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为王-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亨加镇朔大将军,封侯。然后是团营总兵官。到现在都多少年了,多少武官是出自他的门下?再加上石彪在大同,手握重兵跋扈不法,这叔侄两一个封公,一个封侯,就是靠的这一次大捷。嘿,我还真是奇了怪了,怎么朝中无人说话呢?”

“曹吉祥只顾着稳自己的地盘,不问外事。刘用诚老奸巨滑,什么事也不会出头,佳木这一回不知道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

“哼,走着瞧吧。”

“甭说了,时辰差不离了,我看,咱们还是收拾一下,去给定远侯观礼吧。”

两人刚换了衣服出房门,只觉阳光刺眼,一阵热气蒸腾而来,还没言声儿,驿丞从墙角的树荫底下过来,远远一躬身,笑道:“两位大人出来了?适才交待了,两位不骑马了,换凉轿,下官早就叫轿班在外头伺候了,凉茶,毛巾什么的也预备好了,请大人们上轿就是了。”

“嗯。”袁彬对驿丞很满意,笑道:“你差事办的不坏,回去之后,我会亲口和你们都督说,好生给你点赏赐。”

“哎哟。”驿丞笑的见牙不见眼的,连连躬身,笑道:“下官就是办的这种差事,份内的事。当不起大人的夸赞。”

“别卖嘴了。”哈铭过来说道:“叫轿班进来,还有,有什么新闻没有?”

“有。”驿丞一边吩咐人去打轿子,一边笑答道:“还是挺大的新闻呢。大同总兵官封侯,各地的官员来贺,您二位断想不到,代王殿下也从宫里出来,要去侯府上贺喜。”

“是么?还真是挺大的新闻。”听新闻这词儿已经从京里流传到外头,锦衣卫里也是上有好下必从,大家都一窝蜂似的学上了。哈铭和袁彬也是习惯了,两人打一下眼色,彼此都看出对方眼中的震惊之色。

在大明,除了皇帝就是亲王大,太祖封藩是为了护卫帝室,所以封藩之初就叫塞王,以诸子卫边,比起让重将来带兵自然更能叫他老人家放心。成祖皇帝当时是燕王,还有宁王、辽王、秦王、晋王、代王,都是手握重兵,其中以秦晋宁燕诸王护卫最多,实力最强。代王朱桂藩大同,亦有三护卫,实力强劲不说,这位爷的脾气也是不大好。因为被朱棣给限制夺权,三护卫也被剥夺了,堂堂亲王就耍无赖,经常青衣小帽出行,带着儿孙扮成小民百姓,然后突然冒起杀人,用锤子击杀百姓,以死为乐。

要不然,就是纵骑于路,射杀过程行人,种种恶行,简直就是数不胜数。

成祖曾赐玺书给他说:“闻弟纵戮取财,国人甚苦,告者数矣,且王独不记建文时耶?”又下令从今起王府不得擅役军民财物。但朱桂脾气真不大好,对成祖这样一位暴君也不买账,数召不至,最后勉强就道,也是骂骂咧咧,根本就不服气。

后来朱老四也是怕了这个弟弟,想了一想,似乎不必自取难堪。削他王爵他也不怕,总不能宰了?他上位可是因为说建文削藩不对,自己再折腾亲弟弟,似乎也就高明不到哪儿去。

有此顾忌,只好半路就把代王朱桂放回去,只是剥夺了他的三护卫了事。有此一事,朱桂在地方上更是横行无忌,地方官员根本就拿他没有办法。这位老爷爷一直折腾到正统十四年,算算辈份,当今皇上已经是代王的重孙辈了!

还好老头子一闭眼总算去找太祖皇帝去了,王位由嫡孙继承,就是现今的代王。脾气也不算好,也是一位刺儿头,有祖有孙,倒是相得益彰。

这位亲王,按理是礼绝百僚的,所有的官员见到亲王都需二跪六叩的行礼,不象唐朝亲王与开府仪同三司均礼,而在宋朝,宰相才是礼绝百僚,亲王也要拜宰相。在大明,亲王只在皇帝之下,现在这位脾气不大好的代王居然主动到石彪府上拜门,乍听之下是不敢相信,再一想,更觉得匪夷所思,真是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袁彬摇头一叹,语气深沉的道:“走吧,这一场热闹,还真是非瞧不可了!”

第259章 代王

从驿站里头出来。满街都是骑马的武官和坐轿的文官。大同这里规矩已经废驰,按道理来说,很多官员蛮不够坐轿子的资格,但也是堂而皇之的坐上了轿子。

国初之时,大家都是骑马,了不起牛车马车,轿子只有少数人才有特权,后人说明朝风气由正统天顺年间为之一变,成化年间开始腐化至不可治者,大约也有其理。

大同斯是时是不折不扣的北边重镇,驻军多,满街全是全副武装的士兵和军官,最近因为所谓的“大捷”,加上石彪有意邀买军心,赏赐极多,士兵和低级军官满街都是,买肉喝酒,醉熏熏的在街市上走,偶尔与民相斗,常惹动无数人围看,大同军兵多。连带着民风也很彪悍,没有点身板脾气的人,还真不敢在此行走。

除了军民官兵,就是行商多。

大明以开中法支持北边军镇的正常运作,商人们把粮食运到边境,然后从驻军长官手里领取盐引,有了盐引之后,才有合法经营官盐生意的凭据,凭着盐引才能大发其财。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良法,因为商人运粮,会考虑成本,省的是自己的钱,雇佣民夫也不能强拉拢民,从买粮到运输到边境,中间环节很多,可以促进各地的经济活跃,总之,是良法。

大同这里,驻军极多,运粮的商人当然也是数不胜数。国初时候,商人再有钱也不能坐车,甚至不能骑马,只能骑骡子或驴,丝绸等衣物也不准穿,头巾等读书人的标志当然更不允许。但现在已经法纪废驰,不穿龙袍的话管你穿什么,所以满街都是着丝履戴头巾或是大帽的商人。天气热了,丝绸衣服虽不贴身,但胜在轻便,于是长袖当风,飘然若神仙中人的尽是运粮过来的商人。他们总要等盐引下发了之后,再于边境贩卖一些货物,赚到不少银子后,购买边境的出产,然后再回乡去,一来一去,利润很大。

后世的清朝以厘金制度来贴补国用,厘金病商,所以商人最为吃亏,一县到邻县之间,能有几百个卡子收厘金,大明则不同,水陆卡子此时并不多,商税更是可以低到忽略不计,所以此时商人极富,身家百万白银以上的商人也已经出现,同陆运转而不依赖海贸就积聚如此丰富的身家。中国人的善于经商,绝不在西人之下。

除了运粮的商人,便是茶商,当时以川茶为优,汉人自己喝茶,把这种习惯一传到草原,则游牧民族的需求比汉人还要急迫。

原因则很简单,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单一,以肉食和饮奶茶为主,青菜之类则很少见,甚至是绝无仅有。

常年食肉有害健康,有了茶之后问题则是迎刃而解,所以西藏和草原乃至西域,各地异族对茶的需求都很大,有鉴于此,茶自然也是国家控制的重要资源,法子也是和盐一样,需要官府下发凭照,然后才有资格经营。也是从内地运粮至边境,然后换茶引,或是直接运茶过来贸易,而军镇自用有限,多半用于对北方草原的贸易。

天顺年间,一般是七十斤茶换一匹中等战马,每年靠茶的贸易,大明军镇可以贸易数千匹军马,这些马或是军镇留用,或是送往京师或辽东等地,大明再以河套等地养马。所以终明二百余年,从未有缺乏战马之患,这一点,则是远超前宋了。

“瞧瞧,老哈。”到了总兵官府邸前头,已经是挤的人山人海。大同官兵和百姓行商谁不知道石将爷要封侯?谁不来瞧瞧热闹,在官兵将佐来说,是表忠心,百姓们则是瞧着难得的热闹,府邸前头是挤的不行,要不然两个锦衣卫官摆起了仪仗,能不能挤进圈子里头去,还得两说。袁彬一下轿就是一头一脸的汗,刚刚在轿子里的凉意不翼而飞,他跺了跺脚,笑道:“这些人全无心肝,这种热闹是好瞧的么?”

“慎言。”哈铭虽然深以为然,不过还是劝道:“人多眼杂,耳多眼多,咱们安心瞧热闹。瞧完了,反正行李也收拾好了,趁晚上天凉赶路。下一个铎站正五十里,下午夜赶到睡个好觉,如何?”

“听你的就是。”袁彬无所谓的一笑,答道:“一天赶一个驿站,半个月内回到京师,老哈,这里乌烟瘴气的,我也实在是呆不得了。”

两人苦笑摇头,好在他们不必和那些普通的大同驻军或是百姓挤,自有一个总兵府的听差上前,问明了职司官职以后。听差扬着脸道:“难为你们有心来看咱们侯爷受封的大典,一会完了事自有席面安排,到时候跟我走就是了。”

一个没官没职的听差,对着三品大员都是如此的倨傲,袁彬暗中摊了一下手,哈铭做了一个禁声的手式,两人没有说话,只是顺着大开的中门一路向里头去。

大约是石彪故意要摆总兵官的谱,也是为了彰显自己是凭着战功封的侯爵,一路上仪卫甚多,边军精锐,远非京营或是锦衣卫可比,沿途的甲士都是悬刀持戟,杀气腾腾,尽管是喜事,进门之后,却只感觉到一股肃杀之气。

传旨的是京城过来的三个锦衣卫官簇拥着一个六品服饰的中官,都是瞧着眼熟,但并不认识姓名。

大明传旨,有用中官,也用锦衣卫官,也用文官,这一次是封爵,以锦衣卫官与中官一并带着恩旨前来,中堂之上,正在摆着香案等物,大票的大同文武官员都在一边等候。但石彪还没有出来,袁彬找着一个熟人打听,却是在里头换全套的侯爵袍服,所以要众人在外头等候,总得石将爷换完了衣服,出来之后才能宣旨。

宫中的中官和锦衣卫都是消息灵通之辈,石彪是何等样人,大家都清楚的很,所以一群人脸上都很淡然,并没有受辱的表情。当然,回去之后怎么说。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人群最前,是穿着黄袍的代王殿下。年约三十左右,身体高大肥胖,站在班次之前,似乎还有点气喘。

在代王之后,除了王府的佐属官外,几乎所有人都是窃窃私语。以亲王之尊,来参加侯爵的封拜大典已经是骇人听闻了,但代王居然还在这里站班等候,这一点就已经是屈辱到极点,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听说石彪在任大同游击,而代王尚为世孙之时,石彪就对这位亲王屡加折辱,至于用了什么手段,殊不可解,一位亲王被封地内的总兵官如此欺凌,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代王其实也很难自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一个礼绝百僚,要诸人叩拜行礼的亲王居然给一个总兵官站班,众人的眼神也教他难受的很,好不容易,瞧着内堂里身影一闪,代王瞧的眼都酸了,当然一下子就认出来是石彪过来了。

“石侯,何来之迟也。”代王故意做出豁达潇洒的样子,笑着迎上前去,与石彪语笑寒暄,向其致意。

但代王其实是阴沉人物,虽然故作大方,其实面色难看,双眼滴溜溜的转乱,脸上也是似笑非笑,看着也实在难看。

“怎么?”石彪身形比代王高大,全身的彪悍劲厉之气,这会儿瞪眼向代王,怒道:“我封爵的大事,王爷等会儿就耐不得了?”

“耐得,耐得。”代王简直要尴尬至死,但无论如何,他是不敢与石彪翻脸的。

但石彪去不肯放过他,想了一想,向着代王道:“这回因为大捷的事,皇上特别给王爷增禄两千石,王爷,这是谁的功劳?”

“当然是总兵官的功劳!”代王很爽快的答道:“孤也正要给皇上说,总兵官劳苦功高,着实是难得的勋臣,仅赐侯爵尚有不足,不妨依前武清侯现忠国公例,给总兵官加镇朔大将军印,如何?”

石亨当年封侯之初,景泰皇帝曾经赐给他镇朔大将军印信,大同等诸多边镇俱受石亨的节制。那是因为国朝名将,以勇武和资历来说,石亨也确实是第一。当时也先锐劲正足,虽然被从北京城下击走,但还是屡屡犯边,除了石亨,朝廷也着实拿不出什么象样的人手来,所以石亨得在徐达等开国诸帅之后佩大将军印,也是实在难得的异数。

现在石彪走的就是他叔父当年走的过的路,任总兵官,封侯,再加大将军印,最好再加枢密同知,左都督,这样的话,国朝将军,自然是以他为第一,叔为公,侄掌边军全部精锐,谋反不谋反的两说,走到了这个地步,敢和他石家为难的人,恐怕事先也要掂量一下吧?

“王爷有心。”石彪好歹在脸上露出点笑容,他道:“这自然要请王爷为我说话,但王爷增禄,好歹也要谢我不是?”

“是是。”代王不知道他的意思,只得先答应道:“自然要谢!”

第260章 受辱

“那,就请吧!”说话间。石彪下首已经有亲兵搬来一个红毡条,就手儿放在代王下首,然后默然后退。

“这个似乎有些过了。”代王面色也是有点苍白,堂堂亲王,居然被人如此折辱,这个面子上是无论如何也下不来的。

石彪倒是无所谓,笑了一笑,向着代王道:“随便王爷,总之,王爷要记得是我的功劳,大同没有本总兵在,王爷能如此安享尊荣富贵吗?做人,得有良心。”

代王铁青着脸,只是犹豫,在一旁的宾客们却都是看的傻了。

今儿过来的有山西的布政使司,左右参政、按察司、巡按御史、大同府的知府,各地的州县官员,在乡的官绅,有头脸的大行商,当然,多的还是全身束甲或是武官打扮的将佐。这么多人眼睁睁的瞧着石彪强迫亲王嗑头,一个个都晕了似的,根本没有反应,或者说,也不知道该有什么反应才是。

亲王啊!

石彪的话里头也不知道藏了什么骨头,总之,代王的小脸白了又黄,黄了又青,青了再白,一眨眼功夫就换了好些个颜色。但想了再想,这位堂堂的亲王殿下,当今皇帝的叔辈就居然真的在毡条上跪了下去,咚咚咚三个响头便也果真嗑了下去。

“哈哈哈。”石彪大笑,不过他也不是蛮横到家,上前一步,把代王扶起,大笑道:“王爷,你是折杀末将了,末将就算封侯,亲王礼绝百僚,凡勋戚亲臣文武百官见之而拜,这是太祖高皇帝定下来的规矩,王爷怎么能当真给末将嗑头,末将刚刚闹,只是说立了些微功,请王爷赏些酒喝就是了。”

这么一打圆场,总算是把这件事揭了过去。代王脸上的颜色也好过了许多。

但袁彬和哈铭摇头一叹,两人均是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哈铭轻声道:“皇上要是知道了,准得气的浑身发抖。”

“就看皇上是要知道,还是不要知道。”袁彬也是轻声回答,他的话自然也是一针见血,言简意赅。

现在石彪风头正劲,保喇只是溃败,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杀回来。大同这里是前线,没有靠的住的将领,也是难。况且朝局微妙如斯,老石家可能还且得风光两年,谁能说的准?

“唉!”石彪已经跪下接旨,他虽狂,接旨的仪式倒也不敢太敷衍了,调戏个亲王他敢,对皇权公然大不敬,那可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瞧着这位总兵官接旨,接完了旨就是侯爷,大同附近的文武官员乃至镇守中官就对他再无办法,哈铭跺一跺脚,道:“走吧。看的心里气闷的很。”

袁彬点头称是,两人静悄悄向外走,一边走,袁彬一边轻声道:“就刚刚代王殿下那一出,太祖高皇帝知道了,准得从孝陵里跳出来不可。”

“就算是先代王那脾气,也准得气的在坟里发抖吧。”

“说起这个,我倒觉得是报应,他爷孙在大同乱杀的人少了?老弱妇孺都不放过,今儿这一出,真真是天道好还。”

“嗯,说的是……不过,慎言,慎言。”

“此地没有意思的很了,我们回京。”

两个锦衣卫官从人群中挤了出去,在他们身后,三个传旨的锦衣卫官眼睁睁的瞧着这一场闹剧,彼此眼神中都大有深意,再看到袁彬哈铭出门的时候,都是眼前一亮,互相略一点头,却又是把脸转了过去,只是看着正在谢恩的石彪不语。

……

从大同到京师一共十三个驿站,里路不等,袁彬等人四月上旬动身,回到京师从德胜门进城的时候,可巧用了整半个月时间。

胡乱到各衙门复了命,办了手续,然后到宫门请安。接着就是回家,自然是有亲戚好友家人奴才迎接请安,接着就是有同官好友接风洗尘,然后到处送出去带回来的土产什么的,闹了好些天,到了月底的时候才算真正消停下来。

这一趟秋风打的还算不错,分润给从人之后,袁彬和哈铭总也落了不少,等差不离尘埃落定的时候,哥儿俩一起进宫谢恩见皇帝。

这一回连朱祁镇也拿他俩来打趣说笑。本来么,这一次就是出去捞上几个,只要不是太过份,皇帝也不会把这个当回事。

大明的法纪,大约就是从本朝开始。胡乱传奉封官从天顺始,到成化传奉官过千人,孝宗即位才全部罢斥,赏宦官盐引和茶引,开中法的败坏,自本朝始。土木之变,京营力量消退,营制废驰,内重外轻之势彻底荡然无存,亦是本朝始。兼并土地。赐亲王勋臣大量的庄田,皇帝和太子自己也是大置庄田,天顺八年还算克制,毕竟朱祁镇吃过苦,到了成化年间就是挥霍无度了,大兴宫室,赏赐用度无算,后人有言,如果不是开国百年积攒下来的财富,恐怕也就是经不起朱祁镇和朱见深这爷儿俩的折腾了。

从皇帝这个角度来说,朱祁镇当的蛮不够格儿的。不过。从朋友的角度来说,又是蛮够意思的朋友。

两个好友回来,皇帝也体谅,并不打算安排差使,只是见了几面,聊聊在外头的见闻。当然,袁彬和哈铭也是有选择的说一些,哪些该讲,哪些不能讲,他们还是分的很清楚的。

至于两人都打算调往南京任官,皇帝有些意外,不过,也算理解。京城之中现在各方势力错踪复杂,一不小心陷进去就是万劫不复,虽说有皇帝护着,不过不能什么事都找皇帝出头吧?那也太悲剧了一些。既然风云变幻又不打算置身其中,调走到某地任闲职自然是不坏的选择。

不管怎么说,南京是个休养的好地方。

朱祁镇心底自然也同意他们的看法,现在京中局面算是暂且稳下来,但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什么说不清的变故?既然朋友要避祸趋吉,自然是要允准的。

他不无伤感的道:“两位都是患难之交,也是可以和吾聊些家常的,也是可以寄托腹心的好友,唉,你们走了,想听点真话,除了锦衣卫官外,恐怕也听不到几句了。”

说起锦衣卫官,当然就是指的张佳木。看来,皇帝对张佳木的信任还是很不错的。

袁彬和哈铭对视一眼,这一回他们回京来,几次见过张佳木,想打听一下大同局势的情形,不过张佳木总是避而不谈,或是言不及义,如此这般,两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今天皇帝这般说话,两人想想见面的时间短了,有些话再不当面说,恐怕想说亦不可得了。

虽然话在嘴边,但这两人都是经过大事的人,智谋多高谈不上,稳重是足够了。当下勉强将嘴边的话又压下,然后扯了一阵闲话,倒是朱祁镇主动道:“你们最好去见见张佳木吧,到了南京也还算他的属下,我看,他心地还是良善的底子,你们和他有旧,只要他答应照应你,到了南京,也就不会有人为难你们了。”

“是,臣知道!”

眼前这位至尊为别人打算起来,真是巨细靡遗,没有一点想不到的地方。袁彬和哈铭也是出外见的多了,再结合京师情形,知道外安而内忧,不如趁早撒开走路,等大局稳了再想着将来回京的事,所以张佳木的照应也是必不可免,因此立刻答应下来。

出东华门出宫,没一会儿就到了张府外头。

这会儿正是傍晚时间,金乌将落,张府外头却是排的满满当当的人群,多半是穿着青衣的奴仆,帮主人看着马,或是照应牛车,也有少量的凉轿,轿班聚集在一起,说闲聊天摆龙门阵,正是扯的热闹的时候。

门房内外,也有少量穿着薄纱的官员,或是兴冲冲而入,或是面色深沉沮丧而出。至于穿着各色服饰,或飞鱼,或麒麟,或蟒服的锦衣卫校尉到指挥一级的武官,更是数也数不清楚。

袁彬和哈铭也是卫中老人,只是一直没有什么势力,但各方的头头都是老相识,一路过来,手拱着就没放下,只是看来看去,老伙计少,倒是当年不少后进,现在已经成为职司不低的武官,短短时间,物是人非,想想也是令人感叹的很了。

张佳木倒是没有教他们久等,刚投过帖子没一会儿,里头便是过来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物扶着头顶的帽子匆忙跑过来,隔的老远,便叫道:“开中门。”

多少大员到张府来,只是侧门出入,按袁彬哈铭的品级,自然也是侧门进,但由着授业恩师的情份,师道尊严,便是中门进中门出的硬进硬出的礼数,这么一闹,哈铭也是露出感动的神色,向着袁彬轻声道:“不管怎么说,这个孩子尊师重道,这一层倒是一直没有变过。”

“嗯。”袁彬轻轻一点头,他知道张佳木权势已经非比寻常,几乎是一天比一天增长,明的暗的都是极为膨胀,甚至都督一级的武官大员,想见他一面也是千难万难,既然有此待遇,他向着哈铭道:“事关国政大事,皇上恩遇和你这个弟子的前程,咱们就更是得把话说透不可了!”

第261章 行乐

张佳木就在上房之中。袁彬和哈铭进来之后,天气已经开始昏暗,张府下人开始到处掌灯,从内院门进来,一路上到处都是青衣小厮们悄没声响的点亮灯火,等他们到了内书房的石阶之下时,回首来路,只见灯烛次第亮起,犹如一条长长的火龙,瞬息之间,原本寂寂无声的巨宅就因为这些灯火添了一些活力,仿佛活过来了一般。

“看看。”袁彬很羡慕的道:“这就是开府建衙,起居八座。”

话音未落,张佳木已经站在滴水檐下,笑容可掬的向着两人一弯腰,长揖下去,笑道:“老师,袁叔,恕我没有远迎。”

论官职,现在两边相差太远。但张佳木向来是执弟子礼,所以两人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还了半礼,然后张佳木在一旁揖让,请这两个尊长入内。

“时辰差不离了。”张佳木笑道:“就在这里开饭,小饮几杯,怎么样?”

“行啊,在哪儿都好。”哈铭无可不可,笑道:“我也不去见我那嫂子了,佳木,给我问个好就是了。”

以前是小门小户的时候,哈铭上门来倒是全家都见得着,现在规矩不同以往,所以也就只能托张佳木问声好算完。

“是是,托师父的福,家母向来身子健郎。”张佳木垂手答了一句,笑道:“一会娘亲准定派人来致意的,咱们先坐下吧。”

于是三人团团坐定,张佳木略一示意,有个听差上来,却听他问道:“怎么样,今天有什么好东西没有?”

“有个熊掌已经发了三天,很费功夫,看样子还不坏。”

“好。”张佳木道:“那就是这个了,叫他们摆饭吧。”

“是。”听差答应一声,立刻出去。没过一会儿,就有几个下人抬着桌面进来,放在大理石面的圆桌上,碗筷银杯都放在桌面上,摆的现成,接着就是端上冒着热气发的极好的熊掌,再有几个小菜佐酒,香气上来,立刻就惹动人的食欲。

“来。”张佳木满面红光,端起酒杯,向着两人尊亲笑道:“袁大叔,师父,满饮此杯。”

“好,干了!”

都是武官,自有一种爽郎明快的格局,张佳木说话自然也很松快,喝了几杯,吃了一轮菜,各人停住杯筷,张佳木先笑道:“师父。袁大叔,你们今天过来,是要和我说石彪这厮的事吧?”

“是的。”袁彬怨气最大,抢先开口:“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说是大捷,斩首真正不过几十级,其余的斩首我去看了,十之八九是杀良冒功。这且不必提,堂堂亲王,居然跪下向个总兵官行礼,朝廷法度何在?尊严何在?我倒不是喜欢代王,不过要是总兵官没了法度约束,心无尊卑上下,那么,试问万一出了乱子,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这已经算是很严厉的指责,袁彬说完,哈铭觉得应该做一下缓冲的表示,于是也慢慢跟着道:“佳木也是谋定而后动,想来肯定有自己的主张,我看此时也没有外人,不妨从容说来听听,怎么样?”

“老师,袁大叔。”张佳木笑道:“还真没有什么打算,总兵官忠勤可靠,忠国公圣眷正浓,我能有什么打算和作为?老实说,现在石亨一家。我是惹不起的。”

“那,你不是抓了徐有贞,听说都审结结案,皇上看他有些微功,饶了他性命,贬到贵州安龙当知县去了。”哈铭颇觉不解,问道:“我真瞧不出来,你有什么可怕的?”

“这个师父你不大清楚啊……”

“佳木,这是大事,你也是国家重臣,怎么可以如此的不负责任?”

“是的,我亦云然!”

但不管袁彬和哈铭如何劝说,张佳木只是摇头,石彪一事,竟是咬住了牙不出声。到后来,只是劝酒劝菜,无论自己师父怎么说,却只是一个不答理。

哈铭终于恼了,袁彬早就冷笑不语,哈铭将手中杯子一摔,怒道:“成了,这酒不饮也罢。我倒真不知道,原来你居然是这样的人。”

“老师。”张佳木笑一笑,道:“弟子是何等样人,日久自知。倒是老师也要明哲保身,不要多管闲事了。不然的话……”

话还没有说完,哈铭已经一怒起身,目视着袁彬道:“怎样?”

袁彬当然知道他的意思,看看天色,虽然已经掌灯,但宫门应该还没有关闭。于是很沉稳的一点头,答道:“现在就去。”

“嗯!”哈铭重重一点头,瞧也不瞧张佳木一眼,起身便与袁彬结伴而去。等他二人走后,屏风后头才闪出年锡之来,这个新科进士最近就跟着张佳木学习,眼前这一出自然是张佳木有意为之,教他在一边仔细观察学习。

“大人,这一出激将法真妙。”年锡之闪身出来,拱一拱手,笑道:“哈师傅和袁大人这么盛气一去,所说自然详细,而且负气而去,说话自然是对石彪大有不利之处。嗯,真妙,学生佩服。”

张佳木笑道:“这两位叔父辈都是平生谨慎小心,不愿惹事的人。要不然,凭他们的圣眷,何必现在经营设法想到南京去?就是不愿惹事!但大同的事,仅凭我说,皇上准定以为又是党争,现在皇上对石亨是有提防之意,厌倦也是很厌倦了,但是不是打定主意要动他的手,还在两可之间,嗯,我也是帮皇上下决心嘛,哈哈。”

……

袁彬和哈铭都是可以不经禀报就能进宫的人,这两人红头涨脸的过来,守东华门的门官倒是吓了一大跳。

倒也算是熟人,这天当值的正是庄小六,他在宫中的差使也开始繁重起来,说来也怪,他这样断手的人,皇家反而觉得忠诚质朴可信……天知道他原本是干什么的?

正因为这一份信任在,再加上原本的机灵心思,庄小六在宫中已经是如鱼得水。权势也越来越高,比起同为府军前卫带刀官的王勇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