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起明末-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村里哪个姓最大,基本上没有意义,因为村里全部都是从天南地北来的穷苦人,全村一百多户农户,竟然有十一个姓。而且村里也不存在祠堂。听说有些地方有建祠堂的,但是自从年初,那个公审过后,祠堂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单纯供奉祖先和家谱的地方,村里议事都在村公所,由村长主持。

发展 二百七十三章报纸上的大明消息

二百七十三章报纸上的大明消息

另外最让人意外的是,村长是台湾最低级别的官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连官员都算不上。因为村长一旦担任两届还得不到升迁的话,根本没有可能调任其他更高的职位,所以就必须离任由全村人选举其他人来担任。

也就是说,台湾在最底层实现了民主制。其实,这是萧明乾将军政府的控制力深入到村一级的办法。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控制力一旦出了县一级,就基本上看不到了。只有到了收取税收的时候,才会派遣税吏下去挨家挨户的索取那可能已经被层层加码的税收。

但是台湾不一样,这里的移民从一开始便被打散开来,尽量不让一名一姓在村子里独大,并且设立了村长这一级村官。平时村长同其他农户一样要到田地里劳作,只有乡镇里面有什么事情传达下来了,村长才会出面主持。

而且村长没有任何收费和调用人手的权力,一旦发现依相关法律论处。村里的所有关系到费用和人力的公共建设,必须有乡里出面组织。并且村长必须是本村的人,所以两届(10年)过后,这个村长不能升官的话,就必须离任了。这样一来,就很难出现村霸,更难以出现明朝的那种独霸一方的大地主了。

当然当村长也是有好处的,最明显的就是村长有一份还算不错的工资,虽然不多,但是每年也能拿个十来两银子。另外,村长还能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享受一定的政府福利,算是一个不错的美差。

沈有容和郭邢两人无法接受这样的农村制度,在他们看来断绝了宗族制度的台湾,就是断绝了祖宗的传承,是为不孝,甚至是大逆不道,比之覆灭王朝还要严重。所以,他们认为他们又找到了一个台湾数典忘祖,灭绝人性的罪证。

所以,一路看来,虽然台湾的农村景色非常的优美,农民的生活非常的富裕悠闲,但是在沈有容两人看来,这些都是丑陋的罪恶。

从这里面可以看出来,萧明乾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他从来都没有将希望寄托在大明的那些旧文人身上,即使那个人如何的有才,如何的正气凌然,但是萧明乾宁愿从零开始,自己培养,也不会去任用他们。因为这些人的心里面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道德标准,这些道德标准会成为他们彻底的叛离台湾的动力。

看到了台湾农村的实质情形,沈有容两人也不原因继续看下去了,而是花了一两银子,乘坐那个所谓的长途马车,和十来个挤在一起,直接来到了台南城。

一进台南城,沈有容两人便发现这个台南城同凤山完全不同。凤山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躁动,充满了追逐金钱的躁动。但是台南却不同,虽然是一个新建城市,到处都残留着粉刷涂抹的痕迹,但是这里的人却略显安定了一些,也悠闲了一些。一句话,那就是生活节奏要慢上很多。作为一个明朝人,沈有容更加喜欢台南一些。

特别是台南的物价要比凤山低上太多了。这不,沈有容和郭邢两人正坐在一座高达五层的台南最好的酒楼的靠窗位置,悠闲的眺望着整个台南城。

“东翁,这台湾对大明可真是够关心的,京里的一点点事情,都能及时的被其得知。看来,大明是该好好的肃清一下了。”

看着报纸上的关于因为出现蚩尤旗,大明中枢开始催出辽东的杨镐出兵的消息,郭邢脸色有些难看的说道。

“如隆,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可能的。我不知道这台湾是否在大明各地都派有密探,但是这京城的事情你又不是不知道,内阁一有什么动静,可能当天就会传遍整个北京城。甚至建奴往往会先于大明边军得到大明的部署的咄咄怪事发生。所以这种事,主要责任还在于大明自身。”

沈有容苦笑着说道。这北京城到处都透着一股邪性。不管朝廷里发生了,或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情,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遍全城。所以沈有容才有这么一说。

其实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明朝人的根本就没有什么保密意识,一有些个什么消息,或是将其当做笑话来宣扬,或是将其作为一种显示自己身价的佐证拿出来炫耀。而这种事情,根本就没有相关的处罚规定,于是乎谁都没把朝廷的事情当做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第二个原因就是党政,嗯或者说是派系的争斗。人所共知,皇宫是个极度复杂的地方。不要说大臣们商议的事情,就是皇帝哪一天,上了几次厕所,只要能给那些太监带来好处,他们也会将其卖出个价钱。

所以,在外廷这个巨大的消息市场存在的情况下,内廷的那些个太监会将所有的有价值的消息提供给他们相对固定的客户。

有了这两个原因,大明想要秘密的做些事情,是非常难的。

“可是这台湾的报纸也太过分了,不仅报道了大明的那些个政事,还编造一些那几位参与到这件事情的阁老的家世,背景,派系,极尽污蔑为能事,甚至还煞有其事的评论各自的动机,简直是荒唐无比。”郭邢一副义愤填膺的指着那份报道和下面的评述说道。

看到郭邢的样子,沈有容除了苦笑还是苦笑。他又能说些什么呢,依他对大明官场的了解,他知道报纸上写的那些官员背景资料应该是真的,至于那些动机的猜测,在沈有容看来,也是极有道理的。

不过,现在的郭邢已经彻底的失去了以往那客观冷静的头脑,对待台湾,他已经陷入了一种不可理喻的敌视当中。凡是台湾的东西,再好也是坏的,再有道理也是没道理的。这个时候自己当然不能火上浇油。但是另沈有容想不到的是他不浇油,有人浇油。

“哼那报纸写错了吗?在我看来,那上面的内容写得还有些轻了呢”

发展 二百七十四章曾经的大明反贼和曾经的大明官员

二百七十四章曾经的大明反贼和曾经的大明官员

“哼那报纸写错了吗?在我看来,那上面的内容写得还有些轻了呢”

其声音如黄鹂轻啼般悦耳,但是也正是这悦耳的声音,彻底的将郭邢的火气给激了出来,一时间,熊熊怒火如同十日同出一般烧烤着郭邢的头脑。

“哼,哪来的无知贱婢”

已经彻底的失去了理智的郭邢顿时骂出了口,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郭邢的话音刚落,一只洁白如玉的芊芊小手,啪的一声重重的打在了郭邢的脸上。一时间,郭邢的脸上是鲜血鼻涕直流。

沈有容没有想到自己一个恍惚,便让郭邢吃了这么一个大亏,立即怒眉直视着出手打人的人。

对方是两个非常修理的少女,一个大一点,有二十三四岁的样子,一个小一点也有二十岁左右的样子,而打人的就是那个小的。

“两位姑娘不认为太没家教了吗,连年轻人尊敬老人都不懂。”

一看到两人,久经阵仗的沈有容就知道对方是练家子,而且还是杀过人的练家子。

“哼我们是否有家教,老匹夫你管不着。我们只尊敬那些有德行的老人,至于那些没有礼仪廉耻,只知满嘴污言秽语的老匹夫,我们犯不着尊敬。”

同沈有容和郭邢起冲突的不是别人,正是南下的郑丽萍和她的侍女小玲。

作为大明朝的反贼,郑丽萍对大明朝的官吏是一点好感都欠奉,越是高管,郑丽萍主仆二人越是想要将其千刀万剐。现在竟然有人为那些大明官吏说好话,郑丽萍两人当然就不干了。如果这里不是台湾,郑丽萍两人都想杀了眼前的两人,因为她们一眼就看出眼前的两个老头很有大明狗官的样子。

“对不起,两位小姐。这里是公共场所,如果你们再这样,我们或立即报警,让警察来处理这件事情。”

一看双方竟然在酒楼里打了起来,而且看那个老头的样子,似乎还挺严重的,酒楼的负责人立即站出来阻止道。

“对不起,是对方先出言侮辱我们的。我们也只是一时冲动,不会有下次了。如果对方有赔偿要求,我们可以承担。”

一看这位负责人威胁要报警,郑丽萍立即出来解释道。她可不想进警察局,虽然她的身份来台湾也没什么,但是郑丽萍还是不想让人知道她的经历。

其实她不知道的是,她的详细资料早就在内务部备案了,只是萧明乾指示内务部严密监控而不是抓捕,她们早就进大牢了。

“这位老先生,你有没有事,需不需要去医院看看。”

见到郑丽萍态度很好,而且同意承担责任,这位负责人便将目标转向郭邢。

“哼我没事,不用你们这些唯利是图的奸邪之人假惺惺。”

对台湾充满了敌视的郭邢可没有那么好的态度,特别是在这个被人打了一巴掌的地方。于是乎,他的这种态度连酒楼的所有人都给得罪了。

“这位老先生,请自重,如果你对我们有什么不满意的,你尽可去投诉,但是如果你继续这样谩骂下去,我们可以叫警察,告你们人身攻击。”

此时沈有容都有些想要把郭邢的嘴给封起来的冲动。这位老伙计是怎么了,怎么会这么的不识好歹。没办法,只能自己出面化解这场纠纷,同郑丽萍两人一样,他也不想同那个警察接触。

“对不起了这位,我的这位同伴,只是太过气愤了,一时糊涂,请见谅。”

沈有容一边向那位负责人解释,一边向郭邢使眼色,让他不要再说话了。而郭邢此时也稍稍的冷静了下来,知道这里是台湾,可不像是在大明,他们可以有很大的特权。

“我们没关系,只是那位老先生脸上的伤没问题吗?”

深受培训的负责人心里虽然非常的腻歪,但是还是强调了一下。

“我没事”既然已经决定息事宁人了,郭邢拿出一片手帕擦了擦脸上的血。他的伤看起来吓人,其实也只是皮外上。

“如果是这样,两位请继续享用我们的饭菜。如果有什么事的话,你们可以立即呼叫我们的服务员。”

既然双方都不想将事情闹大,那位负责人也就不说什么了。

但事实上是这样的吗?肯定不是,不管是沈有容郭邢两人,还是郑丽萍和小玲两人都对对方是横眉冷对,一副有着深仇大恨的样子。

“小姐,你刚才为什么说这报纸些轻了?”

小玲像是要故意刺激沈有容和郭邢的样子,将话题重新挑了起来。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报纸上只是罗列了那些官员的平身经历,家里有多少田地,有多少家财,有多少妻妾,在朝堂上分属什么派系,都只是将已经成为事实的东西罗列了出来而已。但是并没有写出他们怎么得到那些成千上万顷的田地,其中有多少是强夺的,有多少是所谓的献田,期间害死多少人。

他们的那些家财,有多少是贪污的来的,有多少是依靠着势力强夺他人店铺赚来的。还有那些妻妾,其中有多少是自愿的,又有多少是强抢而来的。他们为了派系的利益,又诬陷了多少人,陷多少无辜的百姓流离失所”

郑丽萍的这些个多少彻底的将大明现阶段大部分官吏的丑恶嘴脸给揭露了出来。其深深地罪行,在这些个多少面前,显现的是凌厉尽致,以至于酒楼里除了沈有容和郭邢以外,所有人都热烈的鼓起了掌。

大家都是来自大明,都是深受大明官绅荼毒的贫苦百姓,所以他们对郑丽萍所说的是有真正的亲身经历过,自然引起了共鸣。

“哼这报纸上只是一面之词,更不用说这个贱,小女子说的那些了,你们难道亲身经历过?”

郭邢还想骂,但是一看小玲看过来的冷厉的目光,立即改口说道。

“我们当然亲身经历过”酒楼里几乎所有的人都齐声回答道,声音之洪亮,语气中恨意之浓烈,彻底的将郭邢给震住了。

发展 二百七十五章小城日照

二百七十五章小城日照

沈有容苦笑的看着眼前的情形。走吧还呆在这干嘛?今 天算是丢人丢到家了,一眼前的这种情形,沈有容就知道,这台湾的人大部分都是大明的那些受到压迫而活不下去的人,这些人哪家没有被官方压迫过。

在这些人的面前争论大明官员,那就是在找抽。所以,沈有容只能赶紧拉着郭邢狼狈的逃离了酒楼。

“这两个人怎么会来到台湾的?按理说,他们即使来到台湾也会被严密监控的啊”看着沈有容和郭邢的背景,郑丽萍疑惑的说道。

“小姐,你认识这两个人啊?”听到郑丽萍这么说,小玲疑惑的问道。

“那个岁数大一点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沈有容,在大明也算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大将。另一位是他的首席幕僚,郭邢。按理说,他们即使要来台湾,也只能进入凤山的啊”

对于台湾,经过这一年的时间,郑丽萍也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不同于大明,台湾的军政府和联合护卫军对整个台湾岛的控制是严密的过分。联合护卫军,海警,警察,以及那遍布全岛的情报人员,就算是一条小渔船靠近台湾岛靠近台湾岛,都能被抓起来。

其实郑丽萍感到奇怪也是正常,因为初期的弱小,所以萧明乾从各个方面隐藏自身,并且想尽办法的以各种手段来误导外界对台湾的印象。虽说现在的台湾已经拥有了自保的实力,但是台湾现在的战略中心是南洋,还不想引起大明的重视,所以这种隐藏自身的手段还是一如既往的存在。

当然这里面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台湾的商人们就希望这种状态尽可能长的存在,因为只要这种隐藏自身的措施存在一天,他们对比外来商人的成本优势就多存在一天。这也是台湾商人积极配合控制外来人口身份的真正内在原因。

而沈有容和郭邢两人之所以能够通过这种控制,进入台湾除凤山以外的其他地区,在他们看来是通过违背台湾律法的暗势力途径。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所谓的暗势力完全是在萧明乾的控制之下的,包括那些所谓的走势途径,大部分其实也是在萧明乾的控制之下,做着一些明面上的军政府所做不到的事情。

“小姐,原来这两个人是那明朝的狗官啊哼早知道就多打两下重的了。”

一听到沈有容两人的身份,小玲突然间觉得自己下手有些轻了,不解心头之恨。

“呵呵小玲,你就别的了便宜卖乖了。这里是台湾,事情闹大了对我们也没有好处。而且,那个沈有容还算是个有作为有担当的好官,与那些只知道搂钱的贪官还是不一样的。”郑丽萍笑着说道。

但是郑丽萍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时候,对于那些想要离开大明的流民来说,贪官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而个别有作为的好一点的官员却是他们的催命符。

山东日照,这个时候还只是个小县。当然这里的小县仅县城也有近三万人口,而全县人口总计约七万。这样的小县如果是在台湾,也算是个人口大县了。

如今天下天灾人祸是从不间断,而日照这个靠海的小县同样不能例外。不过幸运的是,这几年,没年都有一些个来自台湾的海商前来兜售一些个海外商品,数量上来说,当然比不上登州那种大地方,但是也算是给日照的百姓带来了一些活下去的生计。

自从六年前,第一批那个时候还被称为东番岛海商的台湾海商登陆日照以后,日照就越发的繁荣了起来。越来越丰富的商品,让日照本地的人有了一个转卖台湾商品的发家之路,当然前提是你得有本钱。

而那些实在活不下去的百姓被台湾海商招收去了台湾,听说是去做工。但是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那些被招去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甚至有传言说,那些人都被抓去杀了吃了,不然那会有人连那些七老八十的老人都要的。

但是仅仅过了一年,这些传言就不攻自破了,因为当初离开的人当中,有人回来了,而且整个人都是红光满面的,很明显日子过得比在日照舒服。一打听才知道,那些人到了台湾以后,竟然能得到一些自己的土地,日子过的别提多好了。这样一来,立即吸引了一大批活不下去的百姓跟着台湾的大船离开。

或许有人会问,那些官员能放任台湾人拉人走吗?其实这一点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当地的官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流民给烦死了,一听有人愿意要那些流民,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事实上,大部分的官员对台湾运人的速度反而是不满意,因为就日照一地来说,每年的流民数量就有近万,但是来日照的那些台湾商人每年只能运走一两千人,最多也就是近三千人,太慢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些个台湾商人非常的识趣,每年都有一千多两的银子孝敬县里的几位主要官员,虽然不多,但是对一个小小的县级官员来说,已经算是个不错的额外收入了,毕竟大明朝官员的工资实在有些低。

当然,这些商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一千多两的孝敬银子和运走流民这一个**烦。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的那些商品,给当地人带来了巨大的收益,间接的也给那些官员带来了更多的上下其手的可能。所以,不管是流民,还是当地士绅,抑或是当地的大明官员,都对台湾商人非常的满意,也非常乐意看到这种情形一直这么持续下去。

这一点其实不仅仅是日照,从北直隶到苏北地区,整个漫长海岸线上的所有州县都差不多是这样的情形。甚至是沿着黄河这条大河的航线,台湾商人的足迹已经延伸到山西了。

不过,现在在日照出现了一个搅动整个局面的人,这个人一来到日照,便开始拿台湾商人运走流民开刀。

发展 二百七十六章拿台湾海商开刀的明朝官员

二百七十六章拿台湾海商开刀的明朝官员

王维周,或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子非常的陌生,而对这个名子有印象的人可能也会联想到民国之时的一个汉奸身上。但是这里要说的这个人确确实实是万里四十四年的一个进士,和钱士升,贺逢圣几人同年。

但可惜的是此人虽然在这一年的傍上,还算是靠前,但可惜的是或许是时运不济,亦或许是台湾的崛起而带来的蝴蝶效应,使得他都考中两年多了,才被外派到日照来当一个小小的知县。

本来这些年来的倒霉日子已经让王伟周很是不爽了,更不爽的是来到了日照以后,竟然发现有人在向海外蛮夷之地贩运百姓。虽然每次都不是很多,一艘船也就五六十人,但是听说一年下来也有两千多人。

这还了得破有些书生意气的王维周虽然不知道这样的事情会对大明产生什么样的危害,也不知道,他所认为的那个海外蛮夷之地,其实是一个已经极其强大的政权,但是传统的儒家教育让他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存在。因为在他看来,这些百姓都是大明的百姓,即使是饿死在大明也不能被那些化外的蛮夷所御使。

于是,毫无施政经验,更对政治豪无真正了解的王维周开始发飙了。

“你们这些混帐,竟敢贩民以自肥?吾必上报知州大人,将尔等通通治罪,将那些不法之蛮夷一律逐离”

刚刚来到日照一个月的王维周自认为已经彻底的摸清了日照当地的各种弊政以后,在十二月十一这一天召集全县的所有县丞,主簿等人,当场开始发飙了。

“大人,此台湾海商来我x照只为贩卖货物,招募流民,也只是为了增添些人力而已,何来贩民一说?而且那些流民在此聚集,我x照又无余力进行救济,如何不能使其进入台湾海商,谋求一线生机?”

作为一县之县丞,潘奇其实并没有将这个刚刚赴任的知县放在眼里,虽然他的官职要比自己高上一品,但那又怎样,自己在这日照已经四年了,该经营的也都经营了,可不是一个刚刚赴任的知县所能比拟的。

而且,这台湾海商的事情,可关系到大家的钱财。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自己这些低阶的官员,特别是这种二等县城的官员,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捞钱的地方。

好不容易来了这些大方的台湾商人,怎么也不能让这个刚刚来到日照的愣头青给破坏了。所以潘奇这么一说,其他的如主簿,捕头,典吏都纷纷附和。

“哼那你们收受那些蛮夷奸商之贿赂一事,又该如何解释。如若那些蛮夷没有不轨之意,何以心虚到要以阿堵物收买尔等之心?”

王维周怒气冲冲的说道。在这一个月里,他已经打听过了,那些蛮夷海商竟然每年都会给县里的这几个人一千多两的贿赂,这在王维周看来就是明目张胆的违反大明律法,实在该死。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个月的时间的摸底,他发现这日照县上下竟然依托台湾海商结成了一个相当稳定的利益关系网。这哪成不将这个关系网给击破,自己如何能够真正的掌握全县的大权。

至于那些流民的生死,只是些贱民而已。能为我所用即可,死再多也没有关系。

“大人,这您就冤枉我等了,我等从未违反大明律法,这贪赃一说,大人,您可不能无凭无据的冤枉我等”

县丞几人虽然低头弯腰做恭敬状,但其语气却相当的强硬。这也是这位新来的知县自找的。在他来到日照的第一天,大家都对他客客气气的,不仅请他吃饭,而且还暗中送给他百两银子。但是这位呢?饭照吃,但是银子竟然如数退还,而且还对大家大加斥责。

这算什么?难道是嫌少。大家一合计,便筹足了五百两银子递了上去。但还是退了回来,而且骂的更狠了。

这就让所有人不能忍受了。这日照是个小地方,没有那么多的油水,这五百两已经是大家的极限了。但是这位还是这样的态度,那就不要怪大家不客气了。过江猛龙也不能这样对待地头蛇吧

所以这一个月来,这位知县大人在探访的时候,大家也在观察这位知县。一番互相观察之后,大家也反映过来了,这位知县是要以自己的官威来收拾大家啊既然这样,那就不要怪大家不客气了,管你是真的廉洁清真,还只是更加贪婪的想要独吞油水,这日照都不可能容得下你。

于是乎,在王维周不知道的情况之下,整个日照的士绅都聚集在了一起,而且还邀请了台湾海商常驻在日照的负责人谢彪,一同讨论该如何对付这个外来的搅局者。

“潘大人,这王维周真的就不能被拉过来?”谢彪有些迟疑的问道。

谢彪,台湾南部海商谢家的旁门子弟。这些年来,台湾南部的海商虽然比不上北部的那十五家海商,但是借助台湾的快速发展,家产也在去年正式超过了百万两,并且正在快速增长中。

本来这从大明移民的事情,也赚不到什么钱,毕竟每个人才一两银子,扣除移民本身的消耗和贿赂当地官员,以及其他的一些花费以后,运回一万人,可能只能赚取不到一千两银子,极少数时候,还会稍微贴进去一些。

但是,运回一万人,军政府便会免除一半的税收。依台湾在四十六年制定的最新税收标准,收取当年总利润的两层。免除一半,就是当年总利润的一层。

总利润的一层啊像谢家这样的大海商,在没有了海盗威胁之后,每年的总利润都在十几万两,甚至达到二十万两,一层的利润就是近两万两。而且听说那吴家和卢家,每年的利润都超过三十万两。

这样的好事,谁愿意放弃,所以即使稍微陪进去一些,他们也愿意参与到移民这比买卖当中,毕竟回去的时候,带上些人也只是顺手而已。

发展 二百七十七章拿利益联合

二百七十七章拿利益联合

当然台湾海商积极参与到移民当中,除了巨大的利益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台湾每个人都知道,跟着督军大人的决定走就有巨大的财富等着你,如果你硬是要悖着督军大人的意思,那么如果你不犯法的话,那还能安稳的存在下去。如果你犯了法,那么对不起,连求情的可能都没有。

反之,如果你平时凡事都跟着督军大人,那么犯法以后,只要是不太严重,不违背督军大人严令不可触犯的事情,那还有可能被放过一马。

现在竟然有人对移民这一块给台湾海商上眼药,那还了得。不过,本着不得罪当地官府的这一大原则,谢彪还是希望能够将这位知县争取过来。

“谢掌柜,我们已经送去五百两银子了,而且还承诺依上一人贾知县的旧例,绝不会少了他那一份,但是他还是无动于衷。我看这一次,我们的这位新来的知县老爷是铁了心要同我们所有人作对了”

潘奇说这话的时候,眼睛瞟向了在场的所有人。但是让他稍微有些失望的是,虽然那些当地的士绅脸色大变以外,那位谢大掌柜却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哎那太可惜了。各位也知道,我们这些外来的海商也不容易,海上风高浪急,承担着巨大的风险。我们每年给出的孝敬已经到了我们能够担负的极限了。既然这位新来的知县如此的敌视我们,我看我们同各位的合作要到此为止了。或许去其他地方看看,能够找到一个能够接受我们的地方也说不定。”

谢彪当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说出些什么太过露骨的话,但是激一下在场的人,还是可以的。

谢家在移民局的协调下,具体负责这日照附近两百里的海岸的移民事务,他们当然不可能真的放弃日照。但是谢彪更清楚一点,借助谢家,这日照的当地人这些年是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那些台湾的商品,如白糖,香皂,漆器,鹿皮制品,日本刀具,甚至是那宝贵的粮食,都给日照当地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特别是那粮食,虽然不多,但是已经让那些有着深厚背景的当地粮商赚大发了,因为台湾的粮食即便宜,品质还高的离谱。最重要的是,台湾的粮食便宜的吓人,一两银子一石六,这在粮价已经飙升到一石粮食,一两两三钱的大明北方来说,完全是便宜的过头了。

通过同谢家的交易,日照本地人得到了巨大的好处,不管是官员,还是当地士绅,甚至是普通百姓,对谢家这个台湾海商都抱有极大的好感。但是现在竟然有被新来的知县赶走,这不是断全县人的生路吗?

所以,谢彪刚刚表示出要离开日照,去其他地方,在场的所有人都急了。这怎么行,不管怎样都不能让这个财神爷离开日照。几乎在瞬间,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有了这样的一个决定。

“谢大掌柜,事情还没到那一步是吧。我们大家一起商议一下,或许能找出一个解决办法不是?”当地最大的地主,杨浦站出来劝道。

“是啊是啊这件事情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谢大掌柜,不必担忧。”有了人开头,大家自然纷纷劝道。

潘奇看着谢彪那逼真的神情,心里暗骂一声小狐狸。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