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魂-第5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北一直是帝国最偏远的地区,特别是在大战前,当帝国重点建设东北工业基地之后,西北地区成为了帝国最落后的地区。当时已经是帝国首相的薛希岳没有急着启动西北建设计划,就主要是西北地区面向夙敌俄罗斯,很有可能成为战争前线,因此在西北地区搞工业建设的风险很大。

战争期间,向大陆战场运送作战物资一直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铁路线根本就无法满足数百万陆军的物资需求,不得不迫使帝国开辟从南洋到黑海的海运线路。当时就有人提出,如果能够在西北地区建立工业区的话。那么很多物资都不需要从帝国本土核心地区运送,直接可以在靠近前线的地方生产,满足部队的作战需要。只是,在战争时期,帝国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建立一个庞大的工业区,而且建立工业区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这在战时也是不现实的。

现在,俄罗斯的问题已经解决。而且随着战争结束。帝国急需一个可以带动帝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建立西北工业区就是起到了这个火车头的作用。此时薛希岳提出建立西北工业区。其本意就是要以此带动帝国的经济发展,解决帝国国内工业产能过剩,劳动力过剩的严峻问题。

正因为有了薛希岳的首肯,施鼐兴提出的俄罗斯工业振兴计划也开始顺利实施。到29年年底,在施鼐兴提出的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中,已经有大概两成的项目得到了落实,更多的项目正在启动之中。

当时,一共要在俄罗斯的西南部地区兴建107座工厂,修建5万公里的公路,以及7500公里的铁路,外加扩建里海与黑海的两座港口。后来还增加了几座大型机场。如果这些工程全部完成的话。将为至少350万工人提供五年地工作,需要上千万吨,甚至是以亿吨计的钢铁。水泥,石油。煤炭等等工业原料。

毫无疑问。在完成了这五年的建设之后,俄罗斯将基本上恢复到战前地水平,而且工厂生产出来的大量建筑原料不但将供应给帝国西北部地区工业中心。还将

用于修复在战争期间受到破坏地俄罗斯大小城市。修复俄罗斯的基砒设施。工厂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将让更多地俄罗斯人从中获得好处。恢复俄罗斯地社会稳定。

实际上。没有到五年之后。在29年年底。俄罗斯各地地治安就已经改善了不少,社会恢复工作也全面展开。更为重要的是。帝国向俄罗斯提供的无偿援助也在迅速减少,更多的时候。是用贸易代替了援助。这正是施鼐兴所要达到的目的。当俄罗斯逐渐从战争地阴影中走出来,战争的创伤逐渐恢复。而且越来越多地俄罗斯人从中获得了好处,放下了与帝国敌对的情绪,并且转而与帝国接触,与帝国合作的时候。“施鼐兴计划”的巨大影响力已经显现了出来。

谈仁皓在俄罗斯呆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当时他主要做的就是规划俄罗斯的工业建设。到四月底,在谈仁皓从阿斯特拉罕回到莫斯科的时候,他基本上完成了施鼐兴交代给他的任务。当时,施鼐兴还没有急着离开俄罗斯,很多工作都需要他去处理。就在施鼐兴准备给谈仁皓安排第二项任务的时候,一个重要的人物来到了莫斯科。

“他来了多久了?”谈仁皓一边说着,一边脱下了外套,四月份莫斯科的天气要比二月份的时候暖和得多了,但是对谈仁皓这个在南方土生土长的人来说,依旧非常的寒冷。

“快两个小时了,我们半个小时后开饭。”杜兴一边说着,一边接过了外套。

“没事别让人来打扰。”

杜兴点了点头,等谈仁皓进去后,他才拉上了房门。

听到关门的声音。正坐在沙发上翻着一份文件的年轻军官转过了头来。看到谈仁皓之后,他立即站了起来。

“坐吧,别客气,到了多久了?”谈仁皓朝潘泽康看了过去,开始他还有点不相信了,潘泽康到莫斯科来找他做什么?

“才到,直接就过来了。”潘泽康还是显得有点内向。

“还没有吃午饭吧?等下我们一起吃,没有什么好招待你的……”

“谈将军,你太客气了,其实……”

谈仁皓端着茶杯坐了下来,一阵个上午他都在跟施鼐兴谈事情,现在脑袋还有点昏沉呢。

潘泽康迟疑了一下。“我们下午就要回去了。”

“还有人跟你一起来的?那就叫来一起吃饭吧。”

“不是,我一个人来的。”

谈仁皓愣了一下,听出了潘泽康这番话的意思。

“其实……”潘泽康在公文包里翻了一阵,找出了一份文件,“这次是甘永兴将军叫我过来接你的。”

“接我?”谈仁皓接过了文件,是甘永兴下达的一份调令。

“对,接你回国。”

“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谈仁皓微微皱了一下眉毛,他好不容易才适应了莫斯科这边的生活,工作也才刚刚上手,甘永兴那疯子参谋长又要他回国,难道坐飞机不需要花时间。运输机往返飞行不需要烧燃料吗?

“很重要的事情。只是现在……”

“放心。这里很安全。”谈仁皓突然意识到。潘泽康来找他,绝不是为了别的事情,只有一件事,是潘泽康可以来找他的。“是不是你们……”

潘泽康点了点头,可仍然没有直接说出来。

“我们什么时候出发?”谈仁皓也不多罗嗦了。

“下午,飞机正在检查,大概三点就能起飞。”

谈仁皓看了眼表。“还有时间,那我们先吃午饭。等下我去找施鼐兴将军。跟他告辞后,我们就去机场,没问题吧?”

潘泽康点了点头,这时候,杜兴也进来通知可以开饭了。

吃过午饭后,谈仁皓让杜兴留下来收拾行李,同时陪潘泽康去参观一下当年俄国沙皇的皇宫,而他则直接去了施鼐兴的办公室。如同谈仁皓所预料的一样,施鼐兴中午没有去休息,是在办公室里吃的午饭,现在还在忙着处理文件呢。

“你要回国?”施鼐兴也有点惊讶,很明显,他没有接到任何消息。

“对,海军司令部才派人送来的凋令。下午的飞机。”

施鼐兴微微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一般的情况下,调令是通过发电报的方式送达的。而这次海军司令部专门派人过来送调令,很明显,这是一次秘密调动。不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而施鼐兴自然也就没有多问。

“这次回去大概花不了多少时间,等我把那边的事情办完后,我就赶回来。”

“不用急,你可以在家多呆几天,来这边两个多月了,也没有见你给家里写过信,看样子,你也是那种不喜欢写信的人吧?”

谈仁皓勉强的笑了一下,施鼐兴要不提起的话。他还真没有想到,来到莫斯科两个月了。他还没有给家里写一封信呢。

“你回去收拾行李吧。”施鼐兴站了起来,“等把手里的事都处理完了,你再来报道也不迟,当然,尽快来报道是最好不过的了。”

谈仁皓随即与施鼐兴告辞,经过这两个月的合作。他对施鼐兴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与了解。除了难以琢磨的脾气之外,谈仁皓完全可以用“佩服”这两个字来形容他对施鼐兴的认识。廖汉翔与古迅雷都没有吹牛,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将领,谈仁皓在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更学到了很多谈仁皓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可以说,在这两个月之内,谈仁皓学到的军事之外的知识要比他之前几年所学到的都要多得多。

回到住所后,谈仁皓就叫上杜兴与潘泽康直接去了机场。运送潘泽康过来的那架大型运输机已经做好了起飞的准备工作。这次仍然是一架普通的运输机,这让谈仁皓有点抱怨,甘永兴有的时候也太抠门了一点,难道就不能派架好点的飞机来吗?怎么说,从莫斯科回到帝国也要飞上十几个小时呢!

第二十六卷 未来启示 第十一节 荒漠基地

飞机起飞后。谈仁皓就去睡了一觉,他这几天都没有怎么休息。等到谈仁皓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飞机还在继续向南飞行。这种大型运输机在加满了燃料后可以一口气飞上十几个小时,中途不需要降落。

“几点了?”谈仁皓来到前面的机舱,才发现杜兴与潘泽康还是在很精神,两人还在说笑话呢。

杜兴看了眼手表。“十一点半,要吃点东西吗?”

谈仁皓点了点头,就在潘泽康对面的位置上坐了下来,飞机已经飞行了八个半小时。

潘泽康递了杯水给谈仁皓。“睡得还舒服吧?我们很快就要到了。”

“这么快?”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他记得,上次坐了十四个小时的飞机才飞到莫斯科呢。

“计划是凌晨一点半到达,还有两个小时。”

“我们去哪?”谈仁皓感到有点不对劲,看样子,飞机不是向帝国内地飞行的。

“这个……”

这时候杜兴送来了盒饭。谈仁皓也饿坏了。

“这次,我们是要去一个沙漠基地。”

谈仁皓点了点头,示意潘泽康继续说下去。

“经过我们十多万科研人员,工程师数年的艰辛努力。在……”

“得了。说重点。”谈仁皓把嘴里的食物咽了下去。他可不想听什么长篇大论。

“也就是说。我们这次是去看实弹实验的。”

“实弹实验?”谈仁皓差点被咽着,“你是说,那个什么。什么……”

“原子弹。”

“对,原子弹造出来了?”

潘泽康笑着点了点头,随即转口说道:“现在造出来地是一枚实验型地原子弹。而具有实战能力的原子弹还在制造之中,不过。要不了几个月。就能制造出来。”

“得。有资料吗?”谈仁皓立即兴奋了起来。

“这个……”

“罗嗦什么,给我看看。我就不信你没有带相关的资料。”

潘泽康也不好再罗嗦下去,他在公文包里找了一会,找出了一份薄薄地文件。

谈仁皓也没有心情吃东西了。擦掉了嘴上的油迹后,他接过了这份只有几页的文件。上面全是文字资料。根本就没有图片资料,而且在最显眼的地方印有“绝密”两个字。而且还是红色的。表示这是帝国最高机密。

就算是文字介绍,也相当的片面与不完全,而且几乎全是废话。谈仁皓迅速地看完了一遍。然后再看了一遍。结果让他很是失望,里面对原子弹几乎没有任何正面的介绍。

“真正的绝密资料是不准带出基地地,所以……”

谈仁皓叹了口气。他也没有埋怨潘泽康。如果原子弹真如同吹嘘的那么厉害的话。那就绝对是帝国的最高机密。而任何文字资料都不可能带出基地,甚至连从事原子弹研制与开发工作的人员的活动都要受到自由。

当时,为了搞“盘古计划”帝国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还投入了十多万科研人员,其中仅潘泽康这类年轻地科研人员就有十万人。这些人的活动都是受到了严密的监视与控制的,而且是由宪兵部队负责,而不是普通的军队。后来谈仁皓才知道。当时所有从事“盘古计划”的人员都与家人中断了联系。就算是少数有特权的高级工程师要给家里人写信,也得接受全面检查,即信件的内容必须要接受检查,根本就不会考虑个人隐私。而潘泽康当时没有参加最核心的工作。他是属于联络人员,所以活动还算是比较自由的,只是他每次外出,也要受到监控与限制。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的时间,谈仁皓是在急切的心情中渡过的,当飞机开始下降的时候,他也开始向机窗外张望,可是外面的夜色很暗,加上机舱内灯光的影响,他什么都看不到。直到飞机在跑道上停下来,一股风沙从开启的舱门里刮进来的时候,谈仁皓才意识到。他们来到了一座沙漠里的机场上。

“外面的风很大!”潘泽康提高了声音,“等下跟我走。大概又是沙尘暴!”

谈仁皓点了点头。拉拢了衣襟。刚走出机舱,大风就刮得他差点从舷梯上掉下去,风力至少在十级以上,谈仁皓还真不敢想像,这里会是“盘古计划”的秘密研究所吗?那十几万人难道能够在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除了风沙之外,气温也非常低。不比莫斯科好多少,这是沙漠地区的一大特点,往往白天热得能够把人给烤熟了,晚上冷得能把人冻僵。巨大的温差根本就让人无法生存。

谈仁皓与杜兴一路上都紧跟在潘泽康的后面。当潘泽康停下脚步的时候,谈仁皓才发现,他们来到了一条地道的入口处,显然,科研基地不是建在地面上的。而是建在地下的。

地道挡住了外面的大风。等到谈仁皓适应了里面的光线后才发现,地道两侧每过几米就有一个岗哨,而且里面都有荷枪实弹的宪兵,看样子,这里的安全工作还不是一般的严密。在潘泽康出示了证件后。三人迅速的通过了三道关卡,最后来到了一扇巨大的钢门前。负责守卫的宪兵先检查了潘泽康的证件,随即又检查了谈仁皓与杜兴的证件,甚至还多看了谈仁皓两眼。在确定无误之后,这才用拨通了电话。不多时,钢门向两侧打开了,谈仁皓很快就注意到,这扇钢门的厚度绝不在战列舰主装甲板之下。至少有沏毫米。也许更厚一些。而每扇钢门的重量肯定在丑炖以上。

“我们到了!”进去后,潘泽康在一扇巨大的玻璃墙后面停住了脚步。

谈仁皓回头看了一眼合上地大门,当他转过头来的时候。才发现,在他前面,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基地。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一座地下城市了。这座地下城市基本上呈圆型,直径大概有500米左右,穹顶的高度有

10米左右。由十多根巨大地钢筋混凝土柱子支撑着,在穹顶的正下头是一盏,准确的说是一组大功率地镁灯。发出的光亮足以照亮整个地下基地。穹顶的正下方是一个巨大地金属罩子,表面是银色的。不过有点黯淡。在谈仁皓目所能及的范围内,上百名,也许有数百名穿着白大补地科研人员正在忙碌着。而且周围还有很多其他的科研设备。

“将军,我们是不是来错地方了?”杜兴比谈仁皓还要惊讶。

谈仁皓装着镇定。可是心里同样惊讶,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以他的了解这里很多东西都是超越了时代的。

“请换上衣服吧!”潘泽康站在一扇玻璃门前向谈仁皓他们招手。

“里面是无尘环境,都要换衣服。”

谈仁皓与杜兴都领到了一套白大补,经过了两轮高压空气冲洗后,他们才跟着潘泽康进入了基地内部。

“我先带你们去住的地方。然后给你们介绍一下这里的情况。”

这次给谈仁皓居住的地方就比较“穷酸”了,而且看样子,这基地里也不怎么在乎人员地生活,反正那些科研人员也不会把日常生活当会事。在去放下了行李之后,谈仁皓与杜兴就跟着潘泽康,由潘泽康为他们介绍了这里的基本情况。

这座地下科研基地是在“盘古计划”正式启动之后就动工修建的。

主要就是由陆军的工程兵负责,这就花了足足两年的时间。基地总共有十二层,谈仁皓之前看到的只是最核心的地区,即安放核反应堆的地区。在下面还有十一层。另外四周还有好几十条通道,连接着上百个实验室,以及供十多万研究人员居住的几万个房间。

如果认为“盘古计划”仅仅只是制造原子弹的计划,那就太肤浅了,如果认为核反应堆就是整个原子弹的核心机构的话,那也太肤浅了。“盘古计划”本身是一整套的计划,从原子弹的原理,设计,制造,到投掷,几乎设计到了每一个环节,是一套完整的军事计划。同时,重水反应堆只是该计划的一个核心,除此之外,在基地的最下面几层还安装了十多万台离心机,另外还有一个爆炸实验室。可以说,这些机构都是“盘古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盘古计划”才提出来的时候,大部分的科学家都认为铀235是唯一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的原料。而在建立了重水反应堆之后,科学家才发现。钚239实际上也是用来制造原子弹的理想材料,而且其利用效率应该比铀235还要高,也就是说,用钚239制造原子弹应该更为理想。可是,钚239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只能在重水反应堆里产生,即铀巫在受至中子轰击之后发生质变,最后得到的产物就是钚239。

为了保证能够尽快制造出原子弹,帝国的科学家采用了两手并举的办法,一是大量生产离心机,用以提纯铀235,另外就是利用重水反应堆生产钚239。当时,除了谈仁皓所到达的这个试验基地之外,帝国还另外建造了四座重水反应堆,为了保险期间,这四座重水反应堆都是分散的,没有集中到一起。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高速离心机。因为铀235在铀元素的同位素中所占到的比重是想当小的,而且其化学性质与铀238几乎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无法通过化学的方式进行分离。当时科学家找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利用两种同位素的质量差,用高速离心机来分离这两种元素,准确地说,是这两种元素的化合物。而离心机的工作效率并不高,而且需要经过多道,甚至是上百次分离之后。才能够得到纯度为80%左右的铀235,而要达到原子弹的标准。其纯度必须要在95%以上(实际上这仍然不够)因此,通过离心机来提取高纯度的铀235的效率是相当低的,就算当时有几万台离心机在不停的工作,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够得到制造一枚原子弹所需要的核原料。也就是说,如果用铀235作为原子弹的核原料的话,其工业生产效率就直接影响到了原子弹的生产规模,这就迫使科学家转为用钚239来制造原子弹。

原子弹的设计也相当关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起爆部分。

原子弹的爆炸原理其实并不复杂,简单地说,就是链式核反应。铀235原子核在受到中子轰击的时候,会分裂成为两个,或者是多个原子核,同时释放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中子,这些中子再轰击其他的铀235原子核,产生链式核反应。而在此分裂的过程中,铀235原子核的质量会减少。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即能量等于物质质量与光速平方的乘积,损失的质量就全部转发为了光能,热能,辐射能等种种能量,从而产生巨大的破坏效果。

在这个原理上,最重要的就是要让链式反应持续地进行下去。而不能中断,这样才能够使原子弹起爆成功。实际上,正个反应过程相当快,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持续时间用毫秒,纳秒计算。而要保证链式反应完成。就必须要使核物质的数量达到一定的限度,这就是“临界质量”只要达到或者是超过了临界质量,原子弹才能够成功引爆。如果达不到临界质量,就不会发生核爆炸,或者是爆炸威力降低很多,达不到设计要求。

准确地说,临界质量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数,即质量与核反应材料的密度有直接关系。这正是引爆原子弹的关键技术,科学家在这上面花了很长的时间进行理论研究。而且,最终找到了两种比较可靠的引爆方式,一种叫“枪式”另外一种叫“内爆式”而这两种引爆方式都还没有进行过任何的试验,仍然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当然,在第一枚原子弹真正引爆之前,谁也不知道这些理论到底能不能变成事实!

第二十六卷 未来启示 第十二节 万事俱备

“照你的意思说,不能像普通炸弹那样,用雷管引爆?”

“引爆装置就是原子弹的雷管,当然里面装的并不是雷汞。”

谈仁皓朝四周看了一下,这个爆炸实验室非常大,空间也很高。看样子,在怎么引爆原子弹的问题上,科学家还真是费了不少的力气。

“那么,你提到的那两种引爆方式有什么区别呢?”杜兴也很是好奇,本来他只有听的权利,没有提问的权利。

“你说的是‘枪式’与‘内爆式’?”

谈仁皓转过了头来,他也很好奇。

“其实,这两种引爆方式……”

总体来说,“枪式”引爆法的原理是最为简单的。即首先将两块核原料分开,每一块的质量都低于临界质量,其中一块固定,另外一块可以活动。并且在活动的一块后面安装高能炸药。在需要引爆原子弹的时候,就直接引爆炸药,将活动的核材料射向固定的那一块,两块核材料融合后,其质量就超过了临界质量,随即引发链式反应,发生核爆炸。

“内爆式”引爆法的原理就要稍微复杂一点,准确地说。是制造难度要高得多。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炸药爆炸时产生的压力,将一块没有达到临界质量地核材料进行高度压缩。使其密度迅速提高。迅速超过临界质量,随即引发链式反应,发生核爆炸。

总体而言。“枪式”原理地制造难度并不大,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比较容易实现。可是其主要问题是对核材料的利用率并不高。至少都需要20公斤地铀235才能制造一枚原子弹。而这需要几万台离心机工作一年以上的时间。相反,“内爆式”对高能炸药的爆炸时间一致性地要求相当高。必须要将环绕在核材料外的高能炸药分成许多小块,每一块的安装位置都要有严格地要求,而且引爆时间上也有着严格的要求。甚至对连接炸药用的电线地长度都是有严格要求的。而其优点就是对核材料的利用效率高。纯理论计算,5公斤钚239就可以做成一枚原子弹了,而实际使用量也不会比20公斤多,大概在8到12公斤之间。另外,“内爆式”还可以控制原子弹的当量,也就是威力。这是比较重要的。

“那我们现在的研究工作进展得怎么样了呢?”听完了潘泽康的介绍。谈仁皓心里也有数了,很明显,仅仅只有核理论是不够地。

“‘枪式’这边基本上已经没有问题了,我们做过几次模拟实验,都比较成功。只是现在‘内爆式’这边还有点问题。主要就是炸药的起爆时间没有掌握好,正在抓紧研究。”潘泽康一边说着。一边朝门外走去,“我们的第一枚原子弹将采用‘枪式’引爆法,这主要是为了保险,如果各方面进展顺利,那么第二枚原子弹就将采用‘内爆式’。现在我们到下面的离心机房看看。”

还没有走进离心机房,谈仁皓就被那巨大的噪音给震住了。高速离心机的旋转速度是相当惊人的,根据潘泽康介绍。这些离心机的寿命都很短,有的工作几个小时就会出故障,而且其耗电量非常惊人,几万台离心机一起工作的话,其需要的电能相当于一座2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为此。还专门在几十公里外建了一座燃油发电站呢。而当时帝国大部分的发电站都是烧煤的。或者是水力发电站,恐怕也只有在“盘古计划”

中才会不惜工本的用燃油来发电吧。

离心机房对谈仁皓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毕竟那些离心机的样子都差不多。而且只是规模很庞大而已,更让谈仁皓受不了的是其产生的巨大噪音,听着很让人心烦。

“现在,我带你们去看看原子弹的模型。”

“你们不是造出真的原子弹了吗?”

“那只是实验装置,等下我也会带你们去看的,而真正的原子弹现在还在制造之中。”

谈仁皓跟着潘泽康进了电梯,很快他们就到了上面放着原子弹模型的房间里。这个方面里一共摆设了三个模型。

第一个模型是试验装置的缩小模型,从外观上看,根本就不是一个炸弹,有点像是一个巨大的木制酒桶,而且因为只是用来实验的,所以外面没有装弹体,电线这些都是直接暴露在外面的。

“明天我们要实验的就是这个爆炸装置。”

“明天?”谈仁皓惊讶地看了潘泽康一眼。

“对啊。明天下午。不然我也不会急着赶回来,好不容易去了趟莫斯科。进了克里姆林宫,我连里面是个什么样子都还没有搞清楚呢。”

“那下次有机会我带你去。”谈仁皓笑了起来,看样子,杜兴招待客人的时候并不是很积极。

“再说吧,而且什么时候能够离开这里,我还不知道呢。”潘泽康转移了话题,“这只是一个爆炸模型,而且一百比一的微缩模型,真正的要大得多。”

谈仁皓又是一阵惊讶,这模型本身就不小了,比得上一枚250公斤的航空炸弹呢。如果只是个百分之一的微缩模型的话。那么真正的爆炸装置就要大得多,而且不是任何轰炸机可以携带的,也难怪叫实验爆炸装置,根本就不具备实战能力。

“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制造的原子弹的模型,大概就这个样子。”

谈仁皓的目光落到了第二个模型上。这个模型就有好几米长,看样子,应该是原尺寸模型。其外观很像是普通地炸弹。只是大得多而已。

弹体是圆柱形地。弹头扁平,弹尾上有几片用来保持稳定的弹翼,而且在最后面还有一个盘装的物体。谈仁皓思考了一下,认出这是用来装减速伞地。看样子,原子弹只能由轰炸机在高空投掷。而且还需要用减速伞来控制下落的速度。

实际上,当时科学家设计的第一枚原

子弹在实验爆炸之前是很不成熟地,因为所有的设计都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根本就没有实验数据可以借鉴。

不说别的,当时帝国科学家对原子弹爆炸后产生地能量将以什么样的形势产生左右。以及各种能量在爆炸当量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这都没有一个肯定地说法,主要是不同的科学家。根据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原子弹的作用方式就直接决定了最佳爆炸高度。比如,光能与辐射能占爆炸大量的大部分的话,那么就应该提高爆炸高度,这样破坏效果肯定要好得多。相反。如果是内能。以及产生的冲击波占爆炸当量的大部分的话。那就应该降低引爆高度。

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当时没有任何的实验数据,而仅仅只建立在理论计算基础上的结果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在实验爆炸装置引爆之前。

至少有好几十种原子弹的设计方式,而在实验装置引爆之后,当科学家们拿到了大量的实测数据之后。就只剩下了几种设计方式,最终保留下来的就那么两三种。

也就是说。当时谈仁皓所看到的,实际上只是一个不成熟的原子弹设计方案。虽然该方案当时被认为是最可行的,而且后来实际上制造的第一枚原子弹就采用的是这个方案,可是真正造出来的原子弹与这个模型的差别还的挺大的。特别是其内部结构方面的差别相当大。几乎有一半的理论设计被推翻。

“时间也不早了,你们早点休息,我会在中午来叫你们的。试验订在明天下午三点。”

“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参观了?”谈仁皓朝最后一个只弄出了一半的模型看了一眼。

“那个还没有完成。现在主要就是缺少实际的数据。”潘泽康耸了下肩膀,“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到我的卧室去参观一下,其实这里的所有生活房间的布局都大同小异。”

“这个就没有必要了。”谈仁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