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微臣水中之敌,而且,这也是家父当年对其的评价,只是没想到他竟会投敌。前些日子听欧阳建青讲,刘整在为蒙古训练水师,微臣便觉得有些不妙。”
“原来如此。”
文天祥气愤道:“哼,这都是贾似道弄出来的。”
陆秀夫道:“是啊,五年前的宋蒙战役后,贾似道利用打算法,排除异己,凡是不倒向贾似道的将领大都遭到迫害,轻者罢官,重者遇害,当时若非李庭芝大人正好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也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出现。”
1260年,宋蒙四川战役后,贾似道为排除异己,在各路武将中推行所谓的“打算法”,即派遣官会计查核各地军费,凡在战争中支取官府钱物用于军需者,一律加以侵盗掩匿的罪名治罪。无数高级将领获罪,赵葵、史岩之、杜庶等名将均因此罢官,还被勒令赔偿。另一名将向士璧被夺官下狱,被逼而死,家族又被拘押偿付军需。名将高达、曹世雄对不学无术的贾似道十分轻视,贾似道怀恨在心,命党羽罗织罪名,逼死曹世雄,罢了高达的官,还好宋理宗保下了高达。贾似道又嫉妒在钓鱼城立下盖世奇功的王坚,故意把他调知和州,罢了他的兵权,不久王坚即抑郁而死。而刘整也在被迫害的名单中,贾似道指使当时身为策应大使的吕文德和四川制置使俞兴,准备除掉刘整,刘整得知消息后,惊恐不安,派人到临安向朝廷上诉,却投诉无门。当他看到比他名气更大的将领向士璧、曹世雄均被逼而死后,“益危不自保”,于是秘密派人与蒙古成都路军马经略使刘黑马联络,表示愿意以泸州及所属十五郡三十万户投降。
自此,反对贾似道的宋末名将大都退出军中,夏贵,范文虎,吕文德等占据了南宋军队的最高位,这也为宋朝军队的衰败埋下最大的阴影。
“刘整投降的起因朕已知道,不过这事朕早已定论。即便当日刘整率部造反,朕也能容忍,但叛国者,朕定不轻饶。而对于始作俑者,朕也不会轻易放过。”
只是这个始作俑者是谁,贾似道还是宋理宗?不过,也只有贾似道啦。
“陛下圣明。”
“李爱卿,龙牙和朝廷乃是一体,只是眼下朝上朝下情形略微复杂,朕才成立这样一个组织,其目的是从暗中协助朕完全中兴大业,凡是在明面上不宜之事,不管是朝中的反对派还是北方的敌对势力,均可由龙牙来解决。”
李北洋虽然性情古板,却也是聪慧之人,自然明白这些道理,当下起身拜倒在地:“臣明白陛下之意,臣李北洋愿意加入龙牙,为大宋之崛起。”
“爱卿,起身吧。今日既然来到这里,就将水师的发展方向议上一议,加入龙牙之事你找君实即可。”
“请陛下指示。”
“李爱卿,朕觉得水师的当务之急有两点,一是整编,二是打造新式战船。爱卿的奏折朕已经看过,朕就先来说说这整编之事,在年底前,朕初步打算将我朝所有的水师官兵重新整编,成立大宋皇家水师,全体归属于沿海制置使治下,由叶梦鼎兼任,李爱卿担任副制置使。整个海军,啊,不,是整个水师分为四大舰队,北海舰队,负责长江口以北的所有区域,东海舰队,负责长江口至福建路所有区域,南海舰队,负责两广路的所有海域,长江舰队,负责长江流域。明年之后,朕会全面变革我朝所有的军队,到时自会再次变化,不过,以舰队为核心的基调却不会改变。”
“以舰队为核心?”
“是,每支舰队下面再设若干编队,由不同的战舰组成。”
第133章航空母舰?
第133章航空母舰?
第133章航空母舰?
后世的中国海军便是以北海,南海,东海三大舰队为主体,形成海防中坚力量,拱卫着我国数千公里的海岸线。
在航海史上,我国的起源落后于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等,直到东汉《释名》中,才有了“随风张幔曰帆,帆泛也,使舟疾泛泛然也。”的记载。可见中国人会用帆比埃及晚了三千多年,比希腊晚近两千年(甲骨文上有的符号被认为是帆的表现,但既没有实物也没有其他文字或艺术材料作为佐证,因此可信度不高)。自汉唐起,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我国也渐渐学会了制造大船和进行航海,特别是到了宋明时期,我国的航海术得到空前的发展,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和民族,没有一个能以海军跟中国舰队对抗。然而,随着封建社会后期自闭症的发作和倭寇问题的影响,中国的海上发展萎缩了,以至于到了清末,一蹶不振,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大清水师的北洋舰队竟然全军覆没。
李北洋想了想道:“陛下,臣觉得可行。”
“恩,具体事宜以后慢慢再议,李爱卿,你是水战专家,按照这个基调好生筹谋。”我接着道,“下面朕再说说新式战船。李爱卿,知道火器吗?”
“陛下,臣略有所闻。”
“现今我朝战船上所配的远程武器都是类似抛掷石块的火砲吧,这种火砲并不是朕所说的火炮,随着火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火药司已经在研制真正意义上的火炮了。李爱卿,你明日和宋瑞去火药司看看火枪以及火炮的雏形,一旦我朝的战船上全部配置新式火炮,威力可就大不相同了。”
李北洋对此并无直观的感受,只是不断点头道,“是,是。”
我当然明白李北洋心中所想:“李爱卿,你去火药司看完后就会明白火炮的威力了。”
“臣明白,明早等文大人下朝后便去。”
“无论水战,还是陆战,未来一定是火器的天下。李爱卿,朕在我朝文献中曾经见到过一艘名为神州的巨舰,你知道有这事吗?”
李北洋兴奋道:“回陛下,此事千真万确,神州(也称神舟)巨舰乃是两百年前微臣先祖所监造,当时朝廷为了出使高丽,下诏所造,此船长40丈,深(高)29丈(加上桅杆的高度),阔(宽)7丈半,是一艘六桅帆船,远远大于我朝的主力战船赤马,白鹤,千石舟,甚至楼船等。不过,这种船只因为过于庞大,作为战船却是不太合适。”
据宋朝皇室内部文献记载,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宋神宗派使臣安焘、陈睦往聘高丽,曾命人在明州(今宁波)建两艘大海舶,第一艘赐名“凌虚致远安济神舟”,第二艘赐名“灵飞顺济神舟”,自浙江定海出洋到达高丽,高丽人从没见过这样巨大的神舟,“欢呼出迎”。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再次派使臣去高丽,又在明州建造了两艘巨型海舶,它们“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船只到达高丽后,高丽人呈现出“倾城耸观”、“欢呼嘉叹”之势。
按照后世的计算法,神州巨舰长120米左右,高90米,宽22米,而这时代的船只大都仅有数十米之长,连最长的运兵车船也只有110米,即便是明朝永乐年间郑和所监造的“宝船”也只有44丈(130米多),足以见得神州号在宋朝时是多么巨大的一艘船,将其说成是当时的航空母舰也不为过吧。
有航母坐镇的海军编队,自然是无敌了。
“神州号还在吗?”
李北洋摇摇头道:“陛下,神州号在自高丽返程时,受飓风影响,支离破粹,因其修补耗费过大,弃之后肢解。”
“可惜了。李爱卿,那你能打造吗?”
“回陛下,微臣家中还有神州号残缺图稿,臣相信完全可以打造,只是耗费太大,是否值得?”
“值得的,朕会直接调拨军费,这点你不用操心。李爱卿,朕来问你,打造这样一艘巨舰,需要多少时间?”
李北洋想了想道:“陛下,大约需要两年时间。”
“不行,两年太久,朕最多给你一年时间,务必在明年中打造出来,后日你将图稿带上,并叫上大宋临安造船坊最好的匠师,到集英殿商议此事,朕会集我朝之力,全力支持。”
“臣遵旨。”
“宋瑞,到时叫上云伯飞,沈逸秋和兵器监最好的匠师。君实,你通知工部制船司也派出最好的匠师一并参与。”
“臣等遵旨。”
如果在明年中能够打造出来,再经过半年的磨合,那么到了1267年襄樊大战时,我的航母就能派上用场了,再配上新式火炮,那刘整即便通晓水战,也不会是我朝水师之敌了。
渐渐地,李北洋少了初始的拘谨,道:“陛下,当今我朝造船技术之最已不在两浙路的临安和明州了,而是福建路的造船坊。”
“这是为何?明州不是在两浙路吗?”
“回陛下,据微臣祖上传闻,一百年前,神州号巨舰设计者高商的后人随着张浚入主福建路而迁到了福州,所以福建路之造船技术在这百年来一直领先于我朝其它地方。”
“哦,那高商后人还在福建路吗?”
“这个臣就不知道了,毕竟百年来变化很大。”
福建路,也许是时候该去走走了。倘若能找到高商后人,或许打造巨舰就会事半功倍了。
李北洋走后,全玖兴高采烈来到御书房道:“官家,全觉到了,太后说晚上去宁坤宫吃饭,顺便为全觉接风呢。”
“是吗,那全觉人呢?”
“官家,全觉在楼下大厅呢。”
“哦,小七,叫他上来,朕刚好有事找他。”
不一会,小七带着全觉来到御书房。
“参见皇上。”
“呵呵,全觉,这是朕的家,就无需客套了。”
“谢皇上。”
“玖儿,沏壶好茶。”
“嗯。”
“全觉,山庄那里事情都交代好了吗?”
“皇上,已经交代好了,山庄事物交由管家全权打理,后山中张世杰那里也已初见成效,目前所有的人都掌握了火枪的射击方法,其中李大人派来的教官中已经有三四人能做到一个字(五分钟)内发射7到8次了。”
“恩,还行。等云氏火枪造好后,朕打算让张世杰离开山庄。全觉,你先休息几日,便去临安大学协助沈逸秋监设实验室吧。”
“皇上,全觉明日便去。”
“呵呵,好,你自己定时间吧。全觉,你对于造船方面有研究吗?”
“皇上,没有深究过,全觉只是对于以车轮作为船只的动力以及舱板跟船壳板间的粘合有些想法。”
“恩,后日你也一起到集英殿参与战船研制会议吧。
“是,皇上。”
“官家,时候不早了,早些去宁坤宫吧。”全玖说道。
“好,走吧。”
或许是爱屋及乌,谢道清对全觉的印象颇佳。
“全觉参见太后。”
“几年不见,全觉也长大成人了,和玖儿越来越像,真是一表人才啊,不错。全觉,可曾婚配?”
全觉略显羞涩道:“太后,还没呢。”
“哈哈,还是和几年前一样,腼腆。官家,玖儿,全觉,都上桌吧。”
第134章集英殿议神州
第134章集英殿议神州
第134章集英殿议“神州”
“祭司大人,属下和允泽已经将真州忠勇营的情况了解清楚,这是周边地形图。”
杨琏真迦望着风尘仆仆的两名属下,兴奋地接过地图,快速扫了一眼道:“乌力罕,允泽,辛苦了,休息片刻,我们一起来合计下营救方案。”
“大人,是否需要请求神尊大人多派些人手支援?”允泽道。
“不必,自上次昆哲行刺失败后,进入宋朝边境的难度增加了许多,万一打草惊蛇反而不妥。”
乌力罕笑笑道:“允泽大师,你一定没有见识过祭司大人的武功吧。”
允泽苦笑道:“乌力罕大人,允泽只见识过祭司大人的医术。”
“那就难怪,祭司大人的武功在我天涯里可是名列前茅,比起昆哲长老强多了。”
允泽没有见过昆哲,虽然在上次行刺中失手而亡,但也知道他是天涯神尊印天涯座下四大长老之一,杨琏真迦的武功还远在昆哲其上,自然是十分厉害了,称得上是高手中的高手。
杨琏真迦呵呵一笑道:“允泽,忠勇营的布防如何?”
“大人请看。”允泽一边指着地图一边介绍起来,“忠勇营的布置宛如囚所,驿吏棘垣钥户,两百名士卒分为两班日夜守逻。”
“看起来还是很严密的,不知其中有无高手坐镇?”
“是很严密,不过据周边的路人讲,起初时,这里是守卫森严,三五步就有哨位,近年来,其防御已经松懈了很多。至于营中是否有高手,就不得而知了。”
杨琏真迦点点头道:“郝经大人也真不容易,一晃都过了五年了。”
乌力罕道:“属下曾听神尊大人说过,大汗可是很想念郝经大人的,大汗常常念道,郝经大人身体虚弱,不知道能否熬得下来,所以这次我等务必要将其救出。”
“恩,乌力罕,这次真州之行,你随我前往,允泽,你武功低微,就留在演福寺。”
“祭司大人,就你们两人太少了吧,忠勇营可是有两百号人啊。”
“允泽,这又不是去打仗,人多了反而会误事。允泽,你立即传书北方,一旦我们将人救出,就需要安排好郝经大人撤离之路,在边境一带随时接应。七日后,寅时(凌晨4点)过半动手。”
“是,大人。”
京湖制置使吕文德的“捷报”奏折终于到了临安。
贾似道一脸喜色:“陛下,枢密院昨夜子时一刻收到襄樊前线吕文德八百里急报,蒙古军队已经撤出新野。这是奏折,请陛下过目。”
小七接过后转交与我,我急忙打开看了起来,奏折十分简单,大意是,臣吕文德与夏建刚合兵一处,于日前出关北进,在新野南郊与之一战,蒙古军队碍于我军威势,略有抵抗,随后离去。
“恩,很好。师臣,着枢密院嘉奖。”
“老臣遵旨,陛下,禁军是留是回,还请陛下定夺。”
我想了想道:“师臣,就让夏建刚的五千禁军在襄樊一带驻扎一段时间吧,以显我天朝军威。”
“是,陛下。”
蒙古人是骚扰还是有其它目的,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在1267年前,襄樊并无大的战役发生,所以也没有刻意去留意蒙古人的去向意图,更没有想到的是蒙古会求置榷场于襄阳城外,而吕文德竟然会答应。
历史的大致走向,我十分清楚,但具体到某时某地的细节上我也并不都记得,甚至有不少事情更本就不知道。
榷场的设立,导致襄阳大战一开始,吕文德便陷于被动。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我是穿越者,但我毕竟不是神。何况,我的思路这两天都在我的“航母”上了。
“陛下,臣廖莹中有本启奏。”
“廖爱卿,请讲。”
“陛下,福建路,两广东路(今广东)土地丈量已经全部完成。其中的问题大同小异,臣与江尚书商议后,已上奏折请示。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到了其他路的土地丈量时还会遇到。”
“廖爱卿,此事朕已有想法,待朕看完你的奏折后再行批复。”
“是,陛下。”
“工部尚书汤汉,侍郎洪天赐随朕前往集英殿。退朝。”
我心里想着神州号战船的打造之事,匆匆忙忙地宣布退朝。
李北洋,沈逸秋等人早已齐聚在集英殿旁边的一处小型会议室内。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各位,今日召集大家,是为了打造我朝神宗时期的巨舰神州号。水师李北洋将军手里有一份残缺的神州号船只的图稿,大家先来看看,你们都是我朝造船业或者某一领域的专家,针对这份图稿,看完后大家再各抒己见,一起参详打造方案。”
李北洋,云伯飞等人事先已经统一口径,不提火炮之事,只对于船只本身发表建议。
我见众人看完后,都十分拘束,便道:“各位,先来介绍下你们自己,让朕认识认识。”
工部,造船坊,兵器监的匠师我都是第一次见到,等他们一个个自行介绍完毕后,我接着道:“李爱卿,你先来说说吧。”
“是,陛下。按照图纸的记载,神州号要制造出来并非难事,但是,因为船体过于庞大,无论速度还是坚固度都不尽人意,所以倘若要用于我朝水师,这两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是无法成行的。”
全觉道:“关于速度问题,草民建议是采用车船的动力源,也就是用脚蹬滑轮之法。现今我朝的车船都是采用单一滑轮,如果可以将滑轮组成滑轮组,以轮齿相扣,那每个人就能蹬踏一个滑轮而带动一组滑轮,这样就能提升船只的速度。而对于战船的坚固度,草民以为可以采用水密封舱法,分段实施。”
“水密封舱法单纯使用木材是不行的,但可以采用在木材外包铁皮之法。”沈逸秋补充道。
“那样一来会增加船身的负重,家父曾经在海鹘战船外壳上使用过铁皮,或多或少会影响速度。”来自造船坊的一位名叫秦小坤的老匠师道。
“的确如此,秦大师,令尊的铁壁战船开了我朝战船先河,逸秋十分佩服。如果全觉所说的滑轮组方法可行的话,应该可以减少对速度的影响,否则只能增加舵手了。”
欧阳建青一边听着,一边将众人的意见全部记录下来。
渐渐地,大家谈到造船的专业知识,气氛也开始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起来,只有我却是听得云里雾里了。
专业之事让专业人士去做,外行要去干预,就变成瞎指挥了。
沈逸秋的包铁皮之说让我想起了后世的铁甲战舰,宋朝时期,秦世辅于1203年建造的铁壁铧嘴平面海鹘战船,就是在船舷包裹上铁甲。然而真正意义上的铁甲战舰还是19世纪,以蒸汽为动力的战列舰。
蒸汽机在这个时代能研制出来吗?如果可行,那就简单多了。
我伸出双手,做了个暂停的手势道:“各位,稍停,关于这神州号一事,朕就交给李北洋全权负责了,工部,兵器监,船坊等各部须得无条件配合,在座的诸位都将参与,记住,朕给出的期限是一年。好了,朕另有事情,你们自行商议,李北洋,遇到问题随时可以来见朕。”
第135章蒸汽机
第135章蒸汽机
第135章蒸汽机
我回到御书房,脑海里零散地浮现出蒸汽机的资料。
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大约在公元100年,希腊人希罗发明了一种叫做汽转球的玩具,汽转球主要是由一个空心的球和一个装有水的密闭锅子以两个空心管子连接在一起,而在锅底加热使的水沸腾然后变成水蒸气然后由管子进入到球中,最后水蒸气会由球体的两旁喷出并使得球体转动,这是蒸汽机最早的应用,只不过希罗并没有持续研究下去,只是将其当做一件好玩的物品。到了17世纪中,欧洲科学家才开始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大约一百年后,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最终使得蒸汽动力走上历史舞台,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
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第一个成功地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从此改变了轮船的驱动动力。
如果我能够研制出蒸汽机,就会比历史提前500年,尽管五百年的跨度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瞥,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更新越来越快,特别是欧洲的工业革命后,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社会的发展也不为过。
宋朝的钢铁煤炭等基础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既然如此,那我就先来尝试下工业革命,否则依靠单一的人力,畜力是无法产生质的变化。
一般认为,蒸汽机、煤炭、钢铁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三项主要硬件因素,如果蒸汽机能够研制出来,那我就有了工业革命的基础了。
想到这里,我忙道:“小七,你去告诉全觉,沈逸秋,让他们结束后来御书房。”
“是,官家,小的立刻就去。”
蒸汽机的原理我大致知道,不过要变为实物,还得依靠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们。
“玖儿,烧一壶水,并让它一直开着。”
“啊,一直开着,这是为何?”
我笑笑道:“一会你就知道了。”
水烧开后,蒸汽不断冲击着壶盖,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全玖好奇地看着,也不问我原因。
我也没有去作解释,只是盯着略微显现的烟雾,沉思不语,直到沈逸秋,全觉的到来。
“皇上。”
“沈先生,全觉,你们来看看。”我指着烧开的壶道。
两人不明所以:“这是?”
这只是一壶烧开的水。
他们知道我不会无的放矢,和全玖一样好奇地问道。
全玖笑道:“就是不知道官家什么意思呢。”
“水烧开了,产生了汽,汽往上冲,撞击着壶盖,如果这汽再大点,是不是就能撞开壶盖呢?”我看着一脸茫然的三人说道,“朕叫你们来,是想研制一种新型动力源……蒸汽机。”
“蒸汽机,是什么?”
“用蒸汽来推动活塞在气缸之内做反复运动,通过连杆带动飞轮旋转,将往复运动变为圆周运动,而飞轮反过来又带动换向阀,改变活塞两次的进气与排气关系,实现机械自动换向,维持机器连续运行。以这种方式作为动力的机器就叫做蒸汽机。你们再来看这壶水,如果产生的蒸汽足够大,就能撞开壶盖,也就是活塞,活塞上冲后就能带动所连接的物体发生运动,从而提供动力。”
“这?皇上,这个。。。。。。”沈逸秋,全觉二人都有些语无伦次。
“一旦这种动力能够运用到生活中,那可就是翻天覆地了。别的不讲,就说说巨舰的动力吧,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战船,其速度会得到极大提升,而且不再需要大量的水手,只要能够保证蒸汽的不间断,即便神州号再大一倍,即便船身全部都由钢铁打造,同样也可以轻松自如地在水中航行。”
“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啊?”全觉惊讶道。
“呵呵,时代每天都在进步,说不定以后人类还能飞升上天呢。”我知道这些新鲜概念早已超出了这个世代人们的认知,即使是沈逸秋这样顶尖的科学家也一样无法想象。
我接着道:“你们都看过朕的物术简要吧,上面还有不少类似的能量转换,如水车,风车,就是将自然之力转化为其它能量。”
全觉问道:“恩,看过。”
“蒸汽机也是一种能量转化的机械装置。”
“这个真能实现吗?”
“当然可以,朕可是金口玉言,不会张嘴乱说的。”
“皇上,如果要产生极大的蒸汽源,就需要大量的煤吧。”
“是,我朝的煤炭采集地大都集中在北方一带,这是不利之处,一旦朕能够收回山河,煤炭资源就不用发愁了。不过,眼下我朝控制区域的煤炭产量也足以维持了。”
沈逸秋由衷赞道:“皇上真乃神人,这蒸汽机的构思的确非常人可以想到啊。”
我笑笑道:“沈先生,全觉,等大学实验室达到一定规模后,朕会以此为班底,设立一座皇家科学院,专门从事各种科学研究。你们当务之急除了研究教学外,还要广招人才,类似蒸汽机的东西,朕脑海里还有不少。”
“是,陛下,招贤一事何基大人亲自在抓,开学前,招贤楼应该能够先行启动。”
“恩,沈先生,只是你也要留意下何爱卿的身体状况,千万不能让其过于辛劳,毕竟这么大年龄了,多找些助手。”
“是,草民知道。”
“皇上,高达,昝万寿,彭大雅三位大人在宫门外求见。”周公公进来禀报道。
“哦,对了,他们要出发了。”我想起他们三位明早便会起程前往蜀中,我曾经要他们临行前入宫一趟,接受我的指示,这几日一忙倒是把这事给忘了。
“周公公,宣他们到御书房。”
“是,陛下。”
“沈先生,全觉,神州号巨舰谈的如何了?”
“还在讨论中,不知道这蒸汽机能否赶上。”
“尽力就是了。你们下去后好生捉摸下这蒸汽机,等下月大学开学后,可以让大学生们也参与其中的研究,他们年轻,思维比较活跃,至于保密工作朕会安排龙牙保安部来负责。”
“是,陛下。”
我知道他们一时之间定然毫无头绪,便将最简单的汽转球原理又给他们讲了一遍,道:“朕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的。”
第136章出发前的指示
第136章出发前的指示
第136章出发前的指示
“官家,三位大人已到。”周公公带着高达等人来到御书房。
“恩,周公公,你先下去吧。”
“是,官家。”周公公转身离去时,我突然说道:“周公公,天气热了,你自己也要注意休息。”
周公公一愣,随即感动道:“谢谢皇上关心,老奴先下去。”
“恩,去吧。”
“老臣彭大雅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彭大雅到京后也是第一次见到我,心情激动,一时忍不住老泪纵横,跪倒在地,大礼参拜起来。
彭大雅到京后,我已下令其恢复重庆知府事一职,所以他也自称为臣,而不是草民。
我扶起彭大雅道:“彭爱卿,平身。这些年,辛苦你了。”
彭大雅是先帝理宗嘉熙年间进士,刚过六旬,身材廋小,看上去却已是老态龙钟,满头白发。这一次彭大雅也算是再世为人,如果不是我登基后不久便传信给他,彭大雅也许就会按照历史的进程,郁郁而终了。
“谢皇上,皇上之恩,臣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
“彭爱卿,近来身体如何?”
“有劳皇上牵挂,这半年来臣每日坚持锻炼身体,加上心中之结已解,已经完全复原了。”
“恩,爱卿年岁已高,又受无妄之灾数年,得注意身体,我朝还需要你们这些老臣啊。”
彭大雅感激涕零道:“皇上放心,臣定当鞠躬尽瘁。”
“三位爱卿,都坐下吧。”
“谢陛下。”
“各位,当今天下局势你们都十分清楚,蒙古咄咄逼人,而蜀中又为两国交战的前沿,是我朝三大战区之一,你们此次前往,任务十分艰巨。”
“陛下放心,臣等一定不负陛下所托。”三人异口同声道。
我微微点头道:“很好。自五年前宋蒙之战后,刘整降敌,虽有吕文德收复泸州部分地区,但仍有不少川南县衙落入蒙古之手。近年来,川中大战没有,小战却是不断。你们到达后,首先要强化镇边军的战斗力,保证不再丢失一寸土地,军事上以高达,张珏为主,在稳住现有局势下,再制定出收复计划,当然,有战机时,自然也可出击。地方政务上以昝万寿,彭大雅为首,恢复民生建设,发展生产,团结所有抗蒙力量,川中民族很多,只要遵守我朝律法,都要一视同仁,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民俗民风,不得随意欺压我朝其他民族,另外,还要广招人才,为政清廉,让所有百姓安居乐业,川蜀之地乃是我朝除沿海外又一个经济中心,务必好生打理,为战争提供最大的保障。昝爱卿,你年纪尚轻,要多和前辈们学习,切记不可狂妄自大。”
“臣等遵从陛下旨意行事。”
“臣昝万寿遵旨。”
从唐朝时,四川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宋朝时,人口占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