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董卓布武-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潭小女儿似的心中,永远都认为董卓是当世数一数二的英雄,而几月相处,蔡琰的柔顺、端庄,还弹的一手好琴,配她父亲是最好不过的了。

只是她不明白董卓为何如此费心,也曾经私下问过董卓,而董卓的回答却很绝,“官宦家的女子,会与人做妾吗。”

董潭在未嫁给李儒前,是个娇娇女,嫁给李儒后,也有碧芽儿照应着,没经历过这时代上层女人几乎人人都要经历的争斗,但她却也晓得妻与妾的区别。

不过这也使得她更不明白董卓为何要花费心思在蔡琰身上了,难道娘常说的,永远得不得的才是最好的?反正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真的很麻烦。

“姐姐去把,妹妹我就不去了,书房里的六千藏书,我还有一小半还没看完呢。”蔡琰笑得很和,轻轻的摇头道。

蔡府的书有一大半是从老家运回来的,还有一小半则是董卓搜罗来献殷勤的,这殷勤自然也是一半一半,投蔡邕所好,也是投蔡琰所好。

“哼,等哪天我叫刑天把你那里的破木头全撕了。”撅着嘴儿,董潭摸着刑天的头,恨恨道。

“要是我站在门口,刑天也不会来咬我把。”蔡琰笑的很甜,轻轻的走过来摸了摸刑天的狮子头,刑天也很亲热的磨蹭了蔡琰几下,没半点生疏感。

与父亲前来洛阳,她以前的闺友都在千里之外,能有董潭这么个没心思的大小姐陪她一起说话、逗趣,真的很解闷。

碧芽儿与董潭每天不是打猎就是遛刑天,外加一个性子绵静的蔡琰不时出入相府,董卓这丞相府的后院也算热闹有加。

前院书房内,董卓急召贾诩、李儒两人议事。

“这白波军是从哪冒出来的,十万人,亏他段煨说的出来。”董卓拍着案,把那张写着急报的竹简掷于地上,张着嘴大喷口水。

就在刚才,河东太守段煨派人急报,言黄巾余党韩暹、郭太在河西起兵,短短几天就达到十万人,挟势向南进发,有兵寇河东的意思。

“并州自丁原被杀后,有割地自守的太守,也有兵败逃窜的流匪,相邻的翼州黑山一带乱兵更是多达二十八支,段将军一时不察,倒也不是大过。”说着,李儒轻轻的上前捡起竹简,在手中卷了卷后从新放回董卓案上。

“已经发生了就不要计较根由,十万军…。十万军。”十万军减一半也有五万,就算是农夫也不是段煨他们两三千老弱病残能抵挡的,河东乃洛阳屏障,过了河东,就直指洛阳了。我他妈就怎么没听过这支起义军啊,张燕的黑山军到是听过。

“令李傕率军一万,复屯河东,张济屯弘农,郭汜屯宜阳,至于翼州的事儿,放手让韩馥去干。”皱眉沉思了下,董卓下令道。

袁绍、曹操这些人他都放了,韩馥自然不在话下,洋洋洒洒一个荡寇将军,让他去翼州镇压乱军去了。

“丞相是打算防备曹操?”李儒皱眉道。屯河东是为了阻挡白波军,这命令董卓下的没错。

屯弘农是为了保证退路,屯宜阳是为了保护粮道,这是他们三人为了防备关东群雄而排的局,一边要保证退路,一边又要防备司隶有人起义与关东军相合,可以说是进退有度。至于放不放弃洛阳这无险可守的都城则是要战了再说。

第六十六章 屯田策

 坐拥关中,坐看天下风云的策略,是董卓亲自定下的,李儒身为谋臣劝谏不成后,自然也朝着这个方向替董卓谋划。

而曹操已经是名声迭起了,虽然被董卓阴了一把,但他脸皮厚,回老家陈留后就立刻散尽家财,招募乡勇,说是要讨伐黄巾余孽,在豫州一带也博得了一些好名声。

天下的在黄巾起义后深不见底,太守拥兵者无数。让袁绍、曹操这些人先行,把中原的水稍微和稀一下,也为董卓争取点时间整合凉州与雍州之地。把地基建的坚实一些,才能抵挡狂风暴雨。

这位置也才能坐的久,要不然他董卓名义上坐拥天下,实则统一的繁华之下,暗潮汹涌,时间久了,就不是董卓这个半吊子主公能镇得住的了。

有时董卓也为放了曹操而后悔,但有几个月的时间让他想,最终还是这样的局面能让他得到最大的利益。

与关东群雄一战,已经毫无缓和了。所考虑的不过是战胜后放弃洛阳,还是不放弃的问题了。一边是洛阳的繁华,一边是长安四周的关隘林立,坚实可靠。头疼啊。

白波军十万人,一万西凉兵就能据城而守,不管是在董卓还是在李儒的眼里都是小患。只是董卓自己做主仍然感觉有点没底,这才召集两人前来商议。

所谓召集两大谋主议事,其实就是李儒一人在唱单戏,只要董卓没问贾诩,他就两眼微微下垂,呆呆的看着地板。董卓暗恨,却也拿他没办法。

事情以定,董卓就打发两人下去忙了,毕竟发兵,出粮都不是闲事儿,一万大军出征够李儒忙一阵的了。

瞅着外面高高挂起的太阳发了会呆,董卓摇了摇头,闲着都几个月了,都快闲出毛病来了。

董卓提起笔,想写点什么,却发现砚台上的墨海是干的,想喊人,却又停住。莞尔一笑,所谓红袖添香,磨墨的事都是女子干的,西凉兵那粗鲁劲哪磨的出细腻的墨来。

把府中的女眷细想了一遍,碧芽儿就不用说了,其她人也都不怎么适合,偌大的相府居然找不出人来替他磨墨,真是不痛快。

叹了口气,董卓有点想宫中的宜姬了,宜姬的温柔劲儿没的说。都几个月过去了,宜姬也应该收拢了一些心腹,再说碧芽儿也同意他纳妾了,或许也是该接她入府了。

“来人,替本相去把宜论那小子给找来。”嘴角间添了丝笑意,董卓朝门外的守卫叫道。

宜论是谁啊,是丞相的亲信之人。门口的守卫都不知道见了几回了。听见董卓的喊叫声后,守卫立刻迈开脚步去寻找宜论。

“丞相。”宜论喘着气儿,走进书房,向董卓抱拳道。

“你去宫里把你姐姐接出来,记得叫你姐姐把手上的事交给妥当人接手。”董卓细细的吩咐道。

“这。”宜论有点为难的看着董卓,不是他不赞同,而是想起王越的话,就让他遍体发寒,侯门为妾,又有主母,日子难熬啊。

“小兔崽子,本相还会亏待了你姐姐?去把去把。”董卓见宜论那幅表情,心里有几分了然,笑骂道。

“哎。”见董卓如此,宜论也带了几分笑意,应了声,走出书房。

洛阳是帝都,不管是钱、粮还是兵器都还算充足,再加上并没有受到黄巾起义的太大冲击,今年的收成应该也不错,但问题在于,就在司隶这么个巴掌大小的地方却驻扎着十二万大军,司隶的自产加上长安方面的补给,一年半载还凑合。

不,用不了多久就得考虑是不是放弃洛阳的问题了。到时大军尽入雍州,拖也得拖垮雍州的农业。这一切还不算上将来可能增加的军队。

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加自身的产量,剿灭山林里盘踞的小股土匪山贼,点清无主的农田,安置一些流民自种,从新拟定田租,在太守以下设置田官,以达到防止豪强兼并的目的。

董卓凭借着对史上曹操使用的屯田方案多加品味,还加上一些如分太守文武并重的职权,加强县尉等武将的自主权等。脑中的这些看似很难解决的事,也变得简单起来。解决的途径也变得丰满起来。

屯田策。这三个字,完全定格在了董卓的脑中。

这个可能就是他安抚基层百姓,防止一些太守坐大的制胜之宝了。

几个月来,董卓虽然没事儿偷懒,偷香。却也对这时代的上上下下都细致的了解了一遍。

目前的形式上来看,就几个字,百姓苦,豪强盛。他现在位置都还没坐稳当,当然不可能大刀阔斧的对付这个时代占统治阶层九成的士族豪强,只能从百姓的那头着手,使一些佃户脱离豪强的控制,成为自主的农民。

再然后就是兴办学校,提拔寒门的事儿了。不过那些比较遥远,董卓也懒的想。

要想他老董家的统治能够稳固就得这么干,绝对不能像曹丕那样弄出个九品中正制,会死人的。

九品中正制。曹丕靠这个得到了士族的支持,却也是靠这个使门阀坐大,最终成为司马氏能够篡魏的原因之一。

一想到那些豪强动不动就良田千倾,奴仆成百上千,董卓就头疼。

真想找个由头全部杀掉。不过这念头也只是在董卓脑中想想,要是他真这么干,那他离死也就不远了。

“呼。”轻轻的呼了口气,董卓搁下笔,伸了伸懒腰后,手撑着下颚,呆呆的望向门口,有点乏了,想找个人捏一捏肩膀。

第六十七章 大战将起

 门外一阵脚步声响起,惊醒了昏昏欲睡的董卓。带着一股浓而不腻的香风,宜姬在宜论的陪同下,带着几个贴身侍女,迈着小步子,走入书房。

“丞相。”宜姬笑容亲切,轻轻的朝董卓福了福后,柔声道。

“带着这几个人去后院找夫人,让夫人安排一间小庭院给你姐姐住下。”董卓笑着点了点头后,转头打发宜论下去。

“诺。”

宜姬笑了笑,很自然的上前来到董卓身边,见砚台里墨迹干涩,柳眉轻轻一皱,暗怪这偌大的相府中怎么就没个妥当人。

想着,轻轻俯下身子,为董卓研墨。

上身轻轻的俯下,左右脚微微岔开,小手轻轻的在砚台上打着转。宜姬此时的姿势极尽优雅,很是耐看。

“宫中的一切可都安排妥当了?”董卓轻声一笑,问道。

“丞相的大事,奴怎么敢忘了。”双唇轻启,露出一排贝齿,宜姬轻声一笑,答得有趣,还带着一点点撩拨。

一个男人,如果喜欢上一个女人,一定是这个女人能够在某方面使男人愉悦。只要宜姬呆在他身边,董卓就会觉得全身心的放松。

笔轻轻的沾染了点墨迹,董卓轻轻的在第一片竹简上写下“屯田策”这三字。

虽然咋看咋潦草,而且字迹歪歪曲曲,就像是蚂蚁爬。但董卓绝不脸红,奋笔疾书,把脑中的一些东西一一写下,最终把整捆竹简排的满满的,中间虽然略有涂改,但整体来说还算顺利。

董卓这一写差不多就几个时辰,站着累了,宜姬轻轻的跪坐在董卓身边,也不觉得枯燥,双眼始终盯着董卓下笔的竹简上看。

“以后就在这书房伺候着。”董卓拿起竹简轻轻的吹干上面的墨迹,而后楼着宜姬的腰,嘱咐了一声后,微微犹豫,又道:“夫人的性子有些直,嗯…。要耐着性子跟她说话。”

“奴知道。”宜姬对碧芽儿也算是印象深刻,况且宜姬聪慧,自然不会傻到和董卓的发妻冲突。

“齐人之福要是变成鸡犬不宁,就有得苦头吃了。”董卓闻言安心的舒了口气,回转过头,拿起案上的竹简。找了个人递给李儒。他列的只是个大目录,一些如挑选田官的琐碎事儿,还得李儒把关才行。

还有一事,董卓也是刚想到的,现在不是才十月嘛,屯田的事儿,刚刚好啊。

………………。。

中平六年末,汉东郡太守桥瑁以三公之名,往各地太守、刺史散发书信,言董卓乃汉之奸贼,祸国殃民,并把董卓的恶性一一陈述,不管是有的没有的,都往董卓头上扣。

关东诸侯,其中有十一人响应出兵,欲攻打帝都。天下震动。

“啥啥啥?有人造反了?”

“不是造反,是说诛奸佞,是……。。”

“你这蠢蛋,这奸佞说的就是丞相,你看看,丞相不在的时候咱怎么样,天天担心黄巾乱兵攻入司隶。丞相大军一入洛阳,你看看,四周静悄悄的,连山贼土匪都没了。那些人什么个东西啊,居然造反,还有那个啥,哦,叫曹操的,明明是个淫贼,贱种,偷丞相府上的侍女还有脸说咱丞相,淫。乱,我呸。”

“哎,你干什么去啊?”

“我还想明年有个好收成呢,乱兵一到一切化为乌有,我当车夫去,帮丞相运粮食。”就是农夫也晓得大军一到准没好事儿,一些军纪败坏的,屠村掳掠的也不在少数。

而董卓的军队自从进驻洛阳以来,没有发生过一次纵乱,眼见为实啊。

别想让那些目不识丁的农夫们晓得董卓是奸贼,农夫只晓得董卓比较靠谱。

司隶之内,无数个自感受董卓恩惠的精壮,与家人洒泪后,自发的前往洛阳,虽不能说是报效丞相,但在后面运运粮食还成。

洛阳城外,徐荣、徐晃、张辽等将领有条不素的调动大军,只要董卓一声令下就可开拔。

徐荣带领这支混合而成的军队也已有几月,对于这支军队的战力还是有几分自信的,全军的兵器也算充足,粮草也早早的调往了虎牢关。

毕竟是心腹,董卓对一些事情,也透露过给他,对于关东群雄起,他也没什么惊讶的,心中还隐约有沸腾的感觉,他沉浸太久了,手中的刀也已经好久没有饮过血了。

功名旦在马上取。身为徐荣这样的名将,没有不喜欢战争的。

洛阳城相府内,董卓拿着手中的一块白绢,脸上似笑非笑,里面居然说他淫。乱后宫,哪天真的去淫。乱一翻?灵帝的一位万年公主可还是在宫内住着的呢。生前的一些女人他也都没碰过,也不能被人白白的讨伐啊。

“丞相,兵器、粮草都已经安排妥当,是否令徐将军出发?”书房内只站着李儒与贾诩,开口的自然不会是贾诩。

“嗯,让他屯兵虎牢关、荥阳一带,见机行事。”对徐荣的领兵能力董卓是相当确定的,于是点头道。

“袁家是否?”李儒动了动嘴角后,还是阴狠道。他知道董卓最近有些优柔寡断,不喜擅杀大臣,但袁家留着实在是太危险了。

袁魁名气太大,老实说董卓实在是不想杀他。董卓转头看了看贾诩,这小子却依旧低着脑袋,wωw奇書网压根就没发现董卓的目光。

“杀了。”一阵气恼,董卓叫道。当断则断,他妈的不就是杀人吗,董卓灭人一族的事儿也不是没少干。

“诺。”李儒欣然离去。

“文和,文和。”

董卓轻声叫了两声后,贾诩这才如梦初醒似的应声道:“丞相。”

“去找人写一篇檄文,内容就四个字,袁绍不孝。”董卓白了白眼,嘱咐道。

“诺。”董卓一有事给贾诩做后,他应得绝对响亮。

。。。。。。。。。。。。。。

得存点稿子了,俺码字又慢。只能从各位大大们的手心里扣点了。

俺弯着身,一鞠躬。二鞠躬。。。。。。。。希望各位大大见谅。

第六十八章 剪除袁氏

 贾诩领命后,立即返回相府内他所主管的偏院。

偏院内的几个刀笔小吏才华平平,董卓嘱咐下的檄文自然就落在了荀攸的手上。

荀攸听后,身子轻轻一颤,凝重道:“丞相要诛杀袁…。。隗?”

贾诩摇了摇头,叹息道:“不止啊,造反可是要夷族的。”这声叹息似乎为了袁隗所叹,又似乎为了袁绍所叹。

“公达尽量写的激烈些,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袁隗一家是被袁绍所害,袁绍此子不忠也不孝。”叹息过后,贾诩郑重道。

“诺。”尽管应的平静,但荀攸的声中仍然带着几许颤音,但是荀攸浑厚的声音隐去了这几分颤抖,只是握着笔的右手青筋暴起,显示出他的心中极不平静。

昔日门庭如市的袁府,今日却冷清如瘟神在世一般,威严的散发着阵阵瘟气。那些个往日万分巴结的人们,就像是真的在避瘟神一般,就算是走路要经过袁府,也要抄远路绕道走。

书房内,袁隗颓废的跪坐在地板上。本黑白相间的头发,几乎全白了,不过几个时辰内,似乎耗尽了全部寿命一样。

“袁绍,老夫的好侄儿啊。”想起平日里对袁绍的百般疼爱,甚至于更比之弟弟的嫡子袁术都要来的亲近,而他回报的却是这样一种,一种比利剑还要锋利的武器。袁隗有些咬牙切齿。

桥瑁开头,他袁绍的动作比谁都快,似乎等不及想致他这个叔父与死地一样,袁傀恨啊。

他的消息来的比董卓晚一步,现在四周皆有西凉兵守卫,他就是想偷偷的抱走一丝血脉都没机会。现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祈祷董卓能够放他,不,放他全家一条生路。

就像董卓没杀汉少帝一样,能够仁慈的放过他全家,对,仁慈,他现在居然可笑的需要一位奸臣的仁慈,这让自诩为汉室臣子的袁隗更加的心力交瘁,恍惚如做梦一般。

他堂堂三公重臣居然到了如此落魄,连一条路边的老狗都不如。

穷途末路时,人往往会为一些事而后悔,他后悔啊。

这时,远处穿来一声声喧哗声,似乎有人硬闯了进来。

“大人,一群西凉兵闯进来了。”心腹管家袁览急促的叫声响起。

手微微一抖,袁隗轻轻的起身,理了理早已穿戴妥当的三公正服,走出书房。

“大人。”袁览苍白着脸,轻轻的唤道。

摇了摇头,袁隗把眼睛闭了闭,当再睁开时,眼中明亮一片,再无一分彷徨,叫道:“走。”

前院的一处空地上,李儒昂然而立,身边如狼似虎的西凉兵分一小队一小队的闯入袁府内宅,在无数声哭喊声中,不管是老幼男女,还是美妇小姐,一律揪了出来。

“李尚书这是何为?”袁隗看着满地的姬妾子侄,脸上一怒,举拳问李儒道。

“送大人归天。”李儒答得干净利落,但举拳俯身拜袁隗间,却又恭敬有礼,很是诡异。

“就没有一丝回转的余地?”袁隗有些不甘的问道。

李儒摇了摇头,笑得:“袁大人心里也该明白的。”

“老夫明白,老夫明白啊,但祸不及全族……。。”袁隗连道了两声后,这才祈求道。

却被李儒打断,盯着袁隗眼神渐冷,森寒道:“造反者当夷九族,但丞相仁慈,只灭你袁氏一族以是宽容,何必再行辩解。请袁大人选一条道上路。”

说着,挥了挥手,让手下人递上早已准备好了的东西,一面是一壶酒,一面是一根白绫,其意不言而喻。

“老夫要见董卓。”袁隗须发皆张,张嘴喝道。

这次不用李儒示意,几个西凉兵一起按住袁隗,袁隗奋力挣扎,嘴里喊道:“老夫要见董卓,老夫要见董卓啊,不然他会后………。。。”

凶悍的西凉兵哪里会让他胡言乱语,抄起一旁的酒壶就替袁隗灌下。

小会后,袁隗终于不再挣扎,从嘴角处流出一丝鲜血,瞠目死去。

“老爷,爹,爷爷…。。。”四处一些妇孺家眷哭喊声迭起,如惊涛骇浪。

“杀。”冷冷的吐出一个字,李儒面对上百口人眼都不眨一下。

“诺。”轰然一声应诺后,西凉兵们兴奋的挺矛刺向满院子的绵羊,惨叫声一片。

随着最后一声惨叫声戛然而止后,除了西凉兵染血的矛戈上鲜血滴落在石板上以外,院子里静悄一片。

微微一笑,李儒留下一些西凉兵收拾残局,带着剩余的一些西凉兵奔赴另一个大臣的府第。

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不仅遍布天下,在这洛阳城内影响较大的也有几家,董卓虽然没下令抄斩,但抄家幽禁还是必须的。

…………。

南阳乃荆州北方门户,后将军袁术屯兵于此。

不得不说此时的袁术是位颇有手腕的能人,当初只身逃出洛阳后,他一面安抚南阳官僚,一面派兵打击四周的黄巾余孽。不过几个月里,南阳就呈现出一派平和安宁的景象。

前些日得到桥瑁书信后,更是以言语诱惑当地富户,征调奴仆为他所用,扬言灭杀董卓后,会一一论功封官。

短短的几天内,他的兵马就达到了两万,加之南阳乃四战之地,府库中囤积了大量的兵器,得以装备那些精壮奴仆,一时间袁术威波东南。

后将军府内,袁术呆呆的靠在案上,心神不宁。

“主公可是担忧战事?”主簿阎象从旁问道。

“此战不过是形式所迫,成与败,与我无关,只是有点担心叔父袁傀公。”袁术先是面有讽刺,而后又担忧道,他本来就没有打算起兵的,只是袁绍先响应后,而后响应者无数,身为后将军,他也不得不表态。

“主公放心。袁傀公身为太傅,才德威望天下无出左右,董贼应不会轻易加害。”阎象安慰道,但他心里却也是打了个问号。袁氏兄弟如此作为,董卓动不动手就不好说了。

“孙坚所部到了没?”摇了摇头,抛开这些烦绪,袁术忽然问道。

“孙文台已经从长沙起兵,几日后就该到了。”阎象一愣后,答道。

“传令挥军北上,屯鲁阳。”

“诺。”

第六十九章 天下会盟,共讨董卓

 董卓到底有没有错,这不是平头百姓会思考的问题,但那些士族太守们却不仅口诛笔伐,还要兴兵讨伐。

废立皇帝,在前朝也不是没有,较近的霍光也曾经废了自己的皇帝,不仅无错,反而流芳百世。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不是董卓的错,而是董卓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局面里废了汉少帝。

霍光成功是在于大权在握,威望足够,而董卓虽然兵势强盛,但却镇不住天下那些握有兵权的诸侯,不管是心存私心,还是一心为公,在有人牵头之下起兵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而唯一能让他们挺直腰身起兵就是权,对董卓这个新统治者不满意,手里又有兵权,不起兵难道坐吃等死?

为了这个理由,这些人纷纷为自己加封官职,车骑将军袁绍(自封的),河内太守王匡,张扬共率兵五万屯河内。

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率十数万屯兵酸枣,而袁术与所部孙坚屯兵鲁阳,孔伷屯颍川,冀州牧韩馥(自封的)坐镇邺城总督粮草。

一共十几个诸侯,连带曹操这个不是诸侯的诸侯一起以兵势四面合围洛阳,打着剪除奸佞的口号,堂而皇之的摆出架势,攻打帝都。

天下一片纷乱。

所谓群雄并起,汉室纷乱,绝不是单纯董卓所犯的错,而是汉灵帝这位明君铸就的因。

有心人都明白,这汉室已经亡了。其下不过是群雄逐鹿的局面而已。

酸枣,这个小地方因聚集了五路诸侯而受天下人关注。

五路诸侯十数万人,一个个选了有力地方安营扎寨,先不谈进兵洛阳,而是谈选谁为盟主比较好。

蛇无头不行嘛,这么多路诸侯,不选个头头出来搞不好会自乱阵脚。

但以才能来说,首推袁绍、曹操,而按名望却是袁绍、袁术。曹操不用说,现在只是张邈所部,还不是独立的存在,名声也不太好,袁术的人望又不如袁绍。

诸侯们会盟后,在刘岱的帅帐内,诸人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似乎志不在功伐董卓,而是选帮派领袖统合势力,来对抗董卓这位强悍的西凉武夫。而不是锐意进取,乘势攻打洛阳。

坐在的曹操看的即恼怒又无奈,对身后的族弟夏侯渊使了个眼色后,找了个借口走出帅帐。

“孟德,这群人真的能对抗董卓吗?”夏侯渊有些闷闷不乐的问道,本来他是兴冲冲的带着家兵前来投靠曹操,打算从讨伐董卓中建功立业的,没想到现在却是这样的一种局面。

“见机行事吧。”曹操摇头苦笑道。“他又能如何?”

现在的曹操严格算起来也只是一介白身,虽然率军五千,却依附在张邈手下,在盟军中连垫底的资格都没有。

挺身抬头,看着洛阳的方向,曹操不仅有些怀念年少时初为官的时候。

那时的天下毕竟还算安稳。心里也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全凭一腔热血博了个清正不畏权贵的名声,何其痛快也。

只是晚节不保,被董卓泼了污水,虽说不是奇臭无比,但却把好名声给泼没了。

这从他虽然列坐在帐内,却没人询问他的意见中看得出来,不管是真的假的,中招之后,甩都甩不掉。

幽幽一叹,曹操转身走回自己的营帐。

“孟德。”片刻后,济北相鲍信掀帘而入,施施然的寻了一个位置坐下。

曹操呵呵一笑,转头示意夏侯渊。夏侯渊微微点头,走出营帐,但却握剑站在账外,神色刚毅警敏。

鲍信与曹操关系最厚,两人都是心忧大汉之人,互敬了杯酒后,鲍信直言道:“袁本初此人优柔寡断,断不可能成就大事,孟德当早谋后路。”

鲍信在那次洛阳聚会之后,对袁绍是失望透顶,但对曹操却赞赏有加,所以说的直言不讳,也是有意与曹操相合,同进退。

“身为汉臣,如袁本初驻足不前,我当高歌猛进,兵伐虎牢。”同样对鲍信的人品十分肯定,曹操眯眼断然道。

“说的好。”鲍信举杯一笑,再次敬了曹操一杯,曹操一饮而尽,两人同时大笑。

汉之忠臣,当为矛戈,所向杀敌。岂有退却之理。

河内和酸枣从地域上来说很近,快马两天也就到了。

对于五大诸侯请他为盟主,袁绍欣然自领,率王匡、张扬在河内设坛祭天,准备誓师讨伐董卓。

并以车骑将军的名义假受官职,十几路诸侯各个都一跃成为将军,就连曹操这个他昔日的好友也捞了个奋武将军当当。

一身银亮铁甲,腰间一把佩剑,袁绍英姿飒爽的立在数米高的祭坛上,身前的案上放着猪、羊等祭品,正打算撒酒完成最后一步。

祭坛下,名士将军无数,四周更是旗帜招展,士卒林立,此时的袁绍可谓是志得意满。

恰巧这时,董卓的檄文连带着太傅袁傀造反夷族的消息一并传到河内。

听见士卒传来的消息,加上董卓那一篇由荀攸主笔的檄文更是让他脸由白变黑,再变红。当场喷出一口鲜雾。

“本初,本初。”侍立在两旁的王匡与张扬大惊,急忙上前扶住袁绍,焦急的喊道。

“叔父啊…。。叔父。”袁绍恍若未闻,就这么嚎啕大哭起来,令王匡二人手忙脚乱,只是他眼睛深处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松。

死了。对他来说算是最好的结果了。自此后,袁氏一族里就没有人能压下他了。袁氏这面大旗,从此就落在了他与袁术手上了。

“本初请节哀,袁傀公之仇,来日再报不迟,若是哀伤了身子,丢了伐董大事,才是对不起袁傀公在天之灵啊。”王匡是袁氏的铁杆支持者,见袁绍如此也没多想,反而极尽安慰道。

“来人,在南面摆祭坛,我要祭祀叔父。”袁绍似回过神来,大叫道。

点了点头,张扬领着一队士卒朝南面走去。

祭坛下的十几个心腹之人,有的面色平静,有的关切,亦有窃喜,唯独两人面有鄙夷,只是这鄙夷很淡,很淡。

“袁本初德薄寡情呐。”站立在最末,一脸轻佻无忌的郭嘉,低声道。荀彧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那篇檄文虽然是董卓所书,但说的却也有八分真。

袁绍不孝,就算是来日真的成就大事,也掩盖不了的。

消息传到鲁阳袁术处却又是两样,袁术正率帐下文武在鲁阳城内设宴。

闻袁傀全家被杀,微微苦笑一声,当着帐下文武的面,大叫道:“全军犒素,祭奠袁傀公。”

董卓我与你势不两立。袁术心中暗自发狠。

第七十章 欲伐南

 什么讨伐啊,袁绍不动,曹操不动,连袁术都不动,只有他董卓傻兮兮的调兵遣将,把大将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