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虎臣-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新附汉军的装备很差,很多士兵根本没有着甲,加上盾牌数量稀少,虽然火铳的威力在暴雨中打了折扣,但距离已经很近,也就是五十步左右的距离。这是改良版的鲁密铳加披甲弹,绝不是这些人的防护措施所能够防护住的,最前面的建奴士兵开始有人倒下。
既然能够投降,就不会是什么勇士,随着身边有人倒下,这些新附汉军明显的减慢了前进速度。
这时候,击发完火铳的明军第一排火铳手转过了身,他们身后的士兵向前一步,随后伸手掀掉油布。
第二次排的火铳瞬间击发了,这些新附汉军的队列太密集了,这些无声无息一样的弹丸几乎不会落空。再一次的有人不断倒下,让这些昔日的官军停止了脚步。
按部就班,第三排的明军火铳手再一次击发。
弹丸仍旧在不停飞舞,带来的是一种无声的死亡,这些昔日的明军退缩了。
多铎对这些昔日的明军士兵是比较了解的,他在这些新附军身后安排了很多督战者,这些督战者现在终于开始起作用。
督战很简单,畏缩不前者就地斩杀,这是一支军队纪律性的表现,和建奴的残暴无关,历朝历代能够叱咤天下的强大军队无不如此,这就是强军的最基本素质。
死在前面也是死,死在后面也是死,前面好像还有机会不死,在死亡威胁下,这些投降者开始冒着死亡继续冲击,终于也转变成了“勇敢者”。(未完待续。。)
第129章 突破点
“勇敢者”当然是被逼迫,在死亡面前,“勇敢者”其实很少。
尽管暴雨如柱,周虎臣的火炮威力没有显示出来,但火铳手还是给这些炮灰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雨水降低了弹丸的速度和穿透力,也降低了威力,但周虎臣的火铳手是整排的施放火铳,而且,几乎是没有停歇的射击。
周虎臣带着近两万只火铳,这近两万只火铳就是近两万多次机会,虽然不可能达到弹无虚发,但训练有素的火铳手准确性不用质疑,伤害性更不需要质疑。
雨仍旧,倒下就会有人补上,人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突破,建奴的督战队在拼命驱赶着这些怯弱的汉人士兵,在刀锋的威逼之下,这些悲剧的士兵如同飞蛾在扑火。。。。。。
敌军已经距离很近了,已清晰可见,火铳的频率终究无法阻止这种蜂拥的人潮。
周虎臣的火铳手仍旧在毫不所动的运转,建奴想要突破并不容易,因为前面还有一道防线——隐没在水中的人工河。
死亡还在延续,人流还在挺近,终于,最前面的一些炮灰瞬间消失了。
周虎臣挖的这条壕沟很深,也很宽,深度足有一丈,而宽度则是两丈。想要用人填满这个人工壕沟需要一定的数量,也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也需要用无数人命来填满。
弹丸还有侥幸不被击中地机会,可前面显然是死亡之地,这些炮灰谁也不愿意进入前方的这个死亡领域,后面的建奴督战队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他们还在拼命驱赶着这些炮灰。
后面的人潮在向前拥挤,他们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前面的人除了被击中,唯一的下场就是被水淹没。
多铎终于知道了前面的情况:“继续冲,全力冲击。不就是一道水沟吗!就是给我用人填也要填过去!”
周遇吉军的火炮威力果然在暴雨中并不怎么样,而火铳也就是这样了,这个机会多铎岂能放过,作战总要死人,何况死的是这些新附汉军。死就死吧,不会对自己的真正实力产生很大影响,多铎需要的只是胜利,这个代价他承受的起。
无论沉入水中还是漂浮,这种死亡都很让人绝望,加上火铳还在不停的夺取生命。这种地狱般的感觉让人无法忍受。
绝望是无效的,后方更大的人潮来了,多铎显然增加了攻击力度,随着他的命令下达,后方出现了八旗的战兵。这些八旗战兵首先做的就是督战,他们挥着武器驱赶这些炮灰继续冲击,只要犹豫就会毫不留情的挥刀就砍。。。。。。。
战线上的尸体越积越多,至于伤者,等于已经给他们判了死刑。战场就是残酷的代名词,不会有谁去怜悯谁,除了拥挤和躲避只剩下了向前冲击。
被逼迫的勇猛也是勇猛!他的威胁同样巨大。
雨声几乎遮住了所有的声音,除了近距离可以听到火铳的击发声。这几乎就是沉默的杀戮。
斥候飞奔而至,右路受到了更强的冲击,防线就要被敌军突破了。周虎臣默默的看着这个场景,他知道。近距离的搏杀为时不远了。
王德用就站在周虎臣的身旁,看到这种情况他自己请命:“我带人去增援右路吧!那里恐怕是建奴的突破点。”
周虎臣点点头:“好,无论如何不能让敌军突破。多带掷弹手。”
“遵命!”这种环境多带掷弹手,这个命令等于下了死战的命令,就是伤到自己人也在所不惜,王德用没有犹豫就应声而去。
王德用这样的将领不仅仅是亲戚这么简单,这个本应在历史上死在宁武的表叔血脉中流淌的血都是无畏之血,周虎臣跟根本不需要担心什么,如果建奴想要在王德用的防区突破,除非在王德用的尸体上踏过,否则绝无可能。
左路的指挥者现在是莫显成,莫显成和王德用一样,这位从小扛着周虎臣长大的汉子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畏惧,他天生就是领军将才,不但尽心尽职,而且极受士兵拥戴。有这些将领存在,有十余万强悍的士兵,周虎臣完全有信心击退建奴的攻击。
“命令!刀盾手和长枪手做好准备!”
周虎臣的刀盾手不少,除了辅兵,这些装填手也是刀盾手,因为那些装填手本身就接受刀盾手、掷弹手等多项训练。唯一遗憾的是,周虎臣的军队长枪手太少,这种近距离的搏杀,长枪手的杀伤力才是最强。周虎臣的火铳虽然有铳刺,铳刺的杀伤力也很强,但火铳还是太短,也太重,没有长枪在这种情况下有优势。
在这条长长战线的右路,由人组成的冲击浪潮终于有了效果,随着尸体的增加,眼前的壕沟终于用人尸填满。
敌军距离更近了,已经可以听见敌军冲击的嚎叫声。
弹丸仍旧在向前冲破雨幕,但已经无法阻止这种疯狂的冲击。。。。。。
战场的火铳手根本没有轮换完毕,许多人的火铳还没有击发可敌军就要到眼前了,王德用无奈的发出了迎击令:“刀盾手、长枪手迎击~~”
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西侧天际出现了一道巨大的闪电。。。。。。
建奴的洪流集中在了这一个点,庞大的军队越来越近,随之,就像两个巨大的重锤狠狠地撞击在了一起。。。。。。
对于建奴来说这就是一个突破口,对于明军来说这是一个顽强的阻击之地。双方在猛烈的撞击,王德用镇静自如的接替了指挥,他站到了几辆叠加在一起的大车上。
雨还是太大,除了人,雨幕让王德用什么也看不到,除了传令兵来回奔跑带来的消息,王德用简直就是一个瞎子。
这是在以命抵命,在传令兵的口中得知,建奴出动了大量白甲。白甲是建奴的最精锐士兵,无不身经百战,这些建奴精锐的加入说明建奴就是要在这个点寻求突破了。
震耳的雷声传来,又一个巨大的闪电,王德用很纳闷,这样的季节竟然会有这样的天气,建奴还真是好运气。
除了倒下,不会有人退缩,王德用对自己的士兵心知肚明,这些士兵不缺乏勇敢,也不缺乏实战的锻炼,王德用唯一担心的是肉搏战的伤亡,这些士兵经历的肉搏战还是太少了。(未完待续。。)
第130章 还有另一种手榴弹
王德用在揪心,而恭顺王孔有德和怀顺王耿仲明则是在肉痛,痛的撕心裂肺。
炮灰,就这样做了炮灰,前面的是新附炮灰,孔有德和怀顺王耿仲明的军队与朝鲜、蒙古人则是随后跟进的炮灰,而满八旗的战兵就在这个突破点的后面,而且,有很多白甲掺杂其中。
战术没有丝毫问题,问题是炮灰死的太多了,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心因为士兵大量死伤在滴血。这些士兵绝大部分都是跟随多年的老兵,可以说是自己军队的基础,由于清廷要控制这些汉军的人数,想要补充难上加难,可今天,周遇吉的军队让他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战斗,士兵的死是如此轻而易举。
已经多年没有经历这样的残酷血战了,至于损失程度,两人几乎不敢相信。
整队整队的士兵派上去,随后几乎不见了踪迹,就这样用人命不断去填,感受着士兵的不断减少,尤其是耿仲明,他已经绝望了,因为他的士兵已经消失了近一半。
孔有德比耿仲明稍好,因为他的手下有大量炮兵,多铎没有让这些炮兵上去送死。
暴雨没有停止的迹象,双方的战斗仍旧在继续。
最激烈的战斗就汇聚在这一个点,谁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倒下,也不知道多少人随后补了上来,这就是在互换人命。各种武器对着敌人挥动、戳刺,双方的士兵身后都是人,根本没有往后退却的可能。建奴的白甲在这样的战斗中也只是比普通士兵强一些而已,他们的双层和三层甲在这些明军的武器面前和一层甲没有本质区别。
周虎臣给这些长矛手配的矛头是钢制,战刀是包钢,在这样的武器面前,厚厚的铁甲也只是稍稍有些阻碍而已。
伤亡是互相的,周虎臣的士兵同样承受着巨大的伤亡。钢片甲在重刀和长矛面前同样只是起到一些基本的防护,在这种攻击面前,双方死伤几乎等于对等。
如此的血战和混战除了勇敢和坚持,唯一可以依仗的是战场经验,建奴的士兵在这一点的确稍稍占据了优势,而明军的优势是不断有士兵毫不犹豫的挺身而上。
双方的盾牌手都在锐减,而明军的长矛手明显的有些缺乏,随着长矛手和盾牌手的减少,建奴的士兵开始慢慢向前挺进。
随着士兵的减少,王德用下令。火铳手继续补上来,随后再次补上。。。。。。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建奴作战真的很凶悍,伤亡惨重之下却丝毫没有减低攻击力度,中路和左路的攻击同样很强劲,显然起到了很大的牵制作用。而右路的军队随着补上的火铳手越来越多,死伤在迅速增加,建奴已经挺进至芦苇铺就的阵地之上,王德用已经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真的要用手榴弹吗?”
死伤太惨重了。形势有些危急,王德用犹豫着。
这种近距离搏杀士兵组成的阵线太厚了,人数和厚度不够很容易被敌军冲开,由于厚度问题。阵列附近到处都是士兵,掷弹手很难把手榴弹抛过自己的士兵阵列,一旦下达命令,自己人受到波及难以避免。
肉搏作战的士兵是不允许带手榴弹的。让掷弹手夹杂在队伍中会引起混乱,而且,士兵一旦失误。手榴弹爆炸就是悲剧。所以,这个决定有些难。
“大帅,可以用手榴弹,属下有办法!”
王德用在大车上一低头,是刘柱子,这个昔日手下老兵现在已成了火铳营守备。
“柱子,赶紧说,什么办法?!”王德用瞪着眼就问,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习惯没改,作战之时好像不应该称呼刘柱子的名字。
对这位老长官刘柱子有些敬畏,他赶忙回答:“我军有一部分延时手榴弹,这种手榴弹是属于特种手榴弹,我们可以让掷弹手用布带绑好这种手榴弹,然后磕发,力气大的掷弹手甩过去应该没有问题!”
还真的是有这种延时手榴弹,而这种甩过去的方法绝对可行,用布带比用手应该掷的距离更远。王德用眼前赫然开朗:“赶紧去!柱子你负责指挥那些掷弹手,快去!”
“遵命!”刘柱子撒腿就往后跑,一名中军官赶紧随后跟了上去,因为没有他刘柱子领不到手榴弹。
明军阵地的后方。
通过斥候,坐镇后路的周遇吉已经知道了右路的战斗情况。
冒着暴雨站在后勤军前的泥水中,周遇吉焦躁的看着前方,其实什么也看不到。
在这焦虑中,周遇吉突然看到雨水中跑过来的刘柱子,没等刘柱子施礼,他大声就问:“柱子,右路战况如何?”
“督帅,右路有些吃紧,属下是来取手榴弹。”
暴雨让战场的情况根本看不到,虽然斥候一直不停的回禀,可周遇吉怎能放心:“要不。。。我派上家丁?”
“都帅您只管坐镇吧!家丁还是不用了,我会用手榴弹去解决他们!”
刘柱子一抱拳,随即撒腿就跑。
周遇吉有些愣神,这些将领的作风已经完全是儿子周虎臣的做派,做事干净利落,作战理念和他完全不同。在以前的战斗中,家丁总是每次作战的绝对突击力量,现在的情况和以往已经完全改变,这些将领现在信奉的是火器,是整个团队。
我老了吗?作战方式落后了吗?
周遇吉有些感慨,儿子能力比他强,训练的军队比他强,这些他必须承认。不但是武器,最重要的是人员,这是一个每个环节都在运转的团体。从最基础的各种训练,武器使用、后勤、工坊,以至于军队家属都按照整支军队的步伐前进,这几乎是一个不可拆散的集体。
士兵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他们就是以战斗为生,每个人都是这个集体的一份子,这就是儿子周虎臣所说的职业军队,依靠强大的后勤和财力基础在运转。死对这些士兵来说不可怕,可怕的是脱离这个集体。这样的军队不可能在战场上溃败,哪怕是战兵拼光,后面还有辅兵,没有了辅兵还有后勤队,战胜这支军队必须把这所有人杀光,建奴能够做到吗?
就像儿子给自己说的一句话一样;集体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这个团体的凝聚力是建奴可以战胜的吗?自己可是十万余人的军队啊!这绝无可能!
雨敲打着周遇吉的头盔,这个声音在他耳中再也没有了那种烦躁感,周遇吉转过身,在这同时也听到了身后隐隐的吆喝声。
是刘柱子,他身后跟着两辆大车,这两辆大车与其说是在向前转动还不如说被抬着在往前跑,除了前面的两头大青骡,大车周围几乎都是人,这些后勤士兵上下其手,等于抬着大车在飞奔。
又是一次集体力量的展示啊!
刘柱子向周遇吉打了声招呼,周遇吉露出了一抹微笑,战争的阴霾好像离开了他一样。(未完待续。。)
第131章 旋转的力量
果然,能够扬名立万的大将都不是吹出来的。
周虎臣现在很佩服多铎,这些野蛮的屠夫将领作战能力极强,而作战的临场指挥能力同样不可小觑。多铎的选择就是对准一个突破点不计伤亡的狂攻不止,这就类似于老野猪皮的牛头战术,而且多铎还做到了对自己军队的牵制,周虎臣不得不佩服多铎的作战指挥能力。
中路的压力稍稍强于左路,而右路的建奴就是疯狂的进攻,建奴的伤亡很大,周虎臣也不例外。没有具体的伤亡数字,但一队一队的火铳手一往无前的补上战友留下的空缺,这让周虎臣心痛的有些窒息。
这时,一名亲兵跑到了周虎臣近前:“报大帅,王帅坐镇的右路极度吃紧,王帅要用手榴弹了!”
“知道了。。。”周虎臣紧绷着嘴唇吐出了三个字。
周虎臣知道这种情况下使用手榴弹的意思,建奴的攻击最高峰到了,由于压力太大,王德用看来要拼力一搏。
亲兵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继续道:“大帅,据斥候说王帅使用的是延时手榴弹,要用布带抛过自己的阵列。”
绽开笑容,周虎臣摘下了头盔,任由如泼的雨水冲刷着自己。
“果然是老军伍厉害,王帅不简单啊!”
“这个主意据说是刘柱子刘守备出的,这些手榴弹还是当初在山西因为山地作战的原因所制作,正好我军带着两车。”亲兵
赶紧继续解释:
“刘柱子啊!”周虎臣晃了一下头:“这个只认识几个大字的家伙竟然能有这样的好注意!让书记官记录一下,这次作战之后给刘柱子再晋升上一级。。。。。。”
右路的确异常吃紧了。
建奴的士兵已经远远越过了那道用尸体填满的壕沟,尽管明军士兵不停的补上,再补上,但建奴对双方的伤亡根本无视,建奴的最强士兵还是显示了他们的力量,整个明军右路阵线已经凹了进去。
只需要一个强力冲击。这个点就有可能形成突破。
双方都没有了盾牌手,没有盾牌手掩护,明军所有的火铳手没有任何人犹豫,他们一往无前的平举着火铳向前,不断向前。。。建奴士兵也没有了长兵器,这些勇悍的八旗战兵同样是用生命在冲击。明军的铳刺太锋利了,再厚的甲好像也无效,只要被刺中就会直接倒下,建奴的士兵同样勇悍,他们挥动武器无休止的一往向前。。。。。。
雨弱了下来。
刘柱子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了。两百余名被挑选出来的掷弹手每人提着一个小圆盾和布兜,这些士兵开始向阵列前靠近。
抛掷需要空间,军官们开始疏散一些士兵,不久,掷弹手们在这些空旷地放下了小圆盾。不用任何命令了,这些掷弹手直接
俯身狠狠的一磕,随后,他们手中的布兜开始旋转,随即抛出。
周虎臣没有看到这个场景。如果看到这个场景他会认为这是在进行链球比赛,布兜家手榴弹当然和链球有区别,区别最大的是。。。这个布兜会爆炸,而且威力巨大。
雨越来越小了。布兜升空划出的弧线清晰可见。
这些布兜比用手抛掷手榴弹要远得多,总会轻松越过明军的士兵阵列。
抛掷布兜的掷弹手转回身,另一个布兜随即递了上来,掷弹手俯身。磕击,继续旋转。。。。。。
一个手榴弹的爆炸其实没什么,两个也没什么。甚至十个对这种人海也没什么影响。可是二百余人不停的抛出,可能有的手榴弹不会爆炸,有的落入水中威力有限,可惜,这些高高抛出的布兜好像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这就是旋转的力量。
突然间,王德用听到了爆炸声,雨几乎停了下来。
嚎叫声、吆喝声、爆炸声交织在一起,战场的声音终于传了出来。
这个久违的声音让王德用的血开始升温:“给我杀,狠狠地给我杀!让这些建奴***的家奴知道我军的厉害!”
双方仍旧在血拼,布兜还在升空,突然间,悠长而沉闷的号角声响了起来。
这是建奴收兵的号角,建奴退了,是全线的撤退。
多铎有些骇然的发现,自己明军右路的攻击点被炸出了一个断层,多铎知道明军使用了另一种火器,这种火器竟然不怕雨,也正是这种不怕雨的火器给八旗战兵造成了后续攻击的无力。一向悍勇的八旗军有些乱了,这些不断抛过来的火器异常可怕,爆炸后四散的弹片给士兵带来了很大伤害,还有恐慌。
明军太顽强了,这是多铎平生经历的最残酷一战,之所以说残酷并不是说死人最多,而是八旗的白甲和战兵死伤最多,多铎从来没有见到过八旗士兵如此多的死伤。
已经没有攻下去的必要,再攻恐怕会让自己的军队伤筋动骨,稍不注意军队就有可能失去控制,多铎撤军了。
随着号角声建奴的军队如蒙大赫般迅速后退。
“反击,给我反击!”
王德用兴奋起来,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好不容易把战局扳了回来,王德用迅速指挥士兵开始挺进。
铳首的铳刺闪着冷冷的寒光,右路的士兵们挺着火铳直接开始追击。
“咚”的一声。
是己方战鼓的声音,这个声音有些让王德用无法理解,王德用已经跳下了大车,他举着手愣住了,满面愕然。但随着鼓声的节奏,王德用咬着牙大喊一声:“收兵,打扫战场。”
这是收兵的鼓声,当然也是周虎臣发出的命令。
放眼望去,整个战场就是修罗场,在没膝的水中,浮尸遍野,不知道有多少受伤的士兵被水淹死,或者,被踩踏而死。
侵泡在水中的士兵太多了,其中有很多伤兵,这些伤兵有敌人的,有自己的。大军身后的辅兵迅速上前,这是属于他们的工作,这些辅兵的工作很简单,看到敌人的伤兵补上一刀,自己的伤兵迅速带离战场。
周虎臣没有下达受投降令,这些敌军伤兵就会成为尸体,这是军规。
雨还在有一滴没一滴的落着,周虎臣纵身跳下指挥车。
其实,周虎臣一开始犹豫了,他犹豫着是不是就这样拼上一次,一举干掉多铎的军队,可是想一想还有一路建奴在追击李自成的残部,想一想心中的那个计划,周虎臣最终还是下达了这个收兵令。
追击建奴没有问题,问题是建奴一定会回头反击,建奴可不是软柿子,这样的话就会继续血拼,周虎臣拼不起,建奴实力犹存,多年的战斗让他们从不缺乏作战勇气。
周虎臣不能带着一支残军继续战斗,自己的优势是火器,只要站稳脚跟,他的胜利只是需要时间,战术很明确,就是拖,拖到建奴精疲力竭,让这些野蛮人知道知识的力量,知道什么叫做智谋。(未完待续。。)
ps: 感谢;紫檀竹、李睫李睫、闲闲宝猪三位书友的打赏!
第232章 我们撤了
战斗暂时结束,周遇吉上来了,他看到的是沿路不停被运回的伤兵,是遍野的浮尸。
许多士兵在处理尸体,他们在甄别敌我,自己的勇士必须带回去,哪怕是尸体也要把他们带回去。周遇吉沉默着继续前行,他不知道这些尸体中有多少自己的老部下,周遇吉停下了脚步,他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
“父亲,您来了!”
周遇吉扭过头,周虎臣手提着头盔出现在身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人,有自己的生活,可异族入侵,谁也无法继续平和的生活,那我们只有战斗,别无选择!”周虎臣看到了周遇吉脸上的悲痛,这种悲痛何尝不是他的心情。
周遇吉继续沉默,他静静地看着士兵们忙碌。
“可以撤军了,为了将来!”
扭过头,周遇吉看向周虎臣,既然已经击退了建奴,他不明白周虎臣为什么撤军,而且不在建奴退军的时候进行追击。
“我军是火器为主,到处是水,火药已经受潮,您也看到了,这样的环境不利于火器的发挥。而且,这样的战斗伤亡太大了,必须
选择一个战场解决建奴。另一路建奴军队也已经下了湖广,李自成的残部能坚持多久?如果我们带领着一支参军,将来怎么办?”
这些解释很合理,其实。。。周虎臣的火器部队虽然降低了威力,但仍旧有很强的战斗力,至于火药受潮只是借口而已。何况,暴雨已经过去,火铳和火炮可以使用了。
周遇吉微微垂首,不久他终于开口了:“这样的作战的确伤亡太大,要诱敌于扬州吗?难道不能继续守下去?”
“父亲,建奴就是被阻挡在这里也没用。他们会继续南下,然后直下**绕道进攻扬州。与其和建奴血拼或者回援,还不如放一下,扬州是我们的天下,无论是水陆都属于我们,让我们在扬州给建奴好好的上一课,然后。。。将由我们说了算。”周虎臣回答的很坚决,理由充足,眼中透露出激情。
“扬州可守,但湖广的建奴军过来怎么办?”周遇吉仍旧有疑问:
“就是湖广的建奴过来合军能攻下我们守御的扬州吗?”
看来周遇吉有所动摇。周虎臣就差没说进入湖广的建奴其实会陷入长时间的战斗,而多铎必定会因政治原因继续南下,而扬州是多铎必过的第一关。
周遇吉陷入思考,不久后,他同意了:“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尽快撤离也好在扬州布置作战。”
周虎臣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奋,他继续道:“午餐后父亲您带领大军撤离,我带一部分士兵继续迷惑敌军,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
点点头。周遇吉看向周虎臣:“不允许有任何闪失,我知道建奴追不上你。”
这个钢铁一样的父亲竟然露出了他慈父的一面,周虎臣顺手带上头盔:“父亲您担什么心?我还没把惠儿娶回家啊!”
周遇吉不说了,他转身离去。这个雄健的背影让周虎臣感觉到了他的力量。。。。。。
多铎现在愤恨的咬牙切齿,周遇吉太强了,这简直超过了他的想象,三成的新附军消失了。他手下的八旗战兵损失近万。这简直无法容忍,多铎想杀人,他想发泄这种失败的怒火。
可多铎杀谁?这些新附汉军不能杀。毕竟也是力量,四周一个大明百姓没有,也没得杀,自己人当然更不能杀。唯一可以杀的是周遇吉军,可是。。。多铎想起这次战斗就不寒而栗。
什么叫悍不畏死?什么叫勇猛?大清八旗的战兵就是代表,可现在,多铎不得不承认周遇吉的军队也是这样的代表。
继续进攻吗?
多铎不想这样死拼,他想起了那名引路的投降明军军官,多铎还是有理智的,他迅速冷静下来。多铎知道此次的败因不是因为这名投降者,而是因为周遇吉的抵御能力太强,多铎想让这名刘泽清的手下继续引路南下。
这名刘泽清的手下还活着,大清军的进攻失败了,多铎的相召让他胆战心惊。
当这位怕死者恭谨的报名而入,也看到了多铎没有怪罪他的意思,这个汉奸也算是放下了那颗怕死的心。
明军一方,周遇吉的行动速度很快,午餐进行的也很简单,迅速收拾起各种物资,带上牺牲战士的尸体,周遇吉首先开始撤离。
周虎臣继续站在这条防线之上,他的身后已空空荡荡。
五千士兵,这是周虎臣用来留作迷惑敌人的兵力,这五千士兵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能跑,精力充沛。
令人叫绝的的是,多铎的决定和周遇吉一样,他准备留下一部分军队做做样子,明日一早就起程南下。谁知,周遇吉竟然比他行动的还快,直接就撤退了。
如此大的行动当然瞒不过多铎,当这个消息被斥候用最快的速度呈报至多铎,多铎突然醒悟过来;他损失不起,周遇吉一样损失不起。
看来周遇吉还是有些怕了,在自己撤兵的时候周遇吉当时没有追击,现在又急于撤离战场,看来周遇吉必定损失极其惨重。多铎后悔了,他后悔的直咬牙,自己当时下的撤兵令有些早了,如果持续进行进攻,说不定当时就击溃了周遇吉军。
“全军整队,追击!”
多铎的军队比周遇吉军更疲惫,是奔波作战,而且这种环境下吃饭问题很难解决,士兵的体力消耗无法充分补充。周遇吉是防守方,体力要比他的军队充沛,多铎突然意识到这个追击也不容易。
雨没有停,仍旧不时的落下一丝雨滴。
周虎臣站在叠加在一起的大车上举着千里镜,建奴大军的行动被他看得真真切切。
“反应不错!这些建奴还算有些能力!”跳下大车,周虎臣下令:“咱也撤!”
追逐开始了,周虎臣不担心,因为周遇吉率领的大部队已经走了一个多时辰,建奴的骑兵无法利用速度就快不起来。在一样的艰巨条件下,周虎臣有充足的信心和建奴比拼体力。
体力是训练出来的,周虎臣一直坚信这一点:“给我拖他们个半死!”
一声吼叫,周虎臣扭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