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回,轮到杨改革吃惊了!古代还真的有种事啊!看来,中国古代在医术,确实有着相当大的成就,只不过,不知道后来怎么了,这些技术消失了,确实是可惜了。

“太医,你确定,这是真的?”杨改革持怀疑的态度问到,这件事的那个幕后医生,怎么看怎么像是起点小说里的医生主角啊!能把开肠破肚了的病人给救活过来,没一点手段,绝不可能,这种事,也只有穿越者仗着刚带过去的消炎药外加一系列的手术器材,或许还有输血技术,恐怕才能做到救那个人一命,否则,光是一个内脏在外弄脏了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啊!

“陛下,这绝对不会错的,否则,怎么会记录在史书上?那金安藏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臣,此事,对日后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如果没有金安藏的自剖,恐怕都不会有睿宗皇帝,所以,此事,绝不会有假。”太医再次肯定的说道,他们干太医这一行的,能留名青史的,实在是不多,即便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神医,也不过在方伎传里写下一点,所以,这种神奇的医术,在历史上,能留下只言片语,那都是很了不起的了,自然会相信这个是真的。

“真的?好吧,那朕相信了。”杨改革见这个太医说得诚恳,也信了。反正自己的目的就是提高医学的水平,古代有了这种技术更好,自己只不过是发扬光大而已,还少了自己过于妖孽的表演。

王太医见自己说服了皇帝,十分的高兴,这可是他们医生这一行间接影响历史,最好的佐证了,最值得自豪和高兴的了。

“那太医,既然以前就有了这种技术,那更好,如今,朕要在军种推广这种能缝合人体的医术,不知道能挽救多少将士的生命呢!朕发下的宏愿,也不算落空了。”杨改革也不废话,既然有这种技术,那就拿来用好了。

那太医尴尬起来,道:“回陛下,此伎艺,早已失传了,如今,没人能够缝合了剖开的肚皮还完好的,那病人,怕早已断气了。”太医很不好意思的说到,刚才给皇帝讲古的时候,津津有味,得意的很,如今,瘪了。

“失传?太医院都没有会做这种手术的人?”杨改革白高兴一回。

“回陛下,是的,如今,确实没有人能有此伎。”太医很遗憾的说道。

“那不行,这种救命的技术,怎么也得掌握了,这可是救命的东西啊!朕的战士,在战场上,将来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为这个医术而得救,朕怎么能放任他们不管呢?朕的宏愿,岂是白发下的吗?即便是以前没有这种医术,朕也要求你们研究,既然这种医术古代已经有了,那你们太医院,就少不得要把这种医术学会,朕可是等着你们救命呢。”杨改革可不管什么失传不失传,既然唐朝都能做,没理由到了明朝就不行了,明朝和唐朝的医疗技术水平,可没有质的差距。

“陛下,这……”王太医开始觉得这次进宫,是个麻烦了。

“好了,王太医,别和朕说些没用的,朕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这种剖开人体,清创再缝合的医术,是一定要掌握的,并且要推广,至于怎么掌握,那是你们太医院的事,如果你做不来,朕就换个做得来的人,明白吗?”

“陛下,这……,臣……实在是……”王太医哭丧着脸,开始后悔了,后悔刚才不该给皇帝说这种神乎其神的医术,现在好,变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好了,不要怕麻烦,这种医术,既然前人行,没有理由你们现在就不行,难道你们天生就比前人差吗?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朕不是给了你一些医疗器具了吗?那酒精用来清洗创口,在合适不过的了,是很干净的东西,那酒精烧的火,更是干净,没有烟尘,还有放大镜,可以助你发现更加细微的血脉,那里可以剖去,那里不能剖,因该能看得更加仔细,更有温度计监视病人的体温,可以告诉你病人的情况,有了如此多的东西,你们还怕什么?古人还没有这些东西呢。”杨改革可不管什么行不行,行也要行,不行,更得行。

“可是,陛下……,做这种事,会死人的,到时候死者家属纠缠,岂不是坏了太医院的名声?或者坏了陛下的名声。”王太医实在是怕了,这种九死一生的技术,自己还得去研究,天知道要治死多少人,他们是太医,死在他们手上的人太多了,怕他吃饭的家伙也别想要了。

“没事,这个简单,你就不能事先拿兔子,拿老鼠去先试一下,找到了合适的方法了再在人身上试?这个还用朕教?”杨改革不满这个太医的榆木脑袋。

“可是,陛下!即便是如此,怕也会弄死人的,到时候,臣可就是百口莫辩了。”这个太医还是不肯就范,这种给人开膛破肚的事,一旦别人告官,他们这太医怕是干不成了,而他们做医生这一行的,做到他这个太医院的院使,已经是这一行里最高的成就了,如果因为这事打破了饭碗,绝对是不值得。

“这个简单,你先用老鼠,兔子练手,等练得差不多了,朕给你找些死囚,或者是胡虏什么的,供你练手,等你练了个七七八八,把经验总结出来,就差不多了,后人按照你的路子前进,应该容易得多……”杨改革可见识过后世医校里是怎么教学的,也听过不少医校里的恐怖故事,什么背尸体去上解剖课的,如今,就要有样学样。

王太医哭的心都有了,皇帝一门心思的要他练这门手艺,他是打死也不想干,他开始后悔为什么史书上有这种东西记载了,后悔自己干嘛没事吹嘘,现在好,自己要去弄这个,弄这个,离身败名裂,也就不远了。

……

“……陛下……,太医院里人才济济,臣会督促太医院的太医们练习这个伎艺的,争取早日把此伎艺练成,为陛下分忧。”王太医很狡猾,想了半天,想出了个主意,既然自己是太医院的院使,手下有一大批的人,干嘛不让这些人去干这事?怎么也好过自己直接上阵,再说了,皇帝不过是要重现此种伎艺,不是非自己不可,王太医立刻醒悟,黑锅可以丢给别人了。

“行,朕要的早日把这个技术练成,并且总结出一套可行的经验,这件事,你就督促太医院的医生们尽快的办吧,记得加紧和保密,朕也不想闹到满城风雨,知道吗?”杨改革只要有人给他研究这套技术,至于是谁,那就无所谓了,对这个太医的滑头也就当没看到。

“臣遵命,谢陛下隆恩。”王太医喜出望外,果然,金蝉脱壳成功,黑锅扔掉,皇帝要的是这种伎艺,而不是整自己这个人。

“好了,不用谢了,快点回去忙活吧。”杨改革解决了心中的一件事,催人快点去办了。

……

王太医走了,带着复杂的心情走了,既高兴,又害怕,还带着一丝的得意。

王太医走了,杨改革一个人呆在文华殿里发呆,这饷帝也不是白叫的啊!虽然自己有了对付李自成之流,对付野猪皮、甚至对付官僚们的办法,可是这支出的银子,实在是海量,窟窿,实在是太大了点,如今,自己每个月的支出,都在大几十万两银子之上,而自己的收入,全靠自己东挪西凑,剑走偏锋弄的一点银子,靠正经路子,靠平常路弄来银子的,则少得可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财政结构,显然是不可能长久的,长久的办法还是收税最靠谱,可惜,如今的明朝就是收不上来税,杨改革烦恼不已。

“唉……大伴,朕的内帑里,还有多少银子?”刘吉善又在辽东催要银子了,办成了和林丹汗的联合,不撒钱那是不可能的,杨改革唉声叹气的问自己的管家。

“回陛下,还有百万两吧。”王承恩一手掌握着皇帝的账目,自然知道皇帝还有多少银子,也不好说具体有多少,说出来,怕皇帝不好想,笼统的说了个百万两。

“百万两?各处开销,毛文龙,袁崇焕,新军,吴三桂,还有刘吉善,还有锦衣卫……,怕是坚持不到两个月啊!”杨改革头皮发麻的计算着自己的账目。

“回陛下,怕是的。”王承恩小声的答应道。皇帝花钱确实大方,不过,如今这窟窿吓得死人。

“两个月之后咋办?”杨改革喃喃的自问。

“回陛下,到了八月,夏税收上来了,怎么着,也多少有点银钱进账的……”王承恩也拿夏税来开解皇帝,说实话,以前的皇帝,还真的就指望着夏秋两税。

“夏税?那就算了吧,就当没有。”杨改革一口拒绝了依靠夏税的想法,这个东西,是想也别想。

“陛下,不依靠夏税的话,李若涟那里还有些出息,那个银行里可还存了不少银子,陛下实在是缺钱,就先用那个银子垫着吧,日后有钱了再补上就是,实在不行,就说有人贪污亏空了,推掉就是,难道他们还能找陛下要银子不成?还想造反不成?还有孙姑娘那里,也有不小的出息,陛下如果要用钱,倒是可以在那边周转一下。”王承恩接着出主意。

“李若涟那里?嗯,倒是一个办法,大伴,给李若涟传话,让他把银子……”杨改革疑惑到底要不要用那里的钱,那里的钱,一部分是要防止别人挤兑,还有是要准备发行纸钞的,也是件麻烦事啊!甚至来年还得支付利息。

“陛下……?”王承恩问道。

“别急,朕再想想,丽娘那里……,丽娘那里,就先别动了,李若涟那里,……朕想想啊!想想……”杨改革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李若涟那个银行里的钱,如果就这样白白的花掉了,实在是件不划算的事,自己如果用了那里面的钱去打仗,给藩王,勋贵,百官们知道了,少不得要大闹一场,他们都门清打仗就是个无底洞,而且看不见底的那种,要是知道自己拿他们的钱去打仗,怕是和自己撕破脸皮的日子都有。到时候,藩王,勋贵,百官站在一起,那自己可真的就成了孤家寡人了。这事,还得考虑啊!再说了,如果那些钱换成纸币,会有非常大的发行量,一份钱可以变成两份,三份,甚至四份,杠杆作用非常的大,杨改革也不想把发行纸币的本金花掉,实在是太不划算了。琉璃斋虽然在外人眼里看来,是个日进斗金的地方,可惜,如果要放在国家的层面上,就不够看了,琉璃斋即便是卖掉,恐怕还不够自己一个月的花销。

杨改革犹豫了,这件事,还真的不能不慎重,皇帝虽然看上去风光无限,权利无限,但是这压力可真的一点不小。

半响……

“大伴,给李若涟传话,让他把银子拿到宝泉局,全部变成银币,朕有用,另外……,再把朕的内帑里的银子,全部变成银币,也一同都暂且存到宝泉局的银库里,派重兵,去宝泉局看守,别把朕的银子弄丢了……,朕要演一出好戏给天下人看。”杨改革下了决心,得想个办法解决目前的窘境了,否则,别李自成没剿灭,野猪皮没干掉,自己倒先垮台,自己倒先破产了,那就可笑了。

“遵命,陛下,奴婢这就去办。”王承恩答应道。

“等等,再传话给小顺子,让他在一个月之内,把这些银子全部变成银币,朕急用。”杨改革又吩咐道,小顺子,就是分到北京宝泉局的太监,二喜子则去了南京,都是专门负责监管铸币的,这种要害部位,杨改革还是只信得过自己人——太监。

“奴婢遵命,这就去办。”王承恩再次答应道,暗暗也是咂舌,光是李若涟那里就有五六百万两银子,皇帝的内帑里有百万两,加起来,就有七百万两银子了,如果全部铸成银币,这得上千万枚银币啊!

皇帝要有大动作了,王承恩心里想到。

第299章 吃醋,邸报

处理完诸多事宜,太阳已经是快下山了。杨改革出了文华殿,看看日头,才知道一天都过去了,肚子也早就饿得咕咕叫了,当皇帝不轻松,想当一个好皇帝,更不轻松。

王承恩跟在皇帝身后,伺候着,道:“陛下,是去乾清宫还是去坤宁宫用膳?”王承恩见日头也不早了,到了用膳的时间了,问皇帝去那个地方用餐。

“去坤宁宫吧。”杨改革迅速的决定下来。

“遵命,陛下……起驾坤宁宫……”王承恩喊道。

杨改革一上步辇,高度紧张的精神就松弛下来,被那种晃悠悠的步子一晃,来了睡意,歪在步辇上就睡着了,今天和大臣们“战斗”,处理事物,忽悠人,精神可是高强度的运转了一天。

王承恩见皇帝在步辇上睡着了,又吩咐小太监们抬慢一点,步子放缓一点。于是,皇帝在步辇上睡觉,整个队伍以龟速向坤宁宫爬去。

……

杨改革在梦中,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听见耳边又人呼唤。

“陛下,陛下,到坤宁宫了。”

杨改革的意识很快清醒了,听到王承恩在叫自己,睁开眼睛,地方早已从文华殿变成了坤宁宫。

“这样快就到了?大伴,朕睡了多久了?”杨改革觉得刚才那个觉,睡得可真的有质量,睡得可真的是甜,如今,自己又充满了精力。

“回陛下,陛下从文华殿出来,到这里,不到半个时辰,大约也就二刻的样子。”王承恩回答道。

“二刻?哦,朕知道了。”二刻,就是半个小时,三十分钟,杨改革想想文华殿到坤宁宫的距离,知道是王承恩见自己睡得香,也就估计叫人走得慢。杨改革甩甩头,看来,自己是喜欢在步辇上睡觉了,在这个地方睡觉的质量似乎相当的好。

“陛下,娘娘已经出来恭迎陛下了。”王承恩又说到。

杨改革没注意,回头一看,果然,自己的正宫娘娘出了坤宁宫来接自己呢。

“婉儿,你有身孕了,就不要太劳累了,要注意休息。”杨改革还不等周婉儿请安,就连忙扶住周婉儿,小心得很,生怕磕着碰着,初为人父,自然是格外的欣喜。

“陛下,臣妾那里有那样娇贵,现在才多久啊!又不是走不动了,还劳烦陛下扶着,臣妾可消受不起……”周婉儿很幸福的任由皇帝扶着自己,羞红了脸说到,尽管已近是要做母亲的人了,不过,这个容易脸红的习惯,还未褪去。

杨改革打量了一下周婉儿的肚子,扶着周婉儿,道:“唉……,婉儿,怎么能这样说呢,要小心,小心啊!”

杨改革扶着自己的老婆,情浓蜜意的进了坤宁宫。

“陛下,臣妾接到了我爹爹的来信,说已经在广西开始买甘蔗地了,信里还说,那边的天气和北方一点也不一样,经常下雨,很潮湿闷热,不似北方天总是干的,容易起沙尘……”周婉儿一见面,就谈起自己正在督促的事。

“呵呵,是吗?正在买地?那感情好,朕希望老丈人今年能收购到更多的甘蔗啊!赚个盆满钵满的最好了。”杨改革那一步棋,是步闲棋,也许有用,也许无用,现在,杨改革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步棋,不过,为了对付明末的天灾,即便是闲棋,即便是无用,也要走上一遭,也要试一试。

……

“婉儿,今天肚子里可有动静了?朕的儿子是不是踢人呢?”杨改革和周婉儿拉着家常,王承恩已经在传膳了,饭菜按照皇帝的要求,尽量的节省,按照杨改革的意思,两个人吃饭,有个有三五个菜,就够了,多了那就叫奢侈,不过,如今皇后有了身孕,这菜,满满的摆了一桌子,杨改革也不再叫节俭了,该吃的吃,该用的用,是一分都不少。

“陛下,那里这样快就有动静啊!这才几个月啊!”周婉儿一脸幸福的说道。

“呵呵,朕怕朕的儿子踢人,伤者婉儿啊!”

“陛下可真会开玩笑……”

两个人说笑着,菜已经全部摆了上来,满满的一大桌子,已经可以吃了。

“呵呵呵……陛下,古人言:食不语,寝不言。陛下,吃饭了,就别逗臣妾了,否则,臣妾可没办法吃饭了……”周婉儿给杨改革逗得笑呵呵的,如今到了吃饭的时候,告饶了,不然,连饭都没法吃了。

“好吧,朕就不说笑了,专心吃饭……,来,开动,朕可是真的饿了。”杨改革是真的饿了,忙了一整天。

周婉儿根本就吃不下东西,只是端着碗陪着皇帝吃饭而已,杨改革倒是甩开膀子,大吃特吃,没办法,饿得不行,心情特别好,自然就吃得多。

周婉儿也就动了几筷子,见皇帝吃得开心,自己也高兴。

不一会,饭就吃完了,任由太监们撤膳。

杨改革吃了个满嘴油,擦了擦嘴,才觉得舒服,人生当真需要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需要能吃得酣畅淋漓,能吃者是福。

“陛下,臣妾听说,琉璃斋的孙妹妹,出了大功劳,陛下和大臣们都商议给孙妹妹封赏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周婉儿见皇帝开心,试着提起这件事。

“这事啊!确实是真的,丽娘发明了衡器,婉儿也知道,这衡器的重要性,那不亚于以前的鼎,是国之重宝,维系天下一统的契机所在,呵呵,此事重大,自然该封赏的,可惜丽娘不是男儿身,否则,也不会只有一个七品的散官……”杨改革解释道。

“哼……,陛下偏心……”周婉儿撇撇嘴,给了杨改革一个大大的“不满意”的表情。

“婉儿,这是怎么了?朕那里偏心了?”杨改革问道。

“陛下还不偏心,孙妹妹的那个衡器,不是陛下帮孙妹妹造出来的么?婉儿就不信,一个女子能够造出这种东西来,陛下能帮孙妹妹造一个,怎么就不给婉儿也造一个呢?婉儿也想帮陛下做一个鼎呢……”周婉儿透露出了自己的心思。

“啊!……”杨改革呆住了,没料到,这种事也能行,连鼎都还要再做一个,这鼎难道可以批发吗?这是吃醋,严重的爱吃醋啊!

“……怎么,陛下……,生气了?”周婉儿可怜兮兮的问道。

“不是……,不是,朕是说,那个衡器叫做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能测量出温度的具体数值,和尺子一样,所以才叫衡器,那东西是用玻璃做的,婉儿,如今这大明,能做玻璃的,除了琉璃斋,没有别人吗?可不是朕偏心啊!”杨改革连忙解释,这事,也能争风吃醋……

“那陛下就帮婉儿也造一个吧,婉儿也不要玻璃的,其他的也行,也要像孙妹妹那般,要有功有社稷,有功于大明的……”周婉儿认定了,孙丽娘那个衡器,就是皇帝给的,闹着要皇帝也给他造一个能名流千古的东西,女人攀比心一起,可不管是什么鼎不鼎的。

“啊!这……”杨改革发觉,女人吃起醋来,也是很蛮横的,衡器这东西,那是能随便发明的吗?

“陛下没说不行,那婉儿可就当陛下是答应咯,陛下待婉儿可真好……”周婉儿立刻跑到杨改革身边,亲热的拉这杨改革的胳膊。

“啊!这……”杨改革发觉,自己或许陷入麻烦了。自己可是一个有三千佳丽的男人,要是每一个都要自己发明个衡器,弄个鼎……,杨改革想到乾清宫的外面,摆满了整整三千只大大小小的鼎……

“啊!这……,这,日后再说,再说……”杨改革发觉,女人的醋劲,不是一般的大,自己还没地方说理去。

“不嘛,婉儿就要,就要,陛下答应婉儿了,婉儿可等着陛下的好消息……”周婉儿使劲的摇杨改革的胳膊,在那里强买强卖了,根本不给杨改革推脱的机会。

“……”杨改革给摇昏了头。

“好!……好,朕想办法就是,想办法就是……”杨改革不得不妥协下来,要是在迟疑一会,自己的胳膊怕都给摇折了。

“呵呵呵,陛下待婉儿可真好……”周婉儿是高兴极了,这才满意,才没再摇胳膊,听到孙丽娘做出衡器,皇帝和大臣们商讨要封赏的消息,周婉儿觉得压力很大,一个女子,能得皇帝和朝廷众臣的肯定,并且封官,这得多大的功劳,这下子,孙丽娘的贤名,怕是会扶摇直上,有逼近她这个皇后的趋势,周婉儿觉得,既然你能依靠皇帝造衡器,自己也能,于是,才有了强买强卖的这一幕,要和孙丽娘较量一番。

只苦了杨改革,需要搜肠刮肚的再弄一个“鼎”出来。

……

六月二十二。

杨改革一大早起来,依旧是忙碌政事,明天就是二十三,就是和大臣们约定的,谈收税的日子,杨改革少不得要准备些东西。

“大伴,叫人传樊维城,朕要见他。”杨改革吩咐道。

“陛下,可是以前负责魏案的那个樊维城?”王承恩不确定的问道。

“是的,就是他。”杨改革说道。

“奴婢遵命,这就去传。”王承恩答应下来,然后出去交代了。

杨改革则依旧批阅奏疏。说是批阅,不过是小太监念,杨改革听了然后给出意见,再由太监作出批示,有时候会亲自过目一下,或则写几个字意思意思,不过大部分都只是听听而已,不感兴趣的统统PASS,交给内阁去处理。

过了许久,王承恩道:“陛下,樊维城到了,陛下可要见?”

“见。”杨改革说道,批阅奏疏停止了,小太监们出去了。

樊维城已经有些日子没见着皇帝了,以为皇帝忘记他了,今日好不容易盼到了传旨的公公,高兴得不得了,皇帝没有忘记自己啊!自己给皇帝办魏案,开“罚单”,可没少出力,结果皇帝把他往进士班一扔了事,虽然有过承诺,但是什么时候兑现,还得看皇帝的记性和心情。

“臣樊维城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樊维城正儿八经的磕头。

“起来吧。”杨改革看了看,正是樊维城,和几个月之前没有什么区别。

“谢陛下隆恩。”樊维城谢恩之后就起来了。等待着皇帝发话,看自己的命运如何。

“樊维城,在进士班读书,读得如何?可有长进?”杨改革首先关心的问道。

“回陛下,臣在进士班里学习,接触了不少新鲜事物,学到不少的知识,臣受益良多。”樊维城信心满满的说道。这句话,樊维城那是说了真话,既然要当皇帝的人,对皇帝的喜好,爱好,那自然得用心,樊维城被皇帝送到进士班读书,听说进士班的学习内容都是钦定,和考功名的书完全是两码事,于是,也下了心思,诚心的钻研这些皇帝选定的内容,既然是皇帝选定的,既然要跟着皇帝,那么,皇帝的喜好和爱好,自然就要认真对待,否则,日后皇帝问起和新课目的东西,一问三不知,那以前的努力可就白搭了。

“哦?呵呵,学到了那些东西?”杨改革问道,那个进士班,就是为了给日后明朝的官僚们普及知识用的,会作为是不是“自己人”的一个标准,如果进士班不能“毕业”的,杨改革准备狠狠的对付那些不能毕业的人,一些偏远衙门,冷清衙门就是这些人的归宿,新课程的学习成绩好,自然会安排一些好职位,这就造成日后官僚们都认真学习自己那些课目的规矩,等“自己人”能够支撑起朝政的时候,自己或者是改革,或者是干什么匪夷所思的大事,也不至于形影孤单。

“回陛下,学算术,臣对算学明白了很多,很多算术运算,已经不要笔,也不用算盘,都可以算出来了。”樊维城很自信的回答道。

“很好,朕考考你。”杨改革在给这些官僚们立规矩了。

“请陛下出题。”樊维城应声答应道。

“三加二减五,等于多少?”杨改革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

“得零,陛下,不知道臣说得对不对?”樊维城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呵呵,不错,三个七得多少?”杨改革又问道。

“三七二十一,陛下……”樊维城高兴的回答道,皇帝出的这些题目,当真是简单。

“呵呵,不错……”杨改革来明朝这样久,倒是把本来就所剩无几的数学给忘了个七七七八八,一时间也就能出几个这样的题目了事,好歹也算是考试了一回。杨改革汗颜,看来,这个世界有着同化自己的功能,自己才来明朝几天?以前学的东西,好多都不记得了。

“谢陛下夸奖。”樊维城很高兴。

杨改革郁闷了一回,自己的事还没办呢,自己还准备影响这个世界呢,没料到这个世界,倒是先影响起自己来了,怎么以前学的那些知识,愈发的模糊起来了。

“樊维城,今日,朕召你来,是想问你,你对邸报有了解吗?”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臣对邸报也了解一些,邸报乃是地方各官府、士人接触上听的途径,有了邸报,朝廷的决策,任命等才可以使地方知晓……”作为一个官员,并且当个知县的官员,樊维城对邸报是一点不陌生。

“好,那朕问你,管理邸报的机构叫什么?”杨改革又问道。

“回陛下,乃通政司。”樊维城答到。

“嗯,你知道就好,那你可知道,邸报的数量有多大?”杨改革继续问道。

“回陛下,邸报一般为手抄,如此速度最快,有些则需要雕刻印版的去印刷,再编册成报,数量,是相当大的,京师以及各地省、府都有不少依靠抄报获利的人……”樊维城又把自己知道的说了。

“很好,邸报的重要性,你明白吗?”杨改革又问道。

“回禀陛下,臣明白,邸报乃是上传下达之所,其中很多涉及朝廷机密,所以,传抄之时,需要慎重,那些不能发,那些可以发,那些需要删减,都需要一一校正,否则把不该发的报抄了出去,祸害无穷……”明朝的邸报相当的发达,里面除了有皇帝的圣旨,还有大臣的奏疏,朝廷的决策,任命等等大事,还有官僚们写的对某事的看法,或者就某事的议论,甚至,某些地方的奇人奇事,也都列在里面,和后世的报纸,没有什么区别。(活字印刷的报纸,如今能确定的是崇祯十年出现,所以说,明朝的邸报相当的发达。)

“好,既然你明白那就好,朕总感觉这邸报需要一个得力的人去帮朕看着,有些不该上邸报的,有些需要宣扬,需要推广的,这些都需要一个人帮朕处理,这个人必须要能明白朕的意图,是朕的心腹,能替朕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朕想来想去,想到了你,本来是准备让你到户部的,不过,如今朕倒是想让你去通政司,专门帮朕管理邸报,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去。”

第300章 大战前的准备

“你能明白就好!大伴,把那份刘阿武做好的报纸给樊维城看看。”杨改革吩咐道。

“遵命,陛下。”王承恩答应下来。然后从一个盒子里,抽出一叠纸,交给樊维城,这正是日后的报纸模样,做得和日后的报纸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就是字迹稍微大了点,如今用的是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效果,还达不到日后印刷机那样的效果,也只能把字迹做大,以免模糊不清。杨改革期盼多日的报纸,终于要问世了,在解决了成本问题,活字印刷术问题等诸多问题之后,这个报纸,终于要见人了。

樊维城接过王承恩递过来的东西,翻开一看,一张很大的纸张,和作画的纸有一比,和普通的邸报很不一样,里面的内容,一块一块,看了一面内容,想看另外一面的,还得翻过来才行,也有好处,可以随意的折叠邸报,想看那里就看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