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群臣也跟着反对,那死蛇一进屋子,整个屋子里就有一股恶臭,谁受得了?何况还要看太医如何破开死蛇,观察死蛇的毒牙,这,简直是有辱斯文啊!斯文扫地。

“呵呵,没事,朕对这个实在是好奇,想立刻知道,再说了,这也是为天下百姓谋福利,诸位又如何要怕臭,怕脏呢?朕都不怕,你们怕什么?先贤有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也是大有学问的,大家既然都搞不清,那就求索一回吧,也算是我们君臣实践先贤的名言哲理了,太医,你就快点开始吧,朕等不及了,刚刚还有赌注呢,赢的人有赏,输的人受罚……”杨改革是一定要弄这件事,不惜把先贤扯出来做挡箭牌。

众臣纷纷摇头,只能闭嘴不谈,依着皇帝的意思去做,要是和皇帝争,指不定连牛羊都要搬到文华殿里来杀了。

太医在皇帝的督促下,开始了解剖蛇的尸体。

杨改革又道:“诸位,乘着太医忙碌,大家也别闲着,各自拿一根温度计,然后像朕这样,把温度计夹道胳膊窝里去,……对,就这样,这样……”杨改革又让大臣们把温度计夹在自己的胳膊窝里。

大臣们个个垂头丧气,好好的一场经筵,现在居然搞成这个样子,也不多说,蛇都解了,还怕这个?也是好奇,纷纷跟着皇帝学起来,把温度计放进自己的胳膊窝里。

那个姓王的太医,剖开蛇头,拔出毒牙,然后用放大镜仔细的观察。虽然蛇是死的,不过,依旧是血腥得很,不少大臣,看着这样血腥的场面,闻着这种腥臭,直犯呕,不少人是脸色苍白,这经筵开的,实在是伤脑经啊!

过了一会,那个太医确定自己看到的东西了,道:“启禀陛下,经过臣仔细观察,这毒蛇的牙,确实是中空的,以前没有这放大镜,观察不清楚,也不敢下定论,如今,用放大镜一看,倒是清清楚楚了。”

杨改革夹着温度计,大声喊道:“好!太医,观察得仔细,有赏,也了却了我们君臣的一段争执,也让我等明白了一回道理,也证实了朕的猜想,果然,毒蛇的牙是中空的,呵呵……诸位,不相信的可以自己去看看,或者回家自己宰个蛇头看看,这回打赌,可是朕赢了哦,跟着朕的人都有赏,每人加俸一个月,输了的人,减俸半月,呵呵,太医,你也加俸一月吧。”杨改革笑呵呵的说道。

站在左边的大臣虽然对皇帝这种无厘头,捣乱经筵的做法十分的不满,不过,多收获一个月的俸禄,也是美事一件。输了的人则是垂头丧气,不光是输钱,更是输了面子。

杨改革还在用胳膊夹着温度计,道:“各位,先看看这些数字字符和我朝汉字的对应关系……”杨改革又在推销自家的温度计了。这温度计自从有了酒精做的喷灯,封口就做得很完美了,温度计,也算是稳定下来,做得也比较规范了,已经有了大批量制作的可能性。杨改革准备推销自己的东西了,虽然钱少,但是也要推销。

几个小太监,立刻把汉字和数字字符的对照捧给大臣们看。

大臣们不管愿意,还是不喜欢,反正,个个都在看。

过了一会,杨改革又道:“诸位,都记清了我朝汉字和数字字符如何对应了吧?好……,现在,拿出温度计,摆在自己面前,看看,读数是多少……”杨改革迅速的读数。

群臣也跟着皇帝做。

“朕的体温是36。5度……,各位,你们的体温是多少?”杨改革很兴奋的给别人普及温度计,给明朝的大臣科普。

群臣一边看着自己手上的温度计,一边对照那些数字字符,口中喃喃自语。

“陛下,臣的三十六度多一点……”

“陛下,臣的是三十七度……”

“陛下,臣似乎是三十七度多一点点……”

很快,大部分人都能报出自己的温度计读数了。

杨改革笑呵呵的道:“好!呵呵,诸位,其实,经过琉璃斋上千次的验证,正常人的体温,胳膊窝里的温度,应该在三十六度到三十七度之间,这个都属于正常人的体温,琉璃斋也量过不少病人,发现,病人普遍的都和正常人的温度不同,有的病人有三十八度之高,如果是发烧的厉害的,甚至有三十九度,四十度的会把人的脑子烧坏,有的则是低温,只有三十五度,会感觉全身发冷,呵呵,此温度计,乃是测量温度的度量衡,呵呵,这个温度计的度数,也是朕定下来的,诸位,是不是觉得神奇?”杨改革很开心的给这些明朝大官僚搞科普,洗脑,这些官僚要用儒家的那些四书五经给自己洗脑,而自己,则要用科学知识给这些人洗脑,效果,就看双方的手段了。科学,是杨改革对付明末官僚的武器。

第295章 经筵上的科普活动

杨改革在经筵上摆弄了死蛇,又在经筵上摆弄温度计,让大臣们给自己量体温。

“怎么?如何,各位?身体都还健康吧?”杨改革问道。

“陛下,臣的还健康。”

“陛下,臣的没问题。”

“陛下,臣的差不多。”

众大臣纷纷回答。

“呵呵,三十六到三十七之间的,都是正常的。如果哪位没有,则是身体有问题了”杨改革笑呵呵的解释道。

“陛下,臣的好像有三十八度之多啊!”一个满头是汗的大臣“怕怕”的说道。

“三十八度?确认没搞错?快把温度计拿来给朕瞧瞧。”杨改革以为是温度计的工艺问题,毕竟是手工制作的,就会有一定的误差,所以,说人体的体温,说的是三十六到三十七度之间,即便是有一定的误差,也不可能到三十八度去,现在有个大臣跟自己说有三十八度,杨改革还以为温度计出了问题。

杨改革把温度计拿到手里一瞧,虽然离开那个胖大臣半天了,可是,温度计的指数,依旧在接近三十八度的地方,杨改革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不是这个家伙发烧了,就是自己的温度计制造工艺没过关导致误差太大。

“大伴,给这位卿家另外找一支温度计,继续量量,不,多放几支温度计,看看是哪里出的问题。”杨改革立刻吩咐道。

“遵命,陛下。”王承恩立刻就指挥小太监,往那个胖大臣的胳膊窝里塞了几支温度计。

如今正是六七月间,每年最热的季节,太阳的热力,渗透了屋顶,即便是文华殿里有屋顶的遮盖,可是,依旧有不少人额头冒汗,这个胖大臣就是其中一个。

过了一会,王承恩又指挥小太监把温度计都拿出来。这回不光是一根温度计,而是四五支,不光是左边胳膊,连右边胳膊窝里也夹了几支。

小太监们拿起温度计,纷纷看起来,王承恩更是一支一支的检查,越检查,脸上的笑意越浓,因为每一支温度计上面都有三十八度之多,也就是说,不是温度计的问题,而是这个胖子的问题,根据皇帝说的,这个胖子生病了。

王承恩带着笑意禀报道:“启禀陛下,奴婢一支支的都看过了,每一支都在三十八度之上,如此,应该说,是王大人生病了。”

听王承恩说温度计没问题,杨改革松了一口气,自己推出温度计的时候,如果闹个笑话,可就没意思了。

“既然是王爱卿生病了,太医,立刻给王爱卿检查一番。”杨改革立刻大声说到。

“臣遵命。”太医立刻答应道。在一旁刚刚解剖过蛇的太医,洗过手,又过来给这位胖乎乎、额头上冒汗的王大人把脉。

太医把脉了一会,越把脉,眼睛的“星星”就越多,过了一会,太医很热情的禀报道:“启禀陛下,这是真的,王大人确实犯病了,应该天气太热,中暑了,只要在荫凉之地歇息一会,服点行军散之类的清热开窍之药就好了,也并无大碍。”

太医一番话,众臣都“哗”声大作,不用医生,一根小小的玻璃管就知道人有没有病,这确实是很神奇,纷纷拿着自己手上的玻璃管,仔细的观察,这绝对是件宝物啊!

“安静,安静一下。”推广温度计的场面,出人意料的诊断出了一个病例,让原本对这个东西不怎么感兴趣的大臣们对这个东西的兴趣大增,杨改革不得不出来维持一下秩序。

大臣们的兴奋劲上来了,不用把脉就能判断人是不是生病,这绝对是件新鲜事,绝对是件奇事,听见皇帝招呼,才停下来。

“大伴,立刻派人把王卿家送到荫凉的地方歇息去,并且按照太医的吩咐治疗。”杨改革高兴的说道,没想到,推广温度计的时候,居然会出现这个胖子来客串病人,这个是杨改革事先没料到的,现在看来,这温度计的前途,大大的。

“奴婢遵命,这就去。”王承恩答应下来,叫几个小太监扶着这个胖乎乎的王大人,去休息去了。

那个胖子出去了,文华殿里热烈的气氛不减,一根小小的玻璃管就能当医生,这确实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纷纷对皇帝搞的这个温度计大感兴趣,再也没人说这里是经筵,不该搞这些东西了,因为,这个东西实在是太神奇了,人都是有好奇心的。

“启禀陛下,此物实在是太神奇了,真乃宝物啊!”施凤来率先把马屁奉上。

“陛下,是啊!没料到,一根小小的玻璃管,居然可以发现常人所不能发觉的病症,这简直是闻所未闻,陛下,制造此物的,是那方高人啊?应该把此人召进宫,让此人制作更多的这个东西,如此,天下可多无数名医生大夫啊!是在是造福苍生的大好事啊!”大臣们等不及了,这绝对是本朝的一大奇事。

“陛下,此物为何如此神奇啊?陛下可为我等解惑?”一名很有求知欲的大臣说话了。

“……是啊!陛下此物到底是如何制作啊?陛下何不说上一说,为我等解惑呢?”喜欢八卦的大臣也问到。

“……是啊!陛下,这温度计的刻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呢?又怎么保证人体的温度刚好是三十六到三十七度之间呢?是其他的不行吗?”

大臣们纷纷的跟进,经过了那个胖子的“现身说法”,众人对这件东西的看法大改,纷纷认定,这就是宝物,纷纷跟皇帝打听,这东西是怎么弄的,这里面有什么讲究。

……

杨改革得意得很,道:“此物,名为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判断冷热具体数值的一件东西,有了它,就可以得到人体温度的具体数值,通过这些数值,判断人是不是生病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而已……”

“好啊!”

“好啊!”

众臣不待皇帝说完,立刻一阵高呼,为皇帝较好。

“……要说此物的原理和制作,其实也很简单,某些液体,比如烈酒,受热之后会急剧的膨胀,为此,发明这件东西的人,将这些东西封入玻璃管内,一旦受热,玻璃管内的液体,就会膨胀,所以,才有大家看到的不同的数值……,也才能用这个东西来测量不同的温度……”

“嗯,好!”

“嗯,好啊!”

“原来如此啊!……”

众臣又是一阵叫好,不住的点头,这确实是一个好东西,日后感觉身体不舒服了,自己量一量,也就知道自己是不是犯病了,自己也可以当个大夫了,这绝对是一件好东西,是件宝贝。

“……关于这个刻度是怎么确定的,其实也很简单,做好了管子之后,放在冰块和水的混合物里,在这里做个记号,再把玻璃管子放到开水里,最后上升的刻度也做个记号,这两个刻度之间,分成一百等分,也就是一百度了,所以,得到的人体温低是三十六到三十七度之间,并不是直接确定人体的温度就是三十六到三十七度之间的,诸位可明白……”

“……明白,明白了……”

“……这样啊!倒是有理……”

“……陛下,想出这个办法的人真乃大才也……”

“陛下,可为我等演示一番?”一位很有科学精神的大臣问到。

“呵呵,可以,大伴,立刻弄一些冰块来,再弄一锅沸水来,真要当堂给诸位大臣们演示……”杨改革是笑呵呵的接受了,本来,在经筵上给大臣们科普科学知识就是自己的目的,如今有人提出要搞科学实验,杨改革是巴不得呢。

“遵命,奴婢这就去。”王承恩答应下来,飞快的吩咐小太监到冰窖里去取冰,然后又叫人到膳房里去抬个小灶过来。

……

不一会,东西都准备齐备了。

“诸位大人,请看,咱家现在就把温度计放进冰水里,诸位大人先过目一下这温度计的读数是多少?”王承恩见识过这东西,亲自客串一回科学家。

“王总管,我等刚刚用过,大约还有三十多吧。”一个大臣看了看温度计上的读数,说道。

“好,那咱家可就把这个温度计放到冰水里了,诸位大人稍等片刻。”王承恩也很高兴,今日,没有让小太监们动手,亲自客串这个科学家了。

王承恩抓了几只温度计,把温度计放进冰水里,那温度计里的水银刻度,迅速的往下掉。

不一会,王承恩就得意的道:“诸位大人,快过来看看,看看读数是多少。”

“哎呀呀……真的到了零了啊!果然是厉害啊!”大臣们早就盯着读数了,一待王承恩发问,立刻惊呼起来。

“呵呵,好!诸位大臣,看清楚了,是零度。”王承恩把温度计交给大臣们,让大臣们逐个的传递观看。大臣们看到玻璃管里面的客户降到了零,纷纷称奇。

“呵呵,诸位大人,请把温度计还给咱家,咱家再把这温度计放到沸水里,看是怎么样。”王承恩笑着说道,这个新奇的东西是皇帝发明的,他知道,在为皇帝高兴呢。

大臣们把温度计又递给了王承恩,王承恩准备把温度计放到沸水里。

“大伴,稍等一下,让温度计回归正常的温度才行。”杨改革交代了一句。杨改革这是怕玻璃冷热不均发生破裂。

“是,奴婢明白了。”王承恩也做过不少实验,弄碎过几根温度计,这个时候,是不会再犯错误的。

过了一会,王承恩才把那几支温度计放到沸水里。

只见玻璃管里的读数迅速的上升,很快就到了一百的位置。众人又是看得神乎其神,纷纷惊呼!这种东西,绝对是难得一见的宝贝啊!众臣现在也终于知道,这个温度计是怎么表示刻度的了。

“陛下,神乎其神啊!”

“……大开眼界啊!”

“陛下,今日始知天下居然有如此神奇之事,不虚此生啊!陛下,此物果然神奇……,当得是一宝贝……”

大臣们都很快乐和高兴的评价道,这绝对是件稀奇的玩意,绝对是件新奇的事物,绝对是件宝物,如果仅仅是件奇技淫巧的物件,大臣们也绝对不会如此感兴趣,绝对会排斥,但是,这是件能断病的工具,能够测量冷热,那就不同了,有这样一个东西,就等于天下多了多少医生、大夫,也算是一场救人无数的功绩了,这绝对是崇祯朝历史上值得说道的事,绝对是一件史书上能大书特书的事,皇帝能流传千古,我们做臣子的也能沾点光不是?好歹也是我们这一朝出的“政绩”。

一场本来是要给皇帝洗脑的经筵,如今,变成了新科技发布会,变成了杨改革用科技给众大臣洗脑,杨改革是相当的快乐,日后,遇到有大臣请开经筵,都可以照这个办,把经筵办成高科技的发布会,变成自己给明朝士大夫洗脑的课堂。

“呵呵,当然神奇,不神奇,没用,朕把它拿来干什么?……至于是谁发明制作的,其实,大家看这个玻璃管就明白了,除了琉璃斋,还有哪家能做出如此精细的玻璃物件来?发明的人,自然是琉璃斋的孙丽娘了。”杨改革以高兴,就实话实说了,丝毫没有铺垫。

众人这次,没有“哗”了,安静、诡异、暧昧的看着皇帝,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皇帝和琉璃斋的关系,和琉璃斋那个女掌柜的关系,这是京城大家都知道的秘密,这温度计居然是那个女人发明的……

杨改革正说得高兴,忽然间场面冷场了,才想起来,自己是在太高兴了点,或许,古人对一个女人的成就,不太容易接受。

“怎么了,诸位怎么不说话了?”杨改革见大臣用一种暧昧的眼光看着自己,脸上有点发烧,不好意思的问道。

众臣更是以更加暧昧和说不得的微笑表情应对,这件事,怎么说啊!众人都觉得,这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啊!

“怎么了?诸位,朕说的可都是实话,这温度计,真的是丽娘发明的。”杨改革心虚了。

“陛下,臣以为,既然这温度计有如此大的妙用,可测天下冷热,可断人安康,此物大善,当推广天下,当为天下百姓谋福利,此乃成就陛下圣名的好机会啊!”施凤来见皇帝尴尬,决定为皇帝找个台阶下。

“大善,大善,该推广,该推广,那即刻下令,推广温度计……”杨改革给群臣暧昧的眼光盯的不好意思,见施凤来岔开了话,立刻找个台阶下,这实在是太尴尬了。

“启禀陛下,古往今来,统一的度量衡都只有长度、重量和体积这几种能确定具体的数目,能仔细到分毫,有了长度,也就能够确定长短,量体裁衣也不至于出错,营造房舍、工事,也才不会出现偏差,有了统一的量和衡,天下才可能公平、公正的收取赋税,才能使得国家运转,百姓才可以按照统一的量、衡交易、做买卖,这些都是度量衡统一的功劳,这些东西,虽然看似不起眼,但是,实际,则是百姓、朝廷、天下人不可缺少的东西,也是朝廷能够运转的基石,统一的度量衡则是天下一统的基石,也是天下一统的象征所在……,臣以为,此温度计,不光只从能断病这一小小的用处去衡量它的作用。如果把它放到和度、量、衡一起来看,这温度计,则是一种新的衡量冷热的衡器,日后,必定会给天下人带来无数的便利,天下人能够以统一的温度进行交流、言事,当是我朝天下一统的基石所在,如此,才是温度计的真正作用所在……”

这个大臣的一番话,犹如石破天惊!震撼了在场的大臣们,有让杨改革刮目相看,没料到,这明朝也还有明理的人啊!

杨改革暗赞,这明朝,也不全是蠢蛋。当下就做了个暗示。

王承恩立刻靠过来,小声的道:“陛下,此人乃是新任的礼部尚书何如宠。”

杨改革点点头,果然是个“新人”,不然自己没什么印象,如今新任的官,很多都是和魏党不对付,被罢官之后召唤的,这个人,也应该属于此类。

“呵呵,何卿家好眼力,看的果然是远啊!说得不错,此温度计真正的作用,在于它是衡器的一种,以前无法衡量出具体的冷热数值,所以,一旦说道冷热的时候,常常是很模糊的,说热,或者是稍热,或者是很热,大热,或者是烫,这种言语,对于描述一样物体的具体细节是不行的,比如人体的温度,冷热问题,则一定需要一个衡器去具体的确定他到底有多热,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数值。再比如交粮纳税,朝体可以规定的几厘、几毫,前提是有一个统一的衡器,有了统一的衡器,才可以有一个具体的,统一的数目,这温度计的真正大用处就在于这里……,日后,凡是涉及到冷热的,可以以具体的数值标识、描述出来,则不会出现言语模糊、难以交流的问题……,呵呵,各位,可懂了?”杨改革兴致勃勃的给明朝的大官僚们科普,相当的有成就感。

大臣们很震惊!没料到,一个小小的玻璃管子,居然涉及到衡器了,居然是天下统一的标准,是天下一统的象征,如果从这个高度去看这个温度计,那么,这个温度计则可以无限的拔高了,衡器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

“启禀陛下,臣拜服,此物,果然如何大人所言,有大用,当是我朝统一的标准,乃是天下一统的根基,也由此可证我大明一统天下的法理。”一个大臣首先站出来,对这个温度计进行政治化。

“启禀陛下,臣拜服,此物虽小,意义却十分重大,臣建议,陛下应该迅速的颁布新的度量衡,让这温度计成为度量衡的一种,以此,来显示我大明天下一统的法理所在。”另外一个大臣立刻跟进,刚刚还是一个小小玩物的东西,如今,变成了衡器,变成了和度量衡比肩的东西了,成了一个需要高度政治化的东西了。

“启禀陛下,臣拜服,臣以为,应该立刻颁布温度计为新的衡器,立刻制造标准的温度衡器送往各州县,让天下人能立刻使用到新的衡器,让天下人沐浴我大明的恩惠,以铸我大明基石,永传万世。”

大臣们也明白过来了,这个看似小小玩意的东西,如今,已经和国运,国体,和法统,和天下一统的法理联系在了一起,那么,这个东西,就不再简单的是一个小玩意了,需要立刻制造,然后送往给州县作为标准的衡器,供天下人使用,让天下人更加认同大明朝的统治,让天下一统这种观念丝丝的渗入人心,影响人的观念,让国家再没有分裂的可能。

刚刚还在暧昧的取笑皇帝的大臣们,立刻严肃的对待这件事起来,制定一个通行全国的新的度量衡衡器,这绝对是一件很严肃的政治事件,关系深远,甚至千百年之后,仍会发挥影响。

第296章 启动原子弹

一场原本给皇帝洗脑的经筵,变成了科普的课堂,不得不说,杨改革的歪楼功夫厉害。

群臣们严肃的和皇帝商量着,怎么把这个新的衡器推广下去,不过显然,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确定了衡器,并且推广,那么,这个发明的人,是不是也该受到封赏?给个待遇什么的?否则,朝廷光拿别人的东西,不给一个说法,那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陛下,臣请陛下给琉璃斋的掌柜孙丽娘封赏,否则,这衡器,怕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啊!”施凤来首先就站出来了,既然是投靠了皇帝,那就是很彻底。这孙丽娘是皇帝的女人大家都知道,现在又有了这样大的功劳,日后,这孙丽娘说不准就要进宫当娘娘了,施凤来决定替皇帝考虑,把孙丽娘正式的抬到前台来,为皇帝收人找个好机会。

施凤来的本来很严肃,不过一说一出,刚刚还很严肃的说道推广衡器的众臣们,又暧昧起来。

众臣那火辣辣的目光,像激光一样,着实让杨改革的脸皮发烧,这种事情,还真的有点不好意思,开不了那个口。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事当正视,既然有功有社稷,有功于大明朝,那么,就该封赏,不管他是男人,女人。”施凤来再次力挺皇帝。

“陛下,此事,该封赏,而且要大大的封赏,以体现我主英明啊!”

“陛下,臣以为,既然有功,那肯定得封赏。”

施凤来总算是首辅,皇帝的帝党还有几个人,好歹也站出来不少,为皇帝呐喊,才没让气氛继续尴尬下去。

“启禀陛下,臣以为,有功必赏上没错,不过,孙丽娘该如何赏呢?她身为女子,又不好封个官身,可又是未嫁之身,如果封个诰命夫人之类的,岂不是不伦不类?”礼部尚书何如宠提出了一个具体的问题,那就是孙丽娘还没结婚呢,按照朝廷的封赏,一般给女人的都是诰命夫人,而诰命夫人又一般是从的他丈夫的官品,显然的,这就矛盾了。

众大臣经礼部尚书何如宠一说,立刻有把目光齐刷刷的对准皇帝,这事,显然得皇帝负责了,显然,不可能给孙丽娘给一个诰命夫人之类的头衔了,要那样,置皇帝于何地?他们还想要吃饭的家伙呢。

杨改革才觉得,这事确实有点麻烦了。

“陛下,既然陛下喜欢孙姑娘,为何不把孙姑娘请进宫呢?如此,岂不是两全了?”施凤来继续当那块革命的砖,皇帝那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施凤来觉得,还不如干脆,直说,还好一点,这孙丽娘成了妃子了,这封赏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事说破了,群臣更是“肆无忌惮”“不怀好意”的笑起来,男人讨妾,大家都懂的。

“哎……不是朕不想把丽娘请到宫里来,是她不肯啊!朕也没办法。”杨改革见事情已经说开了,反而不那么不好意思了,反而大大方方的谈起这事来。

“陛下,……不会吧,这事怎么会这样啊?陛下要多哄哄,女人最是要欢哄了,只要陛下一哄,想必孙姑娘会乖乖的听陛下的话的。”

“就是啊!陛下,这成何体统?身为陛下的女人,怎么可以在外面抛头露面呢?陛下还是把孙姑娘哄进宫吧,要不了多久,为陛下生得一儿半女的,做娘娘岂不是比做商人来了的好?”

“陛下,还是快点把孙姑娘请进宫吧,宫中繁华,想孙姑娘会喜欢宫中的生活的,岂不是远必开个铺子的强?”

“陛下,听臣的没错,这个臣有经验……”

“陛下,臣觉得,陛下何不把孙姑娘用顶轿子抬进宫呢?一旦进了宫,要出去可就难了,陛下再好好的疼爱疼爱……”

说道男人们“喜闻乐见”的事,众臣也没了大臣的样子,纷纷给“小年轻”皇帝出主意,一副我们很有经验的样子,暧昧的暧昧,涎脸的涎脸。

杨改革哭笑不得的看着这群老不死的给自己出主意。这他妈的是什么事啊!自己本来是想在经筵上捣乱,歪了经筵的楼,没想到,这群老淫棍们,居然歪自己的楼。

王承恩看着这群大臣个个没人样了,见四周的侍卫,甚至太监们也没个正形,皇帝更是一副哭笑不得尴尬样,不得不咳嗽一声。

“咳咳……”

场面这才安静下来,文华殿这才像个处理政事的地方,刚才还在玩暧昧,玩涎脸的众臣们,立刻转变神色,又变得极为严肃起来。

“丽娘不进宫,这件事,就不要再说了,再想想其他办法吧。”杨改革道。

明朝和其他各朝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皇帝的老婆,皇后,或者是其他妃子,向来都是小姓,寒门,出身很低,不像很多朝,皇帝,皇子的婚姻都是一桩政治交易。

比如崇祯的皇后,就是寒门出身,老爹据说是个算命的;田贵妃的老爹更是个经商的,后娘更是一个风尘女子;甚至还有皇帝娶离婚的妇女的事,而明朝的藩王们,如果娶个杀猪匠的女儿,这完全很正常,所以说,这是明朝的一大怪,也是一大奇事,放其他各朝,绝不可想象,所以也才有了终明一朝无外戚之祸一说。

群臣这就没办法了,不能封诰命,正主子又不肯把人带进宫里去,那这可怎么办?

“谁说封不得?封不得诰命夫人,难道还不能封个诰命吗?我朝秦良玉秦总官兵可就是一员女将,为何孙姑娘就封不得?”一个大臣忽然爆出个冷门。

“这不同,秦总官兵乃是按照土官例,袭的他夫家的官,所以,即便是封了官,做了朝廷命官,这也是有迹可寻,属于特例。”一个大臣立刻反驳。

“启禀陛下,臣不认同,秦总官兵袭的是夫家的官职没错,可是,他夫家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土官,宣抚使而已,如今,秦良玉秦老夫人可是实权总官兵,都督佥事,更是领的二品官官服,已经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