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规划大宋-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分别重逢,两人自然互述衷肠,闲聊一番。
却说苏轼看见林星在把玩那把王公子送的折扇,他不看犹可,一看之下,大惊道:“林老弟,你这折扇是怎么来的?”
林星见他神色凝重,奇道:“是一位朋友送的,老先生,怎么了?”
苏轼不答反问,道:“那位朋友,是否是一位十六岁的少年贵公子,相貌堂堂,谈吐不凡,风流倜傥,贪欢爱玩?”
林星更加奇怪,道:“老先生,你怎知道?”
苏轼长叹一声,摇了摇头,道:“林老弟,你先说说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林星遂将自己和王公子及王小姐一行的点点滴滴告诉了苏轼,忍不住问道:“老先生,到底这王公子是什么人?让你如此吃惊?”
苏轼再叹一口气,好似感慨良多般,道:“林老弟,那公子不姓王,他姓赵,单名一个佶字,乃是当今皇上的亲弟弟,前几年被封为端王。至于那王小姐,则是皇上的亲妹妹,端王的亲姐姐,庆国公主。”
林星听得虎躯一震,不能置信地站起来道:“什么!”
王公子是王爷?王小姐是公主?这怎么可能!
苏轼目视着林星手中那把折扇,道:“林老弟,不会错的。你也许不认识,我却绝不会看走眼。你这把折扇中的字画,都是端王的手笔。他的书法别具一格,当世只此一家,无人可模仿,人称瘦金体。你看这几个字,纤而不弱,端而不板,婀娜刚劲,秀丽精工,正是典型的端王笔墨。至于这扇上的山水画,更是端王的成名作《写生珍禽图》,你看此画笔调朴质简逸,全用水墨,对景写生,无论禽鸟、花草均形神兼备,无论意境还是神韵,均是如假包换的端王作品,天下再没第二人能画出这幅画来。”
林星一边听他说,一边凝视着折扇,只觉苏轼没说一句话,都切合画中描述,种种迹象表明,王公子就是端王赵佶,已是毫无疑问之事。
林星心中震撼未过,下意识问道:“老先生,你是如何认识这位端王的?”
苏轼说道:“端王爱好笔墨丹青,恰好老夫也是热衷此道,端王还小之时,我曾和他一起探讨过,说起来,我还是他的老师。当年我被贬之时,端王还送了我数百两银子,并一些珠宝玉器,还叫我保重身体,可算是有情有义的一位王爷。当年他还是遂宁郡王,被封为端王还是近几年的事情。试问我们如此深厚的交情,我岂会认不出端王的真迹?”
此时林星的心中百感交集。
首先是自嘲。
其实此前的种种迹象,都已表明端王非是凡人,以林星的智慧,即便猜不出他就是端王,也该猜出他非富即贵,是个王侯将相。最初的几名侍卫,本想叫他王爷,被喝止之下才硬生生改口叫王公子。后来端王为龙舟三甲题的字,更是直接暴露了他的身份,林星只要稍微对书法有些见解,也该认出那就是名传千古的瘦金体。再到后来,端王年纪轻轻酷爱招妓,这不是与史上的风流天子切合一致么?最后的画舫游湖,端王吟唱的那首李后主的《虞美人》,也是一大佐证。因为史书曾记载,端王出生之前,其父宋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后世便李后主转世的说法。可笑这么多的不凡之点,林星却完全没有想到王公子就是端王赵佶。
其次是自责。
这端王不是寻常王爷,他就是后来的宋徽宗,北宋的中落之君。正是因为他在位时的昏庸无能,才导致六贼横行,国家不靖,外地环伺,王朝飘零。公元1125年的靖康之耻,更是北宋,乃至整个宋朝,甚至是华夏历史上无法抹去的一笔沉重耻辱。就是这样一个昏庸皇帝,遇见了林星,林星非但没有教他为官之道,劝其向善,反而带他到处玩耍,赌球招妓,这岂不是加速他的堕落,加速他的无能呢?一旦他日端王登基,执掌天下,这个昏君所犯的罪过,林星也难辞其咎。
最后是自幸。
幸好现在赵佶还只是端王,尚未登基,而且他虽然爱玩,品行看起来还不错,最重要的是他和林星是好朋友,两人情投意合,他日若是有缘再见,林星再从旁点醒,赵佶或许还有得救,宋朝或许还有得救。这可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此事一定要快,因为按史书记载,再过不久,宋哲宗就要驾崩,到时候他膝下无子,端王就将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后世的宋徽宗。
想到此处,林星迫切问道:“老先生,你在京城可有熟人认得端王?”
苏轼点点头,道:“林老弟,我正想和你说此事。既然你和端王相交笃深,他日你入主京师之日,可到魏国大长公主的驸马府,找驸马都尉王诜王驸马,此人品行虽然不端正,但却与端王相熟,更重要的是,王驸马手下有个小吏,名唤高俅,此人乃是我的亲信。当年曾在我府中当伴读书童,此人圆滑世故,极有办法,可助你一臂之力!”
宋徽宗,王驸马,高俅?
一时间,林星深深地觉得,宋朝的命运,已和自己深深地交织在一起。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二章 再上征途(求收藏)
(因为家庭琐事,书生三天没更新了,心里那个着急啊!今天总算恢复正常了,书生会辛勤码字,报答书友们的厚爱!大家收藏和推荐,就是书生最大的动力!拜谢!)
书接上文。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林星虽然一如既往地规划广州,但心中总是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自己和端王的这段交情,很可能会带来仕途上的转折。
果然这种想法在不久之后得到了验证,并且仕途的转折之快,之奇,让林星感觉到耐人寻味。
在林星为端王之事烦忧之时,苏轼一直没走,他一边安慰林星不必多虑,一边给林星讲京城的情况,包括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官场百态,政治轶事等等,此所谓未雨绸缪,先给林星上点功课,一旦林星真的入京为官,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不久之后林星果然接到调任,但却不是调入京城,而是调往两浙路,擢升为两浙路知府。
听完调任御旨,林星和苏轼面面相觑。
那钦差大臣念完御旨,将御旨交到林星手上,道:“恭喜林大人,贺喜林大人!林大人年纪轻轻就升任两浙路知府,官拜一方,经略一路,深得朝廷器重。以林大人之年龄,达到林大人之成就,在我大宋朝尚是前无古人,林大人日后的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林星当即谦虚一番,忍不住问道:“多谢大人提拔!钦差大人,下官有一事不明,为何朝廷没有调我上京城,反而调我去两浙路?”
他说完之后,见钦差大人一脸茫然,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语之不详,令人误解,忙补充道:“大人千万不要误会!下官绝不是狂妄自大,以为自己可以稳入京城,只是下官的一位好朋友曾多番表示要帮下官去京城做官,此人颇有些地位,说出来的话颇有分量。现在却改调我去两浙路,所以我有些奇怪,大人明白否?”
那钦差大人闻言释然,微微一笑道:“林大人说的是端王吧?不错!此次调动确是端王一力促成!现在朝廷上上下下都知道林大人是端王的人,不由对林大人这颗仕途新星倍加关注!”
林星微微乍舌,暗忖那自己以后岂不是要规规矩矩,不能有行差踏错,否则要落人话柄,遂直认不讳道:“不错!下官的这位好朋友正是端王!”
钦差大人又道:“至于为何调林大人到两浙路,却是不得而知。依照我个人的猜测,一来是前任两浙路知府刚刚失职落马,知府之位正好空缺。二来端王素来喜欢到两浙路游玩,林大人又是端王的亲信,派林大人去把杭州等地经略得更加美丽,到时候端王就更有兴致去游玩,此举是再合适不过了。”
他顿了一顿,又神秘地道:“若我没有猜错,端王一定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林大人,只是现在没有说罢了!相信林大人到任之后,很快就会有消息!”
林星见他说得郑重其事,又神秘兮兮,只好将信将疑,道:“多谢大人指点!来人!”
下人知趣地捧着一包银子,送到林星手上,林星转交给钦差大人,躬身道:“大人,这是下官的一点心意,请大人笑纳!日后还有许多地方,要仰仗大人。”
钦差大人做做样子,推辞一番,终收下银子,两人又再说了些琐碎,钦差大人这才离开。
林星现在总算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算不如天算,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些道理,他不得不重新布局,开始新的规划,接受新的挑战,开创新的人生。
当务之急是要妥善处理后续事务。其中广州知州的位置,林星走后朝廷自有安排,轮不到林星来操心,继任者干得是好是坏,和林星没有半点关系,只不过林星在广州为官半载,多多少少有些感情,所以交代了通判邓飞等人几句,大抵是让他们好生辅助新知州云云。
至于橙天娱乐城,由于林星核心势力的离开,再经营下去已是不可能,林星唯有折价转让,套现了二十多万两银子,这是低的不能再低的价格,以至于接手娱乐城的财团都觉得捡到了一个大大的便宜,林星当然也不忘告诫接手者要好好经营,不能砸了娱乐城的金子招牌。
湾仔码头由于开发的时候,厘定了明确的制度,行业相对规范,平时都是自主经营,基本也没州府什么事,所以林星的离去并不会对湾仔码头造成什么影响。
对于林星的离去,广州人民表现出惋惜、挽留和祝福三种心态。
先说惋惜。林星在广州搞得风生水起,这是有目共睹的。这半年来广州的发展速度史无前例,广州人民由衷地喜欢和爱戴这位知州,本来憧憬着林知州能将广州带向繁荣,却不想短短数月,林知州就要远赴两浙路就任知府,人们心中的惋惜之情不言而喻。
再说挽留,虽然明知朝廷的旨意不可更改,但人们还是天真地希望林知州能够留下,将未完成的湾仔码头二期和广韶之路继续完成,当然这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最后是祝福。林星绝非池中之物,这是全广州人民的共识。这样一位治世能才,肯定要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广州这块弹丸之地,岂能留得住他?身为林星曾经辖区下的民众,人们能做的,唯有默默地祝福这位知州。
得知林星要再上征途,最五味杂陈的,要数林星的那些好朋友了。
娇妻钟凤娇自然会浮沉随郎,岳父钟德也不会在留广州终老,两个家丁阿三和棒子自然也要跟随左右(貌似棒子很久没出场了呵呵),至于林星的近卫队,华氏兄弟和洪兴社,更是义不容辞地要如星随行,同赴两浙路。
身为林星的好兄弟,郑铁山自然不能甘于人后,只是他承担着广韶之路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此时工程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郑铁山不能抽身离去,于是和林星约定,等广韶之路完工,他便立刻去杭州找林星,兄弟俩要在两浙路再创辉煌。
临行前,林星应广大群众的邀请,在广韶之路的路碑上题字。他本不擅书法,但见识过端王的“瘦金体”之后,也学着照猫画虎,一丝不苟地题下“广韶之路,利国利民”八个大字。
还别说,这瘦金体还蛮好看的。
这一天,闻讯赶来的王吉和黄其鸿,联名具帖,到林府拜访。
近段时间林星公务繁忙,很少去王老吉凉茶和宝芝林,此时临走,能见见两位老朋友,也是一件开心的事。
王吉一进门就感叹道:“当日与林大人一起喝茶的场景历历在目,想不到转眼就要分道扬镳,人生真是聚散无常啊!”
林星笑着拍拍他的肩膀道:“王老板,你已是富甲一方的大掌柜,怎么还像热血青年们这么喜欢长吁短叹?人生本就是如此,又何须介怀呢?”
王吉摇摇头道:“我王吉能有今天,全赖大人一手提拔,若没有大人,我现在还在为生计发愁,又岂会有今日之风光?大人的大恩大德,我王吉没齿难忘!”
林星好整以暇道:“王老板有这份心就够了!能交上王老板这个朋友,我林星也很高兴!”
王吉旋又苦恼地轻捶桌子道:“真想抛下一切生意,就这么跟着大人去杭州!”
黄其鸿在一旁喝笑道:“老王,说得什么话!你怎可这般意气用事?那么多人等着你开饭呢?你能一走了之么?”
王吉何尝不知道,唯有无奈道:“我就是说说,发泄发泄郁闷之情!”
黄其鸿油然道:“你老王就老老实实呆在广州吧!我就不陪你了,等我处理完琐碎,我也要去杭州,追随林大人!”
林星忙道:“黄师父,这如何使得?”
黄其鸿打断他的话,道:“大人,我心意已决,你勿用再劝!我和老王不一样,他开的是凉茶馆,我开的是大药房。凉茶是广州的特色,离了广州没有市场,我行医救世,却是无处不在。不止广州有病人,杭州也有病人,我去了那里,一样大有可为。而且广州的宝芝林开了这么久,我也收了不少徒弟,其中不少都能独当一面,就算我离开了,宝芝林这块招牌还是会稳稳当当地立在广州,这样我也没有后顾之忧了!可要安安心心地追随大人!”
林星劝说再三,终究拗他不过,想想他说得也有道理,于是道:“好吧!既然黄师父愿意一起去杭州,那我就祝愿黄师父的宝芝林在杭州越办越好,为越来越多的病人解除痛苦!”
黄其鸿自信满满地说道:“一定会的!他日全天下都会有我开的宝芝林药馆,到时候人人就近求医,个个身体健康,我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林星目视着围绕在自己身边的追随者,只觉每个人眼中都流露出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忽然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
就让我带领这帮兄弟们,开创大宋更美好的盛世吧!
规划大宋,舍我其谁!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章 杭州杭州
书接上文。
宋朝以武事起家,初期力平群雄,战事繁多,故而无暇顾及行政划分。宋太宗遂沿袭唐朝旧制,略微改革。分全国为十三道:河南道、关西道、河北道、河东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陇右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剑南东道、剑南西道、岭南道。
后来战局稳定,朝廷深感“道”制不合理,于是公元994年,正式废除“道”制,改为路制。
天下共分十五路:京西路、京东路、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淮南路、江南路、两浙路、福建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西川路、峡西路。此后虽有些许变更,但大致不变。
路以下,为府和州。府虽与州同级,但地位要略高于州。当时,国都、陪都,皇帝诞生、居住和巡游过的地方,以及地位重要的州,都改置为府,情况与唐朝很相似。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元丰八年(1085年)时,全国有府14、州240。
宋朝的行政区划中还出现一些新单位——军、监。军始于唐,当时称军镇,属军事系统,多设在边区,只管军队不管民政。监是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专业性管理机构。
简单来说,宋朝的行政制度,分为三级,最基本是路-州-县,州级单位有府、州、军、监,府地位最高,州次之,军、监更低;县级单位有县、军、监。
林星调往的两浙路,便是其中的一路,辖下共14个州:苏州、常州、润州、杭州、湖州、秀州、越州、明州、台州、婺州、衢州、睦州、温州和处州,并江阴、顺安二军。
由此可知,当时的两浙路相当于现在的浙江和江苏部分地方。
此时,林星一行站在杭州城外,仰望百步之外气势恢宏的杭州城门。
杭州历史悠久,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夏禹南巡,大会天下诸侯于会稽山,曾乘舟到过杭州,然后舍弃其所乘坐之杭(杭是方舟的意思),故名余杭。
春秋战国时期,杭州初属越国,后属吴,越灭吴后,复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这就是最早的杭州城。
林星于城门前负手而立,目视美丽的杭州城,心中怅然若失。
众人见他出神凝视,知他在思考,但所有人都以为林星只是初来杭州,升任知府,一时间感慨良多罢了,并没有人能深刻地体会到,此刻林星心中的百感交集。
林星久久地站立,似乎没有挪动半步的意思。
阿三忍不住提醒道:“公子,杭州到了!我们进去吧!”
事实上,一路舟车劳顿,众人均是人困马乏,终点在望,众人只想快点回到下榻处,好好地休息一下,再出去美美地吃上一顿。
林星指着遥远处道:“你们看那里有什么东西?”
阿三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碧空如洗,空无一物,下意识道:“那里是蔚蓝的天空!”
林星摇了摇头,默然不语。
众人面面相觑,均是一脸好奇。
许久,林星缓慢而有力道:“那里有我的一片天空!”
他的声音不算大,但是语言中的坚定却让周围的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仿佛所有人都在上面寻找那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原来是这样,阿三笑道:“呵呵!公子说的对!公子现在是知府,杭州是您的地盘,您的天空当然在杭州!”
他再次仰望蓝天,道:“公子这么一说,我再看这天空,只觉天空也变得更加美丽了!呵呵,这是否就是心情使然呢?”
林星喃喃自语道:“杭州啊杭州,但愿你不要毁在我林星手中。”
这一番突兀的话,让所有人都觉得莫名其妙。
阿三跟了林星最久,理所当然地猜测林星的意思,道:“公子是否压力太大,担心治理不好杭州,经略不好两浙路,辜负了端王的一番好意?”
林星满腹愁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看见林星踌躇不语的样子,阿三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笑着鼓励道:“公子,你不用这么烦躁!以你的才华,小小杭州,不过是一盘小棋罢了!难不倒你的!我阿三绝对看好你,你肯定能做得比苏老先生更好!”
林星愕然道:“什么?苏老先生也曾在杭州为官过?”
棒子沉寂良久,此时再不表现一番的话,恐怕要彻底被阿三盖过风头了,连忙接口道:“正是!那是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的事,当时苏老先生到杭州担任杭州知州。别看苏老先生是个文坛巨擘,治理州县也颇有本事。他到杭州之后,大展拳脚,令人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横跨南北的长堤,这就是杭州著名的苏堤。堤上有六桥,堤边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开通茅山、盐桥两河,再疏六井,使卤不入市,民饮称便。”
棒子看了看林星,总结陈词道:“所以公子可以看到,历任杭州知州,所做的不外乎围绕西湖一带,大兴土木,或建堤,或架桥,或疏浚,或引水。只要将西湖妆扮美丽了,杭州也就算是得到发展了。”
阿三同意道:“棒子所言极是!杭州嘛,就是一个西湖。西湖搞好了,杭州就好了!至于杭州的商业,民生,手工业等等,都是自发繁荣,基本没州府什么事。公子以后只需要多到西湖转转,多种些杨柳,兴建几座行宫,供端王消遣娱乐,就算是大功一件了!”
所带随从中,华强等人亦是抱有同感。
只有钟凤娇从林星那微蹙的眉头中,清晰地感觉到,夫君对于杭州,有一种深深的忧虑,甚至已经超过了忧虑,更多的是一丝,恐惧。
钟凤娇关切地问道:“夫君,你有何顾虑,不妨说出来,大家听听。”
林星长长地叹一口气,神情落寞道:“杭州的繁华热闹,我一点也不担心。我所担心者,是杭州的安危。单论繁华,杭州堪称天下之最,但论战力,杭州却是不堪一击。一旦战事忽起,杭州只怕要风雨飘摇,淹没在铁骑之下。”
阿三哑然失笑道:“公子,我还以为你担心什么,原来是担心这个。这点大可不必多虑。没错,杭州城是不够坚固,因为它也没必要构筑坚固的城防啊!杭州就是个江南水城,是个供人游玩的地方,和战事半点关系也扯不上!若是打起仗来,自有洛阳,长安,汴梁,大名府这些军事重镇抵挡,和我们杭州,相差十万八千里!公子又何须多虑呢!”
棒子忙不迭点头道:“可不就是!我知道公子是个深谋远虑之人,但这次好像远得太远了!战争这玩意儿,和杭州八竿子也打不着,公子就不必杞人忧天了!”
华强笑道:“我看阿三和棒子都说的有道理!杭州的确不是军事重镇!再说了,公子,真要是打起仗来,不是还有我们洪兴这帮弟兄么,到时候我一定会死战保护公子!”
这一次,连钟凤娇也觉得林星可以放心了。
只是林星却半点也开心不起来,只因在场众人,没有人知道杭州此后发生的变故。
再过二十多年,即公元1126年前后,北宋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靖康二年,金军攻破东京汴梁,大肆搜刮,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并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北宋由此灭亡。
此后宋高宗赵构在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定都杭州,改名为临安,有临时安家之意,宋朝从此开始了长达上百年的“偏安江南”的苟延残喘。
没有人比林星更清楚,一旦战事蔓延,杭州绝不能幸免于难,很快,这座美丽的城市,就将和政治,和军事,扯上关系。
而距离现在,不过二十多年而已。
想到这些,林星的心情变得无比沉重,偏又无人可以述说,他惆怅半晌,终遥望碧空,用只有自己能听清楚的声音,低低说道:“我绝不允许靖康之耻发生!”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章 西湖美景
书接上文。
由于传统观念中认为,西湖盛则杭州盛,因此不管林星愿不愿意,到任之后的第二天,他都必须在文武官员的陪同下,前去游览西湖,彰显对西湖的重视。
宋代府一级的官员之中,除了知府,比较重要的就是判官。判官是由朝廷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省称“签判”,亦称判官。
此时陪同林星考察的官员,除判官薛鹏之外,尚有几十名文案,大抵是长史,诸漕官,都总管等等,人数众多,也没法一一记清楚。林星暗暗留心的就是薛鹏,此人是京官下放,有些实力,言语之间颇为桀骜。
桀骜归桀骜,林星毕竟是端王的人,后台强硬,薛鹏当然不敢造次。更何况林星是他的上司,在官场打滚数十年的薛鹏,自然深知“不怕官,就怕管”的道理。
一路走来,薛鹏讪讪地笑道:“前任知府刚刚落马,林大人就火速增补,足见端王对林大人的器重。林大人有此靠山,日后必定飞黄腾达,到时候不要忘了提拔下官几分。”
他的笑容生硬,皮笑肉不笑,任谁都看得出他在敷衍了事,硬生生挤出这一抹笑容。林星却非常满意,薛鹏懂得这表面功夫,可见他对自己这个知府还是有起码的尊重和忌惮。
林星当然也听得出,他话语的核心在于那句到时候不要忘了提拔下官几分。
心念及此,林星也笑道:“薛大人官场奇葩,博古通今,不用我提拔,也能官运亨通。”
薛鹏半谦虚半狂傲道:“官场奇葩四个字,下官愧不敢当!说到博古通今,我却还能沾点边,关于这杭州的大小事,尤其是关于西湖,没有我不知道的。少顷让我来为大人介绍,大人就知我所言非虚。”
哦!是吗?那林星倒要拭目以待了,看看薛鹏是否真的像自己吹得那样牛逼哄哄。
薛鹏从林星的眼神中看到了他的不相信,也不生气,微微一笑,伸手道:“大人,这边请!”
一行人转过路口,踏上一座木桥,只见眼前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湖中一望无际,水中清荷娇嫩翠婷,令人赏心悦目。
薛鹏指着大湖,道:“大人,这就是西湖了!”
似是要炫耀自己博学多才,所言非虚,薛鹏不待林星发问,径自立于木桥之上,面朝美丽的西湖,口若悬河道:“西湖古称武林水,钱塘湖,又名西子湖。东汉班固在《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记载: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处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这武林水,就是西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县南江侧,有明圣湖,父老传言,湖有金牛,古见之,神化不测,湖取名焉”,说的也是西湖。”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颇有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意味,看起来倒像那么回事。
林星不得不赞叹道:“薛大人好记性!单冲薛大人熟读古籍这一点,本官就比不上。”
薛鹏虽然意在炫耀,但林星这般直接,他反倒要谦虚一番,道:“大人谬赞了!下官不过是陪着端王游玩了几次,每次均充当解说,故而做了点功课,背了点古籍,唯手熟尔。”
林星奇问道:“端王很经常来西湖游玩么?”
薛鹏点头道:“不错!端王的封地虽然在岭南,但却对苏杭这一带江南水乡情有独钟,仅去年就两次造访杭州,而且每次到杭州,必来西湖。”
原来如此,看来端王爱玩,果然是一点不差。
林星示意知道了,道:“看来薛大人对于接待端王,已经很有心得了。下次端王若是再来杭州,该可应付自如。”
薛鹏不无担忧道:“大人,没这么简单。端王此人极为挑剔,说句冒昧的话,端王是喜新厌旧的主,不管多好玩的东西,只要他玩过一次,就会觉得腻味。想要讨好端王的欢心,就必须想尽办法制造新鲜,若是拿些过时玩意儿来敷衍端王,断不能蒙混过关。”
林星有些头疼道:“不是吧?那岂非要绞尽脑汁?”
薛鹏笑道:“谁说不是呢!王爷可不好伺候啊!”
说罢走至木桥的尽头,桥下停着一艘小舟,可容四人乘坐,于是阿三和薛鹏在前面划船,林星和钟凤娇坐在舱后,其他人则在岸边等候。
四人乘舟渐渐划向湖心,此时小舟穿行在密密麻麻的荷花中,荷花分错如织,美轮美奂。
阿三素来号称百事通,此番在林星面前,被薛鹏抢了风头,心中难免不忿,刚才在岸上当着文武官员,不便表现,现今在这孤舟之上,只有四人,阿三决定和薛鹏较量一番,于是摆出一副和善的笑容道:“久闻薛大人博古通今,小人才疏学浅,想向大人请教一番。”
薛鹏敏锐地察觉到,阿三这小子是和自己较上劲了,脸上神色不变,道:“请教不敢当,互相切磋学习罢了!不知阿三兄想知道哪方面的东西?”
阿三见他肯迎战,欣然道:“这西湖风光美丽,历来不乏赞美西湖的诗词绝句。不知薛大人可否推荐一两首?也好让小人膜拜一番。”
薛鹏笑道:“我看阿三兄也是诗词高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