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为王-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螺杆和最简单的镗床车床也是有了,用来制作火器,至于相关的民生用品,在所有人不停的努力之下,这半年多来,也是被井喷般的制造出来。
第572章 管事
一路急行,虽是赶路,其实也是一路走马观花,这会子天虽热,但景也是真好,久居京城的人,除了三两株树木外,很少见到成片的绿色。
皇宫大内的别苑有海子湖泊,亭台楼阁,当然还有大片的树木,但那是什么地方,寻常人哪进得去?
就算是大臣,也得是很得宠的才有资格到西苑游玩,皇帝再赐大臣捕鱼,等玩够了,凉快透了,再拎几尾鱼回家,也算是君上特赐,臣下当然极有面子,几尾鱼是小事,难得的是这种荣宠。
除了皇宫,就属寺庙宫观还有些景可看,所以逢了特定的日子,京城百姓,扶老携幼,看看风景,走动走动,疏散疏散,也算是难得的一乐。
至于达官贵人,已经有不少陆陆续续的在城外修了别业,最有名的,就是武清侯李伟在城外的别墅,后来在大清年间,由康熙赏了给当时的四阿哥,后来的雍正皇帝,然后雍正大兴土木,把李伟的别墅改建成了圆明园,由是举世闻名。
张佳木没有建别墅,不过他的庄园也就算是别墅了,出城踏青,全家老小都兴致极高,公主和小姑子两人后来干脆挤在一车,叽叽嘎嘎的说的甚是热闹,两人女孩儿年纪相差不大,没几天功夫,倒是就相处的极为热络。
看到这样的情形,张佳木也甚是感慨,自己忙于公事,对家人也真的是关心的太少了。倒是娶了这个老婆回来,家里逐渐热闹许多,气氛也开朗了很多。
一路攒行,到得庄上时正好是正午时分。
过百名够资格前来迎接的管庄执事们已经全部留在外头了,一个个都是大帽青衣,脚着芒鞋,脸色也都是被烈日晒的黑红一片。
普通勋戚的管庄,哪里有张府的管家这么辛苦?这些天来,天天和泥腿子庄农混在一处,真是吃不尽的苦楚,众人之中,有不少人也是几代没摸过农活了,现在成了侯爵驸马的管庄执事,说出来是体面尊荣,但实在是多吃了不少的苦头。
现在亲戚朋友已经在指指点点,有不少人都把嘴笑歪了,说是某人当了管几个庄子的庄头,结果钱不多半文,粮没多领一升,活计却摸的不少,怕是再过几年,就脸色又红又黑,手上生茧,活生生就是一个老农模样了。
众人心中不服,只是碍着几条关碍,一时不敢辞了就走。就是那一等的无赖人,也是不敢在张府放赖。一则,老张福威望不坏,对下头人也很照顾,大伙碍着这一层的情面。
二来,府上四周几个乡都是张佳木的土地,所以锦衣卫不少附属设施就放在这里,戒备森严,巡逻的甲士让人隔的老远就觉得害怕,还有那些穿着灰衣劲装,神色阴狠,体格健壮,气质彪悍的内卫中人。
这么多锦衣卫就在身边,谁又敢出头做仗马之鸣?
怀着这些异样心思,各人在张佳木和张府车驾赶到庄头的时候,只是差次不齐的拜了下去,有气无力的叫道:“见过太夫人,大爷并夫人,小姐。”
因为都是家下人的身份,所以不管张佳木官儿做的多大,怎么当上了驸马,侯爵,太保,家里人总归就一声大爷就是完事。
若是换了别处的人,张佳木这么显赫的大官过来,怕是膝盖都软了,眼前这么一伙人,却是吃着张家的饭,但心里头别扭委屈,反而却是不怎么怕了。
张佳木微微一笑,目视身边的李成桂。
有些话是早就交待过的,当下李成桂便上前一步,喝骂道:“你们都没吃饭么?一个个有气无力的,这么见礼法儿,死了老子娘似的,都给我重新叩头。”
上前几步,又挑剔道:“真真是该打了,连香案也不设,这么混蛋的东西,不打,还成什么体统?”
一边说着,上前就去踢人,他带着头,底下一群如狼似虎的直卫也自是上前,一通踢打,把一伙管庄的执事们打的鬼哭狼嚎,却是连忙求饶不迭。
“大爷。”张佳木一行人是在庄头,车队却是停在外头,因为村庄种值树木甚多,绿荫遮天蔽日,庄头有不少人迎着,所以干脆把车赶在树下,取其荫凉。一见张佳木打人,一个戴瓦楞帽,短褐在身的中年汉子跑了过来,扶着帽子,气喘吁吁的道:“太夫人吩咐,大热天的,出来迎也不容易了,体恤一下下头,就不必罚他们了。”
“是,叫娘亲操心了。”来人虽只是个下人,但张佳木对母亲身边的人也很恭敬,况且眼前这位叫徐忠,是徐氏老夫人当年陪嫁过来的下人之一,寒门小户的,当初嫁过来只带过来一个管事的,就是这徐忠,还有两个丫头,一个尚在,一个早就死了。有此原因,所以恭敬一些也不妨。
当下便是答应下来,将李成桂召回,自己跃下马来,负手向前。
这会子张福等人也听到动静,赶了过来,见眼前人都七倒八歪,不成体统,张福气道:“这算是哪一出?香案也不设,也不准备果子花瓶,迎不象迎的样子,可不是你们自己讨打”
老张头自打张佳木买第一个庄子,就一直是居中照料,他是小户人家的管家,可没有什么架子,对下头也算体恤照顾,所以底下人都伏他。
这会听着老张头说的有礼,众人也知道是自己心中不服,所以故意怠慢,这通打,可真算是白挨了。
“老张福说的是。”张佳木踱上前去,脸上也是似笑非笑,看着众人,柔声道:“我是什么人,你们知不知道?”
见各人怯生生的,却不答应,张佳木面色一寒,厉声喝道:“按说,吓你们这些人实在不值得,但你们也太大胆对我都敢这么不恭,不要说打你们,现在我下个令,将你们全数斩了,你们看看,会不会有人接你们家人的状子?”
张佳木前一阵在京城里大动刀兵,真格杀掉的就有数千人,象曹钦那样全家老小被灭门的也很不少,百姓嘴里的话,一成话就得吹上十成,现在北京畿辅一带,传言已经是张佳木在城中杀人数十万,血水一直流水正阳门外。
这么一个凶神,就在自己眼前,而且这般的威逼过来,在场的执事们才都觉得自己真是糊涂透顶,胆子太大,简直是猪油蒙了心。
好死不死,居然敢和眼前这位大爷顶牛。这是什么人?杀人不眨眼的锦衣卫的都督指挥,国家的侯爵太保。
当下各人都是不敢出声,但身上脸上却是无比恭谨,一个个就趴伏在原地,叩头不止。
“我知道你们心中不服。”张佳木微微一笑,指了指跪在最前头的一个执事,笑道:“你以前似乎是在抚宁侯府上的,管两个庄子,一年给你多少米粮银子?”
“回大爷的话,抚宁侯给三两月例银子,一年二十四石粮,其余瓜果时蔬什么的,也是常有赏赐。”
“还有些布匹,鞋子,当然,管两个庄,庄上人也得孝敬你一些,不然,灾年不给人家报灾,使劲多收几斗,是不是?”
那人垂头丧气,不知道张佳木问这个是什么用意,但又是不敢不答,当下只得低头俯首,老老实实的答道:“是,大爷明见万里……”
“狗屁,这是我交待人查出来的,什么明见万里,胡乱用词。”张佳木一通笑骂,不过也不为已甚,顿了顿,只吩咐道:“都起来吧。”
“是,谢过大爷。”
百来人这一次回答的整齐多了,也是响亮的多了。只是,没有精气神的味道,仍然是不变。
刚刚那人话没有说完,他在抚宁侯府,一个月有三两月例,也是中等往上的待遇了。当时银价很高,比隆庆、万历年间不同,一头牛不过三两银子,一石粮在京师最贵时,能卖到四两银子。
如此待遇,自是很满足了,一个普通北方农民,风调雨顺,辛苦一年,种一季麦子,一季高粱或是小米之类的杂粮,还有蔬菜,养些猪鸡,一切都顺顺当当的,一年能落个五六两到七八两银子。
这些执事管家,一个月能抵一户人一年的辛苦,当初投效到张家,是因为张佳木一下子买了凭多田地,各人都知道他家缺管庄的人,求主家荐了来,是想有更好的发展和升腾。
谁知过来之后,一切如常不说,倒是比当初更加辛苦十倍,腹中有怨气,倒也是人之常情,难怪了。
“我也不怪你们。”张佳木笑道:“不过今日我来,倒是来赏你们来了。”
立威上手就立过了,其实对这么一群人,还是要以恩赏为主。现在是用人的时候,要不是没有实在的稽查的手段,倒也不必来今天这么一出了。
一说有赏,各人当然是精神一振而大振,立刻齐涮涮的抬起头来,看向张佳木的脸庞。
各庄有各庄的情形,有高炉和匠人,还有内卫学校作坊火器局在的地方,人多半把地给交了上来,由张佳木安排人去耕作,多种耕牛就是了,壮劳力都在坊里局里做活,一天多的一百多钱,少的也有六七十文,这么样的收入,和进城去劳作差不多,而便宜的,就是在家里,不需远行。
第573章 放赏
多半的庄子,却还是耕种为主。当然,大棚多的庄子,庄客佃户们要多不少辛苦。搭棚建棚就要费不小的力气,然后在数月寒冬时还好,大棚里正好暖和,但外面天气稍暖,正是结花出果的时候,庄客们忙的汗流浃背,经常吃住就在棚里,苦,是苦极了的。
好在苦也有回报,在棚里忙活的,最少也有一百五六十文一天,综合起来,等于四两银子一个月。
还包饭食,年底还发一点衣服料子,这么一来,一个壮劳力赚的银子,和当时一个县令的俸禄差不离。
当然,县令不可能就吃一份俸禄就是了。
下头的佃户们都吃的满嘴流油,上头的管事们没有落什么好处,而且张佳木法度森严,早就有言在先,不准骚扰佃户,吃拿卡要,众人只领一份死月例,虽然收入不薄,但不满之心与日俱增。
一听张佳木要赏,各人自然都伸长了耳朵,等着下文。
“又想马儿跑的快,又舍不得草料,这怎么成?”张佳木微笑着道:“此前是薄待了你们。不过,也是我手头千头万绪的,事情太多,一时没顾得上。你们哪,也沉不住气,你们想,我对佃户都这么大方,对你们能小气不成?”
一席话说的众人都是眉开眼笑,确实,眼前这位主儿真不是小气的人。
“来,抬上来”
一声令下,自有身强力壮的直卫们依命而动,车队里有几辆车明显不是载人,而是装的东西,初时大家还以为是一些随身物品什么的,此时才知道,车上装的却是一筐筐的铜钱。
这是锦衣卫在江西和云南一带开采的铜矿,自己私铸的铜钱。
以二十万两银为本钱,铸得了一亿多钱,多半是云南的铜,开采容易,色泽漂亮,在当地雇佣敢死无赖子为矿徒,又打点了官府,所以一切顺利。
今年锦衣卫的采铜,比起大明官府一年的铸铜也差不了多少了。
况且,明朝朝廷已经几十年没有铸铜钱了现在市面流通的,多半是洪武钱和永乐钱,宣德钱也还不少,但正统景泰天顺,这三朝几乎没有铸过银子。
因为皇帝当年年幼,王振用事时对这些经济之道根本不懂,后来土木变后,迭遭大乱,朝廷自己都乱成一锅粥,更加不必提起这些看起来的不急之务了。
民间缺铜钱用,宝钞票一贯面值的只好当一文钱用,一千贯的宝钞,才值一贯铜钱。就这,商家还不大喜欢。
因为宝钞自之有那一天,就没有停止过贬值。收了下来,鬼知道哪天又贬值了去?
可朝廷却是把宝钞当宝,赏人用它,支付和买时用它,也会用它来赏赐外藩。民间却是急需铜钱使用,现在银子虽然很贵,购买力极强,但铜钱的购买力更强,因为百姓不可能买双鞋也用银子,铜钱易于保存,支付方便,实在是百姓最急需的货币。
就这一点来说,明朝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就是无比的失败。
一见是铜钱,在场的人无不欢喜万分。
随着一筐一筐的铜钱抬下来,各人的脸色都变了,不少人面红过耳,激动不已,也有人搓着手心,因为汗水把手心都弄湿了,更多的人呼吸急促起来,根本就无人能平静以对。
五六辆车,装的铜钱之多,把健壮如牛的直卫们都弄的满头大汗。
抬下之后,却是没有直卫的事,老张福颤颤巍巍的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来,喝道:“范志海,你管的庄子,大棚最多,给大爷赚的钱也多最,赏一百贯”
一百贯钱,一贯按常例当然是千文,一百贯,便是十万钱。现在铜钱对白银,早就不是一千比一两的官价,民间兑换,早就是七百文兑一两银。
京畿附近,百姓用钱比城中的人用银多,所以有时候是六百八比一,或是六百五比一,粗略一算,眼前这装了大半筐的铜钱,可当得一百五十两白银使用。
这钱,够在京郊买三十亩旱田。
范志海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瘦弱矮小,看起来根本就是貌不惊人的样子。但起来拜谢时,环顾左右,双眼却是精光四射,看来,是一个精明内敛的人物。
他管两个庄,庄子小,人也不多,但田地颇多,其中还有一些是近河的水田,加起来,水田有一百来亩,旱田有两千余亩,是张佳木庄地里比较宽广平整的两处庄园。
此人奉命唯谨,又踏实肯干,因为是低等执事,月例二两,每三月发给粮两石,年底给布一匹,鞋两双。
待遇一般,但踏实肯干,必定是心思沉稳,遇事肯多想的人。要知道,张佳木不是刻薄寡恩的人,收入也不低,之前薄待,是确实有意为之。
“谢过大爷”上前落落大方的谢过了,但饶是范志海此人精明强干,城府也很深沉,到得自己的铜钱面前时,也是忍不住面露欣喜之色。
黄灿灿的铜钱串成了串,在筐子里码的小山也似,这般的情形,任是谁见着了能不笑的合不拢嘴?
在场的人,哪里知道这是张佳木自己偷偷私铸,只道是东家有天大的本事,想法子弄来这么多的通宝,虽然看着太新,但当时的官府库藏就是如此,只要不在民间通行多年,铜钱拿出来就是和新的一样,眼前这些钱,多半是这位神通广大的东家从天子的库藏里弄出来的,要不然,怎么会和新铸的一样?
下头的人这么想,张佳木当然乐得他们如此。眼前这些钱,虽然有洪武和永乐字样,但其实是捣鬼有术,说是西周的,其实就是上周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
现在政权实在是掌握在文官手中,这些人,拘泥不化,向来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做法和想法。在一般情况下,倒也不能说他们完全错了。
帝王做的多,如果做的不对,就会伤到国力,伤到百姓元气。象隋炀帝那样,把隋朝天下生生折腾光了,便宜了李家。
治一郡一县,有时和治一国一样。
前任好心,大兴水利,把百姓折腾的不轻,但肯定会招致骂名。等后任来了,水利现成的,道路修过了,于是清简政务,任百姓休养生息。
结果,郡中大治,百姓却只念后任的好。
人同此心,人明此理,所以明朝的官员就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凡事都不肯自己出头。
除非是黄河大工,非得修,不修不可的水利工程,这样的大工,才会有人抢着去,因为修好了,就可以从优叙功,比如徐有贞,就是在修黄河上立了功,成功起复,回中枢朝中任官。
文官多是如此,连铸钱这样的大事他们也弄不清,这些人,只知道集人采矿会有治安上的麻烦,甚至会有人煽动造反。
有此忧虑,自然是能少一事就少一事了。宋朝一年铸的铜,明朝得铸几十年,论起经济上的能力来,宋朝真的能甩明朝三条街。
张佳木也是无法,明明光明正大的事,但自己就只能这么偷偷摸摸的做。
好在现在他摊子铺的很大,用钱的地方极多,自己偷铸的钱来,可以解决多少燃眉之急?当然,除非是他,换了别人怕是也没有这个本事了。
盐铁专卖,已经厉行过千年,不要说私铸铜钱,就是自己私铸铜器,在执法严格的时候,抓到了也是杀头的重罪。
一般的勋戚,都没有这种胆色。
也就是控制严密,在地方上网络连结方便,保密工夫做的极好的锦衣卫可以发这种财。不过回头想想,挖金矿,采人参东珠的事也做了,倒也不必在乎多这么一条了。
张佳木赚钱的本事,不要说锦衣卫内,就是举朝上下,也是都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当年纪纲已经成了超级权臣,甚至是汉、赵二王在立储大事上争取的一大势力,以这么大的权势,一样要闹的天下骚然,到处是明抢暗夺,这才积累了一些财富,张佳木却是不声不哈,一点儿扰民的事也没做,锦衣卫原本的那些苦害人的勾当已经一律停止,这么一来,当然是被视为第一等弄钱的高手。
听说不要说是城中的勋戚们了,就连地方上的亲藩,对张佳木也很有兴趣,上个月锦衣卫就有密报,周王和秦王都曾派人到京师来,暗中打听,看看这位锦衣卫的都督大人,到底是靠什么赚了这么些钱。
至于各地王府,广值葡萄,酿酒发售,更是数不胜数。
当然,等他们的酒上了市,张佳木也已经转为别的行当赚钱,根本不必在意人来抢生意了。
赏了范志海,等此人费了老大力气把铜钱抬下后,再下来就是二等三十余人,每人八十贯,然后是三等五十余人,每人六十贯。
一二三等赏完,就只剩下十余人,留在原地,面面相觑,却不知道这位厉害的东家大爷,这么摆布,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574章 内助
张福收起名单,神色漠然的塞进怀里,然后才道:“剩下的人么,没钱。”
一语哗然,原本这么说,这些管事大爷们准得大闹不可。不过刚刚众人先挨了一通暴削,现在却是没有人有这么大的胆。
“为什么没钱?”张福又说,“自己好好想想。”
一个管事胆子终究大一些,上前一步,躬身道:“回老管家的话,小人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有赏,咱们就什么也没有。”
“你是林有福吧?”张福扫他一眼,不知道怎么的,这一眼竟是灼灼有光,把林有福刺的低下头去,不敢和张福对视。
“你是这绿柳庄和老刘庄的管事,两个庄三百多户,两千亩地,收成虽不是特别高,但你的宗旨就是过的去就成,不愿也不想出头挑尖儿,这一层,没说错你吧?”
眼前这绿柳庄风景与别庄殊异,一条犹如腰带般的河流自庄子的一侧蜿蜒而过,映带着两岸都风景如画,庄上值了数百株柳树,张佳木因此在树木繁盛之处修了一座小小的别院,每次出来都住在这边。
这林有福因此常和府中人接触,算是混了个脸熟。但此人奸滑,遇事不愿出力,这一次各庄都以张佳木之法增收,但此人不愿督人多打井施肥,不吃辛苦,虽然张佳木之法极妙,但管事的不愿出力,佃农们又不曾见识过好处,也不大上心,所以法子虽妙,但收成当然也就一般,此人又善做作,原以为没有人看出来,此时被一语道破,这人立时凛然,想说什么,却是垂下头去不敢出声。
“至于你们。”张福扫视场中,看了看其余几人,回身向张佳木道:“请大爷自己发落吧。”
“几个管庄的执事,倒弄的这么认真了。”张佳木只一笑,喝道:“都拿下来。”
一声令下,自有直卫上前,这些人都是膀大腰圆的壮汉,又经历过生死搏杀,眼前这些执事全是成天和泥腿子打交道的人,哪里经的起这样?直卫们一过来,立刻就都是杀猪般的叫唤起来。
“某人在庄上于某日收取贿赂,某人曾与佃户的妻子私通,某人曾以低价在自己管的庄子上收粮倒卖……”
这一次是张禄出来,手中一张名单,将各人犯事的原由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我不服”
一人跨出来,大声道:“我的佃户请我吃酒,关我什么事?凭什么因为俺爱吃两杯酒,就夺了俺的赏赐?”
来此之前,张佳木早就有过交待,所以张禄胸有成竹,上前喝道:“佃户请你喝酒,不外是想巴结你,减免田租,或是庄上有使役时,你能对宴请你的人家更放的宽一些,你自己说,你好酒贪杯,几乎无日不饮,每次都是有鱼有肉,佃户这么破财请你,难道是你长的俊秀可人?”
这管事是山东汉子,长的甚是魁梧,但实在是和俊秀挨不上边,张禄语带讥诮的几句话出来,立时羞的他满脸通红,再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一旁的其余人等俱是笑起来,这管事好酒贪杯,吃了不少宴请,原本能列在二等,看来,生生把八十贯铜钱给吃没有了。
这么一发落,还剩下五六人,这五六人自是心怀鬼胎,四顾惴然,却不知道上面会如何发落自己。
“这几人,都是为恶多端,而且奸滑的紧,全部拿下……”张禄在处置这几人的时候,倒是比适才紧张的多,说到最后,才又大声道:“拿下了,打”
这数人,有的强逼佃户妻子,有的索取贿赂,而且手段巧妙,没有闹出事来,不然凭张家对下头庄子的控制,早就被发现开革了。
虽然没有死罪,但活罪也是难逃。这一次下来,原本就是要处置他们。一声令下,自是按在原地,最少的二十板,最多的一百小板,打完之后,都是皮开肉绽,有打的最重的,差点就要爬不起来。
打完了,还不能算完,逼奸人妻的,送到官府治罪,其余各人,全部开革出去。
做人管庄执事的,一旦被开革过,以后谋生就难了。当时畿辅一带,勋戚之家都少的有几千亩,多的几万十几万亩土地,而且,兼并越来越烈,土地集中到少数人名下的风气越来越浓,到后来,家有几十万亩的豪强之家比比皆是,除了皇庄是用太监宦官来照应,一般勋戚之家,全部都是用这些地头蛇。
反正他们上交粮食和丝麻绢布,还有养的猪鸡牛羊什么的土物,交足了,在下头就和土皇帝一般,根本不会有人管的。
但一旦开革过,想再吃这碗饭,可就是真的难了。
挨了通打,还被开革,以后只能做个大头百姓,土里刨食了。所有被开革和打板子的人都是捂着屁股,一脸的不甘和怨毒之意。
可是当着那如狼似虎的直卫,又有谁敢说一句不该说的话?
况且还有几人不仅是打板子和开革了事,还要被送到顺天府里去治罪。
逼奸人妻,按律可重可轻,送到衙门里头,几天站枷的罪先受了,然后发配到甘州,一想起来,各人都是觉得毛骨悚然。
这一下,大伙儿才是知道,张佳木有意先放一放,然后考验下头管庄执事们的品格德性,按品性和实效再来分等,分头赏赐。
只是各人想不大明白,这主儿不是刻薄的人,却为什么要这么对大伙。
而且,有一层特别的叫人想不明白,庄上的事,几乎很少见锦衣卫的人来打听,怎么这位大爷就知道的这么清楚明白?
适才张禄念时,一条条一桩桩都是说的甚为清楚,有不少事不是当事的人都说不清楚。当时各人被打板子,头也昏了,一时没想到,等相扶着离开时,倒是有不少人醒悟过来:他是怎么知道的?
这个迷底,对当时很多人来说都很难想的通,一直到若干年后,锦衣卫某些隐秘部门真正浮出水面时,才算是正式的揭密。
在当时,就连张佳木的枕边人也不大清楚,更加不必提其它人了。
一连的事做下来,费时其实也不久,赏钱发完,庄上人俱都欢喜,等徐氏夫人和公主等人下车来时,近百管事一起趴伏在地上,很响亮的叫道:“太夫人万安,公主万安,小姐万安”
这一回声音是又响亮又整齐,除了少数人,各人都有大筐的铜钱入账,而且适才张福和张禄都有言在先,大爷已经吩咐下来,以后分成就按早前吹风时说的那样,按产量收益来分红。
各人名下的庄园,去掉那些产业,以示公平,剩下土地产出的收益,按比往常年景多出来的拿出来给各人吃红。
多出五成来,就在这五成里给一成,由执事们自己分配,是全拿还是分润一些给下属,由他们自便。
不要小看这五成的一成,一个管庄一般管两千亩地,一亩地增收两石就是四千石,一成就是四百石粮,换成银子,就是一百六十两。
一年除了一季麦子,还有一季高粱之类的作物,虽远不及粮食值钱,也不无小补。
这样一算,每人一年可以多收入二百两左右,就算拿几十两分给助手,自己落的银子也很不少了。况且,说好了是用铜钱支付,这比给银子或是粮食,又合算一些。
各人肚里都有一本账,算来算去,不少人嘴巴都要笑到耳朵后面去了。苦了一年多,终于拨开云雾,见得张府大爷的真面目……值,很值。
“夫君,你这一次真真是做的一场好戏。”
绿柳荫下,围着青幄遮挡,上面还有伞盖协助柳叶遮阳,四周有侍立着的女官打扇子,又是临河滨水,所以尽管是一年最热的时候,坐着歇息的人,却仍然是足够惬意。
一路奔波,各人也没有先进庄园,只在这庄园一侧的河边亭舍前休息,饭菜是早就预备好了的,一声令下,就有人奔走侍应。
张佳木和公主自是一桌,没吃几口,公主便是似笑非笑,向着张佳木道:“说是叫我来瞧好东西,就是瞧你打人来着?”
“哦,一会带你去瞧,成不成?”
“我猜,今日之事,必定是你事先准备好了,今日特别来试验来着。”公主神色从容,还带着一点俏皮,缓缓言道:“适才点名说人的时候,我看陈先生不停的看怀中的简册,看来是在对应,后来一个个的全对,陈先生向你使个眼色,于是你们都是一脸得色。”
说到这,公主嘿嘿一乐,笑道:“瞧吧,人太得意了可不好,一切都落在我眼中了。”
她其实是从来不管这些政务上的事,今日正好瞧着了,虽然不知首尾前后,但看了看,居然猜中了不少,这份心思灵动,也就很难得了。
张佳木心中也是一动,眼前这俏丽少女,如果没有那个很难忽视的政治背景,其实也真是一个很好的贤内助的材料啊。
第575章 新司
“嗯,是我安排好的没错。”既然她猜着了,张佳木也很大方的答说着,“以往,我顾不到这块,这一阵子,想着察查他们也差不离了,就把这件事给了结了吧。”
“可是你为什么之前要薄待他们?”公主颇为好奇的问。
“这个……”张佳木摸摸鼻子,笑道:“我忘了。”
这个回答,当然是假话。他是何等人,自己平时智计多端,思谋远超常人。论起反应快也罢了,要紧的是滴水不漏,什么事都从来是放在心里不忘。
就算他忘了,下头的人能忘了?
这般回答,当然是涉及到锦衣卫的公务,所以张佳木不便答,公主皱了皱自己的鼻子,状极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