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魂-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3年帝国的战争工业生产规模非常庞大。其中一些主要的数据为:电力3000亿度(前三季度实际完成2200亿度,预计实际完成2880亿度,后同)。煤7亿吨(5/6。5),石油1。5亿吨(1。2/1。55,另外,还从波斯帝国进口石油0。75亿吨),钢铁8000万吨(5400/7250),粮食3亿吨(2。2/2。9,粮食生产由农业部负责,因为是战略物资,所以被统计在了一张表格之内)。

谈仁皓并不知道其他国家的工业生产情况,但他很清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超越帝国,甚至连接近的可能都没有。而这也正是唐帝国军队浴血奋战的基础,没有这么庞大的工业实力,唐帝国就不可能在初期作战严重失利的情况下迅速地扭转战场上的局面。更让谈仁皓吃惊的是,薛希岳订下的下一年度工业生产计划要求在整体上将工业生产量提高两成!

具体的数据为,电力达到3500亿度,煤炭产量达到8。5亿吨,石油达到3亿吨(包含进口),钢铁产量达到11000万吨。粮食产量提高到3。8亿吨。

除了这些之外,薛希岳还制订了24年军事工业的详细生产计划。新造战舰(以下水日期为准)总吨位105万吨,商船(包括了军用运输船)850万吨。飞机产量45000架(其中作战飞机12500架),坦克15000辆,火炮12万门,自行火炮12000门,军用发动机130000台(陆海两军都包括在内),弹药2500万吨(陆海两军的所有弹药都包括在内)。

这个数据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或者是妄想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帝国庞大的工业基础上,通过严格的论证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对谈仁皓这类从来没有接触过帝国庞大战争生产能力的军人来说,当他看到这些天文数字的时候,心里只有无比的惊讶,更产生了一股强大的自豪感,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24年工业生产任务的讨论是前三次会议的重点。战争是建立在工业基础之上的,工业规模决定着战争规模,同时也决定着帝国军队的战争行动。在这一点上,薛希岳的头脑是很清醒的,任何超过了国家承受能力的战争行动都只能导致失败,而不会获得胜利。因此,军事必须服从经济,没有经济基础,帝国就没有办法赢得战争。这也正是将24年度工业生产计划会议安排在海陆两军的长远战争计划审核会议之间,同时让谈仁皓这类具体负责计划汇报的人员参加工业生产计划会议的根本原因。通过这些会议,薛希岳首相传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军队的战争计划绝不能超过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

谈仁皓很快就搞明白了这个信号的含义,他也抓紧时间对海军的长远作战计划做了一些小范围地修改。在第三次会议上,薛希岳首相通过了经过了调整的工业生产计划。总体方向没有改变,即帝国的训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宗汉钦内相还做出了报告,计划在24年新增150万产业工人。也保证工业生产计划顺利完成。工业部长,农业部长提出的新的动员计划也获得了首相的批准。新的工业生产计划将在年底正式启动,而之前的准备工作在十一月初就将全面展开。

十月八号,谈仁皓跟随廖汉翔来到了帝国首相府。严定宇元帅也带着一名陆军少将在十分钟后到达了。这是一次闭门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内阁政府的高级官员(至少都是副部长)。与之前的三次会议不一样,长远战争计划是帝国的最高机密,那些工业生产计划也很重要,但别的国家也能够大概判断出唐帝国在24年能够将工业产值提高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但却无法摸清楚唐帝国的战争计划。

参加会议的一共只有十多人,除了几个重要的部长之外,其他人谈仁皓都不认识,连那名陆军少将他都不认识。

“你是谈仁皓将军吧?久仰大名!”在等待会议召开的时候,那名陆军少将主动走了过来,做了自我介绍,“我是古迅雷,陆军少将,很荣幸能够与你同堂发言。”

谈仁皓迅速地打量了一下这个比他大不了几岁地陆军少将,同时将那张坚毅。同时带着一股桀骜不驯的神色的脸庞印在了脑海里。古迅雷给谈仁皓留下地印象很深刻。在谈仁皓以往的认识中,陆军并没有太多的年轻将领,严定宇元帅也很少重用年轻将领(陆军在对年轻将领的任用方面比海军还要保守)。而古迅雷明显是个才晋升上来的年轻少将,他肯定算得上是陆军中的一颗新星了。

“对了,我以前是第三骑兵军的,施鼐兴将军的副手。”古迅雷又做了一番介绍。

这下谈仁皓就明白了,他已经多次从廖汉翔那里听说过了“施鼐兴”这个名字。当年,施鼐兴与廖汉翔还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在廖汉翔当骑兵营营长的时候,他就是另外一个骑兵营地营长。后来,廖汉翔去了陆航,走上了航空兵这条道路。而施鼐兴则留在了骑兵部队,致力于装甲兵的发展工作。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廖汉翔还留在陆航的时候,两人还就航空兵与装甲兵的配合作战问题讨论过多次。后来,施鼐兴提出了利用装甲兵的速度,结合航空兵的打击能力的“装甲集群快速突击理论”(“闪电战”的基础理论)就是建立在他与廖汉翔的讨论基础之上地。而这也成为了帝国陆军在二战前夕的经典理论,为帝国陆军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施鼐兴也因此成为了帝国陆军装甲兵的创始人。可他在陆军的遭遇与廖汉翔有点相似,一直不受重用。他没有跳槽来海军(海军也没有可以让他施展身手的地方),而是留在了陆军。用他的理论组建了第三骑兵军(后改名为第三坦克军),为帝国陆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装甲兵指挥官。

“古将军,兴会了!”谈仁皓立即对古迅雷产生了好感,大概是因为施鼐兴与廖汉翔的关系,还有他们同是年轻将领的缘故吧。“我也早就听说过施鼐兴将军的大名,相信古将军将会在战场上一展才华,将施鼐兴将军的理论变为实际的战功!”

“谈将军过奖了,与谈将军相比,我不过是才学会走路的孩子一样!”古迅雷也对谈仁皓产生了好感,“现在谈将军已经是海陆两军的大名人了,我还经常听卫伯瑜将军谈到你呢。至于今后嘛,我们都为帝国军人,为帝国征战沙场为我们的本分,那些战功又算得了什么呢?”

两人同时笑了起来,作为年轻一代,他们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也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这也许是帝国海陆两军年轻将领唯一的共同点吧。

“两位将军,会议开始了,请进吧!”一名首相府的卫队军官过来打断了两人的谈话。

“古将军请!”

“谈将军请!”

两人并肩走进了会议室,薛希岳,聂人凤,严定宇等人早就已经坐好,等着两位做报告的少将进来。谈仁皓走到了聂人凤的旁边,古迅雷则走到了严定宇的旁边。两人都朝对方看了一眼,然后才坐了下来。

“你认识他?”聂人凤有点好奇地看着谈仁皓。

“才认识的,古迅雷,应该是装甲兵少将。”

聂人凤微微皱了下眉毛,然后低声说道:“看样子,严定宇那个老顽固也开始启用年轻将领了。”

谈仁皓也笑了起来,说道:“陆军已经没有退路了,严定宇元帅肯定是被逼于无奈才选择新的战术,启用新的人才吧!”

聂人凤先了点头,然后就朝严定宇看了一眼。严定宇也正好朝这边看来,两个元帅的目光在空中停留了两秒钟,然后都笑着转移开了。

陆军在此之前一直坚持一战时的战术,没有完全采纳施鼐兴提出的装甲突击战术(实际上,帝国陆军装备坦克,自行火炮,战术轰炸机的数量并不少,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结果在西北战场上陷入了苦战之中,一直没有能够打开局面。现在,严定宇启用古迅雷这类年轻将领(而且是施鼐兴的副手),很明显,顽固不化的严定宇元帅也开始重视装甲兵的力量,陆军的战术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谈仁皓深吸了口气,尽量不去想陆军的发展,那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来一次精彩的报告,让首相以及其他官员加入他这一队,而不是输给古迅雷,让帝国内阁首相成为陆军“FANS”。

在薛希岳做开场发言的时候,谈仁皓朝古迅雷看了过去。古迅雷也朝谈仁皓看了过来,两人同时笑了起来,这只是一次友谊赛!

第六卷 真正对手 第十四节 帝国装甲兵

一番必不可少的鼓动之后,薛希岳首相没有忘记提到当前紧张,危险的形势,并且以此要求帝国官员,军人继续为帝国而战,为了帝国的胜利而战。随后,严定宇与聂人凤两位元帅介绍了23年陆海两军的作战情况,以及短期规划情况(这个不属于战略范畴,而是战术范畴)。最后才轮到谈仁皓与古迅雷这两个年轻将领来阐述帝国海陆两军的长远战争计划。

发言的顺序是由聂人凤与严定宇抽签决定的,结果古迅雷被先做报告。

“校长,看样子我们的运气不错嘛!”谈仁皓坐下来的时候,还不忘朝聂人凤看了一眼。

聂人凤微微的笑了一下,然后就朝对面的严定宇看了过去,并不完全是运气好。

“首相大人,各位大人好。”古迅雷并没有半点紧张的样子,他拿着稿件走到了椭圆形会议桌的下首,也就是正对着薛希岳首相的那一端。“在战争的头两年,我们经历了失败与挫折,但同时也获得了辉煌的胜利。我们一直在朝着最终的目标前进,从没有迟疑,也没有停顿。我们都坚信,笑到最后的肯定是唐帝国,而不会是任何一个敌人。”

“简直是在说废话!”聂人凤低声嘀咕了一句。

谈仁皓不置可否的耸了下肩膀,前期的胜利是建立在海军的基础上的,陆军只能说是沾了海军的光,不然早就一败涂地了。

“为了能够走到最后,我们拿出了今后的长远战争计划,这是陆军在总结前期的教训,吸取前期的经验之后,经过慎重考虑,拿出的一份今后未来数年的战争计划。”古迅雷迅速的扫了众人一眼,同时也停顿了一下,“该计划通过战略方向。战术装备,军队编制与训练,以及后勤保障四个方面对陆军在未来的作战行动,以及可能遭遇到的危险与挑战做了详细地阐述。”

聂人凤回头看了谈仁皓一眼,谈仁皓也立即紧张了起来。海军的战争报告中并没有将未来的战争计划分得这么详细!按照海军的传统观念,战略计划是不要太详细的,因为战场上的变化永远比计划快。现在的情况又极为特殊,没有任何人能够判断出美国参战的时间。因此海军也就不能将自己在未来数年地战争计划给定死了,留了大量的余地。

作为军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一份死板的战争计划对军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可换个角度,作为政客却并不一定都明白这个道理,因为政客不是军人,政客需要的是秩序,需要的是一份确定的报告,而不是一份模棱两可的报告。

谈仁皓轻咳了两下,在聂人凤转过头去之后。他才集中了精神。陆军这次做了充分的准备。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海军要有麻烦了。

“战略方向方面,我们仍然将以西北战场为主。”古迅雷走到了会议室一头地地图旁。负责协助会议地工作人员已经将一副西北战场的地图挂在了墙上。“在未来一年到两年时间之内,我们将向俄罗斯发动重点进攻。为此,我们将调集两百八十个师的兵力,其中至少包括三十五个坦克师与装甲师,五十五个炮兵师,其中包括三千五百辆坦克与自行火炮,一万三千门火炮。另外,还将调集二十个航空师,至少4500架作战飞机,在明年年初展开战略进攻。争取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之内完成对俄作战。解除帝国西北面受到的威胁,从而使我们可以调集兵力,协助波斯帝国与德意志帝国完成在北非与欧洲战场上的进攻行动。”

“胃口真不小!”聂人凤朝有点得意的严定宇看了一眼,然后低声对谈仁皓说道,“陆军这次是要玩真格的了,严定宇以前可没有这么拼命过。”

“这是好事,如果陆军还无法认真打的话,那就没有希望了。”谈仁皓说了句客观的话。

聂人凤笑了起来,看向谈仁皓的目光也改变了很多。

“校长。这可是你教我的。”谈仁皓避开了聂人凤的目光。

聂人凤点了点头,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初期战役主要集中在伏尔加格勒方向上,我们的首要突破目的……”

古迅雷拿来的这份战争计划确实很详细,详细得有点过分了。在任何人的理解中,这次陆海两军所需要提出的只是战略大方向上的战争计划,而陆军的战争计划却详细到了战役层面上。在这个房间里,除了那些军人(薛希岳也算得上是军人)之外,没有任何人会对陆军的战役行动感兴趣的。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件好事。”聂人凤都听得有点不耐烦了,“陆军正在认真地策划作战行动,这要比他们在朝鲜半岛上的表现好得多。虽然之前陆军犯了不少的错误,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陆军的强大力量。”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他对陆军的战术并不是很了解(海军军官学院里有一门陆军战术的辅修课,谈仁皓只去听了几次陆军教官的讲解,没有详细学过这门课程),可他也从古迅雷的报告中听出了一点端倪来。

按照陆军现在所提出的在西北战场上的进攻计划来看,陆军已经完全放弃了传统的阵地战战术,正在向机械化作战转变。也许,谈仁皓还无法在陆军的整个战略计划上看出多少征兆来,当古迅雷讲到了陆军的战术变革的时候,他就完全明白了。

“……在今后的进攻作战中,我们将重点利用装甲兵,炮兵,以及航空兵。利用装甲兵的强大突击能力,炮兵的猛烈火力,以及航空兵的快速打击能力,争取在战场上形成数处突破口,撕开俄军的防线,然后直插俄军防线后方……”

讲到战术方面的时候,很多政府官员都在低声聊着什么了,没有几个人还在认真听。

谈仁皓一直全神贯注的听着,他已经抓住了重点。陆军的战术改革远比战略上的变化大得多,而这种变化才是最为关键的。

陆军的战术已经不再是单一地装甲集群快速突击(早在欧洲战场上的战斗打响后。就有一批帝国陆军装甲兵军官前往德国,向德国学习装甲兵战术),而是结合了炮兵,航空兵之后,以装甲集群为尖刀,由炮兵与航空兵提供火力支援,形成快速,大纵深突击。在撕开敌人防线之后,立即进行大纵深的迂回穿插,完成包围作战行动,最终达成歼灭敌人的目的。显然,这绝不是简单的“闪电战”理论,更像是俄罗斯陆军正在贯彻的大纵深作战理论。

这两个理论的核心其实都是让装甲集群充当突击主力,而差别就是,闪电战并不追求快速地纵深突击与包围,只是追求快速穿插,利用装甲兵与航空兵来解决对手。而在大纵深作战理论中。炮兵的地位提高了很多。而且也重要了很多。当然,究竟哪种战术理论更好,这个就只能在战争上得出结果了。

“……在军队编制方面。我们将集中使用坦克,自行火炮等装甲突击力量,加强坦克军,装甲部队,炮兵部队的独立作战能力,强化装甲兵的编制,并且……”

古迅雷仿佛没有注意到那些已经快要打瞌睡的政府官员一样,他仍然在很起劲的“演讲”着。谈仁皓也仍然在专心致志的听着,越听下去,他对陆军的计划就越为了解。

不管陆军采取“闪电战”战术。还是“大纵深突击”战术,其基础都是装甲兵。当然,装甲兵并不是战场上唯一的主宰,在这两个战术理论中,航空兵的地位实际上与装甲兵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在整个战术中,装甲兵与(战术)航空兵地协同作战极为关键。有了装甲兵地突击能力,再加上航空兵的支援与掩护,突击才会成功。

为了推行这一战术。陆军必须进行编制改革。将装甲兵独立出来,组建独立的,而且拥有各种配合兵种(工兵,炮兵,摩托化步兵)地坦克军与装甲军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唐帝国并不缺乏足够的坦克(其中引进的Ⅶ型坦克是唐帝国陆军现在的主战坦克,而正在研制的新型坦克也快要完成了),战前,帝国陆军编制内就拥有坦克3800辆,另外还有自行火炮2500辆。在战争的头两年里,唐帝国生产了坦克5500辆,自行火炮4800辆(另外在战争中消耗掉了大概2300辆坦克与自行火炮)。这么庞大的装甲装备却没有能够给帝国带来胜利,这确实值得任何一个人反思。

除了装甲兵之外,帝国陆航装备的战术战机已经达到了14000架,其中战斗机3800架,战术轰炸机4900架。这些战术飞机一共编成了18个战斗机师,27个战术轰炸机师。从规模上看,帝国陆航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可其取得地战果却是最为糟糕的,比起编制规模小得多的德国空军来说,帝国陆航在战场上的表现完全可以用失败来形容!

改变陆军的编制是发挥陆军战斗力的关键,当严定宇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肯定会立即着手。其实,从陆军编制的变化上也完全看得出来,陆军已经彻底的抛弃了陈旧地战术,转而寻求更有效,更先进的战术。

“……为了达到这一战争目的,我们需要更多坦克,火炮,飞机,我们需要更多的优秀官兵,我们需要更多的弹药,我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在这两年之内,陆军至少需要一万辆坦克,一万五千门自行火炮,十万门其他各类火炮,以及五万架飞机。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帝国陆军需要的支持将更多,同样的,我们将带回更多的胜利,创造更多的奇迹!”

古迅雷的话音落下后,会议室里先是安静了下来,接着薛希岳第一个鼓掌,其他的官员与将领这才跟着鼓掌。

“不错的演讲,不过,这不是官员们需要的!”聂人凤一边轻轻鼓掌,一边笑了起来。

谈仁皓也笑了笑,古迅雷最后提出的需求胃口太大了。这虽然在帝国的承受范围之内(比薛希岳提出的战争生指标低得多),可帝国还需要向其他盟国提供援助,需要输出大量的武器装备,不可能把所有生产出来武器装备都提供给陆军。当然,陆军的需求其实是完全合理的。俄罗斯是欧洲地区国土最广袤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国土面积仅次于唐帝国与美国(澳洲当时还没有独立成为一个国家)之外,国土面积最为广袤的列强(巴西的国土面积超过了俄罗斯,但不是列强)。要战胜俄罗斯并不容易,不然一战时,唐帝国也不会通过消耗战来拖垮俄罗斯,通过俄罗斯国内的剧变来战胜这个敌人了。

在古迅雷的整个演讲中,一直都在强调一点,那就是陆军将转向机械化作战,并且将全面加强装甲兵,炮兵与航空兵的重要性,利用多兵种协同作战来达到战术上的突破目的,并且积累战术突破为战略突破,最终赢得西北战场上的胜利。

不管是对唐帝国,还是对唐帝国的陆军来说,这种转变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在经过了战争头两年的艰难前进,以及重重挫折与失败之后,帝国陆军终于认识到了战争的变化。一战中被奉若天书的阵地战已经被彻底的淘汰,战争正在向火力与速度转变,火力与速度决定了战争的一切。也许,陆军在这个时候认识到这个变化还不算太晚,因为他们还可以把握住今后的机会。

从总体上讲,古迅雷的演讲并不是很成功,他太强调军事性,而忽略了这是在向内阁大臣做报告,而不是在向陆军司令做报告,结果很多大臣都给搞糊涂了。

第六卷 真正对手 第十五节 认清对手

谈仁皓走到古迅雷开始“演讲”时的位置时,他先向会议室里的官员们看了一眼,然后才放下了手上的文件。聂人凤好像预感到了什么,立即朝谈仁皓看了过来。

“首相大人,各位大臣。在讲解海军未来的战争计划之前,我想先阐述一个观点。”谈仁皓没有用他的稿子,“我不想如同开始古迅雷少将那样详细的阐述海军的作战计划,因为战场上的变化永远比计划来得快,如果计划脱离了现实,那就不是一份好的计划。决定我们未来战争计划的因素中,除了帝国国内的生产能力之外,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外界因素,那就是,我们的主要敌人到底是谁?”

谈仁皓的开场白比古迅雷好得多,开始那些都在打瞌睡的官员立即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谈仁皓的身上来,连古迅雷都很佩服的朝谈仁皓看了过来。

“在来京城之前,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份调查报告,这是一份根据帝国各情报单位获取的情报汇总来的报告,关于我们几个主要敌国,以及潜在的对手的国家生产能力报告!”谈仁皓朝那名协助会议的年轻官员点了点头,十几份文件分发到了各个内阁大臣的手里。这原本是谈仁皓的备用计划,现在却被他首先用上了。“这份调查报告也许存在一定的漏洞与错误,但大体上是可信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最后一页,我们将这些国家的生产能力与帝国的生产能力做了对比。如果帝国的生产能力为100的话,那么现在的日本仅为8,俄罗斯为24,意大利为35,西班牙为32,法国为37,英国为45。下面还有一份同盟国的生产情况,其中波斯帝国为45。德意志帝国为65。战争本身是建立在经济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之上的。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地加法,实际上,现在我方的生产能力是远超过敌人的生产能力的。但是,我们忽略一个重要的潜在对手,而且这个潜在对手也许会在不久之后成为我们真正的敌人!”

官员们在认真听谈仁皓的讲解的同时,还在翻看着手上的文件,连聂人凤都不例外。他并不知道谈仁皓准备了这么一手,而且会从这里开始阐述海军的战争计划。当然,聂人凤也感到很高兴,因为谈仁皓一上来就抓住了重点,那些内阁大臣最喜欢看的就是经济类的数据,而且这能够给他们一个更直观的印象。

“我们一直忽略了美国,实际上,美国才是我们最大的对手!”谈仁皓又让那名年轻官员把第二份文件分发了出去。“按照我方与敌方的生产能力对比,战争早就应该结束了。日本在战前的生产力不过就帝国的四成左右,而日本不但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还坚持了两年。现在还在芶延残喘,这是为什么?另外,欧洲大陆上。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这三个国家的生产力加起来也只有德意志帝国的一倍半,为什么德意志帝国会处处被动挨打?还有波斯帝国,为什么无法迅速的推进战线?这些其实都与美国有关。20年,美国的生产力已经恢复到了帝国的七成,而21年,美国的生产力为帝国的73%,22年更是达到了77%。今年,也许将超过80%。换句话说。在我们进行战争动员的时候,美国也在暗中做着同样的事情,美国并没有被我们甩开,而是一直紧跟在我们后面。如果将美国的生产力算上的话,那么结果就将完全颠倒过来,敌方的生产力将超过我们,而且超过很多!”

房间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气氛也略显紧张。

“谈仁皓少将,你说这些的用意是什么?”严定宇有点坐不住了。内阁大臣在前后的不同表现就已经说明了谈仁皓的讲解比古迅雷要出色得多。

“元帅,我在前面说这么多的‘废话’,实际上就只是想强调一点。”谈仁皓朝严定宇点了下头,然后立即向其他大臣看去,“我们的敌人到底是谁?谁才是我们真正的对手?日本?日本已经被我们踩在了脚下,已经成了岸上的死鱼,还能蹦几下?俄罗斯?俄罗斯三线作战,帝国大军一到,俄罗斯还能坚持多久?英国?等到帝国海军舰队出现在北大西洋上的时候,英国还敢继续抵抗吗?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还是别的国家?都不是,这些国家都不配成为帝国的对手,帝国的真正对手在太平洋的那一端,是美国!”

“少将,我们都知道美国是最大的威胁。”工业大臣开口了,“可现在美国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也没有对美国宣战。”

“对,帝国与美国确实还没有处于战争状态,可谁敢保证,帝国会与美国长久和平相处,而现在美国正在做的事情与战争有何区别?”谈仁皓的回答一点都不客气,“早在战争爆发之前的几年,美国就向日本输出了上千万吨的钢铁,数千万吨的石油,还向日本出口了大量的工业基础设备,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如果日本没有得到美国的支持,日本有能力发动战争吗?21年8月15日之后,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国一直没有间断向日本提供战争支持。虽然我们手里没有一份详细的统计数据,但我们可以相信,在这两年里,美国的支持是日本能够坚持下来的关键力量。同样的,在大西洋上,如果英法没有得到美国的支持,他们不但无法在欧洲大陆战场是和坚持下去,恐怕连自己的本土都保不住。还有俄罗斯,如果俄罗斯没有拿到美援,凭什么向帝国发动战争?美国的行为就是在支持别的国家与帝国作战,而根据张绍廷首相当年提出的帝国守则,这就是战争行为!”

工业大臣缩了回去,谈仁皓这番话说到了重点上。在张绍廷首相时期,帝国内外交困,为了确保帝国的利益,这位“第一首相”一手执剑,一手执犁,不但恢复了帝国的经济。而且还在多次对外战争中建立了巨大的功勋。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张绍廷首先提出,任何向帝国的敌人提供战争援助的行为都是对帝国的挑衅,都是战争行为。也正是如此,在后来的数百年时间里,帝国军队南征北战,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可在一战前。帝国国力已经严重下滑,自然也就放弃了张绍廷提出的这一政策,不然早在一战的时候,帝国就向美国开战了。

“少将,我们承认这一点,但我们已经放弃了这一政策。”薛希岳开口了,“当然,我们也一直将美国视为最强大的敌人,问题是,我们现在没有与美国开战。是不是?”

“首相大人。我们不可能避免与美国的战争。”面对薛希岳,谈仁皓的气势也低了很多,他朝旁边的那名年轻官员点了点头。一份文件送到了薛希岳的手里。“这是我们做的评估报告,其中附带有美国在这几个月内的军事调动情况,相关的情报都是由军事情报局提供的。美国在这几个月内一直在加强太平洋,特别是在夏威夷群岛,马里亚纳群岛以及澳洲的军事部署,其太平洋舰队已经转移之珍珠港,关岛上的军事部署加强了至少三倍,而新增援澳洲的军团将在月底到达,到时候,美国部署在澳洲的兵力将达到十五万。后面还有一份美国国内的工业结构调整报告。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