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抢锏乃尉ё〉摹T诤桶⒗锊桃楹蟆2郴督煌蚓穹诺搅算炅撼堑哪厦妗D康氖乔卸铣侵兴尉偷酥莸牧怠

汴梁军区的将士作为辅兵参加了此次战斗。当再次见识过火枪的威力后。这些降卒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加入宋军洠Т怼7裨蛑荒芟癯峭獾脑戮谎3晌箍谙碌脑┗暌肮怼

经过这些将士的传播。整个城中的百姓都知道了宋军拥有一种名叫火枪的新式武器。只需简单的扣动扳机。对面之人就会应声而倒。传來传。似乎比传中那些仙人中的法宝还要厉害。如此一來。倒是极大地增加了城里百姓对宋军的信心。加上江万载等人刻意宣传大宋皇帝的神迹。什么“日有食之”之类的。直让众人重新燃起了身为宋人之心。

在城中的局势稍微稳定后。十月一日凌晨。御林军一个旅的火枪。在忠顺军、兴复军的配合下。出城袭击了西门外的元军营地。不到一个时辰。便干净利落地击败了驻防的元军。这批元军新军尽管小心翼翼。哨位不少。也提前发现了宋军的攻击。但被忠顺军、兴复军将士扔出的一轮投掷弹炸得晕头转向。又被后续冲上來的火枪一阵扫射。顿时溃不成军。最终丢下三千多名尸体。仓皇而逃。

随后的几天。江万载下令火枪轮番出击。将城东、城北的元军打得后退了三十里。从这几场战争中也可出。训练不久的元军新军基本上洠в姓莆展囊臁U夂突鹎箍梢运俪傻那樾瓮耆煌

无奈之下。勃鲁欢只好上大都。请求枢密院再派援军。

因郭侃的失利。阿术主动上忽必烈。自请贬官三级。从奏折中。忽必烈出阿术态度坚决。随即于十月四日下令。阿术降职一级。担任中路军副帅。主帅一职则由伯颜担任。

自十月初以來。吕文焕率军再次重复着骚扰南阳元军的行动。敌进我退。而元军骑兵又不敢过于靠近邓州城外的宋军大本营。來來往往。自是心情急躁。

十月六日。临安火药监差人又送來了十门火炮。至此。邓州的火炮总数达到了六十五门。

洠в芯缘陌盐铡N乙恢睕'有下令攻打南阳。而南阳的伯颜、阿术也因为惧怕火器。不敢进军邓州。双方暂时维系着交织的局面。

随着邓州、汴梁的相继失守。元朝国内的蒙古族保守势力又将矛头直指忽必烈。认为忽必烈更改蒙古国国号乃是失败的根源。除了和南宋交战外。焦头烂额的忽必烈还不得不抽时间应付这些世家贵族的指责。

自十月十二日起。李北洋带领由北海舰队为首的五万大宋水师在山东东面的沿海和刘整率领的元军水师展开了一场空前大战。此次战役一连持续了十多天。虽然宋军稍占上风。但刘整也是非同小可。硬是以弱抗强。硬撑下。十月二十五日。元军主力旗舰神鹰号上的指挥台被神州巨舰上的火炮击中。刘整当场身负重伤。幸亏神鹰号颇为灵活。及时撤退。这才留得一条性命。

失了刘整的指挥。李北洋又用了三天的时间。彻底重创了敌军水师。

十一月初。在一场大风雪的掩护下。剩下的数十艘元军水师舰只向北逃。整个山东沿海完全被李北洋所部控制。

消息传到了大都。越來越多的蒙古贵族表达了对忽必烈的不满。

在十一月七日的朝会上。以宗王乃颜、世家阿只吉为首的保守势力强烈要求忽必烈将国号改回蒙古。

阿只吉首先道:“皇上。自先祖成吉思汗一统我蒙古各部落以來。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然。自皇上更改国号后。我军屡屡失利。这分明就是因为长生天动怒所致。臣等恳请皇上三思。恢复我朝原有国号。”

乃颜接着道:“皇上。阿只吉所言极是。我朝之精锐乃是蒙古本族将士。最近数月來。各部提供的兵源日渐减少。如此下。我朝将士的战斗力会越來越弱。倘若仅靠汉人士卒。是注定要失败的。”

乃颜、阿只吉的官职虽然不高。却能左右蒙古各大贵族世家。

忽必烈心里十分恼怒。却还是强压怒火道:“两位爱卿。我军的失利是因为南朝军队的新式火器所致。如今。朕已经召集了我朝所有的优秀匠师。正在日夜研究破解之法。想必很快就会有结果。你们二位乃是我朝之栋梁。一向颇有声望。因此。对于北方各部的兵源。自当多费心血。”

乃颜漠无表情地敷衍道:“皇上。臣等自会尽力。只是不知长生天是否眷顾。”

阿只吉紧跟着道:“不错。皇上。襄阳之战就是因为长生天洠в芯旃宋页2呕崾О堋!

性情秉直的兀良合台按耐不住道:“乃颜王爷。阿之吉大人。你们并非军人。自是不知南朝火器之利。我军在襄阳的失利和国号并无关系。”攻打襄阳的元军主帅正是兀良合台之子。阿只吉之言明显是兀良合台在为其子开拓。

兀良合台老脸通红。正欲反驳。却听忽必烈冷冷言道:“阿只吉。襄阳之战乃是朕亲临前线指挥的。所有的决策都是朕亲自制定。和中路军的将士并无关系。”

“是吗。”阿只吉阴笑道。“皇上。臣不知详情。莫怪。莫怪。”

忽必烈“哼”了一声道:“有关国号一事朕会仔细考量。但目前的局势各位都清楚。大敌当前。朕希望各位爱卿以大局为重。一致对外方为紧要。”

乃颜依旧不死心。继续道:“皇上。一致对外当然应该。但和跟改国号并无矛盾之处吧。”

就在这时。皇宫外突然传來一阵呵斥声:“都什么时候了。还在内斗。皇上得对。大敌当前。当一致对外。其余之事尽可押后。”

这阵呵斥声虽然不大。但大殿里的所有大臣均是听得清清楚楚。随即。众人只觉眼睛一晃。两道人影已经并排站在了大殿之上。

第533章药方戒酒

第533章药方戒酒

(,)第33章药方戒酒

“至尊大人。”忽必烈微微笑道。

能够不经通传。直接出入皇宫大殿之人。除了萨满至尊才恩吉雅外。再无旁人。更令忽必烈感到欣慰的是。以前一直不赞成更改国号的才恩吉雅竟然不称大汗。而是改口称皇上。这明显摆明了才恩吉雅的态度已经完全转变。开始支持忽必烈大一统的做法。

才恩吉雅淡然一笑道:“吉雅见过皇上。”

一旁的印天涯也跟着道:“天涯见过皇上。”

“好。好。两位大人。一路辛苦。”忽必烈见两人面对自己不称本尊。心下大喜。连忙言道。“两位大人。请坐。”

要知道。能在朝会时入座。那可是莫大的荣耀。这就好比大宋朝。只有皇帝的“师臣”贾似道才有权享受。

才恩吉雅并不推辞。和印天涯一起坐下后道:“各位大人。本尊本已闭关修炼。希望能够达到守护者的境界。但是。眼下却是我朝危难之际。南朝的火器犀利。非我军将士可敌也。这并非本尊故意夸大其词。本尊亲眼见识过火枪的威力。哪怕以本尊之武功。倘若面对成千上万支火枪。也只有遁走一条路。”

殿中之人尽管都洠в屑哦骷诺奈涔Α5巳私灾Q矍罢馕蝗磷鹨恢币詠砭褪敲晒抛迦斯系木栏摺=现懦泼晒殴谝桓叩挠√煅幕挂と帧4耸碧讲哦骷叛约啊A疾皇腔鹌髦小6偈本醯玫P钠饋怼

到这里。才恩吉雅眼中精光突显。瞟了一眼乃颜、阿只吉等人。继续道:“各位大人。当今的局势对我朝颇为不利。或许。我朝遇到了自成吉思汗立国以來的最大危机。到了事态如此严重之时。如果大家还是各怀心思。那就只能让我朝走向万劫不复之地。”

以萨满第一人的威望。才恩吉雅出的这番话自然引起乃颜等人的警觉。蒙古贵族都知道。才恩吉雅从不干预朝政。行事一向又是不偏不倚。在族内各个部落中的名望都是极高。特别是在中下层百姓中。其声望还超过了身为蒙古大汗的忽必烈。在这种节骨眼上。如果继续和忽必烈作对。势必会引起萨满至尊乃至整个萨满教的反感。何况还有南朝这个大敌当前。

乃颜和阿只吉对望了一眼。随即表态道:“一切听从至尊大人旨意。”

才恩吉雅点点头。脸色稍霁道:“大敌在前。无论有何想法。都暂且押后。从现在起。朝中所有的事务都应该围绕着消灭南朝这个中心任务來进行。本尊既不懂政务。也不通军务。但皇上文武双全。圣明贤达。必能带领大家度过眼前这道难关。进而一统天下。皇上。各位大人。本尊这就告辞。前往兵器监寻找火器的破解之法。”

“恭送至尊大人。恭送神尊大人。”

众人话音刚落。才恩吉雅和印天涯已经消失在大殿中。

“高人风范啊。”众人不约而同想到。

得到才恩吉雅的支持。忽必烈精神一振。大声道:“各位爱卿。下面继续今日之朝会。自大理失守后。今南朝又出动数路大军进攻我朝。來势汹涌。首先。海上一战。我水师失利。刘爱卿身受重伤;第二。窜入我朝腹地的印应雷部也是心头大患。而且打败了额都率领的五千怯薛。不过。好在其火弹也耗费殆尽;第三。东、西两路之局势尚可。暂且算是旗鼓相当;第四。中路虽成交织状态。然汴梁已失。我军稍落下风。我中路大军虽然聚集了我朝最为精锐的部队。但南朝的火器也全都集中在中路。加上赵禥亲临。反倒使我中路军的压力为最。可以。中路军的胜负是整个元宋战役的关键之处。目前。我军兵力有所不够。倘若南朝水师在山东沿海登陆。与李庭芝汇合。那我朝东部就会陷入被动。以上就是当今的战局概要。各位。大家对此有何良策。”

乃颜等人对于军事却是一窍不通。只能沉默不语。

郝经道:“刚刚皇上言及。重点在于中路。这点微臣完全认同。而要击败邓州的宋军。如何克制对方的火器乃是关键。因此。微臣认为。在找到克制方法以前。南阳大军暂且不可妄动。以制约邓州宋军。另外。应从各地驻军中再抽调精锐兵力。困死汴梁。想必。孤军深入汴梁的宋军其粮草维持不了多久。至于善于水战的南朝水师。如果强行登陆。其战斗力一定不如陆军。我军之新军完全可以与之一战。”

兀良合台赞道:“帝师所言即是。老臣附议。深入我朝腹地的印应雷部在失火弹后。威力顿减。只需令各地城池严密防守。再派一支骑军便可将其迫入绝境。”

对于如何应对除中路以外的其他宋军。所有大臣均得头头是道。但一牵涉到中路宋军的火器。却个个哑口无言。毫无破解之法。

忽必烈自然明白这点。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才恩吉雅等人。

“兀良合台。传朕旨意。沿海水师暂由万户刘琛代理统帅。等刘整爱卿伤愈后再做计较。传令大都新军。明日便开拔山东。以战代训。帝师得不错。南朝水师胆敢登陆。倒是给了我朝新军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

“是。皇上。”

“至于印应雷部。哪位将军愿意领兵出征。”

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出列道:“臣保举护驾宿卫指挥使董士选将军、李庭将军领兵剿匪。”

兀良合台道:“董、李二将通兵法。武艺高强。可担此职。”

忽必烈当然清楚两人的能耐。随即下令道:“好。传董士选、李庭进殿。”

作为皇帝的随驾宿卫。董士选、李庭很快便进入大殿:“末将董士选、末将李庭参见皇上。”

“两位将军。朕令你二人率领大都驻军骑兵五千。怯薛一千。即日南下。剿灭南朝印应雷部。”

“是。末将遵旨。”

当天夜里。才恩吉雅、印天涯再次來到皇宫。

“两位大人。请坐。”

“谢皇上。”才恩吉雅笑笑道。“皇上。经过一天的仔细研究。要仿造出火枪并非完全不可能。”

“是吗。”忽必烈一听。顿时兴奋道。

才恩吉雅点点头道:“火枪设计精妙。如果不是有实物作为模板。我等自是难以想象。世间还有这般犀利的武器。按照我的判断。现今的刀枪剑戟很可能会被火枪所取代。”

对于火器走势的判断。才恩吉雅应该算是这世上第一个认为会取代冷兵器之人。如果我不是來自后世。或许我也根本洠в腥绱思丁

忽必烈追问道:“至尊大人。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皇上。快则一个月。慢则三个月就可打造出第一支样品。”

“好。至尊大人。对于火枪的研制。朕。我会全力支持。要啥给啥。这一次。我要多谢两位大人了。却不知至尊大人几时北回。”既然才恩吉雅不再称本尊。忽必烈也改口自称“我”。以示对两位尊神的敬意。

印天涯道:“皇上。至尊大人决定暂且留在大都修炼。待火枪有眉目后再行北回。”

忽必烈高兴道:“那敢情好啊。”

正着。才恩吉雅突然神色一变。言道:“皇上。请伸。待我替你搭脉诊断。”

忽必烈愣了一下。还是将伸了出。

“皇上。是否感到关节会偶尔作痛。”

“正是。”

才恩吉雅叹了口气。神情放松道:“还好。并洠в幸鸩⒎⒅ⅰ!

忽必烈道:“大人。是何。”

“皇上。此乃痛风症。古人也称之为‘帝王病’。据。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将相帝王都患有此病。这种病症主要是由疲劳过度。南征北伐时。风餐露宿。容易导致风湿入侵。获胜后。又是酒池肉林。美女如云。是以被称为帝王病。”

“洠氲交褂姓饷匆桓雒帧!

“皇上。单纯的痛风症在病发时会觉得疼痛剧烈。等疼痛缓解后。又会觉得全身疲软无力。如果不引起并发症。尚不足以致命。不过。如果发作越來越频繁。也是无法忍受的。”

虽然印天涯也通医术。但远远不及才恩吉雅。随即问道:“至尊大人。哪该如何医治。”

才恩吉雅淡淡一笑道:“难不难。易不易。这要皇上的决心了。”

忽必烈道:“请至尊大人明示。”

“皇上能够戒酒乎。”

“戒酒。”忽必烈洠氲讲哦骷趴龅囊┓骄谷皇墙渚啤

“不错。皇上。所谓酒肉穿肠。只需素食常伴。加上皇上自幼习武。活上百岁自是毫无问睿;噬稀4笤娇墒抢氩豢愕陌 !辈哦骷胖运涫遣晃虏换稹H从幸恢秩萌宋薹ǹ咕苤Α

蒙古人的习性。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身为皇帝的忽必烈自然也不例外。忽必烈沉思良久。虽然最终洠в写鸹啊H词悄氐懔说阃贰

第534章参议院

第534章参议院

第534章参议院

和南阳元军对峙的这一段时间里,我经过仔细考量,决定在朝中设立参议院,使之和政务、军务两院并行。

赵禥的寿命并不长,按照史书记载,赵禥还有四年可活,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改变这种局面,更何况,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谁也逃脱不了,哪怕我成为了守护者,也不能留在现在这个时空。因此,我必须为大宋的未来奠定基础。当今这个时代之人的局限性太大,一旦我不在世,或者我变得昏庸,说不定又会回到原有的历史轨迹中去了。弄不好,依旧会出现清军入关,日寇入侵,这自然不是我想看到的。

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封建社会的****制度迟早会被**社会所取代。

当然,我也知道,以人类现在的思想意识,远没有走到这种他妈的地步,还需要我慢慢的引导。唐宋年间,人们的思想相对活跃,甚至超过了数百年后的清朝,这也是实施**制度的有利条件之一。

进入十一月份以来,天气一天冷过一天。邓州城身处北方,比起江南临安自是冷了不少,而且,军营之中并无宫中的取暖设施,不过,以我如今的体质,倒也并无大碍。

十一月十一日,在邓州的县衙内,我见到了奉命从襄阳赶来的贾似道等人。县令范直尚早就令人在大堂中加添了数十把椅子,除了贾似道等人外,在邓州的主要将领也陆续来到了县衙。

礼毕,我开门见山道:“各位爱卿,各位将军,朕今日将你们招来,是要告诉大家,朕会在临安设立一个新的部门,这个部门叫做参议院,直属朕的领导。顾名思义,参议院就是行参议之事,针对政务、军务两院的提案进行审议。朕最终想达到的目的是,如果参议院投反对票,则可否决政务、军务两院的任何草案,而政务、军务两院的提议一旦被否,就需要重新审视或者制定了。”

“参议院?”贾似道听罢,首先问道,“陛下,如此说来,那参议院的权限不是大过政务、军务两院了?”

到了此时,贾似道也不得不承认,当今朝廷的主要权力机构就是军、政两院,而不再是传统的枢密院和三省六部。

“师臣,并非如此,参议院只有通过与否的权利,却不能对两院的提案进行修改或者干预,简单而言,参议院没有制定提案的权利。”

贾似道似懂非懂地说道:“是,陛下。老臣大致明白,相互相成。”

对于我所说的参议院,尽管算是一种新鲜事物,但除了范直尚露出惊讶的神色外,其余人皆是面色依旧,毕竟这些人跟随我的时间已久,基本上都已习惯,我是不是会冒出一些新颖的想法。

我继续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即便是朕,也会在某些领域或者某些时候犯下错误,纵观历史,如英明神武的唐宗、汉武,或多或少也有失误之处,至少在他们身故之后,社会动荡,三国混战,五代十国,均是乱世也,而每一个乱世都导致我华夏一族经济倒退,民不聊生,以至于才会出现异族崛起,欺凌我们。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实为金玉良言,但并非每位执政者都能做到这点,因此,朕希望我朝的制度能够不断完善,以制度来减少不必要的错误,以制度来约束个人的权力。”

赵顺孙问道:“陛下,参议院由何人组成?”

“参议院的人选将会代表着我朝全体百姓的利益,因此,朕打算由每个省或者某些特定群体,比如军队,商界等推举出一定数量的大贤者,由他们担任参议院之参议员,五年一换。赵爱卿,这样来说吧,每个县推举一位贤者,作为县参议员,再从其中选出两位州参议院,直至三到五名省参议员,最后由省参议员组成朝廷参议院。各位爱卿,我朝之政策是由各部各院官员制定,尽管朕相信我朝的大多数官员都能做到大公无私,廉政清明,但在潜移默化中,其意识或多或少会从自身集团的利益出发,从而无法覆盖所有百姓的利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朝未来的政策不仅要顾及舟,更要顾及水,如此方能国富民强,朕之前说过,无论是国富民弱还是国弱民强,都会导致社会混乱,设立参议院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平衡发展,如此才能使我朝千秋万世,国运长久。”

“全民参政议政就如同火器一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朕虽为神人,但朕的继承者未必也会是神,因此,朕希望借助参议院的成立,在我朝形成这样一种风尚,那就是,我大宋不仅仅是朕之大宋,也是全体国民之大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要我大宋之百姓都到做到以国为家,官员都能做到以家为国,何愁天下不兴,社稷长运呢?”

这是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及我身后之事,尽管只是寥寥数语,倒让大堂中一小部分有思想之人沉思起来。不过,他们一致认为我正当壮年,继承者之事还早着呢。

自秦朝一统天下以来,每一代开国皇帝无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永久守住江山基业,但又有何人能够做到呢?究其原因,都归结为出现了昏君、庸君,又或是奸臣、逆贼,知道了表面原因,哪又该怎样避免呢?

封建体制决定了任何朝代都不可能有万世基业,因为封建专制就是人制,这才是内在原因。

范直尚小心翼翼道:“皇上,微臣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有话请讲。”我笑笑道,“范爱卿,在议事之际,所有人均可畅所欲言,这就是他妈的一种体现,当然了,如果在政策制定下来后,朕就不会允许再出现不同的声音了。”

“是,皇上。”范直尚言道,“皇上之思路开阔,想法极好,但微臣有虑,倘若军、政两院的提案始终得不到参议院的通过呢?比如,军务院提议,要这般进攻蒙古,而参议院不同意,那会不会错失良机呢?”

“范爱卿,应该是朕没有说清楚,对于军务院的提案将分为两类,一类是战事,这点不用通过参议院,原因很简单,参议院的议员们大都不会是军人出身,自然不通军事,不能让外行来监督内行,这就好比朕在军中全面取缔监军一职,参议院针对的只是军务院有关文职方面的提案。比如,在和平年代,军务院提出要增大军备开支,那就必须由军务院说明原因,如果征得参议院同意,那就可行,如果未被通过,那军务院的提议就会作废。”

绝大多数在座之人都是军中大将,听我说到战事军务不归参议院审核,均自放下心来。自宋太祖起,军中事务大都受文官节制,现在好不容易得以改变,倘若又出现一个外行的“婆婆”,岂不是回到老路?

陆秀夫道:“陛下,如果军务院认为很有必要,要坚持呢?”

“遇到这种情况,朕会做出最终的仲裁。军务院的提案或许会牵涉到国家对外的政策,所以可能会出现特例,而政务院的提案基本上都是内务,将会成为参议院审核的主要内容。朕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政务院提议,将盗窃十文华夏币作为官府立案的标准,但参议院认为,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我朝百姓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十文华夏币太少,不予通过,那政务院以及制定这项制度的部门就应该重新制定,二十文?三十文?直到和参议院达成一致。”

“是,陛下。”陆秀夫想得很简单,还是由皇上作主。

“各位爱卿,建立参议院一事将会是一项漫长的事务,或许三、五十年才会成形,但只要形成这样的体系、制度,数百年后,我朝的**就会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师臣,赵爱卿,陆爱卿,朕今日将你们叫来,就是要让你们做出计划,之后再和朝中商议,等宋元战事结束后,就要开始着手建立参议院了。”

“是,陛下,臣遵旨。”贾似道等人一起答道。

“三位爱卿,襄阳城的情况如何?”

贾似道起身道:“陛下放心,襄阳城一切安好,臣等这次前来,只有一事禀报。”

“何事?”

“陛下,襄阳军区制置使吕文德吕大人因身体原因提出致仕,请陛下指示。”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而言,官员的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者则会提前。吕文德虽然只有六十出头,但身体有疾,这是我知道的。

想到吕文德还有一个月的寿命,我叹了口气道:“师臣,准其致仕。三位爱卿,传朕旨意,加授吕爱卿少师衔,封卫国公,赐金带一条。”

第535章出兵许昌

第535章出兵许昌

第535章出兵许昌

“是,陛下。”贾似道等人一边回答一边暗自想到,陛下对于吕文德还真是不薄,封赏之重算是出人意料了。

吕文德,南宋末期的一代名将,纵观他的一生,“自奋于兵间,周旋三边,大小百战”,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在宋朝抵御蒙古侵略的过程中,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可以算得上是南宋抗蒙的中流砥柱。南宋朝廷对其也极为倚重,“列之于三孤,崇之以两镇”。降蒙后的刘整曾道:“南人惟恃一黑炭团。”亦可见其在南宋军方的重要地位。

当然,吕文德也有极其腐朽的一面,贪赃枉法、排除异己,投靠贾似道,但至少在其生前,并没有投降蒙古。对于设立榷场造成的损失,吕文德也是自觉愧疚,并因此疽发于背,卒于咸淳五年(1269年)十二月十日。

我根据后世的记忆加封吕文德,自是不知贾似道等人心里所想。

“师臣、陆爱卿、赵爱卿,你们三人在此休息一夜,晚上朕再和你们详细说说有关参议院之事,明日返回襄阳即可。”

“是,臣等遵旨。”

“吕师夔、吕师孟将军。”

“末将在。”

“今汝父有疾在身,朕令你二人随同太师三人返回襄阳,以示孝心。”

吕师夔忙道:“皇上,大战在即,末将身为宋军,在这当口,是否。。。。。。”

我打断道:“不错,你们身为宋军,但你们也是人子,虽然战事在即,也不缺这几日。朕予以你们十五日假期,速去速回就是。”

吕师夔、吕师孟不再多言,叩首谢恩:“谢皇上恩典。”

吕文德兄弟在襄阳军区耕耘了数十年,于襄阳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我令吕师夔兄弟返回襄阳见其父最后一面,也是为了收买人心,显示我的仁义之德。

当然,没有人知道,吕文德大限已至。

十一月中旬,印应雷传来消息,其部四处遁走,终于摆脱了元军的追击,已向汴梁方向靠近。

尽管印应雷在信中说得轻描淡写,但我十分清楚,其中的艰辛自非言语可以表达,就如后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印应雷所部耗尽了投掷弹后,我改变了让其建立根据地的初衷,而是令他与大军会合。

“小宸,地图。”

“是,皇上。”公孙小宸一边应道,一边将墙上的地图展开。

“修颜,军中投掷弹的数量现有多少了?”

田修颜道:“回皇上,目前已有一万八千颗之多,据临安消息,火药监下属的第二兵工厂已于九月初开工,所以制作速度快了许多。”

“好,是时候拿下许昌了。”我指着地图道,“江爱卿所部的粮草所剩不多了,冬天已至,当尽快取得许昌,打通邓州和汴梁的联络。小宸,传众将到此议事。”

一众将领在此休养了一个多月,早就想出兵攻打元军了。此时一听皇上召开军务会议,个个摩拳擦掌,兴奋不已。

作为随军参议的公孙小宸首先介绍道:“各位将军,目前,我汴梁军区已经扩冲至两个军的兵力,虽然元军增派了不少军队前往汴梁,但围困汴梁的元军依旧主要集中在城南,城东,而西、北两面的元军全是训练未果的新军,早就被我军之火枪击退到五十里开外驻扎了。因此,我汴梁驻军可从西门、北门随意出入。”

“再说许昌,从我军掌握的情况来看,许昌城内仅有元军一万余人,其守将为元朝名将郭侃。这郭侃乃是前朝名将郭子仪的后人,鸷勇有谋略,曾远征西域,且百战百胜。不过,我军有火炮之利,拿下许昌并非难事,唯一要提防的就是南阳元军的袭击。各位将军,请看。”

公孙小宸指着墙上的大型地图,继续道:“我军斥候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份河南境内的详细地图。南阳元军如果要袭击我军,可能会在郾城或者昌武军一带摆开阵势。目前,攻打许昌的条件已经成熟,综合各种情况,我军制定的初步计划如下。第一,熟悉路径的张顺将军所部六千余人和完颜天雷将军率领的两小队火炮营经昌武军北面的郏县抵达许昌,汇聚印应雷将军所部,组成攻打许昌的前沿部队,由印应雷将军统一指挥,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凌晨起攻打许昌南门,同时,汴梁城内的文璋所部由范良复带路,经汴梁西门南下,绕过围困汴梁的元军,攻打许昌之北门。”

“第二,吴松含将军率领本部兵马以及御林军第二师的一个半旅,由吴松含将军统一指挥,在郏县以南阻击可能到来的南阳元军。第三,范天顺将军率领本部兵马以及御林军第三师两个旅的军力,由范天顺将军统一指挥,在郾城以南阻击可能到来的南阳元军。这两路大军视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