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1917-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戮暗兄富硬客骋恢富臃椿髯髡健

可西蒙·佩特留拉心里就是不踏实!

第七百六十八章(三)罐头很威武

诚然他觉得在炮兵部队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把哈尔科夫城里的大炮后撤到敌人炮兵够不着的位置,专门用来为本方阵地前沿300—1000米的距离提供火力支援是一个非常高明的主意,但看着日军旁若无人的渡河而不作出反应,乌克兰民族军的总司令显然有点沉不住气。

“佩特留拉阁下,如果您那么着急的话,我看不妨派您的哈尔科夫志愿者第1师第2旅防守右翼阵地的步兵第4团出击一下,不过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很可疑,敌人架桥的位置尚在他们第一线阵地的后方,而我们的炮兵布置靠后又分散,这会儿就是够对方五公里外的第一道阵地都够不着,你真要出击的话,可得想明白了!”实际承担了哈尔科夫一线指挥任务的德军少将冯·诺伊豪斯放下手里8x50规格1916年款的德国蔡司军用望远镜,交给了自己的贴身副官,又从身后的勤务兵手里接过一个刚开封的火腿罐头,拿起勺吃起了自己迟到的早餐。

虽然全俄和乌克兰都在闹饥荒,但德军的后勤供应标准依然是整个欧洲战场最先进也是最富裕的之一,比如说身为少将师长的冯·诺伊豪斯,和他的预备步兵第47师的将士们配给的给养中各类德国生产的罐头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这1918年的时空里,德国罐头已普遍使用马口铁封装,而这世界最早的罐头是用玻璃瓶加上软木及铁丝紧紧塞着瓶口而成的,早在18世纪末,法国将领拿破仑率军征战四方,由于战线太长,大批食品运到前线后便会腐烂变质,他希望解决打仗行军时储粮的问题,于是他悬赏巨额12,000法郎,如果有人能发明防止食品变质的技术和装备,就将这笔巨款奖给他。

法国的许多科学家为此苦思冥想,当时有一位厨师叫尼古拉·阿佩尔(NicolasAppert,1749—1841)曾在酸菜工厂、酒厂、糖果店和饭馆当过工人。他在贩卖果浆、葡萄酒等食品时,发现有些往往变坏,而有些却不易变坏。他又偶然发现,密封在玻璃容器里的食品如果经过适当加热,便不易变质,他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于是,阿佩尔回应公家的悬赏,对食品保藏的方法进行专门研究。

这厮经过十年的艰苦研究,终于在1804年获得成功。他将食品处理好,再装入广口瓶内,全部置于沸水锅中,加热30—60分钟后,趁热用软木塞塞紧,再用线加固或用蜡封死。这种办法,就能较长时间保藏食品而不腐烂变质,这就是现代罐头的雏形。

这阿佩尔获得了拿破仑颁发的奖金,更开设了一间工厂,为法军提供食物。阿佩尔的玻璃罐头问世后不久,英国人彼得·杜伦(PeterDurand)研制出薄钖铁制成的铁皮罐,并在英国获得了专利,为现时常用的铁罐头的始祖。

1862年,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发表论文,阐明食品腐败是细菌所致。于是,罐头工厂采用蒸气杀菌技术,使罐头食品达到绝对无菌的标准。现今的铝箔包装罐头则在20世纪的美国诞生,而之前,马口铁则成为各国罐头生产商的首选包装材料,坚固、耐用,轻便,成本又低廉。

如果不是在哈尔科夫这前线指挥部的避弹所里,冯·诺伊豪斯男爵大可以在贴身男仆的伺候下享用丰盛的早餐,可这是炮火纷飞的战场,即使为了表示同舟共济,这厮也不得不入境随俗的和部下将士一起吃起了罐头,德国火腿罐头则是少将相对有胃口能吃的下去的罐头之一。

如果说德军后勤的保障能力每天能向每一名德军士兵提供一个250克的肉罐头、一个250克的豆类罐头和一个250克的鱼罐头的话,那么给乌克兰民族军提供的间隔要拉长到三天甚至一个礼拜,诚然,宝贵的德国罐头当然要优先保证德军供应。

至于乌克兰人,不跟他们征粮要求他们提供牛肉猪肉那就算很客气了的,乌克兰民族军的伙食供应勉强处于黑面包和土豆一天三顿管饱的程度,而哈尔科夫志愿者师,作为保卫家乡和城市的志愿者,发给你武器和子弹就算是运气的,每天只管供应早晚2顿而已。

如果不是为了协调后续的大规模反击,德乌联军前敌总指挥冯·弗朗索瓦上将最佳的指挥位置至少应该后撤到克拉斯诺夫基地去,或者,干脆撤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去,但是冯·弗朗索瓦上将老当益壮,如何肯把难得的建功立业恢复自己往昔荣耀的机会全一股脑让给冯·诺伊豪斯少将?所以哈尔科夫城南地下室里的前敌指挥部里依然是冯·弗朗索瓦坐镇。

而真正指挥一线防御作战的,却是德军预备步兵第47师师长斯文·冯·诺伊豪斯少将和乌克兰民族军总司令西蒙·佩特留拉,位置就在这个哈尔科夫城北建筑群里的2层楼的石头大宅里。

“志愿者师依托坚固的工事用来守城还勉强对付,要他们冲出去野战进攻的阵地那怎么行,我看要么把您的师侦察营调上来出击,要么,把步兵第3师炮兵团第3营的75mm野炮推上来怎么样?”西蒙·佩特留拉推开了自己勤务兵递上来的德国罐头,追着冯·诺伊豪斯的后头问道。

“徒劳无益,佩特留拉阁下,这会儿联军的侦察机已经开始在哈尔科夫上空盘旋,我们有限的炮兵是用来帮主志愿者师守卫阵地和城市的,不是用来打水漂炸浮桥的,对方很狡猾,架桥地点几乎在我们所有炮火的射程之外,要够得着那座浮桥的话,至少要把大炮推到一线的战壕里去,你以为日本人的炮兵和航空队是吃素的?我们这边一动,对方既该劈头盖脸的打过来了!”说着冯·诺伊豪斯用手里的勺子敲了敲罐头盖,增强语气安抚着乌克兰民族军总司令道。

第七百六十八章(四)反击的重点

“今天白天我们的任务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尽可能的守住哈尔科夫,昨夜北城区已经被对方的四年十五厘重型榴弹炮轰得不成样子,我们甚至要做好撤退到南城区,和对方打巷战的思想准备,只要我们能争取到时间,等赫尔曼·威廉·戈林的战斗机联队卷土重来时,我们将好好给对面的日本人上一课!”“可前沿观察哨说准备渡河迂回到东面去日军至少是一个步兵旅团,万一对方推进到哈尔科夫城东发起攻击,我们怎么应付?天可未必有那么快就黑了下来,何况对方还有中国装甲部队的协助,步兵第3师和第4师隐蔽待机的位置总觉得有点远了,对方要真从城东攻入哈尔科夫城的话,那可是在我们腰眼里捅上了一刀……城市是否能守住还是个疑问!”西蒙·佩特留拉絮絮叨叨颇有点六神无主的样子,这位乌克兰民族军游击队的缔造者,没有经历过大场面的正规城市攻防战,特别是没有见识过空地一体、步炮协同的现代化战争,之前带领游击队偷鸡摸狗打游击的经历中,佩特留拉根本没有见过天上那么多飞机和地面那么密集的炮火。

“沉着!为将者必须沉住气,要不然你的部下就更心慌意乱了……佩特留拉阁下,敌人要迂回到城东来,我看至少要3个小时,哈尔科夫森林水网湿地路可不是那么好走的,何况步兵第3师的阻击和警戒部队还将一路袭扰牵制对方!如果对方迂回到城东来攻城,我们就执行C计划,放敌人进城再来个关门打狗!这样对方的炮兵和航空队投鼠忌器没法倾力而为,我们的志愿者师都是哈尔科夫当地人熟悉城市街道和地形,这仗就还有得打!”在冯诺伊豪斯连夜调整的城防兵力配置中,哈尔科夫志愿者第1师第2旅接替了昨天下午和协约国联邦步兵第13师激战的步兵第1旅的防线,并且重新补充了弹药和粮食,加固修复了工事和机枪火力点,但是根据冯·诺伊豪斯的命令,志愿者步兵第2旅的阵地从两翼向中间收缩了不少,原本左右翼各5公里左右的防线,被收缩到了3公里左右,靠近尤第河和哈尔科夫河两岸的河滩水网地带阵地被临时放弃。

这样志愿者步兵第2旅的第3团和第4团只要各防守3500米长的阵地,当然一线布置的兵力不会是平均1个人一米这样高,事实上已机枪暗堡火力支撑点为核心,整个环形防御工事是一个纵深达2公里的地堡群,交通壕、避弹室、弹药库遍布,基本上一个连守卫一个核心工事,在兵力配置上,冯·诺伊豪斯遵循的是前轻后重,每个步兵团都拿出了2个营作为预备队,在第一线只放一个营的兵力据守。

而在火力配置上,重点把7·6mm步兵迫击炮和7·92mmMK08重机枪加强到志愿者师的第一线阵地,准备用轮战的方式,抵抗协约国即将发起的进攻。

除了在城北环形防线上用志愿者第1师第2旅为主进行防御作战,志愿者第1师的第1旅第1团,撤下来后负责防御城西阵地,这个位置由于洛潘河水流遄急河面宽阔,日本骑兵联队要冒着炮火渡河进攻的可能性并不打,就算日军指挥官打算让骑兵第4联队发起攻城,最可行的方式也是在德乌联军的炮火射程外,在洛潘河的上游架桥渡河,然后绕到城南进攻。

哈尔科夫城西的数河交汇而形成水网地带其实对骑兵部队行军带来的阻碍相当不小,日本骑兵第4联队就算能顺利绕到上游架桥过河,估计要兜归来奔城西南方向发起进攻,也得花大半天的功夫,而守卫西南方向阵地的,则是从北线撤下来的志愿者第1师第1旅的第2团,这支部队昨天和进攻方的协约国联军步兵第13师的一个步兵团打的难解难分毫不示弱,这会儿被诺伊豪斯换下来守卫西南方向。

志愿者第1师第1旅第2团阵地的右翼,是守卫城西的志愿者步兵第1团,而左翼,则是同样经受了昨夜夜袭出击洗礼的德军预备步兵第47师第139团,这个主力团分虽然在昨天的夜袭中伤亡高达800人,但锐气未失,守卫哈尔科夫火车南站核心阵地的任务是对他们的新的考验。

诺伊豪斯把志愿者第2师的第3旅第5团布置在中城区,准备一旦志愿者第1师第2旅守不住城北阵地,就退守城中准备打巷战,第3旅的第6团布置在南城区,作为策应南、西南和东南三个方向的预备队!

而志愿者第2师的第4旅的2个主力步兵团,则布置在城东防线上,这也是预判中日军迂回的步兵第23旅团最有可能包围和攻击的区域,不过……诺伊豪斯心里盘算着把对方放进东城后,通过巷战收拾对手!这样可以使得联军的航空队因为担心误伤而不能随心所欲的空袭轰炸。

志愿者师各步兵团的MK08重机枪已经全部备有高射枪架,随时将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展开对空射击,抑制联军航空队的空袭投弹高度和扫射!

对德军来说,在欧战的西线战场上每一次重大的战役中,德国空军的飞机数量总是处于下风,但是集中使用有限的兵力的战法,往往使得德国空军在争夺局部制空权上经常反而占据上风,只是想驻乌克兰的德国第10集团军这样,在整个乌克兰特别是以哈尔科夫为中心的东乌克兰上空彻底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进行防御作战,这样的经历还相当少。

就是把志愿者步兵师打光,把哈尔科夫打个稀巴烂又怎么样?只要能拖住协约国联军进攻的步伐,一旦等到制空权回到自己这边,冯·诺伊豪斯少将有充足的信心打败这支进攻的协约国联军部队,联邦步兵师的训练和阵地战不足,日本第3师团的火力强度不足。

第七百六十八章(五)山下奉文联队付

冯·诺伊豪斯觉得只要抵消掉联军的空中优势,他就是指挥自己的预备步兵第47师,没准都能把敌人挡在哈尔科夫城下。

至于大模大样架桥渡过哈尔科夫河的日本步兵第23旅团,则将成为德乌联军日后反击的重点目标。

1918年7月31日7:30哈尔科夫城西五公里洛潘河和尤第河交汇处附近日本第3师团骑兵第4联队联队部“报告联队长阁下,师团长最新命令,要求我部克服困难,尽快机动迂回到哈尔科夫城南,准备发起进攻夺占火车南站阵地,封堵住德国人和乌克兰人增援和撤退的后路!”匆匆走进联队部大帐篷的是骑兵第4联队联队附山下奉文大尉。

如果说在1918年这个时空,日本第3师团骑兵第4联队联队长米泽小五郎大佐只能算是个福将和平庸之辈的话,那么眼下这位联队附山下奉文大尉可就是王庚前世中的一员日军悍将和牛人。

山下奉文(1885·11·8~1946·2·23)日本陆军大将,乃是日本机械化战争的倡导者,这厮因体型高大,曾被人称为“步兵炮”最出名的战绩是二战中在新加坡以3万步兵2周内骑自行车急驱8千公里逼降俘虏了13万英国印度澳大利亚联军,导致英国在东方的殖民统治崩溃。

山下奉文日后的最高官阶为陆军大将从三位勋一等功三级,1885年11月8日,山下奉文生于日本高知县的乡村医生家庭,早年曾就读于日本广岛陆军幼年学校。1905年11月25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8期步兵科,次年6月26日被授予步兵下士官军衔,开始军事生涯。

1916年毕业于陆军大学第28期,因成绩名列第二,被选派到德国留学,从陆军幼年学校到赴德国留学,山下奉文系统地接受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教育,成为典型的日本法西斯军人。

在王庚前世,1918年,山下奉文留学期间,兼任驻瑞士军事研究员。

当然,此刻在这1918年的这个时空,由于欧战的爆发,山下奉文和其他日本驻德武官一样,因为日本对德宣战而返回了国内,这位33岁的步兵大尉早在日本西伯利亚派遣军成立之初,就离开陆军部参谋本部,到第3师团骑兵第4联队当了一名联队附。

由于日本在联队一级是没有参谋长的职位设立,而联队附从小处说不过是联队司令部副官,从大处说倒有点像中国古代的行军司马,换言之,联队长的副手这样的理解也并不过分,就像日本陆军部参谋本部部附往往不过是陆军大尉或者少佐的军衔,但临时下放到部队甚至可以指挥一个旅团甚至师团作战!

而从小里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少尉毕业生们,军旅人生的第一站往往是某某联队的联队附,而此刻在协约国东线联军的日本部队编制中,陆士毕业的少尉联队附有无数,但事实上陆大毕业承担了联队参谋长角色的大尉或少佐联队附则每个联队仅有一人,当然,只有极个别幸运儿是少佐联队附。

山下奉文是在陆军大学校的时候于1916年5月晋升为步兵大尉,当年11月25日陆军大学第28期优等毕业,这厮运气不好,乃是军刀组第2名,不过作为优等生,依然获得了留学欧洲的机会,由于日本1914年已经对德宣战,作为协约国的一员,日本驻德公使馆处于被严密监视和限制行动的状态下,因此山下奉文多数时候在瑞士活动,名义上兼任了日本驻瑞士公使馆副武官。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日携手进军西伯利亚,回到国内的山下奉文走了宇都宫太郎的门路,在大庭中将的第3师团骑兵第4联队以陆大28期第2名毕业的优等生,屈尊当了骑兵第4联队的联队附。

要说1918年的山下奉文,当然绝不会想到,在王庚前世,自己会在若干年后成为皇道派的同情和支持者,并因二二六事件的牵连而受到打击,山下奉文作为陆大第28期第2名毕业的优等生,虽然出身于四国岛高知县这样的土佐土包子乡下地方,却依然颇得慧眼识人的宇都宫太郎亲睐,若不是日本第3军下属三个师团的联队长一级实在没有实缺,而山下奉文只是个大尉资历尚浅,宇都宫太郎本来至少想让山下混个联队长干干!

由于山下奉文从陆军大学毕业不过2年不到,要从步兵大尉的军衔再往上蹦没有几年功夫的打熬几乎不可能,除非走畑俊六、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这样逆天的协约国东线联军司令部的参谋之路,否则以大尉的军衔带兵就是当个大队长都有点勉为其难,日本野战部队的军衔差不多要5到6年才能熬上一级,反过来参谋本部和司令部的部附们,往往可以晋升的更快。

其实在王庚前世,山下奉文1916年晋升步兵大尉,要熬了6年直等到1922年才晋升少佐,迈过了从大尉到少佐这个门槛之后,山下奉文差不多算是平步青云一马平川的开始了发达之路,短短3年后的1925年晋升中佐,又过了4年,在1929年晋升为大佐,5年后的1934年,49岁的山下奉文熬成了少将,担任陆军省军事调查部部长,再一年,侵华战争前的1936年,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步兵第40旅团的旅团长。

山下奉文是一心想带野战部队建功立业,这也是他坚持要下部队的原因,这厮和酋崎正刚的步兵第18联队的竹内彬大尉一样,都是宇都宫太郎本来想拢在第3军司令部当参谋培养的人才,可都是一心要在野战部队带兵,在没有实缺的情况下,便都以陆大毕业的步兵大尉的身份担任了联队附。

第七百六十八章(六)候补天魔王

山下奉文因为走的是日本第3军司令宇都宫太郎的门路下放来当骑兵第4联队的联队附,所以联队长米泽小五郎大佐并不敢有丝毫轻视或者怠慢,谁知道这厮会不会只是来过渡一下日后回到司令部后就像畑俊六、石原莞尔和坂垣征四郎那样平步青云一年半跳2级的往上蹦跶?

这会儿39岁的畑俊六可已经不是大佐而是正儿八经的日本陆军少将兼西南方面军参谋长了,连师团长大庭中将都不敢有丝毫怠慢,甚至因为畑俊六是最早的日本陆军部参谋本部派出到中国参战军的联络官,担任协约国联军司令部作战室主任参谋时又深得中国王的青睐和提携,就是日本第3军司令宇都宫太郎大将,现在等闲都不敢跟畑俊六这个参谋长吹胡子瞪眼拍桌子的干活。

作为联队附到来的山下奉文大尉让骑兵第4联队联队长米泽小五郎带兵指挥轻松了不少,当初畑俊六在乌法战役中跳伞空降下来指挥骑兵第4联队吃掉了苏俄红军整一个步兵师,联队附山下奉文指挥一个骑兵大队愣是撵的对方那个步兵师的余部落荒而逃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山下奉文很是秀了一把长距离奔袭连续作战的指挥和带兵能力!

当然,在此刻1918年的这个时空,别说联队长米泽小五郎,就是步兵大尉山下奉文自己,又何尝会想到日后指挥会指挥2个师团3万日军骑着自行车奔袭了55天一举占领马来半岛,俘虏了十一万大英帝国的军队,这也是历史上英军一次被俘人数最多的败仗。

在此刻这个时空的1918年7月31日清晨,骑兵第4联队面临的任务远不是“噎死或闹”的问题,事先没人能料到洛潘河和尤第河交汇处的水网密布的区域,对骑兵第4联队的行军作战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困难。

1918年7月31日7:35哈尔科夫城西五公里洛潘河和尤第河交汇处附近日本第3师团骑兵第4联队联队部“山下大尉,师团长阁下亲自莅临哈尔科夫城下督战,这次看来对哈尔科夫城是志在必得了!”日本第3师团骑兵第4联队联队长米泽小五郎大佐咕哝着从联队附山下奉文大尉手里接过了指挥部刚发来的急电,认真的看了又看,抬起头时一脸的凝重。

这边山下奉文已经按按捺不住的发起了牢骚,“联队长阁下,我认为,骑兵第4联队作为机动迂回部队,我们重点打击的目标应该是乌克兰人的后勤和运输线,怎么能要求我们迂回到城南去攻城呢?昨夜哈尔科夫城里的德国人只出动了一个预备步兵团,就把菊池少将的步兵第5旅团揍的嗷嗷直叫,我们一个骑兵联队才4000人不到,用骑兵去攻城?这算什么打法?”“山下君,命令就是命令,大庭中将作为师团长和前敌指挥官亲临战场指挥所有部队,难道说我们区区一个联队还能驳回指挥部的命令么?现在叫人头疼的眼前的这两条大河,现在7月的雨季刚过不久,洛潘河和北顿涅茨河支流—尤第河泛滥后的水尚未完全退却,沿着尤第河的左岸沼泽地带的边缘这一路绕过来我们已经疲惫不堪,如今还要用最快的速度迂回到城南配合武藤少将的步兵第23旅团截断敌人的后路……这任务不好办呐!”米泽小五郎手里攥着电报在联队部帐篷里转起了圈,要说米泽的骑兵第4联队算得上是日本第3军中参与了乌法战役并表现相当出色的地面部队之一,作为南支队迂回部队的一员,跟着李鸣钟率领混成骑兵旅和西伯利亚骑兵第2师一起从乌法向南迂回包抄,南下攻城拔寨无数,先后占领收复了苏俄红军地方武装控制下的斯捷尔利塔马克、萨拉瓦特、梅列乌兹和库梅尔套。

虽然当初南支队打头阵开路和断后的是西伯利亚骑兵第2师的2个骑兵旅,而火力强大的是中国装甲第1师所辖的混成骑兵第3旅,但是米泽小五郎大佐指挥的日本第3师团骑兵第4联队在整个南下作战过程中一边熟悉当地气候和风土人情,一边每战必奋勇争先,也算是替日本陆军争了不小的脸面,至少日本骑兵部队给南支队指挥官李鸣钟留下的印象还相当不错,愿意吃苦,能下死力作战,缺点是有时候不懂得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让米泽小五郎的骑兵第4联队真正在乌法战役中露脸的,是在乌法战役后期追击图哈切夫斯基第1集团军的阶段,联军司令部作战室主任主任参谋畑俊六按捺不住,在天气不佳云层很厚的情况下,坐在DH4侦察轰炸机的后座上飞到梅列乌兹上空冒险跳伞下去,空降指挥米泽大佐的骑兵第4联队北上封堵撤退中的苏俄红军第1集团军。

所以米泽的骑兵第4联队算得上是整个日本第3军在乌法战役中表现最出色的部队之一,伤亡不大,奔袭千里,战果算得上相当辉煌,当然,这一战是在此刻的西南方面军参谋长畑俊六少将的亲自指挥下获得,联队长米泽大佐只是个忠于职守的执行者而已。

在协约国东线联军编制中,原本兵力薄弱的日本骑兵部队特别被加强,正经着是一个日本骑兵联队辖3个骑兵大队和一个野战炮兵大队的编制,这比日本国内常设师团所辖的1个骑兵联队只辖2个骑兵中队的编制大了不知多少。

第七百六十九章(一)广结善缘没坏处

在日本第3军三个师团所属的骑兵联队中,都是一个骑兵联队辖3个骑兵大队和一个骑炮兵大队,其中每个骑兵大队辖4个骑兵中队,一个骑兵中队辖3个骑兵小队,一个小队则是70人!而原来日本骑兵一个中队不过辖2个骑兵小队,里外里这兵力就差了三分之一,所以联军中的日本骑兵编制要比日本国内彪悍充实的多。

日本骑兵第4联队的骑兵大队,加上大队部直属队,每个大队的兵力约为850左右,加起来三个骑兵大队就有2550人,另外联队骑炮兵大队辖3个炮兵中队4门75mm四一式山炮和8门75mm三八式野炮,作为4单位制驮马制师团一员,米泽骑兵第4联队的炮兵大队加上后勤的人数高达999人,720匹马。

再加上联队部直辖的侦察骑兵中队,米泽小五郎的骑兵第4联队总兵力就在4000上下,第4联队在乌法战役中减员的近三百多骑兵已经在联军西南方面军成立后全数用预备兵补足。

日本骑兵第4联队的每个骑兵小队都装备了2门联军排属60mm迫击炮和3挺勃朗宁班用机枪,每个骑兵中队则装备一挺气冷式勃朗宁重机枪,每个大队则另有一个8门制的81MM口径迫击炮小队。

米泽骑兵第4联队只辖一个300人的工兵中队,这使得他的部队架桥的速度远不能和在哈尔科夫河上架桥渡河的工兵第3联队以及武藤步兵第23旅团相比,而且由于尤第河、洛潘河处于平原丘陵地带,不像哈尔科夫河沿着森林的边缘流淌,米泽联队的工兵想就近伐木都不可得,摆在骑兵第4联队面前的困难显然相当不小。

“联队长阁下,我认为,我们必须换个思路,贴着哈尔科夫城这块一准没戏,就是要架桥,也缺材料,从上游伐木运过来黄花菜都凉了,而且这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距离哈尔科夫城也太近,瞧昨天一天一夜来来回回的炮战,德国人和乌克兰人的炮兵也绝对不是摆设,菊池旅团步兵第6联队的炮兵大队全灭,矶川少佐阵亡,这要引起我们的警惕,我们就这么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架桥渡河不是上策!”山下奉文也不含糊,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对局势的判断,正常情况下,骑兵第4联队要么就在敌人眼皮子低下在尤第河上架桥,直接插到哈尔科夫城下,尤第河到哈尔科夫城西北角这段距离也就3公里不到,架桥必然就在敌人的炮火攻击范围之内,对方真要不想让你架桥,光用75mm克虏伯野炮就能轰的你站不住脚。

所以联队长米泽原本的打算,是在距离哈尔科夫城西阵地约6公里之外的洛潘河上架桥,这里几乎超出了哈尔科夫城中守军大炮的最大攻击范围,安全系数有足够的保障,要说困难就是附近没有大的树林,缺少就地伐木的材料,河边的几个村庄里乌克兰的老百姓青壮年基本跑光,剩下的就是为数不多的当地老人和妇孺。

“工兵们不是已经选定了洛潘河上的架桥地点了,那地方你和我都去亲自看了,虽然河面是宽了点,好在水流还算和缓,架桥应该没什么问题,就是材料不趁手有点难办……”联队长米泽小五郎显然是个持重之人,事实上,中路军前敌指挥部给骑兵第4联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迂回和包抄造大声势,分散牵扯哈尔科夫城内守军的注意力和兵力,为北线主力的攻城创造更好的条件。

米泽小五郎出生于1877年山形县米泽市,乃是米泽藩士米泽兼江的第五子,这厮陆大20期骑兵科毕业,只差一名没能混近军刀组优等生的行列,要说也得算是米泽藩的优秀子弟。

米泽1908年11月陆大毕业前是晋升骑兵大尉,然后历任骑兵第4联队中队长、参谋本部部员、驻英国公使馆副武官、在陆大毕业5年后晋升为骑兵少佐,再过了2年晋升为中佐,在日本第3军组成西伯利亚派遣军时,升任骑兵大佐,担任骑兵第4联队的联队长。

要说米泽藩虽然是东北地方,当年可也是上杉家和直江兼续扬名成家的地方,幕末时期,米泽藩加入奥羽越列藩同盟对抗新政府军,米泽藩在出羽及越后国境边界大里峠投降,出兵攻击庄内藩。领地则因为对抗新政府的关系减封到只有14万7千石。

1869年与米泽新田藩合并。1871年,因废藩置县的关系成为了米泽县,经过了县的合并后成为了山形县的一部份。1884年,藩主家成为了华族的一份子。

由于幕末战争以倒幕的长州和萨摩藩的胜利作为结局,因此之前加入奥羽越列藩同盟的米泽藩虽然投降的早,但战后依然是被打压的对立面,米泽藩减封、和新田藩合并、废藩设县后又从米泽县被并入成为了山形县的一部分,都是之前倒幕时站错了队所致。

作为没落的米泽藩出身的米泽小五郎,在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