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魂-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德国方面提供的消息来看,‘胡德’号肯定完蛋了,‘反击’号也在返航的时候沉没了,‘声望’号与‘威尔士亲王’号都得进船坞大修。”甘永兴停顿了一下,“不过,英国人手里还有十几艘战列舰,加上法国的,就算德国海军没有任何损失,仍然没有希望进入大西洋,更何况德国海军那四艘主力舰都要进船坞维修呢。”

“看来,德国人又要悲愤了。”谈仁皓苦笑了一下,这很像一场规模缩小了的“日德兰海战”,当年,德国海军输了“日德兰海战”,德国举国上下悲愤不已,甚至有国民捐献自己的金银首饰,资助海军建造更多的主力舰,挑战英国的大舰队。

“德国海军封锁了消息,应该不会有多大的影响,现在的德国根本就经不起任何的失败。”

“实际上,德国人没有失败。”这时候,聂人凤开口了,“德国人在战术上是胜利者,而他们失去了进入大西洋的机会,这也是实力所导致的,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干掉两艘英国的主力舰,德国海军确实很强悍,却不强大。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德国海军的行动是成功的。有了这次的海战,英国的那十几艘主力舰就得全部留在本土,防范德国海军再次突围。说不定,英国还会要求法国从地中海调几艘主力舰过来围剿德国海军。反正,我们暂时不用担心南大西洋上的安全了,而波斯海军也可以在东地中海上松口气了。”

“雷德尔也是这么说的,他还希望我们兑现承诺,早日把答应提供给他的战舰送过去呢。”甘永兴耸了下肩膀,“在德国这段时间,雷德尔不下十次的向我暗示提供战舰的事情,不过我都没有直接答应,反正现在就算给他们主力舰,也无法送到基尔港去。”

谈仁皓与聂人凤都笑了起来,德国人有的时候还真是死板,竟然不知道变通。

第十卷 锁链群岛 第六节 独力舰队

“死海海战”的消息也很快传开了,可这足足晚了两个多月,恐怕交战双方都不愿意大肆宣传这场海战吧。

在英国人的角度来看,“北海海战”简直就是英国海军数百年历史中最大的耻辱。之前打不过唐帝国海军,是因为唐帝国海军确实强大,是世界头号海军,打不过是正常的(英国人一直很佩服唐帝国,特别佩服唐帝国海军,这是他们所谓的“绅士风度”)。可德国海军的历史才多久?连德国统一的历史都没有英国海军的历史长呢,另外,在数百年来,英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都是最强大的,在正个欧洲都是最强大的。

虽然当年“日德兰海战”时英国海军的损失也很大,可德国海军当时正在鼎盛时期,其实力也不弱,而且英国还要分兵好几处。这次,英国将主力都留在了本土,竟然还让德国那支小小的海军杀了出来,在干掉了两艘主力舰之后全身而退!

白痴都知道,这种情况对极为骄傲,自尊心极强,且极为敏感的英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英国本来就是岛国,一个依靠海洋发家致富的民族,一个依靠海军生存下来的国家。在最近的几百年里,英国人可以容忍陆地上的失败,毕竟他们不是陆上强国,也没有强大的陆军,地面战争几乎都是在别人的土地上打的,失败了之后不会威胁到英国的生存。

可英国人绝不会容忍海上的失败,特别是在唐帝国逐步退出了北大西洋之后,英国就竭力填补北大西洋上的实力真空,努力想替代之前唐帝国在这里扮演的角色,而最关键的就是控制海洋。海军是英国人的骄傲,更是英国人生存的支柱,任何海上失败都将导致灾难,这不仅仅是英国人的灾难,在更大的程度上也是英国政客地灾难。当初“日德兰海战”

之后。英国就曾经短暂的封锁了消息,然后宣布自己是胜利者,避免了国内出现混乱。这次也没有例外。

德国方面同样如此,特别是对德国海军来说,失败也是他们所无法接受的。德国是欧洲的传统陆上强国,从普鲁士时代开始,德国就是欧洲大陆上的列强。可德国从来没有失去过进军海洋的野心,不然当年威廉二世也不会全力支持海军建设(威廉二世是英国女王的外孙。一战时的英国国王是他的舅舅,从小威廉二世就在英国长大,对英国强大的舰队极为羡慕,在成为德国皇帝后,就极为重视海军的发展与建设)。几乎所有德国海军的先驱者都希望看到有朝一日德国的舰队能够航行在世界各个海洋,德国不仅仅是陆上强国,更要成为海上强国。

德国海军的发展也极为不易,一战刚结束,德国海军官兵不甘心承认失败,甚至举行了“基尔港起义”。一战后。德国难以继续推动海军发展。可却从牙缝里挤出钱来发展海军。德国海军需要一支强心针,而不是惨痛的教训。大战爆发之后,德国潜艇部队战功显赫。可以说是德国海军中最活跃的部队。对雷德尔这类支持发展大舰队的将领来说,这却不是什么好事,这不但导致德国首相更偏向于发展高效的潜艇力量,同时也让雷德尔等人越来越被冷待,如果再来一次失败的话,结果就不坎设想了。

正因为这两个原因,英国与德国都不约而同地决定先封锁消息,不过消息是封锁不住的。当消息传开的时候,英国与德国又先后宣布他们是胜利者。也许,双方地胜利宣言都没有错吧。

英国是战略层面上的胜利者。德国海军想冲出北海的希望落空了,而且短期之内难以再对英国海军构成威胁,至少英国还有十多艘战列舰可以使用,而德国海军却只有四艘破残的主力舰。德国海军则是战术上的胜利者,在没有沉一艘主力舰的情况下干掉了两艘英国的主力舰,重创两艘,而且还击沉了“胡德”号,这艘当时英国最庞大的主力舰。

同时,双方又都是失败者。德国海军元气大伤。至少在好几个月之内难以出动了,而且德国也认识到了他们与英国的差距,就算征服了西欧,打败了法国,德国也无力迅速击败英国,至少在击败英国海军之前,是无法击败英国的。同时,英国也再也不敢派遣舰队南下,甚至连派遣舰队到地中海去地胆量都没有了,德国海军并没有停止活动,英国舰队就得守在家门口,难以协同美军,分散唐帝国的海上力量。

双方的胜利宣言都在事实的基础上有所夸张,同时两国的国民也在欢庆他们的胜利。英国人再一次庆祝把德国海军封锁在了港口里面,成功的捍卫了英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的绝对霸权。德国人也在欢庆他们的辉煌胜利,在实力相当地情况下干掉了两艘敌人的战舰,而且自己无一损失。

谈仁皓也在关注这件事情,虽然战斗发生在地球的另外一边,可这对整个战局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从大战略的角度来看的话,德国海军是真正的胜利者。这次德国海军出击的目的不是要冲入大西洋,更不是去击败英国舰队,他们的最高战略目的是要把英法舰队牵制在北大西洋上,让英法舰队无法南下,无法威胁到唐帝国舰队在南大西洋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海军的目的达到了。

英国人已经把地中海分舰队撤回了本土,防止德国海军舰队再次出海发动袭击(英国的情报部门还没有确定四艘德国战舰有多大的损伤,也就暂时还不知道这四艘战舰什么时候可以返回战场)。这样一来,不但英国海军无法分兵南下,连法国海军都被牵制住了。在英国地中海分舰队撤走之后,法国海军必须要加强在地中海的存在,帮助本来就不强大的意大利与西班牙海军对付波斯帝国的地中海舰队。这样一来,欧洲列强的舰队都被牵制在了地中海,除非美国敢从太平洋抽调战舰去大西洋的话,不然唐帝国海军在南大西洋上的存在就不会受到任何威胁了。

局势上这微妙的变化不但被谈仁皓注意到了,连美国方面也注意到这一点。实际上,早在12月底的时候。也就是谈仁皓他们刚刚打败了斯普鲁恩斯的时候,美国总统的特使就赶到了英国,要英国海军抽调部分战舰南下,并且还提出了重要的一点,唐帝国在南大西洋上也就只有四艘老旧的战列舰,英法海军如果能够抽调六艘战列舰与两艘航母的话,就能够扫荡整个南大西洋,杀入印度洋。切断唐帝国本土到东地中海的航线,这对整个欧洲战局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英国宣布了胜利之后,美国的总统特使第二次赶到了伦敦,并且还带去了一份情报,德国海军地四艘主力舰都遭到了重创,半年,甚至一年之内都难以修复,而且德国海军正在建造的“齐柏林”号航母的进度也很慢,在25年都不一定能完工,德国并没有建造其他的主力舰。英国海军可以放心大胆的将主力舰队派到南大西洋上去。即使今后德国海军恢复了元气。到时候美国海军的实力增强之后,也将派舰队到北大西洋上参战,联手对付德国人。

美国开出的条件是极为优厚的。可英国人并不买账。英国人对海战太敏感了,而他们收到的情报正好相反,“俾斯麦”号与“提尔皮茨”号的损伤并不严重(这是事实),大概一两个月就能修复,而这才是英国海军最大地威胁。另外,德国人已经准备建造第二批两艘“俾斯麦”级,甚至是更好地战列舰,而且很有可能在25年底就服役(这没有任何可能,但是建造战列舰最快的唐帝国也要花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建造好)。所以英国本土仍然有威胁,而且西欧战局如果有所变化的话。

那么就更需要英国舰队留在北大西洋了。

法国人也坚持认为,他们进入南大西洋的最终目的实际上是要绞杀从唐帝国本土到东地中海的航线,让唐帝国无法通过海路向德国输出战略物资。要达到同样的目的,其实并不需要绕这么大个圈子,如果能够获得北非战场上的胜利,控制苏伊士运河的话,效果还更好一些。就算在北非战场上难以迅速打败唐帝国的远征军,也可以通过夺取东地中海的制海权来达到这一目地。

显然,美英法三国利益的差别导致了三个国家在战略判断上的差别。说白了。进军南大西洋对英法实际上没有多少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为美国分担了压力。可同样的,北非战场,以及东地中海上的战斗对美国也没有什么利益,北非战场上的是唐帝国的地面远征军,而在东地中海上活动的是波斯帝国地舰队。以当时的情况,美英法三国又不可能在两个方向上同时采取行动,而三个国家都在为自己的战略考虑,自然就难以达成共识了。

谈仁皓是在后来才知道美英法之间的分歧的,他可以分析出德国海军的行动在总体战略上产生的影响,可却没有能够立即分析出美英法三国战略利益的差别,所以他还曾经很担心德国舰队在丧失了活动能力之后,英法舰队会联手南下,最终突破唐帝国在南大西洋上那道薄弱的防徽很快,谈仁皓也就没有为南大西洋上的情况担心了,当“兴凯湖”

号航母顺利修复的消息送来的时候,谈仁皓是最为高兴的,至少,第一特混舰队不用再打“光棍”了,至少也成为了真正的特混舰队吧。

同时送到的还有另外一条消息,“呼伦湖”号已经做了简单的修补,并且被拖出了搁浅海域,正在被拖回关岛。工程师在评估之后认为修复这艘航母很麻烦,但总是能够修复的,而不是不能修复的。

这两条都是好消息,谈仁皓还特意给郝东觉去了电话,询问新的舰队航空兵编制情况。这下,谈仁皓多了个麻烦。

第一航空联队本来就是从三个大队压缩到了两个大队,而现在还要压缩到一个大队,如果仍然继续压缩编制,保留尖子飞行员的话,最后连绝大部分普通飞行员都是上尉与少校级别的军官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航空军官是航空部队里的骨干力量,是航空部队里的精英人才,如果这些人有所损失的话,那就是极为惨痛的损失。另外,经验丰富的军官长期占据着一线部队的宝贵位置的话,那么那些年轻飞行员怎么办?

难道在这些军官损失之后才补上去?在就已经太晚了,最合理的编制是由军官组成骨架,用普通的飞行员来充实,这样才能够迅速的壮大航空兵队伍,同时让更多的飞行员获得参加战斗的机会,获得宝贵的经验。

也就在谈仁皓忙着去“捞金”的时候,罗晋明正式提出了成立预备航空队,并且将舰队航空兵与舰队分开,作战的时候由舰队指挥官统一指挥,平时则分开训练。而且这个搭配是可以随时调整的,并不固定搭配,这样即可以让更多的飞行员获得参战的机会,同时还可以让航空兵得到宝贵的休息机会,减少了飞行员因为高强度作战而体能下降的问题。

罗晋明提出的新编制首先获得了海军航空兵司令的赞同,接着就送到了聂人凤这里来,而当时谈仁皓正好离开了舟山,所以不知道这件事情。幸运的是,聂人凤没有立即决定这件事情,只是没有立即与谈仁皓商议而已。结果,在谈仁皓与郝东觉通了电话之后,谈仁皓就急匆匆的主动去找聂人凤了。

第十卷 锁链群岛 第七节 灵活搭配

在谈仁皓找上门来的时候,聂人凤就知道为什么了。

“你说的事情,我现在还暂时压着。”聂人凤去给谈仁皓泡了杯咖啡,“才送来的,今年新出产的咖啡豆,好不容易搞了两瓶过来,你尝尝。”

“谢谢校长。”谈仁皓让自己冷静了下来。

“其实,罗晋明在计划中提到的几个问题都是现实存在的,你也应该有所感受。”聂人凤坐了下来,“与第五舰队恶战之后,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变化?”

“变化?”谈仁皓不得不立即跟上校长的思路。

“敌人的变化,比如敌人航空兵的变化。”

谈仁皓微微一愣,然后说道:“校长,你说的是敌人飞行员素质上的提高?”

聂人凤点了点头,然后就看着谈仁皓。”尝一尝吧,没加多少躺,我知道你喝咖啡不爱加糖。”

谈仁皓喝了一口,然后放下了咖啡杯。”确实如此,美军飞行员的素质都有所提高,不但战斗机飞行员的作战能力增强了不少,连轰炸机飞行员的投弹准确率都提高了不少。我大概统计了一下,美军俯冲轰炸机的投弹准确率接近四成,而鱼雷轰炸机的投弹准确率接近两成,这比我们的飞行员还要差一点,但已经很不错了。如果不是新式防空弹药的出现的话,恐怕我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看来,你对作战方面的问题还是很关心的嘛,观察也很仔细。我也有这样一份报告,里面提到的那些准确率与你所说的差不多。”聂人凤叉起了双手,“实际上,美国海军舰队航空兵并没有使用新机种,他们大概要到年中才会更换新的轰炸机。那么,为什么美军飞行员的素质会提高这么多呢,要知道,我们的轰炸机飞行员直到参战两年之后才达到这一水平的。而他们却只用了一年。”

“这……”谈仁皓还真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实际上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美军飞行员地训练方法。”聂人凤从办公桌上拿起了一份文件,“情报部门在上个月送来的,我当时只大概看了一下,前几天才详细的看过了。美军采用了高强度对抗训练,用最优秀的飞行员驾驶战斗机模拟我们的战斗机,然后用接近实战的方式来与新飞行员进行对抗训练,而参加过这些训练的新飞行员在上战场之前。要比我们的新飞行员优秀很多。另外,他们还会模拟攻击轰炸机群,同时让轰炸机飞行员在类似实战地情况下进行投弹训练。这种训练导致的伤亡很高,大概每一百名飞行员中就有一人会因为事故而死亡。

淘汰率也很高,真正能够完成训练的不到两成。可在损失了一人的情况下,美军得到的是19名优秀的飞行员,你觉得这是不是个好办法呢?”

谈仁皓叹了口气,有点不情愿的点了点头。

“早在去年,罗晋明就提出了用类似的办法来训练飞行员,可我们当时没有采纳。因为我们手里有足够多的飞行员。不过。现在却不一样了,我这里还有一份统计报告。”聂人凤又翻出了一份文件来,“看看来。这是我们今年在战场上损失的飞行员名单,以及具体地统计结果。仅仅一年,我们就在战场上损失了4800余名飞行员,而我们在此之前地头两年里,也就不过损失了5000名飞行员,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谈仁皓翻到了文件的最后一页,迅速地看了眼最后面地统计结果,然后看着校长摇了摇头。

“按照这个损失率,我们恐怕到26年的时候就要面对没有优秀飞行员的尴尬局面了。”聂人凤叹了口气,“按照我们现在的速度。一年之内培训出5000名战术战机的飞行员就已经很不错了,而我们在今年也许损失的飞行员就不止5000人,那么到了明年,我们怎么办呢?”

“校长,我们可以扩大培训的规模。”

“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就算我们把规模扩大十倍,送到战场上去的也是些刚刚懂得怎么驾驶飞机,刚刚懂得怎么开炮,或者是怎么投弹的菜鸟。用你们的话来说。就是‘菜鸟’吧?”

谈仁皓笑着点了点头,却笑得有点苦涩。

“你为什么来找我?”

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他开始已经说明这个问题了。

“你为什么要争取把最好的飞行员都留在第一特混舰队?”聂人凤改变了问话的方式,“我也知道这些优秀飞行员的价值,在你的眼里,就算用一百个‘菜鸟’来交换,你也不会放走一名飞行员是不是?”

谈仁皓又点了点头,这次他小得更勉强了。

“你已经很清楚优秀飞行员的价值了,那你有没有为这些人考虑过呢?”

“校长,我肯定为他们考虑过,而且……”

“而且你还一直在为他们争取更高的军衔,更多的奖赏,是不是?”聂人凤笑了起来,“可这并不够,你应该知道,他们也是人,他们也需要休息,而且,他们也需要有时间来缓解一下高度紧张的神经。

如果一直将他们留在前线,他们就永远无法放松,永远无法享受到胜利给他们带来地真正价值。”

谈仁皓低下了头,在校长说出了这番话之后,谈仁皓感到自己很自私。

“当然,我没有指责你,作为舰队司令官,你需要对几千,甚至上万名官兵着想,而不仅仅为几百个飞行员着想。你将他们留下来,是想获得更大的胜利,更是想让舰队更加安全,所以你需要留下最优秀的那批人。”聂人凤叹了口气,“可同时你应该知道,如果把所有的优秀飞行员集中在前线部队的话,那么他们的战损率会很高,而每损失一名优秀飞行员,我们就要用100个‘菜鸟’去战场上冒险,通过大量的牺牲,多次残酷的战斗,以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培养出一名可以顶替损失的优秀飞行员出来,你觉得这合适吗?”

谈仁皓微微摇了摇头,他觉得自己回到了学生时代。

“合理的搭配飞行员,让大家都有休息的机会,同时也让更多的‘菜鸟’能够顺利的成长为‘老鹰’,这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这也才是长远之计。”聂人凤叉起了双手,“罗晋明的报告中已经提到了。如果按照他的计划改革的话,也许在头半年里舰队飞行员的损失有所增加,可在半年之后,飞行员损失率将得到明显地降低,而我们今年损失的飞行员数量将低于去年,到明年,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降低飞行员损失率,我们将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今后的优秀飞行员将越来越多,到时候。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校长。你批准这个计划了?”谈仁皓暗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确实有点自私,而且肯定是错误的。

“我已经批准了罗晋明成立对抗部队的计划。现在他正在四处收罗人才。”聂人凤笑了起来,“想通了?本来我想过几天就跟你商量这件事的,甘永兴基本上已经同意了这个方案,而你是对前线战斗最了解的一个,所以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实际上,这确实是个好办法,而且现在第一特混舰队的飞行员都是罗晋明培养出来的,我相信他有能力再为我们培养更多的优秀飞行员。”

“那么,我就让罗晋明去负责这件事情。”聂人凤微微点了点头,目光落到了谈仁皓的身上。”实际上,开始我说那些,也是要你明白细水长流这个道理。罗晋明的提议还可以扩大到舰队。”

“舰队?”这下谈仁皓有点惊讶了,难道舰队官兵也要轮流上舰作战?

“具体的办法有所不同,但是大体上的意义是一样的。”聂人凤站了起来,“短期之内,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二特混舰队都最多只有一艘航母。而一艘航母的特混舰队在战斗力方面有缺陷,我们又不可能把第一特混舰队派到太平洋战区去,更不可能把第二特混舰队派到西南太平洋战区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校长。你的意思是……”谈仁皓也跟着站了起来。

“罗晋明的提议中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灵活搭配,今后舰队与航空联队的关系不再固定,在作战的时候再做具体安排,这实际上是个很好的办法。”聂人凤看着港口里的海湾,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我们可以把这个办法也用到舰队里面。现在特混舰队的基本编制实际上是航母战斗群,以及战列舰编队。特别是在航母特混舰队里面,航母战斗群是最小的编制了,一支航母战斗群就有独立的作战能力,而几支航母战斗群组成一支特混舰队。那为什么我们不把航母战斗群也独立出来,不与特混舰队固定搭配,哪儿需要就派到俺儿去,这样不但能够增强舰队的作战灵活性,还将增强战舰的使用率,至少在眼前,这可以解决我们缺少航母的问题。”

谈仁皓立即沉思了起来,这个想法确实很大胆,其中肯定与很多问题。比如说航母战斗群与特混舰队参谋部地协同能力,还有舰队司令官对自己的部队有多了解,如果舰队司令官对自己手下的部队都没有太多了解的话,那怎么能够把舰队的战斗力彻底发挥出来呢?可同样的,这些都是小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问题,而这种编制带来的好处却更加巨大。

“仁皓,你觉得怎么样?”聂人凤转过了身来。

“问题应该不大,可行性还是不错的,而且这确实是提高舰队使用率,提供作战能力的好办法。”

“可这其中也有问题,是不是?”

“主要就是指挥层与作战层之间的衔接,如果这个配制太灵活的话,必然导致指挥官不熟悉部队,而部队不熟悉指挥官的风格,这带来的磨合问题很严重,如果搞不好,也许还将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

“这也是我所担心的地方。”聂人凤请谈仁皓坐了下来,他也坐了下来。”帝国海军的传统就是由司令官指挥舰队,而且司令官必须要熟悉舰队,舰队里大部分的中层军官都是舰队司令官提拔起来的。这个传动有几百年了,在这几百年里,我们也证明了这种方式能够在战场上把舰队的战斗力发挥到了极限,从而没有考虑这种编制方式所具有的缺陷。”

“实际上,这个问题应该可以解决。”

聂人凤微微点了点头,让谈仁皓接着说下去。

“其实,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指挥官的风格,毕竟在作战中,是部下去适应上级,而上级去了解部下,这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就是指挥官的指挥风格几乎都不一样,如果部下难以适应的话,就很容易在指挥环节中产生混乱。”谈仁皓停顿了一会,“那么,最好的办法实际上就是制订一套通用的命令术语,让所有人都可以准确的理解指挥官的意思,从而准确的执行指挥官的命令。也许,这会让指挥官的风格不复存在,但这可以让舰队与指挥夹配合得更好。”

在谈仁皓讲述的时候,聂人凤也在沉思着。

“当然,这得通过实践来证明,在没有实践证明之前,我也不能保证这个办法有没有用。”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聂人凤笑了起来,“司令官都是通过参谋部下达命令的,让参谋部的军官都掌握一些普通的术语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不过,这事由谁来做呢?”

“这……”

“如果没有更好的人选的话,我想你应该还不用急着返回舰队吧?”

“校长,我……”

“好了,你负责航母舰队方面的指挥术语,别的,我来另外安排人员。”聂人凤笑着放下了双手,“尽快给我一套完善的口令,然后,你就可以回舰队了。”

谈仁皓暗叹了口气,也就只有硬着头皮接下这个任务了。

第十卷 锁链群岛 第八节 指挥条令

实际上,唐帝国海军有成套的指挥术语,而且这些都被参谋军官所掌握。在谈仁皓担任舰队参谋的时候,就熟悉过这些术语,只是有个问题,在不同的舰队,也许就是完全不同的两套指挥术语。

从火炮时代开始,大舰队作战就是海战的新战术,而在几十艘战舰同时参战的时候,要想有效的指挥作战,就必须要一套让所有战舰上的官兵都能够明白的术语。这就诞生了旗语,灯语等海军中特有的“语言”。在无线电出现之前,几乎都依靠这两种手段来指挥舰队作战,指挥舰队行动,而这两种语言所能够传递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当时的战术也就很有限,为了让舰队有效的配合,舰队指挥官就必须要用尽量少的命令,尽量简短的命令来让其他战舰上的舰长明白舰队司令官的意思。在风帆时代,每次大海战之前把舰长召集到旗舰上来商讨作战行动,舰队司令官征求舰长的意见,这都是很正常,而且很重要的事情。也就是从这个时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最基本的海战术语。

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战战术的进步,海战术语也就越来越丰富了,当无线电出现之后,战舰之间有了方便的,而且可以容纳大量信息的通信方式,所以海战的指挥也就越来越有艺术性了,舰队指挥官的地位被提高了不少,而舰长则沦落为了“舰长”,仅仅是一舰之长,在战斗中,舰长的地位被降低,而真正其决定作用的是舰队指挥官。同样,也因为战斗规模的扩大,战斗速度的加快,因此海战中,舰队指挥官的个人作用越来越明显。从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指挥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指挥官风格”。不同的指挥官有不同地风格,即使是同样的战斗,不同的指挥官也会打出不同的结果来,也会在战术上有不同的安排。

“指挥官风格”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海战术语的复杂化,而这必然影响到舰队在作战时的整体性。不管是哪个时代,舰队作战地整体性都是最为重要的,再强大的战舰都不可能单独对付一群弱小得多的战舰。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实际上就落到了舰队参谋部的身上。而舰队参谋部也是因为舰队指挥官难以单独指挥舰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