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奉天承运-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是否已经安全离开。”

众军听罢梁少文的话,纷纷聚到其身边,一头歪倒直喘气,等火药桶一点,就可以好好休息一番了。

清军攻上城头,看见眼前的情景,急忙后退,眼中充满了畏惧。

“射死!”清军将官喊道。

前边的清军闻罢抽出了箭雨搭上弓弦。梁少文等人也不反抗,射死了省事,连点火药都省了。

正在这时,突然一阵噼里啪啦的巨响,城头的清兵死了一片。一队步军已经从东面奔了过来。领头的军官大喊:“梁千总,快下来!”

本来已经身心疲惫的残兵见有援军来救,一口气提了上来,忙着向城下退却。

“砰砰……”一轮轮排枪向城头上扫射,清军死了一片,急忙用弓箭还击。

清军将官大喊:“把那帮败军给我射死!”

清军对梁少文等人痛恨到了极点,攻这么一个小城,居然损失了近万人马。

箭雨飞来,梁少文的人纷纷中箭,只余得十几人逃下城去,人人负伤,有的肩膀上还插着箭。

明军官兵急忙背起他们,向东面退却。清军追下城楼,直追而上,明军边打边退。

双方分别用弓箭火枪射击,互有死伤。梁少文见援军死了不少,说道:“为了我等几个人,大人何苦这般?”

军官说道:“大人交代了,就算剩下梁千总一人,也得救出去。只要您活着,回去便是游击将军了,以后还望将军多多提携。”

一行人奔出大沽,舰炮立刻对着大沽城疯狂炮击,整个大沽,被炸成了一片废墟。

最后梁少文等人坐小船上了复兴号战列舰。

众军纷纷对着梁少文等十几个一身狼狈的人行注目礼。

梁少文一步步走向赵谦,在赵谦面前跪倒,叫着大人失声痛哭。众军皆是恻然。

赵谦扶起梁少文,说道:“梁将军不负重任,从今天起,你便是游击将军。阵亡将士,家小皆由朝廷供养。”

“谢大人。”

赵谦忙携了梁少文的手道:“该我谢梁将军才是,该将士们谢梁将军才是。”

众军高呼梁少文的名字,梁少文热泪盈眶,说道:“咱们为大明效死,值!”

赵谦又携梁少文与众高官共进晚膳。

“下令水师,日夜全速南下!”赵谦看着南边波涛汹涌的海面,心系南京。

吃罢晚饭,赵谦走进了布木布泰和顺治皇帝福临的船舱,船舱内外,有重兵把守。

赵谦见到布木布泰,拱手执礼,问道:“军中食物粗糙,太后还吃得习惯么?”

由此一问,是因为赵谦知道,满清最后的皇帝傅仪退位以后,生活的标准都是大明嘉靖、万历等皇帝的十倍以上,满清皇室可谓奢侈。

明朝皇帝起码是以百姓的君父自视,国家,家国,明朝皇帝将汉人看作自己人。而满清无论制造多少盛世舆论,骨子里还是将汉人看作奴才,奴才自然就是随时取用的。

布木布泰说道:“囚中之人,蒙大人以礼相待,本宫已经很感激了。”

布木布泰虽然说得礼节,但是眼睛出卖了她的恨意和愤怒。

她做到皇太后这个位置,那样的权柄是何其不易,而且哪个母亲不愿意自己儿子出息的?望子成龙,儿子眼看做了皇帝,成龙了,却因为赵谦,这一切付诸东流。

“皇额娘,我想喝莲子羹。”福临拉着布木布泰的手说道。

布木布泰低头说道:“阿哥已经是皇上了,要学会忍耐。”

赵谦听罢回头对军士说道:“给福临做一碗莲子羹。”

“是,大人。”

赵谦坐到椅子上,看了一眼窗户,已经被人钉死,这两母子想跑想跳海,都是没有可能的。

布木布泰沉默了片刻,说道:“我知道赵大人仇视大清,但是我们母子与大人无冤无仇,你抓了我们,就算杀了我们,爱新觉罗氏也会有新的人继承皇位。赵大人长途奔袭,究竟为何?”

赵谦说道:“为了振奋人心。”

布木布泰想了想,说道:“只要赵大人放了我们母子,想要什么条件,我们都可以商量。大清视汉人如亲兄妹,何不修好共治天下,以免生灵涂炭?赵大人直取京师,抓了我们,就算放了,也是件振奋人心之事。”

赵谦在想,满清要是要选新的皇帝,是豪格,还是多尔衮,或是谁呢?赵谦想罢说道:“放心,我暂时不会杀你们,该放你们的时候,自然会放。”

这时,一个军士走到门口,说道:“大人,南京军报。”

赵谦听罢急忙走出船舱,接过信件,是韩佐信的书信,言左良文攻打南京,情况危急,请赵谦速回。

赵谦见罢心急如焚,下令满帆急行,偏偏当日是逆风,只能迂回前进,更添赵谦的焦急。

此时的南京,已经被左良文军四面攻打,城中只有两万守军,每日苦战,累死累活。

那些刚招募的新兵,前不久还是农民或者在家读书,连刀剑都舞得不熟,更不会射箭,射出去偏十万八千里。

火枪也不会用,那玩意看起来简单,可用起来比现代的军械复杂一些,上药弹麻烦,瞄准也麻烦。

火枪声音巨大,特吓人,新兵们打了一枪直吓得扔在地上,一不小心就炸膛或者伤自己人。

新兵基本是炮灰,用砖石木棍冒死去砸敌兵,要是冲上来了,也能抓起刀剑乱砍抵挡一阵。

邹维涟冒着箭矢炮火,亲自上城督战,他紧握剑柄,见着城下潮水一般的敌兵,心情沉重。

这种内战,百姓躲之不及,都躲在家里,对政府冷眼旁观。韩佐信到处叫人宣传,左良文攻进南京要屠城,吓得百姓一天天向菩萨祷告。

韩佐信又令五城兵马司及新兵组成的巡防队日夜巡查,谨防朝中对赵谦专制不满者趁机内乱。

随着战事延长,伤亡增加,明军士气低落,气氛日趋不对。

这些守军,并不是赵谦培养起来的嫡系部队,嫡系军队已经被赵谦张岱兄弟几人全部带走了。韩佐信忧心忡忡,除了军机处的一些心腹和侍卫,他不敢相信任何人。

段三七 斩首之完胜

阁臣马士英府上大门紧闭,所谓关门谈密事,阁臣马士英与阮大铖等人在密室内交谈正热烈。

马士英与阮大铖可谓交情非浅。万历四十四年,与怀宁阮大铖同中会试。

又三年,士英授南京户部主事。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河南、大同三府。崇祯三年,迁山西阳和道副使。

五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到官甫一月,檄取公帑数千金,馈遗朝贵,为镇守太监王坤所发,坐遣戍。然而此乃官场惯例,且馈遗朝贵的对象也是朝中地位高的东林人士,故而当时颇有东林复社集团之人上书称此为阉党构陷。

寻流寓南京。时大铖名挂逆案,失职久废,以避流贼至,与士英相结甚欢。

后在南京站稳脚跟,颇有微名,赵谦在南京拥立小皇帝,马士英也参与其中,劝进表便是出自他之手,因这件事,在新政府中再次保住了地位。

但因赵谦一党专横,南京明朝廷的其他阁臣大臣无法进入权力中心,不过就是处理一些日常琐事,打打下手的角色,马士英等人对赵谦甚为不满。

不过赵谦手里有兵权,他们没有办法。

“赵谦败坏纲纪,胁持今上,正可趁左良文清君侧之机,澄清朝野,还祖宗之旧。”马士英慷慨道。

屋里坐了四五人,除了马士英和阮大铖之外,尚有三个朝廷大臣,处境和马阮二人相似。

一个官员听罢动容道:“我在军中认识两个千总,届时可联络其打开城门,放左良文入,清楚赵谦党羽,大事可成。军中将领多有不满,只是没有名诏,他们恐有谋逆嫌疑,如能得皇上圣旨,尽可成也。”

阮大铖说道:“皇上年幼,不通政事,只要说动长平公主,即可奉召。只是宫中多是赵谦爪牙,恐难办成。”

马士英摇摇头:“宫中是司礼监太监高启潜掌控,只是高启潜与赵谦交情不浅,此事难办。”

众人商议许久如何弄到皇帝诏令,却不得要领。

最后有个人说道:“宫里的王宫宫,我倒是认识,可晓之以厉害,叫其将书信送至宫中。”

“这人可靠么?”马士英道,“万一走漏了风声,咱们可都得下狱。”

“用匿名信便是,如殿下有意相助,定会回复,到时候再作定夺……马大人不必再犹豫了,南京必不能久守,待左良文进城,他可是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到时候咱们要去何处呢?”

阮大铖想了想,看着马士英道:“我看可以试一试,万一事情不顺,咱们尚未暴露,还有回旋的余地。”

马士英道:“一定要小心。”

于是马士英的人找了一个单线联系的江湖人物,带着书信与王公公接洽,并承诺事成之后报酬云云,如事不成,左良文进城之时,便是人头落地之时。

那王公公接到书信,如接到一颗烫手的山芋,左右不是,他可是领教过高启潜的手段,要是被查出来吃里爬外,那可真是吃不完兜着走了。

要是上交给高启潜,同样高启潜可能会怀疑自己,以后的日子可不好混。

这时王公公的干儿子,也是个太监,建议道:“干爹,儿子觉得,还是得把信呈给高公过目,高公公可不是心眼小的人。”

王公公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将书信给了高启潜。

高启潜看罢,是给长平公主的,想了想,说道:“随我进宫,这信不是给咱们的。”

高启潜见罢朱徽娖,将信交了上去。

朱徽娖接过信浏览了一遍,看着高启潜说道:“你给我这个是什么意思?”

高启潜道:“不是奴婢给殿下的,是个不知姓名的人,因是传给殿下的书信,奴婢不敢扣留,只得送来了。”

朱徽娖沉默片刻,冷冷对高启潜说道:“高启潜,要是左良文攻进南京,你还能在司礼监呆着吗?”

高启潜不紧不慢地说道:“奴婢知道殿下是这样想,才敢将这样的信给殿下看。”

朱徽娖没有说话,心道你既然知道,为何要给我看?不就是试探我的态度么?

朱徽娖想罢冷热道:“调查出来了么,谁是幕后主使?”

“奴婢刚刚收到这个,不过奴婢猜测,定是马士英等人,对守城不保希望,便要自谋出路,巴结左良文。”

“那你看着办吧。”朱徽娖放下信,她也没办法办什么事,也都是高启潜操办。

高启潜拿起桌子上的书信收好,说道:“奴婢告退。”

高启潜急忙找到韩佐信,将此事告知,韩佐信沉吟片刻,说道:“我等没有真凭实据,如果贸然动这几个人,恐激起军中马士英等人的旧知兵变,一切都等大人回来再说。”

正在这个时候,城中得到消息,赵谦军已经返回,不日就会到达,并抓回了满清的皇帝。

对于这样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韩佐信听罢高兴得手舞足蹈。立刻将消息告知守城军队,并言赵谦从京师掠回了大批银子,分赏众军。

由是南京城的局势开始缓解。

八月三日下午,赵谦军终于登陆,向南京推进。左良文得知消息,停止攻城,将主力在赵谦军前方摆开。

赵谦骑在马上,用望远镜看着左良文的军队,说道:“他是想试试咱们的战力。”

“列阵,迎敌。”

步炮骑就位之后,赵谦炮军开始炮击,覆盖杀伤,左良文前锋被炸得一片狼藉,后又用骑兵冲锋,被火枪轮射打退。

左良文后撤,赵谦令骑兵追击,左良文渡过一条小河,将桥炸了,赵谦骑兵过不得,一个重甲骑士不慎冲入河中,顿时像大石抛入河中一般,直接沉底。

众军急忙脱了盔甲相救,费了大力救起,那骑士早已淹死。

与左良文接敌一阵,左良文被炮火火枪杀伤千余人,赵谦军死一人,淹死的。

于是左良文向西退却,南京战局结束。

赵谦率军入城,百姓闻满清皇帝被捉,十分振奋,从城门到紫禁城,都站满了人,欲一览被捉的满清皇帝长什么样,但是这样的人物,官军恐人多杂乱之时有失,并未示众游街,围观人众终于没有满足期望。

韩佐信邹维涟等人迎接赵谦,史可法也离开扬州到了南京,一行人见面,相互道了一声幸苦,感概良多。

赵谦回头对众将士道:“斩首行动,圆满结束,托诸位戮力效命,为大明甘血汗,赵某在此感谢诸位。”

众军欢呼,南京城中,张灯结彩,比过年还热闹。

赵谦又道:“无论是留守官兵,还是跟随本官奔袭京师者,视功劳大小,一律重赏!”

赵谦在前边说话的时候,张岱看了一眼萝卜那喜上心头的神色,说道:“三弟是不是想领了钱去逛窑子,还是去赌坊?”

萝卜正色道:“二哥,俺在你心里就是这样的人?”

张岱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周围的众军大笑。

萝卜取下帽子,说道:“不就是想女人么,有啥好笑的,娘的,兔崽子,你还笑?”

那军士强忍着笑,憋得满脸通红。

萝卜说道:“老子家里有婆娘,各回各家!”

一些骑兵光棍嚷着要去萝卜家,吃嫂子做的好菜,萝卜“勉为其难”答应道:“自带酒水……还有银两,晚上咱们兄弟玩几把,免得便宜了赌坊那帮孙子。”

“狗改不了吃屎。”张岱笑道。

众军在城中游走了一圈,炫耀了一番武力,便解散各回各家,家远的或者光棍没家的,就回营房,吃喝嫖赌,这个时候军官是不会管的,正好轻松一番。

赵谦等人热闹了一阵,也向禁城方向走去,赵谦的院子就在皇城西侧,挨着军机处的地方。

从南京的大街小巷走来,赵谦一路上看到的也不尽是欢喜,有战死的将士家中,挂着白麻,哭声一片。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此次斩首行动,赵谦军伤亡近万人,其中大沽一战三千守军几乎全军覆没,杀敌近三万,斩八旗军首级一万余,绿营一万余。另外满清皇室,也被赵谦屠杀了近万人。南京守军伤亡万余,左良文付出了相等的代价。

总得说来,是一次十分完美的胜仗。俘获敌国皇帝,天下的汉人,从此会知道,所谓天道,亦是人道,八旗军并非不可战胜,并非天命所归,其政治价值远胜军事价值。

朝廷中,各级官员开始为这次战争处理善后,比如上表皇帝,虽然只是形式,但也是不可或缺的,还有诏书云云。

第六折 何日携手入京师

段一 萝卜的日子

南京的长街上,一家家木楼上的灯笼亮了起来,木楼、长街、红红的灯笼,让一切看起来古典而华丽。

萝卜拧了个葫芦,偶尔灌一口,还呼出一大口气,“啊”地一声,好似那葫芦里装得酒十分美味一般,让听者口中生津。

萝卜脸上微红,摇摇晃晃地走回了罗府。

“东家回来了。”奴仆急忙扶住萝卜,却被他一把推开,嚷嚷道:“以为老子喝醉了?这点酒算个鸟!”

萝卜走回内院,其夫人崔娘忙给他唤人给他打热水洗澡。

崔娘便是上次萝卜在松城弄回来的那姑娘,跟了萝卜,萝卜没有妻儿,也算对得起她了,买了栋大房子,明媒正娶到了家中。

崔娘亲自给萝卜搓背,冲洗,一瓢热水自他的头上淋下去,萝卜叹了一声:“娘的,真是舒服,还是有个家好些。”

“你又是喝酒赌牌了?”崔娘闻得萝卜一身酒气,这会儿见他心情还不错,才说了出来。

萝卜道:“遇到几个军中的兄弟,喝了些小酒。赌牌却是没有。”

崔娘皱眉道:“回到南京这些日子,眼看就要中秋了,官人也该做点正事,别成天介到处乱走……”

萝卜想了想,不知道能做什么正事,便说道:“等过了年,大哥会征伐武昌的左良文,那时候俺就有事可做了,这会儿……”

“有要打仗了么?”

萝卜点点头道:“左良文这个欺软怕硬的龟孙子,上次趁咱们打京师那会,趁火打劫,还写了个什么文,就是骂俺大哥的……”

“檄文。”

“对,对,就是那檄文,天下都知道了,俺大哥要是不打他说不过去,二哥已经拜为湖北总督,来年新兵装备完成,便征左良文。”

崔娘说道:“打仗的时候,别一个介冲前头,官人要是有个什么闪失,叫咱们母子靠谁去呢……”

“母子?”萝卜怔了怔,说道,“你……你有喜了?”

崔娘点点头:“这段日子老是不舒服,便请郎中看了看,郎中把了脉,说,说妾身已经有了……”

“哈哈!”萝卜高兴地从大盆地赤身跳将起来,转过身一把搂住崔娘,“真有了?哈哈,俺萝卜要做爹了!”

“快把妾身放下来。”崔娘红着脸道。

“对对,可别动了胎气。”萝卜急忙放下崔娘。

崔娘低着头幸福地娇嗔道:“看你把人家的衣服都弄湿了。”

萝卜摸了摸崔娘依旧平滑的小腹,说道:“这小子,脑袋怕是没他爹的大。”

崔娘噗哧一声笑了出来,说道:“才两三月,看不出来的。”

萝卜一本正经道:“你别再乱动了,我自己穿衣服。”

“郎中说了,平日里稍稍走动一些,生得时候容易点……”崔娘道。

两人有说有笑,萝卜又吃了些清淡的夜宵,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上和崔娘说话喝茶,不禁又感叹还是归时好,就是没什么事做,闲得慌。

崔娘一边做着针线,一边说道:“大哥做了首辅大臣,瞧二哥眼看也做总督了,你没事的时候多到大哥那边走动走动,要是以后太平了,也得学学怎么做官啊。”

“打完仗,有口酒喝就成了。”萝卜摸着大脑袋说道。

崔娘眉头一皱,心道人家多少人挤破脑袋找关系想做官,她这个夫君倒好,有个这样的大哥,却不知道进取。

“好男儿该有进取之心才对。”崔娘说。

萝卜想了想,说道:“老子当初不过就是一个小卒,现在做到了游击将军,不久也要升总兵,这官儿大小有啥关系?有谁还敢爬到俺们兄弟三人头上去不成?”

崔娘无语,想起一句话叫“悔叫夫婿觅封侯”,指不定萝卜这样的夫君还真是难得呢,遂不再劝说萝卜。

萝卜没听家崔娘再说话,以为她心里不畅快,便摸着大脑袋说道:“后天是中秋,大哥白天要和大臣吃饭,晚上有个家宴,就咱们几兄弟一块儿吃,你收拾一身衣裳,后天和我一起去。”

“妾身……也要去么?”崔娘又喜又有些担忧道,“只是……大哥府上的夫人小姐,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妾身怕给相公丢脸。”

萝卜打量了一番崔娘,很年轻很苗条的一个女人,当即说道:“丢个卵的脸,给俺长脸还差不多,免得大哥二哥老是说俺,这会带个贤淑的婆娘去,看他们还说俺不。”

崔娘听罢低声道:“上次官人给妾身买的那匹缎子,妾身做了一件柿袖,穿给官人看看。”

“那感情好。”

两人回到房中,崔娘拿出一件翠绿的新衣服,看了一眼萝卜,萝卜正目不转睛地看着自个,崔娘低头解开衣襟,萝卜看了一眼崔娘的胸脯,说道:“娘的,有了崽子那对东西好像也大了些。”

说得崔娘脸上一热。

什么新衣服的款式是否时新,萝卜压根就不懂,他只顾看崔娘的身体。

过了一会,萝卜忍不住问道:“肚子里有了,是不是便不能干那事了?”

崔娘转过头,背对着萝卜低声道:“现在还早,没事。”

萝卜听罢一边走过去,一边说道:“甭穿了,你觉得好看,自然就好看,俺知道个鸟蛋。”

萝卜一把搂住崔娘的细腰,要是在以前,便会直接将她丢到床上,然后就……不过萝卜想着他老婆现在有了身孕,摔来摔去恐伤了娃,便抱着轻放到床上。

崔娘在萝卜耳边呼着热气说道:“相公愈发温柔了。”

萝卜解开崔娘的白色亵衣,一对坚挺的白东西就弹了出来,萝卜也是近四十的人了,崔娘还不到二十,老牛吃嫩草,对这样的乳房十分满意。

萝卜将大手覆盖在崔娘的胸脯上,那两点红豆立刻充血便硬起来。

萝卜将嘴凑了过去,张嘴含住,吸了半天,心道:“原来吸不出奶来。”遂放开了那两点可怜的玩意,崔娘已经被吸得浑身发软,轻咬着嘴唇,感觉萝卜没了动作,心情急切道:“相公,怎么了。”睁开眼时,见萝卜正在脱裤子,急忙将手捂住眼睛。

萝卜三下五除二,飞快脱了自己身上的衣物,握住那根硕大的玩意,小心往崔娘身体里放,却不料早已湿滑得厉害,一下便进去了,萝卜道:“真的没事?”

崔娘喘着气说道:“没事,相公快呀。”

萝卜听罢遂动了几下,总觉得放不开手,怕伤了肚子里的娃。崔娘忍不住,将萝卜掀翻在床,自己提臀坐将上去,上下晃动,头发散开,青丝散乱地耷拉在雪白的肩膀和胸脯上,那两团像水袋一般的东西颤动不已。

那窗外穿来了桂子的清香,秋意已浓,红烛雕窗却更添春意。

段二 欢中秋佳节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人间难得几回圆,皇帝诏诸有功将士大臣,及其家眷宫中赐宴。

崔娘很兴奋,一大早起来就打扮起来,穿上了新做的翠绿绸缎衣服,对着镜子很仔细地涂脂抹粉,还特意用出嫁的时候用剩的红纸放到唇上一捻,就涂上了红红的唇色。

萝卜见罢笑道:“那皇帝还不是看着我大哥的颜行行事,穿身干净的就行了,那么麻烦做什么?”

崔娘翘起小嘴道:“可不能,一会见的都是官家大户的夫人小姐,妾身怎么能给相公丢呢?”

崔娘胸脯起伏,一颗心噗通噗通直跳,又充满了期待。天呐,要见的可是皇帝,以前她在小山村的时候,连县太爷也只是听人说,村里最有名望的乡老说起县太爷也是一脸崇敬,现在崔娘明白张二哥的总督,赵大哥兵部尚书内阁首辅,和县太爷比起来,意味着什么官,更别说皇帝了。

“大嫂二嫂人都挺好,你也别太紧张了。至于其他什么夫人小姐,不过只有巴结你的份。”萝卜自信地说。

崔娘忍不住在萝卜脸上亲了一口,说道:“相公真厉害。”

萝卜的心情顿时好了起来,拍拍胸脯说道:“只要有俺罗伯在,大哥就没有打不赢的仗。只要有俺大哥在,天下人尽可不放在眼里。”

萝卜和崔娘收拾停当,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便让崔娘乘轿,萝卜自穿一身玄黑戎装,骑高头大马,向紫禁城走去。

走过奉天门前的长廊,穿过奉天门,萝卜自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坐了,大殿中已经有许多大臣到了。而崔娘随着宫女到了坤宁宫,那里也坐满了莺莺燕燕,等着长平公主朱徽娖主持宴会。

崔娘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了,低着头,心生胆怯,不敢多说一句话。毕竟她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场面。

过得一会,前边一个夫人转过头,看了一眼崔娘,说道:“请问这位妹妹,是哪家的?”

“啊?”崔娘因为紧张,也没料到有人和她说话,结结巴巴说道,“罗……罗游击将军……”

那夫人听罢是个武官,而且是什么游击,顿时鄙夷地看了一眼崔娘,咕噜着小声道:“什么人都来了。”

至于罗什么,夫人已然失去了兴趣。

那夫人旁边另一个女人问道:“没见过,是谁?”

“不知道,你瞧她身上那俗气的绸缎,居然是全绿……”

前边传来一阵轻笑,“她不知道今年已经不时兴柿袖了么?”

“还有她嘴上的玩意,什么玩意,感情是来嫁人的,哈哈……”

声音虽小,但是崔娘听得清清楚楚,她羞得恨不得寻个地缝钻进去,心里又充斥着对那两个女人莫名的恨意。

而在前殿的萝卜,早已耐不住酒香的引诱,自个喝起来。大臣们鄙夷地纷纷看着萝卜,这时有个人小声说道:“罗伯,赵阁老(赵谦)的结拜兄弟。”

众人看萝卜的眼光,顿时变了味道,有仰慕,有惧意。

“皇上驾到!”这时太监尖声喊了一句。

皇帝在高启潜的搀扶下坐上皇位,众臣行完朝常礼,高启潜高声道:“皇上说,众卿平身。”

众臣从地上爬了起来。这时皇帝说了句十分雷人的话:“大家随便吃,别客气。”

众人相顾摇头,无语。

这时,宫外的太监又喊道:“军机大臣内阁首辅,兵部尚书赵阁老到。”

皇帝脸上立刻变色,他是本能地对赵谦有惧意。

赵谦虽然才四十出头,但是古时把人称老,是表示尊敬。

赵谦按剑而入,他进宫从来不解剑,也没人敢叫他解剑,因为他那把剑是先皇朱由检亲赐的。赵谦大摇大摆地走进大殿,众臣纷纷对赵谦躬身行注目礼,也就是玩着腰看着他,眼睛大多是阿谀之色加惧意,也有敬重的,也有不屑的,众目不一。

赵谦走到最前头,跪倒道:“臣叩见吾皇,吾皇万岁。”

皇帝向后移了移了身体,将背紧紧靠在龙椅上,哆哆嗦嗦地说道:“快请起。”

“谢皇上。”赵谦从地上爬了起来。

高启潜道:“赐坐。”

赵谦是两个坐着的人之一,一个是皇帝,一个就是他。

“今日中秋佳节,大明众同僚欢聚一堂,君臣同心,共祝吾皇龙体安康,万寿无疆……望明年的今日,吾等能共聚京师!”赵谦从容不迫地说道。

众臣道:“共祝吾皇龙体安康,万寿无疆。”

这个时候,秦缃饶心梅等人来到了坤宁宫,刚一进去,即刻引起了众女人的瞩目,对于这些,秦缃已经习惯了。有人向她打招呼,她对有的人只是微笑着点点头,优雅而得体,对有的却干脆装作没看见。

这个时候,秦缃看见了萝卜的夫人崔娘,忙亲热地走了上去,握住她的手笑道:“呀,是崔妹妹呢,你们怎么不等咱们一块儿来呢?”

“夫君心急,说宫里有好酒,就急着赶来了。”崔娘笑道,很随便地说着家常,不知怎地,她觉得这位首辅的夫人反倒亲切随和。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觉得秦缃随和的。

“走,咱们走前边去,一会殿下来了,让殿下也见见妹妹,殿下可得夸你呢。”秦缃不由分说,拉起崔娘的手便走。

崔娘鼓起勇气,作出一副鄙夷的眼神看了前边说她坏话的两个女人一样,那两个女人的眼里很明显闪烁着慌乱。

不一会,长平公主出,冷冷的表情,眉宇有郁色,众人行礼罢,长平公主朱徽娖说了几句场面话。她的断臂因为长袖,隐藏得很巧妙,要不是别人心里有数,压根就看不出来。

崔娘见长平公主随意这么站,轻轻这么一说,都让人觉得做得恰到好处,不由得敬佩万分,心里想着学着一些。

“哦!”秦缃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拉起崔娘的手,将小嘴凑到她的耳边悄悄说道,“听人说妹妹有了?”

“恩。”崔娘红着脸说,心道赵夫人的消息可真是快。

秦缃打心眼里羡慕万分,两人面羞耳热地说了些悄悄话,聊得火热。

朱徽娖说了几句话,便转身离开。

这时秦缃拉起崔娘的手,说道:“走,随姐姐去见殿下。”

秦缃饶心梅和崔娘,三人一起来到偏殿。

朱徽娖正对着窗外的圆月默不作声,冰冷的脸庞突然滑过两滴晶莹的泪珠。

这时宫女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