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行打造?”云伯飞迷惑道。
“正是,伯飞,有很多东西并没有现成的,需要利用手中的资源另行打造。你知道铜,铁这些东西吗?”
“这个当然知道。”
“用铜铁可以打造成各种农具,兵器,那么为啥不能打造成这突火枪的枪管呢?”
“啊?”云伯飞惊呼道。
“这个并非很难之事,只需模具到位即可,我朝的冶炼技术已能初步达到这种要求。”
云伯飞想了想,随即大喜道:“皇上之言正是,如此一来,这枪管的耐压度完全足以,且不会变形,不会炸膛。至于这模具,也应该能够解决,如此一来,不仅是突火枪,即便是火炮也能加以改进了。”
我点点头说道:“朕认为未来的火枪火炮都会采用生铁甚至更好的材料来做枪管。伯飞,在这之前,你和你父亲应该都犯了一个错误。”
“请皇上指点。”
“这个不光是你们父子,宋瑞,蓝羽,甚至朕也都一样,那就是人之思维的禁锢。这正如水的形状,你们谁能告诉我水是什么形状吗?”
袁棘道:“水无常形。”
“先生说得对,将水倒在一个圆形茶杯中,水就是圆形,如果倒进一个方形物体中,水就成了方形,所以人的思维万万不可禁锢,特别是伯飞,你们作为研制者,更当如此,送你一句话,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任何事情都要大胆设想,小心验证。”
“陛下,臣等受教。”
“好,这第一点关于材料的问题一旦解决,那不仅只针对突火枪,正如伯飞所言,还包括火炮等,至于火箭以后就不要去研究了。这第二点是火药的配方尚需改进,我朝《武经总要》上有关于火药配方的记载,但那是根本不对的,朕告诉你,你现在就先尝试用硝石七成五,硫磺一成,木炭一成五的比例来制作火药。”我看了看在座的几位,语气突然一变道,“这一配方只限在座各位知道,否则朕会灭他九族。”
虽然这些人都是忠于我的,但如此重大事情,我也需事先敲打下。
“陛下,臣等知晓。
“恩。”我点点头,缓和下来继续道,“云伯飞,按朕的火药配方,你会发现同样的体积,其效能会增加数倍甚至十数倍。”
这个比例正是日后黑火药的比例,而《武经总要》上的火药配方实际上只能算是一种燃烧物的配方。
云伯飞听得十分兴奋,早已有了跃跃欲试之心道:“十数倍?皇上,草民会尽快尝试。”
“恩,试完后你自会明白。朕封你为火器坊管事,接替你父亲之职,一旦你认为能够将实际运用到战争的火枪造出,朕便封你为兵器监总师,各坊中的大师,中师,少师都归你统领,且将此枪命名为云火枪,以告你父之灵。”
云伯飞激动地跪地拜倒:“皇上,臣遵旨,臣定当不负厚爱。”
第41章火绳枪
第41章火绳枪
第41章火绳枪
“伯飞,起来吧。”
“谢陛下。”
类似云伯飞这种人,不好金钱不求地位,却同古代文人一般,将名誉看得最重,如果这枪支能够研制成功,那云伯飞自会光宗耀祖,云家也会流传后世,这不仅是云伯飞,也是其父云越毕生的愿望。
我心里清楚,火枪的研制成功并非易事,云伯飞虽然对于火器的造诣颇深,但终究有时代的局限性,而我也仅是略知皮毛,大都是在书里看过一些简介。以目前的科技,光是那点火技术就难以解决,何况牵涉面广泛。不过,事情总得一步一步来,云伯飞的回来,至少已是一个好的开端了。
科技人才的缺乏是古代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像沈括这种大科学家也最终郁郁不得其志。究其根本,还是当权者的不重视,才导致古代国人思想僵化。
这火枪的研制不仅需要火器专家,还需要数学,物理,化学等各行业的专家配合,光靠一个云伯飞,甚至是整个火药司都是远远不够的。
我渴望人才之心顿起:“各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什么是人才?在各行业能独树其职的都可以叫人才,千万别认为会打仗,会写文章的才是人才,许多奇淫妙思,甚至是胡思乱想都有可能发明出改变历史之物,你们都知道火药是道家在炼丹时无意间发明的,所以需要小心观察周边各种人物。你们在座的都是人才,朕自会重用,但要中兴我朝,光靠朕和你们是远远不够的,日后大家都要留心身边之人,只要其有一技之长,朕也会重用。即便如贾似道,其人在蟋蟀方面有高超的见解,这也是人才。”
我也不管在座的是否能明白,一气说出后世的人才观。
那沈逸秋和全觉是否真的如我之想是科学人才?
历史上的南宋末年兵荒马乱,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记载,还是自己慢慢去发掘吧。
想到这里,我拿出一堆写满字画满画的纸张道:“伯飞,这是朕的一些心得,你拿去仔细看看,切记保密。”
云伯飞接过纸张道:“谢陛下。”
这些纸张上都是我根据记忆画出的现代枪支火炮的图案,以及线绳枪,滑膛枪等枪支的一些简单原理,甚至还有手榴弹的图稿和效用,我觉得相对于枪支而言,也许最先投入实战的就是手榴弹。
“对了,蓝羽你们这一路上情形如何?”
“回陛下,还算顺利,云伯飞家乡果然隐秘,将来若要攻击蒙古时倒是一处绝佳的藏兵之地。”
“恩,蓝羽,绘成图交给朕。伯飞啊,你家人都安顿好了吗?”
“陛下,已安顿好,暂时在仲飞处住下。”
“好,伯飞,你休息几天,立刻去火药坊,火器的研发十分重要,它将会成为宋蒙战争的最终决定性因素之一。”我见众人似乎都不相信接着又道,“这点你们无需置疑,日后便知。”
“陛下,臣打算明日便去火药坊,文大人,您看能行吗?”
我笑道:“伯飞如此性急,有何不可,宋瑞,明日你来安排。”
文天祥也笑道:“陛下放心。”
”宋瑞,在火药司附近搭建一座小型军营,朕打算将青年卫之基地搬到落石山下。”
“臣遵旨。”
“仲飞。”
“属下在。”
“你亲自率领五十名御前侍卫,守护火药司,在青年卫接手防卫前,需要保证火药司的安全。”
“属下遵旨。”
“蓝羽,沈墨,这几日你们好好休息,新年就不用歇息了,正月初三随朕前往会稽。”
“臣遵旨。”
云伯飞看完我的那些稿纸后,急不可待地插话道:“陛下,臣刚才初步看了一遍陛下之手稿,简直是经典之作啊,臣打算越过突火枪,直接研究火绳枪和手榴弹。”
“哦,伯飞,不愧是火器大师,这么快就明白了,有多少把握?”
“回陛下,臣只看懂少许,但臣已有两三成的把握,只是那引燃火药还完全不得其法。”
据我所知,火绳枪的枪上有一金属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枪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燃烧的火绳,士兵发射时,用手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点燃黑火药,进而将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
其点燃装置是用一根麻绳或捻紧的布条做成的火绳,放在硝酸钾或其他盐类溶液中浸泡后晾干的,能缓慢燃烧,燃速大约每小时80毫米~120毫米,这样,士兵将金属弯钩压进火门后,便可单手或双手持枪,眼睛始终盯准目标。
但也正是因为火绳之故,所以速度较慢,而且每名士兵出征时都要背负数十米长的火绳,十分不便。
据史料记载,训练有素的射手每3分钟可发射2发子弹,长管枪射程大约100米~200米。
但这种速度比起那些高明的弓箭手还是差得远,一个高明的弓箭手一分钟可以射出近40支羽箭,而且距离也能超过100米。
善于此道的蒙古铁骑即便在骑射中也能达到每分钟射出二十来支羽箭。
不过,要是按照后世的三段射击法,整排整排的轮换射击,加上火药射出后的那种心理震慑作用,效果还是明显的。
火绳枪有四大弊病,一是火绳之故,二是操作麻烦,三是受天气影响,四是精度差。所以后来被更加先进的燧发枪所取代。
也是自燧发枪开始,冷兵器彻底沦落出局了。
我心道,只要火绳枪能够先期出来,加上手榴弹的辅助,还是能和蒙古人一战的。如果在三年后的襄阳之战上,燧发枪能够研制出来,那就会百分之百的赢得胜利了,也是我该收复中原之时了,又或者是手榴弹加火绳枪也足以不败了。
景定五年就这样过去了,对于大宋人来说,除了换了一个皇帝,其他还是照旧,是理宗还是度宗,他们都不感兴趣,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异样。不过,每个大宋人,无论是穷是富,年前都是高高兴兴地往家里赶去,亲人的相聚之乐,对来年的期望之盼,却是恒久不变的。
这时代百姓的愿望如此简单淳朴,就是希望在新年全家人能够团团圆圆,一起吃顿热乎乎的饺子。
对我而言,却是我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新年,往日,此时的我又该在为火车票的事情发愁了,回家,票难买,不回家,又想家。
我开始想家,开始想念菱杉,开始想念后世的亲朋好友,甚至还有那褒贬不一的春晚。
第42章咸淳元年
第42章咸淳元年
第42章咸淳元年
大年三十,太后谢道清在宁坤宫宴请了一众家人,由于先帝之故,和往年相比,人数少了许多。除了我和全玖,还有我的其他几名妃子,美人杨氏,修容俞氏,贵嫔胡氏,以及太后之弟御前侍卫统制谢道临。
除了全玖,其他几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当然那赵禥以前自是见过。我这三位妃子均是姿色上乘之选,虽然不如方灵,全玖,也是各有千秋,婀娜多姿了。
那谢道临身材魁梧,不言苟笑,也不和众人多说话,除了刚见面时给我磕头请安外,只是自顾自坐着饮茶。
一众美女哄着太后,使得谢道清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自全玖生日后,谢道清对我的态度也是有所缓解。
谢道清亲自给大家斟满了屠苏酒,举杯说道:“官家,我这弟弟一向如此,极其不善言语,我们自行吃酒说话,不用理他。今个大年三十了,先帝已去,所以我们这第一杯酒先敬先帝之灵。”
“谨遵母后旨意。”我等一起举杯,一饮而尽。
旁边的宫女急忙给众人倒满了酒,谢道清继续道:“这第二杯酒我们一起敬官家,祝贺新帝登基。”
我举杯道:“母后请,谢母后。”
“这最后一杯酒嘛。。。”谢道清稍事停顿,看了看我才道,“让我们一起祝愿大宋之兴盛吧。”
“母后放心,孩儿一定会北定中原,中兴我大宋。”
谢道清道:“恩,母后等着你吟鞭北指平天涯呢。”
全玖笑道:“母后还记得这句诗啊,玖儿相信官家一定能成功的。”
“记得啊,我盼着这天呢。大家都随意,来,吃酒吃菜。”
酒过三巡,气氛也渐渐随和,好在屠苏酒度数不高,不然我估计我得醉倒了。
我对面的俞修容略带哀怨地说道:“官家很久没来看我们了,是不是把我们姐妹忘了啊?”
“啊,俞妃,还有杨妃,胡妃,朕刚登基,事情繁多,待朕将朝中理顺,自会多陪陪你们,过完新年,你们都搬到朕的宁乾宫附近吧,也方便相见。”
“那太好了。”俞修容等一起说道。
虽然我对几位妃子没有什么感情,但毕竟算是我在这个世界的亲人,怎么都该多加亲近。
我拿出四件饰品,分给了全玖等人,道:“这几件饰品你们自己挑挑,作为新年礼物吧。”
全玖道:“谢谢官家赏赐。”
俞修容挑了一对耳环道:“谢官家,不过嘛,我们还有一个小小愿望。”
我笑道:“说来听听。”
俞修容看着太后道:“太后,官家在全姐姐生日时赋诗一首,今新年已至,我们请官家再作诗一首,以此来庆贺新年吧。”
“又要作诗?”
谢道清点头笑道:“俞妃此言甚得我心,官家,请吧。”
我心道,又得窃诗了。反正孔乙己说过,读书人窃书不算偷,而且描写新年的诗词众多,我还是能记得几首的。我想了想道:“诗名就叫咸淳新年记吧。”随即念道: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这首诗是明朝叶颙的一首诗,诗中的屠苏是一种药酒名,当时我学这首诗时,因不懂屠苏之意,所以印象深刻。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旦》一诗也曾提及屠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屠苏”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所以谢道清也是用屠苏酒来款待众人,以示庆祝除夕。
这首诗的作者叶颙在宋朝时也有同名同姓者,只是不知道两人是否有联系。
全玖听罢首先道:“此诗虽然没有上次那首有气魄,倒也贴近情景,轻松愉快,这《咸淳薪年记》也算好诗一首了,官家自登基以来,这诗词上的造诣是大有长进啊,看来不需多久,可以出诗集了。”
谢道清道:“的确如此,但愿我大宋之乾坤能够如官家诗中所言,年年气象和吧。”
我笑道:“有母后支持,我朝气象自会一年更比一年强。”
“只要是利于我朝中兴之事,母后自会支持。官家,初三前往会稽省亲之事准备好了吗?”
“回母后,一切都已准备妥当。”
“官家多带些侍卫吧,以保证路上安全。”
“母后放心,孩儿又不是去打仗。”
“官家自己小心即是,明日早朝还要接受百官庆贺,今日就早些歇息吧。”
“是,母后。”
这是先帝驾崩的第一个除夕,宫中也无法燃放烟火,连谢道清喜欢听的小曲也都暂停。
按宋朝礼制,初一早朝皇帝要接受百官朝贺,然后由皇帝带领文武百官祭天地,祭祖宗,祈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随后便有十五日之朝歇,正月十六重新上朝议事。
古时皇帝也是辛苦,大年初一也不能睡个懒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陛下新年新气象,领导我朝更上层楼。”早朝时,身为百官之首的贾似道率领百官祝贺道。
我见朝臣大都喜气洋洋,就连贾似道也露出一丝笑意,看来国人传统新年之气氛真是感染普天之人啊。
“众位爱卿,平身,朕也祝各位新年大吉大利。”
那马廷鸾出班奏道:“陛下,按我朝礼制,今日乃咸淳元年第一天,陛下当下诏,大赦天下。”
自古以来便有大赦天下一说,除了死刑犯,大都可以减刑。只是我对于这点是极其反对的,法便是法,怎能因为这事就可以随意更改呢?
我想了想道:“师臣意向如何?”
“请陛下自行定夺。”贾似道不冷不热地说道。
“马爱卿,此事稍缓,待十六日上朝之后再议。”
马廷鸾坚持道:“陛下,此乃祖宗之法,望陛下三思啊。”
“爱卿无需多言。”我说道,“小七,摆驾太庙,莫让太后就等。众位爱卿,随朕前往太庙祭天祭祖。”
“马大人,既然皇上旨意已下,还是请吧。”贾似道自然希望看到我和谢道清一派产生摩擦,看见马廷鸾新年奏本吃瘪,幸灾乐祸地笑道。
马廷鸾虽然人品不错,就是为人太过耿直不化,这也算是这个时代文人所谓的高风亮节吧,思想禁锢,总是认为符合祖宗之法就是正确的。
太庙在皇宫边上,乃是皇室祭拜先祖之地。当我们到达时,谢道清早已在太庙前相候,我带着朝中重臣先行进入太庙,随太后谢道清一起拜祭天地,拜祭祖宗,希望上天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随后,众大臣依品序高低依次进入其中拜祭。
这也是太后每年唯一一次的公开露面,祭拜活动热热闹闹,一直延续到午后方才结束,大臣们陆续向我和太后辞行,离开了太庙。
咸淳元年来了,景定年或许只是我的实习期吧。
咸淳,这是我的年号,我的时代,只是这会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我回到宁乾宫,静默于窗前。
第43章新军的构想
第43章新军的构想
第43章新军的构想
大年初一晚上,我在宁乾宫中回请了太后谢道清,作陪的还是全玖以及俞氏等三名侧妃。
晚宴时,谢道清满面笑容,和普通人家的老太太一般无二,慈祥和善,不停地和众人说着家常,也不时地叮嘱全玖在路上要小心,照顾好我的起居饮食。
我第一次觉得这谢道清有些婆婆妈妈的,完全不似之前那个强势冷漠的太后。不过,这种感觉还是很温馨,似乎为这咸淳元年开了一个好头。
正月初三,我起得很晚,到中午时分,我才带着全玖向会稽出发。
从临安到会稽也就一百多公里,预计顶多两天的时间便能到达。
随行护卫由蓝羽统率着沈墨麾下的一百名御前侍卫担当,因云仲飞带着五十名侍卫在落石山下保护火药司,我也就没有再另行多加人手了。
我这支队伍中,除了蓝羽,沈墨,文璋,还有袁棘这般大高手,本来袁棘还准备将叶东升,姚朝辉二人调来,我觉得在自己的领土上没有这个必要,加上龙牙的事情也不少,便拒绝了二人随行护驾。
文臣中我就只带了陆秀夫和文天祥,至于我陪全玖回家省亲为何要带着他们二人,两人也都没有多问。
天子驾六是我国古代礼制的一种行为。皇帝级别的外出时,所乘之车是由六匹骏马拉着的,即著名的“天子驾六”,其余的副车只能驾四。
我坐在一辆六匹骏马拉动的四轮豪华马车上随着大队前行,这马车空间很大,床椅等简单家具一应俱全,连烧水加热的火炉都有。全玖只带了二位随身宫女,坐在后面一辆四匹骏马牵引的车上,最后一辆马车则是所带的礼物,无非就是些临安特产,袁棘小七等人也和侍卫们一样,骑马而行。
三辆马车居中而行,数名御前侍卫小心翼翼的围绕四周。这官道上行人极少,这时代不出十五是很少有人外出的
我第一次坐这种马车出行,刚开始时尚觉新鲜,但没过多久,便觉得还是颇为颠簸,马车毕竟不如汽车稳定,这时的官道也远远不及后世公路的平坦。
一晃一荡,我也就慢慢感到疲倦了,迷迷糊糊地度过了第一天的这个下午。
第二天我便开始适应了,也许是二个月来坚持练武之故吧。
“小七,去将袁棘,文天祥,陆秀夫,文璋四人叫来。”
我刚准备冲茶时,四人已到。
“文璋,这里你年纪最小,你来负责倒茶。”
“是,皇上,皇上您这车里真大啊。”
我笑笑道:“朕叫你们来,是商议关于未来我朝新军之事。云伯飞回来之后,火枪研制成功的机率大增,到时朕会将新军全部配上火枪,以火器来对抗蒙古铁骑。”
文璋倒好茶道:“皇上这火枪能有这么大用处吗?臣觉得还是臣的拳头管用。”
我喝了口茶:“在未来的战争中,火枪必定会全面取代现有的刀枪弓箭,甚至连你师傅道法,袁先生等都难以匹敌,这点你们无需质疑,到时自会知道。全妃的老家有座大型山庄,依山而建,人烟稀少,离临安不远,快马加鞭也就几个时辰的路程,朕打算在那里建立一座秘密军营,人数在千人左右,按照青年卫的方式进行训练,待火枪研制出来后,全部以火器为兵器,并以此为根底,逐步扩大,最终朕会建立一支十万人以上的新军,全面取代现有的边军,禁军。在这新军成形前,朕还需小心,以免贾似道等借机发难。对了,宋瑞,君实,你们二人和厢军的联络有进展了吗?”
“陆续在联络了,因贾似道在厢军的耳目众多,臣等也是小心翼翼,已有江西扬州的部分厢军表示效忠陛下。”
“恩,这事不可急躁,以免弄巧成拙。”我继续说道,“会稽之新军朕打算先已全妃家丁的身份招收,现今从北方流落而来的难民较多,这些人往往都有国仇家恨,且与朝廷中人无甚关联,可以从中挑选,加上会稽一带的乡下青年,朕估计兵源问题应该不大。文璋,你需要尽快在青年卫中培养一批素质过硬,品行良好的少年,充斥到会稽新军中来,另外,君实,你回头修书一封给李大人,让他私下调派善于练兵带兵的军中将领过来会稽充当教官,人数在二十来人即可,但必须是忠贞之人。”
“臣遵旨。”陆秀夫,文璋应道。
“文璋,你记得朕在你招收青年卫时说过,要挑眼力好的吧。”
“回皇上,臣记得。”
“那突火枪的样式你们都知道,未来的火枪和突火枪有相似之处。”我顺手拿过文璋的长剑,双手握住剑鞘,单眼一闭,做了个瞄准的姿势,道,“这就是以后火枪的射击动作,而火枪的射程会从百米到千米开外,所以朕要求青年卫的眼力要好。”
文璋接回宝剑,依照我的姿势也试了一下,还是茫然。
我知道文璋根本不明白,也不去解释:“关于这支新军的训练,朕会分为二个步骤,一是按照现有青年卫的基本训练模式,重点训练新军的体力,耐力和团队合作,对于单兵的搏击能力可以减少。这一步基本通过后,就可以进行火器模拟训练了。”
“等等,皇上,请问什么是模拟?”文璋问道。
“对于新军的火器装备有两样,一是火枪,二是手榴弹,这两样火器的具体成功时间朕并不知道,在这之前,朕会做出一批外形相似的东西来替代训练,比如说手榴弹,朕会用石块代替,让新军投掷石块,做到快,准,远。一旦正式的火器出来,便能轻车熟路了。再比如火枪,朕会按照火枪的式样,做出一批模具,让新军进行瞄准训练,还要能长时间保持这些基本姿势。”
文璋点点头道:“这个可行。”
“宋瑞,君实,还有文璋,你们三人后期都会参与到新军的指挥中,至于这新军的作战方式等火器出来后,朕再和你们讲,你们目前只需记住,思维一定要开阔就行了。”
“是,陛下。”
“好了,朕在车上坐了大半天了,出去骑骑马吧。”
我从未骑过马,好在那赵禥会,我骑在马上,拉紧缰绳,也是有模有样,只是速度不敢太快,旁边的袁棘紧紧相随,生怕我会掉下似的。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一片山林前,这片山林十分茂密,除了近前的树木外,根本看不清林中的情形。
前面开道的沈墨来到我面前道:“陛下,今夜是否就在此处宿营?”
“这里离会稽还有多远?”
沈墨指了指山林旁的一条道路说:“回陛下,沿着官道前行大约五里路,就到达会稽地界了。”
全玖道:“官家,这片山林极大,穿过山林也能到达会稽城,而且路程近了很多,只是马匹车辆无法通过,如果我们沿着官道还需走半日才能抵达会稽城。”
我想了想道:“那就在此地宿营吧,我们也不必赶时间,大家休息一夜,明天清晨再出发。”
沈墨道:“是,陛下,臣这就安排。”
袁棘看了看山林,突然对蓝羽道:“带几个人进树林看看。”
第44章夜袭
第44章夜袭
第44章夜袭
文璋见袁棘如此仔细,笑道:“先生,这大过年的,又是如此寒夜,谁会躲在里面啊。”
文天祥瞪了文璋一眼道:“文璋,不得无礼,陛下在此,还是一切小心从事。”
陆秀夫出身军中,对于夜宿一事自是轻车熟路,指挥众侍卫将战马围成数圈,把三辆马车裹在当中。
我见众人有条不紊地忙着,也插不上手,反正陆秀夫袁棘等人都是这方面的行家,也就不去管他们了,我和全玖一起随便吃了点干粮便独自回到马车上,躺在床上和衣睡去。
下午骑马时的感觉不错,只是这一躺下才觉得浑身酸疼,特别是屁股疼得最为厉害,那太祖长拳,无影诀可都练不到屁股。
累了一天,躺下后没多久就进入了梦乡。
正睡得迷迷糊糊,却听见外面一阵喧哗,我急忙起身,拉开马车的门帘往外看去,此时天刚朦朦放亮,大约凌晨四五点钟,小七见我起身忙道:“官家,敌袭。”
我睡意顿消,心道,什么人如此大胆,竟敢偷袭,不知道这是皇帝亲临吗?
这时,袁棘也来到马车前对我说道:“陛下,片刻前从山林中突然杀出一批黑衣蒙面人,此刻正在和前面的御前侍卫交锋。”
“黑衣人?”
“正是,蓝羽沈墨在前面组织应战,文璋在文大人陆大人身边护卫。”
我走出马车,隐约可见最前面正在厮杀中。
这些黑衣人手持小型军弩,射出一轮后立刻弃掉,随即再拔出弯刀,向我方冲来。
黑衣人成一箭镞阵,极力想撕开御前侍卫的防御。最前面充当箭头的数人只要有缝隙便向前面推进,而后面之人根本不管前面人的情形,一心只往前冲。黑衣人依仗人数的优势,大都是二夹一的情况,渐渐将缝隙越拱越深。
“陛下,这些不是普通的强盗,是训练有素的死士,而且使用的是蒙古战刀。”陆秀夫等也来到我身边。
“啊,会是蒙古人?”文天祥吃惊道。
“他们的武器我是不会看错的。”陆秀夫毕竟在前线和蒙古人交过手,心里十分清楚。
我点点头道:“蒙古人?不过,看他们的阵势应该是冲着朕来的。”
袁棘道:“陛下放心,对方虽然人数较多,但只要我方人员适应其路数,就会慢慢扭转事态的。”
“陛下,臣也上去吧。”文璋跃跃欲试道。
袁棘接过话道:“不急,先看看,我方虽处守势,但未显劣势,这批黑衣人的目标的确是皇上。”
果然不出袁棘所料,尽管对方离我越来越近,但人数也开始减少。
蓝羽沈墨二人便像是羊群中的猛虎,双剑挥舞之下,竟少有三招之敌,只是黑衣人似乎根本不惧生死,兀自顽强地向前推进。
御前侍卫虽然也有不少伤亡,但毕竟单兵作战能力强过对方,在蓝沈二人的指挥下,开始稳住阵脚,逐渐形成一对一之势。
正当我以为事态得到控制时,突然听见袁棘叫道:“不好,文璋小心。”
从交战的人群中,突然冲出三名黑衣人,这三人根本不同侍卫纠缠,也不管其他黑衣人的死活,一字排开直接向我所在的位置冲来,速度之快,连蓝羽也没能阻止住,显见三人轻功甚高。
三名黑衣人看见我身着龙袍,和周边之人衣着有异,不约而同地向我扑来。
文璋反应极快,随着袁棘一动,剑已在手,迎向那黑衣人。
小七也拔出随身宝剑,挡在我的前面。
黑衣人看见袁棘文璋上前阻拦,突然变化排列,两旁之人举起弯刀便向袁文两人劈去,袁棘何等功夫,身形一侧,避过弯刀,右掌击向黑衣人,那黑衣人也不躲避,扔掉弯刀,双手合围,紧紧抱住袁棘。袁棘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