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起明末-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百零一章台湾岛的发展 3
正是因为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使得台湾岛内的工业产值达到了台湾岛内的产值的四成,超过了农业的三成半。另外有两成,是商业贡献的,剩余的那半成是其他行业贡献的。
这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独一份的,此时的台湾岛俨然成为了周边的大明,日本,朝鲜,南洋各小国以及欧洲的工业品提供地。大量的白糖,玻璃制品,毛纺织品,家具,以及各种民间工厂生产的皮革,生漆,药材等等产品远销各地。
当然,这些产品的最大消费地还是台湾岛本身。特别是钢铁和水泥,台湾岛内还嫌不够呢,哪有可能出口啊只有制成的火炮,每年都有两三百门出口到日本,朝鲜也有一点,但是不多,毕竟此时的女真对朝鲜的威胁还不是很大。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一下萧明乾的收入了。五年来,他在每个白糖厂都参了一定的股份,当然是正规的参股。水泥厂,钢铁厂也有技术入股。毛纺厂和玻璃厂所占的股份更是达到了九成。
这样一来,萧明乾的财富是快速的膨胀起来。比如水泥,钢铁这种台湾岛内大规模消耗的东西,就为萧明乾带来了别人难以想象的财富。仅仅是万历四十五年这一年,萧明乾的个人收入,就达到了四百六十多万两。
五年下来,即使是萧明乾大规模的向教育投入资金,加上其他方面也有了不少的投入,他的个人财富也超过了八百万两。这可完完全全是他的个人财富,不是一开始的那些从海盗那打劫来的财富。那些财富大部分都被萧明乾划归联合护卫军和军政府的公有财产。
最重要的是,这还只是个开始。以后会更加的恐怖。如此恐怖的敛财速度,让所有人都为之眼红。要知道,他此时的个人财富以及超过了除林凤一家以外的所有台湾岛内的家族。
但是不要忘了,林凤一家可是几十年的积累,才拥有了这过千万两的家财,而且大部分都是以前抢来的。更何况,只需一两年,萧明乾的财富就能够超过林家。
这么大的一笔财富,让所有人都为之眼红。特别是唐洪生,他数次的打劫萧明乾,让萧明乾在这五年内向教育投入六百多万两后,还向军政府提供了近两百万两。这样的情形,让萧明乾都有了大明皇帝的那种被大臣们一遍又一边的逼着从内库拿银子的感觉。
当然,大明皇帝内库的钱其实也是从普通老百姓头上刮来的。和萧明乾这种以技术和资本投资得来的钱,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萧明乾可不是大明皇帝那种冤大头。从内库中拿出去的钱,大部分都进了贪官的口袋。萧明乾专门组织了一个团队,对自己投出去的钱进行监管。如果有谁敢向萧明乾的钱下黑手,萧明乾是遇到就杀。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三个人栽在这上面了。
当然,萧明乾也不是守财奴,他并没有将这八百万两的家财埋到地下,而是全部的都投了进去。工厂无法开的更多,他就组织了十数个研发团队,每年的研发费用就有百万两左右。
萧明乾还在台湾岛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以个人的形势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比如他集合了岛内五十多为工商业的大户,投资兴建了一条从台北到台南,贯穿淡水,凤山,纵贯台湾岛南北的水泥路。这条路,总投资多达五百万两,萧明乾一人就投入了三百万两。
当时所有人在听到萧明乾要建这样的一条路的时候,都以为他疯了。台湾岛这样一个四面环海的地方有必要建这样的一条耗费如此之大的路吗?什么东西不能通过海洋来运输啊甚至于唐洪生都抓着萧明乾教育了一个多时辰,但是这条路最终还是开建了。
虽然这条路完全建成的只有台北到淡水,凤山到台南这两小段,但是其效益已经显现出来了。两段路周围的成了人口的聚集区域,经济发展教之其他地方要快上很多。更何况,有了这样的一条路,岛内的水泥厂是开足了马力去生产。
这也使得萧明乾第一次体会到钱从左手出,右手进,而且还把事情给办成了的快感。而且,有了这么一条路,台湾的经济流通明显快了很多。民间的各类大小工厂先后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的冒了出来。沿路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完全强于其他地区,让以前反对修建这条路的人,全部都被惊得目瞪口呆。
总之工业的发展,使得台湾岛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发展了起来。为了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萧明乾甚至是在两年前花光了初始从海盗那得来的金银后,每年收上来的税收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台湾岛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就是联合护卫军的军费,军政府的赋税也每年只提供15。或许在后世,这样的比例已经不低了,但是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个极低的比例。这样一来,军政府每年的军费开支仅仅七八十万两。
这么点钱,哪里能够维持逐渐壮大起来的联合护卫军啊要知道,此时的联合护卫军海军已经有了四万人,而陆军也有了两万人的编制。每年仅饷银就得有一百五十万两左右。更不要说那些战船,火炮,火枪什么的了。
以至于,萧明乾专门将自己在一些工厂里的股份划做联合护卫军所属股份。每年由此产生的两百四五十万两的分红,全部做为联合护卫军的军费。
虽然这样做,使得联合护卫军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军政府的辖制,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萧明乾希望通过这样的措施,保持住台湾岛的这种发展势头。
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有利于萧明乾对联合护卫军的控制。在现阶段,有利于联合护卫军和军政府这个团体的稳定。对于萧明乾,对于台湾岛是个好事。
发展 二百零二章台湾岛的发展 4
二百零二章台湾岛的发展 4
除了工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外,农业也是五年前无法相比的。现在的台湾岛,每年的粮食产量是大明内两到三个省的总和。
可能有人不信,呵呵其实这很正常。现在的台湾岛,开发出来的耕地面积总计九十八万多顷,也就是一千四百多万亩,其中粮食用地一千万亩。一年两熟,单产约四石。每年的粮食产量就是四千万石,也就是四千八百万斤左右。足够五百多万人一年温饱的。加上其他的如鱼类,家禽养殖等等。台湾岛现在足够养活超过六百万人。
如果不是萧明乾强制规定不允许侵占粮食用地,台湾岛上人,不管是商人还是普通的农户,早就大规模的利用土地种植其他的经济植物了。毕竟由于粮食的大规模丰收,粮价已经非常的地了,达到了一两银子两点三石了。
这还是在萧明乾的干涉下,军政府以及同萧明乾联系紧密的那些大海商大规模的进行粮食储备,才稳定在这个水平的呢不然肯定更低。
虽然台湾岛的粮食大规模的丰收了,但是萧明乾还是严格的控制粮食的输出。除了大规模的从大明移民所需的粮食外,只有在取得萧明乾的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够输出粮食。
这让不少人为之惋惜。要知道现在的日本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了。在萧明乾的干扰下,本来在一六一五年就应该败亡的丰臣秀赖不仅没有被德川家康消灭,反而拉起了一队人马,同德川家形成了均势。
混乱的局势,无处不在的战争,大量青壮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使得日本国内的粮食生产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就拿一六一七年来说吧,整个日本的粮食产量竟然只有不到六千万石。这些粮食看着挺多的,但是不要忘了,日本不是台湾。
台湾岛到一六一七年底,总人口刚刚只有三百万出头,而日本呢,差不多一千三百多万。这么多人,粮食需求可是大得很啊
但是为了维持日本两大势力的均势,萧明乾严格的控制出口日本的粮食的数量和出口的对象。但即使是这样,从一六一五年开始,出口日本的粮食总数就超过了一千万石。仅此一项,总价值就有六百多万两。
当然,这些多数都变成了大量的其他资源运回台湾了。特别是那些金属矿石,木材等等原材料。
当然除了粮食,台湾岛农业的其他方面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就说甘蔗种植,就有近三百万亩,并由此支撑了台湾岛上的十一座糖厂的原材料来源。没年的白糖产量超过了五千多吨,因此而产生了一千八百多万两的财富。
或许有人说这五千多吨的白糖怎么就一千八百多万两呢。其实这是因为在台湾岛内,白糖的价格并不高,而且岛内的消耗也不少,基本上占了三分之一。大明才是白糖的主要外销市场,也是利润最高的市场。
另外农业的其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粮食基本上能够满足台湾岛内的消耗,并能够保证移民的情况下,萧明乾便开始鼓励农户发展养殖。并且带头建起了十几座大型的家禽家畜的养殖厂。
在萧明乾的鼓励下,同时也在粮食价格大跌的情况下,农户也愿意将粮食拿出来,进行家禽养殖。到一六一七年底,基本上保证了每家每户都能够隔个四五天的来上一顿荤腥的。这样的生活,让后来的那些大明流民都以为自己来到了神仙之所。其他的如果树种植,药材种植,更是多不胜数。
当然,工农也的发展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五年来,除了南洋,基本上是大明的商人以及李旦这个算是半个台湾商人做转口贸易外,北部的大明,日本,朝鲜,蒙古,以及后来的后金基本上被台湾岛商人给控制住了。
每年都有大量的台湾商人来往于这些地区,将台湾岛内的商品售往这些地方,然后在将大量的原材料,如煤炭,矿石,木材,药材,茶叶,生丝等等,蒙古的羊毛,羊奶,皮革甚至是活羊,活牛,马匹等等运回台湾,当然还要加上大量的大明流民及辽东的因战乱而无法生存的汉人。
当然五年来工农业及商业的繁荣发展,也带来了一个非常的严肃的问题。那就是作为货币的金银的大量的缺少。
自从开发台湾岛同大明的交易以来,银荒几乎一直伴随着台湾岛。白银的稀缺,使得台湾岛内的物价比之外面要低上不少。这也是萧明乾不全面开放台湾市场的一个原因。
虽然萧明乾已经下大力气,阻止黄金白银的外流了,但是仍然跟不上台湾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台湾市场,那简直就是在找死。
不过实在没办法,谁让台湾岛内不产银呢。虽然台湾也有些大型的金矿,但可惜的是,萧明乾他不知道啊所以,萧明乾现在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日本了。日本的白银产量那一个高啊比如那石见银山,萧明乾恨不得直接抢过来。但是为了大规模的消耗日本的国力,萧明乾还是忍了下来。
不过长此以往,那也不是个办法啊萧明乾只能将主意打到制币上来。他想通过大量发行白银合金钱币,甚至是纸币的方式来缓解银荒。
当然这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成的,现在他正在让人设计金银币的模板,并且打算利用冲压技术来进行生产。而且为了防伪,他决定采用其他地方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合金,同时也在花纹上,尽可能的做到精细。这样一来可以防伪,二来也能缓解银荒。
至于纸币,萧明乾现在还无法配置出那些特殊的油墨,也没有那种特别的纸张,只能等以后再慢慢的尝试研究了。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一俊遮百丑。台湾岛的高速发展,物质的充沛,使得台湾的实力急剧上升。
发展 二百零三章台湾岛的发展5
二百零三章台湾岛的发展5
经济发达了,技术先进了,自然便带来了联合护卫军的强大。
五年前,联合护卫军仅有四千多人,加上福船也就六十来艘。但是五年后的今天,联合护卫军已经拥有了四万专业化的海军,两万装备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后装膛线燧发枪。
或许有人会有个疑问,三百万的人口,怎么就六万正规军啊这比例是不是太低了?其实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台湾岛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之大。仅仅萧明乾主持建立的那些个大型工厂,所消耗的劳动力就达到了近四十万,更不用说民间涌现出的大量的中小型工厂和海商们所需要的劳动力了。
而且台湾岛的移民政策实行的过程中,十四岁以下的少年比例较之成年人要高上一些,而且女婴收养计划也在一六一七年开始实施了。
这样一来,台湾岛的十四岁以下的少年就有八十多万,其中女婴已经达到了十二万。可以说,现在的台湾岛完全是人口少年化。如此大的一个包袱,使得台湾岛的人力还是比较缺少的。在这种情况下,萧明乾哪还有可能建立庞大的军队。更何况,维持大规模的军队,不要钱啊
可不要忘了,萧明乾的这个联合护卫军可不是大明的那种半兵半农的军户,他们都是职业军人,萧明乾规定在四十岁之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一直是个军人。
其实,这个规模的军队,对于台湾岛来说已经足够了。台湾岛毕竟是个四面环水的岛屿,和英国有些相似。只要海军强大了,那本土也就安全了。
现在的联合护卫军海军共分成了两个分舰队。第一分舰队,驻地为基隆港。拥有两万四千人,九十二艘战舰,总吨位六万八千八百吨。其中有四艘刚刚建好的一千二百吨的木铁混合战舰,分别为孙武号,吴起号,李牧号,白起号。
另有十二艘一千吨的同样是以春秋战国名将命名的木铁混合战舰,三十二艘八百吨的木质战船,四十四艘六百吨的木质战船。
配备火炮总计两千五百多门,而且最关健的是千吨以上的战舰的火炮口径全部是超过一百六十毫米的重炮。而六百吨和八百吨的战船上装备的火炮虽然仍然是以一百四十毫米和一百五十毫米口径为主,但是也装备了少数的一百六十毫米口径的火炮。
这样的武装实力,使得第一分舰队足以称霸整个东亚海面,当然即使是遇到西班牙和荷兰两国在远东的舰队也不犯怵。
而第二分舰队就要弱上一些了,其驻地澎湖岛。拥有一万六千人,六十四艘战舰,总吨位四万六千多吨。其中有两艘一千二百吨的木铁混合战舰,分别为廉颇号,王翦号。另有八艘一千吨的木铁混合战舰,二十艘八百吨的木质战船,三十四艘六百吨的木质战船。装备火炮总计一千六百多门。
当然,虽然作为海军,他们大部分时候是不需上岸战斗的。不过,萧明乾还是为其配备了一万六千多杆火枪。这是为了未来一旦需要上岸战斗,联合护卫军的海军也能暂时的充当陆军使用。
现在第一分舰队由赵永岩统领,金路为副。负责巡防台湾北部到日本,朝鲜及辽东之间的辽阔海域,维护台湾的利益。第二分舰队由童子豪统领,石元为副。负责巡防台湾南部到海南岛之间的海域,维护台湾岛在这片海域的利益。当然,遇到海盗,他们也不会客气。
不过即使是如此强大的海军,萧明乾也不敢让大明朝廷有任何的危机感。不管什么时候,联合护卫军的海军从来都不敢靠近大明海岸线百里以内。
没有切肤之痛,便没有危机意识。台湾岛的那么大动静,大明朝廷怎么可能没有反应。即使是万历皇帝也在万历四十五年初知道台湾岛的存在,但是即使是这样,在大明朝的君臣眼中,台湾岛也就是个和琉球一样的一个小邦寡国。
虽然从大明各地拐带走了很多的流民,但是大明朝的君臣心中异常的矛盾。在他们的眼中,台湾岛引入这么多的流民,对大明不一定是个坏事。至少,各地乱子少了一些,钱粮支出少了一些,更能够集中精力去解决北方的女真叛乱了。
所以,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之下,万历皇帝以及大部分的大明官员对台湾岛存在故意的无视了,对台湾岛在大明的动作,采取了无视的态度。或许在他们的心中存在着一种,先把女真这个眼前最大的隐患给解决了,然后回过身来,台湾岛便是一个熟透了的美味果实,大明随时可取得。
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台湾岛现在的实力,比之日本也不稍弱。几年后,更不是大明所能够对付得了的。
特别是现在,萧明乾已经开始考虑建立陆军了。对于台湾岛来说,陆军完全是出于进攻而建立的,特别是这个陆军是这个时代装备最先进的。
联合护卫军陆军是在万历四十四年八月一日建立的,而且萧明乾一开始便以新中国解放军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
两万人的编制,虽然不多,但是其装备的却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步兵装备。每人一支后装线膛燧发枪及百枚纸壳子弹,一柄精钢刺刀,五颗木柄手榴弹,加上工兵铲。
在经过一年半的训练后,这两万人完全成为了这个时代最为精锐的步兵了。即使是遇到了这个时代的精锐骑兵,也可以正面相抗,只是伤亡会很大。
当然,萧明乾是不会拿这些宝贵的军队同骑兵拼消耗的。所以在去年年底,萧明乾命令海军第一分舰队占领了库页岛,并在库页岛囤积了大量的物质。从此以后,辽东方面的移民中的一部分青壮将会被送到那里,成为萧明乾的骑兵来源。这是萧明乾辽东布局的第一步。
发展 二百零四章杀人的宗族族法
二百零四章杀人的宗族族法
横贯南北宽达十八米的宽阔街道上,车来车往。两侧清一色的三层中式小楼,使得整个街道显得是那么的漂亮整齐。而最靠近街面店铺之中,更是人头椽动。早上八点多钟,台湾城内的居民正式开始了一天的活动。
在严密的规划下,台北城,这个台湾岛的首府所在地,城市风貌是这个时代最为干净整洁,最有条理的一个城市。
虽然它没有北京城的那种宏伟的皇家气派,更没有历朝皇城的那种整齐划一。但是其整体规划,显现出的是一种对舒适生活的追求。而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排水给水系统,以及30的绿化面积,更是使得台北城成为了这个时代最为优美舒适的城市。
贯穿东西和南北两条水泥主干道,将以圆形布局的台北城分成了四个方块。但是这四个方块并不是其他城市那样分成了一些个富人区,平民区。而是依功能进行划分的。
两条主干道交叉点,是一个占地一点六平方公里的城市广场。其东西两个方向分布着整个台湾岛最为繁荣的商业区。同时,军政府办公地点和萧明乾的督军府也分布在这个广场的北部。
出于水力和季风等因素对工业的影响,城市的西南区是台北最大的工业区。在这里分布着整个台湾岛四成的大型工厂,是整个台湾岛财富的最大创造区域。
东城区,是台湾岛最大的学院区。在这里密布小学八所,中学七所,大学三所。其间更是有一座占地十一亩的巨大图书馆,其他的书店什么的更是数不胜数。优美的环境,浓烈的书卷气息,使得其在以后的年月里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文化圣地。
其他两个半圆区域,便是台湾的居民区。整个台北的八成人口便是集中在这里,所以这两个区域的建筑完全是以温馨为主要格调。两层的小楼错落有致的分布其中,虽没有那种整齐划一的感觉,更没有二十一世纪的那种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但是这种小户独院的布局,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融洽了很多。
四月的阳光,照射在人的身上,在轻风的配合下,让人有一种全身都在被温暖的丝绸抚摸的感觉,舒服的不得了。
当然,青壮的市民只有在星期天能够闲下心来享受这样的生活。而今天恰恰不是星期天。所以,只有那些老年人才能够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晒着太阳,一边或是打着扑克,或是衲着鞋底,一边摸着眼泪,为自己死去的亲人而伤心,同时也为自己一家能够来到这个天堂一般的地方而欢喜不已。
不少孩子穿插其间,摆脱了饥饿的他们绽放出无忧无虑的童真。听着这些孩子们的笑声,那些老人们不时抬起头来,嘱咐几句,让孩子们当心点。
这样的场景,是台北城建立以来每天都在上演的,而今天有了些不同。不少的居民聚集在一起,谈论互相谈论着什么。有的拍手称好,有的摇头叹息,有的却是做愤怒状。
是什么让他们改变了每天正常作息了呢?靠近一听,原来如此。
“毛老头,你说什么?你说军政府不该逮捕那些个人。难道你认为那个孟骄阳真的就该死吗?哼那金矿是孟骄阳发现的,他愿意告诉军政府,是他的自由。那些人凭什么活活的将孟骄阳给打死?更何况,军政府早就有令,所有的矿藏都是属于军政府的。”一个老头怒气冲冲的对着另一个老头大声质疑道。
“哼孔老头,那些人都是孟骄阳的族老。他们那只是执行族法,军政府怎么能横插一杠。那个孟骄阳无视族法,发现金矿不向宗族汇报,独自向军政府汇报,完全是不把宗族放在眼里啊”那个毛老头反驳道。
“什么族法,我只知道那个狗屁族法只不过是那些骑在我们头上的狗日的,拿来对我们这些苦命人敲骨吸髓的工具罢了。族法,老头子我守了一辈子族法,那些狗日的想怎样,我就怎样,任老任愿。到头来,我儿子活活饿死了,那些个狗日的也没有看在同是一族的情分上,救救他。”说道这里,毛老头的声音不自觉的哽塞了起来,其中更是充满了恨意。
“现在逃到这台湾岛了,督军大人更是给了我们好日子,那些个忘恩负义的混蛋又拿起什么族法,想要继续骑在我们苦命之人的头上作威作福了?没门,他们不会有好下场的。”
毛老头的泣血的哭诉,让孔老头不得不闭上了嘴,周围的人也纷纷出言控诉起来。
原来是这么回事,一个月前,一个叫孟骄阳的农民在基隆的西北部山区发现了一条布满了金块的河流。一时间欣喜若狂,抱着几块金子便跑回了家。
但是他只是个普通的百姓,一家五口好不容易从山东来到这台湾,过上了好日子。完全没有那个能力保住这个金河。一时间,他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
在到达台湾后,他就听说台湾岛的这个军政府规定,台湾岛的所有矿藏都属于军政府所有。私人无权开采,但是发现矿藏的人,可以占有有一定的股份。
所以他寻思着自己只要将这个金河告诉军政府,那自己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还不是富贵一生啊而如果告诉其他人,包括他的那些同性宗族,可能自己什么也得不到,甚至还会不得好死。所以他便将金矿的消息提供给了军政府。
当时,萧明乾正在为钱荒而发愁呢,一听说有人发现了金河,那还不是高兴坏了,立即亲自带人随着孟骄阳前往现场。一看那铺满了河床的黄金,萧明乾当场便被乐疯了。当场便承诺给孟骄阳千分之一的金矿获利。
就这样,孟骄阳便彻底的成为了一个名人,传遍了整个台湾岛。但是出名的后果,却给孟骄阳带来了灾祸。孟氏宗族竟然在二十天前,以孟骄阳违反族法之名,在孟氏新建的宗族祠堂内给活活打死了。
“混蛋,谁给他们这个胆子,竟敢无视军政府法律,将有功之人活活打死。抓起来,给我全部抓起来。既然他们敢杀人,那么我就敢把他们全都给杀了。
发展 二百零五章军政府高层
二百零五章军政府高层
“混蛋,谁给他们这个胆子,竟敢无视军政府法律,将有功之人活活打死。”
萧明乾在听到孟骄阳的妻子带着三个儿女跪在督军府面前为自己的丈夫喊冤的时候,脸都给气黑了。一巴掌将红木椅子的把手给拍断了,将前来报告的手下给吓了一跳。
“抓起来,给我全部抓起来。既然他们敢杀人,那么我就敢把他们全都给杀了。小佳儿,去把何总长给叫过来。不,算了,我们去军政府大楼好了。这次我要好好的治一治这股邪风。”
“明乾哥,现在去嘛?是不是吃过午饭再去啊”宋二妞,现在叫宋佳了,看到萧明乾这么气冲冲的样子,想要通过午饭,把萧明乾的火个消一消。
自从去年,石元被萧明乾派到童子豪身边担任副职后,已经十一岁了的宋佳,便软磨硬泡的让萧明乾答应让她顶替石元,跟在萧明乾的身边。被缠得实在没办法,萧明乾只得答应。而且,萧明乾的确需要个亲近的人跟在身边,帮他处理些事情。
“不,现在就去。心里面搁着事,我就吃不下饭。蒋如,你先把孟大婶他们带到偏院去好好安置。”
萧明乾吩咐手下的侍卫将孟骄阳的老婆孩子带下去安顿。在孟骄阳老婆孩子千恩万谢之下,萧明乾气冲冲的出了督军府,前往军政府办公大楼。
军政府办公大楼并不向后世的那些个政府大楼那么富丽堂皇,仅仅是一个占地二十多亩的五边行建筑。四周是三层大楼,在中间有一个供休息的天井式的院子。
此时正值中午,军政府的大部分人都在餐厅就餐。当然,作为军政府职位最高的几个人,唐洪生,赵守富,何耀泉,陈元贇,李元心,再加上将家里的生意全部托付给了儿孙的吴运东,卢远志,以及后加入的一个叫做杨木森的人,他们的就餐的地方当然与那些中下层官员不再一起。
“远林,台北科技学院那里有什么问题没有?”
虽然在以往,唐洪生是秉持食不言的,但是五年的军政府总长当下来,也被逼着改掉了这个习惯。连说话的习惯,都已经抛弃了那种出于文人的优越心理的酸腐气息,该成了白话。
“非常好。由于这个科技学院重点是教授技艺,所以很多的中学毕业生都选择进入科技学院,而不是台北文学院。特别是去年,田欣因制出被督军大人称为硝酸的东西,而被特批进入科技学院,并得到了千两奖金后,进入科技学院的人就更多了。”杨木森咽下可饭说道。
“而且,现在科技学院的学生已经在凯瑞老师的带领下,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地球经纬度的较为准确的划分,并且画出了一副世界地图。不过,由于学院刚刚建立两年,现在学生都还不多,拿得出手的成果也只有这一项。”
说到这个杨木森,其实他是萧明乾从扬州带回了的文人之一。当时他因为家里的财产被本家的一些个亲戚霸占,四处打官司而得罪了很多人,并且因此而被人陷害夺去秀才身份。
在萧明乾找到他的时候,他和他的老婆和刚两岁大的孩子都两天没能吃上饭了。因为在大明已经实在混不下去了,才跟随萧明乾来到了台湾。
到了台湾后,因为他对数术技艺方面的浓厚兴趣和理论上的认知,萧明乾让他负责筹备科技类学校。
而他也不负萧明乾的信任,在短短三年时间里,竟然在那些英国人和萧明乾的帮助下,建立起了相对系统的中学自然科学教育体系。
为了建立这个教育体系,他整个人都给忙得瘦了。但是他建立的教育体系,让萧明乾非常的满意,即使是那些英国人也对杨木森敬佩万分。
在唐洪生的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