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这次已经下定决心,务必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看着一言不发的众位官员,冷冷言道:“各位爱卿,你们首先想想,你们的俸禄较之前朝如何?除了陆秀夫,陈文龙等刚刚为官不久者,你们中的绝大多数家底殷实,是也不是?你们清楚,朕同样清楚。这其中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哪里?朕也一样明白。不过,朕是不会追究你们这些家底的来源的,在这里,朕先给你们诸位吃颗定心丸,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但是,今后朕不再希望还有同样的事情发生,各位爱卿都是我朝之栋梁,所以,今日的会议就是和大家一起来商议如何反腐倡廉。”
作为穿越者,我特别见不惯官员以权谋私。在后世,不少官员的一顿饭钱就相当于贫穷人家一年甚至几年的开销。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位商人为了得到一项桥梁工程,前往京城行贿相关的官员,其随身带有两张额度为25万的信用卡,这位商人认为在任何酒店吃上一顿都会足够,没想到一餐饭下来,两张卡同时刷爆还欠酒店好几万,于是只能躲在厕所偷偷打电话,叫来一位当地的朋友,带钱来买单。当然,付出就有回报,商人后来得到了这个工程项目。但是,商人都是以利为先,这多花费的钱自然要从中赚出,于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最终晾成大祸。
钱权交易的结果总会有人买单,而买单者最后都是政府,受益者却都是个人。
我继续说道:“各位爱卿,你们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今日朕是在和你们商议,有不同的看法都可提出,这事乃是有关我朝稳定的大事,朕希望能够和各位爱卿达成共识。”
叶梦鼎见众人都不言语,便带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可行,而且势在必行,否则极有可能会造成我朝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引起社会动荡。臣记得我朝太宗时期,蜀中发生的王小波暴乱就是由于当地县令齐元振贪污朝廷下拨的赈灾粮,导致民不聊生,又被王小波等别有用心之人加以煽动,民愤极大,这才造成大规模暴乱。那县令齐元振贪污的粮款相对于朝廷镇压暴乱所花的代价远远为小,完全是得不偿失啊。”
陆秀夫,陈文龙等人官职低微,虽然心中早已支持,却不好首先发言,此时见叶梦鼎率先做出姿态,也就一起附和道:“臣等也赞同叶大人。”
随即,江万里,赵葵,马廷鸾等人也一一表态,支持我的反腐建议。
表完态的众人目光不约而同的斜视,齐齐看向贾似道,而没有表态的廖莹中,翁应龙等也是看着贾似道。
我也笑嘻嘻地看着贾似道:“师臣,你意下如何?”
第182章反腐措施
第182章反腐措施
第182章反腐措施
只要是稍稍有些意愿,想有作为的皇帝都会提及并倡导反腐,然而反腐这种事情可大可小,从历史上看,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查来查去,所有大案全都牵涉到朝中重臣或是皇室成员,最后只能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当然,反对**,整治营私舞弊在民间是很容易赢得口碑的。
贾似道心里自然清楚,想到,“这赵禥又在玩什么花招?”
众目睽睽之下,身为百官之首的贾似道尽管心中不满,见我面带笑容,但眼神里却露出不容置疑之色,只得说道:“臣无异议。”
我点点头,笑道:“很好,有师臣和在座各位的支持,朕的信心就更足了。各位爱卿,朕所言之反腐倡廉并非针对你们,而是针对我朝官场的长年陋习。凡是利于我朝中兴之事,朕都会慢慢实施,这其中可能会牵涉到不少官员的既得利益,然,为了我朝之中兴大业,朕希望大家牺牲小我,一切以大局为重。钱财乃身外之物,到了一定程度后,只不过是个数字而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各位纵然富甲天下,百年后也不过一捧之地。为官者留名万世方为正道,倘若只为贪财,不如弃官从商。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持久战,在国库渐渐充足后,朕也会逐年给我朝官员增加俸禄,高薪养廉是我朝历来的策略方针,但是,高薪做到了,养廉却始终没有做到。这一次,朕既然下定了决心,就决不会再姑息一切违法乱纪的官员,不管是什么级别的高官贵人,只要违反我朝律法和官员守则者就一律依法处理,朕一定会让我大宋天下晴朗无云。”
我稍微停了停,看了看表情不一的大臣,继续道:“朕与各位爱卿取得共识后,就该着手具体事务了。反腐倡廉不能只停留在嘴上,为此朕打算成立监察公署,并首先在福建路试行,运行一段时间后便在全国推广。”
“监察公署?和朝廷监察御史台一致吗?”马廷鸾问道。
“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不完全一致。马爱卿,按照我朝定制,监察御史台只有六名御史,其作用是监督百官之言行,然我朝一众官吏成千上万,御史台根本无法顾及,而朕所设立的监察公署将会遍及朝廷及地方各路,所以规模将会是御史台的数倍。”
“陛下,这个监察公署归于哪个部门?”马廷鸾继续问道。
“直接归属于皇室,也就是只向朕负责。”我看着马廷鸾惊讶的眼神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总不会怀疑朕也会去贪污吧?关于反腐倡廉一事,朕会亲自负责。”
我的意思很清楚,天下财富都是我的,我自然不会贪污自己的银两,如果让别人来管,我是不会不放心的。
随后,我把建立监察公署的具体想法一一告诉了在座的朝臣。
“陛下之言颇有道理,只是其中细节臣还需好好思索消化。”马廷鸾听完后道。
我知道这个监察公署的道理很简单,但要真正落到实处,还是有不少问题:“各位爱卿,监察公署和银庄等一样,都是新生事物,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只要方向正确,即使中途遇到挫折,也会到达我们的目地的。在监察公署成立后,随之而来的南衙也会重开,南衙只负责审理官员受贿案件,独立于刑部和各级官府,同样也只对朕负责。其断案之依据只是我朝律法和即将出台的官员行事准则。”
贾似道仔细听着,并不言语,毫无表情的脸庞掩盖不住内心的忐忑,“赵禥的用心也太露骨了吧,先前的部门分解,如今的监察公署,都是在强化皇权,长久下去,基本上就会变为皇权独大了。但是,赵禥的行为全打着中兴宋朝的幌子,自己也无法反驳,而且从太后的言行可以看出,后权几乎是无条件地支持赵禥,倘若自己公然反对赵赵禥的变革,很容易被抓住把柄,遭致皇权后权的打击,毕竟大宋姓赵,而且是强势的赵禥当家。”
我自然听不见贾似道的心声,但是他的猜测的确十分正确,我就是要让皇权独大,倒不是因为我喜欢独裁,而是我认为自己多出八百年的见识,一定能够更好地针对现状做出正确的决策。更何况掌握相权的贾似道并非贤臣,很可能是阻碍我变革的绊脚石。
说到这里,我突然问道:“陈文龙,你明白朕设立监察公署的意义了吗?”
陈文龙连忙起身道:“陛下,臣明白。”
“那就好,陈文龙接旨听封。”
陈文龙离开座位跪下道:“臣陈文龙候旨。”
“陈爱卿,福建路监察公署首任监察使就由你担任。”
“臣接旨。臣陈文龙谢陛下隆恩。”
监察公署虽然品衔不高,却是代表皇上,又不受地方辖制,自是强过陈文龙在会稽的职务。
“陈爱卿,你出身福建路,对于那里的官场情形也该略知一二吧。”
“回陛下,臣有所耳闻。”
“恩,陈爱卿,你曾祖父曾言,人才当以气节为主,希望你谨记此言,如果你自身不洁,休怪朕之无情,在这里朕明确告诉你,别人贪污,按律法处置,你若贪污,朕会定斩不饶。”我看了陈文龙一眼,语气缓了缓道,“当然,朕对你的人品略有所闻,所以才将此重任交付与你。至于福建路的详情和监察公署的权限细则你会后找政务院陆秀夫询问,官员的行事准则朕已经安排赵顺孙在起草,近两日你也协助赵爱卿一起拟定吧。”
陈文龙擦了擦头上的冷汗道:“是,陛下,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好了,起来吧。下面朕继续说第二件事。陈宜中陈爱卿,朕记得先帝宝佑年间,你和与黄镛、刘黻、林则祖、陈宗、曾唯等六人上书抨击殿中侍御史丁大全而被削籍除名,谪建昌军,时称六君子。有这事吧?”
我在说到六君子上书评击丁大全时,眼神下意识地瞟了下贾似道,心里想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句话好像是正确的吧?
陈宜中自豪道:“陛下,确有此事。”
“很好,当年你们六人不畏强权,敢于直言,朕颇为欣赏。朕打算出版一份刊物,专门刊登我朝各部各院之公示,宣传朝廷的动向以及对部分时事的评价等。简单而言,其目的有二,一是公示和宣传,二是舆论造势及监督。”
陈宜中不明所以,问道:“陛下,公示宣传好理解,但舆论造势监督?臣却不明。”
“所谓监督,就是将有违纪之官员公布于众,让百姓都知道其罪行及受到的惩罚,对于这名贪官,以及其周边之人,是不是都能起到监督警示作用呢?又如当年你们六君子上书朝廷,如果有这样一份刊物,让全天下的百姓都能知道丁大全之罪行,也知道你们上书之事,就可以得到百姓的支持,如此以来,反对丁大全的声势就会更加浩大,你们六君子也就不必孤军奋战了。各位爱卿,可别小看这种舆论之势,其作用之大,有时候甚至超过律法的制裁。”
陈宜中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陛下圣明。”
“陈爱卿,你们六人之中,除了你身居要职,其余五人现在大都在京闲职,你通知他们明日下午到朕的御书房,朕打算见见他们,顺便也看看他们五人是否能够担当此刊物发行的重任。”
“是,陛下,臣领旨。”
在这六君子中,陈宜中因后来拜相名气最大,但却因投靠贾似道而有了污点。黄镛和刘黻一生颇有好评,基本上没有留下劣迹,至于其他三人史书上则少有记载。六君子均出自太学,文笔上应该没有问题,从品行上看,除了陈宜中也应该没有问题。
礼部尚书马廷鸾再次问道:“陛下,这刊物又属朝中何部治下?”
我知道这些新的机构部门都不在原有礼制中,笑道:“这刊物之人员不在朝廷编制内。”
“啊?这个还是直属皇室吗?”
第183章大宋皇家报
第183章大宋皇家报
第183章大宋皇家报
对于一些简单的奏折,全玖的批复越来越贴近我的思路,或许这就叫做默契吧。
我简单复核了一遍全玖批复过的奏折,又拿起另外一边的“复杂”奏折仔细看了起来,最上面一份是刑部宋承祖所上的奏折,内容是关于金华府的。“金华府案有消息了?”我暗道,随即打开了奏折。
“臣宋承祖在调查金华府任一松等官员时,意外发现通判邢方卓与盖叫天一案有关。。。。。。”正当我翻看时却突然觉得心里一颤,浑身上下有种怪异的不舒适感,大脑也隐隐有些作疼。从赵禥的记忆中我知道其身体虚弱,但成年后很少出现头疼等现象,何况自我占据赵禥的身体以来,每日勤于习武,身体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连小感冒都不曾有过,今日之不适来得过于意外了吧。
“玖儿,你继续批示奏折,朕到外面随意走走。”
全玖见我脸色不霁,紧张起来:“官家哪里不适?快传御医来看看吧。”
我安慰道:“玖儿,朕没事,可能是最近有些疲累,出去走走透透气也许就好了。”
“那玖儿陪你一起吧。”
“不用了,朕就在宫外走走,很快就会回来。”
“那好吧,官家。”全玖边答应边对外叫道,“小七。”
“全妃娘娘,小的在。”
“陪官家去屋外走走。”
夏日的夜晚,蝉鸣风中,偶尔出现的萤火虫点缀在半空,犹如一曲温情的和弦,自由而闲散,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虽然同样是夏季,但这个时代的空气远较后世为好,夜晚时也没有后世南方那种燥热。
我漫无目的地走在宁乾宫外,身上的不适感渐渐消失,但脑海中却是越来越迷糊,似乎意识有些不受自己控制。走着,走着,眼前突然出现四座高高的宝塔,“咦,这里怎么会有四座宝塔?”我喃喃惊讶道。
这四座宝塔均有七层之高,外形也是一模一样,矗立在黑暗之中,凭借着一丝星光,我看见塔身周围隐约绕有淡淡的烟雾,在宝塔之外,却是什么也看不见。我下意识地朝着宝塔走了过去,尽管觉得十分奇怪。
靠近宝塔,只觉一股凉意扑面而来,我能确定,这是侵骨的凉意,绝对不是凉快。离我最近的宝塔塔身上有一个巨大的“风”字,这是何意?风之塔吗?我在塔下站了一会,来到塔门前,塔门紧闭,只见门上写着,此塔名为风,入内可得开启云之塔之法。
果然叫做风之塔。
我没有直接入内,又走到其它几座塔前看了看,只见上面分别写有云,雷,电三个大字,“风云雷电”,这是什么塔?怎么看上去像是玄幻武侠小说中的机关阵势。
难道是要我打到四座塔的塔顶,再取得什么宝物或者秘籍?
云之塔,雷之塔门前所写的内容一样,都是塔内有开启下一座宝塔的方法。最后的电之塔门前,其内容则完全不一,我默默念道,“进入此塔者,可见自己所想之人。”
“自己所想之人?那不就是日思夜想的乐菱杉吗?”
我一阵激动,也没有去想这里为何会凭空出现四座宝塔,便急忙回到风之塔的塔门前,这时大门已经敞开,我没有丝毫犹豫,便欲入内。
正在这时,我忽然听见耳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你恨她吗?”
声音苍老,我对此却是记忆犹新,这不就是当日我在少帝陵前听到的那位黑衣老人的声音吗?正是这个声音让我后来走进少帝陵,从而穿越到了宋朝。
“我恨她吗?”
我毫无意识地重复了一遍,随即冷不丁地打了个冷颤,脑海中却是渐渐恢复了清明。我止住脚步,四下看去,却没有看见黑衣老人的身影,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正站在皇宫花园的一处亭榭中,周围乃是一片花丛,哪里有什么宝塔存在。
“小七,朕怎么走到花园里来了?”
“官家,您出门后就径直走向花园,然后就停在这座小亭内,来回踱步,小的和您说话,官家也不理睬,小的以为官家在思考什么问题,也就不敢打扰了。”
“幻觉?”我自言自语道,不过全身上下倒是恢复了正常。
或许是最近太累的缘故吧。我曾经是无神论者,自从穿越后,我的世界观已经改变,但潜意识中还是会以后世的想法来看待问题,对于常人而言,幻觉大都是出现在精神极其疲惫时,当然,吸毒者除外。
回到宫里,我喝了碗全玖亲自炖好的人参汤,便早早躺在了床上。好在转天是朝歇日,我直睡到中午才被我的助理叫了起来。
“官家,起来吃饭吧,官家约见的六君子一会就要到了。”
“玖儿,午时了?”
“是啊,午时都过半了。”
陈宜中等六人准时来到御书房。
六人大礼参拜后,陈宜中将其余五人黄镛、刘黻、林则祖、陈宗、曾唯一一向我做了介绍。五人中,刘黻年龄最大,约莫五十来岁,其他四人的年龄都在三十到四十之间。
稍事寒暄后,我便开门见山道:“各位爱卿,朕今日叫你们前来,一是因为欣赏各位当年不畏强权之风范,所以想要见见你们六君子,二来是朕打算出版一种刊物,需要有正义感的文人来做编辑和记者,不知各位有否意向?”
众人相互看了看,其中年龄最大的刘黻道:“皇上,刊物之事与权兄(陈宜中字)已经告诉了微臣,臣等五人均是激动万分,臣等虽然官职低微,却始终关注我朝局势,皇上当日在贡院的训示,不少学子事后依照记忆整理成文,在天下读书人之间广为流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拘一格降人才等名言诗词深得人心啊,是以臣等昨晚连夜商讨,都十分愿意跟随皇上,只是不知皇上所言之记者是何意?”
在五代北宋年间,有了“出版”一词,自然就产生了“编辑”一职,而“记者”的称呼则是到了近代才出现的。
我笑着解释道:“呵呵,编辑和记者乃是刊物所需的基本人员,编辑你们都知道,朕就不说了,而记者则是从事消息采集和新闻报道的。朕举个例子,在某时某地发生了一起事件,就以当年你们六君子事件为例吧,刊物的记者们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前往太学,将事情的起因,人物,过程,结果等一一记录下来,回来后交给编辑,再由编辑整理审核甚至加上评语刊登在刊物上,最后发行到读者手里,让百姓都知道这件事情。”
刘黻点了点头道:“嗯,臣等清楚了。皇上,本刊物的宗旨是何?”
“这点朕已经想好,本刊的宗旨是扬善惩恶,监督时政民风;舆论督导,引导我朝积极向上;公示政务,宣传朝廷的法规条文。”
出自太学的刘黻等人反应很快,听完后刘黻代表道:“臣等遵旨行事。”
“好,各位爱卿,朕为本刊取名大宋皇家报,此报隶属皇室,在不违反本朝律法的前提下可以不受朝廷制约,本报先期每月一刊,然后过渡到半月一刊或者旬日一刊。你们各位一旦加入本报,也就不能再在朝中任职了,这点你们需要自行想好。当然,朕会给你们一段适应时间,恩,就定一个月吧,如果你们觉得不适应或者朕认为你们不适应,那还是回朝任原职。至于本刊物所有的费用包括你们的俸禄暂且由皇室支出,本报前期免费供给读者,后续会收取一定费用,尽力做到收支平衡。各位明白吗?”
“皇上,臣等明白,谨遵旨意。”
“恩,刘爱卿,你年龄最大,就担任皇家报的总编辑,黄爱卿任副总编辑,林爱卿,陈爱卿,曾爱卿,你们三位担任编辑兼记者,具体事务你们自行确定,但每刊的内容都需要经过朕的审核后方可发行。”
“是,皇上。”
“最后一点,你们谨记,在维护本报宗旨和遵守本朝律法的前提下,本报所有内容必须真实客观。”
第184章公和私的诠释
第184章公和私的诠释
第184章公和私的诠释
在宁坤宫吃完晚饭,我便匆匆忙忙回到宁乾宫。全玖则留在宁坤宫,和谢道清等人一起商议为我纳妃之事。
昨夜刑部宋承祖的奏折似乎提到金华通判刑方卓和盖叫天一案有关,不过我只看了奏折的开头便心神不宁,以致没有看下去。我坐在御书房的书桌旁,打开奏折,再次翻阅起来。
以下是宋承祖奏折中有关盖叫天(同盟会)案的内容,至于金华府官员的贪污渎职状况和其它地方的情形都是一样,此处就不再转述。
臣奉旨调查金华府官员渎职案及盖叫天案,无意中发现金华通判刑方卓与盖叫天之间的关联。盖叫天在落草为寇前曾在金华府一带与人斗殴,并将附近村民打残,当时处理此事的正是刑方卓,按照我朝律法,盖叫天至少需得判监禁五到十五年,但最后却是刑拘月余便获得释放。臣之下属易长江有意结识刑家之人,据刑家家人刑大酒后透露,刑方卓在审理此案后,便派其秘密护送盖叫天上山为匪,后来刑大还多次上山替刑方卓传递信件,盖叫天也改称刑方卓为二哥,倘若仅此,则只可判定为官匪勾结,但因为同盟会胡风的介入,导致盖叫天在府牢身亡,于是此事牵扯到同盟会,臣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判断刑方卓是否与同盟会有关,但以臣之预判,两者间必有联系,故臣暂未打草惊蛇,以图证据。
古之帝王最怕有人结党谋反,同盟会虽然隐藏在暗中,但已经有了苗头,我当然明白宋承祖之意,在他看来,同盟会实为第一重要之案件,如果能破获,那可是天大的功劳,反倒是官员渎职,官匪勾结等事件变得无足轻重了。
对于这同盟会我也十分好奇,一来历史上并未有此记载,二来因其名字和后世孙中山先生领导的组织名称一样。
“小七。”
“小的在。”
“传宋承祖明日上朝。”
“是,官家,小的这就去安排。”
“等等!”我问道,“小七,文天祥有消息传来吗?”
“官家,文大人已经到达辰州府,预计明日即可前往吉首。”
我嗯了一声,有些忧心忡忡道:“民族矛盾可非容易之事,苗人性情刚烈,对于宋瑞来讲,这次是个大考验啊。”
小七倒是信心十足:“官家大可放心,文大人文武双全,为人正直,应该能够处理好的。”
“呵呵,小七,你也会识人了?”
小七嘿嘿一笑:“官家前往福建路时,小的和文大人,陆大人接触颇多,深感他们和其他官员不一样。”
“是吗,有何差异?”
“官家,这个小的也说不好,只是觉得他们是用全心在为朝廷做事。”
我点点头道:“恩,小七,你说得很对,以往我朝之官员一半以上的心思都是用在为自己打算上,对于朝廷公务想得太少了,一个人一旦私心大过公心,自然就会失之偏颇。我们的老祖宗在造字时早已想到了这点。”
“官家,这是为何?”
我拿起笔随手在纸上写下“公,私”两个字,然后说道:“小七,你来看,公和私这两个字有一半都是一样的,说明公私都是人类的天性,而且两者间有同有异。这私字呢,说明人的私心过大时就会成为禾苗,而公心多过私心时,这个人就可以深化为人形。所以,古人在造字时,就已经时刻在提醒后人,公心才适合人类的发展,私心过重就只能使人类的进化倒退。”
小七似懂非懂道:“官家英明,小的在识字时可从来没有想到这些呢。”小七的话语难得多了起来,继续道,“小的记得在先帝时期,官员们大部分都像官家所言,私心太重。不过自官家登基以来,朝中官员的秉性已经开始出现转变,类似文大人,陆大人这样的好官越来越多了。”
“哈哈,小七,看来让你融入政务院还是有好处的。”
小七憨厚地笑了笑道:“官家,小的告退,先去传旨。”
次日的朝会结束得很早,我在后殿单独召见了刑部尚书陈宗礼和宋承祖。
宋承祖首先禀报道:“陛下,大致经过正如臣所上之奏折,胡风失踪后再无踪迹,同盟会一案毫无线索,臣以为,目前只能守株待兔,只要刑方卓与同盟会有关联,就不怕同盟会不派人来。”
守株待兔虽然被动,但我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我想了想道:“宋爱卿,你是这方面的专家,自行决定就是,同时通缉胡风一事也不可松懈,朕觉得,这件事就看我们和同盟会谁更有耐心了。”
“陛下圣明,既然同盟会有此反心,断不会半途而废,臣也认为他们迟早会有所动作,到时臣等必定可以抓住对方的蛛丝马迹,再顺藤摸瓜。”
陈宗礼也道:“陛下,刑部已经通知京城周边的两浙路,福建路,荆湖路等地方官府留意,一旦有同盟会的消息,无论是否查实,都要立即上报。”
“恩,很好。关于同盟会一事,你们刑部可以单独成立专案小组,但只能私下进行。”在没有弄清同盟会的真实情况下,我可不想免费替其宣传。
陈宗礼道:“是,陛下,臣等谨记。”
“好了,一有消息立即向朕报告吧。”
“是,臣等告退。”
和宋承祖谈完金华盖叫天案件后,我带着袁棘,陆秀夫来到狮峰商行。
按照我的命令,张世杰今日午时前会抵达商行,听取我对于新军火枪队的安排。
自福建路回来后,方灵便接到诚威镖局总局的传话,说其父亲让她回家一趟,共同商议他们镖局和狮峰商行进一步合作事宜。所谓的进一步合作就是我上次去方灵镖局时说过的深层次合作,即双方投资成立股份公司共同开发物流事宜,看来方灵的父亲已经有所打算了。
方灵不在,狮峰商行冷清了许多。
“萧天呢?”进屋后我问小四。
“啊,公子来了,萧掌柜正在楼上陪张先生说话呢。”
“哦,张世杰到了?”
“回公子,午时前就到了。”
“恩,小四,你做事吧,我们自己上楼。”
比起我在会稽第一次见到张世杰时,张世杰明显廋了一圈,人也黑了不少,虽然身材仍显佝偻,但却更加结实,精神也愈发抖擞。
“草民张世杰拜见公子。”
张世杰一眼就认出我来,急忙起身行礼道。
“恩,小七,泡壶好茶,萧天,你先去忙吧。”
张世杰见萧天下楼后,屋里没有外人,连忙跪倒在地,大礼参拜:“草民张世杰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在外就称朕为呼延公子即可,也不必行跪拜之礼了。”
“是,公子。”张世杰说完,又一一向袁棘,陆秀夫,小七行礼问安。
“张世杰,坐下喝茶。”
张世杰浅饮一口,忙道:“谢公子。”
“随意为好。”我笑道,“张世杰,山庄的士卒训练得如何了?”
“回公子,所有人员都已经掌握了射击的基本要领,只是目前在射击速度和准确度上还参差不齐。其它的队列,体能,投掷等方面都能达到要求。”
“恩,张世杰,兵器监近日就能打造出300支改良后的火枪,等这批火枪打造好后,我打算将山庄之人全部迁到扬州李庭芝治下,以武税军的名义单独成军训练。”
“公子之意,世杰莫有不从。从李大人派来的教官中,世杰便能看出,李大人,帅才也。”
“呵呵,张世杰,你仅从几名教官就能看出李庭芝是个帅才,说明你也很有眼光啊。”
张世杰不好意思道:“公子过奖了,草民好歹跟随张柔将军从军数年,啊,不,是反贼张柔。”
张柔,张世杰族叔,金国官员,后投降蒙古,能征惯战,与蒙古另一汉人将领史天泽一起被忽必烈封为“拔都”,即英雄之意。其子张弘范同阿术,伯颜一道挥兵灭宋。
对于一位蒙古将军,又是汉人,自然深受南宋军民的蔑视。张世杰话一出口便心知不对,紧张地看了我一眼,再次补充道:“是反贼张柔。
我脸色突然一沉,袁棘和陆秀夫都以为是因为张世杰之“张柔将军”一言使我变得严肃起来。
第185章狙击手
第185章狙击手
第185章狙击手
“张世杰,此言缪也!”
“是,是,公子,张柔实乃反贼矣。”
“张柔将军并非反贼。”我看着三人惊讶的眼神摇摇头道,“张柔将军和叛贼刘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大处讲,张柔虽然是汉人,但其出生时,家乡已经是金国属地,所以张柔乃是金国的汉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张柔已经算不得我朝之宋人,而是金人,但刘整却是地道的宋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