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风流-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蝗坏幕埃湓蛱焱耆挥斜匾阉臃恐堇袒乩础�

只是,武则天的皇位毕竟是从老四手里拿回来的,不问问老四,直接传给老三,这从情理上,有些说不过去。所以,武则天昨天只是传了口谕说要立皇嗣武旦,事实上,谁都知道,老四到时候会推辞,然后老三“拗不过”这种推辞,再“顺理成章”接过这个位置。

这是谁都能想象到的次序,也是一个不会有意外的次序。

只是,狄仁杰完全没有想到,皇嗣的这番推辞,做得也太过火了。一般来说,推辞储君之位这种事情,就是在自己的府里还有皇帝面前哭闹一番。皇帝肯定“不从”,然后就“绝食”(其实是吃东西的,就是不公开进膳而已),反正经过几番折腾,皇帝才会收回成命。

而现下里武旦的这番做法,就太过分了。哭闹、绝食这种事情,都可以作假,跪在这里却是绝对做不得假的。武旦这些年虽然心理上饱受摧残,但作为龙子龙孙,肉体上一直是没有受过任何折磨的,如今却在这里跪了许久,以至于脸上全部是汗,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难受了。

不管武旦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狄仁杰的心底,对这个皇子生出了难得的敬意。这个皇子比起武家的武承嗣、武三思之辈,实在是强了不少。这也让狄仁杰越发的觉得,自己参与“李党”,并且领袖“武党”,实在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皇嗣用心良苦,老臣佩服。不过,您还是先起来吧,你的意愿,待我进去之后,一定转奏与圣上知道。想来以她老人家的聪明睿智,一定会做出最正确的决定!”狄仁杰伸手欲扶起武旦。

武旦一扭身子,避过狄仁杰枯瘦的手,嘴里说道:“国老好意,旦心里都清楚。不过,我早已下定决心,母亲收回成命之前,绝不起身,国老就不必为我的身体担忧。若是有心,就请在母亲面前,为我多多进言吧!”

狄仁杰见武旦言辞极为坚定,知道劝谏已经是没用。当下,他便站起身来,随着小黄门,向里面行去。不多时,他终于见到了女皇。

第三百七十三章 歪策

武则天精神不错,显然并没有因为狄仁杰姗姗来迟而恼怒,一见到狄仁杰,她立即给赐座,然后才问起了来意。

狄仁杰并没有直接转向正题,而是说起了自己的见闻,道:“陛下,臣方才进来的时候,见皇嗣跪在门口,觉得颇为不忍,陛下何不让他先起来再说!”

武则天摇摇头,道:“国老有所不知,这孩子非要朕收回成命,改立他三哥为太子。你说这国家大事,岂能儿戏!朕已经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布了此事,这事隔一天,就要朕收回成命,以后朕还如何让满朝文武信服!”

狄仁杰暗暗鄙视,这一对母子还真是同样的——含蓄。他们都知道这太子之位,根本就要落在庐陵王身上,在明白人面前说这些虚伪的话的时候,却是脸不红心不跳,说的跟真的似的,真是令人无语。

但狄仁杰明知道最后要改立武显,他也不可能在这事情要表态,他只有婉转劝道:“只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皇嗣也是一片谦让之心,陛下又何忍让他受这般苦楚呢?”

武则天对狄仁杰的劝谏倒是很难听得进去,她略略沉吟,道:“国老此言倒也有理,四郎虽然执拗一些,所作所为却也是出于一片悌顺之心,我这个当母亲的,也不能将他的好意变成坏事。罢了,罢了!”

她召过几个宦官来,吩咐道:“你们去劝一下皇嗣,就说他的一片拳拳之心,朕已经全然知晓,朕也会郑重考虑他的建议,让他先回府歇着。若是他一味不从,就直接把他架走。哦,对了,就说朕对他的所作所为十分欣赏,特赐他坐朕的銮驾回府!”

几个宦官唯唯诺诺地去了。

武则天这才转向狄仁杰,道:“国老,现在你能说说你的来意了吧!”

狄仁杰被武则天轻松的语调说得一笑,但他很快又敛去笑意,露出郑重之色,道:“老臣这两天一直在想突厥阿史那默啜的事情,觉得若是我们不和突厥结盟的话,此次北疆战事,实在是胜负难料啊!”

他这话其实已经算是很委婉的了。这几年以来,大周在北疆之上,可谓连战连败。自从默啜夺取了侄儿的位置,成为突厥的可汗,不断对大周用兵,屡战屡胜,居然席卷了偌大一个单于台都护大半的地方。而契丹这边,自从李尽忠反叛以来,也是势如破竹,绝无败绩。现在,李尽忠虽死,继续率领契丹人反叛大周的孙万荣,骁勇善战丝毫不在李尽忠之下,这次居然将大周的主力部队杀了个七零八落,实在是令人震惊。

若是这两个凶寮联合起来,大周在北疆可以说很难对他们形成攻势。如今的大周,羸弱称不上,在军事上却也远远不是太宗皇帝天可汗时代了。

武则天也是皱着眉头颔首,道:“国老所说很是,只不过那阿史那默啜实在是太过贪婪了,那般丧权辱国的盟约,朕若是签了,还有何颜面面对普天之下的百姓,又有何颜面面对当年打下大唐江山的诸位皇帝、大将!”

说到这里,她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盯着狄仁杰,语调一转说道:“国老此来,莫非是想出了良策?”一言既出,她越发觉得自己所想十分正确,狄仁杰若是没有良策,完全没有必要跑到皇宫里来诉苦。

狄仁杰道:“良策倒是没有,歪策倒是有一个,就不知道陛下敢不敢用!”

武则天站起身来,豪气干云地一笑,道:“也只有国老敢如此和朕说话,而朕却没有一丝反感,反而欣喜得很哪!你说吧,朕一向自度,才干只是中上,但论起胆识,却可以让天下所有男子汗颜。所以,只要国老你敢说,我又有何不敢用的!”

狄仁杰笑了笑,道:“好!陛下金口一开,老臣的心就放下了一半。臣的歪策,就是答应了突厥的所请!”

“啊!”狄仁杰这一句话,让武则天大吃一惊,她有些不敢置信地看着狄仁杰,实在是难以相信这番话,竟是出自狄仁杰的嘴巴。

想当初,战国时期六国以地贿秦,致使虎狼之秦越来越强,而自己越来越弱,最后还是没有逃脱被灭的命运。自从有了这段历史,而贾生在《过秦论》里面一针见血地将这件事挑明出来之后,历来的君主都十分忌讳割让土地。狄仁杰作为科举出身的儒生,如何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国老应该还有话没有说完吧!”只是经过一霎那的惊诧,武则天便醒过神来。如果狄仁杰的建议就这么简单的话,他就不是狄仁杰了。

狄仁杰笑了:“陛下知臣!”他顿了顿,道:“臣觉得,对付君子就当用君子之道,对付小人,就当用小人之道。默啜这厮世受国恩,不思报效,反而屡屡侵犯我大周边疆。如今,他更是趁火打劫,妄图籍着我大周困难的机会,来敲诈勒索我煌煌天朝,这等人,若说是小人,便是侮辱了‘小人’这两个字。因此,对付这种人,咱们不必讲什么大国的信义,只需想尽办法来算计于他!”

武则天连连点头。她最大的本事,就是从来不拘泥于礼法,若是拘于礼法的话,她也当不得这皇帝。听见说有办法能算计敌人,她非但没有所谓正人君子那种假惺惺的光明磊落,反而是一脸的欢欣。

“快说,国老快说,究竟是何歪策?”武则天连连催促。

狄仁杰道:“默啜这第四个请求,若是直接答应,也是不可能的。就算是默啜,恐怕也不会相信,我大周会轻易答应。因此,我们若是就此答应,反而会让他越发的怀疑。老臣以为,咱们可以先给他来个讨价还价,待得达成协议之后,再给他玩个文字游戏。咱们就……”

狄仁杰便把自己的“歪策”细细地给武则天说了一番。

武则天听得一阵皱眉,似乎对这计策有些不满。正当狄仁杰以为武则天不会采纳自己的计策之时,武则天忽然“哈哈”大笑,道:“好,对待小人,正当如此!就让朕,来当这第一个有大唐以来割土求和的皇帝吧!”

这边厢,武则天和狄仁杰君臣两个言笑甚欢,那边张昌宗走了出来之后,便在那花园里面漫无目的地走着,思忖着。

入宫不到一年,张昌宗的待遇从战战兢兢,变成人人对他战战兢兢,让他不能不感叹世事如棋,难以捉摸。就连他自己,当初也不曾想到,这权势居然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汹涌。这让他市场会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最近,武则天让他负责编修一些书,为此还专门为他集结了不少的文人墨客。这些人里面,不乏当代诗词文章里面的宗师。可是,就是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他面前也是卑躬屈膝,极尽讨好巴结之能事。这让他满足虚荣心的同时,也产生了另外一重担忧:若是武则天有一天不在了,这些自命清高的家伙,还会如此待他吗?

答案不言而喻,是不会。武则天就是他张昌宗现今权势的唯一保障。这种想法,让他有些害怕。毕竟,武则天已经快七十六岁了,很难说她什么时候就会撒手西去。到那时候,他张昌宗岂不是……

张昌宗不甘心,他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他必须想个办法,让自己的权势更加的牢固,不至于完全受制于武则天的生死。

只是,这种念头,想起来容易,又如何去操作呢?

第三百七十四章 密谋

正思忖间,不知不觉这条路已经到了尽头,张昌宗正要转身回去,忽见前面拐角里转出一个女子来。张昌宗曾经和这个女子见过几次面,倒也认得她,知道她便是庐陵王妃韦氏。于是,张昌宗便向她微微颔首,便转身欲走。

韦氏一眼看见张昌宗,眼神一亮,忙唤道:“六郎请稍等,我正有事要寻六郎呢!”

张昌宗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和韦氏之间会有什么交集,有些疑惑地转过头来:“王妃有何事?”他已经习惯了颐指气使,明知道眼前这个女子不久后就将成为太子妃,以后更是有可能成为皇后,一时间还是难以把语气舒缓下来。

韦氏似乎对此一点也没有介意,笑了笑,道:“我正有一件大喜事要向来和六郎商议呢,想必六郎听了之后,一定会很高兴的。”

张昌宗“哦”了一声,显然并不是十分引以为然。

韦氏眼中的尴尬一闪而没,她终究不是常人,很快就将情绪调整了过来:“六郎,你可知道,说起来,我和你母亲当年也是很要好的堂姐妹呢。说起来,她还要小我一岁……”

“哦,这么说来,臣倒是要把王妃唤作‘姨母’了!”张昌宗硬邦邦地说了一句,也不知道的认可,还是讥讽。

好在,短短时间内,韦氏已经习惯了张昌宗的说话方式,倒也没有介意,而是微微一笑,道:“姨母便不必唤了,这也不方便。”

当然不方便,张昌宗如今怎么说也是她韦氏婆婆的“丈夫”,也就是她的公公。若是“公公”管儿媳妇唤作“姨母”,这世道就太乱套了。况且,如今在长安韦氏这样的豪门大族里,一家子里面,每个人的堂兄弟姐妹,少说都有数百,虽说堂兄妹是至亲,这么多的人,每个人稀释一些,稀释到最后,这亲还有多么“至”,就很难说了。有时候,这种堂姐妹还不如一个有过几次交往的平常朋友呢。

看见张昌宗不语,韦氏知道他在催促自己尽快进入正题。她又是一笑,道:“我一向听说,六郎和你兄长五郎之间,可是手足情深哪。如今,正好有一件妙事,若是做成了,对五郎可有莫大的好处呢!”

“哦!”张昌宗瞪大一双眼睛,来了兴趣。他这一辈子,最为敬慕的便是养母臧氏,最为崇拜的,便是这位大自己不到一岁的兄长。虽然,如今这兄弟二人都已经长大,他这种深埋于心底对兄长的崇拜之情,却并没有就此消散,只是隐藏了起来而已。听得有什么事情会有利于张易之,这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绪又被勾了起来。

“六郎想必也知道,如今你兄长家中,已经有几位难得的美人儿了。不过,他的正室还是一直空着,最近,他命中的妻子终于出现了……”

“哦!”张昌宗越发的感兴趣了。一般来说,一个人往往会对自己关心的人的婚姻大事特别的关心。而在张昌宗的眼里,他的兄长便是这世上最完美的男子,不论的相貌、人品还是其他的,都是当世首选。他一直都很好奇,什么样的女子,才能配得上他的兄长。

“却是何人?”张昌宗急忙问道。

韦氏见了张昌宗这般表情,心下暗喜,知道今天此行的目的,已经成功了一半。

“六郎且莫要着急,且听我慢慢说一件事,你听了自然知道——”韦氏便把那日她女儿随着一群郡王、郡公们出去秋游的那些事情,一一道来。这件事情,她也是最近才探听得明白,越发觉得以自己这个女儿的个性,若不让她嫁给张五郎,真是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再加上她也知道张氏兄弟如今对他们一家子的重要性,所以便亲自来找张昌宗。

张昌宗听见那一群郡王、郡公们居然被自己兄长一吓唬,便屁滚尿流,也不觉莞尔。他倒是没有想过,张易之能吓到那些人,全是托了他这位弟弟的福。

“原来五哥看上的,竟是王妃的爱女,他的眼光,倒也不错!”张昌宗轻声呢喃,他见过武裹儿几次,觉得这女孩儿的确是美到了极处。而且,武裹儿知道张昌宗便是张易之的兄弟,在他面前也是竭力表现自己好的一面,免得他在张易之面前说坏话。因此,张昌宗看见的武裹儿温柔贤惠,性子柔得简直可以用来当绳子捆东西。

“不对,最近大家不是在为安乐郡主寻找夫婿吗?看她的意思,似乎是要在武氏的王子里面寻一个出来哩!”张昌宗忽然又说道。

“正是呢。其实,我们都看出来了,大家她老人家喜欢高阳王,她老人家嘴里说是让裹儿在武氏诸王中选一个夫婿,其实只是因为她最高阳王特别有信心罢了。只是,我们裹儿自从在房州目睹了五郎的英雄之举以后,心下又如何能容得下第二个男子呢?若是强行把她嫁于高阳王,我家裹儿一个女子,虽有千般不情愿,恐怕也只能认命,但五郎就不一样了。他是一个痴情种子,对我家裹儿又是用情至深,若是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裹儿成为别人的新娘子,心里会是如何的难受哇!”韦氏生情并茂,极具蛊惑之能事。

张昌宗听得也是觉得颇为有理。武则天对于武崇训的特别喜爱,他完全能看得出来。将未来太子最喜欢的女儿嫁给武崇训,对武崇训本人是恩典,对于整个武家也是恩典,这样一来,李武两家之间的关系,将会再次得到加强。这是武则天近些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如今机会难得,自然更加不愿错过。

张昌宗心中有疑问,便把这疑问直接说了出口。

韦氏一听,点头道:“这也就是问题所在啊。要不是因为有此事,我就不必来找六郎了。六郎啊,不是我多嘴,现在就看你是愿意五郎痛苦一辈子,还是幸福快乐一辈子了。其实,对于武崇训,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让他尽快去结一门亲事。我听说,他最近看上了一位神都才女,这种喜欢,已经达到了癫狂的程度。若是咱们能帮他做成这门亲事,他自然不会再和五郎来争裹儿。到时候,只要你再在大家面前进言一番,想必以大家对你的宠爱,定会答应这门亲事的,不是吗?”

张昌宗点了点头。这件事越棘手,他就越兴奋,因为他觉得,能帮兄长解决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对他来说,是极为荣幸的。

“我知道怎么做了!”张昌宗轻轻说道。

韦氏是聪明人,知道点到即止的道理,她连忙抑制下心中的喜悦,向张昌宗道:“六郎,此事就交给你了,这里人多眼杂,不便多说话,我就先告辞了!”见到张昌宗点头,她便转身向西隔城自己寝宫那边行去。

刚回到寝宫,韦氏就看见自己的丈夫正在外面的院子里来回踱步,意态焦虑。

“你这是怎么回事?都是马上就要入主——”

“哎,裹儿又在发脾气了!”武显一脸的无奈:“这孩子,最近脾气变得越来越不好了!”

“哦!我去看看!”韦氏直接向武裹儿居住的偏殿行去,刚到外边,果然听见里面一阵混乱的喧闹之声,女儿叫骂的声音远远传来。

韦氏信步走进去,就看见女儿正在乱砸乱骂,里面已经是一团乱麻了。

“你这是做什么?”

武裹儿见母亲来,一脸的委屈:“还不是武延秀那个大胡子又写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恶心我,还有,那个姓张的忒也不识抬举,出远门也不告诉我一声,明摆着是在躲我嘛!”

韦氏脸色一冷,道:“裹儿,我知道你心情不好,不过,你若是还想要嫁给张五郎,就必须听我的,明白吗?”她心下却忖道:“武延秀?这厮怎地如此锲而不舍,又来纠缠,看来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他就该不知道东西南北了!”

武裹儿见母亲说得认真,不敢怠慢,道:“若是母亲能帮我玉成此事,女儿什么都听你的。以后,女儿便一心做你最乖最听话的孩儿!”

韦氏听得一笑,道:“我说过的话,自然会做到!”

第三百七十五章 作伐

翌日,张昌宗一早便命人去找梁王武三思当天晚上在清化坊的宅子里相聚。然后,他又向武则天道:“我今晚要去找梁王他们吟诗赏月,就不住在宫里了,你要好好歇着哦,我回来若见你精神不济,可是不答应的!”

武则天对于张昌宗和自己的子侄们多交往,是乐观其成的。她也害怕自己一旦不在了,自己的子侄们会对张昌宗不利。若是能趁着她在的时候,让张昌宗和他们处好关系,也是很好的一件事。

当下,她笑了笑,道:“夫君只管去,妾身自然省得!”

却说梁王接到张昌宗的邀请,喜出望外。他今晚本来是有约的。最近,武则天忽然宣布立太子,庐陵王入主东宫已成定局。这让武党的人心底的不安达到了一个沸腾点。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有武党的人向狄仁杰、宋璟等李党人物示好。武党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可能性。

在武三思原先的计划中,今晚他要面见一些武党的主要官员,让让他们分析利害,为他们消除后顾之忧。应该说,这次会面,是极为重要的,关系着朝中很多大臣的前途。

但是,接到张昌宗的邀请后,武三思立即推迟了这次会面,决定先去见张昌宗。

张昌宗这个人,不仅对他,对整个朝堂的局势,都太重要了。若是能争得张昌宗的支持,什么样的难局,都有逆转的可能。相反,若是怠慢了张昌宗,就算他现在形势大好,也有被翻盘的危险。

武三思早就看出来了,武则天对张昌宗的爱惜,远远在她两个亲生儿子之上。以后就算是为了她这位“丈夫”废掉一个太子,都是极为有可能的事情。

为此,武三思早就想要找机会去巴结张昌宗了,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而已。如今,张昌宗主动送上门来,正是良机,他岂能错过!

当天傍晚,武三思盛装来到了张昌宗在清化坊的宅子。而这个时候,张昌宗尚未出宫。事实上,武三思知道张昌宗没有出宫,他如此早来,非为其他,单纯就是为了讨取张昌宗的欢喜而已。

也不知过了多久,反正天色已经完全黑了起来,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喧嚣之声,原来是张昌宗终于回来了。

张昌宗甫一下了马车,旁边便有人上前禀道:“六郎,梁王已经在客厅等候多时了!”

张昌宗不置可否地说了一句:“哦,他来得挺快的嘛。好,我马上过去见见他!”便径直向客厅行去。

武三思在客厅里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但却不敢显露任何声色,只好静静地坐着,那种滋味之难受,也就只有他自己才能明白了。看见张昌宗进来,他简直如蒙大赦,丝毫没有矫揉造作地露出大喜之色,向前两步,道:“六郎,你来了!”

见到武三思急切之态,张昌宗淡淡地说道:“梁王一定等得急了吧!”

武三思一愕。一般来说,此时张昌宗应该说:“梁王久等了!”这一类的话,才算是客气话。张昌宗这话,用的却是反问的语调,反倒像是在指责他武三思没有耐性。

武三思顿时嗅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看来,今晚谈话的基调,不会太友好,张昌宗一开始,就没有给他这个亲王一点面子。

“哪里,我也是才来不久,才来不久!”武三思却不能丢弃场面上的客气话,笑道。

张昌宗径直来到主位坐下,向武三思道:“今天请大王来,非为他事,是为了高阳王!”

武三思心下一凉,暗忖道:“难道是这小子得罪了张六郎,才害得我今日遭受如此冷落?若是如此的话,回去真该好好教训这小子了。儿子我有一群,皇位却只有一个,可不能因小失大!”

“六郎有话请直言,若是这小子有见罪之处,小王绝不会姑息!”武三思嘴里说道。

“见罪?”张昌宗摇摇头,道:“倒也没有那么严重,我和高阳王平时几乎没有见面的机会,自然谈不上见罪。只不过,听说他最近痴迷上了神都城内一位才女?”

武三思顿时有些无言,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其实,武崇训追求王雪茹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而且并没有反对。武三思早已看出,武则天有意把安乐郡主武裹儿嫁给武崇训,但武崇训对于安乐郡主虽然也有几分喜爱,却远远比不上对王家小娘子。

在这件事情上,武三思纯粹是从利益的角度去考虑的。

李武两家结亲,对于他武三思自然有好处。一旦这亲事定下来,他梁王府自然而然地会成为武家的中心,从而取代魏王府。而且,那些现在人心惶惶,生恐被两党之争殃及的武党大臣,也能放下心来,继续追随他武三思。但这样也有弊端,一旦结亲,他武三思总不好去夺亲家翁的皇位吧,这事情若是传出去,对他的名声不好。

而若是与王家结亲,则有利无弊。王家累世豪门,子弟遍布朝中还有地方上的许多重要衙门,就是在军中,也有不小的影响力。传言对妹妹极为宠爱的王循又是下一任家主的第一人选,这亲事一旦做成,梁王府的势力也必然会大为增长。就现时而言,王家比朝不保夕的庐陵王,影响力实在大不少。

武三思早已听说了那天他儿子武崇训和崔湜两人,在王家的遭遇。一直以来,他只以为这只是由于张易之对崔湜看不顺眼造成的。如今,既然张昌宗过问,想必张易之竟是看上了王家的小娘子。若是这样的话,还是不要和张家兄弟争为好,毕竟武崇训还有安乐郡主这样一个很好的选择,若是为此和张六郎撕破脸皮,就太不划算了。

一念及此,武三思便装傻,笑道:“哦,竟有此事?小王最近一直忙于政事,对犬子疏于管教,实在不知道竟有这等事情。这样吧,待我回去好好盘问他一番,若是真有此事的话,一定会好好教训他一番。成天就会在外面瞎闯荡,斗鸡跑马,吃喝玩乐,根本不会为家里还有朝廷分忧,实在可恶!”

不想,张昌宗却微微一笑,道:“教训?我看就不必了吧,令郎也是诸王子之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一个,才子配佳人,自古都是美事啊,咱们又怎能将他们生生拆散呢?”

武三思听得一愣,张昌宗的态度,实在是太令他意外了。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小子在说反话,他肯定是在试探。当下,武三思拿出平生最诚恳的语调,说道:“不然,不然,才子配佳人是没错,我这逆子不过是草包一个,附庸风雅还略凑合,真才实学不值一哂。他这种人,若不是出身在我这样的人家……”

张昌宗的脸色越发的冷了下去:“大王似乎对我这主动作伐之举并不领情哩,你让小官这等小人物情何以堪!”

武三思一听这语态,终于弄明白,张昌宗所说,竟然并非反话,他的额头顿时渗出了几滴冷汗。

“既然是五郎好意,那小王就代犬子拜谢六郎了。只是不知,六郎为何如此襄助呢?”他始终不明白,张昌宗为什么偏要拆散他兄长的良缘。

“我看安乐郡主相貌端庄,温柔娴淑,倒是我兄长的良配,大王若是能促成此事,我张六自然感怀在心,没齿难忘!”张昌宗说道。

武三思今天第一次拨开云雾,见到了真相:原来,他想让自己的兄长和未来的太子攀亲!

第三百七十六章 训子

几日之后,朝廷首先宣布,由于皇嗣旦太过恬淡、悌顺,再四将元良之位让与他的兄长。皇帝为了体谅皇嗣这番仁爱之心,改立庐陵王武显为太子。为表示庆祝,大赦天下,赐天下百姓酒肉若干,赐八十岁以上耄耋老人钱帛若干。总之,就是广播霖雨,普天同庆。

同时,因皇嗣旦为人忠厚老成,虽不能担当元良,却也不能浪费这样的人才。武则天决定命他同平章事,出掌千骑。这样一来,武旦也成为了当前诸王之中,唯一的一个宰相。而且,他手里握着和皇帝最为亲近的军队——千骑,权势自然是大增。

这件事情的喜庆气氛还没有退散,朝廷忽然又宣布了另外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朝廷和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达成盟约,两边共同出兵,剿灭契丹叛贼。至于突厥人提出来的几个请求,前面的几个都照允,最后一个割地的请求,被修改成“两方共同出兵,土地谁占得为谁所有”。

其实,按照这个盟约,单于台都护的绝大部分土地,还是落入了突厥人的手里。而且,这次出兵,他们还可以一边劫掠契丹人的人口、牲畜,一边占领他们的土地。想来,大周军队虽然骁勇,想要在单于台都护那样的苍凉地方上争土地,是很难的。

因此上,这份盟约看起来似乎和突厥人预先提出来的条件,相差不大。只不过是要更加体面一些,而且,从纸面上而言,大周军队也可以自行占领土地。

一时间,朝中群臣哗然,有些激愤之人,甚至把这份盟约称作“亘古未有之奇耻大辱”,迭上奏章,要求皇帝严惩提出建议的“奸佞小人”。

最后,武则天一句话便让大家闭嘴了:“你们说的那个奸佞小人,便是朕,你们意欲何为?”

群臣傻了,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是一个极为要强的皇帝,谁也没有见过她妥协。正因为如此,大家都没有想过提出答应这个请求的,便是皇帝本人,也正因为如此,大家的嘴巴都不甚干净,尤其是那急性子的,所上的疏章之中,多有辱骂之言。想不到——

当今天下早已不是来俊臣在的时候那般模样了,大家还是从心底泛起一股凉意。

梁王武三思却没有这样的心思。在夺嫡之战里面,他刚刚折了一阵,心下不免沉郁,但他现在顾不上悲蠢伤秋,他正在教训他的儿子。

“二郎,你给我听好了,明日大家宴请你们这些小辈,你一定要按我所说的话去做,明白吗?否则的话,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武三思狠狠地说道。别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