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悄铣茸谡远Q本也是昏庸无能之辈,不知何故竟然能让其命星如此闪耀。”
“大人,我也知道那南朝赵禥小儿乃是酒色之徒,不该有此命星的。”忽必烈突然有种沉重的感觉。
如果换做任何一个人说出此话,忽必烈都不会引起重视,反而会认为是胡说八道,但对于印天涯之言,忽必烈自然不会认为有假。
印天涯术,武双修,实是萨满教千年不遇的奇才,即便是成吉思汗在世时,遇到重大问题也会向其请教,其墓穴就是按照印天涯之术所选定的,后来的窝阔台,蒙哥也都是十分器重印天涯,而忽必烈更是将其待以国师,并以大人称之,迁都一事也是来自印天涯之术算,燕京乃龙腾之地,可使命星增辉。
只是印天涯为人低调,极少露面,在蒙古朝野鲜有人知。
“大汗也不必过于担心,这些日子那宋朝命星又变得忽明忽暗,难以捉摸,也许只是那赵禥刚刚登基为帝,才会出现此天象吧。我想还是事在人为,大汗只需励精图治,以大汗之圣明,以我铁骑之威猛,自当会击败那已经腐朽没落的南宋朝。”
“大人所言极是,我会小心从事,加快进程。”
“恩,大汗好自为之。另外,我那小徒儿伯颜已经学艺完毕,稍加磨练,便可成为大汗之一大助力了,今日便让其随你前去朝中效力吧。”
忽必烈闻言大喜道:“谢过大人了,今我朝又得一员上将已。”
那伯颜虽然年岁不大,却已长得雄壮魁梧,文治武功尽得印天涯真传,甚得忽必烈喜爱。果如印天涯所言,数年之后的伯颜成为了蒙古军中两大军神之一。
“大人,燕京之地新城已经基本竣工,我已将其改名为中都,不日将迁移过去,大人及天涯是否需要同行?”
“恩,到时一并过去就是。”
忽必烈走后,印天涯心里想到,在我萨满教的传承中,双星辉耀的天象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上一次好像还是六百多年前,李世民和虬髯客分别代表的两大命星同时出现过这般景象,难道这赵禥同大汗也是如此?
“来人。”
门外一个黑衣人进屋后跪下说道:“神尊大人有何吩咐?”
“法绝,传我神谕,令神殿大祭司杨琏真加和四大长老加派细作,将宋朝赵禥的一举一动尽量打探清楚,并需长期监视,哪怕是琐碎细节也要回报于我,但是,没有我的谕旨,万不可轻举妄动。”
第13章千秋霸业
第13章千秋霸业
第13章千秋霸业
蒙古怯薛军,类似汉人的御林军,最早是由成吉思汗亲自组建的的一支军队。
怯薛军主要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每名普通的怯薛军士兵都有普通战将的薪俸和军衔。怯薛军有着不同于一般军队的严格纪律和魔鬼般的训练方式,同时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权,一个普通的怯薛军人的地位甚至高于千户官,当然每名怯薛军士卒都是战力非凡,以一当十,丝毫不亚于南宋朝的御前侍卫。
能力与忠诚并存,按现代的说法,这支部队就是蒙古大汗的中南海保镖。
始建之除,这支怯薛军跟随成吉思汗四处征战,立下不世功勋,也赢得不败之声誉。
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时,原来的怯薛军留在了漠北,成为阿里不哥手中的王牌。同时,忽必烈在其原有潜邸宿卫的基础上又重新组建了一支怯薛军,由其亲信大将军董文炳统领。
当天晚上,伯颜来到上都皇宫忽必烈的书房内。屋里生着一盆大大的火炭,将书房烤得暖洋洋的。
“参见大汗,伯颜奉老师之命前来大汗帐下听令。”
伯颜一进屋便恭恭敬敬地给忽必烈磕了三个响头。
“伯颜来了啊,站起身来,让朕好好看看你,长大成人了,恩,不错,一表人才,记得上次朕在出兵平叛阿里不哥前拜会你老师时,你还嚷着要和朕一起去打仗呢,一晃都过去四年了。来,朕先给你介绍下朕的两位爱将,这位是怯薛军统领兼山东经略董文炳。”忽必烈指着左手边一位身着白色文士长袍的中年汉人笑道。
伯颜忙抱拳施礼道:“见过董将军,伯颜久仰将军大名,日后还请多多指点。”
“伯颜客气。”董文炳回礼道。
“这一位是我蒙古征南元帅阿术将军。”忽必烈指着右手方一人说道。
伯颜再次抱拳行礼道:“久仰阿术将军大名,也请将军多多指点。”
“伯颜不必客气,真是英雄出少年啊。”身着黑色战袍的阿术哈哈笑道。
忽必烈看着三人,脸上充满笑意道:“三位都是我蒙古帝国之雄鹰,来,坐下说。”
董文炳约莫四十多岁,面色沉稳,看上去文质彬彬,似乎不像是杀戮战场的武将,完全是位儒雅文士。阿术三十多岁,满脸络腮,全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军人独有的凶气,一看便知是杀伐果断的军中猛将。
两人都曾经是宿卫军中的将领,对忽必烈忠心耿耿,深得大汗信任。
董文炳,阿术二人自打从军起便跟随忽必烈东征西讨,时日已久,都知道伯颜是大神印天涯之徒,自是不敢等闲视之。
看着三人坐下后,忽必烈说道:“伯颜,朕打算让你到怯薛军中担任副统领,协助董将军,不日后等迁都至中都(北京),朕欲效仿先祖成吉思汗,将怯薛军扩充到一万人马,这募兵练兵之事就先交给你了。”
“谢大汗,臣伯颜定当不负厚爱。”伯颜稍稍一惊,随即大喜,急忙跪下说道。
能够加入怯薛军是每个蒙古男儿的梦想,何况是担任怯薛军的高级将领。
“起身吧,伯颜,这怯薛军之兵源按祖制只能是从贵族,将军后人中挑选,这其实有利有弊,而且经过阿里不哥叛乱一事后,不少贵族将军也随其参与了叛乱,被朕所灭,这样一来兵源就会相形见拙,因此朕欲以扩大兵源范围,凡我蒙古好男儿,都有资格参与考试,能够通过考验者按名次先后均可入选,还有,董将军。”
“臣在。”
“考验合格者,你需亲自会同中书省将获选人员详情查清,以免混入西部汗国之细作。”
“臣遵旨。”
“恩。”忽必烈对着伯颜又道,“伯颜,朕知道你在大人那里所学甚精,但要知道战场瞬息万变,时间,地点,对手,甚至天气等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导致我方的策略有别,造成结果有差,这是一种临敌经验,无法学自书本,你必须自己在实战中去摸索总结,千万别学古代那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日后多向董将军,阿术将军学习下这实战技巧,他们都是战场上的大行家,死人堆里几进几出,经验丰富,朕对你可是寄予厚望的了。”
“大汗,臣明白。”伯颜知道忽必烈的这番话可谓是金玉良言,正如老师印天涯在教导自己学习武功兵法时常常所言,“天之形,一日万变,唯变则通,与时相随,方可得神去形也。”
忽必烈心情甚好,笑道:“董将军,阿术将军,你们二位可别藏私。”
“臣等定然不会,大汗放心。”
“恩,留给你们的时间不会太长了,顶多三四年,这几年你们好生将我蒙古铁骑练成一支所向披靡的精兵,到时,我们一鼓作气,踏平南朝,再挺进西部,一举将叛逆之汗国毁之。”
阿术听忽必烈说还要准备三四年,急忙站起身来说道:“大汗,臣认为根本不需这么久,自孟珙死后,那南人中能征惯战之人已是屈指可数,况且南朝新皇帝刚刚登基,贾似道把持朝政,朝纲不整,大汗给臣十万大军,臣即日率军南下,三年内定当将赵禥小儿的人头带回。”
忽必烈笑道:“阿术将军休要急躁,你只说对了一半,那南朝内部虽然混乱,但是有长江淮河天险可守,而我朝刚刚平息阿里不哥之乱,国库拮据,无论粮草,军械均不足以支撑你三年,难道让十万大军饿着肚子去攻城掠地?还有那西部四大汗国也在等着朕和南宋拼成两败俱伤,好收渔人之利。朕之所以言三四年便是要等国力恢复,同时还要等川中刘整的水军大成,方可一举荡平南朝,一统天下。”
“大汗英明,待水到渠成之时,才能进攻宋朝,现在冒然出兵,一旦形成胶着状态,对我方也是不利的。”董文炳接着说道。
忽必烈点点头道:“董将军言之有理,时候到了,朕自当让你们统领我蒙古铁骑,替朕去平定天下。”
“愿随大汗一统天下,成就千秋霸业。”三人心中一热,跪下齐齐说道。
“好,好个千秋霸业,赵禥小儿,即便如大人所言,你命星闪耀,朕之铁骑也会让你南朝陷入万劫不复之中。”忽必烈突然站起身来,狂妄地笑道。
千里之外的临安。
正在御书房看书的我突然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心道:“咦,是谁在念叨我?”
第14章文陆双杰
第14章文陆双杰
第14章文陆双杰
早朝之时,我见到了文天祥,陆秀夫这两位后世著名的南宋爱国志士。
文陆二人均是出生于1236年,又于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同中进士,文天祥文武双全,后世所留名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绝唱。至于陆秀夫,历史上记载则相对较少,名气也逊于文天祥,其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最后背负幼帝跳海而亡。
接到圣旨时,文天祥刚刚辞去瑞州知县,闲居在家,陆秀夫则在扬州李庭芝手下任职参议官。
文天祥所在的江西本来较之陆秀夫所在的扬州为远,只是陆秀夫在军中有事物需要交接,而文天祥基本闲野无事可以立即起程,所以两人几乎同时抵京。
“臣文天祥,臣陆秀夫,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位爱卿免礼,平身。”我看了看二人接着说道,“文爱卿,陆爱卿,朕封你们二位崇政殿说书,留朝听令。”
“谢陛下恩宠。”文,陆两人再拜于地。
文天祥身形较为高大,气宇轩昂,难怪当年宋理宗会钦点其为状元,曾经当堂说道,“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而且还亲自为其赐字“宋瑞”,后来文天祥便以宋瑞为字。陆秀夫则较为矮小,一脸正气,性格沉稳干练,不善言语,深得李庭芝喜爱。
贾似道冷眼相看,面无表情,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虽然事先我以先帝之名和贾似道说过这二人,但其心中多少有些不快吧。
下朝后,我在御书房召见了何基,文天祥及陆秀夫三位崇政殿说书。
这何基也算是宋末大儒了,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其治学笃实,有类汉儒,阐明发挥,多创新意,只是在后世的名气远远不及文陆二人。
文陆二人加上张世杰能够被后世称为宋末三杰,主要还是因为不屈的民族气节。
“三位爱卿请坐,小七,上茶。”
“谢皇上。”
“三位不必拘礼,这是御书房,随意即可。三位先生均是博学多才之人,自今日起,便请各位给朕讲解这治国之道。何爱卿,你年岁最长,就先来吧。”
何基年纪已近八旬,身体尚算硬朗。
我认真听完了三位的讲解,从其言论中可以看出,何基相对中庸,或许是在朝中的时间长,知道赵禥不学无术,所以只是浅显地讲述了为君,为臣,为民之本。而文陆二人则年轻气盛,加上少在京中,是以言谈尖锐,更多触及到民间疾苦以及对朝政提出委婉的批评。
“三位先生所言让朕感悟甚多,今日讲学先到此处。文爱卿,陆爱卿,你们二人刚刚进京,就给朕讲讲各自地区的风情吧,何爱卿辛苦了,先行告退,回去休息吧。”
文天祥有胆有识,日后也是文武双全的英雄,只是现在并未领兵打仗,还没有显示出军事方面的才能,那些流传后世的名作也都是其中后期在军营中有感所作,此时之言谈大都是些地方民政。
我突然想到,如果历史因我而变,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还会有吗?
陆秀夫字君实,性格内向,但条理清晰,对照着城防图,三言两语就将扬州城的布防讲述清楚。
扬州城制置使李庭芝不愧是宋末之名将,虽然我不懂军事,也能看出这扬州城的防御体系十分健全,布局合理,疏密相间,各个防御点之间易于联系而又不显局促。
“扬州城的布防可谓十全九美了。”我冷不丁地突然说道。
“十全九美?”陆秀夫不解地问道。
“是啊,还未尽完美。”
陆秀夫低头不语,又将城防图详细看了一遍,有些不服气道:“扬州城的布防是李大人及属下等经过长时间商议后的结果,这其中的欠缺之处还请陛下指点。”
文陆二人都是我预想班底的重要成员,自然得想办法让他们信服。
我指了指地图说道:“二位爱卿来看,这里,扬州城北门外不远处的这个地方,叫平山堂,此处地势较高,在上面可以俯瞰州城,一览无余,如果朕是蒙古人,便会在此地建立数座塔楼,并多设攻城弩等器械,就能居高临下掩护地面部队的进攻,从而使扬州城城墙的防御作用大为降低,简单而言,就是空中的制高点被朕占领了,这就是那美中不足之处了,平面完美,立体欠缺。”
文天祥没有身临其境,倒还没有太多的感觉,那陆秀夫听罢却已是冷汗淋漓,顾不得没听懂什么叫立体,惊慌失措道:“若非陛下提醒,这扬州城危险了。”
随后,陆秀夫紧盯着地图长考起来,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和文天祥探讨几句,却始终未得良方。
我也不去催他们,只是静静地品着香茗。
良久,陆秀夫突然跪倒在地道:“还请陛下赐教,救我扬州城军民于危机之中。”
“快快起来,扬州军民也都是朕之子民,朕当然会尽朕之责任。”我扶起陆秀夫说道,“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城,你们来看,这平山堂与最近的城墙间相距甚近,可派人修筑大城包围平山堂,便能将这北门的制高点纳入城防,如此扬州城无忧亦。”
陆秀夫本就聪明,听我这一提点,稍加思索便已明白,当下再次跪倒,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道:“陛下真乃神人也,还有一事,扬州城连年战火,士卒伤亡日渐,陛下能否加派军队前往?”
我知道陆秀夫这次磕头是真心所然的了,于是等他磕完头才说道:“陆爱卿,起来说话,今朝中局面复杂,且这临安将士大都是乌合之众,朕会在三四年之内彻底改变军制,如果近期扬州城急需士卒,朕认为可就地招募流民。”
“就地招募?扬州城外流民甚多,这倒是能够解决燃眉之急。”陆秀夫起身说道。
“暂且只能如此。”
“是,陛下,臣这就回信李大人。”
我笑笑道:“陆爱卿,你告诉李大人时,以上这两点都是你的建议,明白吗?”
陆秀夫愣道:“属下愚钝,不明白陛下之意。”
我见这陆秀夫如此直接,也是好感顿生道:“爱卿日后自会明白,不仅此事,就连朕今日所谈之事也不要外传,朕现在是潜龙在渊啊,哈哈。”
“谨遵陛下旨意。”
我站起身来,眼里精光一射道:“好,宋瑞,君实,你们二位今后都是我大宋之栋梁,好生为朝廷做事,待朕飞龙在天之日,朕自会将我大宋朝带到宇内之巅,到时两位都是中兴之臣,必会流芳后世。”
文陆二人听我直接叫宋瑞,君实,心里一阵激动。大凡皇帝开口称臣子之字,是将其当作肱骨之臣了。
古时的读书人不就是盼着一身学问卖与帝王家吗?
况且我之言语本身也是文陆二人平生之志,此时亲耳听见我的豪言壮语,也是心潮澎湃:“臣等愿誓死追随陛下,北定中原,中兴大宋。”
第15章佳人之约
第15章佳人之约
第15章佳人之约
漫天雪花飞舞,这是景定五年冬天临安城的第一场雪。
雪花轻轻地落在地上,如絮,如花,在微风中轻飘。南方的雪和北国还是有些差别,少有大风相伴,没有那种粗狂的气势,却多了分婉约的柔情。
北国之雪如诗人所写,云雪离披山万里,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而南方的雪却是光含晓色清天苑,轻逐微风绕御楼。
渐渐的,雪花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密,像织成了一面白色的纱网,数米之外已是一片朦胧,又像连绵不断的帏幕,往地上直落,同时返出回光。白雪,盖满了屋顶,街道,压弯了无数树枝,微风,吹遍了大地,天空,扫尽了乌烟瘴气,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一片片雪花,一阵阵微风,融合在一起,使天地变成了白色的纯净。
不一会,地面完全被白色所笼罩,弯弯的树枝上也缀满了丝丝残雪。
我站在宁乾宫的顶楼,默默地注视着这场大雪。居高临下,皇宫中的雪景一览无余,尽管是蒙蒙一片,我却不是用眼睛在看,而是用心在感受了。
以前的那座城市从未下过雪,是以我对雪的印象仅仅是来自书中,来自电影电视中。
“哥,你什么时候带我去看雪景啊?”乐菱杉平时喜欢叫我哥。
“菱杉,你喜欢的话我们这个冬天就去吧。”
“说话要算数哦。”
“当然,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呢?”
“哥,我就知道你最好了。”
几个月前我和菱杉相约要去东北看雪,那一幕依旧是那么清晰,宛若就在昨日。现在下雪了,只是菱杉会在哪里呢?
依稀仿佛中,我痴痴地站在窗前,任由雪花飘撒在我的脸上。
你现在过得好吗?
但愿你能够天天好心情。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听见小七在后面轻声说道:“官家,这场雪一时半会可能停不了,官家还要去同乐楼吗?”
“啊?”我从沉思中回过神来道,“去,朕金口玉言,岂能随便失信于人,这就出发吧。”
冒着大雪,我带着袁棘和小七向同乐楼走去。
一路上雪依旧下个不停,从雪花变成了鹅毛大雪,地面上的背阴处已经开始积起一层薄薄的积雪。
同乐楼的客人稀稀拉拉,较之平时显然少了许多。
突如其来的大雪给道路交通造成了不便,这种天气自然是选择在家最为宽心了。
还是那张靠窗的台前,方灵已经先到一步,坐在那里等候了。
袁棘和小七坐在了旁边的一张台前,我自己来到方灵对面坐下。
“我还以为你不来了。”方灵笑道。
“佳人有约,怎会不来?何况我金口一开,自然不会失信于人。”
方灵四下看了看笑骂道:“公子,你可别口无遮拦,这金口之说只限于皇上,其余之人是不能这么说的。”
我笑道:“你看我像皇上吗?”
“就你,还皇上啊?那本姑娘也能当皇后了。”这句话方灵脱口而出,刚一说完,便觉不对,脸色微微一红。
我哈哈笑道:“此言极是。”
这下方灵脸色变得更加绯红,有些生气道:“我好心劝你,你还说,再说我就不理你了。”
“好好,不说,不说了。”
“这还差不多,酒菜我已点好,公子可以告诉我上次你那个详细看法了吧。”
“嗯,其实呢,任何事情都要从表面去看其本质,这件事情从表面上看是那秦桧蒙蔽高宗帝,以莫须有罪名将岳元帅迫害致死,然而,像岳飞这样威望极高的军中将领,如果皇帝不点头,秦桧是没有权力给其定罪的,何况是莫须有呢?高宗帝又不是三岁的小孩,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你再换个方向去考虑,如果岳飞率兵打败了金国,迎回了徽宗,钦宗二位皇帝,那该是谁来当这个皇帝呢?”
“自然该是钦宗复位。”
“对啊,所以我认为最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就是高宗帝,所以高宗当然要想办法保住其位,而秦桧只不过是揣摩准了高宗帝的心思,才制造了这起冤案。”
这在后世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只是身处这个封建帝制时代的人们就难以理解了。
那方灵似乎有些明白道:“皇位就这么吸引人吗?连亲情疆土都不顾了。”
“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认为。”
“那公子你呢?如果你是皇帝,会怎么做?”
“我嘛,呵呵,你都说过我不是皇帝了,所以我也没去想过。”
方灵嗔怒道:“哼,装吧。”
我忙打岔道:“吃菜,吃菜。”
方灵瞪了我一眼,道:“公子的见解的确与众不同,颇为令人惊讶,但是又很有道理,能请教公子高姓大名吗?”
“我叫呼延照禥,字东海。”
呼延东海加上赵禥。
“原来是呼延公子,呼延公子的见识果真异于常人,只是这些话还需谨慎,以免传至宫中,招来杀身之祸。”
“多谢姑娘提醒。”
“不必言谢,呼延公子本事非凡,我想再请教个问题,不知可否?”
“当然可以。”
“呼延公子怎么看那蒙古人?”
我想了想道:“自铁木真一统蒙古后,日渐壮大,先后消灭金,西夏,大理,如今这战火已蔓延至江淮一带。其继承者忽必烈也是极具雄才大略,侵宋之狼子野心早已昭然,只等其内部事情解决后,蒙古人必会再次挥兵南下,也就三四年吧,到时定会有场生死大战。”
方灵沉思片刻道:“那以公子高见,谁胜谁败?”
“我朝必胜。”我坚定地说道。
“啊?公子何以如此肯定,想那蒙古人极其彪悍,战斗力远超我大宋士卒,我大宋就一定能获胜?”方姑娘似乎很不赞同我的看法。
我笑笑道:“呵呵,这个吗,到时自有分晓,现在可不能泄露天机。”
“哼,又装,不说就算了。”方灵故作生气道。
方灵生气的神态同样像极了乐菱杉,我心里不由得又是一痛。
以往每次乐菱杉生气时,我都会想法设法哄其开心,而现在已是物人皆非,只剩下我独自心痛。
方灵见我突然沉默,神色忧郁,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公子是否又想起了你的那位故人?”
我默默地点点头,眼神移至窗上,透过窗纱,外面的雪花隐约可见,雪继续下着。
片刻后,方灵打破沉默道:“公子愿意陪我出去走走吗?”
第16章雪中情
第16章雪中情
第16章雪中情
我和方姑娘各自撑着一把油纸伞走在雪花飞舞的西子湖畔。
夜幕下的雪色中,能见度已经很低,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微弱的灯光映衬着飞舞的雪花,时而透出五颜六色,时而又是一片洁白。
我这时注意到油纸伞下的方灵,一袭白衣,秀雅绝俗,肌肤娇嫩,神态悠闲,在白雪之中显得格外纯洁清新,在不时飘散出的阵阵轻雾中,更是宛若下凡的仙女,竟不染半分人间气息,灵气四射不可方物,之灵,之美,之纯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只能是,此女只得天上有。
自从我认识乐菱杉后,还是第一次如此赞美一位美女,不知道是否是两人身上有太多的相同之处。
方灵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道:“好清新的空气。记得小时候,每当下雪天,我哥都会陪着我在雪中漫步,我很喜欢雪,总是觉得这雪花能够清洗大地,化净空气,更加能够纯洁人的心灵。”
“是啊,这不带丝毫人间气息的雪花的确能够让人心洁净,难怪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不惜笔墨咏雪呢。”
“嗯,只是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如此和雪花融于一体了。”
“看得出来,你很喜欢雪,只是这下雪天年年都有,你现在依旧可以常在雪中漫步的。”
“雪依旧,只是,只是我哥,我哥他已经不在了。”方姑娘突然哽咽道。
我不知道原由,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只是默默地陪着方灵向前走去。
还是方灵自己打破了沉默道:“四年前,我哥周游天下,在川中拜访一位朋友,正好遇上宋将刘整投敌,我哥性急,得知后大怒,和他的朋友商议行刺,刘整虽说武艺不凡,但还远不是我哥的对手,没想到的是,那刘整身边竟然有天涯的高手保护,我哥眼见不妙,就和其朋友一起往外冲,就在我哥他们快要突围出去时,那天涯神殿四大长老之一的宗巴尔突然出现,我哥他们不是其敌,幸得他朋友拼死拖住宗巴尔,我哥才得以逃出,只是背部中了宗巴尔一掌,身负重伤,连夜逃到了川中欧阳世家,却。。。。。。却不治。。。。。。走了,后来,父亲去川中接回了哥哥的骨灰,自此,我就再没有刻意地在雪中漫步过了。”
方灵说完后长长地吐了口气,似是心中舒展不少。
“你哥为国尽忠,自是重于泰山,方姑娘不必忧伤,你哥好样的,是你的榜样,也是我大宋之榜样。刘整那厮虽说被朝中奸臣迫害,事出有因,但无论如何不该卖国投敌,做汉奸者,定然不会有好下场的,以后下雪天,若是方姑娘不嫌弃,我来陪你漫步雪中吧。”
“嗯,只是呼延公子有这么多时间吗?”
“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你有心,就会有时间的。”
“时间是挤出来的?公子的见解的确让人佩服,只是。。。。。。”
“只是什么?”
“我只是觉得公子似乎是天外来人,明明近在眼前,可就是无法捉摸。”
“呵呵,傻姑娘,天外哪里会有人。”
“公子以后就叫我灵儿吧,别再姑娘姑娘的叫了,我哥以前也是这么叫我的。”
“我看行,这叫法好听,成交。”
方灵扑哧一声笑道:“又做生意呢?时时不忘成交。”
我也笑道:“那灵儿也可以叫我做哥哥吗?别再公子公子的叫了。”
“你这人倒也学得快,好吧。”
“灵儿。”
“哥。”方灵轻轻地道,“其实很多事情说出来就会好受些,就像我以前一直将此事压制在心,刚才我向你说出来后,反而觉得心里舒展不少。我不知道你那位故人之事,但我觉得,哥,你的心里十分忧伤,别藏在心里,人嘛,总是该往前面走的。”
“灵儿,谢谢你,哥没事的。”
我也想向人倾诉,可是我却无法说出。
雪一直在下,除了阵阵寒风吹过,周围已是一片寂静。
我们都没再言语,只是慢慢地走着,用心在感受着雪花飞舞的浪漫,感受着天地之间的清新,这一刻我突然觉得我和方灵之间的步伐竟然十分协调,十分默契。
“哥,我走了,最近我要回家乡一趟,等我回来后我们一起泛舟西湖,好吗?”
还未等我说话,方灵已抢着说道:“别说成交哦。”说完哈哈一笑,人已在数米之外。
我望着方灵离去的背影,大脑似乎有些反应不过来。
是方灵还是菱杉?
似梦似幻,
如痴如醉。
我愿长睡梦中,
直到你来将我唤醒。
“公子,方姑娘已经走了,我们也该回宫了。”小七上前来说道。
“恩,回吧。”
回去的路上,袁棘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全神贯注地注意着周围,神色也不似平日之从容。相处这么久,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袁棘有些紧张。
走到皇宫附近的狮峰茶楼时,袁棘仿佛松了口气道:“陛下,这一路上有人在跟踪我们。”
小七四处望了望自言自语道:“我怎么一点没有感觉到?”
我问道:“是谁,会是方灵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