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印象吗?”

“回皇上,臣还记得,这个并非难事。”

“那就好,伯飞,投掷弹和火炮的研发也不可忽略。”

“是,陛下,臣已经成立了不同的小组,分别由火药司中的几名中师负责,目前进展都颇为顺利。”

“很好,伯飞功不可没,朕都记在心头了,宋瑞。”

“臣在。”

“朕记得当初说过火枪的名字吧,这一千支火枪就命名为云氏火枪吧。”

文天祥道:“臣遵旨。”

“皇上。。。。。。”云伯飞听罢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跪倒在地。

云氏火枪。

这可是云家数代人的希望所在啊。

流传千古,名扬后世。

云氏火枪开创了火器的新时代,自此,热兵器渐渐走到了战争中。

“起身吧。”我扶起云伯飞,递给他几张图稿道,“云爱卿,这是朕最新思索的燧发枪图稿,是你下一步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全觉的实验室及全觉本人将会全力配合,务必争取在年底前研制成功。”

正是因为火绳枪的诸多弊端,导致了人们不断地改进,在十六世纪末,燧发枪的出世最终终结了冷兵器的霸主地位。虽然还远不如后世的枪支,但已经不是冷兵器可以抗衡的了。

云伯飞看了一眼图稿道:“皇上,臣定当竭尽全力。”

“好,伯飞,朕相信你,只是你平时需要注意休息,有时间和仲飞学学武术,锻炼下身体,琐碎之事慢慢交给下面人作就行了,我大宋可离不开你这位火器专家。”

“皇上放心。”

“恩,东平。”

“属下在。”

“东平,火药司可以新建一座大型的火器制作坊,汇聚我朝最先进的工艺设备和一流的各类匠师,以满足日益增加的火器制造。”

“皇上。”陈东平有些迟钝道,“制作坊只有兵器监才有权建立,火药司可以吗?”

“当然可以,此事你先做出方案,交给宋瑞即可。等燧发枪研发出来,朕就会将火药司升级为火器监。”

“皇上放心,属下立即着手。”陈东平喜道。

火药司能够升格为火器监,那陈东平也能水涨船高,如同兵器监,可是正五品官员,远远不是现在这个不入流的从七品大掌事可比的。

“文璋,青年卫扩编之事完成了吗?”

“皇上,早就完成了。现在青年卫有正式士卒一千人,编外士卒三百人。”

“近况怎样?”

“回皇上,青年卫每日早上和上午是全体参与的基础训练,包括体能,耐力,队列,基本格斗等,下午是各自小队的专业训练,如枪兵练枪,刀兵练刀,水兵入水,山兵上山等,晚上则是请有学问的先生教大家读书习字,或者是讨论《武经总要》上面的实战案例。”

“什么名字,乱七八糟的,哈哈,朕不管了,朕只要结果。有空时去兵部找陆秀夫问问,看看那里还有匪患,出去实战实战。”

“是,皇上。”

第129章梦魇

第129章梦魇

第129章梦魇

燕京东北,工地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蒙古新都城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作为新城总负责人的刘秉忠站在工地的中心地带,一边看着手中的图纸,一边发出一道道指令。

从后世的地图上可以看出,这里正是北京城的中心区域……紫禁城所在地。

“大人,神尊大人驾到。”家人刘环急匆匆地上前说道。

话音刚落,刘秉忠耳边又传来一阵苍老却又柔和的声音,“秉忠,去四绝阵。”

在喧闹的工地上,刘秉忠听得清清楚楚,而身边的刘环却丝毫没有听见,“神尊大人的境界似乎又有所提升。”

“刘环,你在这里看着。”刘秉忠将手中的图纸交给刘环,嘱咐了几句,随即离去。

这是中心地带的中心,刘秉忠轻车熟路,没多久便来到一间外表简陋的木屋,门口数十名彪悍的蒙古怯薛军手持武器,来回巡逻着。

”刘大人,请。”守卫都认识刘秉忠,恭敬行礼道。

刘秉忠进入后就看见一顶全黑色的轿子停在屋里中央,旁边站立着四名一色黑衣之人和四名灰衣轿夫。“秉忠,将这四颗不同颜色的宝石按年月日时四柱方位放入座底,上面以风云雷电四座宝塔分别镇之。”

印天涯没有离开轿子,只见四道光芒一闪,刘秉忠手里已多了四颗宝石。

刘秉忠小心翼翼地将宝石放在四个角落的座底,随即按对应的方位将四座宝塔放置其上。

“大人,下一步该如何进行?”

“秉忠,接着,这是四绝阵的阵法说明,按照此法,分别以牛羊猪狗之血每日对应时辰祭之,还需在每座宝塔前放置九盏长明油灯,七七四十九日后四绝阵可成,届时本尊自会前来开启此阵。”

刘秉忠伸出左手,似乎是凭空便多了一本黄色小册子。

“四绝阵,全名四绝心魔阵,你手中的是上篇,照此即可。”

“是,神尊大人。”

“秉忠,这四位黑衣力士留待与你,每人守护其中一柱,在这四十九日中,除了你和四名黑衣力士外,任何人不得进入屋内,切记。”印天涯的声音飘忽不定,“本尊去也。”

“恭送神尊大人。”刘秉忠和四位黑衣力士一同躬身,虔诚地拜别道。

穿过一片茂密的森林,眼前景色突变。远处四座光秃秃的高山矗立,山巅直入云霄,中间是一处巨大的盆地。从上看去,稀稀疏疏地排列着几间小屋。

我身旁的贾似道指着前面道:“陛下,这里风景秀丽,又十分隐蔽,完全就像世外桃源,如果京城失守,完全可以来此避难。”

“胡说,京城失守?哪怎么可能,朕有十万大军驻扎临安,岂能失守。”

贾似道依旧一幅波澜不惊的模样道:“陛下,老臣说的是如果。”

我“哼”了一声,也不言语,沿着下坡路向前走去。不一会,来到盆地门口,只见距离最近的一间小屋内走出一人,素衣淡妆,却掩不住婀娜多姿,在淡淡的薄雾中,似是九天仙女下凡,飘然于世,高雅温婉。

美,不可方物。

“咦,怎么和方姑娘长得一模一样?”文璋眼尖,回头看了看我身旁的方灵惊道,“方姑娘不是在陛下身边吗?怎么又出来一个。”

“你这小文璋,说什么呢,本姑娘不是在此吗?不过,真的是很像啊。”

“是像。”袁棘也笑道。

“是菱杉?”我心里一阵狂喜,急忙迈步向前。

“哥,等等。”方灵从后面拉住我道,“这里地势偏僻,怎会有人家,而且那人和我长得如此相像,还是派人先去打探一番吧。”

“方姑娘言之有理,陛下莫急,让文璋先去看看。”袁棘劝阻道。

袁棘话音一落,文璋已经向盆地冲去。

文璋的速度何等迅疾,几息间已不见踪影。

这时,我听见袁棘突然慌道:“不好,蓝羽,沈墨保护皇上,这里不太正常,文璋进去后瞬间便失去了气息。”

我一愣,却见到盆地中的“乐菱杉”转过身,向屋里走去。我大急,不知道哪来的力气,一下冲了出去,刚入盆地,就见四座高山突然倾斜,同时倒向盆地之中,齐齐向我砸来。我根本来不及反应,暗道一声,我命休矣。

山峰倒下的速度极快,在即将砸到我身上时,方灵突然出现,将我按倒在地,自己身体急剧膨胀,迎向倒下来的四座大山,我的意识随之失去。

我慢慢睁开眼睛,透过灰暗的灯光,发现自己还是躺在熟悉的红木大床上。

唉,又是一梦。

我回味片刻,这是梦境吗?怎么如此真实?

那盆地中人一定是乐菱杉,虽说外貌和方灵相差无几,但神态却有些差异,文璋,袁棘看不出来,但我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那四座如此高大的山峰怎么会突然倾斜倒塌,最后关头方灵怎么又会身体膨胀,难道方灵竟然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坍塌下来的四座大山?

想着想着,我迷迷糊糊又睡了过去。

一般来讲,我所做的梦在醒来后都能记得大概,但是再次睡过去后,到了天亮起床时基本上都会忘记,这次却不一样,梦,仍然记得清清楚楚。

上朝时我狠狠瞪了贾似道一眼,竟然在梦中说什么京城失守。

“宣阮登炳上殿。”

“臣商业部秘书监阮登炳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

“谢陛下。”

“阮爱卿,朕即将组建大宋皇家银庄,任命你为首任银庄监,领正四品衔。”

“臣阮登炳谢恩。”

“阮爱卿,你在做太子师时,朕就知道你做事认真,一丝不苟,这银庄就需要这样的做事态度。”

“陛下放心。”

“恩,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笑笑道,“众位爱卿,交子,你们都知道吧。”

早在1023年初,成都府路就首次出现了,当时只是作为一种存款凭证,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分铺。由于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也越来越多的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正是这一步步的发展,使得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真正成为了纸币。

我继续说道:“现今,不光我朝,就连北方的蒙古也在推广纸币,这是个方向,是不可逆转的方向。我朝在1023年11月设立了抄纸院,负责全国的纸币发行,后来改为钱引,但是,由于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加上不少地方官府恶意引导,导致其在民间声誉受损。这一次新成立的大宋皇家银庄将会彻底扭转这种现象,严格按照金银储备的比例来发行。”

第130章蜀中三杰

第130章蜀中三杰

第130章蜀中三杰

“大宋皇家银庄的职能将会远远多于以前的抄纸院,发行纸币只是其中一项,它还具有存,贷,汇等信用中介作用。阮爱卿,原有朝廷的抄纸院,地方的交子务,钱引务等全部划入大宋银庄,两个月后银庄正式成立,并逐步发展到各州府,最后普及全国。另外,你将银庄成立的目的,银庄日后的主要职能,新纸币的发放准则以及和原有纸币的兑换方式等全部整理成册,分发给县衙以上的各级官员。”

“是,臣遵旨。”

“各位爱卿,朕打算在银庄正式成立后,发行新的纸币来取代现有的钱引和其它钱币,新纸币上市流通后,将会作为我朝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取消原有地方发行的各类钱引及目前流通的白银,铜钱,在共存一段时期后,市面上只会允许新纸币的流通。如果地方,私人有仿冒新纸币者,一律斩首示众,这由刑部修订相关律法,在银庄正式成立前颁布并广为宣传。”

刑部尚书陈宗礼出列道:“刑部接旨。”

“恩,关于这种新纸币的名称,各位有什么高见?”

马廷鸾道:“臣以为可以叫做大宋币,言简意赅,代表的是我大宋朝发行的纸币。”

廖莹中道:“陛下,臣以为可叫龙币,以我华夏数千年的图腾龙作为名称。”

马廷鸾和廖莹中分别代表朝中两大阵营,这两种名称的支持意见也最多。“大宋币,龙币。”听起来都不错,中立派里也分为两派,各持己见。

“皇上,微臣商业部侍郎昝万寿有本上走。”

昝万寿身为咸淳新科状元,代天巡视,日前刚刚回到京城。

“昝爱卿,讲吧。”

“皇上,将马大人,廖大人的意见综合,臣以为叫做大宋龙币为好,简称宋银,这既体现了是我大宋朝所发行的纸币,又将华夏千年传承用在其中,可谓一举两得。”

“宋银?后世有讲美金的,这宋银也是一个意思吧。”我有些惊讶,暗自赞道,称之为大宋龙币不算难事,这宋银的简称倒是很有意思。大宋朝以白银为第一流通货币,将此叫做宋银,也颇有含义。

贾似道赞同道:“如此甚好,老臣附议。”

我点点头道:“既然师臣也认同,朕也赞成,阮爱卿,新纸币就叫做大宋龙币,简称宋银吧。”

阮登炳道:“臣遵旨。”

“银庄之事今日先议到此,阮爱卿,银庄暂且归属户部治下,所有制度签核均需朕亲自审批,其它日后再做定论。”

“是,臣先告退。”

兵部尚书范文焕见银庄一事告一段落,出班奏道:“陛下,昨日夜里接到川中八百里急报,成都府路马步军总管张顺殁于王事。”

我略加思索,心到这倒是个机会。我叹息道:“张顺总管也算是我朝元老,可惜。范爱卿,诏令,特赠官五转,其子与八官恩泽。”

“臣遵旨。”范文焕道,“陛下,何人接之?”

“范爱卿,兵部有人选了吗?”

“陛下,成都府路几年前刚发生战乱,需要一位才德兼备之士坐镇,兵部一时并无合适人员。”

成都府路在1259年和蒙古发生大战,川西不少地方已经沦陷。成都府同扬州,襄樊一样,成为和蒙古最为接近的三个区域,很少有人愿意前往任职,特别是京城的朝廷大员。

对于四川,我心目中早有三位人选。

昝万寿在襄阳失守后出任四川安抚使,率领蜀中军民,严阵以待,抗击蒙古,使得朝廷一时无后顾之忧,蜀亦无虞。

另外一人是号称“四川枭将”的张珏,担任过四川副制置使,守卫重庆,控制入川门户数年之久。张珏坐镇钓鱼城(属于重庆)很长的一段时间,阻止并粉碎了蒙古的大举进犯,保卫了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在抗蒙古卫国的斗争中,他依靠广大军民,坚决抵抗蒙古士兵,反对妥协投降,不仅战绩辉煌,功勋卓著,还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联合被奴各民族共同抗金,国内各民族及其政权间和平相处的主张。

第三位便是原重庆知府彭大雅,这位在后世默默无闻的知府,可以称得上是宋末重庆府能够坚守数十年的主要功臣。

早年,作为知府的彭大雅虽然知道重庆城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但是泥墙却是其致命弱点,成败的关键也在于此。出使北方的时候他已经亲眼见识到蒙古铁骑的风驰电掣,他非常担心蒙古大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南宋,因此回到重庆后,趁战时空档他马上下令加固重庆城,古代的城墙都是用泥土砌成非常脆弱不堪一击,而他则下令全城军民用砖石砌墙,并扩大了整个重庆城的规模,延伸到了通远门、临江门一带,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古代重庆城”。

当时的百姓和官员们都十分不理解,对彭大雅在这个经济困难时期大兴土木非常不满,他们走到衙门里大声责骂他,但是彭大雅却说:“不把钱做钱看,不把人做人看,无不可筑之理”,意思是都到这个时候了,皇帝和宫里的大臣们都不把钱当作钱看,人当作人看,现在筑城护国反而成为大兴土木之理,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彭大雅已来不及向大家多做解释,依然带领部下不分日夜的修筑城墙。

正是因为彭大雅在这个关键时刻的“一意孤行”使得蒙古大军带领十万铁骑也没能攻下这座城,并使得蒙古军南下时多次在重庆城这个地方遭遇败仗,使摇摇欲坠的南宋政权能够风雨飘摇的多延续40多年。这时百姓和官员们才后知后觉,大表其功。可惜的是,就在彭大雅筑城竣工与敌人鏖战之时,他因为功高受人妒恨,被奸人屡进谗言,昏庸的宋理宗将他革职查办,彭大雅被贬为庶民,最后带着忧愤和遗憾永远离开人世。

不过,我在登基后,从先帝书房中看到了这份革职令,已经让人带信给彭大雅,令其在赣州好好修身养性,等待朕的进一步指示,彭大雅在收到我的书信后,心情顿时逆转,并回信言道,自己一定会保重身体,为国效力。

这三人都是南宋末年的忠勇之士,且都非贾似道之党。如此一来,三大镇边军我便能控其二了。

重庆张珏,彭大雅两人,我自觉可以放心,对于成都,因现在的昝万寿资历尚欠,还不足以成为四川的老大,而张珏等常年在重庆府,属于夔州路,对于成都府路也不熟悉。如果贸然令昝万寿都统成都府,会不会适得其反?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我看着朝臣道:“众位爱卿,何人适合?”

良久,武将中无人出声,这些人中一来大都是贾似道一党,二来也不愿意去危险之地,干脆默不作声。

“陛下,若不嫌老臣年迈,老臣高达愿意前往。”

“高达?”

第131章贾似道的捷报

第131章贾似道的捷报

第131章贾似道的“捷报”

在宋理宗时期,整个南宋形成了四大制置使战区,一是以扬州为中心的江淮战区,二是以襄樊为中心的京湖战区,三是以成都重庆为主的四川战区,四是负责江防,海防的沿海战区,这四大战区构成了南宋国防体系的主体,成为国防的支柱。除了沿海战区相对平静外,其他三大战区都承担了相当大的防御任务。

从现状来看,四川战区最为混乱,自五年前发生宋蒙战役后,孟珙元帅留在四川军中的班底四分五裂,被贾似道逼得无路可走的刘整投降了蒙古,王坚,张珏留在重庆,李庭芝受贾似道提拔升为扬州制置使,而高达则受到排挤。

高达性情耿直,曾因讽刺贾似道不懂军务,胡乱指挥,於是贾似道在理宗面前说高达的不是,希望可以除去高达,幸而理宗还有点智慧,没有杀死高达。回京后,理宗帝任命高达为枢密都承旨,掌管枢密院内部事务,检查枢密院主事以下官吏功过及其迁补。然而,高达知道,枢密院中,贾似道一手遮天,也就得过且过,不问世事。

“高爱卿通晓军务,倒是适合。”我点点头,随即又看着贾似道,“师臣,眼下高达就职于枢密院,如果离开,有人可以替代否?”

贾似道毫不犹豫答道:“陛下,以大事为重,枢密院自当服从陛下之安排。”

廖莹中眉头一皱,似是反对贾似道的意见,但在大殿上众目睽睽,也不好言语。

我知道贾似道的想法,让高达去前线,和蒙古人拼过你死我活,当年先帝保你一命,就让蒙古人去收拾你吧。在贾似道看来,前往四川,就如同发配一般。

“既然如此,朕也觉可行,高达听令。”

“臣在。”

“朕封你为成都府路制置使,都统成都府,重庆府等四川境内所有军务,领正三品衔,枢密院军务交接后即刻启程。”

“臣高达遵旨。”

“昝爱卿听旨,朕封你为成都府路副制置使,领从三品衔,协助高爱卿处理一切事物,原商业部事物即日交接,随同高爱卿启程。”

“臣昝万寿遵旨。”

“兵部尚书范文焕,吏部尚书叶梦鼎听旨。”

“臣在。”

“传旨,加封重庆知府事张珏为成都府路副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事,协同高爱卿处理四川境内军务。”

“臣等遵旨。”

“恩,还有,吏部即刻派人前往赣州,招原重庆知府事彭大雅立即进京面朕。”

“彭大雅?”叶梦鼎楞道。

“正是,先帝时被贬官至赣州为民的彭大雅。”

“是,臣遵旨。”叶梦鼎不知我为何突然想起了彭大雅。

四大战区中,沿海战区暂时无忧,扬州有李庭芝坐镇,也可放心,虽然在历史上襄樊最终被攻破,那也是几年之后的事了,我眼下最不放心的反而是成都府路。如果再不整顿,或许就会成为军阀割据的局面,而且降将刘整精于水战,以现有川军将领来看,除了张珏,似乎无人是其对手。

对于军队的掌控,我先从镇边军和水师开始,最后才是贾似道的嫡系禁军,至于厢军,已不足为虑。

“退朝。”

下朝后,廖莹中急急忙忙随着贾似道回到贾府。

“大人,莹中觉得今日之事不妥。镇边军三大战区中,李庭芝态度暧昧,四川处于混乱之中,今高达前往,势必会让四川军务归于皇上掌控之中啊。”

“莹中,无须担心,如果老夫所料不差,蒙古人日后攻击我朝,一定是先取四川,况且成都府路之镇边军一向各自为政,除了当年的孟帅,谁也无法协调,四川军务本就脱离了老夫的掌握范畴,这一烂摊子就让赵禥,高达他们去收拾吧。”

“大人,莹中总觉得有些不好。”

“莹中,其实老夫也不是不知道你的顾虑,但是你说说,枢密院或禁军中,有谁能够担当?这些年来,投靠老夫之人越来越多,但在武将部曲中,除了吕家兄弟,有谁真正能够上得战场?”

廖莹中丝毫不通军务,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大人。”贾宣打断了两人的谈话,进屋后说道,“襄阳急报。”

“恩,下去吧。”贾似道接过急报,慢慢看了起来。

“吕文德报,蒙古屯军,是欲求置榷场于襄阳城外。”

廖莹中道:“原来蒙古大军是想在边境修建榷场,与我朝通商。”

“是啊,吕文德急报,是问老夫的意思,如果可行,蒙古人立即退兵。”

“那大人之意?”

贾似道思索良久,缓缓道:“莹中,准备笔墨,立即快马传书,让吕文德上报朝廷,就说襄阳之战大捷,襄阳守军和禁军合兵一处,军威到处,蒙古人自觉不敌,遂退兵。”

廖莹中担心道:“大人,这行吗?”

“有何不行,榷场之事无关紧要,让吕文德自己拿主意就是了。老夫需要的是一场大捷,原因不论,有结果就可,这样才能提升禁军和枢密院的威望。吕文德自然懂得,蒙古退兵时,做样冲锋一阵便可,至于榷场,不让赵禥知道罢了,反正要修建榷场,也得半年时间,到时让吕文德多购买些战马,自然就能搪塞交差。捷报如何写,才是关键,老夫已撰写完毕,让吕文德抄录后上奏即可。”

襄阳城外的榷场,乃是蒙古忽必烈根据刘整的建议,与阿术,伯颜,史天泽等人商议后,作为进攻南宋的前沿。吕文德在收受了蒙古人大量的金银玉带和一百匹蒙古骏马后,默许之。吕文德用这些金银骏马为自己打造了一支百人护卫,这支队伍全由当地武林高手组成,号称可以和蒙古怯薛军相提并论,并取名做襄阳铁卫。几年后,直到襄阳大战开始,吕文德才知道蒙古设置榷场的用意,后悔莫及,叹曰:“误国家者,我也!”

从这点就能看出,贾似道,吕文德等人的眼光远远不及蒙古忽必烈,而廖莹中又不通军事,这才导致后来的襄阳大战自开始便陷于被动。

贾似道写完后,盖上大印,令贾宣立刻派人前往襄樊。

“大人,皇上的冷静出乎我等意料,看来朝中的变革已经无法阻挡了。”

“是啊,赵禥变了。”

廖莹中沉默片刻,似乎还想说什么,却被贾似道打断:“莹中,你去将均含叫来,昨日他说有事要找老夫。”

“是,大人。”

不一会,吴均含来到里屋,道:“大人,小徒韩震前几日来府中拜访,正巧大人外出,便托我转告大人,说他意欲从军,报效国家。”

贾似道心念一动,喜道:“恩,此事很好,老夫正在考量,这禁军将领中无甚杰出之人,范文虎,夏贵之类享乐太久,已经胆怯,只能动动嘴了,而夏建刚,龙在田等只会匹夫之勇,要让他们带兵出战必败无疑,韩震文武双全,的确适合带兵打仗,均含,在适当的时候,老夫就会向赵禥提出,应该就在旬日之内吧,到时慢慢让其掌禁军。”

第132章李北洋

第132章李北洋

第132章李北洋

“什么,李北洋也要加入龙牙?”我有些惊讶地看着陆秀夫。

“陛下,正是。欧阳建青加入龙牙后,不经意地将龙牙一事告诉了李北洋,那李北洋对此似乎十分有兴趣,通过欧阳建青转达了他想加入的意图,臣也和李北洋详谈过,他赞同龙牙之宗旨,并希望能见见龙牙之首,臣不敢自行决定,这事还请陛下定夺。”

“很好,君实,那就约见李北洋吧。”

“是,臣来安排。陛下,是以龙牙之首的名义吗?”

我想了想道:“此人于朕十分重要,还是开诚布公吧,小七。”

“小的在。”

“传朕旨意,令李北洋明日朝会后御书房面朕,商议水师整编之事。”

南宋水师虽然在后世远远没有李庭芝,文天祥等人的军队有名,但在我的眼里,李北洋的作用绝对不会亚于李庭芝。特别是随着火器的发展,一艘艘装满火炮的军舰,别说长江,内海,就是遥远的海外也可以去撒野了。

哈哈,水师,海军,我想着想着不禁笑了出来,郑和,哥伦布,我要将你们的记录改写了。

李北洋还是第一次进入御书房。

在抑武扬文的宋朝,像他这样的武将,又属水师编制,确是不得重视。

“臣李北洋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

李北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才站起身来。

“李爱卿,坐吧,宋瑞,君实,你们也坐下。”我笑笑,开门见山道,“李爱卿,听说你意欲加入龙牙?”

刚刚坐下的李北洋一听,噌的一声站了起来,茫然不知所措地看了陆秀夫一眼,道:“陛下,这。。。。。。”

“爱卿莫慌,坐下说话。”我盯着紧张的李北洋,淡然说道,“李北洋,朕便是龙牙之首。”

“啊?”

陆秀夫笑笑对李北洋道:“李大哥,若非陛下便是龙牙之首,小弟我也不会加入龙牙的,文大人和我一样,龙牙的宗旨就是陛下的旨意,为大宋之崛起。”

“是啊,李大人。”文天祥也附和道。

陆秀夫继续道:“李大人有所不知,扬州制置使李庭芝大人也是龙牙一员。”

“什么,李大人也是?李庭芝,李大人不是贾大人提拔的吗?”

我点点头道:“李爱卿,正是。无论李庭芝是属于哪个党派之人,中兴我大宋,乃是我朝所有有志之士的共同愿望,大宋之崛起,华夏之中兴,为了这个愿望,我们走到了一起,这便是龙牙。”

“陛下,臣。。。。。。”

“爱卿有话直言无妨,这里是御书房,不是处理事务的大殿,宋瑞,君实也非外人。”

李北洋知道我的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坦诚相见了。

“陛下,臣数十年来醉心于我朝水师,只希望能复先祖之态势,扬水师之军威。然一年年来,枢密院毫不重视水师建设,即使是在马步军势上,也远远逊于北方蒙古,臣忧啊。自1261年川中刘整投降蒙古后,我大宋水师将会优势殆尽,再无秘密可言。”

“等等。”我打断李北洋道,“刘整投降,为何我朝水师会再无优势?”

“陛下有所不知,刘整乃是家父的学生,算起来还是微臣的师弟,刘整聪明好学,尽得家父真传,对于我朝水师的情况他是一清二楚,放眼我朝,除了刘整,还真没有其他将领能是微臣水中之敌,而且,这也是家父当年对其的评价,只是没想到他竟会投敌。前些日子听欧阳建青讲,刘整在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