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为王-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处断也算是合适,年锡之和陈怀忠虽然略有一些不安,不过并没有整体的情报,也不便多说些什么,当下便是双双答应下来。
“这……”张佳木沉吟了一下,又挥了挥手,笑道:“瞎,大喜的日子,我们不必说这些杀风景的话,还是饮酒高乐为好。”
“是,敬如命。”
“那下官就再敬太保两杯。”
“好,同饮,大家同饮。”
张佳木在府中大宴亲朋和心腹部下,距离他府邸并不远的深宫之内,却是另外一番景像。
与春风得意的张府上下相比,东宫之中却是一片死寂,不仅无人敢于说笑,便是大声一些儿话说,也是需得小心再小心了。
自从那一脸白净,却是刚严威风的杨侍读上了一封奏书给皇帝,太子的脸色就比死人还难看十分。
不仅是太子,万氏宫人也是死了老子娘一般。
杨暄的奏书当然不能说的太直接,毕竟太子是君,他是臣,臣谏君过也要讲究手段和策略方法。
主要的火力,就集中在万宫人身上。
贪婪好财货,屡收外臣贿赂,兼并皇庄无节制,支用光禄寺的物品也没有节制,在宫中办“内操。”徒费国家钱粮而没有一点儿实际用处,至于好嫉妒,无资容,年老色衰而诱惑太子这等宫闱内事,杨暄也若有若无的点到了。
因为他在奏折中议请给东宫加些少年都人,也就是宫女,用来伺候太子。
这其中的含意,自然是不言自明了。
这奏书一上,太子自是大为难堪,一桩桩一条条的,就等于是在打他的耳光,打的噼里啪啦的大响。
而对万氏来说,等于是将她录光了游街,此丰滋味,就不止是一个难堪可以形容的了。
如此这般,自然是对杨暄恨到骨子里头去了。
此事一出,皇帝已经对太子明显露出不满的表示,但后患还不止如此。
听说皇后和太后计议,太子虽未成年,但声音早变,胡须都出来,虽未满十四,但已经明显成年,只有一个万宫人在身边,确实不妥。
以皇后的意思,是多选一些人在太子身边,时间久了,万氏年老想专宠自是不大可能,而太后的意思,干脆选了人再裁人,裁的是谁,自然不言自明。
万氏自在太子身边以来,上承周妃,下抚宫人太监,太子对她也是言听计从,可以说,这是一道极大极险,而且从未有过的“坎”,怎么迈过去,她殊无定见,一时间,自是慌了手脚。
第667章 播弄
“啪”一声响,万氏抬手便是打在一个小宫人的脸上,然后横眉立目的骂道:“你是成心想我死是不是?这么烫,怎么喝的下?”
“奴婢该死”
千小心万小心,却是还撞到了万氏的枪口上,这小宫人欲哭无泪,趴在地上只管叩头,尽管二八年华的女孩子,搁在外头,就算是贫门小户也娇养着的,在这宫里,却是没地方说理去。
“来人”
万氏理也不理,将那“很烫”的茶水放在一边。
她驭下向来刻忌寡恩,而且从不饶人,所以在她身边伺候的都是加倍的小意小心,唯恐哪一天触怒了她,以她在宫中的地位已经可以说一不二,所以绝没有人敢怠慢。
但越是如此,万氏的疑心病就越重,她毕竟出身小门小户,凭着自己的努力到了今天这一步,但尽管高高在上,那种疑心病和自卑感却是怎么也去不掉,所以就凭着杀伐来立威。
极权之下,没道理就成了有道理,万氏就凭着这蛮不讲理的作风和作法,在后宫横行霸道了几十年,一直到成化十八年香消玉殒,不知道做了多少恶的她,手上亦不知多少人命,但居然得以善终,而且,死后极尽哀荣。
还不仅如此,成化帝在她死后,郁郁不欢,后来也相随而去了。
这真是滑稽!
“万姐姐有何吩咐?”
进来的当然是太监,万氏原本就是东宫的管事婆子,都人都归她管。不过尽管她没名没份,后宫中已经就是把她当成嫔妃一样看待了。
怀恩在时,尚且对她有所牵制,以怀恩古板的性子,万氏也是没有办法。但怀恩一走,伺候东宫的太监都是唯唯诺诺之辈,自然什么都不消说得了。
“拉下去,杖毙”
万氏今天的心情是格外不妥,一股股邪火直往上窜,对着来听命的太监,话也不多说,只是冷冷吩咐一句了事。
太监自然也不敢多说,进来原也是带了人进来,当下努一努嘴,把那个吓傻了的小宫人连拉带拖的带了出去。
这一出去,自然就阴阳两隔了,不过,留在殿内的人根本不会留意这个小宫人的性命,太子愁眉苦脸,坐在暖阁的坑上,坑下火龙烧的很旺,把他燥的热出汗来,但此时他只是阴沉着脸,没有叫人服侍擦洗,或是换身薄点衣服的打算。
万氏开发了宫人,心绪似乎好了一点儿,用牙齿咬住下唇,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杨暄奏章一上,皇帝再一发还,东宫之中就是这副模样,几个时辰了,一点儿变化也是没有。
“小爷,万通来了。”
又不知道过了多久,外头有人进来禀报,道是万通来了。
太子精神一振,忙道:“快传,叫他快点儿”
这么一吩咐,外头自是屁滚尿流,没过一会儿,但见万通神色仓皇,急匆匆的用小跑的步伐跑了进来。
太子宫中的人当然不少,詹事府就是专门伺候太子的,此外太监、亲军将领等等,但最心腹的,当然就是这个小小的百户官了。
现在外头也是知道,万通等于是太子的私人,所以也认同了万通为太子东宫的代表人物,有什么事关东宫的事,就是由万通出头打理。
现在看到这厮这般模样,太子只觉得心一直往下沉,整个心口都是疼的难受。
这种感觉,只有在景泰年间第一次被废时的感觉能比,当时太子虽小,但生长在宫中的人在政治上可是早熟早慧,当年滋味,到现在一想起来,太子仍然会做恶梦。
一夜之间,权势尽失,宫中上下以为弃子,那种感觉,非当事人绝不能道出其中滋味之万一。
“万通。”好不容易镇静了一下,太子看着万通,沉声道:“不要做出这副嘴脸,有什么话就快点儿说。”
万通怎么说,也是前一次就决定了的。
虽然太子对他亲厚,自己这个姐姐将来会有妃嫔的身份,但万通亦非吴下阿蒙。他要更大的权势,更深广的人脉。
象被发配到甘州喝风吃沙子的事,再也不能发生在他身上。
太子又如何?一个没权没势众人没把他放在心上的太子,手里有多大的权力可以运用?当初张佳木要发配他,太子虽是说情了,但结果又如何?
可想而知,而且也必定可以肯定的就是,这样下去,太子将来就算做了皇帝,也是一个受制于臣的皇帝。
当然,到不了汉献帝那一步,不过也就比阿斗强一些儿罢了。
其实倒不是万通自己想的太严重,明朝在没有张佳木这样权臣的条件下,发展到弘治年间皇帝就开始被架空了。
明武宗和明世宗这哥儿俩都企图反抗,武宗是自己调皮,用胡闹的法子来挽回皇权。
世宗是性子坚刚如铁,上来就敢和杨廷和明争暗斗,大礼仪的事,就是皇权和文官集团的对抗。
世宗当时是赢了,但事后的几十年,还是输了。
到他儿子穆宗年间,大臣干脆就明说了,皇帝您老回宫里多生几个娃是正经,没事甭跟我们在这儿起腻了……
没有权臣,光凭一个内阁就能到如此地步,而现在摆在皇太子前头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
仅是张佳木一人专权,还犹有机会,但现在张佳木所做的一切,就是和文官彼此合作,划定地盘,重新整理分配权力。
这是当年明太祖做过的事,驱除残元,重新定下规矩,大家来遵守。而等张佳木的新规矩一条条定下来,制度是他创立,官员由他选拔,就算是文武分途,将来太子即位想对付此人,放眼天下,除了一些有限的武力和勋戚亲藩会跟随外,谁会跟着皇帝和张佳木决一死战?
万通知道,到了那时候,一切晚矣。
大丈夫不为九鼎食,当为九鼎烹,万通没有被九鼎烹的野心,也不想九鼎食,但他希望,将来能不被那股强大到叫他无法呼吸,甚至是终日不安的阴影所笼罩。
“小爷。”定了定神,也下定了决心,万通便缓慢而坚定的道:“这一回实在是有人捣鬼……说是杨暄这书呆子和小爷过不去,但实在的,就是有人要夺嫡”
“谁,谁敢”
太子也是色厉而内荏了,虽然拍桌打板的叫着,但脸上的害怕与惶恐之色,人一看便知。
“是德王殿下。”
话说了开头,底下便好办了。万通侃侃而言,道:“德王最近突然名声雀起,他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做什么天大的事?朝班之上,到处都是称颂德王千岁的声音,试想,没有人捣鬼,能至如此?”
“这一层我早知道。”太子面色铁青,点了点头,道:“怕是有王恭妃的影子。”
“不止,还有张佳木。”
“还有他?”太子一时不敢全信,摇着头道:“张佳木虽然跋扈骄纵了一些,但好歹和我还算是忠心。”
“时势不同了啊”万通痛心疾首的样子,面色也变的狰狞起来:“当初他在什么位置上,现在又是怎样?当初是想依附小爷,现在呢?”
这一层也是太子思虑过的,就是因为想通了这一点,他和张佳木的矛盾才变的不可调和。他不可能去趋就张佳木,变的君不如臣,但张佳木性子坚刚不可夺志,也不是那么好相与的大臣。
君臣之间,真正的矛盾就在如此,如果说私情,想来是比德王要深厚的多了。
太子渐信,但此事关系甚大,他一时却不做声。
“小爷,吴琮就在外头,要不然叫他进来说说看?”
如此大事,太子当然不能凭一个百户官的话就下定论,虽然万通是心腹,但毕竟人微言轻,有些事不一定弄的明白。
吴琮是广义伯,旗手卫掌印指挥使,由他来说,必定就明白的多了。
当下欣然点头,道:“传吴琮进来说话。”
吴琮虽不似万通那般有意做作一副慌张的样子,但入殿之时,却也是面色凝重。
见他如此,太子自也是越发信了几分,当下双手便有些颤抖,只是紧紧握住了椅子扶手,不使自己跳将起来。
“臣,拜见皇太子殿下。”
吴琮是外臣,虽是禁军指挥,到底还是正经的很了一跪三叩的礼,这才起身。
“吴琮,你来说说,万通所说,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吴琮很沉稳,但回答也很快:“现下的风潮,就是张佳木所鼓动。杨暄只是头一个放炮的,底下还有一个现成的人选,人家已经预备动手,磨刀霍霍,要杀过来了。”
“谁啊?”太子迷茫的问。
“回殿下,是左都御史赵荣。”吴琮道:“赵荣实在是无耻小人,张佳木叫他为左都御史,为了什么,还不明白么?臣收到风声,此人已经授意不少都御史、御史,将要风闻上书言事,请废立之事”
到得此时,太子已经十成信了九成,一时之间,愤怒却是全消,代之而起的,却是一种深切的悲哀与惶恐之感。
他相信,以张佳木的地位和实力,一旦掀起废立夺嫡的风波,以自己现在掌握的资源,恐怕连对抗的资格也没有。
第668章 积毁
倒不是太子悲哀太过,又或是太没有自信。
事实上就是如此,天家较少亲情,一切都是从利益出发。立他这个太子,在天顺元年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没有他,皇帝连复位都成问题,毕竟他是大宗的宗子,在封建宗法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
但现在不同了。
锦衣卫强势,文官低头,武臣勋亲俯首听命,有这么一个强势的心腹大臣,皇帝自然感觉地位渐渐稳固,不复天顺元年那样的尴尬。
这种情形下,最大的权臣抓住了太子的痛脚,以德行不修这个大帽子来请皇帝易储,而皇太子自己心里知道……他确实不算皇帝心中的良好人选。
这还罢了,后宫之中,还有一个母妃周贵妃在帮他不停的丢分。
现在还得加上一个万氏拖累……
一时间,太子也有茫然和退缩害怕之感。
“殿下,不如请牛大伴再来说说看。”
等吴琮添油加醋的话完,太子已经是垂首无语,万通不足语,吴琮有点生份,放眼四周,却是无人可以商量。
吴琮一句话却是将他点醒了,这个时候,自然是要请人来商议。
“就请牛大伴来……”太子只咐吩一句,突然又想起来什么似的,又急着道:“叫怀恩也来”
怀恩若来,便是坏了事了。
现在是众人商量,突然一起给太子压力,借着最近德王那里的动静,还有杨暄的孟浪上书,造成废立就在眼前的假象。
但怀恩一至,势必暴露不可。
眼下虽然确有风起于青萍之末的危机,但危机只是危机,皇帝实在是没有换储打算的,怀恩一至,三言两句的一开解,太子必定释然。
太子一释然,就会起疑,然后穷治追查,最终非得把阴谋暴露了不少。事涉十几家勋戚公侯伯,加上都督一级的武官,还有内廷中的大量宦官和禁军武官,一旦败露,就算是吴琮这个伯爵也扛不住压力,非得自杀谢罪不可。
至于万通,不要说太子保不住他,恐怕能保住,太子也是没有兴趣来保他了。
但阻止的话,也必定说不出来,于是万通和吴琮打了个眼色,彼此会意,吴琮便奏道:“外头还有消息传来,臣请旨,是否能到外头等着?”
“好,你先去等消息也好。”
吴琮出来,自是追到了传旨的小宦官,至于怎么威胁利诱,不使其去传召怀恩,那就是吴琮自己可以设法的事了。
东宫之中,万通却已经又是另外一番做作了。
“小爷。”他看着太子脸色,自己面色也是沉痛之极:“看来张佳木是要去小爷而后快了,也不知道是要把小爷封成什么王?听说,锦衣卫那边正在帮小爷找个好地方,江南膏润之地是不成,也离南京太近,听说是想把杭州封给小爷。”
“祖宗成例,杭州也不能封,不然的话,当初宁王要杭州,太宗爷就给他了。”
太子也是心烦意乱,情不自禁就接了一句,底下自是大怒,上前踢了万通一脚,怒道:“你这该死的,打量我必定不中用了?现在就想着这等事,这个位子,还没说就不是我的”
万氏向来是紧随太子,从不忤逆的,当下便也向着自己弟弟抱怨道:“你也是太没成色,哪里就说得上这些了?”
挨了一脚,万通心中却是欢喜,当下只道:“这也是我在锦衣卫那边有朋友传来的消息,人家也是好意。不外是叫小爷赶紧准备,真的朝命下来,一声叫之国就得走,咱们要是真能去杭州也不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大府不能去,杭州的风景可真不坏,再说,田亩出产也好,还有近海之利,小爷当个富贵闲散王爷,子孙后代也享福,不象那些封在秦、晋两府的,听说现在宗室之中,饭都吃不饱的都有”
皇室后代,出自哪个王府,一路从郡王降封到辅国中尉,从取名到结婚,都由宗人府管着。
现在皇室人口日增,地方官员已经难以为继,地方好点的象是两湖江西一带还好算,河南一省,在几十年后欠的亲藩粮厂就到达本省年收入的一半以上。
就是说,把亲藩俸禄全给了,河南一省的全部收入一半还不够,不算官员俸禄和日常开支,光是养活亲藩政府就得关张了事了。
朱元璋为了怕子孙受罪,不准应考,不准做事,只能在城中安闲受俸禄供养,这些亲藩无所事事,也就只能以兼并田产,收罗奇珍异宝,营建宫室为乐。
试想,亲藩不经朝廷批准连城也不能出,等闲也不准出王府,亲郡王间,也不是想见面就能见面。
再富贵又能怎么着?天天就在院子里看四方天,看蚂蚁上树,闲成这样,不成心理变态的怕也难。
清朝宗室,除了大辟杀头就是圈禁,明朝倒是好,宗室一出生就直接给圈禁了。
之国就藩之后的遭遇,大抵都是如此,没有什么可例外的。
一想起这个,太子自然是心烦意乱,当下大为光火,向着万通道:“杭州确实不错,要去你便去吧”
这样一说,已经是动了真火,万通识趣,当下跪在一边,不敢再说什么。
见是如此,万氏便劝道:“有再大的事,和娘娘商量了再说,不行去求求太后,她老人家总不能任事不管。”
“娘娘平素的为人……”想起这个,太子更生绝望之感。
他这个母亲,飞扬跋扈,钱皇后在后宫很得人望,周妃都没事挑刺找事,对皇帝也屡次顶撞,不是看着南宫里头曾经患难与共,又有皇太子在,怕是皇帝早就容不得她这么胡闹下去了。
至于太后,更对周妃很不欢喜,平素老太太在晨昏定省之余,喜欢召集嫔妃在自己宫中说笑,留饭也是常有的事。
皇后和王恭妃等后妃常有这种事,但留客的名单里头,从来就没有周妃一次。
重庆公主在时,还能打打圆场,没事叫太子也到太后宫中伺候,增进一下感情,太后和皇后看她面子,自然也是虚与委蛇一番。
自从公主出嫁,回来也是匆匆忙忙的,这等事也再没有过了。
这么一想,当真是茫然四顾,不仅没有得力可用的大臣和勋亲武臣,就是后宫之中,也没有一个可倚靠的人。
想到此,太子双目含泪,几欲哭出声来。
“小爷不必如此,事情尚有转圆的机会。”
“怎么说?”
“不如去张佳木家里,臣去求见重庆公主,看看公主她怎么说?”
这也是预先商量好的,万通自然不会去求见公主,但不妨提出这个路子来,看看太子是何反应。
“唉。”太子此时倒是后悔和公主生份了,当下垂头丧气的道:“孤这个姐姐已经和她夫君一条心,哪里来管这里的事。况且,她已经有身孕,这等事,怕是张佳木会拦着,你连公主的面也见不着,白白丢脸,还是罢了。”
就是要把他逼入到绝望境地,见太子容颜惨淡,但神情中又满是不甘之色,万通只觉得快意极了。
“奴婢见过小爷。”
等了不久,牛玉匆忙赶到,就在太子脚前跪下,泣声道:“小爷危矣。”
这一天打击一个接着一个,又都是近臣和亲信的太监,太子已经被他们左右,再也没有一点怀疑。
当下也是颤着声道:“怎么呢?”
“奴婢一听说,便着人打听。原来前几天张佳木进宫,在皇上左右说话,提起来小爷德行不修,就知道斗鸡走狗,玩蛐蛐能,政务一无所知,天下交给小爷,实不妥当。”
如果是换了文臣,就算是夺嫡也没有这么直白的,当初永乐年间,汉王和赵王哥儿俩费了多少功夫,也就是在象不象朱棣,打仗勇敢立下大功上头做文章,直接攻讦太子,皇帝一翻脸,立刻就会被处死。
这个胆子,却是谁也没有。
但以张佳木今时今日的地位,在御前说话又向来是这种风格,牛玉一出口,太子便已经信了十成。
“父皇怎么说?”
“皇上……唉,皇上说知道了。”
“别的没说吗?”
“没有。”
太子终于抵受不住,顿时就是泪如雨下。
万氏却不知道是眼前这一伙人弄鬼,当下也是大怒,起身便道:“我要出宫去见张佳木这小子,当初在宫中伺候时,那么忠心耿耿的样子,现在居然敢如此,我要去淬他一脸”
“姐姐息怒,人家现在是什么地步了,你去了,能不能见着人还是两说。”
“那该怎么办呢?”万氏一想也是,当下颓然坐下,颇有不知所措之感。
“小爷。”牛玉知道火候够了,当下便放低声音,咬牙切齿的道:“不如诛杀此人,瓦解此人势力,没有人敢出头言及废立,皇上也就不会再有这种糊涂心思了。”
“杀张佳木?”太子脸上一片茫然,只喃喃道:“可得有这种本事才行啊。”
“怎么没有?”牛玉一声狞笑,只道:“咱们又不必学曹家那么笨,和他明刀明枪的,太子召他来,他敢不来?伏甲兵于东宫,只要人来了,就别想走。”
第669章 甲兵
太子瞠目结舌,呆了半响,才道:“你们这是评书听多了罢?”
当时三国类的评书已经很流行,明初时就已经有三国演义成书,坊间流传甚广,虽不至于弄到洛阳纸贵,但发行量巨大,普通人家都藏有一套,至于宫中更是不少了。
什么藏伏甲于幄内,摔杯为号的段子,自然而然的也就流行开来了。
不过现实政治显然不能这么搞,太子疑道:“他进宫来,总要带护卫,而且他是可以御前带器械的锦衣卫堂上官,他的武艺你们总是晓得,我这里的那些内操,瞧着好玩罢了,象张佳木这样功夫的武将,身上又有披甲,我真不知道要多少人能拿下他来。只要稍有漏洞,教他出了东宫范围……这宫里有多少是锦衣卫的人,你们晓得么?”
“除了旗手卫算是咱们自己的人……不过说真格的,旗手卫里头也有不少是跟着张佳木走的,毕竟,王勇是打旗手卫里出来的,里头的老人,都向着他们。”
王勇原本已经是旗手卫指挥,上一次京营总兵缺额,张佳木原本是打算授一个总兵官给他,这才把旗手卫让了出来。
现在总兵官一个没用,王勇干脆到锦衣卫的缇骑里头领兵,打算缇骑出战的时候,一刀一枪,博个军功授爵。
大明的公侯伯在目前来说只能凭边将军功来得,王勇已经是武官一品,下一步自然是指望封爵了。
他人虽走,但旗手卫是张佳木先前下过不小功夫的地方,换了一个指挥并不代表整个旗手卫就不受影响,事实就是,旗手卫除了吴琮身边的一些亲信,能真正听指挥的也并不多。
提起这个,牛玉等人当然知道,当下便要解释。
“你们先不必说,想来是有你们的想法。”太子心中其实是波涛大起,但多年的挫折和深宫中的经历已经使得他城府极深,凡人听到的事总是表面,太子却已经能多想一层两层的了。
当下止住牛玉的话头,皱眉问道:“这些事,不是杀了人就能完事的。我来问你,皇上要是盛怒之下坚持废立之举,你们怎么办?”
“还有”太子继续逼问:“外头张佳木势力极大,咱们不必提京师外的十万以上的锦衣卫,就京师之中,缇骑和幼军加起来已经超过五万人,当然,扩张太速,现在缇骑和幼军是新兵多,老卒少,但就算这样,他们也能带三万人来逼宫,我来问你,凭旗手卫这信不过的三千来人,能挡住不能?”
“请小爷放心,一切都不成问题”
按牛玉的说法,张佳木掌握的锦衣卫集团本身并不团结,沧州派,幼军派,锦衣卫老元派,坊丁派,分门别类,山头林立。
当然,若是张佳木在,以他的强力和威严弹压住这些山头并不难,但只要张佳木一去,锦衣卫中自己就非得先大乱不可。
当然,乱中也会有死忠于张佳木的起兵报复,但锦衣卫真正得力的武装就是缇骑,只要有一部分军队出来扛住缇骑,刘用诚这个老狐狸就会出兵,到时候几万旗勇兵一出,大局就算定下来了。
现在京营正在重组之中,范广虽然亲近张佳木,但张佳木若死,他有没有勇气征集京营来报复,殊成疑问。
而就算范广有此胆色,是不是能成功把京营调集起来,更属可疑之事。
而牛玉称,在京营中却有大批武官,因为考核的事极度不满,所以反而太子只要有诏令出来,一纸诏书在手,就能有大批的禁军武官和京营武官出面,这些人久在戎机,在京营中威望早立,一声吆喝,就能拉出几万营兵来。
到时候放手大杀大掠,京师就算落入掌控之中了。
“你们说了半天,幼军呢?”
幼军其实战力远在京营之上,上一次京师大乱,幼军是出来平乱的主力,到那时候,太子才知道,这支托名在自己麾下的军队,年岁普遍不大,但训练极严,行伍极整,士气高昂,而器械犹精。
这样一支军队,与边军抗衡缺乏的也只是经验,而器械和训练更有胜之。
那一场大变乱后,太子才知道自己痛失好局,原本一支效忠于自己的军队,借着自己的名义创立,后来却是为他人做嫁衣,全落在张佳木手中。
太子忌恨张佳木,幼军之事,也是一大主因。
幼军如此强悍,变乱之后见了血,更上一层,现在又经扩充,人数在两万以上,已经成为京师中一支重要的武装。
“幼军之中,也要经历考选,奴婢等下过功夫,并且有得力的大人物和幼军总兵官并下属武官交接勾通……”提起这个,牛玉大感得意,摇头晃脑的道:“幼军可以保证不介入,按兵不动。就算军中那些死硬的要出头,没有号召,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一下,太子悚然动容了。
京营可用,幼军中立,皇城之中有八千九百余禁军,府军前卫三千余人,旗手卫三千余人,锦衣卫校尉和大汉将军两千余人,实力对比当然是旗手卫较弱,但事起突然,只要诛除首恶,底下的事就能好办的多了。
想到这儿,这个计划倒确实有可行之处。
不过,太子还有最后一个疑虑,他看了看牛玉,缓缓问道:“大伴,我来问你,皇上震怒怎么办?”
这倒确实是最可虑的地方。张佳木的几次政变顺利过关,最要紧的地方还是符合皇帝内心最深的欲望。
和张佳木比起来,曹吉祥阴险,石亨和石彪叔侄狂暴难制,皇帝心里早就有诛除的打算,一场大政变,诛除干净,皇帝心中欢喜还来不及。
在张佳木手握重兵,做事又符合皇帝心意的前提下,皇帝冒着鱼死网破的危险和张佳木翻脸,恐怕也不是智者所为。
所以才相安无事。
但太子行此事,肯定不合皇帝心意。一边人家在想着正常方法夺嫡,一边太子便是政变,历来君王与太子之间都有一个消长,要么是皇帝独大,太子一旦威胁皇权,就会被毫不留情的消灭。
汉之巫蛊之祸,唐玄宗一天内诛杀太子两王,都是明证。
至于肃宗即位后困囚玄宗,不过是太子岁月时的种种委屈的反报复罢了。
今太子敢行政变之事,无疑就是权力要盖过皇帝,做为一个十四岁不满的孩童,如何能成功政变,再保有手中的权力,殊成疑问。
这个麻烦解决不了,太子仍然不敢听命从事。
凡事有风险代价,也有成功之后的赏励。眼前这件,太子成功了就是准帝王,但他原本就是储君,所以得之虽大,但与失败的后果不相当。
就算是被夺嫡,仍然能有一善地为亲王,一生荣华富贵,子孙长保禄位。
但失败了,能囚禁高墙就算天大的运气,只怕首级不保,也是很有可能。虽然太祖高皇帝有言在先,不愿子孙遭刑杀,但谋反大事,谁也不敢保后果如何。
这一次是万通上来趟浑水,他先轻咳一声,然后才道:“小爷糊涂了不是?大事一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