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为王-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宫里的龌龊事儿,外人知道的少,锦衣卫官知道的就多了,特别是张佳木这种有权的,知道的怕是不比太监少一些儿。现在周后妃和钱皇后别苗头,更是为太子的储位多了一些变化在里头,有些事,实在是周后妃不识好歹,最少在张佳木看来,她在现在这种时候就对钱后诸多不敬,诚属大不智的事。
虽然太子是在钱皇后宫中教养成人,感情深厚,但毕竟不是亲子,如果周后妃闹的过份了,真的反目成仇……现在惦记在太子和皇帝之间搅和的人,可是不要太多啊……
“奉太子喻令。”走近一些,姓周的指挥鼻孔朝天,也不理会一群请安问好的将佐,昂着脸道:“着张佳木即刻入宫觐见,不得延误!”
“是,臣遵太子殿下令旨。”
张佳木原地一叩首,这才起身,其余的一众属下也是依次起来,等各人起来之后,周指挥才下马来,勉强打了个哈哈,只道:“要辛苦都督大人了。”
他的客气话说的又僵又直,浑不把张佳木看在眼里的模样,任怨不愤,当先哼了一声,他一带头,底下顿时又哼又咳的,乱成一片。
周指挥脾气果然不好,换了别人,必定要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这么招怨,他倒是好,一副气哼哼的样子,似乎还怪别人对他不够恭敬。
听说周妃在后宫也是这副样子,除了对皇帝和钱皇后稍微客气点,对别的后妃都是这般模样,太子最近招怨不少,大约这个亲娘和这些亲戚也给他不小的帮助。
“呵呵,周指挥辛苦了。”张佳木倒是一副浑然无事的样子,搅着周指挥的臂膀,很亲热的笑道:“怎么教你来跑一遭,太子殿下可真不心疼你。”
“可不是。”
提起这个,周指挥倒确实是一肚怨气。他虽然不是太子的亲舅舅,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堂舅,现在太子把一个宫女的弟弟弄到东宫当值,好差事都是万某人的,这种跑腿招怨的差事,就是他的,想想好生没趣,冤枉的紧。
不过他虽然粗鲁,也知道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不适合说这个,倒是张佳木的态度缓和了周指挥心里的打算,原本,他是打算当着对方的下属,给张佳木一点小难堪的。
当然,这是太子亲口吩咐,听说,也是万宫女的授意。
太子的意思就是,张佳木威权太重,对皇帝当然是言听计从,忠诚的紧,对东宫原本也是很忠忱,但是幼军的事出来,也能看出张佳木擅作威福,有点儿过于跋扈了,不敲打敲打,这个人是用不得了。
当然,太子不会明说,隔着屏风和帷幕,哪怕是至亲也不能窥探到太子实际的内心世界,况且,太子年岁渐长,君威森严,已经早就不能以孩童视之了。
“敲打敲打?当老子傻么?”原本周指挥是打定了主意,到了张佳木这里,确实要先来个下马威,不然的话,自己也教人瞧轻了去。但当着不怒自威对他又客气有加的张佳木,周指挥脑子就算是石头切的,也自己知道轻重了。
张佳木便是有这种好处,小人之流,在他面前自然而然的就打消了不敬的主意,当初在正南坊时,约束着过百无赖,那些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哪怕就是无赖也都不是凡俗之辈,张佳木就硬是把他们管的服服帖帖,不然的话,夺门之功也轮不着他。
现在见周指挥变得客气了些,张佳木微微一笑,道:“太子急着见我,不必再耽搁了。”
他转过头去,向着任怨等人吩咐道:“这里也没有什么事了,九哥,你奉着我娘他们回城就是,别的人,都跟我回去吧。”
“是,大人。”
各人都是无话,全都躬身答应下来,张佳木负手而立,微微叹息道:“此地虽好,却非久驻之地,看来,我是没有什么功夫安享闲适了……走吧。”
周指挥在前,其余锦衣卫人等在后,一行过百骑风卷残云般的疾驰而去,在大队的骑士过后,又是一道又一道的警戒线被撤销,所有的明哨暗桩都在暗中撤走,或是归建,或是跟在张佳木等人身后,悄然前行。
只有在他们全部撤走之后,在各处割麦或是打场的村民这才如脱桎梏,一个个都是松了口气。这几天,这位看着很和气,而且也年轻的过份的张大人在这里,虽然他是和气的紧,到哪儿都不摆架子,对孩子也亲,也不要人跪拜而迎,大家伙省了不少事。大人的随从自己带了不少粮食下来,根本没有劳烦各庄出力,这是大忙的时候,谁家都不怎么抽出人来,只有大人身边的十几二十人是雇的厨子伺候,现在京畿附近的庄子大多是达官贵人了的,在皇庄和太子庄田名下的也不老少,但是能这么不欺佃户,甚至是在很多细节上都会佃户考虑的这么清楚的,怕也只是有张佳木这么一个例子在了。
大人和气,对下也好,就是这些警卫凶的紧,一个个要么穿着飞鱼服,挎着刀,到处巡逻游走,看到人,就是用锥子一样的眼神紧紧盯着,冷冷一眼,就能叫人全身发寒,半天不得自在。
除了这些,村里各处也多了不少暗探,这些人好象比穿着飞鱼服的更加恐怕,也更是一副训练有素的样子。多半都是一些精壮的汉子,身手利落,眼神锐利,连记忆也好象比一般人好……所有的事,不论哪家里有几口人,什么特征,和这些人一说,顿时就明白,过多久也不会忘记,断不会叫人说第二次。
他们当然不知道,这些汉子都是保密局的暗探,这一次出保护任务,也是锻炼保密局下属培训大队刚出来的新人的意思。事实上,这些新人比不少锦衣卫里的老手还要优秀的多,他们是良家子弟,其实也就是锦衣卫里的世家子弟一部份,军户世家一部份,还有一部份是坊中平民,但不论出身如何,都是选的年轻正值盛壮,而且头脑聪明,身手利落,最少也习过几年武,还有,最要紧的是要识得几个字,老实说,这样的好苗子实在是太难找了一些,毕竟,在大明读书已经是最有前途的事,如果一户人家能供子弟读两年书,自然是指望子弟们继续读下去,得中秀才都是光宗耀祖的事,更何况有可能中得进士,那就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岂是了得?所以说,保密局的人得下很多力气寻找,而且要给相当不菲的安家费,并且许诺美好的前途,然后才得以教人愿意加入其中。
老实说,保密局的挑人比缇骑更加严格的多,毕竟,缇骑执行的多是抓人捕人的武力任务,需要的就是赤裸裸的武力压制,所以在武力上的要求比保密局要高一些,但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上,则缇骑就远远不如保密局的要求和标准高了。
保密局,特别是外勤司人员的训练就是张佳木亲自抓亲自过问,甚至在缇骑训练挑人之前,外勤已经在组建,并且在挑选第一批参训人员了。
从武功来说,缇骑就是讲究长枪大刀,铁戟大马,虽然三百人,也要铁骑卷平岗,要有克敌制胜的威风,事实上,缇骑的训练倒是有点和边军一样相同,但就是比边军更严格,教官也更优秀,除了实战经验外,缇骑的装备,训练,包括人员的组成,都是普通的边军无法相比的。
至于外勤,讲究的则是擒拿格斗的技巧,一刀致命的技巧,或是投毒,或是保卫,或是瞬间过目不忘的本事。保密局分外勤,总务、情报等诸多部门,外勤自然是最为紧要的一部份,张佳木之重视,自然也不在话下。
有了这一群人,他的心目中的锦衣卫,其实也就是他从很多方面看到的后世特务组织的雏形算是建立起来了。
残阳西下,看着一队队的灰袍汉子在暮色中静悄悄的离开,不张扬,不显眼,但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力量。
任怨也是被这种力量给震慑住了,看着暮色下的张牙舞爪的力量展示,任怨呆立良久,半响过后,才喃喃道:“厉害,这大约就是佳木所说的,于无声中听惊雷了吧?”
第284章 请罪
在周指挥的带领下,众人从城外一路急返,从广渠门再过崇文门,接着是左安门进皇城,然后是西华门入宫,因为太子急召,所以索性都没有求见皇帝,亦没有进隆宗门,直接由武楼绕道直向文楼,到了文华殿前叫人进去传话,只说张佳木来求见太子殿下。
“里头叫传。”没过多久,出来一个六品奉御,向着周指挥点了点头,却是对张佳木昂起了头,只道:“太子殿下传喻,着张佳木立刻进见。”
“是,臣遵太子令旨。”
张佳木在阶下草草一礼,抬眼去见这个传旨的老公儿,却是面生,想搭话,对方却是昂起了脸,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唉,太子真是小孩子一个。”
张佳木在心里抱怨一句,脸上都仍然带着浅浅笑意,那宦官也是太子吩咐,故意给张佳木冷脸子看的,所以才敢这般,这会儿见张佳木浑若无事的样子,自己反而心慌,于是躬身一礼,将张佳木延请入内。
文华殿也是外朝大殿之一,太子见外臣,与儒臣讲学,写大字画画之类的活动,都在文华殿中,可以说,文华殿是太子宫中的正殿,地位与皇帝临太和殿大体相同了。
进殿之后,这座九楹深广的大殿纵不及太和殿,亦是深广阔大,中隔三室,正室办事见人,两侧则分别有用,等张佳木进殿之后,自然是在正殿御座之前跪下行礼,等叩首之后,抬起头来,御座却是空的。
饶是张佳木心中已经有了计较,此时也是有点光火。太子不知道信了谁的谗言,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折辱于他,做这等事,又不是真的要与他翻脸,只是想“敲打”一下,这种莫名其妙的想法,估计不是太子想出来,要么是女人,要么就是傻的可爱的儒生之流了。
他平心静气的一想,脑中已经脉落初现,侧耳一听,果然左面的阁中隐约有人声,算算时辰,再过一会宫门都要下锁了,估摸着,也就是太子殿下身边的那些儒臣讲师还留在宫中,等一会儿宫门来催了,这才出宫。
太子因为被废立的事牵累,所以字画虽然都看得,但儒学和治国的学术就有待恶补,事实上,大明对太子的教育是和普通的亲王和皇子远远不同,教普通的皇子和亲王,就是儒家的仁恕守国之道就可,免得藩王学了帝王术,做出些对自己或是对帝系不利的事。至于太子的教育,则是重中之重,教育的是帝王的治国术,而不是纯粹的儒家学说。
太子这半年多来,身边的朝臣讲官很多,詹事府中也有不少得力的人才,但太子最推崇和重视的人才却是以朝官身份兼任宫保官的李贤和彭时。
这两位,也确实是大臣中的佼佼者,李贤不说,就是彭时,也是文臣中的后起之秀,学识远超常人,最为关键的是,彭时的清正之名远在李贤之上,但其实口才不在李贤之下。
张佳木对这两个文官中知名者的评价就是,一般聪明,但李贤善忍,也善于装傻,而彭时喜欢做能力之外的事,而且易于冲动,总之,前者不大好对付,后者虽然也算个对手,但不必太放在心上。
至于岳正,商铭之流,土鸡瓦狗一般,根本不必在意的。
“你来了?”
足等了小半个时辰,外头已经在催促要关闭宫门,太子才施施然从侧殿出来,皱着眉头坐在正中御椅上,有宫人送上茶来,太子也是一脸的疲惫,向着张佳木道:“怎么幼军的事,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佳木,和你说,我心中着实不大高兴。”
以张佳木在太子心中的地位,能说出这种重话来,实在是已经说明太子或是自己不满,或是经人挑唆,已经对张佳木很有意见,甚至是成见极重了。
“是,臣孟浪。”张佳木虽然刚刚进来时见过礼,这会儿还是又碰了一下首,这才抬起头来,安然道:“臣无可分辩,只是殿下怜臣是一介武夫,事上唯谨,忠忱之心可鉴日月,除此,臣亦无乞恩之处了。”
“哦,这样说的话……这……”太子最近身量暴长,不到十二的少年已经腰围可观,这也是老朱家的传统,吃的多,心宽又体胖,所以不及弱冠就有发胖的可能,至于太子的曾祖父不到而立就不能行走,更是一个超级大胖子,不良于行,估计是某种肥胖的并发症,朱氏皇族在锻炼身体这方面,可就远不及他们身后的少数民族王朝了。
听了张佳木的话,太子圆滚滚的脸上也是露出点不好意思的神情。这一次幼军的事出来,太子自然也是极为愤恨,御史不给幼军面子,当然也就是可以说没有把他这个太子看在眼里,这么一联想,就算满门抄斩,也不为过。
听说张佳木把御史家人折磨一通,太子少年心性,还颇有欢欣鼓舞之感,不过,经人一说,好象张佳木非刑伤人,而且并不是头一回,象抓捕青县知县的事,事前并无请旨,事后巧言分辩,事情出来,举朝为之侧目,现在这个锦衣卫都督的名声已经远不及当年,辛辛苦苦竖立的好名声,几件事之后,严重来说,已经和当年纪纲相似。
光是这些,当然还打动不了对张佳木信任且又欣赏有加的太子。但彭时抓住此点,击中了太子心中最脆弱的地方:“今幼军实于张某人统领之下,六千虎贲军心尽属,殿下亦知张某武艺过人,勇冠三军,再有锦衣卫为助力,太子殿下如不加以收服,以权术驭之,以恩义结之,平时示以威福,使其惕厉小心,臣恐将来就算殿下想振作时,此人亦不能听殿下驾驭了。”
太子曾经被废,心理远较常人来的脆弱,彭时这一击,正好打在点子上。事实上,现在就用忠诚与否来说张佳木,太子不会接受。说能力,更不会接受。对张佳木的忠诚和能力,太子都是欣赏与信任有加,从普通的角度来说,根本不会见用,相反,说者反而被疑。
只有从将来来说,太子才会细思,才会警惕其中的危险之处,才会做一些细微的调整。虽然太子没有什么可用的实权大臣,但并不代表,已经习学帝王术的太子,会在身边留一个可能会危胁到自己权位的人物。
就算是再欣赏推崇,甚至是崇拜,也是不成。
今日之变,其因在此。而且,张佳木的应变也很出色。既然敌以强说我,不妨示之以弱。今日事出,他已经算中对手策略,暂且最好的应对之法,也就只能是如此了。
果然,太子毕竟还小,忠厚底子还在,如果张佳木巧言而辩,或是顶撞,或是盛气,太子对他的观感都不会好,甚至,会隐然产生恐惧之感,如果一个帝王,哪怕是未来的帝王对大臣有了这种感觉,大约就是汉昭帝对霍光的感觉时,那么,大臣被祸之时大约也就是不远了。
可现在张佳木老老实实的趴在太子脚下,态度恭敬忠顺,言语质朴,虽未辩而辩,但已经叫人隐然心生同情,并且信之无疑。
大约,心底里觉得自己在弱者一方的,更喜欢看到强者在自己面前低头吧。
太子对张佳木,就有这种微妙的心理,张佳木坦然而言,反而教太子憋了一肚皮的警告之语,还有想在幼军中按插文官或是太监做监军的话,根本无可提起了。
“心险而辩!”内殿之中,彭时躲在一边听的真切,心中也已经是一片冰冷。这一次,他没有和人商量,总以为在太子心中的地位,善加利用,必定能大大削弱张佳木的权势,纵是不能,也要使其与太子彼此相疑,皇帝与张佳木之间已经很难着力,因为大家看的明白,皇帝心理受创,需要一个权臣执掌厂卫,督察百官,张佳木在是如此,换了人一样如此,白费功夫罢了。
但太子不同,如果连太子也被掌握,十数年或是更久的时间之后,谁知道这个权臣会发展到何种地步?这,才是举朝文官最为担心的地方!
可惜,白费功夫了……
听完张佳木的话后,太子呐呐道:“那,卿拿捕御史家人,亦属法外加刑,律无明文,此事一出,视我大明律为何物耶?”
皇帝其实才是最不讲法纪的人,老朱家的人,特别是前几代,一个个都是屠夫再生也似,朱元璋杀人就够狠了,儿子朱老四也不是善主,虽然杀大臣还讲究过堂收罗证据,但杀宫人太监简直眼皮眨也不眨,永乐年间,一次杀过两千八百多名宫女,而且多是酷刑虐杀,这个皇帝,后世说他英明神武,但当时的人,恐怕恨他入骨的多吧。
但这个理没地儿说去,张佳木只得老老实实的道:“是,臣之请罪,原因亦在于此。”他趴伏下身,重重一叩头,故意带了点泣声,道:“臣供职无状,性子粗鲁率直,遇事不能思而后行,请太子殿下重重治罪就是了。”
第285章 森严
“好了好了!”太子终不是老谋深算的政治人物,经不住张佳木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求饶,他残留着不少小孩心性,当下从御座上跳下来,到了张佳木身边,拍了拍他,笑道:“你这次是莽撞了一些,不过,不妨事,你毕竟也是为了孤的威权着想。”
这话原是张佳木要用来分辩的,但张佳木一言不出,就是咬着牙在硬抗,但越是这样,太子反而心里越虚,这其实是人之常情。
说着简单,只是,张佳木在人心的把握上,越来越精准纯熟罢了。
“殿下虽然这么说……”张佳木还是顿首道:“臣还是太莽撞了一些。”
“唉唉,也是出了好一口恶气么。”太子反而越发向着张佳木说了,他胖胖的圆脸上满是欢喜之色,笑道:“听说你把人扔在豹城里,佳木,我倒是恼你没叫我去瞧瞧热闹了。”
“臣惶恐。”
“不要这么奏对格局的说话了。”太子笑道:“来呀,搬个凳子来,都是瞎子么。”
他今儿是打定主意要排揎张佳木一通,好好收服一下这个夹袋里头最位高权重的属下,结果张佳木一进来态度就和往常大异,结果太子一肚皮的话没有说出来,反而顺着张佳木来说,气场一弱,这会儿,倒是想起来没给这个心腹大臣看座上茶了。
底下的宫女们忍着笑,今儿管事牌子万氏不在,听说她家兄弟出了点事,她到后头请见周贵妃求情去了。
万氏的弟弟万通不大成才,跟着张佳木小立过一些功劳,但前一阵在卫里贪污挥霍又出了事,张佳木瞧在万氏的脸上没有为难他,不过锦衣卫里头是不能再呆了,正好,宫里的府军前卫百户出了个缺,张佳木使了点力气,作好作歹的把万通补了进来,现在王勇已经是府军前卫的指挥佥事,半年多升了七八级,也是有赖张佳木之力,补在王勇麾下,王勇又是御前带刀官,托他照应,原想是足够了。
不过这厮太不争气,在宫里居然也敢小偷小摸,前天在宫里当值,伙同几个小黄门偷了御茶房的一套青花茶具,不值几个钱,不过被抓了也挺麻烦,这样的事,宫女送浣衣局,做到死为止,小黄门杖死,或是罚为净军,禁卫则处罚办法不一,不过最轻的,也该罚到甘州或是辽东当苦役才是。
这件事张佳木也是知道,不过万氏最近骄狂的很,由得她吃些亏也好。
今儿也是还好这个女人不在,不然,凭她的精明,要是真伙着太子一起算计张佳木,还真不那么容易轻易过关。
一念至此,张佳木心中若有所动,不过,不及细思,一盏至正年间所出的青花小茶钟已经奉了上来,茶香袅袅,闻之沁人心脾,当真是极好的享受。
这也原本就是他到太子这里应有的待遇,这下全又回来了。接下来,两人索性就对坐而谈,张佳木侃侃而言,把事发的经过,还有他的思谋考虑,然后还有幼军的反应,一五一十的娓娓道来。
太子原本在心里还有点小误会,觉得张佳木这个权臣有点跋扈,事先不请示,后来不请罪,今日的火气,也是由此而来。待张佳木说完,太子心中成见已失,小小的圆脸上满是欢喜之色,想了一想,太子便道:“其实是做的好,爱卿,你行事明快果决,真是好的。”
说到这,太子脸上还是有点狐疑之色,不过转瞬即逝,小小年纪,心机已经颇为深沉,他又紧接着道:“不过,事后要把详情报给孤知道,要知道,幼军毕竟是孤的亲军,爱卿,你知否?”
“臣当然知道。”张佳木淡淡一笑,答道:“请殿下放心,臣一定会使幼军兵强马壮,堪为大用,甚至,可以使殿下扬威塞上。”
“唉。”虽然被说的露出了一点喜欢之色,不过太子转眼又面露颓唐之色,他道:“兵者乃不祥之物,圣人亦要慎用,现在天下承平,不必损内地之有余而只欲满足人君耀威之私欲,节用爱民,擅用刀兵,始为仁君。”
如果是一群儒士在这里,怕是要为太子这一段话而大声叫好,并且山呼舞蹈,叩颂圣明了。便是躲在里间不便出来的彭时,虽然觉得自己献计效果不佳,但看到太子对张佳木态度还是有点转变,不象以前那样事事依从,并且极为崇拜的样子,彭时心中极为欣慰,再听到这么一番话,简直就是涕泪交加。
“吾一会出去,要早点到李原德府中去,嗯,他不赞同我太急进,今日如此,看他还有什么可说的!”
彭时的行动李贤是不大赞同的,李贤早就正位首辅之位,他已经当朝二十余年,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是文官中公认的新一代的领头羊,彭时对他也是向来敬佩有加,这一次,实在是觉得机会难得,所以露了这么一小手,不料,效果颇佳。
其实彭时还是太急切了,李贤的计划原本不止如此,还要配合以往种种,用大有力的人在太子身边潜移默化,甚至,是要在太子身边得力的人中着手,或是周贵妃处,总之,真正有能力的大臣在内廷也是需要援手,不然的话,历史上的李贤从天顺元年到成化二年一直任首辅,难道就是真的光风霁月,就靠政绩说话?
太子的话,也是叫张佳木愕然。大明开国以来,太祖是提三尺剑扫平天下的豪杰,这个不必说了,成祖靖难得国,武功已经不必说了,为燕王时,屡次扫清沙漠,后来靖难成功,又以天子守国门,征安南等数次大征伐,更是武功赫赫。
郑和的船队在永乐年间六下西洋,几万大军打的那些敢窥视天朝宝船的小国灰飞烟灭,说灭国就灭国,说立谁为王就立谁为王,天朝上国的威风,在郑和船队的几万天兵面前,尽显无余。
可想而知,永乐年间是怎样辉煌的时代,三十万大军征安南,五十万禁军征蒙古,数百条大船数万水师下南洋,修北京城,修南京大报恩寺,发三十万民夫工匠修武当山宫观……永乐年间修成的宫殿,把南中国所有的大木用了个干净,后来清朝修三大殿,还得从永乐的陵上拆金丝楠木来当顶梁柱,可想而知,永乐年间也就是中国最后的真正的封建盛世了。
可惜,不过相隔三十年不到,当年赫赫龙威荫庇下的子孙已经成了孱头,土木堡一败后,大明皇帝就彻底被儒生掌握了,正德年间武宗的武功在文官的记录下不过就是胡闹而已,眼前这位未来的成化皇帝,已经打定了主意,从此安享太平,幽居深宫安享太平之福,至于边防守备的大事,则可以由文官儒士们编给他的理由来打发了。
自天顺年到成化再到嘉靖,明朝的边防一天坏过一天,直至不可收拾,如果不是蒙古人自己因为禁铁等诸多原因自己消停了,不等建州势大,明朝的九边早就崩溃了!
“殿下。”张佳木一反刚刚的那种谦逊淡然,站起身来,亢然道:“不知道是谁教殿下这些妄语胡言,富国强兵,秦乃有天下,武帝用卫青等,匈奴才不得为中国之患,这些岂能云是人君私欲?儒生之荒唐就在于不分事实,如汉武备边岂有错处,就是穷尽天下之财,亦是应当。不然的话,匈奴抢掠边民之时,国家无兵可用,百姓岂能不刻骨怨恨?至于发兵二十余万,只为了几匹汉马,更是胡说八道,汉之经营西域,真正是从汉武始。我国朝如果不是永年宣德年间六征沙漠,也先入寇京师城下之事,恐怕也就不止是正统十四年那一回了!”
张佳木的话,发自义愤,出自真心,自然说的铿锵有力,太子听完,也是面露沉思之色,一时间,答不得话出来。
彭里在里间,只觉得张佳木的话实在是大有可驳之处,武夫之语,措词上甚多漏洞,但碍于今天不便出来,也就只能在房里干着急,一时间,急的满头大汗。
“殿下……”
张佳木还要再说,太子却知道不妥,于是伸出一手止住。他的手,倒是胖乎乎的,看起来甚为好玩,但这是帝王之手,谁能想到,眼前这圆滚滚笑咪咪的少年,八年之后,就是新的一代帝王,到时候,身形壮阔,满面长须,威严备至呢?
但就是现在,已经是极具威严,看着张佳木,太子神色凝重,正色道:“这些话不必再说了,孤心里清楚的很,会仔细想一想。不过,幼军是孤之亲军,以后劳军犒赏,孤也会亲自前去,不能畏劳,嗯,就是这样,你下去好生办事,不要因为今天的事想太多,以后遇事再小心些,也就是了……就是这样,你下去吧!”
以往太子倒是很少用这种坚决的口吻,张佳木欣慰之余,也确实是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他又行了个礼,这才毕恭毕敬的转身离去,在他身后,太子小小的身影被夕阳拖的老长老长,隔着高大的殿宇阶陛,竟是格外的高大森严。
第286章 油滑
出得宫之后,天色已黑,张佳木没有再耽搁,他从东华门出来,正好离自己府邸甚近,他的府门前向来就是车水马龙,简直就是闹市一般,这两天因有风声出来,知道张家一家大小都出了城,所以张府外到是清净了许多,看过去,原本熙熙攘攘挤的水泄不通的巷子口也是亮畅了许多。
一亮畅,倒是见着个熟人的仪仗过来。
“张大人。”张佳木在马上向着对方扬声叫道:“一向少见,今儿可是真巧。”
他刚出宫,对方大约却是要进宫去,来的是光禄寺卿张泽,以前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吏,连九品官都不是,但人生际遇之奇,也是颇堪说得。
景泰年间,景泰皇帝恶兄之存,恨不得身为太上皇的兄长早点儿横死才好。估计在景泰年间那八年里,当时的皇帝巴不得某天早晨一醒来就有个内侍一脸沉痛的站在自己床前,然后禀报道:“皇爷,太上皇昨儿夜里驾崩了!”
估摸着,那会是景泰帝最喜欢听到的事了。可惜,事与愿违,太上皇活的健健康康,活的很有滋味,在南宫那一方天里,寻常人要疯,但帝王自小接受的就是这种禁锢式的教育和生活,所以,没有人聊天,无所谓;没有树乘凉,无所谓;除了一个皇后,见不着别的亲人,也是无所谓。
但万般都无所谓,没有吃的可是不成。因为景泰帝的心思人近皆知,所以当时的光禄寺对南宫的供应也是要多俭省就多俭省……不客气的说,就是叫南宫的人长期的吃不饱,直到因为营养不良饿死了事。
严重的时候,这种危险是存在的。好在,皇后会点针线活,通过锦衣卫的人换点零钱买来吃食补贴,同时,就是这个当时的光禄寺的小吏张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