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为王-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一队穿甲持兵的禁军站在城门之上,正用警惕的眼光盯着下面的来人。
“是什么人,持刀擅闯宫禁,这是诛九族的大罪!”
还未及叫门,上头已经在喝问开了,与此同时,就听哗啦啦的一阵铁甲衣响,已经又有一队禁军全副武装,持刀挺戟,手中弓箭也取了下来,黑漆漆的铁箭搭在弓弦之上,只要一声令下,就是万箭齐发!
正是大明盛世的时候,禁军又是诸军之首,训练极严,所以这一队守门禁军反应也是绝快,只不过片刻功夫,已经戒备完成,想骗门而入,或是强攻而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怎么办?”在场的人,脑海中也只有这三个字。这一道宫禁大门,就是这一次事变成败于否的关键,夺门而入,事成,不能夺门而入,事败!
这么一会功夫的耽搁,后队曹吉祥等人也赶了上来。
满天飞雪,曹吉祥脸色也是铁青,太监身上阳气不足,平时这会儿已经在暖阁里高卧,还有大群的小宦官伺候,火盆子生的极旺,犹自嫌冷。这会儿为了这一场大富贵,曹吉祥也是身披铁甲,手持长刀,队伍一停,他就带人骑马赶了过来,铁青着脸向张佳木问道:“叫门没有?”
“公公。”张佳木一脸恭敬的道:“凡事都需公公做主,小的岂敢专擅。”
“嗯。”曹吉祥对他的回答尚算满意,重重一点头,自己仰头看了一下,道:“看着象是旗手卫的人当值。不妨,待我叫他们开门。”
说罢,清了清喉咙,喝道:“是谁当值,不认得我了?”
“公公。”城楼子里头有人答道:“我等只识得王法,半夜持刃擅闯宫禁,这样的泼天大事,小人们有几个脑袋?所以断不敢开门,有什么事,明早天亮,公公请了旨,到时候小人等给公公赔罪就是。”
第125章 夺门
曹吉祥焦燥起来。原本打算,就是张佳木迎太上皇出南宫,然后大家一起护卫到东华门,由他或是石亨下令,让这些守卫打开宫门。
这会儿,石亨和张軏都不在,而且曹吉祥很怀疑,他这个太监都叫不开宫门,这几个外臣就算手握兵权,但皇城禁卫可不归他们管,就算石亨几个在,估计也是无济于事。
“怎么办!”
曹吉祥说出声来的话,也正好是众人脑子里所想。
但他脱口而出时,在场的人心里都是一惊。
在曹吉祥身后,有几个是都督同知,佥事。还有大票的指挥、千户、百户,个个身着上等铁甲,骑着良驹,还都带着家丁伴当,就是这些高级武官,还有曹氏兄弟厮养的鞑官构成了曹家政变马队的主力。
但在这会儿。就些人已经成了聋子的耳朵,纯属摆设。他们既帮不上忙,出不上力,也没有什么计策来解决眼前的难题。
相反,面对曹吉祥的束手无策,他们也是无计可施,只能在冰天雪地里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怎么回事?”
停在轿子里很久没动的朱祁镇也发出了疑问。轿子一直在动,而在这里却停了下来,朱祁镇自然也感觉到了不对。
他掀开轿帘,一股冷风夹着雪花冲了进来,把坐在热烘烘的轿子里的朱祁镇吹的猛打了一个寒战。他躲了一下,接着向外一看,漫天风雪之中,巍峨壮美的东华门赫然而望。
只是这短短的一瞬间,朱祁镇已经是泪若雨下。
“我要下来!”他在轿内重重的一跺脚,李瞎子,也就是李经远跑了过来,躬身问道:“万岁爷,什么事?”
“朕要下轿,朕要去叫开宫门!”朱祁镇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道宫门,横亘在他与皇位之间,是最后一道障碍,也是最难的一道障碍。他要亲自去叫开这道宫门,重新夺回自己的一切!
“请万岁稍待。”李瞎子不知道什么叫“帝王威严”,也不懂什么叫“天子一怒。血流飘杵。”但朱祁镇脸上神情却是着实叫他害怕,但宫门在前,城楼上尽是张弓搭箭的禁军,这个责任,他真的担不起。
一溜小跑,他到了张佳木身前,轻声道:“大人,太上皇说要下轿,亲自来叫宫门。”
曹吉祥听的真切,他不及细思,猛然道:“不错,他们不理会我,可是太上皇来了,也敢不理?”
这个思路,也不能说是不对。但是叫太上皇来以身犯险,众人心里却是觉得不对味道。
“是,公公说的也没错。”张佳木想了一想,回道:“但请稍待,容小人去试一试,如果还是不成,就只好请太上皇的大驾了。”
这会还来和张佳木争功。纯属是无益有害之举。曹吉祥铁青着脸,点一点头,道:“你快去试,我去迎太上皇的大驾!”
说罢,他就调回马头,重新回到朱祁镇身边去。今日之事,成罢的关键已经在这一道宫门,如果张佳木还是不成,也就只能请朱祁镇亲自来冒险,如果连太上皇也叫不开这道宫门,那么,今夜复辟之事,就已经以失败告终了。
“多少天的准备,未必一点用也没有。”当着曹吉祥的面,张佳木表现的并没有把握。但当他独自面对宫门时,却只觉得信心满满。
尽管宫门森严,守备连曹吉祥的面子也不理会,但当张佳木孤身一人,直步到宫门之下时,宫门内外,竟是有一种诡异的静谧。
雪花飘落,城头上的箭手手中的弓箭一直随着张佳木的脚步而移动,再移动,但没有人喝斥,没有人盘问,有的只是迟疑的目光,还有就是张佳木坚定前行的脚步,在他身后,则是一排浅浅的脚印。
“佳木。竟然是你。”
王勇从城楼上探出身来,他脸上神色各异,张佳木看了一笑,只觉得再出色的演员,也演不出此刻王勇脸上表情之万一。
“是我,这里带班的百户是谁,总不会叫你一个总旗带班吧?”
“百户不出来,有什么话,你同我说就是了。”
“老哥。”既然这样,张佳木觉得更加省事,他笑道:“后头轿子里,是太上皇,你们知道吧?”
城楼之上,半响也没有回答。
今夜这么多人来此,发生了什么事,在场的禁军又岂能不知道?心知肚明,再清楚也不过了。
但知道归知道,放弃职守,却也是绝无可能之事。
大明宫禁规矩极严,绝没有半夜开门放人进来的道理。
王勇想了再想,终又道:“佳木,我等就知道职守是守备宫门。余者,皆不敢与闻,你还是回去吧。”
“你信我不信?”张佳木没有回头,只是昂着脸,问向王勇。
“佳木,这不是说私底下交情的时候……”
“什么国家大事,全是狗屁!”张佳木勃然大怒,向着王勇道:“我够不朋友不够,你信我不信?”
“信,你待我是没说的,我王某人这条命卖给你也是该当的。可是这里还有这么多弟兄……”
“那就得了!”张佳木语调轻松的道:“你知道我够朋友,可信,这就成了。我能害你,能害我自己不?”
宫门之上,已经是议论纷纷。张佳木也算是独劈蹊径,他的说服手法已经是事前沉思熟虑过的,唯有此法,才能混乱宫门禁卫人心,以私交混国事,以私情和他个人的魅力来折服众人,事前安排,就是打算用在今日!
为什么王勇能补上总旗,为什么他和旗手卫府军前卫的众多军官攀交情,为什么对王勇如此重视,到了这会,算是图穷匕见。
关系不一定得多高多深,就得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张佳木对此道可以说是浸淫甚久,心得体会,还真不是普通的古人能够理解的。关系学,在后世可是大为发达,其复杂之处,远胜祖先。
城上已经是议论纷纷了,张佳木是什么人,上头有不少人都知道。十七岁年纪,从军余一路扶摇直上,已经是锦衣卫的百户。升官之余,又复发财。而且,为人仗义,知礼守义,出手大方,当朋友,那是没得说。
他帮助王勇的事,旗手卫里也是人近皆知,不少王勇的父执辈都对张佳木感激至深,到了这会儿,之前辛苦竖立起来的好口碑。也不是完全无用!
“兄弟们,听我说。”知道人心已乱,张佳木更是不慌不忙,他抬着脸,顾不得扑面的风雪,笑的越发灿烂,他大声道:“当今皇上无子,就咱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绝户。太上皇是他哥子,沂王是他亲侄儿,皇上现在这会又重病了,不让太上皇复位,或是让沂王殿下重登储位,有这个理没有?”
宗法伦理一说,在后世是狗屁不是,但在大明,则是不可颠扑的金科玉律。景泰皇帝为什么失尽人心,从重臣到勋戚,再到武臣,文官,甚至是普通的军户百姓都不支持他,除了几个想在里头捞好处的无耻之徒,谁不说皇帝这件事办错了?
以小宗并大宗,原本就是权宜之际。太上皇陷在也先手里,毕竟也是为国亲征,不是去游山玩水。失败被俘,当今皇帝以亲藩入承大统,是为了聚集人心抗敌,权宜之计耳。
结果景泰三年皇上废了沂王的太子位子,现在这会儿,自己儿子死了却打死不肯立哥子的儿子为太子,这件事,真的是妇孺皆知,人心丧尽。
话说到这会儿,事情已经成了九成,已经有禁军打算下来开门,原本那些瞄着张佳木的弓箭也是垂了下来。
天家的事,用这般平实的口吻说出来,略想一想,也知道是皇帝不对理亏。
再加上张佳木点明了皇帝重病,已经不久于人世,就算大伙儿这会子守住了宫门,这皇位难道还能由外人得了去?总得是沂王,这会大家勤劳王事,将来却抄家灭门,自己想一想,也是绝不值得。
“开门吧!”张佳木笑道:“不信我,也得信下头这些大人们吧?曹公公,还有靖远伯老伯爷,这么多的都督,指挥,全城之中,都站在太上皇这一头。你们这会不开,我们也有法子进宫门。这会开门,天大富贵就在眼前,兄弟们,不要害了自己!”
“开!”
王勇已经与当值的百户官商量了很久,他信张佳木,在场的不少军官也信张佳木,不管如何,这个少年人不是给自己吃亏上当的主。再听他的话,句句在理,这件事做得,再耽搁下去,就会有不可测的奇祸!
他站在城头,一边吩咐人开门,一边向着张佳木颇为无奈的道:“佳木,我等的身家性命,可就在你身上了。”
“放心!”张佳木大声道:“富贵共之,若有什么祸事,我一身当之!”
就在这会儿,任怨,庄小六、曹翼、刘勇、武志文、周毅,大票心腹也持刀站在张佳木身前,等宫门被推开一条小小的缝隙之时,这些人已经并力向前,推开那些开门的禁军,把宫门处牢牢的守住。
“成功了!”张佳木只觉得头脑一阵阵发晕,差点儿就载到在地上,但他用手指甲狠狠的刺了一下自己的拳心,只觉得眼前一阵清明,于是振起精神,大踏步走到门前,回转过身来,喝道:“来,夺门已成,奉太上皇大驾回宫!”
“奉太上皇大驾回宫喽。”
一声声带着惊喜的声响迭次响起,在幽深黑暗的宫禁之中,直传开去。
第126章 敲钟
从东华门一进去。没多远就是金水河。
“眼熟啊……”张佳木差点就眼泪哗哗的了。打从回大明时起,宫禁他还没资格回来,满眼看过去的,全是陌生。
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人,陌生的言语,陌生的礼节,衣服,吃食,街道,满眼看过去,就没一样是曾经见过的。
说是大明,是祖宗之邦,但心底里头那一点难以排解的寂寞,真是谁人知啊谁人知。
这会儿看到紫禁城那巍峨的宫殿,蜿蜒流淌的金水河,汉白玉雕的石桥,还真别说,算是他在这时代唯一曾经亲眼见过的历史实物了……
这话怎么就这么别扭呢……
绕过金水河,向西南方向就是奉天大殿,东北方向是文华殿,都是禁宫外朝。极为要紧的地方。
这会儿太上皇的乘舆已经进了东华门,曹太监大事周章,带进来的兵马弓上弦,刀出鞘,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刚刚守门的禁军,已经被他们把武器给缴了下来。
“这是怎么说。”一个禁军抱怨道:“刚刚还说的好听,这会就翻脸不认人!”
“敢把咱们挡在外头,还敢说嘴?”
曹吉祥带的鞑官,都是穷凶极恶之辈,刚刚被挡在外头无计可施,大失面子,这会儿虚火上升,听到有人抱怨,立刻就是当头一刀!
周毅离的近,先是一肩把那个禁军给撞开,接着自己用刀一挡,金铁交鸣声中,顺手又把刀抹过去,力大者胜,众人眨眼功夫,刀已经架在了那鞑官脖子上。
“我和你说。”周毅警告道:“旗手卫的兄弟已经反正从龙,共襄大举。这里可不是你们骚鞑子逞凶的地方,宫禁要地,你就敢胆随意抽刀伤人?”
他自己明明一把刀架在别人脖子上,却是把道理讲的嘴响。张佳木在一边听了,差点要笑出声来。
不过现在正和曹家叔侄一起共事,不好太伤对方。张佳木当下轻咳一声,喝住了周毅,不远处曹钦也过来,叔侄几人都簇拥着大驾,这边的情形也看的真切,当下喝斥了那鞑官几句,一行人又汇在一起,把一副乘舆围在当中,又向着奉天大殿行去。
一边走,一边商量事情。
这会儿,曹吉祥也算知道了王骥为什么那么看中张佳木。这后生虽然年轻,但处事周到,思谋细致,自己弓马功夫一等,驭下也是一等,带的人,很象个样子。
刚刚鞑官闹事,而两边手下表现就完全不同,足见张佳木驭下已经很有一手。不是普通的锦衣卫百户官可比。
刚刚宫门叫不开来,曹吉祥几乎绝望。这会儿对张佳木也是当真欣赏,不仅不忌惮嫉妒,反而虚心问他下一步行止该当如何。
张佳木看一眼乘舆,刚刚还急着下来的朱祁镇已经安静下来。进了宫,一切已经是水到渠成,剩下来的,就是看着眼前这群人拥戴他复位了。
刚刚城门之后,朱祁镇已经很问了一些人的姓名,仓促之间,当然记不起几个,但帝王之尊天语褒奖,亲问姓名,已经让众人感奋,士气大增了。
“佳木,底下的事,你看该如何办理?”
自从王振死了之后,曹吉祥已经很多年没对人这么客气了。以他的地位,就算是景泰皇帝也要叫一声曹伴伴,太监权势原本就凌驾于公侯之上,这会子居然和一个后生小子如此客气,换了他自己,也几乎不敢相信。
但张佳木的官爵,在今夜之后也是必定大有变化,这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毕竟从友复辟,夺门大功,曹吉祥自己也总不能全占满了不是?
“回公公的话。”张佳木笑道:“依在下之见,现在这会已经是卯正初刻了。雪也停了,一会就天光大亮,我看,我等先奉陛下御驾至奉天殿,绝不能迟疑。再有一条,派遣得力的人,带足够人手,守御东华门,西华门。还有,要守住乾清门,先把内廷外廷隔绝开来。等我等到了奉天殿,敲钟大朝群臣,陛下重新复位之后,那么,一切就大局底定了。”
“好,真好!”曹吉祥击节赞叹,用极为赏识的眼光上下打量了张佳木好一会儿。这个后生,行方智圆,落落大方,讲出来的条陈办法几乎都是眼下最紧要,次序最分明,也最精当的办法。
赞了一句,这会儿当然顾不上请示太上皇。尽管就是近在身边。曹吉祥想了一下,就发令道:“东华门这儿,留原旗手卫的人守吧,都已经共襄大举了,武器也还给他们。再调张百户麾下两队人,一并守备。”
张佳木接着他的话,向周毅道:“周大哥,你来守东华门。”
“是,小人遵命!”周毅知道是曹吉祥和上官卖了自己一个脸面,刚刚他护卫了一下旗手卫的人,旗手卫对他当然抱有好感。想一想。这些上司真是心机多的可怕,这会先是曹吉祥卖张佳木一个脸面,顾及到王勇这个旗手卫总旗和张佳木的关系,对这些守门的禁军特加任用,再附带抬举了他一下,一举又得,又拉拢了旗手卫众人的人心,身处上位,真的全是七窍玲珑心。
他答应了一声,不过随即请示:“请问公公,大人,一会有人要进宫,声言参与复辟,请问如何处置?”
曹吉祥道:“东华门封闭,任何人不准进出。西华门那里。”他顿了一顿,令道:“曹钦,曹铎,曹铉,你们三人带人去西华门,百官上朝从西华门进,你们要看守好了。”
一会钟一响,百官从西华门入,守门的全是曹家子弟,夺门复辟首功是谁,当然不问可知了。
这点小心思,太明显了。张佳木也不计较,只是吩咐任怨:“九哥,你多带人手,去把乾清门给守好了。”
“有人闯门,就格杀勿论!”曹吉祥大声吩咐着。
“是,请公公和诸位大人放心。”
任怨答应一声,带着大半坊丁往乾清门去了。
夜间大雪,宫中原本是这会就有人出来洒扫,天亮之后雪一停,宫中各条御道上就看不到一点积雪。
但今夜大变突起,禁宫之内政治嗅觉那是无比灵敏。虽然天光将亮,但禁宫之中却是黑沉沉的一片,只有隔几十步就有对列的宫灯闪着微弱的亮光。那些摇太平铃报时的宫女一个不见,巡夜的小火者净军也是躲了个干干净净,只有那些守卫各处宫门的禁军卫士还是恪忠职守,一步也不敢擅离,只有在夺门大队到来的时候,这些卫士才择善从流,一个个加入到复辟的大队里去。
几乎没有流血,没有人真正铁了心的反抗,堂堂帝王所居停燕息的宫殿,居然没有几个卫士愿意为他死难,景泰帝之不得人心,已经实在是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了!
只有到了奉天殿前,当张佳木奉命打开殿门时,一直守备在殿门处的金甲武士才象征性的挥舞了几下手中的金瓜。
“不得无礼,尔等退下!”
朱祁镇已经下了乘舆,奉天大殿,平台宽而高广,一水的汉白玉做台基,二十七层高的石阶他几乎眨眼就攀了上来,这会子站在大殿门前,尽管并没有穿着皇帝御朝的冠服,帝王的威严,却已经尽数回到他的身上。
这座宫殿,在明朝叫奉天殿,清朝改为太和殿,在这个时候,它还不曾被几次烧毁,双人合抱的金丝楠木为梁,宽广辉煌,无与伦比,后世闻名的太和殿,只有它一半多点的大小,站在这座巍峨的大殿之前,任何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渺小与对皇权的敬畏。
只有它的主人,在它面前,反而会感觉到有着天子骄子,御极天下的第一人的骄傲!
一语喝退守殿的甲士,朱祁镇苍白的脸上满是笑意,他深深的看着侍立在旁的张佳木和曹吉祥,大有深意的道:“从此以后,与二卿富贵与共。”
以帝王之尊,说这种许诺的话,对朱祁镇来说也并不意外。而且,他的话简明有力,不事虚文,让人一听之下,就觉得感奋之极,也觉得太上皇大有诚意,并不是虚言乱许。
“张卿。”朱祁镇吩咐道:“飞骑传诏,特召袁彬,哈铭进宫!”
“是!”
朱祁镇倒果然是个念旧的人,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就是曾经在草原上同生共死,一同捱过来的袁彬和哈铭两人。
“天明之后,妥派人手,至南宫迎还皇后入宫。”
“是,臣一会就亲自去办!”
这些都是小臣的事,所以张佳木承旨,曹吉祥亦无意见。
最后,朱祁镇深吸口气,看着张佳木与曹吉祥二人,令道:“召集百官入宫朝会,宣示朕奉太后慈命复位!”
太上皇复位,却是要太后的名义,这一点也毋庸说得,原本就是正办。
张佳木深深一叩首,大声答道:“是,太上皇有命,召集群臣朝会,宣示复位!”
随着张佳木的呼喊,有人敲动了宫中常备的景阳钟,钟声悠扬深沉,没过一会,就已经举城皆闻。
第127章 束手
“大事成了。”
钟声响起来的时候。武清侯府、张家的都督府、王骥的伯府、徐有贞、李贤,所有人第一时间的反应,便是如此。
复辟失败,这会正是当今皇帝清算反扑的时候,绝不会有闲空在今天就召集朝会。敲响朝钟的人,必定是昨夜政变的首脑,而现在的太上皇,也必定被拱坐在奉天大殿上,等着群臣的朝拜。
“大事定矣,定矣。”
李贤身为吏部侍郎,但没有徐有贞和几个老头子那么热衷。他这种文官后进,能守住现在的权位就算不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机会是在政变之后,而不是在之前。
没兵没勇,没权没势,文官集团这会子的威风还是小的很哪。
象徐有贞那样,只是给张家哥俩和石亨打工,当一个出谋划策的谋主。就算事成干了大学士,权势也必定远不及这些实力派。文官集团之中,真正的聪明人看的很清楚,绝对不会出来趟这种浑水就是了。
象正德年间。皇帝一死,内阁杨廷和掌权,从容定了朝局,斩了边将出身的江彬,然后议定迎立藩王入京,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从从容容的办妥了择君而立的大事。到那会儿,文官集团才算真正掌握了大明,除了太监,皇帝也不算盘菜。
这会儿,火候还早的很呢。
李贤已经等了一夜,脑子里走马灯般的想事情,种种念头纷至沓来,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
到了这会儿,钟声一响,他脑子一松,差点儿眼前一黑就载倒在地上。
紧接着,就是吩咐家人:“来,伺候换朝服,备马,我要立刻进宫!”
这会儿,绝不能有半点儿迟疑,进宫的早或迟,都是事关生死前途的大事,稍晚一步,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与李贤一般,徐有贞也在听到钟声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准备出门。朝服,梁冠,朝靴,都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就连贺表这种东西,他也是连夜赶制了一份出来。
别的大臣,估计未必有他这种闲在功夫。
但临表之时,胸中的那种抑郁之气,实在是排解不开。进士出身,曾经是国子祭酒的候选人,写四六体的贺表写了大半夜,文采也只是一般,实在是难以为情了。
先是预备好的夺门复辟大事被人抢了先,然后打算半夜从龙再抢一功,还是被阻,他心中只是奇怪,为什么张佳木能掐的这么准,做的这么狠,对他也是这么的不留余地。
“哼,走着瞧吧!”
到这会儿,他已经镇定了下来,底下还有文章好做。只要抓住了太上皇的心理。大有从容展布的机会,他就不信,到了这个时候,只要能让他在太上皇身边说上话,张佳木一个只懂得用武的武官,能有什么做为!
与他们一起,靖远伯王骥、吏部尚书王直、大学士王文、商铭、侍读学士彭时,大大小小的文官武将,听到钟声之后,有人欢喜不禁,有人神色黯然,有人恐慌,有人无所谓,还有人不明所以,蒙在鼓里,但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起身整衣,预备立刻奉召入宫!
……
“泰山大人起来了没?”
西裱胡同外头,朱骥就穿着一身元青色的小袄,光着头顶,连顶毡帽也是没戴,大雪的天,竟是急的一额头的冷汗。
钟声一起,他这个锦衣卫指挥就知道大事不妙,起身之后,并没有入宫,反而是自己骑着马一路向着于谦府邸跑过来。
一路上,已经遇到了不少闻钟声而入宫的朝臣,天色不明。道路积雪很深,一刻功夫从东城跑到于谦这里,马已经累倒在外头,而他也是气喘如牛。
“慌什么!”
于谦府邸和他的身份绝然不称,就是两进的小院,全家老小,连同仆人在内,不过七八口人。屋小浅陋,朱骥在外头大喊大叫的,于谦自然也是听的清楚。
房门吱呀一声打开,朱骥一看,却见自己岳父已经冠带俨然,一品文官的大红袍服穿的也是一丝不苟,整整齐齐。
“岳父大人!”
朱骥猛然前扑,跪在地上抓住于谦的衣袍下摆,泣道:“这必是太上皇复位了。若是陛下,没有提前朝会的道理。况且,也不会不知会到岳父大人。”
于谦声色不动,只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这……”朱骥实在是乱了方寸,他只是知道于谦上朝不妥,大事不妙,但究竟该如何应对。却也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实在说,朱骥这个指挥使确实不大称职,他为人方正,驭下严厉,锦衣卫在他手里没办法做什么骚扰百姓,祸害朝臣的坏事,但也就是止仅于此。执掌锦衣卫的人,居然不知道政变近在眼前,事先不能阻止,事后亦无计可施。
于谦深为失望,看了自己这个女婿一眼。长叹口气,温言道:“你亦无计可施,对吧?这会不上朝,在家等着人来抓吗?”
“可是上朝亦可能有奇祸!”
“老夫照样奉召上朝,若是果真太上皇复位,老夫也随班朝贺罢了。”于谦想了一想,又道:“和你能说一句,老夫毕竟也是为社稷立过微功的人。虽然太上皇可能深恶老夫,但亦总不至于要了老夫的命。说实话吧,朝贺之后,老夫照常办事。至于底下的事,随天子发落就是,福祸由人,随它去罢。想一想,老夫已经几十年没喝过故乡的水了。”
朱骥想了再想,虽觉得于谦这般做法干冒奇险,但毕竟也是比坐而待毙要强的多。要是这会躲出去,或是避而不出,堂堂大臣,反而会被人看轻了。
以于谦的打算,照常上朝,随班贺礼,这样毕竟是从容得体,也不会无事激出事来。况且,于谦自己说的谦虚,但他实在是对大明有着安定社稷的大功劳。正统十四年时,若不是有于谦挺身而出,以当时京师的人心和实力,恐怕京师不保,而整个北中国的大局,也早就糜烂不堪。
说的好点,是恢复到北宋的模样,说的不好,就是第二个南宋。
这样的大功臣,就算是当今皇帝的心腹,让太上皇不喜欢,但也总不至于就有要命的罪名?
最多也就是革职回乡罢了!
这么一想。心思倒是定了下来,朱骥决定自己亲自护卫于谦入朝,至于底下的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等到天光大亮时,所有的内阁大学士、六部九卿、科道詹翰,再有五军都督府的下管军官,在京的公侯驸马众勋戚亲臣,接着是京卫诸指挥,京营带营统军的将领等,数百朝臣,一起自西华门入宫,接着再入奉天门,一起聚集到奉天殿的大殿之下。
仰望平台,今日大朝,事起仓促,那些平时能看到的散手仗,勋仗、象班,龙旗、宫乐,几乎一律不见。
平时再大的雪,这会儿也肯定打扫的干净,但今天的奉天殿下只是草草的扫了一下,残雪犹存。
而汉白玉的台阶和平台之上,站满了盔明甲亮的武士,再有的,便是身着飞鱼服,手按横刀的锦衣卫们。
等朱骥与于谦一起过来时,却是人人侧目。
朱骥先是意外,再看到那些扶刀而立,在奉天殿平台上来回巡逻的锦衣卫时,他才是恍然大悟。
“大人。”他向着于谦极惭愧的道:“我驭下无力,实在是尸位素餐,不管如何,我是一定要辞官的了。”
“人家也不会教你再干下去!”于谦冷然道:“你确实也不是这块料子,唉!”
于谦一到,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