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为王-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今天子也算是极好脾气的人了,特别是对自己信任的人。现在京里还算平静,张佳木的锦衣卫工作搞的如火如荼,所以皇帝对张佳木的信任与日俱增。
这主要就是保密局等外派部门的工作很得力,外间各地的情形,每天源源不断的送到京师来,各官员的动向,各地的亲藩动静,派到各地的巡抚和监察御史,也就是巡按是否得力,各地是有雨旱灾旱等等,当然,也包括道路桥梁情形,甚至是米面蔬菜的价格,都是细大不捐,每天汇总了到锦衣卫,然后张佳木择其重要者汇编成册送入宫中。
所以,外间看锦衣卫似乎没有大动作,但在外间逮拿的不法官员和阴谋作乱者真不知道有多少,每天都有犯官和妖言惑众者落网,锦衣卫的监狱已经是人满为患,现在南北所都关押了不少人,而且全部是犯官,那些普通的百姓,或斩或流或徒,除了要犯之外,都是当场决断了事。饶是如此,锦衣卫的监狱也是快关不上了,如此得力,还没引发什么乱子,前朝这般抓人的时候,朝官们早就闹腾开了,现在却是不同,因为锦衣卫办事虽然狠辣,但该走的程序从来不省,该用驾帖就用驾帖,绝不省事,而且所抓官员多是情实铁证,人也说不出什么来,有此成绩,皇帝对张佳木极为满意信任,当然也就不必说了。
“好你个张佳木,竟然暗中摆我一道。”
王增心中大怒,他不大愿到锦衣卫去,这是早就和张佳木明言过的。原因复杂难言,其实他自己倒并没有太多抵触,相反,是家中亲人,特别是父亲极力不允。王祥现在是武职官,当年未曾中得进士,因此引为终生憾事,儿子聪颖多智,王祥自然是指望王增能够科考得售,将来成为大明名臣,这样才是仕途正路。
至于入锦衣卫,现在虽然张佳木地位一天稳固过一天,锦衣卫的权势也是一天大过一天。但王家人心里都清楚,将来朝官迟早会反扑的,从纪纲到马顺,多是如此。大家说起来好象是道义之争,其实,不过是文武之争,权力之争罢了。
这一场争斗,将来是必定要见血的,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王家已经是勋戚,犯不着跟着趟这种浑水,所以家族中人再三嘱咐,虽然和张佳木关系极为亲近,但入锦衣卫之事,则断然不许。
但现在是张佳木求了皇帝,皇帝亲口问着,如何推辞,却也是颇费思量了。
不过,就在他脑中苦思的时候,皇帝却又开口了:“你不要辞,张卿说的清楚,你中进士之前,在他那里帮一帮手好了。”
皇帝沉思了一下,又道:“张佳木前一阵子上过一个奏折,也难为他,现在大字写的不坏,而且说话条理分明,朕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才允了他调你入锦衣卫的事。不然的话,朕亦不来为难你。”
“哦。”王增来了兴趣,问道:“臣敢问是说的什么?”
“是说用人之道。”
皇帝这么一说,王增倒是吓了一跳,过了好半会功夫才重新接上话:“臣没想到,锦衣卫臣的文章做的这么大。”
要是换了一般武臣上这种奏章,那就是笑话儿了,不过,王增知道张佳木向来不做无聊的事,他上奏章,必定就是有的放矢,绝不会是胡言乱语。
其实张佳木早就不同于普通的武臣和锦衣卫指挥了,通文墨,写的一笔上等的馆阁体字,公文能自己写便是自己写,除了书经不通外,和文官大臣几无区别。这样的表现,自然也是皇帝更加欣赏他的重要原因了。
“他说,用人要广揽为先,慎用于后,再加以勤教,最后以严绳收束,这样的话,人才之盛,便不难获取了。现在以科举取士,天下读书人无不趋而为王所用,然而天下奇能异士何其多矣,又岂是通书经者?所以要量才而用,广揽招致,接着用其所长而屏其所短,然后因材施教,再以严刑束之,不使其犯错,这样的话,可收奇效啊。”
“哦,哦,果然是好奏议。”虽然皇帝短短数语,不过整个奏折的精要之处已经点明了出来。一般来说,皇帝即位或是改元,都会叫人上奏议,议的自然是大题材,如何强兵,如何富国,以儒家的学术观点来说,富国强兵不外乎首要是得人,有人才在手,则万事不愁。张佳木的奏议也是从这一点出发,不过却不是腐儒常说的那一套,相反,说的井井有条,层次分明,仅是这一奏议,就得是胸中有大格局者方能为之,换了一般的朝臣,还真的写不出这等奏议来。
看到他惊异的神色,皇帝也不以为怪,当下笑道:“是好奏议,是吧?当初朕接到之后,也是颇觉惊奇,心道:莫不是请人捉刀?”
“不会。”皇帝自设自答,王增却抢先答道:“此等奏议,非一般儒臣能写的出来!”
“是的。”听了王增的话,皇帝大为首肯,点头道:“这等奏议,当然是胸中有丘壑者方能为之。所以,他有此奏议,我才会把你放给他,小王增,你是世受国恩的勋戚子弟,要好生学,言传身教,要把本事学在身上,到时候,什么进士及第,状元夸街,你想怎么样,还不都是由得你?”
“是,是,臣知道了!”王增虽然惠而多智,但到底还是一个年轻人,被皇帝这么一鼓动,当下只觉得热血沸腾,立刻就连声答应下来。
“好好。”皇帝连连点头,又着实拿王增夸了几句,然后露出倦色,皇帝身边的伴当太监及时发觉,便示意王增退下。
“臣告退了。”
王增退出之后,这才霍然醒悟,不觉挠着头皮道:“张佳木这厮当真奸滑,不过,皇帝似乎也不是善主,哎呀。”王增和张佳木学了不少粗话,当下轻声骂道:“战他娘亲的,老子这下糟糕了。”
不过,现下也顾不得细想,只得滑起脚来,飞奔到太子宫里去。
他却是不防皇帝会接见这么久,文华殿那边却也是没有想到,等王增进殿稽首行礼之后,大子高座殿内宝座上,却是劈头问道:“怎么,父皇今天兴致这么好,来谢恩也同你说这么久的话?”
“是,臣真是受宠若惊。”王增是真惊了,受宠的感觉倒是丝毫没有。不过,他知道当着太子也滑头不得,只得把刚刚在乾清宫的话一五一十的说了。
“哦,哦,孤知道了。”原来说的是政务,这个太子兴趣倒是不大,打了个呵欠,却又转头和王增说起赐给他的字画来。
第293章 不得劲
“怕是要一代不如一代了。”王增心中暗叹,这种话大逆不道,也就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当今皇帝正统年间在土木堡一事是最大失德,其余的政务也无足可观。景泰年间倒是名臣汇集,其实在政治清明,国富民强上,景泰八年远超过正统十四年,现在改元天顺,眼看着各种政治又有点往下走的意思,到这会儿,朝野上下才知道一个于谦的份量。
老实说,于谦后来能够在宪宗成化年间就平反,实在也是天顺八年的政治实在是很晦气,皇帝勤政是真实的,但能力有限,见识亦有限,而且任用厂臣欺凌朝官,做了不少恶事,最后要不是废殉葬一事大得人心,恐怕身后评价就很难说了。
就是现在,历史有小小偏差,皇帝的威信涨了不少,不过也是有限的紧。一个人的能力是不管怎么样改变,总会是落在有心人眼里的。
永乐年间不少名臣犹在,当年是什么样,现在又是什么样,大伙儿心里清楚的紧。
当今皇帝,不要说和永乐皇帝比,比起仁宣二帝来也是远远不如,就是他的弟弟景泰皇帝,如果不是夺嫡涉及封建宗法的根本大事,又吃亏在没有子嗣,不然的话,两边争位下去,景泰则是必胜无疑的。
当今皇帝已经是很悲催了,不过现今看太子也还罢了,好象还不如皇帝。虽说太子还小,但皇家的人物是不能和常人比的,太子虽然字画还看得,但有时候句读都不成功,学问一道,是说不上了。
至于政治见解或是胸怀如何,更加看的出来。太子喜欢声色享乐,杂戏音乐,还有写字画画,这些都是太子所喜好的。自然,还有弓马骑射,亦是太子所爱,不然的话,张佳木也就不能在太子面前见宠了。
除了这些小门小道之外,太子对国家政务和前朝得失什么的就是兴趣缺缺了,李贤和彭时等人虽然不敢明说,但吞吞吐吐间也是虚实尽露。至于挑入詹事府的那些翰林,嘴上把门的少些,说起太子时,都是只说太子对讲课兴趣缺乏,所以进度缓慢。
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所以朝野中盛传着太子在学习上的笑话,以太子是皇帝长子的身份,而且被废再立的遭遇,天顺年间皇帝居然还考虑过要换太子,又岂能是空穴来风?
“卿这几天,有什么乐子没有?”
说完字画,太子倒也是和他父亲学,摆开了和王增闲聊的架势。
王增心中苦笑,不晓得自己怎么突然变红了,不过,他还是老老实实的答道:“也没什么事,婚期在即,臣也不敢乱走。”
“这倒是。”太子面露失望之色,却也是点了点头,笑道:“说的有理。”
一句罢了,太子已经觉得和王增话语不相投,当下便向侍立在身边的太监示意,打算叫王增退下。
不过,王增倒没怎么发觉,正愁和太子没甚说话的时候,脑子里灵光一闪,突然想起什么来似的,因向太子笑道:“对了,最近几天,打算去西山一回。”
清代喜欢修园子,明朝则喜欢别墅,但明清贵族都喜欢去西山,春夏秋冬,这座大山都能给贵人们不同的享乐,现在已经冬去春来,天气回暖万物复苏,而且眼看盛夏将至,现在正是猎物最肯吃的时候,纵不及秋也是相差无已,所以太子一听说去西山,顿时就眼前一亮,笑道:“怎么着,要成亲的人也去打猎?”
“倒不是。”王增难得的红了红脸,然后笑道:“是锦衣卫的张佳木要去给臣打张好白狐子皮,这个是他早就答应臣,要送给臣当新婚贺礼的。”
“哈哈,原来如此。”
张佳木的射术已经是海内闻名,太子也是很喜欢射猎,所以一语即出,则自然入港,当下再没有撵王增走的意思,反而问起各种细节来。
这一说不得了,王增眼看着大殿角落的水刻滴漏不停的过去,已经足说了三刻功夫,太子犹自口说手划,说的不停,到最后,见王增已经不大说话,这才意犹未尽的住了口。
西山确实是好地方,太子也说的内行,秋叶之美,春夏之交的凉爽,便是冬天,也有各种乐子,只是他一个堂堂太子,一国储君,说起这些来这么内行,总是叫人觉得心里不大舒服。
谁知道太子虽然住了口,脸上却是一副说不清的怪样,半响之后,才又道:“今儿还好是李学士和彭学士都不在,不然,光是这么说的话,就非得说我不可了。”
他说的兴起,已经忘了称孤道寡,只是与王增你我相称了。
其实皇室中人也是人,喜怒哀乐与常人无异,而且日常称呼,也有自称吾的,或是自称我的,倒不是象后世人想象的那样,成天朕不离口。
王增对太子的这种情绪倒是无可排解,他虽然是勋臣子弟,好歹还有举人的身份,总不能劝人君去游玩,不然的话,传了出去,非被称为奸臣不可。
“张佳木这厮也当真可恶。”太子自己先转了话题,圆脸上满是悻悻之色,他道:“怎么出去玩也不和我说。”
“这个臣要解释一下。”王增赔笑道:“此事是臣逼他的,佳木也只是说要速去速回,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向臣表诚意的话,这等事派些人过去也就是了。”
“唉,你不懂的。”太子倒是一副内行的样子,俨然是个上等的好猎手,当下摆了摆手,向着王增道:“这等事,就是要自己去做了才有趣的。”
说到这,太子只觉得心里痒痒的难受,正不知道如何间,却又听王增道:“是了,佳木倒是说了,除了去打猎外,顺道儿也能看看殿下在西山那里的皇庄行宫,肃清一下关防什么的。”
“对对!”太子一下子想了起来,最近是好象有人禀报,说是在西山山脚下修了一座行宫,在那里附近也有几万亩的庄田。原本大明皇室是没有皇庄的,亲藩之国时,皇帝会叫有司选择一部份庄田赐给亲藩,立国近百年,亲藩已经极多,这种赐田的制度已经是极大的恶政,因为亲藩绝不会守法,会待佃户庄客极为残酷苛刻,侵夺之下,恐怕怨声载道。
但这是祖制,无可动摇。后来明亡国时,果然各地的亲藩都被杀害,福王甚至被熬成肉羹分给众人分食,原因则是亲藩苦害百姓久矣,而百姓则恨亲藩们入骨,彼此相仇,已经到了无可排解的地步。
至于现在,虽然情形没有败坏到后世那样,不过除了亲藩赐田,皇帝自己也开始搜刮庄田,除了皇帝自己,太子也赐给庄田,西山附近亦赐了庄田,还修了别院,留给太子出去游玩修休时所用。
“这样好了。”太子一想起这个,心情大好,当下便拍掌决定,只道:“这几天,天气甚好,我们去西山玩一回。”
“殿下。”一个老成的太监上前劝道:“是不是要先请旨?”
“请旨么当然是要请的。”太子笑道:“父皇也不会不允,这有什么?”
“近来正在收麦……”
“这怕什么?”太子面露薄怒,道:“咱们不要走碍事的地方,一路官道过去,不得扰民,吩咐下去照这么办,也就是了。”
皇帝或是太子出行,该有的仪卫是少不得的,太子的近侍宫女加上禁军,跟随护卫的人少说也得过千人,大车骡马什么的得有好几百,一路过去,自然是很苦害农民,不过太子既然这么坚持,而且还有这样的话出来,太监自然也不比朝臣,于是这一件事,就在这么一点点时间就定了局了。
“王卿。”太子想到要出行,心情大好,竟是过去抚了抚王增的肩膀,笑道:“锦衣卫臣是父皇,亦是孤的心腹大臣,他很有能力,你好好和他学学,不吃亏的。”
“是,臣遵太子殿下令旨,一定不负殿下所望。”
“好好,你退下吧。”
王增这才遵令退出,临行之际,还看到太子已经叫了一个年纪不小,体态也很丰腴的宫女进来说话,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的样子,似乎极为开心。
他瞥了这么一眼,已经知道必定是赫赫有名的万宫女,看她愁眉不展的样子,似乎最近遇到了什么麻烦事一样。
宫中规矩极严,只是这么一看,已经有宦官过来阻止,王增只是一笑,顺手儿一路塞着银子过去,于是通行无阻,东华门入宫,西华门出来,这一次进宫谢恩,原说是打个花狐哨就出来,没想到,倒是用了这么久的时间才得脱身。
“哥儿,去哪里?”
王增一出来,自然就有家下人上来迎着,他出门自然是有固定的执事管家,带着五六个小厮并壮年男丁跟随,各人都是骑得有马,说声去哪儿,唿哨一声便走,极为便当。
“心里怪不得劲的。”王增从太子宫里一出来,心里就隐约觉得不舒服,但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却也是说不出来,想了一想,始终是不得要领,只得道:“没什么,回府。”
第294章 出行
“传太子殿下谕令。”王增走后不久,一个小黄门骑马到得锦衣卫衙门,门上唤来张佳木,那个小黄门也不敢拿大,虽是传太子的旨意,也是一脸的笑,只向着张佳木道:“太子殿下说,请大人稍等一些时间再去西山,殿下和皇上请旨过后,锦衣卫官和太子仪卫一并出城,一起往西山去。”
“哦,哦,好,臣遵太子令旨。”张佳木稽首为礼,站起身来后顺手从袖中掏出一块碎银子,往小黄门手中一塞,笑道:“小公公喝茶。”
“谢大人赏!”小黄门眉开眼笑的谢过,然后也不耽搁,即刻就回东宫复命去了。看来,太子就在东宫等着,心里着急的很呢。
张佳木待他走后,又召来一个早晨在宫门伺候的锦衣校尉,问着他道:“怎么样,王增是不是出来没多一会儿?”
“是的,大人。”校尉毕恭毕敬的道:“早晨小人就在宫门口候着,王大人是辰时末刻才到宫门口请见,快到午时才有人带班引见进去,出宫的时候可就又过了一个多时辰了。小人亲眼瞧着他骑马往正南坊的方向去了,这才回来报的信。”
“哦,我知道了。”张佳木忍住笑,又问道:“怎么样,他脸色有什么不对劲没有?”
“倒是没有。”校尉挠了挠头,想了半天,才回道:“对了,看王相公的样子,似乎是有点想事情的样子,皱眉凝神的,后来又叹了叹气,直接回正南坊去了。”
“好好,哈哈,这样就对了。”张佳木笑的肚子也痛了,揉了半天,才道:“开心,王增这厮以后知道了,非得吐血不可。”
王增自忖聪明,对张佳木总有点别苗头的感觉,这一回被张佳木耍弄于股掌之上,要是知道了,恐怕真的要吐血了。
赏了校尉,张佳木回到房中,刘勇等人早就在房中等着了。
见他满面春风的进来,刘勇便先道:“想必是事成了?”
“是的。”张佳木点了点头,道:“正好,保密局和内卫都已经拟了计划上来。”他沉吟了一下,右手在空气中猛然一劈,令道:“照计划办事吧!”
“是!”
这一下刘勇并薛祥等人都是一并站起,各人都是肃然道:“请大人放心。”
“事关我全家身家性命。”张佳木森然道:“也是诸君的全家性命,要慎之再慎,滴水不漏,这件事,就是拜托诸君了,诸君不要误我,亦不要自误!”
他的话极为严重,众人也知道所言是实,当下均是凛然答应。
薛祥先道:“刘头儿,我们两边再把计划核实一下,怎么样?”
刘勇答道:“自然是好。”
两个指挥佥事匆忙退下,在他们身边都是两三个最为亲信心腹,出身也最少是坊丁队资格的部下,整个计划庞大复杂,算是锦衣卫成立各部门之后最高保密等级并且动员部门最多的一个计划,但真正知道全部内容的,却是不超过十人。
这个计划成功与否,实在是关切众人最核心的利益,这么谨慎,当然也是极为必要的了。
……
数日之后,太子果然说动了皇帝,虽然现在是农忙时,皇帝还是允准太子率从人出宫,并且特别关照,幼军提调人马,还有东宫原本的禁军,再加上皇帝特别叫刘用诚派出一队四卫旗军,加起来也有过千的护卫,加上随侍的太监宫人,还有锦衣卫和三大营的叉子围手,总计一千五百余人,浩浩荡荡从皇城里开出来。
一路上倒也不曾完全的净街,百姓虽然要回避,但也准许观看太子御容。
太子虽然才十二,不过在宫中教育得法,营养也很充足,甚至,是有点营养过剩的感觉,虽然身量不是很高,比起普通人还是要高一些,但体形却已经比普通人胖了不少,脸也是圆滚滚的,看着很是面善。这样的相貌似乎不能给人以忠爱君父的感觉,不过,好在太子眼睛很大,眉毛也很浓,加上皇家的仪卫森严,太子顾盼之间也是十分的豪气,百姓多半不敢抬头与他对视。
护卫是由很多武官组成,总负其职的是忻城伯赵荣,勋戚之中,张佳木和他只见过几次,两边年岁相差太多,不象与其余一些勋戚往来随意一些。这会儿赵荣须发皓然,骑马护卫在太子车驾两侧,除了他和一些高级武官外,就算是锦衣卫的校尉们也不要想靠近,年岁大的人,固执而不轻信,太子仪驾由忻城伯护卫,皇帝才能放心。
李春也在队列之中,这一次,府军前卫也出护卫两百,和他一样的都督同知也有好几个,他与张佳木并排而行,天气甚好,李春也是心情愉快的样子,他道:“佳木,你我这一次担子不重,嗯,可以轻松一下了。”
他看了看太子四周,又笑道:“殿下恐怕也能轻松一些!”
这一次随行的文官只有詹事府派来的几个侍读,号称是太子出城时一样要勤学不缀,但大家都知道,太子在宫中和文华殿时都不大肯读书,出城游玩,要是肯学习才是活见鬼。
张佳木笑了笑,道:“殿下的功课还是有点重了。”
皇太子不肯读书,这是为时人所诟病的一件事。但大明向来不怎么重视皇子的教育,皇帝得空就问问,没空也就算了。
“听说你呈了一套《帝鉴图说》。”李春闲闲地道:“我叫人多弄了一套,翻看了看,确实不错,怪不得皇上和太子都夸赞你。”
“李大人和彭大人可不是这么说。”
“是么?”李春哈哈一笑,道:“别理他们就是。”
大明文武之争已经行之有年,大约李春也不会喜欢那些自恃学问,满脸头巾气的文官吧。
随行还有一些都督或是指挥之类的武官,不过彼此不大相熟,问候一句,也就罢了。
跟着张佳木出来的锦衣卫也有一百来人,除了他自己的直卫外,就是刘勇等锦衣卫的高官,李春认识不少,彼此在马上含笑致意,等点了一轮头后,李春才又道:“这一次你也是给他们放假了吧?”
“是啊。”张佳木慨然道:“都太辛苦了,现在的天气还不算太热,出来转转,也当是散散心了。”
“你对属下可算真好。”李春笑一笑,道:“不过我得劝你,有人说,锦衣卫官们现在都过的太舒服了一些,嗯,你要注意。”
锦衣卫的福利待遇确实不错,但其实基本上是供给制的。张佳木收权之后,从各百户到指挥一级,下到小旗校尉,都不能自己贪污或是收取规费,象以前那样,闯到富户家里,把小孩一绑放在柱子上烤,先烤手,再烤身上皮肉,非得把人家产全弄光,然后安一个图谋不轨的罪名,这样一弄,少说也是几千几万金到手。
江南有个著名的富户,家资百万两,也就是这样被当地官府把家产给弄光了。
现在锦衣卫已经不允许这么做,相反,扰民之举也是重罪,就算照例的费用,也是收上来公摊,灰色收入没有了,摆明的福利当然上扬,其实,经过统筹分配后,中间环节减少,大官儿的收入相对少了一些,下头的校尉到普通的百户一级,收入倒是比以前还增加了。
从吃的粮食到俸禄,除了皇帝发的一份,锦衣卫自己还加发一份,每个校尉一个月最少也有两石粮,一年也有几十两银子可拿,相比之下,前一阵子还被克扣官俸,一个六品武官一个月也只领一石粮,而锦衣卫实发不说,还发布匹,鞋子,福利对比当然就显得差距太大了。
幼军的待遇当然比锦衣卫要差些,不过,马马虎虎,也很不坏。
“这些都是胡说八道。”张佳木道:“卫中情形,我都有奏上明白,皇上知我,别人的狂吠,我不会放在心上的。”
所谓有人说话,其实也就是一群文官议论,话中不外是张佳木邀买人心,厚赏部下,则用心不问可知,锦衣卫官阴谋作乱,图谋不轨。
当然,除了那些文官自己,根本不会有人相信他们就是。文官指责武官,不外乎就是不忠不义,贪婪残暴之类,张佳木这样的都督,自己所拿不多,对下宽厚,这样也居然成为被攻击的理由,真是不知道伊于胡底。
“总归不过说你邀买人心……”李春也是脸上露出冷笑,在文武相争的事上,所有的武臣倒是利益交关,彼此一致。不过,他接着道:“饥则听用,饱则远扬。佳木,我在外也带过几年兵,给你这么一点心得。”
“是,我省得了。”张佳木不怎么把此事放在心上,锦衣卫用度不足,人手从近两万人已经缩编了很多,裁撤了大量校尉和军余,现在在都中的锦衣卫不过六千人,已经和正常的卫所编制相同,在外的也只有两三千人,只能驻守军事要地和交通要地,要不也是省会名城,只有在鲍家湾的大基地建成,大量培训新的人才出来,锦衣卫到时候会有一次大的扩编。
至于李春的话,实在是普通将领带兵的至理名言,不过,张佳木是要结恩义于下,彼此利益交关,这样才能形成集体,能量却是比用李春的法子大的多了。
第295章 行宫
太子庄田已经有四五十万亩,和皇帝的相差都不太多了。到嘉靖万历年间,北京附近的皇庄有超过两百万亩,每年收取子粒银由皇宫内廷使用,但所得有限,根本就是扰民无益之举,除了肥了一群太监和锦衣卫之外,皇帝几乎捞不到任何好处。
到了清朝,虽然还有少量皇庄,不过连蛮夷也不做这种蠢事了。
在西山这里的庄田所出就更有限了,在后世,这里也修了公路,建起了不少高楼之类的建筑,张佳木倒是来过好些回,现在山还是山,人却不是那样的一群人,而且,也绝少建筑,茫然四顾,仍然是农田片片,只是原本伏在地里收麦子的百姓已经一脸惊惶的趴伏下去了。
张佳木心中有些不忍,这些人,大约原本可以顺顺当当的把自己的活作完,然后一家老小点算收成,高高兴兴的再歇上几天。因为自己,来的这么多人肯定会需索无度,并且会糟蹋不少麦子吧。
“来呀。”他有念于此,当然不肯放过,轻轻一声,自有一个锦衣卫官凑到身边,躬身道:“大人,有什么吩咐?”
“告诉老刘头,过几天我们走后,寻访附近百姓,按家按户的核查他们的损失,给点银子赔给他们。”
“是的,大人!”那个卫官挺直胸膛,响亮的答了一声,然后转身而去。
李春在一边笑道:“佳木,要不是向来知道你的为人,连我都要疑你邀买人心,图谋不轨阴谋造反了。”
“是不是凌虐百姓才是大明的官?”张佳木反唇相讥,道:“吾只是为天子买人心耳!”
“罢了,算你有理。”
两人年纪虽差的多,不过李春也是赳赳武夫,张佳木和他也很对脾气,所以彼此说笑起来,也是没有丝毫忌讳。
他和李春都是有身份的人,距离太子也近,说话的声音又大了些,刚刚说完,就听到忻城伯赵荣冷哼一声,然后用眼狠狠盯了张佳木和李春一眼。
他虽然是伯爵,不过在京师之中忻城伯不算是什么有势力的人家,在军中的势力也并不算深厚,不然的话,石亨也不会几次当着忻城伯的面那么嚣张跋扈了。
想到这个,张佳木倒是心中一动。眼前这个忻城伯似乎是刚正不阿冷面无私的人物,不过他记得,上一回也是在皇庄之前,石亨冲撞御驾,还是自己上前挡了一挡,因着此事,阳武侯和英国公等勋戚对自己印象很好,太子也因此事赏识于他。
当时忻城伯似乎也是在场,与一群勋戚一样,默不作声。这会儿,倒是摆出一副铁面无私的模样来,张佳木心中已经明白,看来,忻城伯就算不是石亨的人,也必定是观点相近,利益相符。
这一次忻城伯倒不是故意给自己一个颜色看,虽然他是伯爵,也还不够斤两。大约,是因为彼此相争,所以忍不住显露颜色。
这样看来,似乎这老头也根本就不是什么厉害角色了。
张佳木在这里分析,李春却对忻城伯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