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为王-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520章 人心

看到这一切的那一瞬间,王大郎的眼眶湿润了。

“张大人真真是……咱们家里哪里用得了这么许多,上个月起,就已经叫人送米面和猪肉来,说是现在卫里手头宽裕了,按卫中上下的家境汇在名册里,咱们家是定的丁等,所以每月都有铜钱和猪肉米面,等你领了俸禄之后,怕是就能上到乙等,补贴就少多了……”

当娘的看到儿子,只管絮絮叨叨的说,王大郎忙笑道:“咱娘母子二人,我的俸禄怎么都用不完,怕是买宅子和在城外买地的银子都能攒出来,娘,您放心吧……”

说着,又把几个笑嘻嘻的好友拉过来,笑道:“娘,这都是我在幼军中的好友,割头换命的交情……”

当娘的哪里需着儿子多说,当下便笑道:“好,我这就去烧饭做菜。”

说着,又叫来一个小小子,院子里邻居家的半桩大男孩儿,给些零钱,叫买来板鸭烧鹅猪头肉什么的,切了给儿子和客人下酒,自己下厨房去整治肉菜,她是做惯了的,没一会儿,就把锅生起火来,厨房里也飘出饭菜的香味来。

等下酒菜买来,客人自己动手相帮切了装碟,然后就在檐下摆了桌子坐下,四人俨然也是大人丈夫一般,彼此对坐,闻着酒菜香气,却都是展颜一笑。

王大郎这个穷小子是头一回请客,家中也没有那么多桌椅,当时的贵族家里还比较讲究,虽不象唐宋时还有汉人遗风,但讲究的人家还是分餐制,每人面前一桌一椅,分而食之。宫中大宴,亦是如此。

四人坐的桌子或是所谓的八仙桌,得到中晚明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士大夫和百姓的家中,到那时候,请客才有主客团团对坐的吃法,在此之前,那是绝不可能的事。

至于父子不同席,或是家中根本不请外客,寻常也不会请客吃酒,最少在正统年之前,大明仍然是有这种质朴的开国遗风,风气的转变,倒正巧就是天顺和成化年间的事了。

“来,诸位兄弟。”王大郎高举自己家的蓝边大海碗,里面满满当当的全是酒水,他涨脸着红,慨然道:“第一碗,先敬咱们大人吧,没有他,就没咱们聚在一起的这一天,没有大人,也没有我王某人的这一天,所以不论如何,第一碗酒为大人寿,诸位以为如何?”

“自然如此。”

“理所应当之事。”

“来,饮了”

三人自然都无异议,他们就算是小康或是将门世家,但承袭军职最多也就是百户一级的小官官,现在已经身居高位,而且名动九重,金千石更是抄检大内,虽然是外朝,但也是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先例,五六百祸乱内宫的太监宦官被他或杀或拿,之前在延绥也是与蒙古骑兵对战厮杀,现在更要去万里之遥,这眼前一切都是张佳木所赐,王大郎的话,正合各人心意,当下俱是举起酒碗,彼此一笑,然后便仰起脖子,俱是一饮而尽。

酒是劣酒,坦白说,王大郎这样的人家也不知道什么酒是好酒,一碗下肚,就觉得一股火线自喉咙直穿而下,辣的王大郎涕泪直流。

其余三人也好不到哪儿去,当时的世家管束子弟更严,这三人都是少年入伍,在家里根本没喝过酒,这会子一碗酒下肚,却也分不清好坏,金超勇醉醺醺的道:“好酒,真够劲儿。”

“确实是,我听说好酒都劲儿大,这酒,真够味道。”

“那就再来一碗。”

王大郎又是满斟了一碗,其余三人眼也直了,不过也是依样画葫芦,俱是满满倒了一碗在自己面前。

“第二碗,自然就是祝诸兄去万里之远而一路顺风,此去真是前路万里,请满饮此杯吧,前路虽无知已,但此时有酒一杯,也足以开怀”

金千石听的双眼发直,只道:“大郎,我记得你以前可是不擅言辞的。”

“还不是学校里老师的教导。”

“好吧,那便喝吧。”

第二碗下肚,四人便都是已经快不支倒地了,喝酒似他们这般喝法,自然是支撑不了多久的,醉了,也不奇怪。

金千石迷迷糊糊的还在问:“第三碗为什么喝?”

“蠢才啊,第三碗当然是等你们回来再喝了……”

有人“砰”一声已经载倒在桌上,只有金千石还在嘀咕道:“明明是不舍得酒,偏要说等俺们回来喝,不行,就今天就消缴了这坛酒”

……

他们是午前喝的酒,一直却是闹到傍晚,然后王大郎昏天黑地的睡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打了五更,外头鸡叫成片,吵的不行的时候,这才是醒了过来。

一醒过来,当娘的自然要埋怨几句,不过,少不得叫他喝了醒酒汤,再好生洗了头面,精神爽利之时,才又吃上一碗面条,吃饱喝足精神回复之后,便向着母亲道:“娘,这阵子孩儿不回来了,你这儿什么也不缺,儿子也放心,可以好生多办几天事。”

“吾儿说的是了”虽然当娘的万分舍不得,眼神里全是慈爱,但语气却是异常的坚决:“娘这里什么也不缺,你好好想想咱们娘母子当年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多想想,对张大人就知道该怎么去效力,做人,要有良心”

“是,儿子懂”王大郎站的笔直,目光沉毅,只道:“大人就是咱们家的贵人,没有他,哪有儿子的今天?娘,儿子一定好生办事当差,绝不会给你老人家丢脸的。”

……

吃饱喝足,沐浴在早晨初春阳光下的王大郎显的格外英俊,只是身上的大帽灰袍,还有牵着的驴子,实在象一个学做买卖的学徒,根本就不象是一个出生入死,缉拿不法奸徒,传说中能止小儿夜蹄的锦衣卫。

他骑在驴身上,高大的个子把瘦小的毛驴压的有点走不动道似的,从家里出来,绕道过东市……这会子的东市里头还不知道有多少买卖人,里外头光是卖小吃点心的估摸就有好几千人,凑那里头去,就甭想赶的到地方了。

今天也算是他入职的头一天,从内卫学校出来,又授给官职,而且允了一天的探亲假,但到了今天就只有一句话的交待,让他找到一个地方,自己报道,并且在上司的带领下,随机参与到任务中去。

凭着训练过的过人的记忆力,王大郎还是很顺当的找到了地方。

就在崇文门左侧的一处民居。

在进去之前,他特别绕道从崇文门过了一下,果然,那些平时耀武扬威的税丁早就不见了踪影,城门大开,只有一群负责守备城防的京营官兵打着呵欠上城楼去了,没有那些不阴不阳的太监宦官,也没有如狼似虎的税丁,那些卖苦力的三三两两很随意的进来,商铺药店拉货的大车一辆接一辆的顺顺当当的进了城门,卖菜的送鲜肉的,城外卖鱼的,这些原本都是被盘剥的最凶的人,可他们也是神态轻松,嘻嘻哈哈说笑着就进来了。

今天已经是开关第三天了,看来天天进进出出的这些人已经适应了不再需要交税进城的待遇了。

至于到了城中……大明原本就是没有工商税的,用来平衡的就是各处的税关制度,还有和买政策。

但现在,这两样也是取消了,原本和买就是欺负的下等买卖人,真正的大商家,够资格和官员太监打交道的根本不会被摊派到名额,而崇文门的税关也抽不到那些真正的有钱人和官员士绅,都是抽的普通的小民百姓和小生意的血汗。

如今张佳木不管不顾的把宦官集团给得罪了一个狠,却是把京城之中最为扰民,苦害百姓最狠的两样恶政给取消了,王大郎才站了一小会儿,称赞张佳木的话就听了满满的一耳朵。

在此之前,可是没有这么多,毕竟锦衣卫做的是见不得人的特务勾当,前几任指挥使的名声也很那啥,不算好听,所以锦衣卫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原本就不大好,张佳木又没有做过什么亲民的大事,虽然不似曹家和石家那么苦害百姓,扰民残民,但毕竟也说不上有什么好名声就是了。

如今却是大变特变,百姓就是这样,任何动听的言辞也没有一个最简单的事实管用,吹的再凶,也是没有一个实在的政策更能得人心。

人心,平时是看不到在哪儿,可是用心去听,去感受,却是处处都在,叫人听得着,看的见,一切都是清清爽爽,明明白白。

……

略听了一小会儿,他便转到了一个小巷子里头,按记忆找着了一个单开间的小门门口,在青瓦垒成的门首屋檐底下,按着约定好的虚实拍击之法,开始拍击着小院的院门。

在啪啪声中,他安静的,不急不燥的,按着既定的办法,缓慢而又坚决的拍击着。良久良久之后,门才哑然一声打开,有一个长的凶形恶状的汉子打开门来,看他一眼,歪一歪头,低声道:“进来”

第521章 伏兵

一进院落之后,才发觉院子门首很小,但院内并不简单,地方很大,天井也很宽敞,就在院子里头,还站着十来个灰衣汉子,年纪大小不一,但眼神中都是透着精悍之色。

只是各人都穿着百姓的衣服,看起来气质都很出众,这一次他奉调前来,要加入这个部门,首领是谁,干办什么样的差事,却是一点儿也摸不着头脑。

就是这会子,连领头儿的是谁也不知道?打量了好一会儿,却也没有人上来理睬他,只是有几个汉子用好奇的眼神看了他几眼……王大郎确实是太年轻了。

又过了一会子,众汉子突然肃静起来,脚步也是站的呈立正的姿态……这种姿式王大郎却是见的多了,站军姿练队列时就学过了,而且在锦衣卫的学校,现在也是用军纪军规来管束,所以一见之下就很熟悉,这种样子,外人是摆不出来的。

一见如此,他就知道有大头头要出来,果然,从里间听到吱哑一声,却是有人从里向外把门给推开了。

这人他却是认识,原是正南坊的百户官谭青,曹石反乱,谭青和另外两人三人潜入幼军副将程森家中,把程森秘密带出城去,途中没有惊动任何人,居然也没有从城门出去,而是谭青用勾索攀上城头,又垂下软梯,叫程森等人攀墙而出。

事变一完,论功行赏,谭青是报在三等功臣里头,虽然现在还是百户,比王大郎只高半级,不过谁都知道,他升到佥事指挥或是同知指挥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谭青一出,就用凌厉的眼神扫视四周,在他的注视之下,所有的二三十条汉子俱是低头垂首,齐声道:“见过大人”

王大郎自然也是夹杂在人群之中,亦是垂首向谭青请安。

“你就是从内卫学校里刚调来的吧?”

“是的,大人。”

不理众人,谭青大步到得王大郎眼前,用挑剔的眼神上下打量了好一会儿,才摇着头道:“看样子似乎也算机警,武艺呢?怎么样?”

王大郎不动声色,眼看了看院中武器架前,挑了一把苗刀出来,凝神静气,大呼一声,前步猛踏,然后长刀在半空中“啪”的一声巨响,接着带着凌厉的劲风猛挥而下。

在他对面数步开外有一个汉子,虽然距离的远,但这一刀威势极大,那汉子到底又退了几步,面色还是有点儿发白。

要说这一手武功刀法,在锦衣卫中是顶尖儿的了,毕竟王大郎是京营世家,从小苦出身,什么样的苦活也做过,所以打熬的好身子骨,也会一些武艺,到了幼军之中,吃的好,身子很快长开了,力气自然也大了许多,又因吃过苦,所以练起来更是比普通人强过百倍,在幼军中他已经是以武学闻名,更不必提锦衣卫了。

锦衣卫毕竟是特务组织,除了缇骑和内卫的力士部队之外,文职部门或是普通的校尉们,在武艺上的要求是没有幼军高的。

“看上去也寻常的很。”谭青很挑剔的道:“现在在我这里,用不上这种刀术功夫。从现在开始,你要改练短剑匕首,擒拿功夫也很要紧,说简单点,就是杀人还不能有声响动静,你能行不?”

“能行。”王大郎并不因为谭青的态度而恼怒,或是气沮,他只是安然一笑,道:“只要大人给职下一点时间就可以。”

“唔,你还不坏。”

谭青终于夸了他一句,当下点了点头,道:“功夫不坏,也不心浮气燥的,你要知道,我这里要的是得用的人手,你要是沉不住气,我就要和大人说换人了。”

王大郎这才知道,适才这短短时间,也是谭青对自己这个新人的考验,如果他有心浮气燥,或是不服气的表现,就算是武功合格了,品性心性这一关也是过不了的。

再看看四周的那些汉子,现在一个个都是一脸坏笑,想来,这一关他们也经历过,而且也是全部合格了。

王大郎心中一阵温暖,却是向谭青拱了拱手,沉声道:“职下受命前来,一切自然都是听大人的调遣,大人说要怎样,职下就一定听命行事。在学校时,老师就是这么调教教导的。”

“唔,内卫学校不错,看来,我可以多要几个人了。”

“职下是有几个同学,都很不坏。”

“嗯,再说吧。”谭青点了点头,却是又一脸严肃,向着众人道:“咱们这个部门一共是有‘干事’三十一人,我是专员,还有两个副专员,也是我在正南坊的副手,老王,老刘”

话音一落,便有两个一高一矮的中年汉子站出来,悄没声的向众人点一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咱们这个部门。”谭青接着道:“是大人新成立的,不归任何部门管,现在这点人手,是学习积累经验,会慢慢一直调人进来,将来,会成为和内保外保总务庶务一样的大部门”

内卫和保密局按锦衣卫的老人的说法,仍然是内保外保,至于总务庶务等部门,也是和内外保一样的大部门,首领都是锦衣卫的老人,比如刘勇这样的老资格。

至于缇骑,也是超然于各部门外的强力部门,只听从张佳木的直接命令。

一想到要加入这样的直属平行的大部门,而且因为是奠定基础的老人,对将来的发展一定极为有利,在场的人彼此对视一眼,都是一笑。

“现在是草创,所以调进来的全是军官,最低的也是试百户,最高的么,也就是千户。至于我,现在还是百户,大人说了,过一阵子就赏我一个都同,将来差事办好了,当然还能有升腾的余地。办的不好,只能回家啃老米饭,这顶百户帽子,大人说了,都不打算给我留着……你们,听懂了没有?”

锦衣卫的老人,现在当上二品三品高官的实在是太多了,简直不足为奇。而跟随张佳木的一群人,封侯爵的就是有好几个了,曹石事变后,正式的封赏还没有下来,不过料想官居一品的也会不少,现在大家当官升官的心都很热,谭青几天前还只是个百户,再过几天,可能就是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此时正是风云激荡,英雄搏击之时,锦衣卫里涌现出大量的人才,随便一个百户都有出类拔萃的表现,倒不是张佳木有如此慧眼,把所有的人才都汇聚在帐下,实在是他的奖励措施和高官厚禄的吸引,使得部下拼命的提高自己,努力做事,才能吸引到他的眼球,人才,向来不是不经意能发现,而是发掘,悉心照料,栽培,这才能如心所愿,开花结果。

听着谭青的话,底下果然也是群情振奋,在场的人,最小的是王大郎,最长的是刘副专员,年近四十。

普遍算起来,正是平均二十五六,一门心思奔上走的年纪,又都是从各部门抽调来的精兵强将,最弱也是一个试百户的前程,大伙儿都是聪明人,谭青的话一听就明白了,部门草创,挑来的全是他的嫡系,将来发展好了,大伙儿的官帽子当然也不会低了,要是办不好,谭青倒霉,他们当然也没有个好儿。

“听懂了”

所有人都是昂首挺胸,齐声吼着。

“听懂就好。”谭青微微一笑,道:“瞧吧,咱们必定会叫所有人惊奇,当然,最要紧的就是让大人惊奇……诸君,岂不勉哉”

……

就在谭青训斥勉励自己的新部下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同,他的前上司余佳却已经接到了京城的密信,开始预备着抓捕石彪的大事。

自从被派到大同,余佳从百户一路到佥事指挥,大同也成为锦衣卫在外的重镇,内卫外保,总务庶务,各部门都在大同有相当的人手,除了没有缇骑之外,余佳手头掌握的有丰富经验,经历过残酷训练,可以随时派上就有超过五百人,可以说,除了辽东和徐慕尘经营过的泉州特科之外,锦衣卫派驻外地的力量,就属大同这里最为雄厚了。

这是一个以驿站为核心发散的庞大组织,涵盖了军队、官府、监狱等诸多系统的超级特务组织,因为隐藏得当,组织严密,连大同总兵官石彪都不知道,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就有这么一支强大的异已武装的存在。

对石彪而言,更让他头疼的是朝廷用掺沙子等办法安插下来的各级武官,他们掌握武装部曲,只听朝廷的指挥,和他喂饱了的心腹是不一样的。

在石彪麾下,有石亨的人,也有他自己使唤多年的心腹部下,为数很多,最少,在有紧急情况下,他有把握能指挥超过五成的武官。

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十三万人的大同是一个庞大的军区,由步兵骑兵等兵种组成的野战和城守集团,在有巡抚的情况下,兵马都归文官巡抚发放军饷和考绩,总兵官只负责做战,后来巡抚召回,石彪的权势才又大为膨胀,但距离一手遮天犹有距离,他没有把握,在宣布公然造反之后,是不是所有的武官都不敢反抗,到时候,只要有一个出来振臂一呼,坚拒抗命的,整个大同局势都会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是吉是凶,实在难以预料。

正因如此,石彪并没有第一时间参与事变,尽管知道了叔父和曹家的计划,他只能等消息,把眼光盯向京城,并且掌握好自己的心腹,至于锦衣卫派在大同的这些秘密武装,他没有空,也没有手段和决心来管理和挖掘。

当然,事实证明,这绝对是个致命的失误,也是石彪败亡之途的开始。

第522章 动员

余佳接命之后,已经将大同所有的锦衣卫精锐集结在一处,不论是哪个部门,此时此刻自然都归他统一指挥。

手持斧子和短刃的肯定是保密局特科,自从徐穆尘发明这种入室杀人之法以后,这已经成为特科的招牌装备了。当然,火铳等大威力用来阻截敌人反扑的武器也有,一般是掌握在小队的队长和指定的一两人手中。

火铳,特别是合格的大威力火铳,在目前来说还是太少了。

至于手持短弩和短刀的自然就是内卫的力士,内卫的武装力量分为直卫、护卫、力士三个部分,直卫只负责张佳木的保护,护卫负责一些核心部门的保卫工作,力士则承担一些外勤工作,弥补保密局特科工作的不足,算是内卫这个部门自己的强力部门。

特科和力士彼此不大服气,这一点也从现在场中的情形就能看出来,这些膀大腰圆,眼神中凶光毕露的汉子一个个都是挺胸凸肚,用挑衅的眼神看着对方,场中火药味也是甚浓,仿佛一个不对就能打起来。

当然,在严酷的军纪约束下,敢于真动手的是绝不会有的。眼前这种情形,其实也是两个部门的老大们有意造成的,根子就是在李瞎子等坊丁派掌握的保密局,而内卫,却是在锦衣卫出身的薛祥手中,两个部门的高层彼此不和,下头也是争风吃醋,彼此都是争强好胜,有一些争执也是在所难免了。

天已经大亮了。

余佳一身穿着漂亮的飞鱼服,腰系鸾带,脚踩官靴,身后一件绣着花纹图案的披风,右手按刀,大踏步的走进来。

他在坊丁队和正南坊的时候,因为生的一张白净圆脸,又颇爱笑,就算执行公务时,也是笑嘻嘻的并不恼人,所以人有笑面虎之称,此时的余佳却是大步而行,一张圆脸板的铁青……虽未言声,却也是杀气毕露了。

“人都到齐了吧?”

一边走,他便是问着自己的副手。

“是,大人,全部到齐了。应到五百三十一人,实到五百三十一人,适才下官已经点过名册了。”

对答之时,在场诸人已经听的明白。这里是距离大同城十里外的一处驿站,早就被锦衣卫经营的滴水不露,平时驿站只有几十人,都是挑的很精干的人,算是余佳的指挥中心,但驿站因为要招待来往官员和驿卒邮差,平时养的马也很不少,所以有一个极大的场院,此时此刻,这五百余人就在场院中以标准的军姿笔直站好,手中的武器在朝阳下熠熠生辉,散发着寒光……虽然余佳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这五百余人还是整齐的喊叫道:“见过大人”

声音暴烈,仿佛是五百人用尽全身力气,并不是发自喉咙,而是自胸腹间全力发出。

“好,很好”余佳上唇上两撇胡须抖动了一下,看着滑稽,却是无人敢笑,他亦是用尽全身力气吼道:“你们都是各部推荐来的精锐,当然,老子更是他妈的厉害,不然的话,大同这里何等重要,大人会把老子派来?”

在场的人也是头一回见余佳如此模样,各人都是心中一凛,身姿不禁站的更加直了。

“精锐不精锐的,光靠说没个鸟用,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溜溜”余佳身形矮小圆胖,根本没有所谓的上官威仪,不过此时的他站在高处,声嘶力竭的喊叫着,却是无人觉得他不够资格,诺大的场院中,只有他嘶哑而带有金石之音的声响:“石亨已经伏诛,现在,大人传来谕令,着我们拿捕石彪,不论生死,今日午时之前,我们要把大同握在手中”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疯狂的计划,但在场的锦衣卫们却都是面露狂热之色,所有人都抽刀在手,不知道是谁将手中长刀一举,喝道:“诛拿奸贼,我锦衣卫,威武”

“诛拿奸贼,威武”

数百人一起吼叫起来,几百名汉子都在边关一年多了,不少人已经见过血,与京城只是一直在训练和抓捕人犯的锦衣卫,在气质上绝然不同。

这五百人,是一柄已经出鞘见血的锋锐宝刀,一旦出鞘,必伤人无疑。

……

“石彪在总兵府吧?”余佳从高处跳下来,眉宇间略有一点疲惫,他向自己的助手问道:“那边情形如何?”

从接到密谕之后,大同锦衣卫已经开始动员,并且派出大量人手在石彪和他的心腹亲信住处盯着。

“最近天气转暖。”那个副手神色略有紧张,答道:“石彪和部将昨天率三百精骑到边境去视查,听说还斩了十来个首级,所以石彪心情甚好,今天已经决定了,要再多带骑兵,并且多派将领去巡边。”

“他只是要把不是嫡系的将领和军队都派出城去,一等京师消息到,就可以顺利举旗了。”

“是的,下官猜石彪也是如此想法。”

“那么,今天他府中人应该不少?”

“是的,大约也得有四五百人吧,原本他府中就有一百多人的亲卫,还有家人仆役幕僚,也有一些心腹武官就住在他府中。今天大宴心腹武将,加上他们的随从伴当,四百人上下是肯定会有的。”

“好的很。”余佳狞笑一声,道:“正好一网打尽。”

“但如何善后?”

“这我们不必管,大人说,先尽捕尽诛石彪一党,过午之后,就会有后援到,可以稳定军心,使大同不仅不乱,仍然可抵御保喇入侵。”

“大人英明。”那人心悦臣服的道:“诛一石彪没有什么要紧的,要紧的是大同不能乱,一旦乱了,给蒙古骚鞑子可趁之机,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了。”

“唔。”余佳点一点头,看了看天色,突然一笑,道:“怎么样,咱们约好的那位宝贝大爷也该出来了?”

“下官去瞧瞧。”那个副手也是一笑,道:“他真是软蛋一个,不过咱们拿大人一吓唬,立马也答应了。说真的,还真叫下官瞧不上。”

“甭管这些了,咱们安心做事。”余佳淡淡一笑,道:“叫他预备吧,再过一刻的功夫,咱们也就换衣出发。”

……

辰时末刻,大阳已经挂在半空中老高了,温和而又颇有热度的光线均匀的撒在大同府城之中。

这是一座准军事要塞,整个城市的防御系统都做的极为牢固,翁城和塞城,拦马墙、角楼、敌楼、护城河,一应俱全。

离的老远,就能看到城上到处都是飘扬的军旗和整队而行的甲士,在城内城外,放眼看去,几乎到处都是穿着鸳鸯战袄持着长枪铁矛,佩着腰刀的边军将士们。

除了军人,就是那些运着粮食来换取盐引和茶引的商人们,整车的粮食被运到前线,然后商人到衙门中换成盐引或茶引,再到规定的地方换取盐和茶,这样又能促进贸易,又可以保障边境粮食储备的良法就是著名的开中法,用这种办法,大明政府保障了边境近百年的平安和边军将士的温饱,但就是在天顺年间,开中法开始崩坏,主要原因,自然就是皇帝自己拿茶引盐引不当回事,大量赏赐给太监亲臣的原故了……

就是这样,整个大同仍然在一种奇妙的活力之下。阖城之中,到处都是甲士和商人,因为外地人多,酒楼饭店客栈自然也极多,商贸显的极奇发达,而且,虽然和蒙古仍然是在战争之中,但城中仍然有不少由骆驼组成的商队,在悠扬的驼铃声中漫步而行。

整座城市,都是显的活力十足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魅力。

在商队和大队的士兵之中,很快出现了一支队伍,看到仪仗,尽管不少人脸上都是不以为然的表情,不过多半还是让开了道路。

来者是被太祖皇帝封赐屏藩于大同的代王殿下。大同居民或是来往大同的人,对上一代的代王仍然记忆犹新,首任代王朱桂是太祖幼子,自幼失教,几十岁了仍然恶性不改,青衣小帽袖锤于闹市击杀人为乐,地方官没有办法,而天子也因为他是太祖之子而无法以法严惩,在建文年间,朱桂被关押,永乐年间被数次训斥,并削护卫,不过仍然是屡教不改,正统十一年这老不死的终于死了,留下一个继位的孙子朱仕壥却是懦弱无能,在大同总兵官石彪面前下跪的丑闻在城中已经是人近皆之,不仅代王殿下自己没有一点脸面可言,就是他的亲兵护卫们,也是极为丢脸,感觉是无地自容。

今天不知道朱仕壥有什么事,在过百护卫的簇拥下,扛着仪仗,无精打采的向着城中西面的总兵衙门而去。

当然,不是有意有心观察的话,就不会发现这些代王护卫一个个身手矫健,腰间都是鼓鼓囊囊的藏着兵器,行动之时,眼神顾盼而精光四射,根本不是原本那些只会渔肉百姓的代王护卫可比。

第523章 潜入

当然,这些细节并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关注的,所以代王仪卫仍然不紧不慢的簇拥着坐在大轿中的代王向着大同总兵府而去。

石彪的排场倒也很不小,隔着半里地就有卫兵持戈来回的巡逻,并且有拒马和拴马桩等物品,一般的文官武将,到这里便就得下马了。

虽然朱仕壥在石彪面前下跪谢恩,丢尽了朱氏皇族的脸,但好歹还是一位亲王,如果他的三护卫还在,或是在洪武年间永乐早年的话,亲王仪在文武百官之上,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