天都会变少,人心也开始散了,队伍也就不好带了,有了一个奔头,谁肯跟着他们干掉脑袋的事?
“唉……,迟了,迟了啊!如果我王二迟杀那个狗官一年,我王二也不至于落到这个下场啊!唉,圣天子啊!你怎么就不早登基一年啊!不然,我王二,也不至于要杀官造反啊……,算了,算了,老二,老三,你们吩咐寨子里的男女老幼,都丢了兵器,官军来了,都称是被我们绑到这里的,都是良民,都移民去南方吧,到那边找口吃食,走条活路,陕西这地方,已经不是人呆的地了……,你们把我绑了,送到官军哪里去,我王二就把这罪责,一个人担下来了也就是了……”王二一脸沧桑的说道。
“大当家的,这怎么可以?要死,大家一起死,我这就找他们拼命去……”
“老三,别去,他们厉害……”王二连忙喊到。不过已经不起作用,那个被称作老三的人,已经冲了出去。
王二的目光呆滞了一阵,没有追出去,而是跟种光道这个二当家的说道:“老二,你照着我的话去做吧,再晚了就来不及了,让寨子里的人都把兵器丢了,就说都是附近被我等绑来的良民,都是准备去找移民点的,如果官军问我们到哪里去了,就说一部分早就散了,有的沿着河去移民了,有的听说官军来围剿,跑到山里躲起来了,如果你不想跟着我出去,也随着大伙一起隐姓埋名吧,老哥这条命,就再为大伙寻一条活路……”王二的目光凄凉,一副诀别的模样。
种光道两眼含泪,哭了,他们当初杀那个狗官,不就是因为那个狗官不让大家活吗?如今,活路有了,但是,大当家的却没办法走这条路了。大当家的为了给他们找条活路,准备自己去送死。
……
没多时,一阵惊天动地的响声响起,接着,就是一阵密集的火枪声响起。接下来,就是宁静。
王二呆滞的目光流下眼泪来,眼睛中,再也找不到一丝的神采,黯然脱光了上衣,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绑起来,默默的朝土围子大门走去,门外面就是官军。
种光道流着泪,狠狠的把刀往地上掷去。大步的出了房间,不是追着王二,而是朝后面走去。
吴三桂站在一棵大树底下,观察着这个土围子,这个土围子不算高,不到一丈高的土墙,也就是乡下土财主防御土匪的那种级别的土围子,以他们的火炮,只需要几炮,这种土围子,就会倒塌。吴三桂对这种土围子,是根本没放在眼里。
土围子上面,也几乎看不到人,不知道是卖的什么药,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是双方对垒,剑拔弩张的状态。
“各县的围堵情况如何?”吴三桂面无表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