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幻之北宋-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感动归感动,王麟还是心跳不已,这风头出得不是好事,“陛下,礼不可废的!”
赵佶眼睛一瞪,“不给我面子?”
看看四周百官惊讶的表情,王麟知道就是不上也会遭议论,还让当今天子失了面子,再套上个飞扬跋扈的帽子,还真要死人的。
乖乖随赵佶上了銮驾,身后上万虎翼军见主帅如此荣耀,齐声欢呼,城上禁军、周边百姓也是跟着发出震天响的欢呼声。
第三百五十四章 论功行赏
王麟心中暗暗叫苦,赵佶见他战战兢兢,不知为何,心中突然轻松了很多,自封王言论传出去,很多流言都说他不如王麟,这虽说只是指一、两个方面,可赵佶心中还是隐隐有些心结。
“三郎,西夏完了,这辽国你打算何时再出征?”赵佶毫不在意的问道。
“陛下,这一年征战,将士都大有长进,辽国么怕是不用臣去了吧?陛下还是让臣好好歇歇,不然后院难平啊。”
这一通表白让赵佶好笑,“依你,三郎,这次你劳苦功高,我打算封个王给你。”
一句话差点没把王麟从车上吓得摔下来,王?听着好听,那可是找死的第一步,“陛下,不可。”
“咦,为何?”
看了看街道上欢呼的人群,王麟轻声道:“陛下,明日臣进宫细说如何?”
赵佶点点头,“也罢,明日来吧。”
入城之后便是赵佶大宴王麟等人和群臣,大庆殿内一时间成了欢乐的海洋,王麟、赵孝奕、萧玉儿、韩威等人不但要叙述着这近一年的征战经过,还不时的要应对群臣的敬酒,没多久,连赵佶都开始有些醉了,看了几段歌舞,君臣终于尽兴而归。
回到新驸马府的王麟挣扎着与赵玉慧和戴玉琳说了几句,便倒在赵玉慧床上沉沉睡去。有些欢喜,又有些心痛的赵玉慧让使女打来水,细细替他擦脸、洗脚,忙了好一会,才躺在他边上,手杵着脑袋看着沉睡中的王麟。
清晨,一缕阳光洒入赵玉慧的小楼,光线的刺激让王麟渐渐醒来,一翻身他便看到赵玉慧瞪着大眼睛望着他,“慧儿。”
话音刚落,赵玉慧的眼泪就涌出了眼眶,王麟慌了,“慧儿怎么了?”
赵玉慧擦了擦眼睛,“没什么,三郎可回来了,心中高兴。”
王麟轻轻将他拢到怀里,什么也没说,二人静静的享受着相互之间的爱意。
走出房门的王麟觉得今日天气异常明媚,赵玉慧还在梳妆,他四处打量了下新的驸马府,才看了几眼便知道这布局和原来的几乎一摸一样,转过一块大石,他便见到赵云灵和戴玉琳坐在不远的石凳上说着话。
仿佛是有感觉,戴玉琳猛的转头,看到王麟便丢下赵云灵,一路小跑过来,王麟很自然的张开双臂,二人紧紧抱在一起。
“三郎,三郎。”戴玉琳低声呼唤着。
王麟低头在她脸颊上亲了口,良久相拥。
“三郎不在,日子好难熬啊,以后三郎再出去,要带着我。”
“好,以后不管去那,都一家人去。”
偷眼看见赵云灵还在不远处石凳上笑盈盈的看着他们,王麟松开戴玉琳,牵着她的手走了过去,“灵儿,特里和云慧呢?”
“她们啊,想孩子都快想疯了,都领着孩子在后院玩呢!”
“那雪颖呢?”
赵云灵无奈的摇摇头,“我们走后,嫂嫂便将雪颖一直带在身边,这新驸马府建好了,嫂嫂还是没让雪颖跟着来,说慧儿和玉琳姐姐忙不过来,她帮忙带着,昨日晚了,我今早便去接她,唉,这孩子不认我,不肯离开嫂嫂。”
“那你先抱回来啊。”
“我也这么想的,可雪颖一离开嫂嫂就哭,嫂嫂心疼了,说让我回去住些时日,等雪颖要我了再回来,我只得先回来和三郎商议下。”
一岁多的孩子确实难收拾,王麟也没其它办法,“看来灵儿还真要回去住些时日才行。”
赵云灵点点头,“也真是怪了,怎么云慧和特里姐姐的孩子见到她们就亲得很?说抱着去玩,两个小家伙都开心得不得了。”
王麟呵呵笑,这种事情只有天知道,“走,看几个孩子去。”
吃过午饭,赵云灵放心不下雪颖,急急要回平原郡王府,戴玉琳提议她们一起去,让五个孩子凑一堆,难说就能将雪颖带回来,这个法子得到了王麟的大加赞赏。
“三郎,一起去?”耶律特里问道。
王麟摇摇头,“今日不行,我还要进宫,你们先去。”
众人一起出了府,王麟带着几名护卫上了牛车,朝宣德门而去。
“三郎,有没有去看过大郎?”赵佶喝着茶开口问道。
王麟微微欠身,“回陛下,还未去。”
“我有些愧对你大哥啊。”
“陛下,为臣者必当报效朝廷,那些都是臣的大哥该做的。”
赵佶笑了笑,“少说漂亮话,对了,我和你说的封王之事,你如何想的?”
“陛下对臣的关爱臣心里明白,只是这封王一事确实不妥。”
“哦?为何?我若不封王,天下岂不说我赏罚不明么?那会寒了报效大宋之人的心。”
王麟头上微微有些汗,这需要仔细应对,“陛下已经封臣为武威侯,臣觉得这就足够了,征战辽国、西夏并非是臣一己之力,乃是大宋将士、各地官员一起努力的结果。”
“话是这么说,但不管怎样,你是主帅。”
好难办啊,王麟头大入斗,想了想咬牙道:“陛下,天下皆知这大宋乃是赵家天下,异姓王对于陛下来说可能没什么,但对于其他赵氏子孙就是极大的威胁,说实话,臣若是死了,陛下追封个倒也没什么,可臣…。”
赵佶猛的挥挥手,“哼,其他赵氏子孙,我决定的,他们敢怎样?”
“陛下信任臣,这是臣的荣幸,可臣要说的是一旦有臣这个例子,其他人难保不会想,有些人一旦得不到,就会去抢,其实王也只是个名,对陛下和臣来说都不重要。”
最后一句话赵佶认可,王麟是不是王对他两人来说还真不重要,他心里其实也是想做给天下人瞧的,“你说的也有些道理,只是不封赏…”
“陛下,封赏总有尽头,臣以为封侯已经是对臣的封赏,若陛下为难,不如给臣自主决断之权。”
赵佶乐了,“我倒是很想知道你想要什么?”
“不管事,不上朝。”
赵佶气得想给他一脚,真如他所愿,自己不知要背多大的黑锅,天下人一定认为自己是卸磨杀驴。
“不准!”
苦苦思索好一会,王麟道:“陛下,要不臣去国子监如何?”
赵佶抓起杯子就扔了过去,“你想气死我?”
“陛下息怒,臣有话说。”
“说!”
“敢问陛下,国子监那些技艺科监生如何?”
“工部有报,这些人很不错,开这技艺科算是对了!”
“除技艺科外,臣还想开兵科、海事科、商科…。,陛下,学艺有专攻,以往国子监只学文,出来的监生除了经义、诗词,什么都不懂,若是为政一方也有很多不足,对于工部,技艺科的监生绝对比其他监生好用,那兵部呢?是要懂兵法的还是懂经义的?”
这么一说赵佶明白了,“有理,户部的人要懂商贸,眼下大宋海船众多,还要有懂海事的官员。”
“臣大致是这个意思,陛下有没有觉得臣是最佳人选?”
略略一想,赵佶就知道朝中无人能胜任此事,犹豫了会道:“那岂不是让你有些委屈?”
“臣的心性陛下知道,西夏平定,很长时日都不会有大事,正是强国之时,臣一人就算帮陛下做事,又能做多少?要是有成百上千人帮陛下,那大宋真的天下无敌!”
一席话说得赵佶心动不已,“你说得也对,只是这赏赐…”
“要不陛下准许臣可四处行走?臣答应慧儿她们要出去看看这大宋好河山。”
这还真是一个大宋官员不可能得到的特权,“行,就按你说的办!”君臣二人一番商议后,彻底将此事敲定。
趁着没有太多事,王麟在赵云灵和赵玉慧的陪同下,来到了瑶华宫,孟氏一身素装,正在院子里给花草浇水,“皇嫂!”
孟氏抬头,看见王麟时愣住了,手中瓢嗵的声掉在地上,感觉有些失态,孟氏轻声道:“慧儿,你吓着嫂嫂了!”
三人随同孟氏进到房里,孟氏张罗着泡茶,“你们怎么来了?”
“是三郎说要来看看皇嫂的。”
孟氏笑了笑:“我有什么好看的。”
王麟欠了欠身,“皇后娘娘,我一来是看看娘娘可安好,二来是想请娘娘和臣一起去祭拜先帝。”
王麟的话重重击在孟氏心上,一时忍不住,她眼中泪水涌出,“你还记得?”
“对先帝的承诺,我不敢忘,皇后娘娘的大恩,我也不敢忘。”
孟氏擦了擦眼睛,“先帝一生可谓多坎坷,唯独遇到你是先帝最大的幸事。”
“皇后娘娘过奖了,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普通不普通天下人都知道,你既有心,我便陪你去先帝陵。”
这等事自然要告知赵佶,很好奇王麟会说些什么的赵佶在得知王麟什么都没说,只是将西夏地图烧了给赵煦后,默然了很久。
六月二十八,赵佶在紫宸殿开大朝会,众臣都知道这是要论功行赏了,王麟的王爷身份是不是今日之后便成了定局?
一通恭贺赵佶征服西夏的赞歌后,众臣都等着赵佶发话。
“武威侯王麟,征讨辽国、西夏有功,封易州节度使…”,同样没再封赏的还有萧玉儿,韩威等将领官升了好几级,虽说没捞到侯爷,但也说得过去。
大殿中有了一丝骚动,嗡嗡声四起。
“德州侯王胜,上书请求致仕,朕体恤他身残,准其辞去兵部侍郎、知秦州之职,封来州节度使,赏金万两…”
嗡嗡声更大了,怎么,要过河拆桥了?
丰稷等人一脸疑惑的看着赵佶,又看了看王麟,二人神色淡定,明显是商量好的,可这为什么?
赵佶一通封赏完毕,静等殿中没了声音,才冲着王麟道:“明之,可有事要奏?”
王麟两步走了出来,躬身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准。”
“臣领兵征战,战死将士何止千万,如今臣受封武威侯,甚感惶恐…”
一番叙述后,王麟叩头谢恩,多数大臣算是弄清楚了,赵佶的封赏都是和王麟商议的结果,不由得心中佩服,这等急流勇退当真恰到好处。
随后便是处置安焘等人,这也是赵佶的意思,要等王麟回来让他亲耳听到给他造成巨大伤害的乱臣贼子的下场。
不出坊间意料,安焘、安惇被斩首示众,陪着他们一起赶赴黄泉的还有蔡攸等人,至于吕惠卿、邢恕几人早已被辽国斩首作为与大宋和谈的见面礼,唯一让人稍稍意外的是刘氏,这位先帝皇后赵佶到还不敢轻易杀了,不过贬为庶民也让人有些吃惊。
以为今日朝会顺利结束的众位大臣发现赵佶居然还没有散朝之意,很是疑惑,还有事?
“工部有奏折报称那些国子监监生极为尽心,可堪大用…。”
这下来丰稷都有些愣了,这事他知道,朝议也未尝不可,只是今日显得太突兀。
“朕决定建新国子监,开技艺科、兵科…。,武威侯王麟为祭酒,苏玲玲为司业…。,王麟可不上朝,随意离开汴京。”
终于搞清楚这厮到底要做什么了,丰稷微微笑了笑,低声和边上的刘安世道:“他可真能折腾。”
“是啊,这等功绩,能急流勇退,不但给官家,也给我们以后有了很大的余地,老夫真的很喜欢他。”
“老夫也是,你我二人替他拾些柴?”
刘安世笑了,出班奏道:“陛下,明之为我大宋铸栋梁之才,臣以为此事应不余遗力,就在那东山下,汴河边打造一个大大的国子监,一切用度都有朝廷供给。”
“陛下,臣以为明之这新国子监绝不会只有这几科,请陛下给明之决断之权,如何开科由明之定。”丰稷紧跟着道。
这等读书之事几乎不会有什么反对的人,何况两位相公都发了话,没人会没事找事。
“准!明之,可还有要说的?”
“陛下,监生学习贵在用,臣请陛下准许监生可进入各部学习。还有,请朝廷出专款,一来用于奖励有做为的监生,二来准许监生申领,用于新技艺、新事物的费用。”
进入各部学习倒还简单,这后两条让人惊异,赵佶细细一品,有些味道,“好!这钱朕出了,每年一万金!”
朝会后,除了不明白奥妙之人,聪明人都明白王麟未能封王并不是赵佶想卸磨杀驴,可随意出入汴京那是要多大的信任才能得到。隐含的意思中还包含了王麟可出入宫的权利,这可比当王爷爽。
至于这新国子监只是在天下读书人中引起巨大轰动,寒窗苦读有了新出路,有些贫家子弟在得到消息的第一刻便相约动身,要进京城碰碰运气。
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宋盛世(一)
崇宁五年,大宋结束了与辽国、西夏的战事,李乾顺和李察哥在西逃宣化府没多久,听闻高永年和姚平仲再次出兵前来攻打,二人不敢依城死战,一番商议后远遁西域,前往异常遥远的西平军司驻地瓜州,虽心怀复仇之心,可失去黄河一带富庶之地,他们与大宋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得已将重心转向西部,凭借还有些优势的火器,打得西部各部落抱头鼠窜,算是保留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国家,后世称为后夏。
辽国算是有些体面的结束了与大宋的交战,至少五京还在手,只是让耶律延禧头痛的是趁着辽国与大宋交战,重心南移的机会,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继承父志,联合女真各部落,彻底占领了东京道东、北部广大地区,并建立了金国,有些腹背受敌的耶律延禧不得不加强与大宋的合作,用战马等辽国物资换取大宋的支持。赵佶和朝中部分大臣本想趁火打劫,但在王麟进宫与赵佶秘密商议后,赵佶放弃了金国提出的联合攻打辽国,瓜分土地的建议,反而加大了支持辽国的力度,这让辽、金两国的战事持续了非常长的时间。
十月十日,王麟按惯例来到拱垂殿,自他出任新国子监祭酒后,逢十怎么都要进宫一趟,哪怕没事也会来陪赵佶闲扯几句。
“三郎,听说你要请大郎那些致仕将领到新国子监讲授兵科?”
“陛下,确有此事,臣不但请那些老将,还准备请一些闲赋在家的老臣去授课。”
“他们愿意?”
“呵呵,陛下,何止是愿意,好多人都说不要银钱都行,他们可闲得慌。”
赵佶也笑了,王麟很多想法都出乎他的意料,“我让三省将一些文书转给你,他们可曾照办?”
“陛下文治武功,他们怎敢推诿?臣看了很是开心,今年虽说战事刚停,可粮食、岁入都增加了很多。”
“是啊,这是我没想到的,那良都府雄冠各府,李定坤不错,我打算让他回来。”
好友要返回,王麟心中大喜,“那良都府陛下准备让何人接替?”
“钱枫吧,外人不熟,不如从良都府内提拔。”
随后的话题又转到新国子监上,“三郎,这新国子监何时能完工?”
“工部说最多一月,只是眼下臣头痛的是汴京城已有大批士子,每日都到原国子监打听消息,好多客栈都住得满当当的。”
“真是想不到啊。”赵佶感叹道。
从宫里出来,看着繁华的汴京街道,王麟有种置身在梦境之中。“武威侯!”“武威侯!”沿途不时的有人行礼打招呼,王麟颔首回礼,一路慢慢悠悠回到驸马府,见门口有好几辆牛车,他便知道又有访客,这种情形自他回来后几乎天天都会出现。
走进门,见曹豹站在院子里正和一名小厮说着什么,王麟笑问道:“曹豹哥哥,说什么呢?”
曹豹见他,挥手让小厮下去,“正想让人去找三郎回来。”
“怎么?有事?”
“没事,来了客人,是公主和郡主让某派人去找三郎。”
“何人来了?”王麟奇道。
“三郎自己去看吧。”
好奇的王麟快步来到前厅,就听到里面传来阵阵笑声,来到门前探头一看,王麟大吼道:“你这厮终于回来了?”
“哥哥!”
话音刚落,一个人影扑了过来,王麟急忙一把抱住,定睛一看,笑道:“冬梅,你夫君可还在这呢!”
冬梅瞥了眼苏通,“你可是我哥哥!他敢怎样?”
松开冬梅,王麟上下打量了下苏通,“怎么这么黑?这样子如何配得上我妹妹?”
“你到海上去试试!别忘了,当初你也好不到哪去!跟黑鬼一样。”苏通笑骂道。
黑鬼二字让王麟有种头晕的感觉,“你到非洲了?”
话音刚落,王麟就知道说过了,果然,屋中人都齐刷刷的看着他,苏通愣了下喃喃道:“原来那地方叫非洲。”
赵云灵、赵玉慧和戴玉琳知道他的秘密最多,相比之下诧异后便平静了,耶律特里可不一样,王麟都没和她说过,一时间心中翻腾,自家夫君到底有些什么秘密?
“那从大宋到大食这一大片叫什么?”苏通追着问道。
“这个…亚洲。”犹豫了下王麟还是说了出来。
“过去还有么?”
“这个…。欧洲。”
几句话勾起苏通的极大兴趣,“走,和我好好说说!”说着不由分说拉着王麟便要去书房。
横竖躲不掉,王麟只得与他一同出了门,耶律特里若有所思的看着他出去。
书房内,苏通铺好一张纸,用一种不容争辩的口吻道:“画给我看!”
犹豫了好一会,王麟道:“画可以,只是你不能带走,看完就烧了。”
“行!当年你在船上便是这样,我知道,不能传出去。”
凭借着赵鹏程带来的记忆,王麟将五大洲的大致轮廓画了出来,然后指着图道:“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
“圆球上居然有这么多地方,大宋…只占了一点点。难怪我一路见到形形色色的人,说的话也听不懂,我还以为到了海外仙山。”
“哥哥,这事到此为止,你别折腾了,要是给朝廷知道,一定会杀了你!”
苏通知道王麟话中意思,有些颠覆性的事确实要藏在心里,否则天子之说就站不住脚。
“这个我懂,只是我奇怪的是三郎没去过这些地方,怎会知道?”
这是死结,王麟无法回答,正想着是不是再强调梦中仙人传授的事,苏通道:“别拿仙人传授的鬼话来骗我,我知道你为难,这样,等我死的那天,你无论如何都要告诉我!”
“好吧,我答应哥哥。”
晚上,王麟来到耶律特里的房里,耶律特里正坐在桌边想着什么,王麟进来她都不知道。
“特里,怎么了,今日你一直有些魂不守舍的。”
“三郎,我觉得你有好多秘密,今日之事又让我想起和你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那时候你好像就已经知道辽国一定会灭亡,三郎,你为何会知道这些?”
踌躇了好一会,王麟将双手轻轻放在耶律特里肩上,“特里,很多事情我不知道该怎么和你说,灵儿她们也曾问过我,我只能这么说,当年我遭到雷击,昏迷了好长时间,就做了很多奇怪的梦,不知怎的,就知道了很多事。”
耶律特里想了想,不是很能听懂。
“特里,不管怎样,我是真心喜欢你。”
耶律特里肩头微微抖动,“我知道了,以后不会去想这些。”
王麟转到她对面,静静的看着她,耶律特里慢慢觉得身子有些发烧,嗔怪道:“怎么这么看我?肯定没安好心!”
王麟将头凑到她耳边,低声道:“我是没安好心。”
耳边传来的热气和王麟挑逗的话语让耶律特里顿时软了身子。
临近年关,新国子监全部完工,只是王麟更多时间还是待在府里,家中喜忧参半,赵云灵和赵玉慧再次有了身孕,可圣瑞皇太后朱氏没能熬过这一年,十几日前撒手人寰,赵玉慧哭昏过去几次,让宫里和驸马府中人都担心不已,王麟不敢大意,几乎是寸步不离的守在边上,刚刚稳定住赵玉慧的情绪,又传来李琮再次病重的消息,李定坤尚在返回的途中,王麟只得也出面帮忙。
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宋盛世(二)
今年的除夕过得极为平淡,众人都知道王麟没什么心思过年,也没来打扰,王麟除了回家和王胜一起给祖宗拜祭外,其他时候都没出门。
“三郎,猜猜谁来了?”曹豹一脸坏笑的问道。
正在院子里喝茶陪着戴玉琳、宋云慧看雪景的王麟狐疑的看着曹豹,感觉有些不对。
“三郎在哪?”远处传来一个男子粗犷的声音。
王麟一听起身撒腿就跑:“玉琳姐姐,就说我出去了!”
宋云慧起身一把拉住他,“哥哥,躲不掉的,难道哥哥不回来了?”
王麟一呆,是啊,总不能躲出去不回来吧?
硬着头皮坐下,等那人来到面前,他露出笑容,“哥哥可好?”
“好个屁!”
王麟无奈,“说好了啊,哥哥要出气可别打脸。”
那人扑哧笑了,“三郎还是如此无赖,某还好说,李勇他们几个可是牙都痒了。”
“张正哥哥先坐。”戴玉琳笑道。
来人正是张正,王麟让他和李勇几人将大军带回府州后,觉得还是要给张正几人谋个出身,也没和他们说,便上了奏折为几人请功,这等事赵佶自然准许,于是张正的暂代成了正职,李勇则到了兴庆府做都钤辖,陈正、张天林、李亮去了重新组建的骁猛军和雄威军,当年的护卫头领只剩下曹豹跟在王麟边上。
坐下喝了口茶的张正看见曹豹幸灾乐祸的表情,气不打一处来,“三郎若想某消气,把那厮弄到西凉府去!”
曹豹一听,魂飞魄散,急忙弯着腰凑到张正面前:“哥哥别生气,某不是那块料!”
张正笑了:“你这厮异常狡猾,这等快活日子你那里舍得?”
“还是哥哥知某,这当官规矩多,还真不如待在驸马府舒心!”
王麟直摇头,不知怎的,这些护卫就是不肯做官,曹豹也到罢了,那萧真、萧霸也死活不肯,唯一的要求就是他们想回德州府探亲访友时可随时去。
“哥哥回汴京有事?”
张正点点头:“各道兵马都要重新编制,三郎知道吧?”
“知道,这还是我向官家提议的,将大宋所有兵马全部按照上下八卫禁军进行整编,除中央禁军、虎翼军外,共编出二十支禁军和五支水军。”
“这就是了,兵部发文,让各道领兵主将回京商议,某觉得是要先定下各军的将领。”
“对,先定将,再整编。”
“对了,某回京便听说这汴京警卫使不是萧玉儿,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戴玉琳笑着接口道:“她啊,知道不可能再上战场,便和她哥哥学,辞去了这汴京警卫使,回家陪着萧凌风,哥哥还不知道她玉儿有了身孕吧?”
张正呵呵笑:“这小元帅终于要生孩子了?某回头去瞧瞧!咦怎么不见公主和郡主?”
王麟收起笑容,有些哀伤道:“皇太后要出殡,慧儿非要亲自打理,灵儿和特里有些担心她的身子,这几日都在宫里帮她。”
“过些日子三郎还是带公主去散散心吧。”
“这个不用哥哥操心,三郎打算下月去杭州府转转。”曹豹插嘴道。
张正有些羡慕,“要不某也辞了官一同去?”
王麟笑了,“哥哥尽管去试试!”
谋划着游玩散心的王麟一家最终未能成行,一来皇后孟氏和平原郡王妃都强烈反对怀有身孕的赵云灵和赵玉慧出远门,二来苏玲玲不干了,哪有国子监祭酒不干事让她一个司业穷操心的?
没奈何,王麟打起精神开始组织新国子监的招考,原想着三千人的监生名额足够用的王麟和苏玲玲再次失算,单报名的就超过一万人,这还是靠年龄卡住了一大批生员的结果。
考虑到新国子监首次招考让很多生员不适应,王麟特意降低了标准,没想到生员准备极为充分,毕竟原国子监技艺科摆在那里,学了些什么市面上都有书籍,一万多人合格者达到六千多!苏玲玲傻眼,不知如何处理,倒是王麟最后出的招很简单,按考试等级和年龄分成四组,分期完成学业。苏玲玲的聪慧再次显现出来,没等王麟提出,她便提议每年都招考,这样每年都有监生学成,可为大宋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陆蕴得知新国子监的一些做法后,派人送来一个亲笔所书大字,“服!”
拱垂殿内,王麟细细看着兵部送来的禁军整编草案,心中有些激动,这已经有些现代军事的构想。
“三郎,你看如何?”
“陛下,臣以为很完备了,只是这各军名容易混淆,臣建议不如用数字,各军分左右厢略大,还是分左中右三厢为妥,各营也用数字如何?”
“嗯,有理,不瞒你说,有时我一个不留神,也会看错,那就从一到二十来称呼各军,不过各军还是可以保留现有名字,有些霸气!”
“陛下圣明!”
又说了会各军编制与主将人选,赵佶问道:“你看何时征讨辽国?”
王麟略作思索,“陛下,臣也不知何时为好,不过眼下辽国与金国战事连连,咱们还是先准备,先让他们折腾。”
“好,就听你的,励精图治几年,连同金国一起灭了!”赵佶豪气大发。
崇宁六年的夏天对于王麟来说显得平静而繁忙,家中戴玉琳、耶律特里和宋云慧先后怀孕,驸马府里外都是喜洋洋的,萧玉儿卸下官职,更多时候是来驸马府与五女教练生养孩子的经验,雪月和秋菊都是带着各自孩子时不时来府里玩,整个后院显得异常热闹。
不安分的苏通最终还是被王麟一纸奏折将他拴在杭州府,出任杭州府通判,重点管海事,李定坤返回大宋,在办完李琮后事后入户部,担任侍郎一职。仁多保忠在进京闲散了半年后,如愿以偿进入参谋司,赵佶很给面子,让他出任参谋司副使,至于正使,由没了征战兴趣赵孝奕挂着,不过赵孝奕多数时间不管事,学着王麟开始享受生活,这让王妃周氏异常欢喜。
觉得命苦的只有徐虎和马建林,二人折腾出来州,便被钉在那里,徐虎知来州,兼良都军即大宋第十军都指挥使,萧谢留佛是他的副手,马建林则很郁闷,他是大宋北方水军都指挥使,按理驻扎蓟州,偏偏又来州这个飞地,兵部便让他主要驻守来州。同样觉得当官累的还有耶律幕蓉,从通判升为德州府知府的她感觉非常累,相比之下,信安军即大宋第九军都指挥使赵不去倒是异常得意,领军在外的感觉不是一般的好。
随着汴京城外山谷炼钢等工业的飞速发展,工部的地位到了一个新高度,新任工部尚书苏涛就知道这种变化,在朝堂上的发言越来越受赵佶和其他大臣的重视,依托赵云灵、宋云慧等人弄出来的灵惠纺纱机,北方棉花产区和江南一带的丝产区纺织业迅猛发展,规模都超过了工部一手主导的炼钢和水泥。但让苏涛和赵佶更为兴奋的是赵云灵几人弄出来的做机器的机器,经过工部组织大量工匠和首批技艺科监生的改良,采用水力的新机器诞生了,这对火器的改进可是非常重大的,赵佶严令保密,国安司全面介入已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